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設計丁香
Ⅰ 今年流行什麼顏色的衣服
2019年冬季流行淡鵝黃色、霧霾藍、粉色、格紋、淡綠色、緋紅色。
1、淡鵝黃色相比較其他的黃色來說飽和度低,雖然是亮色但不會顯得格外突兀。這種顏色一般體現在大衣,穿在身上很大方有氣質。而這個顏色在這個枯燥乏味的冬季增添了一抹光彩。並且也是經久不衰不會過時的顏色。
Ⅱ 丁香樹(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丁香樹(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是2017-03-14在北京市通州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北京市通州區景盛中街2號院4號樓2層101。
丁香樹(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10112MA00CKU08B,企業法人陳振,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丁香樹(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會議服務、承辦展覽展示;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廣告;經濟貿易咨詢;銷售樂器、電子產品、文化用品、工藝品(不含文物)、建築材料、日用品;教育咨詢;技術推廣服務;繪畫培訓、聲樂培訓、舞蹈培訓、計算機技術培訓、樂器培訓(以上培訓不得面向全國招生);舞台燈光音響設計;服裝設計;電腦圖文設計;文藝創作;企業策劃;餐飲管理;家庭勞務服務;企業管理咨詢;網路技術開發;品牌策劃。(企業依法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本區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類項目的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丁香樹(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Ⅲ 本人喜愛古裝,是服裝設計的業余愛好者,希望各位能提供古裝劇中女子服侍好看的片子(電視劇)
《少年張三豐》《倚天屠龍記》《八大豪俠》《太極》
《武當》1 2《寶蓮燈》《大唐雙龍傳》《神探狄仁傑》
《天下第一》《西廂奇緣》《風雲》1 2《龍票》《再生緣》《大清葯王》《本草葯王》《雲海玉弓緣》《皇太子秘史》《孝庄秘史》《太祖秘史》《康熙秘史》《康熙王朝》《少年包青天》123《至尊紅顏》《小李飛刀》《少年大欽差》《九歲縣太爺》《人小鬼大劉羅鍋》《康熙微服私訪記》《鐵齒銅牙紀曉嵐》123《還珠格格》23《鐵將軍阿貴》《選妃記》《白蛇傳》《庚子風雲》《皇上二大爺》《滿漢全席》《燒餅皇後》《新醉打金枝》《七品欽差》《江山兒女幾多情》《少年皇帝多情郎》《聊齋》《仙劍奇俠傳》《天外飛仙》《天仙配》《新楚留香傳奇》《新九品芝麻官》《天龍八步》《江南京華夢》《煙花三月》《浣花洗劍錄》《大人物》《封神榜》《亂世桃花》《連城決》《俠客行》《皇宮寶貝》《新女附馬》《紅拂女》《大漢天子》123《醉拳》《我來也》《聚寶盆》《護花奇緣》《廚子當官》《烏龍闖情關》《小皮匠登基》《鼓上蚤時遷》《六女當鋪》《雪花女神龍》《君子好逑》《江山為重》《大明王朝驚變錄》《大明天子》《第一茶莊》《狸貓換太子》《寇老西兒》《花姑子》《浪子燕青》《火帥》《漢武大帝》《絕色雙驕》《絕世雙驕》《楚漢驕雄》《大清後宮》《金枝欲孽》《無鹽女》《刺虎》《紅頂商人胡雪岩》《爭霸傳奇》《天涯追擊令》《乾隆王朝》《唐伯虎點秋香》《風雲爭霸》《喬家大院》《尚方寶劍》《上書房》《飛刀問情》《飛刀又見飛刀》《徽娘宛心》《綉娘蘭心》《芸娘》《少年黃飛鴻》《少年康熙
