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牡丹狸貓圖

牡丹狸貓圖

發布時間: 2022-02-02 17:09:32

『壹』 宮廷畫院特點

① 宋初100餘年間,大體遵循五代繪畫傳統。北宋開國後,汴京一帶成為繪畫藝術中心,宮廷畫院先後集中了來自西蜀的黃居□、黃惟亮、夏侯延□、趙元長、高文進等,南唐的董羽、厲昭慶、蔡潤、徐崇嗣等及中原一帶的王靄、趙光輔、高益等畫家。院體花鳥畫以黃家富貴體為規范,道釋畫中以吳家樣影響最大,山水畫以院外畫家成就最高。此外,李成善畫寒林平遠,范寬善畫崇山峻嶺,許道寧善畫平遠、野水、林木,他們3人皆先後在不同方面,發展和豐富了荊浩、關仝的北方畫派。以董源、巨然為代表的江南畫派在此時期則影響不大。當時畫院內外以山水畫知名的還有燕文貴、翟院深、高克明、李宗成、屈鼎等,擅長宗教壁畫的有王□、高文進、武宗元等,花鳥畫則有趙昌、易元吉、王友等。這些畫家的創作實踐,醞釀著北宋繪畫風貌的新變化。

② 熙寧和元豐之際,出現了以李公麟為代表的鞍馬人物畫,以郭熙為代表的山水畫,以崔白為代表的花鳥畫。他們在內容及藝術上都展示出嶄新的風貌,都具有精湛的技巧和深厚的修養。李公麟以單純樸素的白描形式,精確地表現了不同階層、民族、地域人物的特徵,特別是在刻畫士大夫生活形象和情趣上,獲得極大成功。崔白和郭熙都可以不經起稿而放手作畫。崔白描繪季節氣候變化中禽鳥的情態,善於表現敗荷鳧雁的荒情野趣,突破了宋初以來畫院內黃氏體制的規范,取得了更為自然生動的效果。郭熙通過景色季節及氣候的描繪,表現了山水林泉的幽情美趣,把李成以來的北方山水畫派推向更高水平。以蘇軾、文同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繪畫潮流,也於此時形成。駙馬都尉王詵築寶繪堂收藏法書名畫,並於府第西園中聚集詩人畫家賦詩作畫,皇族趙令穰善作清麗富有詩意的小景山水,以及米芾這一時期已開展的書活動,都顯示出這一階層藝術活動的活躍。郭若虛
、郭熙父子
及蘇軾等人的論畫詩文顯示了此一時期繪畫理論的新成就。

③ 徽宗趙佶、高宗趙構統治時期,是宋代宮廷畫院最為繁榮的時期。徽宗時畫院制度已相當完備,社會上民間畫家藝術水平的提高,為畫院輸送了不少優秀畫家。此時畫院高手雲集,善畫百馬、百雁的馬賁,開南宋山水畫新風的李唐,善畫風俗界畫的張擇端,富有才華的青年山水畫家王希孟,善畫花鳥翎毛的韓若拙、孟應之、薛志,以畫嬰兒貨郎著稱的蘇漢臣,為徽宗代筆供御畫的劉益、富燮等人,都以畫藝精湛、筆墨不凡而著稱。徽宗時內府書畫收藏極富,公卿士大夫收藏家也甚多,
反映了當時宮廷收藏的盛況。靖康之變,汴京被金兵洗劫,一部分畫家被擄北去,宮廷藏畫流散北方甚多,給金朝統治區繪畫發展以相當影響。另外,大批畫家紛紛逃到江南,又成為南宋高宗畫院中的骨幹力量,促進了江南地區繪畫的發展。

④ 孝宗以後的南宋時期,特別是光宗、寧宗時期,山水畫繼李唐之後,出現了明顯的畫風變化,代表畫家為劉松年、馬遠、夏圭等人。他們重視章法的剪裁,巧妙地利用畫面大片空白突出鮮明的形象,畫面效果含蓄凝練,簡潔而富有詩意,具有優美的意境,簡率而富有表現力的大斧劈皴則顯示了筆墨技巧的提高。歷史故事畫及風俗畫在整個南宋時期都比較發展,此時出現的李嵩是尤其值得注意的畫家,他曾作



等,作品大都含有深刻的意義。梁楷、牧溪、溫日觀的水墨、減筆則開了元明寫意畫之風氣。

李唐
款識題於遠峰上:「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陽李唐筆。」可知作於一一二四年,其時李唐約七十歲左右,是南渡前的作品。畫面山峰高峙,山石巉岩,峭壁懸崖間有飛瀑鳴泉,山腰間白雲繚繞清嵐浮動。從山麓至山巔,松林高密,鬱郁蔥蔥。山腳下亂石珠連,水流奔涌。大自然雄壯之氣撲面而來,給人以氣勢磅礴的感覺。李唐布局中取近景,突出主峰和崖岸,以造成迫在眉睫的視覺感受。山石皴法,融合了李成、范寬、郭熙諸家技巧,用多種皴法表現不同的石質,如主峰,上端用長釘皴刮鐵皴,中部偶爾參以解索皴;在山腰以下使用獨創的馬牙皴。此外還可以看出其後來創造出小斧劈、大斧劈的雛型。對皴法的運用是李唐在此圖中的最大特點,對後世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到現代還在為人們所學習探討。

繪畫各科的發展 宋代繪畫分科更加細致、專門。宋徽宗時期辦畫學,分為佛道、人物、山水、鳥獸、花竹、屋木6科。
著錄藏畫,則分為道釋、人物、宮室、番族、龍魚、山水、畜獸、花鳥、墨竹、蔬果10門。孝宗乾道三年(1167)著成的
輯錄畫家時,則分為仙佛鬼神、人物傳寫、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獸蟲魚、屋木舟車、蔬果葯草、小景雜畫等 8類。這些現象反映了繪畫表現范圍的擴大和題材分工的細致、深入。

人物畫在反映現實生活中有了大幅度的進步。從唐代以畫重大歷史事件和貴族生活為主,擴展到描繪城鄉市井平民生活的各方面:如衛賢(傳)
、王居正《紡車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蘇漢臣《秋庭戲嬰圖》、李嵩《貨郎圖》、朱銳《盤車圖》、閻次平《牧牛圖》和無名氏《耕織圖》、《耕獲圖》、《柳蔭雲碓圖》、《江天樓閣圖》及見於記載的高元亨《從駕兩軍角抵戲場圖》、燕文貴《七夕夜市圖》等,都顯示了畫家視野的擴大和對現實生活的興趣與熱情。宋代城市中描繪民俗題材的節令畫如《歲朝圖》、《五瑞圖》、《大儺圖》、《觀燈圖》也紛紛出現。描繪貴族文人生活的繪畫仍然流行,帶有情節的肖像性繪畫,如李公麟《西園雅集圖》、趙佶(傳)《聽琴圖》也都具有較高藝術成就。歷史故事畫中常糅進民間傳說,曲折地表現了對當時政治的態度。如描繪操守氣節堅貞不屈的人物的《採薇圖》,諍言直諫以及與權□的斗爭的《朱雲折檻圖》、《袁盎卻坐圖》、《陳元達鎖諫圖》,反映以正確策略解決民族問題的《免胄圖》、《便橋會盟圖》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描繪因戰亂和復雜的民族關系而造成的不幸悲戚遭遇的繪畫非常流行,如《文姬歸漢圖》、《明妃出塞圖》,像當時民間的講史一樣,表現了鮮明的愛國主義感情和憂患意識。宋代統治者提倡道教,修建寺觀,道釋壁畫雖缺乏唐代那樣宏偉的氣勢,但仍然保持了相當規模。如東京大相國寺、玉清昭應宮、景靈宮、五嶽觀、寶□宮及南宋臨安的顯應觀、西太一宮、五聖廟等壁畫大都出自畫院名家手筆。真宗時為建玉清昭應宮,招募天下畫工,應試者逾3000人,徽宗時建五嶽觀,大集天下名手,應詔者達數百人,可見其人才之眾。宋代宗教畫中出現更為鮮明的世俗化傾向。以熱鬧的場面、有趣的情節吸引觀眾,道教畫中創造了大量的神□形象,不少是憑借現實人物形象畫成。宋代前期,吳道子畫派在壁畫中佔有絕對地位,從現存壁畫粉本《朝元仙仗圖》可見其藝術風貌。宋代墓室壁畫之數量、質量已不能與漢唐相比。山西高平開化寺壁畫、正定靜志寺塔和凈眾院塔基地宮壁畫、敦煌莫高窟宋代壁畫以及河南等地區發現的宋墓壁畫等,都是考察宋代壁畫的重要遺存。

山水、花鳥畫在宋代有著飛躍的提高。藝術上大大超越了唐代。宋代花鳥畫家極注重對動植物形象情狀的觀察研究,並為此而養花養鳥。趙昌清晨繞欄諦玩,對花調色寫生;易元吉深入荊湖深山,觀察猿猴野生情狀;韓若拙畫翎毛,每作一禽,自喙至尾、足皆有名,諳熟解剖結構。宋代花鳥畫家畫花果草木,有四時景候、陰陽向背、筍條老嫩、苞萼後先,務求生動逼真。因而評畫者視畫中貓之瞳孔為豎線而指出《牡丹狸貓圖》系畫正午景候,農民指出名畫《鬥牛圖》中之牛尾應下垂而不應上舉的錯誤,以及趙佶對孔雀升墩必先舉左足的論述都是要求形象真實合理。宋代花鳥畫既有精工富麗,表現宮□中珍禽異木的黃氏體;也有筆墨簡拔、淡彩著色,描繪敗荷鳧雁,富有江湖意趣的崔白、吳元瑜體;也有直接抒發士大夫情趣,專寫墨竹、墨梅等的文人墨戲體。

張瑀《文姬歸漢圖》此畫收藏有序。前端有明萬曆的「皇帝圖書」和「寶玩之記」兩印,後端書款處有「萬曆之璽」。傳至清代為清官內府收藏,卷上有清高宗乾隆親筆題簽: 「宋人文姬歸漢圖」,下注「內府鑒定」四字,鈐「神品」、 「乾隆宸翰」兩印。乾隆帝賞畫之餘,意猶未盡,還在卷上題詩記之。詩末押「比德」、「朗潤」兩個小方印。此後,畫面上還蓋有嘉慶、宣統等儲印十枚,前隔水上有「梁清標印」、「蕉林秘玩」;後隔水上有「蕉林玉立藏圖書」,後隔水之外還有「蒼岩子」、「蕉林居士」兩方收藏印。

「畫中最妙言山水」,由於社會的重視,山水畫逐漸躍居繪畫的主要地位。許多山水畫家深入自然山川,朝夕觀察和反復體會,因而精確地畫出不同地域、季節、氣候的特徵,追求優美動人的意境。從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及松石,到用筆簡括、章法高度剪裁的邊角之景,顯示了不同時期的卓越創造。山水景物不僅是仙山樓閣、貴族園囿游賞、士大夫幽樓隱居的景色,更多的是南北方山川郊野的自然景色,其間穿插有盤車、水磨、渡船、航運、捕魚、采樵、騾綱行旅、寺觀梵剎、墟市酒肆等平凡生活情節,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而且通過真實的景物描寫,體現優美的想像,塑造詩一般的意境。

繪畫的成就 宋代繪畫是中國繪畫藝術發展的高峰。它所反映的廣泛的現實生活內容,在古代繪畫史上是極為突出的。運用多採的優美的藝術形式,創造了很多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社會有著密切的聯系,元明清繪畫中的風格樣式及理論大多可在宋代繪畫中找到根據,表現了中國繪畫的成熟與高度繁榮。

宋代繪畫藝術在技巧上有許多重要創造。著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狀貌及動人的情節,注重塑造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花鳥畫、山水畫追求優美動人的意境情趣,注意真實而巧妙的藝術表現,並努力進行形象提煉,有著高度的寫實能力。文人士大夫繪畫對於繪畫藝術的繁榮提高也有促進作用,他們在主觀的表達和筆墨效果的探索上尤有貢獻。宮廷繪畫在整個社會繪畫的繁榮基礎上得到高度發展,其藝術成就也不容忽視。

目前學術界對《雪景寒林圖》是否范寬真跡尚有爭議。長期以來。此圖流傳不明。圖上之印「御書之寶」方璽的印文和印色都具有宋代特點,可見宋代藏於宮中。從此至明代,不知流落何處。明末清初,被收藏家梁清標收藏,圖上有「蕉林」「蕉林收藏」朱文方印兩枚和「觀其大略」白文一枚。其後見錄於《墨綠匯觀》,有「安氏儀周書畫之章」、「思源堂」白文方印兩枚和「麓印」朱文方印一枚。大概與此同時,押有「乾隆御書之寶」,說明此圖曾被清宮收藏。在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又流落民間,被收藏家張翼購得。今有「潞河張翼藏書記」朱文方印和「文孚嗣守」白文方印兩印。此圖描繪了北方壯美的雪山景色。畫中雪峰屏立,山勢高聳,白雪皚皚。深谷寒林間,蕭寺掩映,流水無波,峰巒溝壑間雲氣萬千。其山取盤桓向上高遠之勢,其水造平靜冷凝之態,其樹畫深郁寒峭之意。從此圖可以體味到,作者已不拘於刻形著物的風格,脫離真山真水,表達出一種寫胸中塊壘,傳意中山水的傾向。

