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桂枝丁香功效

桂枝丁香功效

發布時間: 2022-01-31 05:24:51

Ⅰ 各種鹵料鹵水中起什麼作用

具體分類如下:
1.辛辣料:辣椒、白鬍椒、黑胡椒、花椒
2.芳香料:香茅、蒔蘿、蓽撥、香葉、荊芥、百里香、孜然、丁香、小茴香、肉豆蔻、白豆蔻、草豆蔻、八角、雲木香、辛夷、甘松、排草、砂仁、薄荷、紫蘇、香菜籽、芹菜籽、紅豆蔻、五加皮
3.祛異料:白芷、川芎、良姜、草果、南姜、桂皮、月桂、乾薑、山柰、獨活、桂枝
4.調色料:姜黃、紅花、黃梔子、紫草
5.其他料:甘草、陳皮、干淮山、當歸、羅漢果

各種鹵料在鹵水中起的作用:
黑胡椒,作用:增辣味、調和滋味。
白鬍椒,作用: 增辣味、祛異味、增香味。
靈草,作用: 增香。
蓽撥,作用: 增香。
香葉,作用: 增香。
蒔蘿(千里香、土茴香),作用: 增香。
香茅,作用: 增加特殊香味、遮蓋異味。
荊芥,作用: 增香、遮腥。
百里香(地椒),作用: 增香、遮腥。
丁香(公丁香),作用: 增香。
甘松,作用: 增香。
小茴香,作用: 增香。
雲木香(木香、廣木香),作用: 增香。
辛夷(毛桃),作用: 增香。
排草(香草),作用: 增香。
香菜籽,作用: 增香。
芹菜籽,作用: 增香。
紫蘇,作用: 魚肉增香祛腥料。
砂仁,作用: 增香祛腥。
白豆蔻,作用: 增香祛腥。
肉豆蔻(玉果),作用: 增香祛腥。
草豆蔻,作用: 增香祛腥。
紅豆蔻,作用: 增香。
五加皮,作用: 增香。
白芷,作用: 遮蓋魚的腥味和羊肉的膻味。
川芎(香果),作用: 遮蓋魚的腥味。
草果,作用: 遮蓋異味。
乾薑,作用: 增加姜辣味、遮蓋異味。
良姜(干南姜、高良姜),作用: 遮蓋牛羊肉的異味,跟姜的作用是完全相同的。
南姜,作用: 1.製作鹵水必不可少的用料。2.祛除絕大多數食材的異味,牛羊肉、貝殼類海鮮、禽類都適用。
桂枝,作用: 遮蓋異味。

獨活,作用: 遮蓋魚的腥味。
桂皮(肉桂),作用: 遮蓋所有紅肉類食材的異味。
山柰(沙姜),作用: 遮蓋牛羊肉的異味。
月桂,作用: 遮蓋牛羊肉的異味。
紫草,作用: 1.為紅油或自製鮮辣醬增加鮮紅色。2.用來製作川式鹵水,同樣是調節鹵水的紅亮度。
紅花,作用: 專給高檔菜調色,帶給食材或者湯汁金黃的顏色。
姜黃,作用: 1.製作咖喱粉或者成品需要色澤金黃的雞菜,如給鹽焗雞調色。2.是跟姜一樣,用來遮蓋異味,多用於調制鹵水或醬湯。3.在西餐中可以用來烹制牛羊肉。
黃梔子,作用: 專用於給鹵水或醬料調色。
陳皮,作用: 有輕微苦味,一是調節鹵水或者醬湯的復合味,同時增加香味;二是用來製作陳皮鴨的主料;三是緩解魚的腥味。
當歸,作用: 增加湯料的滋補功效,也有遮蓋羊肉膻味的作用。
淮山,作用: 增加湯料的滋補功效。
甘草,作用: 香味很輕微,甜味明顯,主要調節鹵水或者醬湯的復合味。
羅漢果,作用: 調節鹵水或者香辣湯料的潤口感,或用來製作爽口、潤口的燉湯。

Ⅱ 草果和肉蔻在做鹵水的區別是什麼

「一鍋鹵水鹵天下」,要製作一款上等的鹵水,必須了解每種香料的作用以及特點,鹵水一般可以分為三種,四川、潮汕、泉州等地的鹵味很有名。

主要用紅鹵,南京一帶喜歡用白鹵,例如小有名氣鹽水鴨,北方有些區域比較喜歡用黃鹵,昨天講了鹵水的顏色,由紅梔子、姜黃、炒糖色來決定,那麼增香類的香料有哪些呢?