Ⅳ 北京哪裡有學服裝設計世界不同衣著服裝特點
Bingoogle Textile Co
介紹一個;北京服裝學院里有個萊佛士,應該也有別的短期培訓的吧,這是我給別的問題的回答,粘過來一下,看看對你有沒有幫助:
首先,服裝設計需要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功:設計草圖、畫款式圖、製版和工藝、單款設計和針對品牌進行系列化開發和針對個人進行定製設計,傳統意義上的服裝設計以為只要會畫設計草圖和款式圖(即有美術基礎)就行了,其實更重要的是服裝是立體的而不是平面的,無論是國內優秀的服裝設計還是國外的服裝大師,對服裝結構設計(即製版)都是很精通的,因此一個沒有任何基礎的學生想快速進入服裝行業,應該是先學習製版(當然如果你打算用三五年的時間來學習服裝設計可以先花一年的時間從美術基本功開始,這樣更完整更系統,但一般的人如果不是進入正規大學院校學習的話,都不想學那麼長時間,都想自學或通過培訓班等渠道來學習),通過學習製版和工藝對服裝結構和服裝美感有一定認識後再鍛煉自己的優秀的手頭表達能力(即人體素描、設計草圖、款式圖、色彩運用等等)並加強藝術熏陶和對美感的認知,這些都是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持續的交流和欣賞過程中才能達到的。
其次,對於擇校的問題,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師資,醫院好不好看的是有沒有好醫生,學校好不好看的是有沒有好老師,有時學校看起來規模還比較大,但經營者本人都不太懂服裝,教師都是從一些高校外聘的,現在的高校教育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問題,高校老師本身就沒有進入服裝行業工作過,大本畢業後直接考研留校,一些高齡教師確實有一些有實際經驗的但有的已退休或是這么多年了知識和經驗沒有跟上時代,服裝行業是一個時尚行業,變化更新特別快,無論是流行趨勢還是板型方面,你想高校學生在校學習四年時間畢業後動手能力都很差,有的培訓班聘請的是高校老師,學期是三五個月,這樣的話能學到什麼東西?能就業嗎?反而一些有經驗的設計師自立門戶辦的培訓班可能會真的學到實實在在的東西,因為他們有可能是親力親為,親自帶徒,另外,如果真正是一個好的設計師出身,她們必須是具備追求完美的性格,也會對學生負責並且注重口碑。上次一個親戚也想學這個,就帶她在北京周邊看了一圈,看了好幾家,個人覺得家裡經濟後盾很強大的話可以考慮去北服裡面的萊佛士學院,它是學期三年,學費24萬,不包括生活費,萊佛士有很多外教和有過留學經歷的設計師,看它的課程設置應該比較系統,但一般的家庭肯定是有困難的,後來我們找了一個天津尚裝,是一個設計師開的班(也是聽網上有人說好才去的)還不錯,可以參考!其他省市的學校離自己家近的你也可以多看看,是這個行業的人一看就知道,沒有服裝行業經驗可能有時候比較不好判斷,但可以跟那裡的學生打聽一下,選擇一個好的學校很重要,但如果學一期下來沒有學到東西,可能你對服裝滿腔的熱情就沒有了,可能永遠和這個職業無緣了。
另外,如果想做這個行業的話,完全通過自學應該還是比較困難的,服裝設計真正學的東西應該說還是需要系統的,學的東西也很多,而且很多東西是需要你邊做邊有人示範和指導的。
