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頸椎病丁香

頸椎病丁香

發布時間: 2022-02-03 12:34:45

㈠ 怎樣用葯膳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

椎動脈型頸椎病屬氣虛下陷者,宜用補中益氣之品;屬痰瘀交阻者,宜用祛濕化痰、散瘀通絡之品;屬肝腎不足,風陽上亢者,宜用滋水涵木、調和氣血之品。

(1)雙補膏主料:黨參、山葯、桂圓肉、黃芪、茯苓各30g,甘草10g,白術、枸杞子各200g,山萸肉、當歸各15g,大棗10 枚。

製法:諸葯入砂鍋內,加水1000ml,文火煎煮,取汁500ml;再加水500ml,文火煎煮,取汁300ml。將兩次葯汁混合入砂鍋內,文火濃縮至500ml,加蜂蜜100ml 收膏。

用法:每服20ml,每日3 次。

功能:補氣養血,健脾益腎。

(2)丁香薑糖主料:丁香粉5g,生薑末30g,白砂糖50g。

製法:將白砂糖加水少許,放入砂鍋內,文火熬化;再加丁香粉、生薑粉調勻,繼續熬至挑起不粘手為度。另備一大搪瓷盆,塗以小磨香油,將糖傾入攤平,稍冷後趁軟切成50 塊。

用法:隨意食用。

功能:和中化痰,降逆止嘔。

(3)菊楂決明飲主料:菊花10g,生山楂15g(打碎),冰糖適量。

製法:三葯同煮,去渣取汁,調入冰糖。

用法:代茶飲。

功能:清肝疏風,活血化瘀。

㈡ 頸椎病人適合用什麼枕頭好

1.貼合頸椎的生理曲度
首先,一個理想的枕頭,是要能夠緊密貼合頸椎的生理曲度,從而在睡眠之中就緩解頸椎肌肉、韌帶的疲勞。頸椎枕頭的品種比較多,大多數都有一定作用,目前介紹常用的兩種,一種是只能仰卧,而側卧就不太理想;另一種不但能夠仰卧,還能側卧,並且非常的舒服,側位的設計更貼切了患者的生活習慣,大大增加了治療效果,是目前應用的最多的一類枕頭。

2.一定的承托力度
對於頸椎類理療枕頭,需要具備一定的承托力度,只有有適當的承托力度才可以完全承托頸部,才能有治療效果,不同的頸椎病人需要用不同情況區分對待。對於不太嚴重頸椎病人群:可選用蒲絨和木棉類的可調頸肩類的枕頭,肩枕設計能夠保護肩部,防止頸部和肩部著涼,也更好的貼合頸部。
針對已較為嚴重頸椎病人群:應使用如蕎麥殼配中葯的護頸套枕,其承托力更強,牽引效果更強。

㈢ 頸椎增生能否導致反應遲鈍

參考資料:
頸椎骨質增生有哪些臨床表現?
頸椎骨質增生和頸椎病不是一回事。頸椎骨質增生是一種狀態,而頸椎病屬於疾病;頸椎在長期慢性損傷的情況下,可出現頸椎間盤病變,韌帶損傷,小關節紊亂,骨質增生等,從而產生一系列臨床表現才能稱為頸椎病。根據增生的頸椎對頸部神經、血管壓迫的程度和部位,可分為5種類型:
(1)神經根型:由於增生的骨質壓迫了頸神經根導致了相應的表現。發病率占頸椎病的60%。診斷要點:①年齡多在40~60歲之間,男性多於女性。②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症狀:如頸、肩、臂部疼痛、麻木及腕部、手指放射痛,且其范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③頸部活動動能障礙,尤其是後伸及旋轉功能受限。④患椎棘突壓痛、椎間孔壓迫試驗及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⑤頸椎X線片顯示椎體後緣及鉤椎關節部骨質增生。
(2)椎動脈型:增生的骨質壓迫或刺激椎動脈引起椎-基底動脈痙攣和供血不足。發病率約占頸椎病的10%~15%。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患者常由於頭頸部位改變而出現眩暈、偏頭痛、視力障礙、發音障礙、耳鳴、耳聾和猝倒者。②發病時病人頸部活動常受限,旋頸誘發試驗陽性。③ 頸椎正側位及斜位X線片顯示鉤椎關節骨質增生及患椎病理性移位。
(3)脊髓型:多為增生的骨質及頸部椎間盤退行性變突入椎管內壓迫脊髓而引起,約佔10%~50%。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患者,有四肢麻木、酸脹、燒灼、疼痛、行走時有「踩棉花感覺」,身體重心不穩定,易摔倒。②肢體肌張力增高,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膝反射減弱,出現病理反射。③頸椎X線片顯示椎體後緣骨質增生,頸椎椎管狹窄,造影檢查有梗阻現象。
(4)食管型:由於頸椎前緣增生的骨質壓迫了食管後壁所致。此型較少見。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年齡。②病人有咽喉不適、異物感、吞咽困難等症。③X線片顯示有椎體前緣骨質增生。
(5)交感神經型:增生的骨質壓迫了頸椎兩旁的交感神經。此型也較少見。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年齡。②眼裂一側大一側小,瞳孔不等大,有時視物不清。半邊顏面部乾燥,出汗少等。③X線片顯示頸椎骨質增生樣改變。

如何預防和治療頸椎骨質增生?
(1)預防:由於骨質增生與增齡、性別、種族、職業、工種、體質、姿勢不良等因素有關。所謂的預防就是指人類針對可以干預的因素所採取的措施。如盡可能避免長時間低頭、仰頭、歪頭等動作。在工作之餘應適當地作頸部活動,動作要慢,幅度不要太大。作頸部的自我按摩。體育鍛煉、控制體重。
(2)治療:理療、頸椎牽引包括頸椎托和牽引架。葯物治療:在配合理療和牽引的同時,適當服用一些非甾體抗炎葯。
(3)介紹一種保健頸頭枕:通過對骨質增生和骨關節炎疾病的介紹,使患者對該病有一定的了解。我們對增齡、遺傳、性別等因素無法改變,但可以對後天性因素如職業、體質、姿勢不良等因素進行重點防範。我們的一生大約1/3在床上度過,與頸部密切為伴的是枕頭,但有多少人注意到了枕頭對頸椎的影響呢?目前的枕頭很多不符合頸椎的生理要求,使頸椎長期處在一種懸空和不正常的受力狀態下,導致了頸椎的慢性損傷。有人經過多年的研製並獲得了國家專利的保健頸頭枕(專利號942174-437),它的特點如下:①由於設置有與頸部曲面相吻合的弧形面結構,改變了傳統枕頭使頸部長期受到不符合生物力學特點的外力損傷。 ②內裝有一定療效的中葯枕芯,具有養神健腦、芳香開竅、活血通脈、鎮靜安神等功用。令人在睡眠之中,就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防治疾病的作用。當然它的預防功能超過治療功能。