大致可分為這7種,八角、桂皮、丁香、肉蔻、小茴香、草果,它們在鹵水中的作用巨大,以增香為主,去腥為輔,運用合理,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Ⅲ 桂枝有什麼功效和作用

桂枝是樟科植物食品香料肉桂的乾燥嫩枝,性溫,味辛、甘,具有較高的葯用價值。有發汗解肌、溫經通脈之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表證,肩背肢節酸疼,胸痹痰飲,經閉症瘕。還可用於水濕停滯所致的痰飲喘咳,以及小便不利等症。

Ⅳ 桂花功效和作用有哪些

桂花功效:淡黃白色,芳香,提取芳香油,制桂花浸膏,可用於食品、化妝品,可制糕點、糖果,並可釀酒。桂花味辛,可入葯。以花、果實及根入葯。秋季採花;春季采果;四季采根,分別曬干。花:辛,溫。果:辛、甘,溫。根:甘、微澀,平。

功能主治:花:散寒破結,化痰止咳。用於牙痛,咳喘痰多,經閉腹痛。果:暖胃,平肝,散寒。用於虛寒胃痛。根:祛風濕,散寒。用於風濕筋骨疼痛,腰痛,腎虛牙痛。

桂花酒功效:古人認為桂為百葯之長,所以用桂花釀制的酒能達到「飲之壽千歲」的功效。像是漢代時,桂花酒就是人們用來敬神祭祖的佳品,祭祀完畢,晚輩向長輩敬用桂花酒,長輩們喝下之後則象徵了會延年益壽。

該酒香甜醇厚,有開胃醒神、健脾補虛的功有。桂花酒尤其適用於女士飲用,被贊譽為「婦女幸福酒」。祖國醫學中有花療的理論實踐,桂花酒就是典型的實例。

桂花茶功效:桂花茶可養顏美容 ,舒緩喉嚨 ,改善多痰、咳嗽症狀 ,治十二指腸潰瘍 ,葦麻疹 、胃寒胃疼 、口臭 、視覺不明。

(4)桂枝丁香功效擴展閱讀:

桂花膳食

1、桂花+丁香,祛胃寒

取丁香、桂花各5~7朵,放入陶瓷杯中,加黃酒50毫升,隔水燉10分鍾,待溫服用。隔水燉是指把原料放入陶制容器內,加蓋,後將容器放入裝水的大鍋中文火長時間加熱的方法。

功效:桂花性溫,味辛,入肺、大腸經,可煎湯、泡茶或浸酒內服。中醫認為,桂花有極高的食用、葯用價值,古人也說桂花為「百葯之長」。

桂花具有溫中散寒、暖胃止痛、化痰散瘀的作用,對食慾不振、咯痰咳喘、痔瘡、痢疾、經閉、腹痛有一定療效。

丁香,味甘、辛,性大熱,入胃腎二經,具有暖胃、溫腎、降逆的功效,主治胃寒痛脹、呃逆、吐瀉、口臭、牙痛等。《醫林纂要》記載丁香能「補肝、潤命門,暖胃、去中寒,瀉肺、散風濕」。

此偏方取丁香、桂花溫胃、散寒、止痛的功效,用加黃酒燉服的方法治療胃寒疼痛,是有一定作用的。需要注意的是,胃熱引起的呃逆或兼有口渴口苦口乾者不宜食用。這兩味葯也不宜與中葯鬱金同食,熱性病及陰虛內熱者忌食。

2、桂花+扁豆花,助消化

取桂花10克、扁豆花50克,粳米適量。將桂花與扁豆花烘乾,共研細末備用。粳米煮粥將熟時放入桂花末和扁豆花末,粥熟後加糖調味食用。

扁豆花性味平甘淡,無毒,歸脾、胃、大腸經,能解暑化濕、和中健脾,主治夏傷暑濕、發熱、泄瀉、痢疾、跌打傷腫等。粳米味甘,性平,能益脾胃,除煩渴。此方取桂花、扁豆花和粳米補益脾胃的作用治療消化不良,有一定效果。

3、外用可煎水含漱或蒸熱外敷,保護腸胃

可取桂花、玫瑰花各3克,開水沖泡後飲用,每日2~3次;治胃熱口臭,可取桂花、菊花各3克,水煎後漱口,每日數次;治經閉腹痛,可取桂花30克,干荔枝肉適量,同煎後,沖入適量紅糖、黃酒溫服,治療胃寒疼痛、消化不良。

治腹中寒痛,可將桂花60克浸入白酒500毫升中,密封1個月,腹胃痛時服用5~10毫升,能溫胃散寒、理氣止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桂花

