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鸚鵡幾月繁殖
㈠ 牡丹鸚鵡幾個月性成熟可以繁殖
牡丹鸚鵡8個月性成熟可以繁殖。
牡丹鸚鵡有6個月就繁殖的案例,大部分在8個月性成熟,但是最好在1年以後,讓鸚鵡身體長結實了,再讓鸚鵡進行孵化抱窩,這樣受精率高,幼鳥抵抗力強。
牡丹鸚鵡全年可以繁殖,一般一年四窩,夏季撤掉繁殖箱讓鸚鵡休息一段時間,控制在一年三窩,如果讓鸚鵡連窩,母鳥傷身體容易死亡,而且每窩4~6枚的出殼率會降低,幼鳥的存活率也會受到影響。
繁殖准備
用五合板製作巢箱,規格為20厘米*20厘米*30厘米,分上下兩層或左右兩間,中間擋一隔板上有一出入孔,直徑為7厘米。上層一面有直徑6厘米的通籠圓孔將准備好的巢箱提前用0.06%的洗消液或食鹼水消毒、晾乾,巢底鋪上細枝,樹皮屑、鋸末或細刨花,置於籠後上方的較暗處。
牡丹鸚鵡繁殖期間應供給充足的營養,增加雞蛋米中雞蛋的比例,使其佔到30%。增加油料種子的比例,有條件的可加喂鮮穀子、鮮玉米,還要適當增加添加劑的比例,管理上要減少清掃籠的次數,每兩周1次,不要隨意搬移鳥籠,盡量保持環境安靜,不要輕易窺視親鳥和雛鳥。
1周後開始驗卵,發現蛋殼掉到巢外證明已出雛,為保證明年再繁殖、後代更健壯,繁殖期後應拆除巢箱,洗凈後保存,並減少飼料中油料種子和雞蛋米中雞蛋的比例。
㈡ 牡丹鸚鵡什麼時候生蛋
紅臉牡丹鸚鵡?應該是桃面吧!
桃面愛情鳥(小鸚)是國內最普遍的小型鸚鵡之一,也是最體型最大的愛情鳥(體重約50至60公克),體長略短於阿比西林(黑翅)愛情鳥(Abyssinian or Black- winged Lovebird),但體重較重,有各式各樣不同色系的變種,也是一般入門者最常選購的鳥種之一,叫聲雖不大,但是聲音尖銳,常會吵雜,個性十分活潑、愛玩與好奇,與主人從小有良好互動的手養鳥喜愛親近人,有些也會很調皮、捉摸不定,行動很敏捷,一不小心常常會逃脫,可以修剪羽毛防範飛走的可能性,在野外共有2種亞種。
體長:15cm(6吋)
分布:非洲西南方,包括安哥拉、那米比亞等國 整體概述:
桃面愛情鳥主要棲息在海拔1500m以下的乾燥林地內,從次沙漠地帶的乾燥草原、熱帶草原林地、岩石地形區、河流旁的林地、棕櫚樹林到農作物區都是常活動的范圍,主要的棲息處都在水源區附近,一般都是5至20隻左右一起活動,但在覓食時與至水源地喝水時會數百隻聚集,主要食物為種子,有時會在地上吃草類種子,也常至農田內吃小米栗及玉米,或到果園及花園吃葵花子,在許多地區被視為嚴重破壞農作物的害鳥,天氣冷時會數只棲於樹枝上緊靠在一起,通常築巢在岩石裂縫中或占據別種鳥的巢,在2-3月及4-10月會進入繁殖季,僅母鳥孵蛋,窩卵數約4-6顆;人工培育出的桃面愛情鳥變種非常的多,價位也隨著其稀少程度而不同,籠養鳥十分活潑好動,是很健壯的鳥兒,喜愛鳴叫,有時很吵雜,愛啃咬,玩具及新鮮樹枝可酌量提供,除了一般提供的混合種子外,蔬菜水果、穀物等食物的提供可以使它們更健康。
繁殖:
繁殖難度低,適合剛入門者做繁殖嘗試,群養繁殖也能有不錯的效果,全年均能繁殖,可提供築巢所需之稻草、樹枝、樹葉等供它們使用,約在交配後10天會生下第一顆蛋,每隔一天下一顆蛋,一窩約產4-6顆蛋,在6、7天後即可檢查蛋有無受精,孵化期約21-23天,30-35天後幼鳥羽毛長成,親鳥有時可能因礦物質缺乏而拔幼鳥的羽毛,在雛鳥孵出後的期間宜提供營養且豐富的食物,抓出手養最佳天數約10-14天,不宜太晚將幼鳥移出巢外。
虎皮鸚鵡 (Budgerigar)