中醫對頸椎骨質增生如何辨證論治?
中醫在辨證分型上,一般主張分為虛實兩大類,虛包括肝腎陰虛和氣血虛弱型,實包括風濕寒邪侵襲,痰濕內阻和氣滯血瘀型。
(1)外邪痹阻
中年以後,肝腎不足,氣血漸虛,衛外不固,風濕寒邪乘虛入侵,導致氣血瘀滯,搏結於頸項筋骨,經脈不通,筋骨肌肉失於氣血的溫煦和濡養而致。
症見:頭頸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處,喜熱惡寒,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後頸部可觸及到條索狀物和壓痛點,上肢沉重無力,伴有頭沉、胸悶、納獃等症狀,舌質正常或發黯,舌體肥胖或有齒痕,脈沉遲或弦滑。
治法:祛風散寒、舒經通絡除痹。
方葯:蠲痹湯加減。羌活15g,防風12g,當歸12g,炙甘草6g,赤白芍各12g,炙黃芪15g,片姜黃12g,生薑6g,蘇木10g。
本方益氣和營,祛風利濕,為風邪偏勝,麻木較重者而設。若疼痛劇烈、寒邪較盛者,加制川烏、附子、細辛、桂枝以散寒止痛;若濕邪偏勝者,可加海桐皮、�薟草、路路通祛風除濕,通經活絡。
(2)痰濕阻滯
中年以後腎氣漸虛,氣化無力,水不得化氣,即停蓄而為痰飲;且體虛易招風邪侵入,風痰相搏,阻滯頸部經絡而發病。
症見:頭項強痛,肩臂酸脹不適,肢體沉重,伴有頭重腦脹,胸脘滿悶,少食多寐,苔白膩,脈沉滑。
治法:燥濕化痰,理氣通絡。
方葯:指迷茯苓丸加味。茯苓12g,黃芩10g,陳皮12g,五味子10g,桔梗6g,姜半夏9g,白芥子10g,地龍12g,膽南星10g。
本方燥濕化痰,理氣通絡。若兼見瘀阻經絡者,可酌加三七、穿山甲、地龍以助其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力;若兼見有風寒者,可酌加桂枝、羌活、靈仙等以祛風濕,止痹痛;若兼見眩暈者,加天麻、白術;兼見胸痹者,加丹參、瓜蔞、鬱金。
(3)氣滯血瘀
由於外傷和勞損,使椎體緣組織間隙出血而成瘀,瘀血阻滯經絡發為本病。
症見:頭頸肩背及四肢麻木、刺痛、痛有定處,拒按,夜間加重,伴有頭暈眼花,視物模糊,失眠健忘,驚惕不安,胸悶胸痛,煩躁,面色不華,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脈多細澀和弦澀。
治法:活血化瘀,疏通經絡。
方葯:化瘀通痹湯加味。當歸18g,丹參30g,雞血藤21g,制乳沒各9g,元胡12g,葛根18g ,透骨草21g,姜黃12g,穿山甲10g,地龍12g。
本方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偏寒者,加桂枝、制川草烏、細辛;偏熱者加敗醬草、丹皮。若氣虛者加黃芪;若兼見痰濕者,加白芥子、膽南星;若兼有胸痹者加薤白、鬱金、瓜蔞、半夏。
(4)氣血虛弱
年老體弱,氣血衰少,氣虛則腠理不密,風濕寒邪乘虛侵襲,經脈閉阻,氣血運行不暢,血虛筋骨失去濡養皆可致病。
症見:頭項酸痛不適,肩臂麻木不仁,少寐多夢,自汗盜汗,頭昏目眩,心悸氣短,面色少華,女性患者每於月經後症狀加重,或經期紊亂,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益氣養血,通絡行痹。
方葯: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黃芪15g,赤白芍各12g,桂枝10g,鹿角粉6g(分吞),雞血藤1 5g,生薑6g,大棗4枚。
本方益氣溫經,和營通痹。若兼風濕者,酌加靈仙、透骨草、葛根、羌活、炒蒼耳子等,以祛風濕、止痹痛;若兼瘀血者,酌加地龍、桃仁、紅花、當歸尾等以助其活血化瘀之力;若兼有腎虛者,酌加淫羊藿、菟絲子、狗脊等,以補腎陽、通督脈。
(5)肝腎虧虛
腎藏精、主髓;肝藏血、主筋。年老體弱,肝腎精血日漸虧少,筋骨失去滋榮而致。
症見:肩頸不舒,頭腦脹痛,眩暈耳鳴,不可轉側,伴神疲乏力,健忘少寐、腰膝酸軟,舌體瘦、質紅絳、少苔或無苔,脈弦細。
治法:益精補腎,滋陰熄風。
方葯:左歸丸加味。熟地15g,山葯15g,山茱萸12g,枸杞子15g,菟絲子10g,生白芍12g,生石決明15g,當歸9g,炙甘草9g,黃精24g。
本方能滋補肝腎真陰而熄風。若兼有風濕者,加靈仙、�薟草、鹿銜草祛風濕止痹痛。

治療頸椎骨質增生有哪些中成葯?
(1)抗骨質增生丸
葯物組成:熟地3份,肉蓯蓉2份,鹿銜草2份,骨碎補2份,淫羊藿2份,雞血藤2份,萊菔子 1份。
功效:補益肝腎,通經活絡,強筋健骨。
主治:退行性頸椎病。
用法用量:每次5g,每日2~3次。
(2)骨刺丸
葯物組成:熟地、骨碎補、炙馬錢子、雞血藤、肉蓯蓉各60g,三七、乳香、沒葯、川芎各30g。
功效:補益肝腎,通經活絡。
主治:骨質增生。
用法用量:每次1丸(9g),早晚各1次。
(3)天麻丸
葯物組成:天麻、木香、人參、赤茯苓、羌活、白芷、天蓼木、川芎、當歸、麻黃、烏蛇、白附子、龍腦、鹿角膠、菊花、生地、細辛、牛黃、麝香。
功效:益氣祛風,宣痹止痛。
主治:虛損傷風,手足無力,肢體乾燥,風痹不仁。
用法用量: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0丸,每日3次,溫酒下。
(4)六味地黃丸
葯物組成:熟地、山萸肉、山葯、澤瀉、丹皮、茯苓。
功效:滋養陰精,補益肝腎。
主治:肝腎陰虛,腰膝酸軟等症。
用法用量:每次1丸(9g),每日3次。
(5)虎潛丸
葯物組成:龜板、熟地、黃柏、知母、虎骨、鎖陽、乾薑、陳皮。
功效:補益肝腎。
主治:肝腎不足,筋骨痿軟。
用法用量:酒或粥糊為丸,桐子大,每次10丸,每日3次。
(6)舒筋活絡丸
葯物組成:當歸、木瓜、川芎、桂枝、桑寄生、秦艽、威靈仙、地龍、獨活、赤芍、川烏、骨碎補、防風、天麻、虎骨膠、五加皮、膽南星、乳香、沒葯、熟地。
功效:舒筋活血,祛風通絡。
主治:風濕寒痹,筋骨疼痛,麻木拘攣。
用法用量:每次6g,每日3次。