Ⅳ 比較桂枝與肉桂

桂枝[別名] 柳桂、桂木枝。[葯用部分與產地] 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3~7月份間剪取嫩枝,經加工成葯材。主產於廣東省、廣西等地。 [成分] 揮發油(桂皮油),油中主要成分為桂皮醛和桂皮酸。
[葯理]

1.擴張血管,促進發汗 桂皮油能使血管擴張,調整血液循環,使血液流向體表,有利於散熱,這與桂枝溫經通絡,透發熱氣的功效相吻合。桂枝單用,發汗力弱,由於其能促進血液流向體表,常與麻黃配伍,促進汗液分泌。

2.解熱作用 桂枝的有效成分桂枝醛、桂枝酸對菌苗所致的動物實驗性發熱有明顯的解熱作用,且能使升高體溫降低。

3.鎮痛作用 桂枝煎劑能提高痛閾而呈現鎮痛作用。

4.鎮靜作用 其有效成分桂枝醛能使動物的自主活動減少,巴比妥類催眠葯的作用增強,並能對抗苯丙胺所致的中樞興奮。

5.利尿作用 是桂枝能旺盛血流循環而加強了利尿作用。

[傳統應用] 性味歸經:辛甘而溫,氣薄升浮,人肝、膀胱經。功能:溫經通脈,發汗解肌,調和營衛,使邪從汗出,而汗自止。主治:傷風頭痛,中風自汗,手足痛風,風寒表證,寒濕痹痛,痰飲咳喘。

[臨床新用途]

1.治療局限性硬皮病 硬皮病屬祖國醫學「皮癉」范疇,採用桂枝加葛湯治療5例。方法:以桂枝20g為主,配葛根20g,麻黃、生薑各10g,白芍、大棗各15g,劑量以服葯後皮膚微汗為度,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煎第3次將汁熏洗患處,10日為1個療程。結果:2例經服4個療程後基本恢復正常,2例有效(皮膚肌肉變軟),1例無效。

2.治療坐骨神經痛 此病以沿坐骨神經線至承山穴下疼痛麻木,屈伸不利,反復發作,纏綿難愈,採用養血溫經散治療本病31例。方法:以桂枝15g為主,配當歸牛膝各12g,制草烏、白芍、乳香、沒葯、黃芪各10g,細辛6g,甘草8g,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陽虛者加炙草烏10g;陰虛者加生地、秦艽各10g,並每日煎桂枝30g,靈仙20g,溫洗患肢,以達到止痛目的,每日1劑,7日為1個療程。31例中服1~4個療程沿坐骨神經線壓痛至消失,1年未見復發者18例為顯效;半年未復發者11例,再經治癒亦可恢復為有效;無效者2例。

3.治療低血壓 採用升壓散,以桂枝15g為主,配黃芪20g,當歸15g,白芍10g,生薑三片,大棗7枚,每日1劑,水煎3次分服。加減:氣虛甚者加黃芪208;氣陰兩虛舌干唇紅者加太子參、麥冬各20g;肢冷明顯者加附片10g。治療過程中,3日測血壓1次。觀察31例。結果:顯效16例,有效14例,無效1例。

4.治療風濕痛 本病即痹證,遊走痛者為行痹,痛甚者為寒痹,腫甚者為濕痹。自擬桂枝通絡散浸酒,治療36例。方法:以桂枝100g為主,配烏葛200g,防風、靈仙、當歸、三七各100g加減:行痹配羌活80g,痛痹配製草烏80g;濕痹加蒼術100e;血虛加當歸100g;氣虛甚者加黃芪150g將葯混合用文火蒸熱,加糧制白酒浸7日,去渣瓶裝備用。不能飲酒者,將葯煎3次,過濾去渣,再濃縮成200ml,加蜂蜜100m1,再煎熬1次,瓶裝備用。此葯液早晚各服1次,1個月服完。服1個療程12例,2個療程者1例,3個療程者2例。結果:顯效(症狀全部消失者)15例,有效(症狀好轉)14例,無變化者2例。

5.治療傷風感冒偏於惡風自汗者 方法:桂枝、白芍各10g,生薑3片,紅棗5枚,水煎分2次服。加減:頭痛者加野菊花10g:四肢震顫者加夜交藤20g每日1劑,連服2劑,效果滿意。

6.治療下肢靜脈曲張 下肢靜脈曲張久之可使局部潰爛變成潰瘍,應提前防之。早期治療其法以桂枝50g,木瓜100g,水煎2次洗足,每晚睡前1次,7日為1個療程,每年初冬開始洗之,可以使血液流通,靜脈不曲,並可制止腿抽筋等症。