還有就是進入這個行業後的前一段時間的工作經歷對一個服裝設計師的成長特別重要,進入一個什麼樣的品牌,上司是一個什麼樣的設計總監,一個好的設計總監會讓你學到很多的知識,包括工作的流程、服裝品牌開發方法、品牌開發進程式控制制、設計開發室人員管理控制等等,只有掌握了這些你才能作為一個真正的服裝設計師來掌控一個品牌,要不服裝設計師工作是很不具體的,一天下來忽忽悠悠,找找圖片,配一下面輔料,看看服裝雜志,工作一個季度或一年下來沒有一個整體規劃,這樣的服裝設計師到處都是,這就是為什麼有人說服裝設計師工作不好找的原因了,一個不能為公司創造價值的設計師怎麼會有市場。很多的服裝設計知識(應該說經驗)主要是在工作中去學的,比如說怎麼去駕馭面料,什麼的面料屬性適合什麼款式等等。
中式服裝、西式服裝
中式服裝、西式服裝經數千年的歷史積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風貌和體系,在式樣、外形、結構、局部特徵、裝飾、色彩、圖案、審美文化方面均不相同,有其鮮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一、式樣
中國傳統服裝的主體形式是前開型的大襟和對襟式樣。前開衣最早起源於中國,形成於黃帝時代。中國服裝有兩種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連屬制,兩種形制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交叉使用,相容並蓄。女子穿上衣下裳式樣的較多,男子多穿上下連屬的袍衫。
西洋服裝在樣式上有一個演變過程,古希臘的服裝是披裹式,古羅馬到中世紀,服裝的式樣以披裹式的非成型類衣和前開式的半成型類衣為主。公元四世紀,日爾曼民族南下,日爾曼民族的四肢分離的體形型服裝逐漸滲入到歐洲服裝的基本樣式中,從13世紀開始至今,體形型服裝逐漸占據了主體地位,其基本形制是男子上衣下褲,女子為上下連屬的裙裝。
二、外形特徵
中國傳統服裝的外形強調縱向感覺,自衣領部位開始自然下垂,不誇張肩部,常用下垂的線條、過手的長袖、筒形的袍裙、縱向的裝飾等手法,使著裝人體顯得修長,特別是使四肢有拔長感。亞洲許多國家的服裝都有類似特點。
清代服裝相對來說是比較肥大的,袖口、下擺都有向外擴張之勢。然而,清代婦女那高高的旗髻和幾寸高的花盆底鞋,加上垂至腳面的旗袍,使旗人比歷代婦女都顯得修長。
服裝外形的修長感是對東方人較為矮小的身材之彌補,在感官上產生視錯覺,在比例上達到完美、和諧。自然修長的服式使男性顯得清秀,使女性顯得窈窕。同時,平順的服裝外形與中國人臉部較柔和的輪廓線條相稱。
西洋古典服裝的外形強調橫向感覺,常採用橫向擴張的肩部輪廓、各種硬領、輪狀領、膨脹的袖型、龐大的裙撐、重疊的花邊和花朵以及漿過的紗料和各部位的襯墊,使服裝線條產生誇張和向外放射的效果。
西洋服裝的外形特點與西方人熱情奔放的氣質、起伏明顯的臉部輪廓以及比東方人高大挺拔的體型相適應。
三、結構特徵
從結構特徵看,中式服裝採用中國傳統的平面直線裁剪方法,無論袍、衫、襦、褂,通常只有袖底縫和側擺相連的一條結構線,無起肩和袖窿部分,整件衣服可以平鋪於地,結構簡單舒展。
西方服裝採用立體裁剪方法,立體裁剪方法視人體為多面體至少是四面體,細心對待人體從上到下、從前到後各個方面的凸凹起伏關系,利用打褶和省道處理等服裝工藝手段,最終取得與三維人體相吻合的具有立體效果的服裝。
有人說中式服裝像平面的繪畫,西洋服裝像立體的雕塑,這種感覺大體是對的。中式服裝表現兩維效果,忽視側面結構設計。西式服裝強調三維效果,適合人體結構特點並適應人體運動規律,既合體又實用,因此,受到世界各國人們的普遍青睞。
四、局部結構特點
從服裝的局部特點看,中式服裝的斜交領、對開V領、直立領、衣服下擺兩側開衩、清代箭袍式的前後左右開四衩,以及衣服的對襟、大襟、一字襟、琵琶襟等,都是有東方特色的局部細節,常被設計師用作表現中國服裝趣味的處理手法,其中中式立領和衣服下擺兩側開衩更為典型。