宋代繪畫其代表人物為李公麟、蘇軾、文同、米芾等人。藝術上力求洗去鉛華而趨於平淡素雅,崇尚天真清新的風格。 真正建立宋代書法獨特面貌而最體現高度成就的是北宋中後期出現的蔡襄,蘇軾,黃庭堅,米芾等人的書法,在書法史上將此四人稱為」宋代四家」. 南宋書法大都跳不出黃庭堅,米芾的藩籬,其成就遠不及北宋,缺少領一代風騷具有深遠影響的書法家

『貳』 美術問題

宋代繪畫Paintings of Song Dynasty

中國宋朝延續300多年,其繪畫在隋唐五代的基礎上繼續得到發展。民間繪畫、宮廷繪畫、士大夫繪畫各自形成體系,彼此間又互相影響、吸收、滲透,構成宋代繪畫豐富多採的面貌。
繪畫的繁榮 北宋統一消除了封建割據造成的分裂和隔閡,在一段時期內社會保持著相對安定局面,商業手工業迅速發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和市的嚴格界限,出現空前未有的繁榮。南宋雖然偏安江南,由於物產豐盛的江、浙、湖、廣地區都在其境內,大量南遷的北方人和南方人一起共同開發江南,經濟、文化都得到繼續發展並超過北方。北宋的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南宋的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等城市商業繁盛,除貴族聚集外,還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業者和市民階層,城市文化生活空前活躍,繪畫的需求量明顯增長,繪畫的服務對象也有所擴大,為繪畫發展和繁榮提供了物質條件和群眾基礎。
宋代繪畫進入手工業商業行列,與更多的群眾建立較為密切的聯系。一批技藝精湛的職業畫家,將作品作為商品在市場上出售,汴京及臨安都有紙畫行業。汴京大相國寺每月開放5次廟會,百貨雲集,其中就有售賣書籍和圖畫的攤店;南宋臨安夜市也有細畫扇面、梅竹扇面出售;汴京、臨安等地的酒樓也以懸掛字畫美化店堂,作為吸引顧客的手段。市民遇有喜慶宴會,所需要的屏風、畫帳、書畫陳設等都可以租賃。適應年節的需要,歲末時又有門神、鍾馗等節令畫售賣,為市甚盛。北宋時,汴京善畫「照盆孩兒」的畫家劉宗道,每創新稿必畫出幾百幅在市場一次售出,以防別人仿製;專畫樓閣建築的趙樓台;畫嬰兒的杜孩兒,也在汴京享有盛名。吳興籍軍人燕文貴常到汴京州橋一帶賣畫。山西絳州楊威,善畫村田樂,每有汴京販畫商人買畫,他即囑其如到畫院門前去賣,可得高價。社會對繪畫的需求和民間職業畫家創作的活躍,是推動宋代繪畫發展的重要因素。宋代由於手工業的發達,促成了雕版印刷的發展與普及,出現了汴京、臨安、平陽、成都、建陽等雕版中心,不少書籍及佛經都附有版畫插圖,現存宋金雕印的彌勒像、陀羅尼經咒、《佛國禪師文殊指南圖贊》、《趙城藏》等,可見其繪刻之精美程度。
在五代南唐、西蜀建立畫院的基礎上,宋代繼續設立翰林圖畫院,以培養宮廷需要的繪畫人才。北宋徽宗時還曾一度設立畫學。宋代多數帝王如仁宗、神宗、徽宗、高宗、光宗、寧宗等人都對繪畫有不同程度的興趣,出於裝點宮廷、圖繪寺觀等需要,都很重視畫院建設。特別是徽宗趙佶,本人在繪畫上具有較高修養和技巧,注意網羅畫家,擴充和完善宮廷畫院,並不斷搜訪名畫充實內府收藏,導致了宮廷繪畫的興盛。畫院畫家與社會保持一定聯系,但又受皇帝的制約,宮廷繪畫帶有明顯的貴族美術的特色,既精密不苟,又在某些作品中有萎靡柔媚的趣味。畫院集中了社會上的優秀畫家,體現了當時較高的水平,創作出如郭熙的《早春圖》、《關山春雪圖》,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西湖爭標圖》,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李唐的《採薇圖》、《萬壑松風圖》,馬遠的《踏歌圖》、《水圖》等一大批成功的作品。
高文進:《彌勒菩薩像》
唐代出現的文人畫,從北宋中後期以後形成巨大的藝術潮流。當時對繪畫的收藏、品評和延納畫家作畫已在上層文人士大夫中蔚然成風。更有不少文人親身參加繪畫實踐,像詩詞一樣用以寄興抒懷,在題材選擇、形象處理及審美情趣上,都有自己的獨特要求。他們在畫幅上題字詠詩漸次增多,開辟了書畫題跋的新天地,並能自覺地將書法藝術的表現形式引入繪畫中,極大地豐富和提高了繪畫藝術的表現手段。兩宋時期文人士大夫中涌現了仲仁、揚無咎的墨梅,文同的竹,蘇軾的古木怪石,米芾、米友仁父子的雲山,趙孟堅的水仙等,成為後世文人畫家追隨學習的典範。此外較為著名者還有燕肅、晁補之、宋道、宋迪、蔡肇、張舜民等人。文人士大夫在繪畫理論上也頗有建樹,歐陽修提出表現蕭條淡泊的情懷,陳與義主張「意足不求顏色似,前身相馬九方皋」,蘇軾的「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等一系列見解都具有代表性。宋代的文人士大夫繪畫影響到遼金地區,成為元明文人畫發展的前導。
在繪畫高度繁榮的基礎上,繪畫理論著述也大量問世。畫史、畫論、繪畫賞鑒及收藏著錄等著作大量流傳,如《圖畫見聞志》、《宣和畫譜》、《畫史》、《林泉高致》等,成為今日研究古代繪畫的重要文獻依據。
繪畫的發展階段 大致有4個階段:
① 宋初100餘年間,大體遵循五代繪畫傳統。北宋開國後,汴京一帶成為繪畫藝術中心,宮廷畫院先後集中了來自西蜀的黃居□、黃惟亮、夏侯延□、趙元長、高文進等,南唐的董羽、厲昭慶、蔡潤、徐崇嗣等及中原一帶的王靄、趙光輔、高益等畫家。院體花鳥畫以黃家富貴體為規范,道釋畫中以吳家樣影響最大,山水畫以院外畫家成就最高。此外,李成善畫寒林平遠,范寬善畫崇山峻嶺,許道寧善畫平遠、野水、林木,他們3人皆先後在不同方面,發展和豐富了荊浩、關仝的北方畫派。以董源、巨然為代表的江南畫派在此時期則影響不大。當時畫院內外以山水畫知名的還有燕文貴、翟院深、高克明、李宗成、屈鼎等,擅長宗教壁畫的有王□、高文進、武宗元等,花鳥畫則有趙昌、易元吉、王友等。這些畫家的創作實踐,醞釀著北宋繪畫風貌的新變化。
② 熙寧和元豐之際,出現了以李公麟為代表的鞍馬人物畫,以郭熙為代表的山水畫,以崔白為代表的花鳥畫。他們在內容及藝術上都展示出嶄新的風貌,都具有精湛的技巧和深厚的修養。李公麟以單純樸素的白描形式,精確地表現了不同階層、民族、地域人物的特徵,特別是在刻畫士大夫生活形象和情趣上,獲得極大成功。崔白和郭熙都可以不經起稿而放手作畫。崔白描繪季節氣候變化中禽鳥的情態,善於表現敗荷鳧雁的荒情野趣,突破了宋初以來畫院內黃氏體制的規范,取得了更為自然生動的效果。郭熙通過景色季節及氣候的描繪,表現了山水林泉的幽情美趣,把李成以來的北方山水畫派推向更高水平。以蘇軾、文同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繪畫潮流,也於此時形成。駙馬都尉王詵築寶繪堂收藏法書名畫,並於府第西園中聚集詩人畫家賦詩作畫,皇族趙令穰善作清麗富有詩意的小景山水,以及米芾這一時期已開展的書畫活動,都顯示出這一階層藝術活動的活躍。郭若虛《圖畫見聞志》、郭熙父子《林泉高致》及蘇軾等人的論畫詩文顯示了此一時期繪畫理論的新成就。
李迪:《風雨歸牧圖》
③ 徽宗趙佶、高宗趙構統治時期,是宋代宮廷畫院最為繁榮的時期。徽宗時畫院制度已相當完備,社會上民間畫家藝術水平的提高,為畫院輸送了不少優秀畫家。此時畫院高手雲集,善畫百馬、百雁的馬賁,開南宋山水畫新風的李唐,善畫風俗界畫的張擇端,富有才華的青年山水畫家王希孟,善畫花鳥翎毛的韓若拙、孟應之、薛志,以畫嬰兒貨郎著稱的蘇漢臣,為徽宗代筆供御畫的劉益、富燮等人,都以畫藝精湛、筆墨不凡而著稱。徽宗時內府書畫收藏極富,公卿士大夫收藏家也甚多,《宣和畫譜》反映了當時宮廷收藏的盛況。靖康之變,汴京被金兵洗劫,一部分畫家被擄北去,宮廷藏畫流散北方甚多,給金朝統治區繪畫發展以相當影響。另外,大批畫家紛紛逃到江南,又成為南宋高宗畫院中的骨幹力量,促進了江南地區繪畫的發展。
④ 孝宗以後的南宋時期,特別是光宗、寧宗時期,山水畫繼李唐之後,出現了明顯的畫風變化,代表畫家為劉松年、馬遠、夏圭等人。他們重視章法的剪裁,巧妙地利用畫面大片空白突出鮮明的形象,畫面效果含蓄凝練,簡潔而富有詩意,具有優美的意境,簡率而富有表現力的大斧劈皴則顯示了筆墨技巧的提高。歷史故事畫及風俗畫在整個南宋時期都比較發展,此時出現的李嵩是尤其值得注意的畫家,他曾作《宋江三十六人像》、《服田圖》、《四迷圖》、《觀潮圖》等,作品大都含有深刻的意義。梁楷、牧溪、溫日觀的水墨、減筆則開了元明寫意畫之風氣。
繪畫各科的發展 宋代繪畫分科更加細致、專門。宋徽宗時期辦畫學,分為佛道、人物、山水、鳥獸、花竹、屋木6科。《宣和畫譜》著錄藏畫,則分為道釋、人物、宮室、番族、龍魚、山水、畜獸、花鳥、墨竹、蔬果10門。孝宗乾道三年(1167)著成的《畫繼》輯錄畫家時,則分為仙佛鬼神、人物傳寫、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獸蟲魚、屋木舟車、蔬果葯草、小景雜畫等 8類。這些現象反映了繪畫表現范圍的擴大和題材分工的細致、深入。
人物畫在反映現實生活中有了大幅度的進步。從唐代以畫重大歷史事件和貴族生活為主,擴展到描繪城鄉市井平民生活的各方面:如衛賢(傳)《閘口盤車圖》、王居正《紡車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蘇漢臣《秋庭戲嬰圖》、李嵩《貨郎圖》、朱銳《盤車圖》、閻次平《牧牛圖》和無名氏《耕織圖》、《耕獲圖》、《柳蔭雲碓圖》、《江天樓閣圖》及見於記載的高元亨《從駕兩軍角抵戲場圖》、燕文貴《七夕夜市圖》等,都顯示了畫家視野的擴大和對現實生活的興趣與熱情。宋代城市中描繪民俗題材的節令畫如《歲朝圖》、《五瑞圖》、《大儺圖》、《觀燈圖》也紛紛出現。描繪貴族文人生活的繪畫仍然流行,帶有情節的肖像性繪畫,如李公麟《西園雅集圖》、趙佶(傳)《聽琴圖》也都具有較高藝術成就。歷史故事畫中常糅進民間傳說,曲折地表現了對當時政治的態度。如描繪操守氣節堅貞不屈的人物的《採薇圖》,諍言直諫以及與權□的斗爭的《朱雲折檻圖》、《袁盎卻坐圖》、《陳元達鎖諫圖》,反映以正確策略解決民族問題的《免胄圖》、《便橋會盟圖》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描繪因戰亂和復雜的民族關系而造成的不幸悲戚遭遇的繪畫非常流行,如《文姬歸漢圖》、《明妃出塞圖》,像當時民間的講史一樣,表現了鮮明的愛國主義感情和憂患意識。宋代統治者提倡道教,修建寺觀,道釋壁畫雖缺乏唐代那樣宏偉的氣勢,但仍然保持了相當規模。如東京大相國寺、玉清昭應宮、景靈宮、五嶽觀、寶□宮及南宋臨安的顯應觀、西太一宮、五聖廟等壁畫大都出自畫院名家手筆。真宗時為建玉清昭應宮,招募天下畫工,應試者逾3000人,徽宗時建五嶽觀,大集天下名手,應詔者達數百人,可見其人才之眾。宋代宗教畫中出現更為鮮明的世俗化傾向。以熱鬧的場面、有趣的情節吸引觀眾,道教畫中創造了大量的神□形象,不少是憑借現實人物形象畫成。宋代前期,吳道子畫派在壁畫中佔有絕對地位,從現存壁畫粉本《朝元仙仗圖》可見其藝術風貌。宋代墓室壁畫之數量、質量已不能與漢唐相比。山西高平開化寺壁畫、正定靜志寺塔和凈眾院塔基地宮壁畫、敦煌莫高窟宋代壁畫以及河南等地區發現的宋墓壁畫等,都是考察宋代壁畫的重要遺存。
趙佶:《聽琴圖》
山水、花鳥畫在宋代有著飛躍的提高。藝術上大大超越了唐代。宋代花鳥畫家極注重對動植物形象情狀的觀察研究,並為此而養花養鳥。趙昌清晨繞欄諦玩,對花調色寫生;易元吉深入荊湖深山,觀察猿猴野生情狀;韓若拙畫翎毛,每作一禽,自喙至尾、足皆有名,諳熟解剖結構。宋代花鳥畫家畫花果草木,有四時景候、陰陽向背、筍條老嫩、苞萼後先,務求生動逼真。因而評畫者視畫中貓之瞳孔為豎線而指出《牡丹狸貓圖》系畫正午景候,農民指出名畫《鬥牛圖》中之牛尾應下垂而不應上舉的錯誤,以及趙佶對孔雀升墩必先舉左足的論述都是要求形象真實合理。宋代花鳥畫既有精工富麗,表現宮□中珍禽異木的黃氏體;也有筆墨簡拔、淡彩著色,描繪敗荷鳧雁,富有江湖意趣的崔白、吳元瑜體;也有直接抒發士大夫情趣,專寫墨竹、墨梅等的文人墨戲體。
「畫中最妙言山水」,由於社會的重視,山水畫逐漸躍居繪畫的主要地位。許多山水畫家深入自然山川,朝夕觀察和反復體會,因而精確地畫出不同地域、季節、氣候的特徵,追求優美動人的意境。從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及松石,到用筆簡括、章法高度剪裁的邊角之景,顯示了不同時期的卓越創造。山水景物不僅是仙山樓閣、貴族園囿游賞、士大夫幽樓隱居的景色,更多的是南北方山川郊野的自然景色,其間穿插有盤車、水磨、渡船、航運、捕魚、采樵、騾綱行旅、寺觀梵剎、墟市酒肆等平凡生活情節,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而且通過真實的景物描寫,體現優美的想像,塑造詩一般的意境。
繪畫的成就 宋代繪畫是中國繪畫藝術發展的高峰。它所反映的廣泛的現實生活內容,在古代繪畫史上是極為突出的。運用多採的優美的藝術形式,創造了很多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社會有著密切的聯系,元明清繪畫中的風格樣式及理論大多可在宋代繪畫中找到根據,表現了中國繪畫的成熟與高度繁榮。
宋代繪畫藝術在技巧上有許多重要創造。著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狀貌及動人的情節,注重塑造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花鳥畫、山水畫追求優美動人的意境情趣,注意真實而巧妙的藝術表現,並努力進行形象提煉,有著高度的寫實能力。文人士大夫繪畫對於繪畫藝術的繁榮提高也有促進作用,他們在主觀的表達和筆墨效果的探索上尤有貢獻。宮廷繪畫在整個社會繪畫的繁榮基礎上得到高度發展,其藝術成就也不容忽視。
(薄松年)