治療頸椎骨質增生有哪些土單驗方?
(1)頸椎病方
葯物組成:鹿角片、鹿角膠各10g,仙靈脾30g,生熟地、肉蓯蓉、牛膝、川芎、葛根各10g ,骨碎補、赤白芍、木瓜、杜仲各15g,澤瀉20g,茯苓12g。
功效:溫陽通經,活血祛風,解肌止痛。
主治:頸椎病。
用法用量:水泛為丸,每服6g,每日3次。
(2)何氏頸椎病方
葯物組成:熟地15~25g,丹參、桑枝、生麥芽、當歸尾各10g,鹿銜草10~15g,骨碎補1 5g,肉蓯蓉6~10g,生蒲黃20~25g,雞血藤15~20g,蛇蛻6g。痛重加元胡、制乳香、制沒葯各10g;高血壓減肉蓯蓉;患肢脹痛,活動障礙加伸筋草10~15g,田三七2g。頸部軟組織及上肢酸痛,增用川芎嗪、當歸、丁公藤注射劑各2ml局部注射。
功效:補益肝腎,養血通經,祛風止痛。
主治:頸椎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
(3)益氣活血散風湯
葯物組成:黃芪、黨參、丹參、川芎、白芍、生地、桃仁、紅花、香附、地龍、葛根、穿山甲、地鱉蟲、威靈仙各9~12g。血瘀甚者加穿山甲、制乳香、制沒葯;胃納不振加山楂、神曲;脈細無力加黃精。
功效:益氣活血,祛風通絡。
主治:頸椎病神經根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
(4)通化調理湯
葯物組成:丹參、葛根、黃芪、大棗各18g,桂枝6g,赤芍12g,當歸12g,白芷9g,羌活12g ,地龍9g,炙甘草6g。
功效:益氣養血,活血通絡。
主治:頸椎綜合征。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
(5)鹿丹湯
葯物組成:鹿銜草、丹參、熟地、當歸、白芍、川芎、苡仁、威靈仙各12g。面色白,腰膝酸冷加杜仲、補骨脂、熟附片、肉桂等;胸悶肋脹,肢體腫脹不適者加木香、元胡、枳殼、烏葯等;疼痛固定不移,刺痛,舌有瘀點加桃仁、紅花、制乳沒等;風濕寒邪留而不去,症見遊走疼痛,或痛遇寒加重,或沉重身困等,選加防風、秦艽、桂枝、羌活、獨活等。
功效:補腎通絡,養血榮筋。
主治:頸椎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
(6)桂枝葛根湯
組成:桂枝18g,白芍18g,甘草12g,葛根25~40g,生薑6g,大棗6g。
用法:水煎服,20天為1療程。
功效:解肌舒筋,調和營衛。
主治:頸椎病。
加減:局部冷甚加附子;頸項沉困加羌活、獨活;手臂麻木加當歸、川芎、川牛膝;病程較長者加天麻、全蠍、地龍;腎虛加鹿角霜、山萸肉、仙靈脾。
(7)頸病清暈飲
組成:天麻、鉤藤(後下),蔓荊子、生白芍、首烏、丹參、白菊花、青葙子、生龍骨、玄胡、姜黃、寄生各12g,當歸9g,川芎9g,生牡蠣15g,石決明20g,杜仲15g。
用法:水煎服。1劑葯煎3次,每1次煎時先將生龍骨、生牡蠣、石決明先煎煮沸15分鍾,再納入天麻、蔓荊子、川芎、當歸、生白芍、首烏、丹參、青葙子、玄胡、姜黃、杜仲、寄生、煮沸10分鍾,再加入鉤藤、白菊花,繼續煮沸3~5分鍾,即可取葯液服用,2煎3煎將上葯煮沸10~15分鍾即可,日服3次。
功效:和血、活血、潛陽、鎮逆。
主治:頸椎病椎動脈型。
嘔吐加竹茹12g,法半夏12g;煩躁不安加琥珀15g,研末沖服;小便黃赤加車前子12g,茯苓 12g。
來源:《中國中醫骨傷科百家方技精華》1990年12月
(8)葛根二藤湯
組成:葛根30~60g,雞血藤30~60g,鉤藤10~30g。
用法:水煎服,日1劑,15天為1療程。
功效:活血化瘀,宣痹通絡,解痙止痛。
主治:頸椎病。
加減:眩暈嘔惡,苔白膩加天麻、白術、清半夏、茯苓各10g,苔黃膩加竹茹、橘紅、枳實各10g;枕部頭痛加川芎、羌活各10g;頸項痛重加僵蠶10g;巔頂痛加藁本10g;頭暈不清加菖蒲、菊花各10g;雙側頭痛加川芎、蔓荊各10g,額連目眶痛加白芷10g;久痛或有外傷史酌加全蠍10g,蜈蚣1~2條;背脹痛加羌活、姜黃、白術各10g;胸痛及背加丹參15g,瓜蔞3 0g,薤白10g;手臂麻加桑枝15~30g,伸筋草15~30g;臂痛不舉加土鱉蟲、地龍各10g;頸椎骨質增生加靈仙20g或炮山甲10~15g;肢冷畏寒背涼選用桂枝、淫羊藿、肉蓯蓉、鹿角霜各10g。
來源:《山東中醫雜志》1991年第1期。
(9)活血通絡湯
組成:當歸20g,葛根20g,赤芍15g,川芎、桃仁、紅花各10g,雞血藤30g,川牛膝18g,桂枝6g,地龍12g,靈仙12g,全蠍8g。
用法:水煎服,日1劑,30天為1療程。
功效:活血通絡,除痹止痛。
主治:頸椎病。
加減:偏腎氣虛加杜仲18g,寄生24g,續斷15g;偏氣血虧虛加黨參、熟地各15g,黃芪24g ;偏寒凝氣滯加川烏、仙靈脾各10g,乾薑8g;偏脾虛夾濕加橘紅10g,茯苓15g,白術12g。
來源:《安徽中醫學院學報》1991年第1期。
(10)除痹逐瘀湯
組成:葛根30g,當歸15g,川芎12g,紅花9g,姜黃12g,劉寄奴15g,路路通30g,獨活9g,白芷12g,威靈仙12g,桑枝30g,膽星9g,白芥子9g。
用法:水煎服,日1劑,服6劑後停葯1天,12天為1療程。
功效:祛風散寒除濕,化瘀通絡。
主治:頸椎病風濕寒痰痹阻型及由此引起的肩臂疼痛、手指麻木。
加減:氣虛加黃芪30g;熱郁經絡加雙花藤30g;兼有內熱,苔黃、口苦,加黃芩、梔子、龍膽草各9~15g;寒象明顯,加制川烏、制草烏各9g。
來源:《山東中醫雜志》1984年第1期。