西洋服裝的袒領和輪狀褶領(像扇面一樣環繞脖頸)運用較為廣泛,輪狀褶領連續的褶襇是用布料上漿後熨燙成形,有時需用細金屬絲做支撐。服裝造型喜用填充物襯墊或支撐,如墊肩、墊胸、墊袖、墊臀、裙撐等。由於西式服裝不是連袖而是裝袖,所以肩飾造型多樣。袖子款式變化很多,如半腿袖、主教袖等。
五、裝飾
從裝飾特點看,由於中式服裝是平面直線裁剪,表現二維效果,所以裝飾也以二維效果為主,強調平面裝飾。裝飾手段是中國傳統的鑲、嵌、滾、盤、綉幾大工藝。這些工藝的巧妙運用,使中式服裝雖造型簡練,但紋樣色彩斑斕,美不勝收。
刺綉用於服裝歷史久遠,發展到後來,甚至「衣必錦綉」。運用平面刺綉方法裝飾服裝表面空間,是中式服裝設計的慣用手法,沿用至今。尤其是精妙絕倫的刺綉工藝與絲綢面料配合,使服裝充滿東方風韻,令人贊嘆不已。
除刺綉外,鑲、滾工藝在中式服裝上運用也很多。例如清末,市井流行在衣緣處鑲、滾裝飾,女子衣緣越來越闊,從三鑲三滾,五鑲五滾,發展到「十八鑲滾」。
西洋服裝是立體構成設計,表現三維效果,所以裝飾與整體結構造型相對應,強調立體感和空間感,裝飾手段是藉助各種立體物如穗飾花結、荷葉邊、金銀絲帶、褶襇、切口等點綴服裝表面。最初,花朵、花邊等只是少量裝飾服裝表面,豐富表面效果。到了羅可可時期,某些禮服竟是用立體花堆砌而成。
西洋服裝採用立體裝飾有其精采之處:一是立體裝飾與立體結構造型相呼應,天然諧調;二是裝飾效果符合審美心理,因為凡是平鋪直敘、一覽無余的表面,容易引起人的單調感覺,而層次豐富、虛實搭配、重疊穿插的表面空間有耐人尋味的效果,易於激起觀賞美感。
六、面料、色彩和圖案
從服裝面料看,中國最早使用的紡織品是葛布、薴麻布和大麻布。葛布是葛藤的莖皮纖維加工製成的。薴麻是我國特有的植物,歐洲人稱之為「中國草」,大麻被稱之為「漢麻」。中國享譽世界的服裝面料是絲綢。養蠶、繅絲、織綢是我國先民對世界紡織服裝發展作出的傑出貢獻。中國人穿棉布較晚,棉花是從印度引進的,到元明之時,棉布才成為人們普遍穿著的衣料。
從服裝色彩看,在上古時代,黑色被中國的先人認為是支配萬物的天帝色彩,夏、商、周時天子的冕服為黑色。後來,隨著封建集權專制的發展,人們把對天神(黑色)的崇拜轉向對大地(黃色)的崇拜,所以形成了「黃為貴」的傳統觀念。黃色成為帝王的專用色,隱喻著統治者至高無上的地位。
傳統服裝色彩受陰陽五行影響,有青、紅、黑、白、黃五色之說。青、紅、黑、白、黃色被視為正色,其餘顏色則為間色,正色在大多數朝代為上等社會專用,表示高貴。在民間,正色是人們衣著配色所喜愛和追求的顏色。
從配色方法看,高艷度、強對比是中國傳統的配色方法。強烈的對比色在金、銀、黑、白等中性色的緩沖配合下,使服裝洋溢著富麗堂皇、渾朴大方的氣氛。
中國民間對藍色有傳統喜愛,如藍印花布、靛藍蠟染布等。藍色與黃種人的膚色相配,容易諧調,可產生柔和的色對比效果。
中式服裝的圖案紋樣豐富多采,有飛禽走獸、四季花卉、山巒亭閣、幾何紋樣等,抽象、具象、誇張、寫實等風格俱全,圖案紋樣不僅精美,而且具有豐富的內涵。
中式服裝喜好運用圖案表示吉祥的祝願。從古至今,從高貴的綢緞到民間的印花布,吉祥紋樣運用極為廣泛。如龍鳳呈祥、龍飛鳳舞、九龍戲珠、蜥龍鬧靈芝等紋圖,不僅隱喻著圖騰崇拜,而且抒發著「龍的傳人」的情感。像鶴鹿同春、喜鵲登梅、鳳穿牡丹、團鶴仙壽、福祿壽喜、連年有餘、吉祥八寶等圖案,反映了人民對美滿生活的希望。另外,官服的圖案重視標識作用,明清文官為飛禽圖案,武官為走獸圖案。皇帝的龍袍象徵真龍天子,龍袍上的十二章紋圖案各有寓意:「日、月、星」取其照臨;「山」取其穩重;「華蟲」取其文麗;「火」取其光明;「藻」取其潔凈;「粉米」取其滋養;「宗彝」取其忠孝;「黼」取其決斷;「黻」取其明辨。
西洋服裝的面料、色彩、圖案的運用同東方傳統存在差距。
古希臘、古羅馬的服裝面料主要是半毛織物和亞麻布。古希臘人喜愛白色,古羅馬服飾最流行的色彩是白色和紫色,紫色象徵高貴,白色象徵純潔、正直。一般庶民衣服是羊毛、亞麻天然的原色,很樸素。