虎皮鸚鵡是全世界最普遍的鸚鵡,受到大眾廣泛地喜愛,全世界的總數量超過5百萬只,它們常是許多剛對鸚鵡有興趣的人買的第一隻鸚鵡,也是最常出現在鳥展的種類,自從公元1900年澳洲生物學家-癸格曼德對基因工程的重大發現與突破後,各種虎皮鸚鵡的變種即進入前所未有的多樣性,現在共有上千種的變種,再加上它們非常容易照顧及繁殖,所以會如此的普遍,澳洲原生種虎皮鸚鵡的羽色主要是黃色、綠色(如左圖),加上黑色的紋路,而一般所稱的"大頭"是在英國基因改造培育出來的種類(English Budgerigar),體型比原生種大,頭部與胸部較大,前額較突出,胸前的斑點較圓,羽色較鮮明,比較不活潑,一般在鳥展中參展的虎皮鸚鵡幾乎全為英國種的虎皮鸚鵡,而其它如原生種大小的變種虎皮鸚鵡(小鸚哥)則稱為美國種虎皮鸚鵡(American Budgerigar)價格則比英國種便宜許多,虎皮鸚鵡的確是入門者很好的選擇之一,而英國種虎皮鸚鵡也有許多愛好者,由於羽色變化多,外型差異性也較一般虎皮鸚鵡大,且從國外不時都有虎皮鸚鵡選美比賽可看出它們在寵物鳥中的地位。
體長:18-25cm(7-10 吋)
分布:廣闊分布在澳洲的內陸地區,但東部、西南部、北省的沿海地區及約克角半島、塔斯馬尼亞島的數量稀少,曾引進(包括逃脫的籠養鳥)到許多國家,但絕大部分無法成功順利生存繁衍,包括英國、日本、美國、波多黎各、香港、巴西、瑞士、哥倫比亞、社會群島、紐西蘭、阿曼等國家,可是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族群在1950年時引進後卻成功地生存與繁衍後代。
整體概述:
虎皮鸚鵡主要棲息在澳洲乾燥的內陸地區,偶爾會在半乾燥地區與半潮濕地區發現其蹤跡,有些族群會有季節性的遷徙行為,喜愛在草原、灌木叢、河流邊的林地、農場田園中活動,平時相當活潑好動 ,大熱天時則活動力較低,主要在地上覓食草類與穀物的種子,平常成群活動,約由20隻至數百隻,有時會聚集2萬5千隻甚至更多的龐大數量,雖然整年都能繁殖,但是受食物多寡的影響,主要只在草類種子豐富時繁殖,北部約在冬天,南部在夏天與春天,有集體築巢的習慣,也就是許多對的巢穴都很接近猶如一個社區,可能有共享巢穴的行為,一次產4-8顆蛋,孵化期約18天;虎皮鸚鵡的飼養與照顧很容易,適應能力良好,但對過於潮濕、寒冷或強風的情況可能會較敏感,大部分的虎皮鸚鵡都十分強壯,如想培育出美麗的參賽鳥種,必須多花心血照顧,培育血緣好大頭虎皮鸚鵡又是另一門不容易的學問,須長期的經驗與研究;若要訓練說話能力應單獨安置於一個籠子,減少同伴打擾較不容易分心,效果會好很多。
繁殖:
繁殖虎皮鸚鵡非常地容易,也可群養繁殖,不太需要築巢所需的材料,虎皮鸚鵡6 個月大即可繁殖,但至少等到1歲時再讓它們繁殖較理想,全年都能繁殖,是很多產的種類,平均窩卵數約6顆,有時更多,孵化期需18天,約4周後羽毛長成,5-6周時即會斷奶。
㈢ 我家的牡丹鸚鵡什麼時候能繁殖
請先確定鸚鵡是一對,在籠內放一個木質巢箱,並把鳥籠放到安靜處才容易繁殖的
㈣ 牡丹鸚鵡什麼時候會下蛋繁殖
半年左右大小的牡丹鸚鵡就有可能繁殖了。小鳥育雛孵蛋期間,盡量減少打版擾。
牡丹鸚鵡亦稱權情侶鸚鵡、愛情鳥。屬鸚形目,鸚鵡科,計有9個品種,均產於非洲。 牡丹鸚鵡在我國飼養共有3個類型:即黑頭牡丹鸚鵡、紅牡丹鸚鵡和黃頭牡丹鸚鵡。
㈤ 牡丹鸚鵡那個月繁殖 ,產生幾個卵。
牡丹看你飼養條件了,如果溫度足夠並且食物充裕、營養足夠,環境條件好,且公母成鳥適齡,到冬天都有可能繁育,一般來說,自然條件下,3-10月是牡丹最好的生育孵化期,一窩蛋數不定,看品種和你飼育情況,2-10枚都有可能。相對於虎皮而言,牡丹的繁殖能力並不出眾,遠遜於虎皮的繁殖能力。
㈥ 請問牡丹鸚鵡什麼時候繁殖的
6個半月達到性成熟。牡丹鸚鵡一年中除炎熱的夏季外,其他季節都可以繁殖。一般雌鳥每窩產蛋6-8枚,孵化期約19天。孵化過程中,雄鳥堅守在巢外看護並飼喂雌鳥,而雌鳥除取食、飲水和排糞時外出外,始終堅持孵化。雛鳥出殼後由親鳥飼喂,35-40天方能離巢,50天左右才獨立生活。
㈦ 牡丹鸚鵡什麼時候可以繁殖
牡丹鸚鵡在10個月以上可繁殖。建議你在一歲大時才開始繁殖。第一窩的成功率不高,這是由於它們經驗不足,所以才要樓主你盡量讓它們大點兒時生bb。
首先得確定是一對。然後掛上一個巢箱(巢箱最好分明暗兩室)。它們2個有感情了,然後會相互理毛,接吻(其實是公的給母的餵食)。到了這個階段,你見bb的日子不遠了!