《中國大網路全書》

『叄』 宋代的花鳥山水畫與其他年代的山水花鳥畫的區別是什麼

宋代是我國傳統山水畫的高峰時期。宋太祖推翻了唐末五代之戰亂,而獨得天下,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他偃武修文,革新圖治;到了太宗、真宗,又獎勵文藝,人士蔚起,所以宋代有三百年的昌運盛世,這一時期宮廷美術全盛,畫院規模齊備,名家層出不窮,佳作碩果累累。畫壇上山水畫最為突出,水墨格法空前發展,各種技法日趨完善,完全脫離了隋唐以來「先勾後填」之法,出現了講究筆墨韻味的皴、擦、點、染等技法程式,山水畫造景重造化、重理性,院體格法法度賅備,審美特色由政教、宗教精神逐漸轉向人文精神,這一時期美學著述獨到、藝術思潮活躍、繪畫作品精湛,是中國傳統審美文化的發展源頭。



宋代院體山水畫重理法、重質趣、重寫實。早期山水畫「水不容泛」「人大於山」,到了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圖》已有所發展,畫中有符合自然規律的山水營造特點,空間處理得當,峰巒參差有致,樹木、山石、屋宇處理合度。五代畫家荊浩隱居太行山,對自然山川真情感悟,總結了一系列規律,他在《筆法記》中說:「凡樹萬本,方如其真」「搜妙創真」,他的創作觀念對「北宋三家」、郭熙畫派及南宋李唐、劉松年、馬遠、夏珪畫派山水畫影響極大。山水畫中的「皴法」的初時是為了忠實地模擬對象而發明的,北宋諸家在「搜妙創真」的影響下,不同地域的不同畫家與畫派創立了不同的「皴法」:董源創立了不同於荊浩「小斧劈皴」而更適宜表現江南山質的「披麻皴」;李成既不同於荊關,也不同於董巨,根據齊魯地域山貌的特點而創立了「卷雲皴」;范寬則以直筆短線刻畫關陝高山巨石之風貌而創立了「雨點皴」;郭熙師法李成,但在創作中比李成更多真意,將其畫法發揚廣大,也成為北宋一大畫派;二米得董巨山水啟發,不同凡俗,創立了「米點皴」。他們群星列陣,窮極造化,對現實生活、現實感情的關注取代了對宗教迷戀與虛幻天國的嚮往,他們注重「氣象蕭疏,煙林清曠,」「峰巒深厚,勢伏雄強,」致使宋代山水畫:構圖大勢逼人,筆墨法度嚴謹,意境清遠高曠。

據《圖畫見聞志》記載「畫山水唯營丘李成、長安關仝、華原范寬。」「三家鼎峙,百代標程。」是說五代宋初山水畫壇三家---關仝、李成、范寬。其三人都為北方人,後繼承者有王士元、王端、燕文貴、許道寧、高克明、郭熙、李完成、丘納、王詵等。元湯垕《畫鑒》雲:「山水之為物,稟造化之秀,陰陽晦暝,晴雨寒暑,朝昏晝夜,隨形改步,有無窮之趣;自非胸中丘壑,汪洋如萬頃波者,未易摹寫。如六朝至唐初,畫者雖多,筆法位置,深得古意。自王維、張璪、畢宏、鄭虔之徒出,深造其理。五代荊關,又別出新意,一洗前習。迨於北宋,董源、李成、范寬三家鼎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山水之格法始備。三家之下,各有入室弟子二三人,終不迨也。」關仝的畫風影響了李成和范寬,而他生活於五代宋初,所以,北宋山水畫壇的「三家山水」是以李、范、董為代表,其中以李成居首,范寬次之,董源對後世影響更大,在當時李成的山水是「當朝第一,」「百代標程。」所以,真正全面影響宋代及後世山水的宋代大家是---北方的李成、范寬和南方的董源。



《畫鑒》又雲:「董源得山水之神氣,李成得體貌,范寬得骨法,故三家照耀古今,而為百代師法。」三家對自然的理解各具其趣,風格各異。

李成,字咸熙,生於後梁末帝貞明五年,(公元919年)卒於宋太祖乾德五年(公元967年),祖居長安,系唐朝宗室。他的祖父李鼎,在唐末是任國子祭酒、蘇州刺史,後從蘇州遷至山東營丘,遂為營丘人氏。他一生家道衰落,經歷坎坷,才運不偶,寓興書畫,他的山水初師荊關。荊浩、關仝以「全景式」的大山大水,承唐啟宋,標志著唐宋之際山水畫的高度成熟,李成深受他們的影響,變荊、關雄壯渾偉之勢為清勁秀潤之氣。由於李成生活在不同於荊浩、關仝的山東營丘,所面對的是一派平原加丘領的齊魯風關光,所以,他的畫「近視如千里之遠,」呈平遠式構圖的特點。他在生活上、仕途上不得志的境況,也決定了他苦寂無奈的心境,使得他的作品呈現出曠達清高,孤傲苦寂的境界。他用墨淡潤,運筆清瘦,「惜墨如金,淡墨如夢霧中,畫面渾潤。」黃公望《寫山水訣》中載:「先用淡墨,積至可觀處,然後用焦墨、濃墨分出畦徑遠近,故在生紙上有許多滋潤處。」他畫《讀碑窠石圖》中亂石崚嶒的土崗上,幾棵古木參天,亂藤攀援,清冷的曠野上一老者戴笠騎騾,仰讀矗立在樹旁巨碑上的碑文,碑側款曰:「王曉畫人物,李成畫樹。」畫中土坡用筆卷動如風,用墨清淡雅緻;枯木用筆中峰勾勒,寒木風骨,平正勢奇,枯枝多變,壯如屈鐵。清安歧《墨緣匯觀》雲:「以水墨作平遠之景,位置奇逸,氣韻深厚,樹木虯屈,坡石蒼潤。」畫法高古,得唐人三昧。

他畫樹自然天成,松桿勁挺,枝葉郁然,野逸清雅,「林木當時為第一,」「其所作寒林,多在岩穴中,栽扎懼露,以興君子之在野也;自餘窠植,盡生於平地,亦以興小人在位,其意微矣。」

深受李成影響的畫家很多,如燕文桂、許道寧、范寬、郭熙、王詵等。

范寬雖然也是北方人,但他則保留並發展了荊關皴如刮鐵的嚴整風范,他和李成都同師於荊浩、關仝,但由於生活地域的差異,人生經歷的不同,他們都有迥然不同的藝術風格。

范寬,名中正,字仲立,華源人。他為人性情寬厚大度,一派關中豪氣,他「風儀峭古,進止疏野,嗜酒落魄,不拘世故。喜畫山水,師李成又師荊浩;山頂好作密林,水際作凸兀大石。」他的畫一方面「師古人之理法」,另一方面「師自然之理法」,《圖畫見聞志》載:「居山林間,常危坐終日,縱目四顧,以求其趣。雖雪月之際,必徘徊凝覽,以發思慮。」他久居於終南山、太華山,一生沉吟於山水之間,終日觀覽自然以求其趣。他落筆雄偉老硬,真得山骨,然其剛古之勢,又不犯他人,自成一家。他師法李成而又不同與李成,王詵說:「李成墨潤而筆精,煙嵐輕動,如面對千里,秀氣可掬,」「范寬如面前真列峰巒,渾厚氣壯雄逸,筆力老健。」其二人山水一「文」一「武,」李成表現平林荒寒,意境清幽曠遠;范寬表現巍峨峰巒,意境雄壯豪邁。從范寬的作品《溪山行旅圖》、《雪景寒林圖》就可一覽他的山水畫主峰凸兀,氣整偉峻,給人一種咄咄逼人之威嚴。他注重山、石、景、物質與骨的細致刻畫,精心營造山坳深壑中的飛瀑流泉和層層深厚的古木密林,他的「釘頭皴」或「雨點皴」對後世影響深遠,師法其畫法的畫家有黃懷宇、紀真、商訓、燕文貴等,他對李唐及南宋諸家山水影響很大。

與北派李、范對峙的董源筆下是一片江南景象。董源,字叔達,鍾陵人。山水有兩中類型,水墨類王維;設色類二李。他的山水平淡天真,朴茂靜穆,文氣十足,米芾《畫史》中說:「平淡天真,唐無此品,在畢宏上。近世神品,格高無與比也。」「峰巒出沒,雲霧顯晦,不裝巧趣,皆得天趣。嵐色郁蒼,枝幹勁挺,咸有生意,溪橋漁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也」。他最大成功之處是創造了「披麻皴」法,他用大披麻皴畫樹則枝幹圓渾,皴山石則渾朴蔥潤。他的畫用筆圓曲渾潤,少剛勁方正;用墨清潤淡雅,少濃郁渾厚。構圖平遠靜謐,山頂多礬頭,多蒼茫清逸之氣。董源開江南畫派,巨然是其傳承代表,巨然的畫「嵐氣清潤,布景得天真多」。米芾也深受董源煙霧彌漫、皴擦鬼異之影響,山水畫點點通透,煙霧彌漫,極富文人審美氣象。明董其昌稱董源為「天下第一。」他的山水畫對「元季諸家」直至「清季諸家」影響極其深遠。

宋三家之後又有繼承各派者無數,郭熙是李成繼承者中成績最大的畫派,當時宮中「一殿專背熙作。」他的山水構圖多變,重「三遠」之法;筆墨精深老辣,意境玄淡獷遠。對後世影響很大,追隨者院內院外者不可勝數,他樹立了畫院山水畫北宋風格。在李、范、董三大家的影響下,到北宋中後期,寫實性的全景式山水畫發展到了極致,到了南宋,山水畫系無旁出,李唐左右了山水畫壇,他及劉、馬、夏等又另闢溪徑,出現了「水墨剛勁」的風格。



北宋王朝統一後,採取「輕徭薄賦」的措施,廣泛推進農業生產,大力開墾荒田,增強國力,富裕白衣,為文化興盛創造了基礎,哲學、史學、詩文、藝術諸方光耀百世,各方面的發展觸動了宋代大山大水、法度森嚴的繪畫風貌。