7.治療梅尼埃病 有人用苓桂術甘湯加味治療本病42例。方法:桂枝10g,茯苓20g,白術、生薑、陳皮各12g,甘草9g,澤瀉10g,生龍骨、生牡蠣各30g,法半夏6g,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嘔吐嚴重者,酌情靜脈補液,注意保持水、電解質平衡,10日為1個療程。結果:所治42例中,痊癒33例,好轉8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6%。

8.治療下肢慢性潰瘍 有人用益氣祛瘀法治療本病58例。中葯內服:桂枝、木通各6g,炙黃芪20g,當歸、川牛膝、黨參、白術、白及、銀花各log,茯苓15g,雞血藤30g,甘草5g,每日1劑,水煎,早晚各1次溫服,10日為1個療程,連服3—6個療程。中葯外洗:雞血藤50g,川牛膝、白礬(沖)、桂枝、生大黃、土茯苓、川木瓜、獨活、五倍子、紫花地丁各20g,乳香、沒葯各l0g,每日1劑,水煎取汁約1 000ml,晾至葯溫 40~C左右,再外洗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10日為1個療程,連洗3~6個療程。結果:本組58例中,痊癒35例,好轉18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1.38%。

9.治療病毒性心肌炎 有人用桂芍湯治療病毒性心肌炎45例。方法:桂枝6g,丹參15g,黃芪20g,赤芍、苦參、玄參、貫眾、虎杖、炙甘草各l0g。加減:乏力者加西洋參,口乾者加知母;發熱者加天花粉、葛根;失眠者加遠志、酸棗仁;血瘀者加紅花;胸悶者加瓜蔞皮。每日1劑,煎汁l00ml,每日3次溫服。結果:45例中治癒35例,顯效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5.56%。

肉桂為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皮及枝皮。味辛、甘,性熱。入腎、脾、膀胱經。功能: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主治:命門火衰、肢冷脈微、亡陽虛脫、腹痛泄瀉、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經閉症瘕、陰疽、流注及虛陽浮越、上熱下寒。內服:煎湯,2~5g,研末沖服,每次 1~2g; 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或浸酒塗擦。

【現代研究】

主要成分:含揮發油1%~2%,稱桂皮油或肉桂油。油中主要成分為桂皮醛(Cinnamic aldehyde),並含少量乙酸桂皮酯(Cinnamyl acetate)、乙酸苯丙酯(Phenylpropyl acetate)。此外尚含黏液質、鞣質及微量生物素,亦含多種二萜類成分。

葯理作用:

1. 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桂皮醛對小鼠有明顯的鎮靜作用,表現為自發活動減少,並能對抗甲基苯丙胺所致的活動過多、轉棒試驗產生的運動失調,延長環己巴比妥鈉的麻醉時間。有報告指出,桂皮醛大於30mg/kg時,可抑制小鼠自發運動,給予60mg/kg自發運動量輕度增加,如100mg/kg以上,則立即出現一過性興奮,繼而出現抑製作用。報告者認為,桂皮醛的中樞作用可能是其單胺神經機能的相互作用及三環類抗抑鬱葯樣的作用。小鼠壓尾法或腹腔內注射醋酸扭體法,均證明其有鎮痛作用。對小鼠正常體溫以及用傷寒、副傷寒混合疫苗引起的人工發熱均有降溫作用。桂皮醛及肉桂酸鈉對溫刺引起的發熱有解熱作用。桂皮醛可延遲士的寧引起的強直性驚厥及死亡的時間;減少菸鹼引起的強直性驚厥及死亡的發生率。但對戊四氮驚厥無效。

2. 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有報告指出,肉桂煎劑灌胃,對垂體後葉素引起的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有改善作用;能增加豚鼠離體心臟的冠脈流量,並能對抗垂體後葉素所致豚鼠離體心臟的冠脈流量減少。肉桂水提取物或肉桂油給大鼠灌胃,均能對抗異丙腎上腺素引起的心功能和血流動力學的改變,肉桂水提取物強於肉桂油。肉桂制劑能使舒張壓得到較充分提高,冠狀動脈及腦動脈灌注壓相應增高,促進心肌及胸部側支循環開放,從而改變其血液供應,呈現對心肌的保護作用。亦有報告認為,肉桂能抑制蛙心並擴張血管,對家兔心臟呈抑製作用,可致血壓下降。實驗證明:桂皮酸鈉有擴張家兔血管的作用,可以促進血循環。附子、肉桂復方對灼傷一側腎上腺形成的腎上腺皮質性高血壓大鼠有降壓作用;對結扎腎臟而形成的腎性高血壓大鼠無降壓作用。桂皮醛及桂皮酸鈉對蛙足蹼膜血管有擴張作用。對外周血管有直接擴張作用,使血壓降低和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對冠脈及腦血管有短暫的擴張作用。