㈧ 牡丹鸚鵡多久繁殖
牡丹鸚鵡國內常分為頭類(費氏)牡丹鸚鵡、面類(桃臉)牡丹鸚鵡,其中頭類牡丹鸚鵡,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禁止飼養的,需要取得《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才能飼養,常見的棕頭牡丹鸚鵡就屬於頭類。面類牡丹鸚鵡可以隨意飼養,但是大部分面類牡丹都比較貴,便宜的面類牡丹鸚鵡也是有的,其中綠桃牡丹鸚鵡、黃桃牡丹鸚鵡,顏值不低價格卻很親民,適合剛剛接觸牡丹鸚鵡的鳥友飼養。
牡丹鸚鵡繁殖4點經驗
1.計劃性繁殖
牡丹鸚鵡有6個月就繁殖的案例,大部分在8個月性成熟,但是廚子建議最好在1年以後,讓鸚鵡身體長結實了,再讓鸚鵡進行孵化抱窩,這樣受精率高,幼鳥抵抗力強。
牡丹鸚鵡全年可以繁殖,一般一年四窩,我們夏季撤掉繁殖箱讓鸚鵡休息一段時間,控制在一年三窩,如果讓鸚鵡連窩,母鳥傷身體容易死亡,而且每窩4~6枚的出殼率會降低,幼鳥的存活率也會受到影響。
2.光照補鈣
光照:牡丹鸚鵡光照低於8小時不會發情,12小時的光照下,鸚鵡不僅發情,還能幫助鈣的吸收。光照超過17個小時,溫度超過35攝氏度,種鳥就開始換毛。
補鈣:牡丹鸚鵡缺鈣會產軟蛋,還會吃自己產的受精蛋,補充自身的鈣元素,所以補鈣至關重要,平時可以籠中放塊海螵蛸(墨魚骨),任其隨意啃食不僅補鈣還磨喙,雞蛋殼開水煮開消毒,放進籠中同樣能起到補鈣的作用。飲用水中兌水溶性鈣,成本比較高,但易吸收效果好。
3.孵化餵食
牡丹鸚鵡的孵化期約21-23天,氣溫高會提前一兩天,氣溫低會推遲一兩天。當雛鳥出殼,鳥爸爸會把食物在嗉囊里經過潤濕和軟化喂給鳥媽媽,鳥媽媽會給雛鳥飼喂嗉囊內的營養性的分泌物,這些類似於母乳的東西,就是雛鳥的糧食。
4.下窩
鳥媽媽餵食牡丹雛鳥30-35天左右後,就會帶雛鳥出來獨立採食,這個就是我們所謂的下窩。養殖戶一般等到小鳥會獨立吃食就會出售,也有半毛雛鳥30天左右,開始出售,這樣的需要人為再進行飼喂鸚鵡奶粉,這樣飼養成本更高,但可以增加鸚鵡和人的親密感,所以賣價也更高利潤豐厚,養殖戶也願意出售半毛雛鳥。
㈨ 牡丹鸚鵡一般在幾月份繁殖啊
牡丹鸚鵡一年中除炎熱的夏季外,其他季節都可以繁殖。一般雌鳥每窩產蛋6-8枚,孵化期約19天。孵化過程中,雄鳥堅守在巢外看護並飼喂雌鳥,而雌鳥除取食、飲水和排糞時外出外,始終堅持孵化。雛鳥出殼後由親鳥飼喂,35-40天方能離巢,50天左右才獨立生活,6個半月達到性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