政治上「文治盛世,」「崇文抑武。」文人們得到了尊重,宋太祖說:「昔者科名多為世家所取,朕親臨殿試,盡革其弊矣。」宋代的科舉制度使得許多民間百姓有了機會入仕和參政,所以許多畫家紛紛出山,進如朝廷。北宋李成雖隱居太行山,范寬隱居終南山、太華山,但他們畫名俱高,《聖朝名畫評》雲「宋有天下,為山水者,惟中正與成(李成)稱絕,至今無及之者。」「范寬以山水知名,為天下所重。」元湯垕謂范寬畫「照耀千古。」所以,朝廷到處重金收購李成的畫,宋神宗每見李成親筆,「必磋賞之,」當時內府所藏李成作品便有一百五十九幅之多,可見李成和范寬在當時的影響之大,也可見朝廷對畫家的重視程度之大。師法李成的郭熙「本遊方外」,後入朝廷公事,他對於自然山石林泉、村野鄉居的描繪,不是對現實的逃避,而是對於美好過去生活的回憶。早在北宋時,與郭熙齊名而後又主宰南宋畫壇的李唐也是一例,宋徽宗政和年中,他赴開封應試,當時的考題是「竹鎖橋邊賣酒家,」李唐深得「鎖」意,徽宗十分欣賞。所以「鬱郁乎文」的時代氛圍與人文思想的啟導,使得文人士大夫思想活躍,作品更具生活氣息,山水畫作品流派紛紛,更富有人文內涵,有「法度森嚴」逐漸向「文人審美」的方向發展。

宋代朝歷代帝王都喜歡繪畫,政治上重文不重武,對外打仗總是失敗,統治者看視軟弱無能,那麼「文治」使得國內安定無事,這使得社會生產力大大發展,農業、手工業、工商業、科學技術等等都有了巨大發展,物質文明是繪畫藝術有了發展的根本保證。所以社會物質生活的富裕,文人士大夫文化的相互滲透,畫家們深入生活,煙雲供養,或隱居山林,或曠游自然,把自己對自然的感悟融入山水畫創作之中,搜奇異峰巒,創窮極造化:李成描繪自己熟悉的齊魯風光,范寬描繪自己熟悉的關陝風光,董源描繪自己熟悉的江南風光,郭熙更是「飽游飫覽」……山水畫風向世俗生活靠攏,形成了符合於宋代「民族本色」的風貌,宋代院體山水畫的表現形式、表現技巧及人文色彩都達到了一個高峰,對元、明、清後世山水畫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肆』 中國興盛的主要人物

中國宋朝繼續300多年,其繪畫在隋唐五代的根底上繼續失掉開展。官方繪畫、宮廷繪畫、士大夫繪畫各自形成體系,相互間又相互影響、接收、浸透,形成宋代繪畫豐厚多採的相貌。 繪畫的興盛 北宋一致消弭了封建割據形成的團結和隔膜,在一段時期內社會堅持著相對安寧局面,商業手工業快速開展,鄉村布局突破坊和市的嚴厲界限,出現絕後未有的興盛。南宋固然偏安江南,由於物產豐厚的江、浙、湖、廣地域都在其境內,少量南遷的南方人和南方人一同獨自開拓江南,經濟、文明都失掉繼續開展並超越南方。北宋的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南宋的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等鄉村商業繁盛,除貴族聚集外,還住有少量的商人、手工業者和市民階級,鄉村文明生活絕後生動,繪畫的需求量清楚增加,繪畫的效勞對象也有所擴展,為繪畫開展和興盛提供了肉體條件和群眾根底。宋代繪畫進入手工業商業行列,與更多的群眾樹立較為親密的聯系。一批技藝精深的職業畫家,將作品作為商品在市場上出售,汴京及臨安都有紙畫行業。汴京大相國寺每月封鎖5次廟會,百貨雲集,其中就有售賣書 籍和圖畫的攤店;南宋臨安夜市也有細畫扇面、梅竹扇面出售;汴京、臨安等地的酒樓也以懸掛字畫美化店堂,作為接收顧客的手腕。市民遇有喜慶宴會,所需求的屏風、畫帳、書畫陳設等都可以租賃。順應年節的需求,歲末時又有門神、鍾馗等時節畫售賣,為市甚盛。北宋時,汴京善畫「照盆孩兒」的畫家劉宗道,每創新稿必畫出幾百幅在市場一次售出,以防他人仿製;專畫樓閣修建的趙樓台;畫嬰兒的杜孩兒,也在汴京享有盛名。吳 興籍軍人燕文貴常到汴京州橋一帶賣畫。山西絳州楊威,善畫村田樂,每有汴京販畫商人買畫,他即囑其如到畫院門前去賣,可得廉價。社會對繪畫的需求和官方職業畫家創作的生動,是推進宋代繪畫開展的主要要素。宋代由於手工業的興旺,促進了雕版印刷的開展與提高,出現了汴京、臨安、平陽、成都、建陽等雕版中心,不少書籍及佛經都附有版畫插圖,現存宋金雕印的彌勒像、陀羅尼經咒、《佛國禪師文殊指南圖贊》、《趙城藏》等,可見其繪刻之精巧水平。 在五代南唐、西蜀樹立畫院的根底上,宋代繼續樹立翰林圖畫院,以培育宮廷需求的繪畫人才。北宋徽宗時還曾一度樹立畫學。宋代少數帝王如仁宗、神宗、徽宗、高宗、光宗、寧宗等人都對繪畫有不同水平的興味,出於裝點宮廷、圖繪寺觀等需求,都很注重畫院樹立。特地是徽宗趙佶,自己在繪畫上具有較高修養和技巧,留意搜羅畫家,擴大和完美宮廷畫院,並不時搜訪名畫空虛內府收藏,招致了宮廷繪畫的興盛。畫院畫家與社會堅持肯定聯系,但又受皇帝的限制,宮廷繪畫帶有清楚的貴族美術的特徵,既精細不苟,又在某些作品中有萎靡柔媚的興趣。畫院集合了社會上的優秀畫家,表現了 事先較高的水平,創作出如郭熙的《早春圖》、《關山春雪圖》,張擇端的《糜爛上河圖》、《西湖爭標圖》,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李唐的《採薇圖》、《萬壑松風圖》,馬遠的《踏歌圖》、《水圖》等一少量勝利的作品。 唐代出現的文人畫,從北宋中前期以後形成龐大的藝術潮流。事先對繪畫的收藏、品評和延納畫家作畫已在下層文人士大夫中蔚然成風。更有不少文人親身參與繪畫實際,像詩詞一樣用以寄興抒懷,在題材選擇、籠統處置及審美情味上,都有自己的共同央求。他們在畫幅上題字詠詩漸次增加,開拓了書畫題跋的新天地,並能自覺地將書法藝術的表現方式引入繪畫中,極大地豐厚和提高了繪畫藝術的表現手腕。兩宋時期文人士大夫中出現了仲仁、揚無咎的墨梅,文同的竹,蘇軾的古木怪石,米芾、米友仁父子的雲山,趙孟堅的水仙等,成為後世文人畫家跟隨進修的模範。此外較為知名者還有燕肅、晁補之、宋道、宋迪、蔡肇、張舜民等人。文人士大夫在繪畫實際上也頗有建樹,歐陽修提出表現興盛恬淡的情懷,陳與義主意「意足不求顏色似,前身相馬九方皋」,蘇軾的「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等一系列見地都具有代表性。宋代的文人士大夫繪畫影響到遼金地域,成為元明文人畫開展的前導。 在繪畫高度興盛的根底上,繪畫實際著作也少量問世。畫史、畫論、繪畫賞鑒及收藏著錄等著作少量傳達, 如《圖畫見聞志》、《宣和畫譜》、《畫史》、《林泉高致》等,成為昔日研討現代繪畫的主要文獻依據。 繪畫的開展階段 大致有4個階段:①宋初100餘年間,大致遵照五代繪畫激進。北宋 開國後,汴京一帶成為繪畫藝術中心,宮廷畫院先後集合了來自西蜀的黃居□、黃惟亮、夏侯延□、趙元長、高文進等,南唐的董羽、厲昭慶、蔡潤、徐崇嗣等及中原一帶的王靄、趙光輔、高益等畫家。院體花鳥畫以黃家貧賤體為規范,道釋畫中以吳家樣影響最大,山水畫以院外畫家效果最高。此外,李成善畫寒林平遠,范寬善畫崇山峻嶺,許道寧善畫平遠、野水、林木,他們3人皆先後在不同方面,開展和豐厚了荊浩、關仝的南方畫派。以董源、巨然為代表的江南畫派在此時期則影響不大。事先畫院內外以山水畫知名的還有燕文貴、翟院深、高克明、李宗成、屈鼎等,擅長宗教壁畫的有王□、高文進、武宗元等,花鳥畫則有趙昌、易元吉、王友等。這些畫家的創作實際,醞釀著北宋繪畫面貌的新變化。 ②熙寧和元豐之際,出現了以李公麟為代表的鞍馬人物畫,以郭熙為代表的山水畫,以崔白為代表的花鳥畫。他們在形式及藝術上都展現出嶄新的面貌,都具有精深的技巧和深沉的修養。李公麟以地道質朴的白描方式,准確地表現了不同階級、民族、地域人物的特徵,特地是在描寫士大夫生活籠統和情味上,取得極大勝利。崔白和郭熙都可以不經起稿而放手作畫。崔白描畫時節氣候變化中禽鳥的神態,擅長表現敗荷鳧雁的荒情野趣,突破了宋初以來畫院內黃氏體制的規范,取得了更為自然生動的效果。郭熙經過風景時節及氣候的描畫,表現了山水林泉的幽情美趣,把李成以來的南方山水畫派推向更高水平。以蘇軾、文同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繪畫潮流,也於此時形成。駙馬都尉王詵築寶繪堂收藏法書名畫,並於府第西園中聚集詩人畫家賦詩作畫,皇族趙令穰善作清麗富饒詩意的小景山水,以及米芾這一時期已展開的書畫活動,都顯現出這一階級藝術活動的生動。郭若虛《圖畫見聞志》、郭熙父子《林泉高致》及蘇軾等人的論畫詩文顯現了此一時期繪畫實際的新效果。 ③徽宗趙佶、高宗趙構統治時期,是宋代宮廷畫院最為興盛的時期。徽宗時畫院制度已相當完備,社會上官方畫家藝術水平的提高,為畫院保送了不少優秀畫家。此時畫院高手雲集,善畫百馬、百雁的馬賁,開南宋山水畫新風的李唐,善畫習俗界畫的張擇端,富饒才氣的青年山水畫家王希孟,善畫花鳥翎毛的韓若拙、孟應之、薛志,以畫嬰兒貨郎著稱的蘇漢臣,為徽宗代口供御畫的劉益、富燮等人,都以畫藝精深、筆墨特殊而著稱。徽宗時內府書畫收藏極富,公卿士大夫收藏家也甚多,《宣和畫譜》反映了事先宮廷收藏的盛況。靖康之變,汴京被金兵洗劫,一局部畫家被擄北去,宮廷藏畫流散南方甚多,給金朝統治區繪畫開展以相當影響。另外,少量畫家紛繁逃到江南,又成為南宋高宗畫院中的主幹力氣,促進了江南地域繪畫的開展。 ④孝宗以後的南宋時期,特地是光宗、寧宗時期,山水畫繼李唐之後,出現了清楚的畫風變化,代表畫家為劉松年、馬遠、夏圭等人。他們注重章法的剪裁,拙劣地應用畫面大片空白一般鮮明的籠統,畫面效果含蓄凝練,簡明而富饒詩意,具有漂亮的意境,簡率而富饒 表現力的大斧劈皴則顯現了筆墨技巧的提高。歷史故事畫及習俗畫在整個南宋時期都比擬開展,此時出現的李嵩是特地值得留意的畫家,他曾作《宋江三十六人像》、《服田圖》、《四迷圖》、《觀潮圖》等,作品大都含 有深入的意義。梁楷、牧溪、溫日觀的水墨、減筆則開了元明寫意畫之習尚。 繪畫各科的開展 宋代繪畫分科愈加精細、特地。宋徽宗時期辦畫學,分為佛道、人物、山水、鳥獸、花竹、 屋木6科。《宣和畫譜》著錄藏畫,則分為道釋、人物、宮室、番族、龍魚、山水、畜獸、花鳥、墨竹、蔬果10門。孝宗乾道三年(1167)著成的《畫繼》輯錄畫家時,則分為仙佛鬼神、人物傳寫、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獸蟲魚、屋木舟車、蔬果葯草、小景雜畫等8類。這些現象反映了繪畫表現范圍的擴展和題材合作的精細、深化。人物畫在反映夢想生活中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從唐代以畫嚴酷歷史事情和貴族生活為主,擴展到描畫城鄉市井平民生活的各方面:如衛賢(傳)《閘口盤車圖》、王居正《紡車圖》、張擇端《糜爛上河圖》、蘇漢臣《秋庭戲嬰圖》、李嵩《貨郎圖》、朱銳《盤車圖》、閻次平《牧牛圖》和知名氏《耕織圖》、《耕獲圖》、《柳蔭雲碓圖》、《江天樓閣圖》及見於記載的高元亨《從駕兩軍角抵戲場圖》、燕文貴《七夕夜市圖》等,都顯現了畫家視野的擴展和對夢想生活的興味與熱忱。宋代鄉村中描畫民俗題材的時節畫如《歲朝圖》、《五瑞圖》、《大儺圖》、《觀燈圖》也紛繁出現。描畫貴族文人生活的繪畫依然盛行,帶無情節的肖像性繪畫,如李公麟《西園雅集圖》、趙佶(傳)《聽琴圖》也都具有較高藝術效果。歷史故事畫中常糅進官方傳說,迂迴地表現了對事先政治的態度。如描畫操守時令堅貞不屈的人物的《採薇圖》,諍言直諫以及與權□的妥協的《朱雲折檻 圖》、《袁盎卻坐圖》、《陳元達鎖諫圖》,反映以准確戰略處置民族效果的《免胄圖》、《便橋會盟圖》等。特地值得留意的是描畫因戰亂和繁雜的民族聯系而形成的倒運悲戚遭遇的繪畫十分盛行,如《文姬歸漢圖》、《明妃出塞圖》,像事先官方的講史一樣,表現了鮮明的賣國主義感情和憂患見地。宋代統治者倡議道教,修建寺觀,道釋壁畫雖缺少唐代那樣宏偉的氣勢,但依然堅持了相當范圍。如東京大相國寺、玉清昭應宮、景靈宮、五嶽觀、寶□宮及南宋臨安的顯應觀、西太一宮、五聖廟等壁畫大都出自畫院名家手筆。真宗時為建玉清昭應宮,招募天下畫工,招考者逾3000人,徽宗時建五嶽觀,大集天下名手,應詔者達數百人,可見其人才之眾。宋代宗教畫中出現更為鮮明的世俗化傾向。以繁榮的局面、幽默的情節接收觀眾,道教畫中發明了少量的神□籠統,不少是仰仗夢想人物籠統畫成。宋代前期,吳道子畫派在 壁畫中具有相對位置,從現存壁畫粉本《朝元仙仗圖》可見其藝術面貌。宋代墓室壁畫之數量、質量已不能與漢唐相比。山西高平野蠻寺壁畫、正定靜志寺塔和凈眾院塔基地宮壁畫、敦煌莫高窟宋代壁畫以及河南等地域覺察的宋墓壁畫等,都是調查宋代壁畫的主要遺存。 山水、花鳥畫在宋代有著飛躍的提高。藝術上大大逾越了唐代。宋代花鳥畫家極注重對動植物籠統情狀的 觀察研討,並為此而養花養鳥。趙昌黃昏繞欄諦玩,對花調色寫生;易元吉深化荊湖深山,觀察猿猴野生情狀;韓若拙畫翎毛,每作一禽,自喙至尾、足皆知名,諳熟解剖結構。宋代花鳥畫家畫花果草木,有四時景候、陰陽向背、筍條老嫩、苞萼後先,務求生動逼真。因此評畫者視畫中貓之瞳孔為豎線而指出《牡丹狸貓圖》系畫正午景候,農民指知名畫《鬥牛圖》中之牛尾應下垂而不應上舉的過失,以及趙佶對孔雀升墩必先舉左足的論述都是央求籠統真實合理。宋代花鳥畫既有精工華美,表現宮□中珍禽異木的黃氏體;也有筆墨簡拔、淡彩著色,描畫敗荷鳧雁,富饒江湖意趣的崔白、吳元瑜體;也有直接表達士大夫情味,專寫墨竹、墨梅等的文人墨戲體。 「畫中最妙言山水」,由於社會的注重,山水畫逐漸躍居繪畫的主要位置。許多山水畫家深化自然山川,朝夕觀察和重復體會,因此准確地畫出不同地域、時節、氣候的特徵,追求漂亮動人的意境。從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及松石,到用筆簡括、章法高度剪裁的邊角之景,顯現了不同時期的遜色發明。山水景物不只是仙山樓閣、貴族園囿游賞、士大夫幽樓隱居的風景,更多的是南南方山川郊野的自然風景,其間交叉有盤車、水磨、渡船、航運、捕魚、采樵、騾綱行旅、寺觀梵剎、墟市酒肆等偉大生活情節,具有濃重的生活氣息,而且經過真實的景物描寫,表現漂亮的想像,塑造詩一般的意境。 繪畫的效果 宋代繪畫是中國繪畫藝術開展的高峰。它所反映的普遍的夢想生活形式,在現代繪畫史上是極為一般的。運用多採的漂亮的藝術方式,發明了很多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社會有著親密的聯系,元明清繪畫中的作風樣式及實際大多可在宋代繪畫中找到依據,表現了中國繪畫的幼稚與高度興盛。宋代繪畫藝術在技巧上有許多主要發明。著重開掘人物的肉體狀貌及動人的情節,注重塑造性情鮮明的藝術籠統。花鳥畫、山水畫追求漂亮動人的意境情味,留意真實而拙劣的藝術表現,並勤勞停止籠統提煉,有著高度的寫實才幹。文人士大夫繪畫關於繪畫藝術的興盛提高也有促進作用,他們在客觀的表達和筆墨效果的探求上尤有貢獻。宮廷繪畫在整個社會繪畫的興盛根底上 失掉高度開展,其藝術效果也不容無視。參考資料: tkЪa∨攀sㄟつφkЪf┣y纓sㄟつφwy纓

