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蓼圖
1. 丁香蓼的腋生花是什麼顏色
花兩性,單生於葉腋,黃以,無柄,基部有小苞片2;萼筒與子房合生,萼片4,卵狀披形,長2.5-3mm,外略被回短柔毛;花瓣4,稍短於花萼裂片;答雄蕊4;子房下位,花柱短,柱頭單一,頭狀。
蒴果線狀四方形,略具4棱,長1-4cm,寬約1.5mm,稍帶紫色,成熟後室背不規則開裂;種子多數,細小,光滑,棕黃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一年生草本,高40-60cm。須根多數;幼苗平卧地上,或作傾卧狀,後抽莖直立或下部斜升,多分枝,有縱棱,略紅紫色,無毛或微被短毛。葉互生;葉柄長3-8mm;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8cm,寬1-2cm,全緣,近無毛,上面有紫紅色斑點。
丁香蓼花葯材基源:為柳葉菜科植物丁香蓼的根。秋季挖根,洗凈,曬干或鮮用。味苦;性涼。
功能:清熱利尿;消腫生肌。主治:急性腎炎;刀傷。
2. 丁香泡水喝功效有哪些
丁香是一味很好的溫胃葯,對由寒邪引起的胃痛、嘔吐、呃逆、腹痛、泄瀉等均有良好療效。以丁香治牙痛、口腔潰瘍也有一定的良效。
葯用丁香需在花蕾由綠轉紅時採摘,曬干備用,用時要搗碎。中醫認為丁香味辛性溫,歸脾、胃、肺、腎經,具有溫中降逆、補腎助陽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呃逆嘔吐、食少吐瀉、心腹冷痛、腎虛陽痿等病症。
丁香樹一身都是寶,其樹皮、根和枝均有很好的葯用價值。丁香皮散寒理氣、止痛止瀉,可用於治療胃寒、脘腹痛脹、腹瀉、牙痛等疾病;丁香根能散熱解毒,可用於治療風熱腫毒;丁香枝理氣散寒、溫中止瀉,可治療脘腹脹滿、惡心、腹瀉等疾病。需要注意的是,丁香不宜與中葯鬱金同用。
(2)丁香蓼圖擴展閱讀
除了真正葯用丁香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樹的花蕾外,在民間還有不少以「丁香」命名的葯物,他們品種不同,科屬有別,功能亦異,需加以甄別。
「桂丁香」為樟科植物肉桂幼嫩的果實,能溫中散寒止痛;
「苦丁香」是葫蘆科植物甜瓜的瓜蒂,內服可催吐;
「水丁香」為柳葉菜科植物丁香蓼的全草,能利水消腫,清熱解毒;
「白丁香」及麻雀的糞便,能化積消翳;
「荷花丁香」屬木犀科植物暴馬丁香,功在鎮咳利水。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葯丁香溫胃補腎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小驗方:丁香粉快速止牙疼
3. 丁香蓼的介紹
丁香蓼,別名:小抄石榴樹、小石榴葉、小療葯,拉丁文名:Ludwigia prostrata Roxb.柳葉菜科、丁香蓼屬一年生直立草本;莖高25-60厘米,粗2.5-4.5毫米,下部圓柱狀,上部四棱形,常淡紅色,近無毛,多分枝,小枝近水平開展。葉狹橢圓形,先端銳尖或稍鈍,基部狹楔形,在下部驟變窄,開花時以四合花粉直接授在柱頭上;柱頭近卵狀或球狀,頂端稍偏斜,具小尖頭,表面有橫條排成的棕褐色縱橫條紋;種脊線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1圖片取自中國植物圖庫
4. 稻田有丁香蓼草,打什麼除草劑最好,不傷稻子,草又能打死,求解答
蝦塘有丁香蓼草用什麼除草劑,不傷蝦
5. 丁香蓼屬的形態特徵
直立或匍匐草本,多為水生植物,稀灌溉木或小喬木(中國不產)。水生植物版的莖常膨脹成海綿權狀;節上生根,常束生白色海綿質根狀浮水器。葉互生或對生,稀輪生;常全緣;托葉存在,常早落。花單生於葉腋,或組成頂生的穗狀花序或總狀花序,有小苞片2枚,(3-)4-5數;花管不存在;萼片(3-)4-5,花後宿存;花瓣與萼片同數,稀不存在,易脫落,黃色,稀白色,先端全緣或微凹;雄蕊與萼片同數或為萼片的2倍;花葯以單體或四合花粉授粉;花盤位花柱基部,隆起成錐狀,在雄蕊著生基部有下陷的蜜腺;柱頭頭狀,常淺裂,裂片數與子房室數一致;子房室數與萼片數相等,中軸胎座;胚珠每室多列或1列,稀上部多列而下部1列。蒴果室間開裂、室背開裂、不規則開裂或不裂。種子多數,與內果皮離生,或單個嵌入海綿質或木質的硬內果皮近圓錐狀小盒裡,近球形、長圓形,或不規則腎形;種脊多少明顯,帶形。染色體數n=8, 12,16,24 。