3. 對消化系統的作用 桂皮油有芳香性健胃作用,能刺激嗅覺,反射性地促進胃機能,亦能直接對胃黏膜有緩和的刺激作用,使分泌增加,蠕動增強。桂皮油給家兔口服,能促進腸運動,使腸管興奮,對離體兔腸亦有同樣作用。

有報告指出,肉桂水提取物腹腔注射,對寒冷或水浸應激所致大鼠潰瘍有強抑製作用,其活性與甲氰咪胍相同。甲氰咪胍對5-羥色胺(5-HT)所致潰瘍無效,而肉桂卻能選擇性阻滯組胺的H2受體,因而對胃液分泌有很強的抑製作用,同時還可通過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改善微循環,從而抑制5-HT潰瘍。肉桂還能減少結扎幽門大鼠的胃液分泌量,促進胃黏膜血流。肉桂抗潰瘍的機制可能是由於潰瘍活性因素(胃液和胃蛋白酶)的減少與抵禦因素(胃黏膜血流速率)的增加所致。

肉桂水煎劑20g/kg給小鼠灌胃,能顯著抑制小鼠的胃腸推進率和對抗番瀉葉引起的小鼠腹瀉;但不能對抗酚妥拉明、嗎啡或阿托品性小鼠胃腸墨汁推進率。當5g/kg時,對蓖麻油或番瀉葉性小鼠腹瀉無顯著影響。

4. 其他作用 桂皮油有強大的殺菌作用,對革蘭陽性菌的效果較好,但因有刺激性,很少用作抗菌葯物。內服可作健胃和驅風劑;外敷可治胃痛、胃腸脹氣絞痛。對真菌有強大的抑製作用,可與麝香草酚混合治療頭癬。桂皮醛及肉桂酸鈉可使家兔白細胞增加。

肉桂水提取物給小鼠灌胃,能抑製糖皮質激素所致之陽虛小鼠胸腺萎縮,並對腎上腺皮質功能有保護作用。

體外和體內實驗證明:肉桂有明顯抑制 ADP 誘導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體外實驗證明:肉桂水煎劑及水溶甲醇部分有較強的抗凝作用。

肉桂與雄黃、檳榔及阿魏同用有一定的預防血吸蟲病的作用。

肉桂中的二萜類成分有抗補體作用。

【臨床運用】

臨床報道:

1. 治療支氣管哮喘 肉桂粉1g,加入無水酒精10ml,靜置10小時後取上清液 0.15~0.3ml,加2%普魯卡因至2ml,混勻,注入兩側肺俞穴,每穴1ml。治療21例,19例控制發作,1例症狀減輕,1例無效〔福建中醫葯 1959;(1):16〕

2. 治療凍瘡 Ⅰ號山桂膏(山莨菪鹼400mg,肉桂3g,樟腦2g,研極細粉,加凡士林9g,調勻備用。)和Ⅱ號山桂膏(Ⅰ號山桂膏100g,土黴素25萬單位(研粉),調勻備用,)外用,治療1804人,隨訪812人,全部治癒〔中西醫結合雜志 1987;7(1):49〕

3. 治療狹窄性腱鞘炎 肉桂、公丁香各等份,研細末,鮮生薑洗凈切成薄片,中間用針刺6~7個小孔備用。先在患部痛點上撒葯粉少許,然後放上薑片。用艾柱在薑片上點燃灸之。治療25例,痊癒23例,好轉2例。〔南京中醫學院學報 1988;(4):45〕

4. 治療腰腿痛 肉桂粉5g,1次服用,每日2 次,3周為1療程。治療腎陽虛型腰痛102例(風濕性脊椎炎 35 例,類風濕性脊椎炎5例,腰肌勞損55例,原因不明者7例),治癒47例,顯效39例,有效14例,無效2例。〔中西醫結合雜志 1984;(2):115〕

5. 治療小兒泄瀉 丁香5~10g,肉桂4~6g,木香5~10g,研細末置紗布袋內,用綳帶縛小兒臍上1夜,一般1~3次即可見效。治療66例,痊癒56例,顯效6例,好轉4例。〔中醫雜志 1985;26(6):75〕