『伍』 水墨畫的特點是

水墨畫來是中國漢族特色較強的一種源繪畫藝術形式,藉助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繪畫工具和材料(毛筆、宣紙和墨),表現具有意象和意境的繪畫。其特徵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從工具材料上來說,水墨畫具有水乳交融,酣暢淋漓的藝術效果。具體地說就是將水、墨和宣紙的屬性特徵很好地體現出來,如水墨相調,出現干濕濃淡的層次;再有水墨和宣紙相融,產生溵濕滲透的特殊效果。二是水墨畫表現特徵,由於水墨和宣紙的交融滲透,善於表現似像非像的物象特徵,即意象。這種意象效果能使人產生豐富的遐想,符合"中國繪畫注重意境"的審美理想。

『陸』 宋代山水畫派的演變

中國宋朝延續300多年,其繪畫在隋唐五代的基礎上繼續得到發展。民間繪畫、宮廷繪畫、士大夫繪畫各自形成體系,彼此間又互相影響、吸收、滲透,構成宋代繪畫豐富多採的面貌。

繪畫的繁榮 北宋統一消除了封建割據造成的分裂和隔閡,在一段時期內社會保持著相對安定局面,商業手工業迅速發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和市的嚴格界限,出現空前未有的繁榮。南宋雖然偏安江南,由於物產豐盛的江、浙、湖、廣地區都在其境內,大量南遷的北方人和南方人一起共同開發江南,經濟、文化都得到繼續發展並超過北方。北宋的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南宋的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等城市商業繁盛,除貴族聚集外,還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業者和市民階層,城市文化生活空前活躍,繪畫的需求量明顯增長,繪畫的服務對象也有所擴大,為繪畫發展和繁榮提供了物質條件和群眾基礎。宋代繪畫進入手工業商業行列,與更多的群眾建立較為密切的聯系。一批技藝精湛的職業畫家,將作品作為商品在市場上出售,汴京及臨安都有紙畫行業。汴京大相國寺每月開放5次廟會,百貨雲集,其中就有售賣書 籍和圖畫的攤店;南宋臨安夜市也有細畫扇面、梅竹扇面出售;汴京、臨安等地的酒樓也以懸掛字畫美化店堂,作為吸引顧客的手段。市民遇有喜慶宴會,所需要的屏風、畫帳、書畫陳設等都可以租賃。適應年節的需要,歲末時又有門神、鍾馗等節令畫售賣,為市甚盛。北宋時,汴京善畫「照盆孩兒」的畫家劉宗道,每創新稿必畫出幾百幅在市場一次售出,以防別人仿製;專畫樓閣建築的趙樓台;畫嬰兒的杜孩兒,也在汴京享有盛名。吳 興籍軍人燕文貴常到汴京州橋一帶賣畫。山西絳州楊威,善畫村田樂,每有汴京販畫商人買畫,他即囑其如到畫院門前去賣,可得高價。社會對繪畫的需求和民間職業畫家創作的活躍,是推動宋代繪畫發展的重要因素。宋代由於手工業的發達,促成了雕版印刷的發展與普及,出現了汴京、臨安、平陽、成都、建陽等雕版中心,不少書籍及佛經都附有版畫插圖,現存宋金雕印的彌勒像、陀羅尼經咒、《佛國禪師文殊指南圖贊》、《趙城藏》等,可見其繪刻之精美程度。
在五代南唐、西蜀建立畫院的基礎上,宋代繼續設立翰林圖畫院,以培養宮廷需要的繪畫人才。北宋徽宗時還曾一度設立畫學。宋代多數帝王如仁宗、神宗、徽宗、高宗、光宗、寧宗等人都對繪畫有不同程度的興趣,出於裝點宮廷、圖繪寺觀等需要,都很重視畫院建設。特別是徽宗趙佶,本人在繪畫上具有較高修養和技巧,注意網羅畫家,擴充和完善宮廷畫院,並不斷搜訪名畫充實內府收藏,導致了宮廷繪畫的興盛。畫院畫家與社會保持一定聯系,但又受皇帝的制約,宮廷繪畫帶有明顯的貴族美術的特色,既精密不苟,又在某些作品中有萎靡柔媚的趣味。畫院集中了社會上的優秀畫家,體現了 當時較高的水平,創作出如郭熙的《早春圖》、《關山春雪圖》,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西湖爭標圖》,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李唐的《採薇圖》、《萬壑松風圖》,馬遠的《踏歌圖》、《水圖》等一大批成功的作品。

唐代出現的文人畫,從北宋中後期以後形成巨大的藝術潮流。當時對繪畫的收藏、品評和延納畫家作畫已在上層文人士大夫中蔚然成風。更有不少文人親身參加繪畫實踐,像詩詞一樣用以寄興抒懷,在題材選擇、形象處理及審美情趣上,都有自己的獨特要求。他們在畫幅上題字詠詩漸次增多,開辟了書畫題跋的新天地,並能自覺地將書法藝術的表現形式引入繪畫中,極大地豐富和提高了繪畫藝術的表現手段。兩宋時期文人士大夫中涌現了仲仁、揚無咎的墨梅,文同的竹,蘇軾的古木怪石,米芾、米友仁父子的雲山,趙孟堅的水仙等,成為後世文人畫家追隨學習的典範。此外較為著名者還有燕肅、晁補之、宋道、宋迪、蔡肇、張舜民等人。文人士大夫在繪畫理論上也頗有建樹,歐陽修提出表現蕭條淡泊的情懷,陳與義主張「意足不求顏色似,前身相馬九方皋」,蘇軾的「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等一系列見解都具有代表性。宋代的文人士大夫繪畫影響到遼金地區,成為元明文人畫發展的前導。
在繪畫高度繁榮的基礎上,繪畫理論著述也大量問世。畫史、畫論、繪畫賞鑒及收藏著錄等著作大量流傳, 如《圖畫見聞志》、《宣和畫譜》、《畫史》、《林泉高致》等,成為今日研究古代繪畫的重要文獻依據。

繪畫的發展階段 大致有4個階段:①宋初100餘年間,大體遵循五代繪畫傳統。北宋 開國後,汴京一帶成為繪畫藝術中心,宮廷畫院先後集中了來自西蜀的黃居□、黃惟亮、夏侯延□、趙元長、高文進等,南唐的董羽、厲昭慶、蔡潤、徐崇嗣等及中原一帶的王靄、趙光輔、高益等畫家。院體花鳥畫以黃家富貴體為規范,道釋畫中以吳家樣影響最大,山水畫以院外畫家成就最高。此外,李成善畫寒林平遠,范寬善畫崇山峻嶺,許道寧善畫平遠、野水、林木,他們3人皆先後在不同方面,發展和豐富了荊浩、關仝的北方畫派。以董源、巨然為代表的江南畫派在此時期則影響不大。當時畫院內外以山水畫知名的還有燕文貴、翟院深、高克明、李宗成、屈鼎等,擅長宗教壁畫的有王□、高文進、武宗元等,花鳥畫則有趙昌、易元吉、王友等。這些畫家的創作實踐,醞釀著北宋繪畫風貌的新變化。
②熙寧和元豐之際,出現了以李公麟為代表的鞍馬人物畫,以郭熙為代表的山水畫,以崔白為代表的花鳥畫。他們在內容及藝術上都展示出嶄新的風貌,都具有精湛的技巧和深厚的修養。李公麟以單純樸素的白描形式,精確地表現了不同階層、民族、地域人物的特徵,特別是在刻畫士大夫生活形象和情趣上,獲得極大成功。崔白和郭熙都可以不經起稿而放手作畫。崔白描繪季節氣候變化中禽鳥的情態,善於表現敗荷鳧雁的荒情野趣,突破了宋初以來畫院內黃氏體制的規范,取得了更為自然生動的效果。郭熙通過景色季節及氣候的描繪,表現了山水林泉的幽情美趣,把李成以來的北方山水畫派推向更高水平。以蘇軾、文同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繪畫潮流,也於此時形成。駙馬都尉王詵築寶繪堂收藏法書名畫,並於府第西園中聚集詩人畫家賦詩作畫,皇族趙令穰善作清麗富有詩意的小景山水,以及米芾這一時期已開展的書畫活動,都顯示出這一階層藝術活動的活躍。郭若虛《圖畫見聞志》、郭熙父子《林泉高致》及蘇軾等人的論畫詩文顯示了此一時期繪畫理論的新成就。
③徽宗趙佶、高宗趙構統治時期,是宋代宮廷畫院最為繁榮的時期。徽宗時畫院制度已相當完備,社會上民間畫家藝術水平的提高,為畫院輸送了不少優秀畫家。此時畫院高手雲集,善畫百馬、百雁的馬賁,開南宋山水畫新風的李唐,善畫風俗界畫的張擇端,富有才華的青年山水畫家王希孟,善畫花鳥翎毛的韓若拙、孟應之、薛志,以畫嬰兒貨郎著稱的蘇漢臣,為徽宗代筆供御畫的劉益、富燮等人,都以畫藝精湛、筆墨不凡而著稱。徽宗時內府書畫收藏極富,公卿士大夫收藏家也甚多,《宣和畫譜》反映了當時宮廷收藏的盛況。靖康之變,汴京被金兵洗劫,一部分畫家被擄北去,宮廷藏畫流散北方甚多,給金朝統治區繪畫發展以相當影響。另外,大批畫家紛紛逃到江南,又成為南宋高宗畫院中的骨幹力量,促進了江南地區繪畫的發展。
④孝宗以後的南宋時期,特別是光宗、寧宗時期,山水畫繼李唐之後,出現了明顯的畫風變化,代表畫家為劉松年、馬遠、夏圭等人。他們重視章法的剪裁,巧妙地利用畫面大片空白突出鮮明的形象,畫面效果含蓄凝練,簡潔而富有詩意,具有優美的意境,簡率而富有 表現力的大斧劈皴則顯示了筆墨技巧的提高。歷史故事畫及風俗畫在整個南宋時期都比較發展,此時出現的李嵩是尤其值得注意的畫家,他曾作《宋江三十六人像》、《服田圖》、《四迷圖》、《觀潮圖》等,作品大都含 有深刻的意義。梁楷、牧溪、溫日觀的水墨、減筆則開了元明寫意畫之風氣。