濕生草本;葉互生或對生;花單生於葉腋或簇生,或為頂生的穗狀花序或頭狀花序;萼片4-6;花瓣小,4-6片或缺;雄蕊與萼片同數;子房下位,4-5室,有胚珠多顆;果為一長形的蒴果。
6. 這貨學名是啥
菱葉丁香蓼(Ludwigia sedioides)是柳葉菜科丁香蓼屬下的一物種,為一年生浮葉草本植物。
7. 這種是什麼植物
丁香蓼
8. 丁香蓼和墨鬥草區別
下面有兩者的介紹丁香蓼開黃花花瓣四片,墨鬥草花白色花瓣多枚。
9. 請問這是什麼植物
這是水龍,白花水龍或者黃花水龍 它的特點 節間簇生白色氣囊(氣生根)
學名:Ludwigiapeploidesssp.stipulacea 科屬:柳葉菜科(Onagraceae)丁香蓼屬
產地:分布於亞洲和美洲、台灣及內陸潮濕地區。
國內分布:浙江、福建、廣東東部。
黃花水龍是多年生挺水型草本植物,花開在枝頂,呈黃色。城區河道種植的黃花水龍整朵花直徑在5厘米左右,開花時間為每年5—6月。
繁殖與栽植:扦插。土壤以富含有機質之肥沃壤土為佳。扦插密植。
2植物特性
黃花水龍是生長在淺水的多年生浮葉植物,長可達5公尺,以不定芽繁殖。具匍匐莖或浮生莖,整株蔓生或挺立生長,整株無毛,莖中空,節間簇生白色氣囊(氣生根)。葉互生,長橢圓形,葉託大。花開於枝頂,腋生,萼片5枚,呈三角形,長6-12mm,花瓣5枚,金黃色,長9-17mm,雄蕊10。不結實。主要生分布於河川流水域邊或低窪濕地。黃花水龍是多年生挺水型草本植物,花開在枝頂,呈黃色。城區河道種植的黃花水龍整朵花直徑在5厘米左右,開花時間為每年5—6月。
10. 丁香蓼的類屬、形態、習性、分布及為害情況如何
丁香蓼(圖43)。
圖43 丁香蓼學名Ludwigia prostrata Roxb.科屬分類柳葉菜科,丁香蓼屬。形態特徵高20~100厘米,莖近直立或下部斜升,具較多分枝,有縱棱,略帶紅紫色,無毛或疏被短毛。葉互生,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8厘米,寬0.4~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無毛或脈上被少數柔毛,葉柄長0.3~1.0(~2.0)厘米。萼片4~6,卵狀披針形或正三角形,長0.2~0.5厘米,外面無毛或略被短柔毛。花瓣4,黃色,狹匙形,長0.1~0.2厘米,寬不到0.1厘米,無毛,基部有2苞片。雄蕊與萼片同數,花粉粒單一。花柱長約0.1厘米,子房密被短毛,柱頭槌形。蒴果線狀圓柱形,5室,稀4室,長1.5~3厘米,寬約0.2厘米,褐色,稍帶紫色,近無柄,成熟後室背果皮呈不規則開裂。種子斜嵌入於內果皮內,每室1~2行,淡褐色,長卵形,一端銳尖,長約0.1厘米,寬約0.03厘米,種臍狹,線形。生物學特性1)休眠與萌發種子具休眠期,但在冬季低溫時休眠即已解除。丁香蓼為濕生、沼生雜草,萌發對溫度、濕度、光照要求均比較嚴格。萌發的最適溫度為20~30℃,偏高或偏低萌發均較少,發芽水分以土壤飽和至薄水為最好,水層2~3厘米尚能萌發,10厘米以上即不能萌發,乾旱條件下也不能萌發。由於丁香蓼種子較小,萌發需要一定的光照,在土層1厘米之內能順利出苗,1厘米以下則萌發很少,在秧田小苗階段、移栽大田封行前發生較多,秧田大苗期、移栽稻田封行後即很少出苗。2)營養生長田間丁香蓼植株高矮相差較大,與水稻的相對高度從0.1~1.0,決定植株大小的因素主要是光照,田邊及水稻栽插前期發生的丁香蓼因光照充足,生長較快,株高與水稻可同步增長,發生較遲的丁香蓼,隨著稻田行間逐漸蔭蔽,而長勢越來越差。其次與土壤濕度有關,丁香蓼部分側根可變成白色的呼吸根伸出水面,適生於淹水的環境,在土壤保水性能好、灌水充足的稻田生長較好,在長期乾乾濕濕、經常脫水的稻田長勢較差。
丁香蓼具有較強的再生力,在地上莖葉折斷後,基部節上發出須根,重新長出植株。3)開花結實丁香蓼花期8~9月,果期9~10月。高大、分枝多、接受光照強的植株結實率高,水稻行間生長矮小的植株結實率較低甚至不能結實。種子細小,蒴果開裂後落入田間,可隨水傳播。
分布與為害丁香蓼分布較廣,幾遍全國,但以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發生較多,尤以灌水條件好、土壤保水性能好的稻田為害較重。據在江蘇里下河地區調查,嚴重發生田塊,密度每平方米達100株以上,多度達30%,頻度為100%,水稻分櫱減少、穗數、實粒數、千粒重均有所下降,減產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