6. 治療小兒流涎 肉桂10g(2次量)研成細末,醋調至糊餅狀,每晚臨睡前將葯均勻攤於兩塊紗布上,分別貼敷於兩側湧泉穴,膠布固定,次日晨取下。治療脾陽虛型小兒流涎6例,用葯3~5次全部治癒。〔中醫雜志 1983;(8):78〕

方劑選用:

1. 治療九種心痛,煩悶:桂心半兩。末,以酒一盞,煎至半盞,去滓,稍熱服。(《太平聖惠方》)

2. 治療冷氣攻心腹痛,多嘔,不欲飲食:桂心一兩,高良姜一兩(銼),當歸一兩(銼,微炒),草豆蔻一兩半(去皮),厚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炒)令香熟〕,人參一兩(去蘆頭)。上件葯,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太平聖惠方》桂心散)

3. 治療鶴膝風,貼骨疽及一切陰疽:熟地一兩,肉桂一錢(去粗皮,研粉),麻黃五分,鹿角膠三錢,白芥子二錢,姜炭五分,生甘草一錢。煎服。(《外科全生集》陽和湯)

4. 治療打撲傷破,腹中有淤血:桂心、當歸各二兩,蒲黃一升。上三味,治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備急千金要方》)

5. 治療產後腹中瘕痛:桂(末),溫酒服方寸匕,日三。(《肘後備急方》)

6. 治療產後余寒,下痢便膿血赤白,日數十行,腹痛時時下血:桂心、甘草各二兩,白蜜一升,乾薑二兩,當歸三兩,赤石脂十兩(綿裹),附子一兩(炮,去皮,破)。上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納蜜,再沸,分三服。(《千金翼方》桂心湯)

7. 治療小兒下痢赤白,腹痛不可食:桂心、黃連各等份。上為末,白糊丸小豆大三十丸,米湯送下。(《普濟方》桂連丸)

8. 治療虛寒陰火之喉痛、喉痹:肉桂、乾薑、甘草各五分。各研極細末,滾水沖掉,將碗頓於滾水內,再掉,慢以咽下。但先以鵝毛蘸桐油,入喉卷痰,痰出服葯更效。(《外科全生集》桂姜湯)

配伍效用:

肉桂配伍黃連 肉桂辛甘性熱,入腎、脾、膀胱經,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功擅溫補腎陽;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腸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長於清瀉心火。二者伍用,寒熱兼施,共奏瀉南補北、交通心腎之功效,用於治療心腎不交之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煩躁不安、遺精等症。

肉桂配伍黃芪、當歸 肉桂溫經通脈、散寒止痛;黃芪補氣、托毒、生肌;當歸補血、活血。三者合用,有溫補氣血、托瘡生肌之功效,用於治療氣血不足、寒邪凝滯之瘡瘍潰爛、日久不斂屬陰證者。

肉桂配伍熟地 肉桂甘熱,溫陽通脈,培補下元之陽;熟地甘潤,滋陰養血,培補下元之陰。二者合用,有滋陰助陽、養血通脈,培補下元陰陽之功效,用於治療下元虛損、腎氣虛衰而引起之小便不利、四肢發冷、腰膝酸軟、男子陽痿、遺精,女子宮寒不孕。

【注意事項】

宜忌:陰虛火旺忌服,孕婦慎服。

「若體熱血妄行者,切宜禁忌。畏石脂,妊婦戒用。」(《葯鑒》)

毒副作用:桂皮醛對小鼠的半數致死量,靜脈注射為132mg/kg,腹腔注射為610mg/kg,口服為2225mg/kg。桂皮油6~18g對狗可致死,解剖可見到胃腸道黏膜發生炎症與腐蝕。小量桂皮醛能引起小鼠運動抑制,眼瞼下垂;大量則可引起強烈痙攣,運動失調,耳血管擴張,呼吸促迫,翻正反射消失,死亡。外觀表現鎮靜,但對聲音及觸覺刺激反應仍敏感。

臨床應用本品用量不宜過大。曾有1例成人因頓服大量(一兩二錢)肉桂粉末發生毒性反應的報告,表現為頭暈眼花、目脹、咳嗽、口渴、尿少、溺時尿道中有灼熱感等。推測其毒性反應與肉桂中所含桂皮油有關。

Ⅵ 溫腎潛陽中葯的常用葯

桂枝,丁香,鹿茸,巴戟天,益智仁,等

Ⅶ 艾草桂圓花椒白芷陳皮肉桂茯苓桂枝丁香製成丸子有什麼做用

這個配方主要是滋補腎陽,健脾祛濕功效!是葯三分毒,不建議長期服用,有陽虛脾胃濕寒的可以用!陰虛內熱切勿服用!