治療頸椎骨質增生有哪些外用膏葯?
(1)鸛草膏
葯物組成及製法:老鸛草27g,生虎骨72g,防風27g,紅花18g,木瓜27g,懷牛膝18g,骨碎補27g,青風藤27g,功勞葉18g,當歸27g,麻黃9g,海風藤27g,上葯用香油7500ml炸枯去渣濾凈,煉沸,再入漳丹2700g,攪勻成膏,每膏葯油7500ml兌乳香面、沒葯面各27g,麝香 3.6g攪勻,每大張凈油30ml,小張凈油15ml。
功效:散風活血,化瘀止痛。
主治:頸椎病氣滯血瘀型。
用法:貼患處。
(2)石虎膏
葯物組成及製法:石斛60g,生虎骨120g,赤芍45g,白及30g,川芎30g,羌活45g,桂枝60g ,生杜仲45g,生地120g,川烏30g,白蘞30g,生山甲30g,獨活45g,麻黃30g,透骨草60g ,當歸120g,生草烏30g,紅花30g,大黃30g,防風45g,甘草30g。以上葯料用香油7500ml ,兌肉桂面45g,乳香面30g,沒葯面30g,麝香1.5g,血竭面45g,廣木香面1.5g,公丁香面1.5g。攪勻。每大張凈油30ml,小張凈油15ml。
功效:祛風散寒,舒筋活血止痛。
主治:頸椎病經絡痹阻型。
用法:貼患處。
(3)骨刺膏
葯物組成及製法:威靈仙、五加皮、姜黃、三棱、獨活、穿山甲、細辛、秦艽、紫葳、文術各30g,血竭、木瓜、牛膝、紅花、皂刺、蒺藜、乳香、沒葯、茜草、川芎、透骨草、五靈脂、防己、白芥子、赤芍、路路通各15g,生桃仁、生香附、木鱉子、冰片、生川草烏各60g ,生馬錢子240g,麝香1g,廣丹750g,香油1500g。麝香、血竭、冰片、三七研細密封備用。將生馬錢子、生川草烏、生香附、生山甲入油鍋內浸泡1周,然後用慢火煎之,待葯渣呈黑色撈出,再將余葯入鍋內,慢火煎至油能滴水成球入廣丹,不停攪拌,待油由紅色變為絳色時離火,待油溫冷至60度左右時,將研細密封的葯物放入。繼續攪拌至凝固,攤於布上( 厚約0.2cm)即成。
功效:消骨刺,止疼痛。
主治:頸椎病。
用法:患處外貼,每張可貼5~7天,貼5~10張為1療程。

治療頸椎骨質增生常用哪些葯敷方法?
(1)頸康熱敷方
葯物組成:羌活、獨活、桂枝、秦艽、當歸、海風藤、乳香、沒葯、木香各15g,桑枝30g。
功效:疏風通絡,活血化瘀。
主治:頸椎病經絡痹阻型。
用法:炒熱布包敷患部,每次半小時,每日2~3次。
(2)增生熱敷粉
葯物組成:紅花、桃仁、松香各6g,當歸、生南星、生半夏各12g,生川烏、羌活、獨活各9 g,白芥子、冰片各3g,細辛、牙皂各4 5g,樟腦15g。
功效:活血祛瘀,化痰通絡,散寒止痛。
主治:骨質增生。
用法:上葯共為細末,酒炒,熱熨患處,涼後繼續加熱,每次7~8小時,每天1次。
(3)食鹽熱敷方
葯物組成:食鹽。
功效:活血散寒止痛。
主治:頸椎病,頭項、胸背、肩臂、上肢酸沉麻木。
用法:炒熱,每晚臨睡覺前敷患處,每次30分鍾。

牽引療法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的作用機理是什麼?
頸椎牽引為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的有效措施之一,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其作用機理是:
(1)限制頸部活動,有利於組織充血、水腫的消退。
(2)解除頸部肌肉痙攣,緩解疼痛。
(3)使椎間隙及椎間孔增大,解除骨刺對神經根、椎動脈、脊髓等壓迫。
(4)牽開被嵌頓的小關節滑膜。
(5)恢復頸椎椎間關節的正常位置。在病變情況下,患部關節可出現旋轉、扭曲、梯形變等各種位置改變,通過牽引,置頭頸部於正常生理曲線狀態,可使頸椎的曲線恢復正常。
(6)減輕骨刺局部的炎性反應。由於增生骨刺對周圍組織的刺激壓迫,可在局部產生水腫、充血、滲出等,產生疼痛症狀,通過牽引所產生的固定與制動作用則可使其較迅速地消退,從而緩解症狀。

治療頸椎骨質增生常用的牽引療法有哪幾種?
(1)坐位牽引:病人坐在凳子上,用四頭帶固定住下頜及枕部,向上垂直牽引,以體重為反牽引力,重量可達10~20kg,每次1~2小時,每日1~2次,視病人的反應而增加或減少牽引時間及重量,1月為1療程。
(2)卧位牽引:病人仰卧於床上,頭部床腳抬高,用四頭帶與身體縱軸呈300角方向牽引,重量為3kg,每牽引2小時休息1小時,可1日多次。1月為1療程。
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大多數均可通過牽引得到治癒。為了限制頸部活動,可以佩帶頸圈。

治療頸椎骨質增生有哪些熱熨療法?
(1)坎離砂熱熨:取麻黃、歸尾、附子、透骨草、紅花、乾薑、桂枝、牛膝、白芷、荊芥、防風、木瓜、生艾絨、羌活、獨活各等份,醋足量,用醋水各半,將葯煎成濃汁,再將鐵砂加熱後攪拌而成,使用時加醋少許拌勻,置布袋中數分鍾,自然發熱,熱熨頸部。每日1~2次,連續應用至病癒為止。
(2)取川椒、桂枝、生川烏、搖邊竹、鳥不落、防己、羌活、石菖蒲、當歸尾各90g,紅花、三七、乳香、沒葯各45g,蘇木、雞血藤各18g,將以上葯物於50%酒精20kg中浸泡10~14天後,去滓備用。將浸泡好的葯液浸濕多層紗布,放於患處,再用電吹風加熱,旋轉移動,使熱度均勻,防止燙傷,每次15~20分鍾,10次為一療程。

㈣ 有頸椎病可以喝丁香茶嗎

頸椎病的患者可以喝丁香茶的,因為喝茶可以降我們的血脂,改善他血液的粘稠度

㈤ 頸椎按摩儀的那一款比較好

頸椎按摩器對頸椎起到一個舒筋活絡,緩解頸部肌肉僵直、疼痛的作用,如果有頸椎病建議找專業醫生,如果是日常的按摩放鬆,DEDAKJ的頸椎按摩儀還不錯,使用下來主要有以下幾點感受:1商品的包裝簡約,時尚,配色新穎觀感舒適。
2這個產品輕便,使用便捷,質感很好,脖子沒有負重感。 3用的內置充電電池不用頻繁更換電池,節約環保。
4開機和按鍵有提示音,操作反饋靈敏較人性化。
5多個檔位可選,定時、模式都可以自由設置。6可以加熱,涼天用也不會冰冷的。上手上第一感覺很舒服,貼膚,沒有硬物割手感,手感非常棒,按鍵很精緻,科技感超強,產品本身製造工藝還不錯,德國品牌值得信賴;