中世紀西方已有了許多名貴的面料,除東方絲綢、錦緞之外,還有天鵝絨、高級毛料、北歐的珍貴裘皮等。當時哥特式教堂中彩色玻璃窗被裝飾得輝煌燦爛,引導人們追求天堂的色彩,因此服飾上充滿宗教氣氛的色彩被人們嚮往。
歐洲文藝復興以來,隨著服飾奢華程度的升級,明亮的色彩受到人們歡迎,織錦緞和天鵝絨中還織進了閃閃發光的金銀絲線。法國人特別喜歡丁香色和薔薇色,也很迷戀含蓄的天藍和聖潔的白色。西班牙人崇尚高雅的玫瑰紅和銀灰色調。在英國,黑色被認為是神秘、高貴的色彩,特別是黑緞子和黑天鵝絨常是貴婦的首選。迷人的黑色襯著白種女性白皙的膚色,非常炫目。
西歐服裝上的圖案隨著歷史的變遷而不斷變化。古代多流行花草紋樣,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流行華麗的花卉圖案,法國路易十五時期,受羅可可裝飾風格的影響,流行表現S形或渦旋形的藤草和輕淡柔和的庭園花草紋樣。近代,有影響的流行圖案花樣有野獸派的杜飛花樣,以星系、宇宙為主題的迪斯科花樣,利用幾何錯視原理設計的歐普圖案,用計算機設計的電子圖案等。
七、審美文化
東西方服裝審美文化存在很多不同點。
西方文化起源於海洋文明,文化本能比較開放,易於融合外域服裝文化。
中國文化起源於大陸文明,文化本能比較封閉,在服裝上具有固執的「原體」意識,傳統服裝形制幾千年來地位穩定,吸收異域服裝相對困難。
西方文化善於表現矛盾、沖突,在服裝構成上強調刺激、極端的形式,以突出個性為榮。
中國文化是和諧文化,強調均衡、對稱、統一的服裝造型方法,以規矩、平穩為最美。
西方文化是一種明喻文化,重視造型、線條、圖案、色彩本身的客觀化美感,以視覺舒適為第一。
中國文化是一種隱喻文化,藝術偏重抒情性,追求服裝構成要素的精神寓意和文化品位。
西方文化崇尚人體美,重視展示人體的性差異,不忌諱表現性感。古典模式是表現女性的第二性徵,如露頸、露肩、露背、半胸,以緊縮腰圍和墊臀來表現女性胴體曲線。現代模式是以簡約的形式表現人體的自然身形,以短露和緊身為現代時髦。
中國文化漠視「性」的存在,服裝不表現人體曲線,不具備感官刺激要素,寬衣博帶,遮掩人體,表現的是一種莊重、含蓄之美。
中式服裝的美學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審美心態和文化征貌。中國人受儒道互補的美學思想影響,重視情理結合,以理節情,追求閑適、平淡、中庸,追求超出形體的精神意蘊。中式女裝嚴密包裹人體,使人難窺其詳,增加了神秘感。中式男裝嚴整修長,洋溢著中和之美。皇帝的禮服,寬博繁復,輝煌壯觀。皇帝的禮服不僅是權力的象徵,也是中國人審美觀的表現。
中國和西方服飾文化各具有豐富的內涵和鮮明的特色,她們都是人類祖先留下來的寶貴文化遺產,是世界文化寶庫的瑰寶,我們應進行積極研究,在明辨的基礎上繼承發揚。
說這么多,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Ⅳ 今年流行什麼衣服啊
今年流行衛衣、飛行員夾克、奶奶襯衫、西裝外套、針織衫這幾款衣服,穿上非常時尚,能夠跟隨潮流,下面具體來介紹一下這幾款衣服。
1、衛衣
衛衣擁有寬松的版型,無論哪些身材的小可愛都能穿起來,能夠遮蓋身材不滿意的地方。用oversize衛衣配上短褲,塑造「下衣失蹤」的穿搭,展現出大長腿美女的韻味。小個子女生可以挑選短款的衛衣,一樣有顯高的作用。
4、西裝外套
西裝外套被賦予了新的活力,拋去了呆板、嚴謹的標簽,帥氣、干練成為了它新的代名詞。西裝外套本身就比較的硬朗,如果身材稍微的消瘦,那麼可以選擇這種墊肩款式,廓形的西裝外套更能夠撐出氣場,遮蓋溜肩、窄肩問題。
5、針織衫
針織衫在秋天還算是比較熱門的一件單品,無論是V領、圓領都能夠製造出修身顯瘦的效果,搭配方面也不用太操心,搭配一件基礎款的牛仔褲非常的隨性自然,如果想要打造出溫柔氣質風,那麼可以選擇一件純色針織衫搭配碎花半裙,看起來就很溫柔,踩一雙帆布鞋也是非常減齡的,很適合二三十歲的女性穿!