Ⅷ 丁香和桂丁的區別在那

丁香和桂丁的區別:形狀不同;主產地不同;功效不同。

1、形狀不同

丁香:花蕾略呈研棒狀,長1~2cm,紅棕色至暗棕色。分花萼與花冠兩部分。花萼萼管圓柱狀略扁,長0.7~1.4cm,直徑0.3~0.6cm,基部漸狹小,表面粗糙,富油性,萼管上端有4片三角形肥厚的萼片。

花冠近圓球形,直徑3~6mm,具花瓣4片,互相抱合。將花蕾剖開後,可見多數雄蕊,花絲向中心彎曲,中央有一粗壯直立的花柱。芳香氣強烈,味辛,有麻舌感。以個大、飽滿、鮮紫棕色、香氣強烈、油多者為佳。

丁香:

桂丁:略呈倒卵形,長5~12mm,直徑6~7mm。幼果橢圓形,直徑約3mm,被宿萼包裹,表面黃棕色,先端稍平截,上有一微凸的花柱殘基。宿萼杯狀,邊緣有不明顯的6淺裂,表面暗棕色,有皺紋,下部延長成萼筒,少數連有果柄。氣香,味辣。以肉厚、香氣濃者為佳。

2、主產地不同

丁香主產於坦尚尼亞的桑給巴爾島以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我國廣東、廣西、海南等地有栽培。

桂丁:生於常綠闊葉林中,但多為栽培。分布福建、台灣、海南、廣東、廣西、雲南等地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均有栽培,其中尤以廣西栽培為多,大多為人工純林。

3、功效不同

丁香為芳香健胃劑,可緩解腹部氣脹,增加胃液分泌,增強消化能力,減輕惡心嘔吐,水煎劑對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等有抑製作用。

桂丁:具有溫里散寒,止痛,止呃的功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公丁香(丁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桂丁

Ⅸ 桂枝的主要價值

葯用價值
中葯材桂枝是肉桂的乾燥嫩枝,一般在春、夏季節採收,去除葉後直接曬干或切片曬干即可。桂枝辛溫,可祛風寒,能治療感冒風寒、發熱惡寒等。
其性味辛、甘,溫,入肺、心、膀胱經,是主治里寒常用的溫里葯,具有補元陽、通血脈、暖脾胃之功效,常與補肝腎葯、補氣血葯配伍,治療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肢冷脈微,與其它溫里葯配伍治療脘腹冷痛、寒痹腰痛,具有明顯的鎮痛和抗癌防癌的作用。現有的各種驅風油類葯物如清涼油、風濕油等皆含有桂油成分。
主要功能:桂枝能發汗解肌,溫經通脈,助陽化氣,散寒止痛。主風寒表證;寒濕痹痛;四肢厥冷;經閉痛經;症瘕結塊;胸痹;心悸;痰飲;小便不利。用於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痹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用法用量:3~9克 。 主治麻瘋病的「苯丙礬」其主要成分即桂油,肉桂的其它副產品如桂枝、桂子、桂丁、桂盅等都有不同的葯理作用,在中葯中廣為應用。
常用功能: 1.風寒感冒。本品辛甘溫煦,甘溫通陽扶衛,其開腠發汗之力較麻黃溫和,而善於宣陽氣於衛分,暢營血於肌表,故有助衛實表,發汗解肌,外散風寒之功。對於外感風寒,不論表實無汗、表虛有汗及陽虛受寒者,均宜使用。如治療外感風寒、表實無汗者,常與麻黃同用,以開宣肺氣,發散風寒,如麻黃湯(《傷寒論》);若外感風寒、表虛有汗者,當與白芍同用,以調和營衛,發汗解肌,如桂枝湯(《傷寒論》);若素體陽虛、外感風寒者,每與麻黃、附子、細辛配伍,以發散風寒,溫助陽氣。
2.寒凝血滯諸痛證。本品辛散溫通,具有溫通經脈,散寒止痛之效。如胸陽不振,心脈瘀阻,胸痹心痛者,桂枝能溫通心陽,常與枳實、薤白同用,如枳實薤白桂枝湯(《金匱要略》);若中焦虛寒,脘腹冷痛,桂枝能溫中散寒止痛,每與白芍、飴糖等同用,如小建中湯(《金匱要略》);若婦女寒凝血滯,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腹痛,桂枝既能溫散血中之寒凝,又可宣導活血葯物,以增強化瘀止痛之效,多與當歸、吳茱萸同用,如溫經湯(《金匱要略》);若風寒濕痹,肩臂疼痛,可與附子同用,以祛風散寒、通痹止痛,如桂枝附子湯(《傷寒論》)。3.痰飲、蓄水證。本品甘溫,既可溫扶脾陽以助運水,又可溫腎陽、逐寒邪以助膀胱氣化,而行水濕痰飲之邪,為治療痰飲病、蓄水證的常用葯。如脾陽不運,水濕內停所致的痰飲病眩暈、心悸、咳嗽者,常與茯苓、白術同用,如苓桂術甘湯(《金匱要略》);若膀胱氣化不行,水腫、小便不利者,每與茯苓、豬苓、澤瀉等同用,如五苓散(《傷寒論》)。4.心悸。本品辛甘性溫,能助心陽,通血脈,止悸動。如心陽不振,不能宣通血脈,而見心悸動、脈結代者,每與甘草、人參、麥冬等同用,如炙甘草湯(《傷寒論》)。若陰寒內盛,引動下焦沖氣,上凌心胸所致奔豚者,常重用本品,如桂枝加桂湯(《傷寒論》)。【用法用量】煎服,3~9g。【使用注意】本品辛溫助熱,易傷陰動血,凡外感熱病、陰虛火旺、血熱妄行等證,均當忌用。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用。
經濟價值
肉桂是名貴的香料植物,桂皮粉在西方國家通常用來烤制麵包、點心,腌制肉類食品。桂油主要成分除肉桂醛外,還含有苯甲醛、肉桂醇、丁香烯、香豆素等十多種成分,廣泛用於飲料、食品的增香、醫葯配方、調和香精和高級化妝品。肉桂材質優良,結構細致,不易開裂,可製作高檔傢具。
生態價值
肉桂樹四季常綠,枝葉繁盛,生物量和落葉量大,能有效地改良土壤和涵養水源。