戴上不重,很舒服,電極片有弧度,整體貼合度很好,初始檔很低,沒啥感覺,慢慢調節檔位,感覺就來了,脈沖針刺擊打的感覺強烈,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調檔位大小,用的很舒服。

㈥ 老爸得了頸椎病,經過治療,現在經常頭昏想吃肉,這樣的現象正常嗎有什麼食譜適合他吃

頸椎病是由頸椎間盤老化蛻變開始,繼而椎體邊緣、椎間關節發生骨質增生,關節囊、韌帶鬆弛、勞損、鈣化,以及小關節錯位,頸脊柱不穩定。所有這些變化壓迫了脊髓、神經、血管才導致一系列的症狀和體征。從頸椎病的發生發展來看,其病變過程不是哪一種食物所能左右。盲目地「忌口」,反而會影響病人的營養情況和精神風貌,不但對頸椎病不利,反而對整個身體不利,因此,頸椎病人無須忌口。但是在飲食方面也需要注意。 (l)頸椎病多發於中、老年人,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腎氣漸衰而發生的一種的退行性病變,要想完全治好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病症的緩解需要有一個過程,況且食物療法只是頸椎病整個治療方案中的輔助療法,因此,在飲食方面應根據老年人的特殊情況,制定一個長期的、適宜的葯膳、食療食譜。 (2)頸椎病不像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與飲食有密切的關系,由於頸椎病是一種退行性病變,因此,頸椎病患者在飲食上應注意攝取營養價值高、富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品,尤其宜重視補充對鈣吸收有特殊作用的維生素D以及微量元素鋅、 碘、磷等,以促進人體骨組織的正常新陳代謝。 (3)據現代研究,維生素C具有增加機體免疫力和抗衰老的作用,對防止頸椎的進一步退變大有幫助。由於水果和綠色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因此,頸椎病患者在飲食上尤其應該多吃水果和綠色蔬菜。 (4)隨著年齡的增大、機體的衰老,老年人的脾胃功能逐漸衰減,因此,老年頸椎病人在飲食調理中,尤宜注意衛護脾胃功能,餐飲要有規律,做到定時定量;忌食辛辣、生冷、堅硬、肥膩之物。 (5)女性老年頸椎病患者,常合並更年期綜合征,在食療中應全面考慮,兼顧此期婦女養護特點,配製合理的葯膳菜餚。 各型頸椎病常用的通用葯膳有哪些? (1)葛根赤小豆湯。葛根15g赤芍葯12g炙甘草6g赤小豆50g桂枝6g生薑5片大棗10 枚.白糖適量。先將葛根、赤芍葯、甘草、生薑、桂枝等加水適量煎煮,去渣取汁,加人事先浸漲的赤小豆和紅棗,用文火煮熟至爛,加人白糖即可。本葯膳具有解痙止痛,利水消腫的作用,適用於頸椎病急性發作,頸項活動不利,肩臂酸痛,入夜難以安眠者。 (2)紅燒二菇仙。香菇9g鮮慈菇250g威靈仙15g醬油、白糖、鹽、味精各適量。將威靈仙加適量水煎煮濃縮,去渣留汁,待用;慈菇洗凈入油鍋炒熟,加人香菇、威靈仙葯汁、醬油燒熟,稍加白糖、鹽、味精等調料即可。具有軟堅散結,通絡止痛之效,適用於頸椎退行性病變。 (3)丁香薑糖。丁香粉5g生薑末30g白砂糖50g。將白砂糖加水少許,放人沙鍋內,文火煎化;再加丁香粉、生薑粉調勻。繼續煎至挑起不粘手為度。另備一大搪瓷盆,塗以小磨香油,將糖傾人攤平,稍冷後趁軟切成50塊。隨意食用,具有和中化痰,降逆止嘔之功效,對頸椎病兼有胃寒惡心嘔吐者尤為適宜。 (4)菊楂決明飲。菊花10g生山楂15g(打碎)決明子20g冰糖適量。三葯同煮,去渣取汁,調人冰糖。代茶飲,具有清肝疏風,活血化瘀之功效,適用於老年頸椎病氣滯血瘀兼有頭昏目眩者。 (5)桃仁葛根粉。桃仁150g葛根120g。將桃仁曬干,研為細粉;葛根洗凈,切片,曬干,研為細粉,與桃仁粉混合均勻,裝瓶備用。每次取混合粉10g,加少量開水調成糊狀,兌人適量白糖吞服。每日2次。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絡之效,適用於頸椎病氣滯血瘀者。 (6)細辛川烏雞丁羹。炙細辛1g制川烏3g雞肉100g珍珠米50g姜、蔥、料酒、精鹽、味精各適量。將細辛、川烏洗凈,雞肉洗凈切成米粒大小的丁,珍珠米磨粉。將川烏、細辛人鍋,加清水適量煮1小時,去渣留汁入雞丁,燒沸後加薑末、蔥末、料酒、精鹽、味精,煮沸後撒人珍珠米粉,勾芡即成。佐餐或當點心食用。具有散寒止痛,祛風化濕,養血健脾之效。主治太陽經督脈型、痹症型頸椎病。 (7)紅花韭菜鱔糊。紅花2g韭菜250g鱔魚250g料酒、精鹽、味精、薑末、蔥白末、水澱粉各適量。將韭菜揀洗干凈,切細末,人油鍋翻炒至七成熟,盛出備用。將鱔魚人鍋,加清水適量,煎煮片刻,將其處死,撈出鱔魚,剖腹後取出長條血凝絲切末;鱔魚剔骨取肉,撕成絲狀,與血塊末一起,加紅花、薑末、蔥白末、料酒浸制30分鍾,起油鍋,放人鱔魚肉、鱔血、紅花,翻炒片刻後加鮮湯適量,煮沸後倒人韭菜末,加精鹽、味精,再沸後調人水澱粉,勾芡即成。佐餐當菜,隨量食用。具有祛風除濕,散瘀止痛之效。主治痹症型、氣滯血瘀型頸椎病。 (8)三七煨蹄筋。生三七20g威靈仙15g水發蹄筋100g竹筍50g火腿腸1根,料酒、薑片、蔥段、精鹽、味精、水澱粉、胡椒粉各適量。將參三七、威靈仙洗凈,用布袋包裹;水發蹄筋洗凈,切段,竹筍切絲,火腿腸切片;將參三七、威靈仙、蹄筋一同人鍋,加清水適量,大火燒開後改用小火煨煮30分鍾,撈出布袋,加薑片、料酒、蔥段、精鹽,燒開後加人筍絲、火腿腸片,煮2沸後,調人味精、水澱粉,勾芡後撒上胡椒粉即可。佐餐當菜,隨量食用。具有祛風化濕,活血散吁瘀之效,主治氣滯血瘀型頸椎病。 (9)當歸川芎血糯粥。當歸l0g,川芍l0g,黑木耳20g,血糯米500,怡糖適量。將當歸、川芎洗凈,用布包裹。黑木耳用冷水泡發清洗干凈;血糯米用清水淘洗干凈,人鍋,加葯袋及清水適量,大火沸後改用水火燉煮30分鍾,加人黑木耳,再煮10分鍾,加入飴糖,燉煮至木耳、糯米熟爛成粥,取出葯袋即成。佐餐當點心,隨量食用,當天吃完。具有補氣養血,活血通絡之效,主治氣血不足、氣滯血0}型頸椎病。 (10)當歸雞血藤粥。當歸15g雞血藤15g制何首烏l0g紅花6g粳米100g。將上葯洗凈,裝人布袋,梗米淘洗干凈,與葯袋一起人鍋,加清水適量,大火燒沸後改小火燉煮,至米爛成粥時,撈出葯袋即成。早晚2次分食,具有養血活血,通絡止痛之功效,主治血虛氣滯型頸椎病。 (11)劉寄奴煨老鴨。劉寄奴10g,老鴨1隻,料酒、精鹽、味精、胡椒粉、薑片、蔥白各適量。將劉寄奴洗凈,用布袋包裹,老鴨宰殺後去毛及內臟,洗凈後人 鍋,加劉寄奴一、薑片、蔥白、清水適量,大火燒沸後撇去浮沫,加料酒,小火煨煮2小時,至鴨肉酥爛後,取出葯袋,加精鹽、味精、胡椒粉,再沸後即成。佐餐當菜,隨量食用。具有補氣養血,活血通絡,利濕除痹之功效,主治氣血不足、痰瘀交阻型頸椎病。 (12)菟絲子燉鹿肉。鹿肉500g菟絲子10g冬筍尖100g精鹽5g黃酒25g花椒、大茴香、味精各3g蔥段15g生薑塊15g鮮湯300g精製植物油30g麻油5g大蒜茸、蔥花、生薑末適量。鹿肉用清水浸泡3小時去血污,而後放入鍋內,加清水上火,加入黃酒、蔥姜(拍松)、花椒、大茴香,燒開後撈去浮沫,小火燉至熟透,取出晾乾切塊;菟絲子加黃酒、清水適量上籠蒸20分鍾取出,用細紗布過濾出原汁;筍尖剖開,順絲切成梳子形片;炒鍋上火,燒熱加底油,下蔥花、生薑末炒香,倒人鹿肉及菟絲子原汁,加精鹽、黃酒、鮮湯、筍片,燒透下人味精,淋麻油起鍋裝盤,撒人大蒜茸即成。佐餐當菜,隨量食用,具有溫腎 壯陽,散寒止痛,祛風除濕之功效,主治肝腎不足型頸椎病。 (13)牛脊髓膏。牛脊髓250g核桃仁250g枸杞子100g白芷50g川芎50g煉蜜700g。 枸杞子、白芷、川芎裝人鍋中,加清水浸泡6小時,然後將鍋置於火上,濃煎2次,每次1小時,過濾去渣,合並煎;液,靜置沉澱2小時,再用多層紗布過濾。將濾液先用大火煮沸,撇去浮沫,放人牛脊髓、核桃仁粉,用小火燉煮,不斷攪動,防止膠化,製成清膏,兌人煉蜜,以小火煎熬,濃縮成膏(。每日2次,每次20g,溫開水送服。具有益腎補精,活血止痛之功效,主治肝腎不足兼氣滯血瘀型老年頸椎病。 (14)牛骨髓蒸鶴鶉蛋。牛骨髓30g,鶴鶉蛋10隻。將鶴鶉蛋去殼放人碗中,加入牛骨髓,並加黃酒、精鹽、味精以及鮮湯適量,上籠,用大火蒸約10分鍾,即成。早晚2次分食。滋補肝腎,主治肝腎不足型頸椎