繪畫各科的發展 宋代繪畫分科更加細致、專門。宋徽宗時期辦畫學,分為佛道、人物、山水、鳥獸、花竹、 屋木6科。《宣和畫譜》著錄藏畫,則分為道釋、人物、宮室、番族、龍魚、山水、畜獸、花鳥、墨竹、蔬果10門。孝宗乾道三年(1167)著成的《畫繼》輯錄畫家時,則分為仙佛鬼神、人物傳寫、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獸蟲魚、屋木舟車、蔬果葯草、小景雜畫等8類。這些現象反映了繪畫表現范圍的擴大和題材分工的細致、深入。人物畫在反映現實生活中有了大幅度的進步。從唐代以畫重大歷史事件和貴族生活為主,擴展到描繪城鄉市井平民生活的各方面:如衛賢(傳)《閘口盤車圖》、王居正《紡車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蘇漢臣《秋庭戲嬰圖》、李嵩《貨郎圖》、朱銳《盤車圖》、閻次平《牧牛圖》和無名氏《耕織圖》、《耕獲圖》、《柳蔭雲碓圖》、《江天樓閣圖》及見於記載的高元亨《從駕兩軍角抵戲場圖》、燕文貴《七夕夜市圖》等,都顯示了畫家視野的擴大和對現實生活的興趣與熱情。宋代城市中描繪民俗題材的節令畫如《歲朝圖》、《五瑞圖》、《大儺圖》、《觀燈圖》也紛紛出現。描繪貴族文人生活的繪畫仍然流行,帶有情節的肖像性繪畫,如李公麟《西園雅集圖》、趙佶(傳)《聽琴圖》也都具有較高藝術成就。歷史故事畫中常糅進民間傳說,曲折地表現了對當時政治的態度。如描繪操守氣節堅貞不屈的人物的《採薇圖》,諍言直諫以及與權□的斗爭的《朱雲折檻 圖》、《袁盎卻坐圖》、《陳元達鎖諫圖》,反映以正確策略解決民族問題的《免胄圖》、《便橋會盟圖》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描繪因戰亂和復雜的民族關系而造成的不幸悲戚遭遇的繪畫非常流行,如《文姬歸漢圖》、《明妃出塞圖》,像當時民間的講史一樣,表現了鮮明的愛國主義感情和憂患意識。宋代統治者提倡道教,修建寺觀,道釋壁畫雖缺乏唐代那樣宏偉的氣勢,但仍然保持了相當規模。如東京大相國寺、玉清昭應宮、景靈宮、五嶽觀、寶□宮及南宋臨安的顯應觀、西太一宮、五聖廟等壁畫大都出自畫院名家手筆。真宗時為建玉清昭應宮,招募天下畫工,應試者逾3000人,徽宗時建五嶽觀,大集天下名手,應詔者達數百人,可見其人才之眾。宋代宗教畫中出現更為鮮明的世俗化傾向。以熱鬧的場面、有趣的情節吸引觀眾,道教畫中創造了大量的神□形象,不少是憑借現實人物形象畫成。宋代前期,吳道子畫派在 壁畫中佔有絕對地位,從現存壁畫粉本《朝元仙仗圖》可見其藝術風貌。宋代墓室壁畫之數量、質量已不能與漢唐相比。山西高平開化寺壁畫、正定靜志寺塔和凈眾院塔基地宮壁畫、敦煌莫高窟宋代壁畫以及河南等地區發現的宋墓壁畫等,都是考察宋代壁畫的重要遺存。
山水、花鳥畫在宋代有著飛躍的提高。藝術上大大超越了唐代。宋代花鳥畫家極注重對動植物形象情狀的 觀察研究,並為此而養花養鳥。趙昌清晨繞欄諦玩,對花調色寫生;易元吉深入荊湖深山,觀察猿猴野生情狀;韓若拙畫翎毛,每作一禽,自喙至尾、足皆有名,諳熟解剖結構。宋代花鳥畫家畫花果草木,有四時景候、陰陽向背、筍條老嫩、苞萼後先,務求生動逼真。因而評畫者視畫中貓之瞳孔為豎線而指出《牡丹狸貓圖》系畫正午景候,農民指出名畫《鬥牛圖》中之牛尾應下垂而不應上舉的錯誤,以及趙佶對孔雀升墩必先舉左足的論述都是要求形象真實合理。宋代花鳥畫既有精工富麗,表現宮□中珍禽異木的黃氏體;也有筆墨簡拔、淡彩著色,描繪敗荷鳧雁,富有江湖意趣的崔白、吳元瑜體;也有直接抒發士大夫情趣,專寫墨竹、墨梅等的文人墨戲體。 「畫中最妙言山水」,由於社會的重視,山水畫逐漸躍居繪畫的主要地位。許多山水畫家深入自然山川,朝夕觀察和反復體會,因而精確地畫出不同地域、季節、氣候的特徵,追求優美動人的意境。從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及松石,到用筆簡括、章法高度剪裁的邊角之景,顯示了不同時期的卓越創造。山水景物不僅是仙山樓閣、貴族園囿游賞、士大夫幽樓隱居的景色,更多的是南北方山川郊野的自然景色,其間穿插有盤車、水磨、渡船、航運、捕魚、采樵、騾綱行旅、寺觀梵剎、墟市酒肆等平凡生活情節,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而且通過真實的景物描寫,體現優美的想像,塑造詩一般的意境。

繪畫的成就 宋代繪畫是中國繪畫藝術發展的高峰。它所反映的廣泛的現實生活內容,在古代繪畫史上是極為突出的。運用多採的優美的藝術形式,創造了很多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社會有著密切的聯系,元明清繪畫中的風格樣式及理論大多可在宋代繪畫中找到根據,表現了中國繪畫的成熟與高度繁榮。宋代繪畫藝術在技巧上有許多重要創造。著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狀貌及動人的情節,注重塑造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花鳥畫、山水畫追求優美動人的意境情趣,注意真實而巧妙的藝術表現,並努力進行形象提煉,有著高度的寫實能力。文人士大夫繪畫對於繪畫藝術的繁榮提高也有促進作用,他們在主觀的表達和筆墨效果的探索上尤有貢獻。宮廷繪畫在整個社會繪畫的繁榮基礎上 得到高度發展,其藝術成就也不容忽視。

『柒』 中國水墨山水畫最興盛的時期是不是宋朝啊

中國宋朝延續300多年,其繪畫在隋唐五代的基礎上繼續得到發展。民間繪畫、宮廷繪畫、士大夫繪畫各自形成體系,彼此間又互相影響、吸收、滲透,構成宋代繪畫豐富多採的面貌。

繪畫的繁榮 北宋統一消除了封建割據造成的分裂和隔閡,在一段時期內社會保持著相對安定局面,商業手工業迅速發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和市的嚴格界限,出現空前未有的繁榮。南宋雖然偏安江南,由於物產豐盛的江、浙、湖、廣地區都在其境內,大量南遷的北方人和南方人一起共同開發江南,經濟、文化都得到繼續發展並超過北方。北宋的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南宋的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等城市商業繁盛,除貴族聚集外,還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業者和市民階層,城市文化生活空前活躍,繪畫的需求量明顯增長,繪畫的服務對象也有所擴大,為繪畫發展和繁榮提供了物質條件和群眾基礎。宋代繪畫進入手工業商業行列,與更多的群眾建立較為密切的聯系。一批技藝精湛的職業畫家,將作品作為商品在市場上出售,汴京及臨安都有紙畫行業。汴京大相國寺每月開放5次廟會,百貨雲集,其中就有售賣書 籍和圖畫的攤店;南宋臨安夜市也有細畫扇面、梅竹扇面出售;汴京、臨安等地的酒樓也以懸掛字畫美化店堂,作為吸引顧客的手段。市民遇有喜慶宴會,所需要的屏風、畫帳、書畫陳設等都可以租賃。適應年節的需要,歲末時又有門神、鍾馗等節令畫售賣,為市甚盛。北宋時,汴京善畫「照盆孩兒」的畫家劉宗道,每創新稿必畫出幾百幅在市場一次售出,以防別人仿製;專畫樓閣建築的趙樓台;畫嬰兒的杜孩兒,也在汴京享有盛名。吳 興籍軍人燕文貴常到汴京州橋一帶賣畫。山西絳州楊威,善畫村田樂,每有汴京販畫商人買畫,他即囑其如到畫院門前去賣,可得高價。社會對繪畫的需求和民間職業畫家創作的活躍,是推動宋代繪畫發展的重要因素。宋代由於手工業的發達,促成了雕版印刷的發展與普及,出現了汴京、臨安、平陽、成都、建陽等雕版中心,不少書籍及佛經都附有版畫插圖,現存宋金雕印的彌勒像、陀羅尼經咒、《佛國禪師文殊指南圖贊》、《趙城藏》等,可見其繪刻之精美程度。
在五代南唐、西蜀建立畫院的基礎上,宋代繼續設立翰林圖畫院,以培養宮廷需要的繪畫人才。北宋徽宗時還曾一度設立畫學。宋代多數帝王如仁宗、神宗、徽宗、高宗、光宗、寧宗等人都對繪畫有不同程度的興趣,出於裝點宮廷、圖繪寺觀等需要,都很重視畫院建設。特別是徽宗趙佶,本人在繪畫上具有較高修養和技巧,注意網羅畫家,擴充和完善宮廷畫院,並不斷搜訪名畫充實內府收藏,導致了宮廷繪畫的興盛。畫院畫家與社會保持一定聯系,但又受皇帝的制約,宮廷繪畫帶有明顯的貴族美術的特色,既精密不苟,又在某些作品中有萎靡柔媚的趣味。畫院集中了社會上的優秀畫家,體現了 當時較高的水平,創作出如郭熙的《早春圖》、《關山春雪圖》,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西湖爭標圖》,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李唐的《採薇圖》、《萬壑松風圖》,馬遠的《踏歌圖》、《水圖》等一大批成功的作品。

唐代出現的文人畫,從北宋中後期以後形成巨大的藝術潮流。當時對繪畫的收藏、品評和延納畫家作畫已在上層文人士大夫中蔚然成風。更有不少文人親身參加繪畫實踐,像詩詞一樣用以寄興抒懷,在題材選擇、形象處理及審美情趣上,都有自己的獨特要求。他們在畫幅上題字詠詩漸次增多,開辟了書畫題跋的新天地,並能自覺地將書法藝術的表現形式引入繪畫中,極大地豐富和提高了繪畫藝術的表現手段。兩宋時期文人士大夫中涌現了仲仁、揚無咎的墨梅,文同的竹,蘇軾的古木怪石,米芾、米友仁父子的雲山,趙孟堅的水仙等,成為後世文人畫家追隨學習的典範。此外較為著名者還有燕肅、晁補之、宋道、宋迪、蔡肇、張舜民等人。文人士大夫在繪畫理論上也頗有建樹,歐陽修提出表現蕭條淡泊的情懷,陳與義主張「意足不求顏色似,前身相馬九方皋」,蘇軾的「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等一系列見解都具有代表性。宋代的文人士大夫繪畫影響到遼金地區,成為元明文人畫發展的前導。
在繪畫高度繁榮的基礎上,繪畫理論著述也大量問世。畫史、畫論、繪畫賞鑒及收藏著錄等著作大量流傳, 如《圖畫見聞志》、《宣和畫譜》、《畫史》、《林泉高致》等,成為今日研究古代繪畫的重要文獻依據。