Ⅹ 桂枝有什麼功效啊

桂枝,為樟科植物肉桂的乾燥嫩枝。主產於廣西、廣東及雲南等地。含有肉桂醛、苯甲醛、肉桂醇、丁香烯、香豆素等十多種成分,能護肝醒酒、抗菌消炎,主治風寒表症、寒濕痹痛、四肢厥冷、經閉痛經、症瘕結塊、胸痹。
1.促進出汗
桂枝含有桂皮醛、桂皮酸鈉等成分,具有促進血液流向表皮的功效,能促進排汗,對閉汗引起的感冒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2.利尿
用含桂枝的五苓散0.25g/kg給麻醉犬靜脈注射,可使犬尿量明顯增加,單用桂枝靜注(0.029g/kg)利尿作用比其他四葯單用顯著,故認為桂枝是五苓散中主要利尿成分之一。
3.鎮靜
桂枝內含桂皮醛。小鼠給予桂皮醛後,小鼠自主活動減少,增加巴比妥類葯作用,對抗苯丙胺作用,抗士的寧作用;減少煙鹼致驚厥,抑制聽源性驚厥。
4.降血壓
桂枝內的桂枝油具有揮發作用,能促使血液向體表流動,並且還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能適當的降低血壓,高血壓患者可適當的食用桂枝來降低血壓。
5.抗炎、抗過敏
桂枝中含有的揮發性油,具有抑制IgE所致肥大細胞顆粒反應。降低補體活性,有抗過敏作用。
6.抗病毒
用人胚腎原代單層上皮細胞組織培養,桂枝煎劑(1∶20)對流感亞洲甲型京科68-1株和孤兒病毒(ECHO11)有抑製作用。在雞胚上,對流感病毒有抑製作用,以70%醇浸劑作用較好。

熱點內容
怎樣種鐵皮石斛盆栽 發布:2025-09-14 03:26:58 瀏覽:498
百合花移栽 發布:2025-09-14 03:26:49 瀏覽:500
4盆栽簡筆畫 發布:2025-09-14 03:21:58 瀏覽:178
櫻花短柱茶 發布:2025-09-14 03:19:48 瀏覽:604
薛之謙七夕見面會門票 發布:2025-09-14 02:29:56 瀏覽:474
翠竹綠植 發布:2025-09-14 02:24:16 瀏覽:783
塵世一朵 發布:2025-09-14 02:18:45 瀏覽:368
梅花測音信 發布:2025-09-14 02:12:56 瀏覽:699
晴和朱淑真海棠深院 發布:2025-09-14 02:11:57 瀏覽:220
鳳尾絲蘭的花語 發布:2025-09-14 02:11:16 瀏覽: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