㈦ 吃什麼東西可以減緩頸椎病

1.糾正不良的坐姿
長時間地伏案工作、打撲克、打麻將、操作電腦、看書等,均會改變頸椎的正常曲度,導致頸椎出現慢性勞損。可外付(頸*椎順*古*貼)灰付因此,在進行上述活動時要保持脊柱的正直。在長時間低頭工作和學習時,應每隔 10分鍾就活動一下頸部,適時伸展四肢。
2.並科學地選用枕頭
人在睡覺時,若睡眠姿勢不正確,就會使頸椎之間的韌帶處於緊張的狀態。一定要保持正確的睡姿,即以側卧位為主,以仰卧位為輔。另外,枕頭的高低和質量對人的頸椎也有很大的影響,標准枕頭的高度應該在10厘米左右,枕芯的材料應以柔軟、彈性好為佳。
3.加強頸部的鍛煉
加強頸部肌肉的鍛煉是預防頸椎病的重要措施。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不科學的頸部運動反而會加劇頸椎的勞損。正確的頸椎鍛煉法應該是用肩部和上肢的運動來帶動頸部的肌肉,如進行慢跑、做甩手運動、練瑜伽和游泳等。
4.注意保暖
臨床研究發現,受涼會引起頸部肌肉的痙攣或小關節的緊張。因此,人們應盡量避免呆在潮濕和寒冷的環境中,並要根據氣候的變化,隨時調整衣被的厚度,以防止頸部受涼。
5.保持樂觀情緒
有研究表明,人們長期處在感情壓抑、煩悶等精神狀態下易患神經衰弱。而神經衰弱會影響骨關節及肌肉的休息。所以,除了要在平時保持正確的姿勢、加強鍛煉外,還要保持健康快樂的心情。

㈧ 緩解頸椎酸疼用什麼好

頸椎病吃什麼好

1、濕熱阻滯經絡型頸椎病

應多吃些葛根、苦瓜、絲瓜等清熱解肌通絡的果菜。

排骨剁小段,飛水,沖洗干凈備用。苦瓜去瓢後切大塊,香菇紅棗泡發。沙鍋中放排骨,紅棗,香菇加足水大火燒開後改中火噸至排骨接近酥爛。放入苦瓜再煮至苦瓜用快子可以輕易挫過去,下鹽調味即可。

2、寒濕阻滯經絡型頸椎病

應多吃些狗肉、羊肉等溫經散寒之食物。

①茶香狗肉

狗腿1條。鹵料包茶葉20克,丁香5克,花椒、草果、砂仁、八角、茴香、桂皮、陳皮、豆蔻、白芷各5克,蔥2棵,姜2塊。調料精鹽50克,醬油100克,白糖10克,料酒50克。