繪畫的發展階段 大致有4個階段:①宋初100餘年間,大體遵循五代繪畫傳統。北宋 開國後,汴京一帶成為繪畫藝術中心,宮廷畫院先後集中了來自西蜀的黃居□、黃惟亮、夏侯延□、趙元長、高文進等,南唐的董羽、厲昭慶、蔡潤、徐崇嗣等及中原一帶的王靄、趙光輔、高益等畫家。院體花鳥畫以黃家富貴體為規范,道釋畫中以吳家樣影響最大,山水畫以院外畫家成就最高。此外,李成善畫寒林平遠,范寬善畫崇山峻嶺,許道寧善畫平遠、野水、林木,他們3人皆先後在不同方面,發展和豐富了荊浩、關仝的北方畫派。以董源、巨然為代表的江南畫派在此時期則影響不大。當時畫院內外以山水畫知名的還有燕文貴、翟院深、高克明、李宗成、屈鼎等,擅長宗教壁畫的有王□、高文進、武宗元等,花鳥畫則有趙昌、易元吉、王友等。這些畫家的創作實踐,醞釀著北宋繪畫風貌的新變化。
②熙寧和元豐之際,出現了以李公麟為代表的鞍馬人物畫,以郭熙為代表的山水畫,以崔白為代表的花鳥畫。他們在內容及藝術上都展示出嶄新的風貌,都具有精湛的技巧和深厚的修養。李公麟以單純樸素的白描形式,精確地表現了不同階層、民族、地域人物的特徵,特別是在刻畫士大夫生活形象和情趣上,獲得極大成功。崔白和郭熙都可以不經起稿而放手作畫。崔白描繪季節氣候變化中禽鳥的情態,善於表現敗荷鳧雁的荒情野趣,突破了宋初以來畫院內黃氏體制的規范,取得了更為自然生動的效果。郭熙通過景色季節及氣候的描繪,表現了山水林泉的幽情美趣,把李成以來的北方山水畫派推向更高水平。以蘇軾、文同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繪畫潮流,也於此時形成。駙馬都尉王詵築寶繪堂收藏法書名畫,並於府第西園中聚集詩人畫家賦詩作畫,皇族趙令穰善作清麗富有詩意的小景山水,以及米芾這一時期已開展的書畫活動,都顯示出這一階層藝術活動的活躍。郭若虛《圖畫見聞志》、郭熙父子《林泉高致》及蘇軾等人的論畫詩文顯示了此一時期繪畫理論的新成就。
③徽宗趙佶、高宗趙構統治時期,是宋代宮廷畫院最為繁榮的時期。徽宗時畫院制度已相當完備,社會上民間畫家藝術水平的提高,為畫院輸送了不少優秀畫家。此時畫院高手雲集,善畫百馬、百雁的馬賁,開南宋山水畫新風的李唐,善畫風俗界畫的張擇端,富有才華的青年山水畫家王希孟,善畫花鳥翎毛的韓若拙、孟應之、薛志,以畫嬰兒貨郎著稱的蘇漢臣,為徽宗代筆供御畫的劉益、富燮等人,都以畫藝精湛、筆墨不凡而著稱。徽宗時內府書畫收藏極富,公卿士大夫收藏家也甚多,《宣和畫譜》反映了當時宮廷收藏的盛況。靖康之變,汴京被金兵洗劫,一部分畫家被擄北去,宮廷藏畫流散北方甚多,給金朝統治區繪畫發展以相當影響。另外,大批畫家紛紛逃到江南,又成為南宋高宗畫院中的骨幹力量,促進了江南地區繪畫的發展。
④孝宗以後的南宋時期,特別是光宗、寧宗時期,山水畫繼李唐之後,出現了明顯的畫風變化,代表畫家為劉松年、馬遠、夏圭等人。他們重視章法的剪裁,巧妙地利用畫面大片空白突出鮮明的形象,畫面效果含蓄凝練,簡潔而富有詩意,具有優美的意境,簡率而富有 表現力的大斧劈皴則顯示了筆墨技巧的提高。歷史故事畫及風俗畫在整個南宋時期都比較發展,此時出現的李嵩是尤其值得注意的畫家,他曾作《宋江三十六人像》、《服田圖》、《四迷圖》、《觀潮圖》等,作品大都含 有深刻的意義。梁楷、牧溪、溫日觀的水墨、減筆則開了元明寫意畫之風氣。

繪畫各科的發展 宋代繪畫分科更加細致、專門。宋徽宗時期辦畫學,分為佛道、人物、山水、鳥獸、花竹、 屋木6科。《宣和畫譜》著錄藏畫,則分為道釋、人物、宮室、番族、龍魚、山水、畜獸、花鳥、墨竹、蔬果10門。孝宗乾道三年(1167)著成的《畫繼》輯錄畫家時,則分為仙佛鬼神、人物傳寫、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獸蟲魚、屋木舟車、蔬果葯草、小景雜畫等8類。這些現象反映了繪畫表現范圍的擴大和題材分工的細致、深入。人物畫在反映現實生活中有了大幅度的進步。從唐代以畫重大歷史事件和貴族生活為主,擴展到描繪城鄉市井平民生活的各方面:如衛賢(傳)《閘口盤車圖》、王居正《紡車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蘇漢臣《秋庭戲嬰圖》、李嵩《貨郎圖》、朱銳《盤車圖》、閻次平《牧牛圖》和無名氏《耕織圖》、《耕獲圖》、《柳蔭雲碓圖》、《江天樓閣圖》及見於記載的高元亨《從駕兩軍角抵戲場圖》、燕文貴《七夕夜市圖》等,都顯示了畫家視野的擴大和對現實生活的興趣與熱情。宋代城市中描繪民俗題材的節令畫如《歲朝圖》、《五瑞圖》、《大儺圖》、《觀燈圖》也紛紛出現。描繪貴族文人生活的繪畫仍然流行,帶有情節的肖像性繪畫,如李公麟《西園雅集圖》、趙佶(傳)《聽琴圖》也都具有較高藝術成就。歷史故事畫中常糅進民間傳說,曲折地表現了對當時政治的態度。如描繪操守氣節堅貞不屈的人物的《採薇圖》,諍言直諫以及與權□的斗爭的《朱雲折檻 圖》、《袁盎卻坐圖》、《陳元達鎖諫圖》,反映以正確策略解決民族問題的《免胄圖》、《便橋會盟圖》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描繪因戰亂和復雜的民族關系而造成的不幸悲戚遭遇的繪畫非常流行,如《文姬歸漢圖》、《明妃出塞圖》,像當時民間的講史一樣,表現了鮮明的愛國主義感情和憂患意識。宋代統治者提倡道教,修建寺觀,道釋壁畫雖缺乏唐代那樣宏偉的氣勢,但仍然保持了相當規模。如東京大相國寺、玉清昭應宮、景靈宮、五嶽觀、寶□宮及南宋臨安的顯應觀、西太一宮、五聖廟等壁畫大都出自畫院名家手筆。真宗時為建玉清昭應宮,招募天下畫工,應試者逾3000人,徽宗時建五嶽觀,大集天下名手,應詔者達數百人,可見其人才之眾。宋代宗教畫中出現更為鮮明的世俗化傾向。以熱鬧的場面、有趣的情節吸引觀眾,道教畫中創造了大量的神□形象,不少是憑借現實人物形象畫成。宋代前期,吳道子畫派在 壁畫中佔有絕對地位,從現存壁畫粉本《朝元仙仗圖》可見其藝術風貌。宋代墓室壁畫之數量、質量已不能與漢唐相比。山西高平開化寺壁畫、正定靜志寺塔和凈眾院塔基地宮壁畫、敦煌莫高窟宋代壁畫以及河南等地區發現的宋墓壁畫等,都是考察宋代壁畫的重要遺存。
山水、花鳥畫在宋代有著飛躍的提高。藝術上大大超越了唐代。宋代花鳥畫家極注重對動植物形象情狀的 觀察研究,並為此而養花養鳥。趙昌清晨繞欄諦玩,對花調色寫生;易元吉深入荊湖深山,觀察猿猴野生情狀;韓若拙畫翎毛,每作一禽,自喙至尾、足皆有名,諳熟解剖結構。宋代花鳥畫家畫花果草木,有四時景候、陰陽向背、筍條老嫩、苞萼後先,務求生動逼真。因而評畫者視畫中貓之瞳孔為豎線而指出《牡丹狸貓圖》系畫正午景候,農民指出名畫《鬥牛圖》中之牛尾應下垂而不應上舉的錯誤,以及趙佶對孔雀升墩必先舉左足的論述都是要求形象真實合理。宋代花鳥畫既有精工富麗,表現宮□中珍禽異木的黃氏體;也有筆墨簡拔、淡彩著色,描繪敗荷鳧雁,富有江湖意趣的崔白、吳元瑜體;也有直接抒發士大夫情趣,專寫墨竹、墨梅等的文人墨戲體。 「畫中最妙言山水」,由於社會的重視,山水畫逐漸躍居繪畫的主要地位。許多山水畫家深入自然山川,朝夕觀察和反復體會,因而精確地畫出不同地域、季節、氣候的特徵,追求優美動人的意境。從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及松石,到用筆簡括、章法高度剪裁的邊角之景,顯示了不同時期的卓越創造。山水景物不僅是仙山樓閣、貴族園囿游賞、士大夫幽樓隱居的景色,更多的是南北方山川郊野的自然景色,其間穿插有盤車、水磨、渡船、航運、捕魚、采樵、騾綱行旅、寺觀梵剎、墟市酒肆等平凡生活情節,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而且通過真實的景物描寫,體現優美的想像,塑造詩一般的意境。

繪畫的成就 宋代繪畫是中國繪畫藝術發展的高峰。它所反映的廣泛的現實生活內容,在古代繪畫史上是極為突出的。運用多採的優美的藝術形式,創造了很多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社會有著密切的聯系,元明清繪畫中的風格樣式及理論大多可在宋代繪畫中找到根據,表現了中國繪畫的成熟與高度繁榮。宋代繪畫藝術在技巧上有許多重要創造。著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狀貌及動人的情節,注重塑造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花鳥畫、山水畫追求優美動人的意境情趣,注意真實而巧妙的藝術表現,並努力進行形象提煉,有著高度的寫實能力。文人士大夫繪畫對於繪畫藝術的繁榮提高也有促進作用,他們在主觀的表達和筆墨效果的探索上尤有貢獻。宮廷繪畫在整個社會繪畫的繁榮基礎上 得到高度發展,其藝術成就也不容忽視。
參考資料:http://www.esgweb.net/html/painting/song/

『捌』 兩宋時期是院體畫發展的鼎盛時期再適合於靜觀和優美的表現方式的什麼畫

適合靜觀和優美表現方式的山水花鳥畫
山水、花鳥畫在宋代有著飛躍的提高。藝術上大大超越了唐代。宋代花鳥畫家極注重對動植物形象情狀的觀察研究,並為此而養花養鳥。趙昌清晨繞欄諦玩,對花調色寫生;易元吉深入荊湖深山,觀察猿猴野生情狀;韓若拙畫翎毛,每作一禽,自喙至尾、足皆有名,諳熟解剖結構。宋代花鳥畫家畫花果草木,有四時景候、陰陽向背、筍條老嫩、苞萼後先,務求生動逼真。因而評畫者視畫中貓之瞳孔為豎線而指出《牡丹狸貓圖》系畫正午景候,農民指出名畫《鬥牛圖》中之牛尾應下垂而不應上舉的錯誤,以及趙佶對孔雀升墩必先舉左足的論述都是要求形象真實合理。宋代花鳥畫既有精工富麗,表現宮□中珍禽異木的黃氏體;也有筆墨簡拔、淡彩著色,描繪敗荷鳧雁,富有江湖意趣的崔白、吳元瑜體;也有直接抒發士大夫情趣,專寫墨竹、墨梅等的文人墨戲體。

『玖』 宮廷繪畫的特點

① 宋初100餘年間,大體遵循五代繪畫傳統。北宋開國後,汴京一帶成為繪畫藝術中心,宮廷畫院先後集中了來自西蜀的黃居□、黃惟亮、夏侯延□、趙元長、高文進等,南唐的董羽、厲昭慶、蔡潤、徐崇嗣等及中原一帶的王靄、趙光輔、高益等畫家。院體花鳥畫以黃家富貴體為規范,道釋畫中以吳家樣影響最大,山水畫以院外畫家成就最高。此外,李成善畫寒林平遠,范寬善畫崇山峻嶺,許道寧善畫平遠、野水、林木,他們3人皆先後在不同方面,發展和豐富了荊浩、關仝的北方畫派。以董源、巨然為代表的江南畫派在此時期則影響不大。當時畫院內外以山水畫知名的還有燕文貴、翟院深、高克明、李宗成、屈鼎等,擅長宗教壁畫的有王□、高文進、武宗元等,花鳥畫則有趙昌、易元吉、王友等。這些畫家的創作實踐,醞釀著北宋繪畫風貌的新變化。

② 熙寧和元豐之際,出現了以李公麟為代表的鞍馬人物畫,以郭熙為代表的山水畫,以崔白為代表的花鳥畫。他們在內容及藝術上都展示出嶄新的風貌,都具有精湛的技巧和深厚的修養。李公麟以單純樸素的白描形式,精確地表現了不同階層、民族、地域人物的特徵,特別是在刻畫士大夫生活形象和情趣上,獲得極大成功。崔白和郭熙都可以不經起稿而放手作畫。崔白描繪季節氣候變化中禽鳥的情態,善於表現敗荷鳧雁的荒情野趣,突破了宋初以來畫院內黃氏體制的規范,取得了更為自然生動的效果。郭熙通過景色季節及氣候的描繪,表現了山水林泉的幽情美趣,把李成以來的北方山水畫派推向更高水平。以蘇軾、文同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繪畫潮流,也於此時形成。駙馬都尉王詵築寶繪堂收藏法書名畫,並於府第西園中聚集詩人畫家賦詩作畫,皇族趙令穰善作清麗富有詩意的小景山水,以及米芾這一時期已開展的書活動,都顯示出這一階層藝術活動的活躍。郭若虛《圖畫見聞志》、郭熙父子《林泉高致》及蘇軾等人的論畫詩文顯示了此一時期繪畫理論的新成就。