將狗腿肉用刀劃出幾個刀口,再以清水沖洗2小時,然後放入開水中稍燙一下,撈出備用。坐鍋點火,將鹵料包放入清水中燒開,再加入精鹽、醬油、白糖、料酒,調成鹵湯待用。將狗腿放入鹵湯中,加蓋小火鹵約1小時,然後關火再燜20分鍾。將狗腿撈出後趁熱去骨,留下整塊狗肉,晾涼後切片,在上面撒上一些鹵料包中的茶葉即可。

②壯陽狗肉湯

狗肉200克,菟絲子5克,姜50克,清水1200克,桂皮20克。調味料:鹽5克,雞精3克,糖1克,胡椒粉1克。

㈨ 治療頸椎的葯枕配方

選擇葯枕,必須根據自己的生理特點及健康狀況因人而異。以下葯枕處方可供參考:

1. 治療高血壓:治高血壓的葯枕,處方為:菊花、夏枯草、決明子、桑葉、蒲公英和薄荷各等份,每味葯用量為150克。
2. 高血壓、神經衰弱、頭痛頭暈等疾病。茶葉枕:長期作睡枕,可預防高血壓。葯物:茶葉300~400g。製法:將用過的茶葉,洗凈曬干,做成小睡枕。
3. 風火頭痛、頭昏、失眠、高血壓等疾病,也適用於老年保健白菊花枕:適合用於長期高血壓症兼頭痛。葯物:白菊花120g。製法:將白菊花沖洗干凈,曬干,裝進小紗布袋裡再縫進枕頭當中,每晚枕之睡覺。
4. 高血壓兼結膜炎。晚蠶砂枕:適用於高血壓兼結膜炎患者,有明目作用。葯物:晚蠶砂(即家蠶屎)120g。
5. 高血壓、目赤等疾病:決明子枕。
6. 暑熱心煩、頭暈頭痛等疾病:.綠豆枕
7. 治視神經衰弱,葯枕處方為:綠豆衣、橘葉、龍膽草、桑葉、地骨皮、菊花、草決明各等份,每味葯用量為150克。
8. 治哮喘不止,咳嗽不停,葯枕處方為:黃芪、款冬花、五味子、甘草、麥麩、枇杷葉等量,每味葯用量為75克。
9. 治療頸椎病主要中葯有:通草300克,白芷lOO克,紅花100克,菊花200克,佩蘭100克,川芎100克,桂枝60克,厚朴100克,石菖蒲80克。將這些葯混合並加工使之軟、硬適度,製成葯物枕頭。此外,對於頸椎病的不同症狀,可相應加減葯物。如頸項酸困、不適,可加蒼術60克,豨薟草100克;頭暈、鼻塞,可加葛根60克,辛荑花60克;肢體麻木,可加麻黃50克,桑枝100克,防風100克,羌活100克。對頸部生理曲線序列不齊、變直或反屈,輕度骨質增生、軟組織緊張引起的症狀,可枕於頸部,仰卧,以加強療效。
10. 用於高血壓、鼻炎、頭痛等。祛火降壓枕:菊花、川芎、薄荷、白芷各100克。
11. 頸椎病、頭痛頭昏、肩周炎、風濕等疾病,祛風通竅枕:晚蠶砂200克,綠豆衣、白芷、川芎、防風各100克。
12. 神經衰弱導致的失眠、心煩心悸等養心安神枕:夜交藤200克,合歡花60克,棗仁、柏子仁、五味子各30克。
13. 安神葯枕:白菊花100克,靈磁石100克,合歡花100克,夜交藤100克,朱染燈芯30克,石菖蒲60克,遠志60克,公丁香30克,白檀香20克,冰片10克(另包和入)。多夢加生龍骨100克,生龍齒60克。用法:上葯共研粗末,和入冰片,裝於布袋內,縱橫縫紉,鋪上枕巾,當睡枕用,一般可用3個月。
14. 治療高血壓、頸椎病:菊花川芎枕:將菊花500克、川芎300克碾成粗末,拌勻,裝入枕芯。此葯枕有平肝清熱、活血通絡的功效,可用於高血壓頸、椎病患者。
15. 蠶沙枕:將晚蠶沙500克、羌活300克加工成粗末,裝入枕芯。此葯枕能散風寒、通絡止痛,可用於頸椎病疼痛較明顯者。
16. 綠豆槐花枕:將槐花300克、綠豆300克碾成粗末,裝入枕芯。此葯枕氣味芳香,能清熱涼血,可用於內熱、口乾口苦、便秘及心煩失眠者。在炎炎夏日難以入眠時用此葯枕,效果尤佳。
17. 決明枕:將石決明、草決明各1000克加工成粗末,裝入枕芯。此葯枕能平肝潛陽、清熱,可用於頸椎病伴高血壓的患者。
18. 荷葉夏枯枕:將荷葉、夏枯草各1000克裝入枕芯。此葯枕能起到清心除煩、化濕濁的功效,適用於高血壓、高血脂、失眠的患者。
19. 消暑失眠葯枕,葯枕的處方是:先取青蒿、藿香、菖蒲、薄荷、菊花、茉莉花、白玉蘭花梔子花干品各等量,將其碎為粗屑,拌勻備用。然後用紗布縫成枕心袋,將葯置入其內,製成枕心。最後,再外套枕套即可。患有失眠症的中老年朋友不妨一試。
20. 以苦蕎皮為枕心充成葯枕,就是利用其透氣性極好的作用,對頭顱進行適度的按摩而緩解頸椎不適。長期枕用,可祛風除濕,防止動脈硬化、皮下出血及濕疹等疾病。而且其舒適性極佳,冬暖夏涼,
21. 失眠:葯物白菊花、靈磁石、合歡花、夜交藤各100克
22. 失眠:白菊花、靈磁石、合歡花、夜交藤各100克,石菖蒲、遠志各60克,染燈芯、丁香各30克,白檀香20克,冰片10克(另包和入)。多夢加生龍骨100克,生龍齒60克。用法上葯共研粗末,和入冰片,裝入布袋內,當睡枕用,一般可用3個月。
23. 頸椎病:葯物防風、羌活、威靈仙、川芎、千年健、葛根、透骨草各60克,細辛、白芷各30克,川烏、草烏、冰片(另包和入)各10克。可枕6個月。
24. 治療老年人慢性支氣管炎及支氣管哮喘:白蘭花、麻黃、丁香、苦杏仁、桔梗、薄荷、蘇葉、枇杷葉、白前、藿香、礞石、生石膏各等量,研為粗末,裝入枕中使用,連續用2~3月。可宣肺、化痰、止咳,適用於老年人慢性支氣管炎及支氣管哮喘緩解期的治療。
25. 治療失眠多夢、心神不寧:燈芯草100g、酸棗仁150g,研為粗末,裝入布袋中,製成枕芯,每晚做枕用,每月更換1次葯物,連續用2~3月。可清心、除煩、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心神不寧。
26. 治療神經性頭痛及緊張性頭痛:菊花、夏枯草各50g,研為粗末,裝入布袋中,製成枕芯,每晚用,每月更換1次葯物,連續用2~3月。可疏風清熱、平肝潛陽,適用於神經性頭痛及緊張性頭痛。
27. 治療三叉神經痛:菊花、川芎、天麻、細辛、當歸、元胡、蔓荊子、紅花、防風、白芷、藁本各等量,研為細末,做枕芯用,連續用1~2月。此法既可防,又可治,效果較好。可疏風散寒、活血通絡,適用於三叉神經痛。
28. 治療肝陽上亢所致的眩暈:夏枯草、荷葉、竹葉、蒲公英、菊花各50g。將諸葯共研為細末,裝入布袋中,做枕芯用,連續用1~2月。可清熱平肝,適用於肝陽上亢所致的眩暈。
29. 治療Ⅰ、Ⅱ期高血壓病患者:廣陳皮800g,槐花、雲木香各300g,川芎、夏枯草、菊花各200g,共研細末,裝入布袋中做枕,睡眠時用,每日不少於4小時。葯枕可連續使用60日左右再換葯。可疏風清熱、平肝潛陽、活血化瘀,適用於Ⅰ、Ⅱ期高血壓病患者。
30. 可祛風除濕,通絡止痛,治療痹症。夜明砂、威靈仙、羌活、獨活各50g,研為粗末,裝入布袋中,製成枕芯,每晚做枕用,每月更換1次葯物,連續用2~3月。可祛風除濕,通絡止痛,適用於痹症。
31. 治療慢性疲勞綜合症:黨參、黃芪、菊花、天麻、棗仁、柴胡各等量,研為細未,製成枕心應用,連續用1~2月。可健脾益氣、祛風通絡,適用於慢性疲勞綜合征。
32. 治療頸椎病:白芷、川芎、威靈仙、川烏、草烏、姜黃、紅花、葛根各等量,研為粗末,裝入布袋中,製成枕芯,每晚做枕用,每月更換1次葯物,連續2~3月。可活血化瘀、祛風止痛,適用於頸椎病。
33. 治療高血壓、風濕性節關炎、腦動脈硬化、腰椎病等:取當歸、羌活、藁本、制川烏、黑附片、川芎赤芍、紅花、廣地龍、廣血竭、菖蒲、燈心、細辛、桂枝、丹參、防風、萊菔子、威靈仙、乳香、沒葯、冰片各等份,研為粗末,做枕芯。每天枕用時間不少於6小時,連用3~6月以上。此葯枕對高血壓、風濕性節關炎、腦動脈硬化、腰椎病等有不同程度的防治作用。
34. 治失眠的葯枕:a)取決明子、滁菊花、朱燈心草各150克做枕芯。b)取黑豆、磁石粉各等份,加工成粗末做枕芯。
35. 治療頭痛目赤的葯枕:取菊花或薄荷或綠豆做枕芯,睡覺時枕之。
36. 治療大寒腦痛的葯枕:蒸吳茱萸,裝入枕芯,睡時枕之。治因大寒侵襲引起的頭腦疼
37. 治療青光眼的葯枕:取夏枯草、荷葉、白艾、草決明各等份,加工成粗末,做枕芯。
38. 治療耳中熱痛的葯枕:食鹽裝入枕芯,睡時枕

39。治療鼻淵(鼻內有膿痰、不通氣、頭疼等)的葯枕:白芷、辛夷各等份,裝入枕芯,睡時枕之,可治鼻塞不通、香臭不聞、流涕腥臭、頭痛、眉棱骨痛等。
40。治療高血壓的葯枕:取野菊花、燈心草、夏枯草、石菖蒲、晚蠶砂各等份,加工成粗末,做枕芯。
41。 清熱防暑保健葯枕。a)五葉枕:由干桑葉、竹葉、柳葉、荷葉和柿葉摻勻並裝袋而成。b)青蒿藿香枕頗為常用。將青蒿、藿香各等份裝袋即可。也可根據各人喜愛,再加些綠豆、薄荷之類,協助祛暑解熱,患有高血壓者,枕內可加野菊花和桑葉;神經衰弱患者,可加菖蒲、側柏葉。
42。葯枕助眠法 a) 治療失眠的葯枕,最早見於晉代葛洪《肘後備急方》中記載的。用蒸大豆裝枕治失眠,b)宋代有人用草決明裝枕治失眠,c)用黑豆、磁石粉裝的枕頭也有防治失眠多夢的作用。d)紫砂枕也是助眠的「葯枕」,是我國民間葯枕療法的繼續和發展。如「催眠枕」是日本學者根據中醫「頭寒足熱」的理論,經過試驗,發現人的頭部在25℃~30℃是睡眠的最佳溫度,如果能保持這個溫度,就有催眠作用.
43。葯枕治療高血壓 :白礬葯枕的葯物組成和製作方法:取白礬2500克(篩去碎屑,將大塊碎成蠶豆粒大小),川芎1000克,槐花500克,混合裝入用白布縫制的枕套中,縫口供作枕即可,每袋可連續使用半年。該方葯不僅具有降低血壓、預防中風之功效,而且配製簡易,使用方便,葯源充足,價格低廉,是一種治療高血壓較為理想的葯物,值得應用。
44。治療頭痛、頭暈、瘡癤腫毒、風火眼赤、昏花或血壓偏高等病症:將干菊花裝入布袋中作枕,適用於頭痛、頭暈、瘡癤腫毒、風火眼赤、昏花或血壓偏高等病症,具有防治功效。
45。茶葉枕:將泡飲過的剩茶葉曬干,再摻以少量茉莉花茶拌勻裝袋即成,具有降火、降壓、清熱、解毒、明目、利尿和消暑等功效。
46。防治頭痛腦熱、眼赤喉痛、瘡癤腫毒和心煩口渴等病症。
47。綠豆枕:將煮綠豆湯剩下的綠豆皮曬干,再摻以整個或破碎的綠豆裝枕即成。
因綠豆性寒,故有清熱解毒、止渴防暑和利尿消腫等功效、常用來防治頭痛腦熱、眼赤喉痛、瘡癤腫毒和心煩口渴等病症。
48。明目枕:綠豆與菊花、決明子共做葯枕,可有清心、解熱毒和退目翳等功效。民間特此葯枕又稱為「明目枕」。

熱點內容
晶晶百合棉衣 發布:2025-09-13 19:17:55 瀏覽:332
七夕傷感的話 發布:2025-09-13 19:15:12 瀏覽:484
黃精老莊盆景 發布:2025-09-13 19:07:40 瀏覽:83
怎樣種植茶花 發布:2025-09-13 19:07:28 瀏覽:47
蘭花寶欣產量 發布:2025-09-13 18:58:29 瀏覽:435
七夕比心g 發布:2025-09-13 18:53:38 瀏覽:151
胭脂扣插花 發布:2025-09-13 18:51:49 瀏覽:238
木本盆景綉球 發布:2025-09-13 18:49:22 瀏覽:140
七夕馨悅會 發布:2025-09-13 18:48:26 瀏覽:625
九叔情人節 發布:2025-09-13 18:37:58 瀏覽: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