③ 徽宗趙佶、高宗趙構統治時期,是宋代宮廷畫院最為繁榮的時期。徽宗時畫院制度已相當完備,社會上民間畫家藝術水平的提高,為畫院輸送了不少優秀畫家。此時畫院高手雲集,善畫百馬、百雁的馬賁,開南宋山水畫新風的李唐,善畫風俗界畫的張擇端,富有才華的青年山水畫家王希孟,善畫花鳥翎毛的韓若拙、孟應之、薛志,以畫嬰兒貨郎著稱的蘇漢臣,為徽宗代筆供御畫的劉益、富燮等人,都以畫藝精湛、筆墨不凡而著稱。徽宗時內府書畫收藏極富,公卿士大夫收藏家也甚多,《宣和畫譜》反映了當時宮廷收藏的盛況。靖康之變,汴京被金兵洗劫,一部分畫家被擄北去,宮廷藏畫流散北方甚多,給金朝統治區繪畫發展以相當影響。另外,大批畫家紛紛逃到江南,又成為南宋高宗畫院中的骨幹力量,促進了江南地區繪畫的發展。

④ 孝宗以後的南宋時期,特別是光宗、寧宗時期,山水畫繼李唐之後,出現了明顯的畫風變化,代表畫家為劉松年、馬遠、夏圭等人。他們重視章法的剪裁,巧妙地利用畫面大片空白突出鮮明的形象,畫面效果含蓄凝練,簡潔而富有詩意,具有優美的意境,簡率而富有表現力的大斧劈皴則顯示了筆墨技巧的提高。歷史故事畫及風俗畫在整個南宋時期都比較發展,此時出現的李嵩是尤其值得注意的畫家,他曾作《宋江三十六人像》、《服田圖》、《四迷圖》、《觀潮圖》等,作品大都含有深刻的意義。梁楷、牧溪、溫日觀的水墨、減筆則開了元明寫意畫之風氣。

李唐《萬壑松風圖》款識題於遠峰上:「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陽李唐筆。」可知作於一一二四年,其時李唐約七十歲左右,是南渡前的作品。畫面山峰高峙,山石巉岩,峭壁懸崖間有飛瀑鳴泉,山腰間白雲繚繞清嵐浮動。從山麓至山巔,松林高密,鬱郁蔥蔥。山腳下亂石珠連,水流奔涌。大自然雄壯之氣撲面而來,給人以氣勢磅礴的感覺。李唐布局中取近景,突出主峰和崖岸,以造成迫在眉睫的視覺感受。山石皴法,融合了李成、范寬、郭熙諸家技巧,用多種皴法表現不同的石質,如主峰,上端用長釘皴刮鐵皴,中部偶爾參以解索皴;在山腰以下使用獨創的馬牙皴。此外還可以看出其後來創造出小斧劈、大斧劈的雛型。對皴法的運用是李唐在此圖中的最大特點,對後世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到現代還在為人們所學習探討。

繪畫各科的發展 宋代繪畫分科更加細致、專門。宋徽宗時期辦畫學,分為佛道、人物、山水、鳥獸、花竹、屋木6科。《宣和畫譜》著錄藏畫,則分為道釋、人物、宮室、番族、龍魚、山水、畜獸、花鳥、墨竹、蔬果10門。孝宗乾道三年(1167)著成的《畫繼》輯錄畫家時,則分為仙佛鬼神、人物傳寫、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獸蟲魚、屋木舟車、蔬果葯草、小景雜畫等 8類。這些現象反映了繪畫表現范圍的擴大和題材分工的細致、深入。

人物畫在反映現實生活中有了大幅度的進步。從唐代以畫重大歷史事件和貴族生活為主,擴展到描繪城鄉市井平民生活的各方面:如衛賢(傳)《閘口盤車圖》、王居正《紡車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蘇漢臣《秋庭戲嬰圖》、李嵩《貨郎圖》、朱銳《盤車圖》、閻次平《牧牛圖》和無名氏《耕織圖》、《耕獲圖》、《柳蔭雲碓圖》、《江天樓閣圖》及見於記載的高元亨《從駕兩軍角抵戲場圖》、燕文貴《七夕夜市圖》等,都顯示了畫家視野的擴大和對現實生活的興趣與熱情。宋代城市中描繪民俗題材的節令畫如《歲朝圖》、《五瑞圖》、《大儺圖》、《觀燈圖》也紛紛出現。描繪貴族文人生活的繪畫仍然流行,帶有情節的肖像性繪畫,如李公麟《西園雅集圖》、趙佶(傳)《聽琴圖》也都具有較高藝術成就。歷史故事畫中常糅進民間傳說,曲折地表現了對當時政治的態度。如描繪操守氣節堅貞不屈的人物的《採薇圖》,諍言直諫以及與權□的斗爭的《朱雲折檻圖》、《袁盎卻坐圖》、《陳元達鎖諫圖》,反映以正確策略解決民族問題的《免胄圖》、《便橋會盟圖》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描繪因戰亂和復雜的民族關系而造成的不幸悲戚遭遇的繪畫非常流行,如《文姬歸漢圖》、《明妃出塞圖》,像當時民間的講史一樣,表現了鮮明的愛國主義感情和憂患意識。宋代統治者提倡道教,修建寺觀,道釋壁畫雖缺乏唐代那樣宏偉的氣勢,但仍然保持了相當規模。如東京大相國寺、玉清昭應宮、景靈宮、五嶽觀、寶□宮及南宋臨安的顯應觀、西太一宮、五聖廟等壁畫大都出自畫院名家手筆。真宗時為建玉清昭應宮,招募天下畫工,應試者逾3000人,徽宗時建五嶽觀,大集天下名手,應詔者達數百人,可見其人才之眾。宋代宗教畫中出現更為鮮明的世俗化傾向。以熱鬧的場面、有趣的情節吸引觀眾,道教畫中創造了大量的神□形象,不少是憑借現實人物形象畫成。宋代前期,吳道子畫派在壁畫中佔有絕對地位,從現存壁畫粉本《朝元仙仗圖》可見其藝術風貌。宋代墓室壁畫之數量、質量已不能與漢唐相比。山西高平開化寺壁畫、正定靜志寺塔和凈眾院塔基地宮壁畫、敦煌莫高窟宋代壁畫以及河南等地區發現的宋墓壁畫等,都是考察宋代壁畫的重要遺存。

山水、花鳥畫在宋代有著飛躍的提高。藝術上大大超越了唐代。宋代花鳥畫家極注重對動植物形象情狀的觀察研究,並為此而養花養鳥。趙昌清晨繞欄諦玩,對花調色寫生;易元吉深入荊湖深山,觀察猿猴野生情狀;韓若拙畫翎毛,每作一禽,自喙至尾、足皆有名,諳熟解剖結構。宋代花鳥畫家畫花果草木,有四時景候、陰陽向背、筍條老嫩、苞萼後先,務求生動逼真。因而評畫者視畫中貓之瞳孔為豎線而指出《牡丹狸貓圖》系畫正午景候,農民指出名畫《鬥牛圖》中之牛尾應下垂而不應上舉的錯誤,以及趙佶對孔雀升墩必先舉左足的論述都是要求形象真實合理。宋代花鳥畫既有精工富麗,表現宮□中珍禽異木的黃氏體;也有筆墨簡拔、淡彩著色,描繪敗荷鳧雁,富有江湖意趣的崔白、吳元瑜體;也有直接抒發士大夫情趣,專寫墨竹、墨梅等的文人墨戲體。

張瑀《文姬歸漢圖》此畫收藏有序。前端有明萬曆的「皇帝圖書」和「寶玩之記」兩印,後端書款處有「萬曆之璽」。傳至清代為清官內府收藏,卷上有清高宗乾隆親筆題簽: 「宋人文姬歸漢圖」,下注「內府鑒定」四字,鈐「神品」、 「乾隆宸翰」兩印。乾隆帝賞畫之餘,意猶未盡,還在卷上題詩記之。詩末押「比德」、「朗潤」兩個小方印。此後,畫面上還蓋有嘉慶、宣統等儲印十枚,前隔水上有「梁清標印」、「蕉林秘玩」;後隔水上有「蕉林玉立藏圖書」,後隔水之外還有「蒼岩子」、「蕉林居士」兩方收藏印。

「畫中最妙言山水」,由於社會的重視,山水畫逐漸躍居繪畫的主要地位。許多山水畫家深入自然山川,朝夕觀察和反復體會,因而精確地畫出不同地域、季節、氣候的特徵,追求優美動人的意境。從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及松石,到用筆簡括、章法高度剪裁的邊角之景,顯示了不同時期的卓越創造。山水景物不僅是仙山樓閣、貴族園囿游賞、士大夫幽樓隱居的景色,更多的是南北方山川郊野的自然景色,其間穿插有盤車、水磨、渡船、航運、捕魚、采樵、騾綱行旅、寺觀梵剎、墟市酒肆等平凡生活情節,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而且通過真實的景物描寫,體現優美的想像,塑造詩一般的意境。

繪畫的成就 宋代繪畫是中國繪畫藝術發展的高峰。它所反映的廣泛的現實生活內容,在古代繪畫史上是極為突出的。運用多採的優美的藝術形式,創造了很多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社會有著密切的聯系,元明清繪畫中的風格樣式及理論大多可在宋代繪畫中找到根據,表現了中國繪畫的成熟與高度繁榮。

宋代繪畫藝術在技巧上有許多重要創造。著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狀貌及動人的情節,注重塑造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花鳥畫、山水畫追求優美動人的意境情趣,注意真實而巧妙的藝術表現,並努力進行形象提煉,有著高度的寫實能力。文人士大夫繪畫對於繪畫藝術的繁榮提高也有促進作用,他們在主觀的表達和筆墨效果的探索上尤有貢獻。宮廷繪畫在整個社會繪畫的繁榮基礎上得到高度發展,其藝術成就也不容忽視。

目前學術界對《雪景寒林圖》是否范寬真跡尚有爭議。長期以來。此圖流傳不明。圖上之印「御書之寶」方璽的印文和印色都具有宋代特點,可見宋代藏於宮中。從此至明代,不知流落何處。明末清初,被收藏家梁清標收藏,圖上有「蕉林」「蕉林收藏」朱文方印兩枚和「觀其大略」白文一枚。其後見錄於《墨綠匯觀》,有「安氏儀周書畫之章」、「思源堂」白文方印兩枚和「麓印」朱文方印一枚。大概與此同時,押有「乾隆御書之寶」,說明此圖曾被清宮收藏。在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又流落民間,被收藏家張翼購得。今有「潞河張翼藏書記」朱文方印和「文孚嗣守」白文方印兩印。此圖描繪了北方壯美的雪山景色。畫中雪峰屏立,山勢高聳,白雪皚皚。深谷寒林間,蕭寺掩映,流水無波,峰巒溝壑間雲氣萬千。其山取盤桓向上高遠之勢,其水造平靜冷凝之態,其樹畫深郁寒峭之意。從此圖可以體味到,作者已不拘於刻形著物的風格,脫離真山真水,表達出一種寫胸中塊壘,傳意中山水的傾向。

宋代繪畫其代表人物為李公麟、蘇軾、文同、米芾等人。藝術上力求洗去鉛華而趨於平淡素雅,崇尚天真清新的風格。 真正建立宋代書法獨特面貌而最體現高度成就的是北宋中後期出現的蔡襄,蘇軾,黃庭堅,米芾等人的書法,在書法史上將此四人稱為」宋代四家」. 南宋書法大都跳不出黃庭堅,米芾的藩籬,其成就遠不及北宋,缺少領一代風騷具有深遠影響的書法家

『拾』 宋代花鳥畫的特徵

花鳥畫在宋代有著飛躍的提高。藝術上大大超越了唐代。宋代花鳥畫家極注重對動植物形象情狀的觀察研究,並為此而養花養鳥。趙昌清晨繞欄諦玩,對花調色寫生;易元吉深入荊湖深山,觀察猿猴野生情狀;韓若拙畫翎毛,每作一禽,自喙至尾、足皆有名,諳熟解剖結構。宋代花鳥畫家畫花果草木,有四時景候、陰陽向背、筍條老嫩、苞萼後先,務求生動逼真。因而評畫者視畫中貓之瞳孔為豎線而指出《牡丹狸貓圖》系畫正午景候,農民指出名畫《鬥牛圖》中之牛尾應下垂而不應上舉的錯誤,以及趙佶對孔雀升墩必先舉左足的論述都是要求形象真實合理。宋代花鳥畫既有精工富麗,表現宮□中珍禽異木的黃氏體;也有筆墨簡拔、淡彩著色,描繪敗荷鳧雁,富有江湖意趣的崔白、吳元瑜體;也有直接抒發士大夫情趣,專寫墨竹、墨梅等的文人墨戲體。

熱點內容
茶花多少錢一株 發布:2025-09-13 21:07:33 瀏覽:781
盆景勾織 發布:2025-09-13 20:59:55 瀏覽:332
形容櫻花開的詞語 發布:2025-09-13 20:59:17 瀏覽:529
浪花一朵朵泡泡版海報 發布:2025-09-13 20:57:36 瀏覽:182
花卉俯拍視角 發布:2025-09-13 20:23:29 瀏覽:876
越劇蘭花紅 發布:2025-09-13 20:06:18 瀏覽:77
芙蓉花卉 發布:2025-09-13 19:57:29 瀏覽:166
2018情人節是幾月幾號 發布:2025-09-13 19:54:18 瀏覽:190
晶晶百合棉衣 發布:2025-09-13 19:17:55 瀏覽:332
七夕傷感的話 發布:2025-09-13 19:15:12 瀏覽: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