選擇技巧:
1、看面料
品牌的衣服內側都有水洗標,一般而言標識越是精細復雜的,品牌越好,越值得信賴。好品牌的標識都寫的很清楚,一線大牌還會留下一撮同色線、一片同色料等供用戶做鑒定,羊毛的、棉的、化纖的一燒便知。
2、看裁剪
質量好的衣服,做工一般都很精細,腰是腰,肩是肩,比如一件高腰包臀裙,它穿出來的效果就是提臀收腰,一般面料高彈有質感,但是質量差的衣服,哪會有什麼提臀效果,看起來跟普通裙子沒什麼兩樣。
Ⅵ 新沂市五色丁香服飾有限公司實力如何
旗下品牌梵麥熊,主要是做連衣裙的設計生產銷售的。
Ⅶ 怎樣搭配衣服顯得自己是室內設計師
現在美麗的衣服配飾等越來越琳琅滿目,網購也漸漸佔領了主流,確實,網購比實體要便宜很多,但是也有一定的風險,因為沒法試穿,有的看圖片看模特覺得特別好看,特別心水,但是試穿到自己身上卻是怎麼看怎麼不順眼,遇到能退貨的商家也就賠點郵費,遇到不能退貨或者代購的就只能自認倒霉了,那麼我就教教大家一些簡單易懂的搭配原理,讓各位菇涼尋覓到最合適的衣衣。
膚色的搭配
首先說說顏色,自己的膚色最適合什麼顏色呢?穿這個色會不會顯黑?估計也是很多MM頭疼的,那我們一個個來分析哦。
每個人的膚色都有一個基調,有的衣服顏色與某些基調十分合襯,有的卻變得黯淡無光,要找出適合你的顏色,便先要找出你膚色的基調,膚色不同的人就適合不同顏色的服裝,你可以用手機拍拍對比一下手機圖片效果比較一下。
NO.1皮膚白皙
這樣膚色的MM選擇服裝的范圍比較廣。白皙皮膚的特質在於面頰經太陽一曬便容易發紅,擁有這類型皮膚的女性是幸運兒,因為大部份顏色都能令白皙的皮膚更亮麗動人,色系當中尤以黃色系與藍色系最能突出潔白的皮膚,令整體顯得明艷照人。
推薦:穿淡黃、淡藍、粉紅、粉綠等淡色系列的服裝,都會顯得格外青春,柔和甜美;穿上大紅、深藍、深灰等深色系列,會使皮膚顯得更為白凈、鮮明、楚楚動人。
這種膚色的人最好穿藍、黃、淺橙黃、淡玫瑰色、淺綠色一類的淺色調衣服。
不宜:如果膚色太白,或者偏青色,則不宜穿冷色調,否則會越加突出臉色的蒼白,甚至會顯得面容呈病態。
NO.2皮膚黝黑
皮膚色調較深的人適合一些茶褐色系,淺色調、明亮些的衣服,如淺棕色,淺黃、淺粉、米白等色彩的衣服,令你看來更有個性,墨綠、棗紅、啡色、金黃色都會使你看來自然高雅,這樣可襯托出膚色的明亮感。此外,略帶淺藍、深灰二色,配上鮮紅、白、灰色,也是相宜的。此外,穿上黃棕色或黃灰色的衣著臉色就會顯得明亮一些,若穿上綠灰色的衣著,臉色就會顯得紅潤一些。
不宜:不要穿大面積的深藍色,深紅色等閑的灰暗的顏色,這樣會使人看起來灰頭土臉的.
NO.3皮膚發黃
東方人的皮膚大都呈黃色,有一種被棄卒陽光照射的美感。但總給人一種不夠健康的印象,這是因為衣服色彩選擇不適合或多或少地影響了女性的儀表美。下面是打扮自己的一點技巧,皮膚偏黃的女士不妨試一試。
推薦:適宜穿粉紅、桔紅等柔和的暖色調衣服,不適宜穿綠色和淺灰色衣服,以免顯出「病容」。
不宜:強烈的黃色系如褐色、品藍、群青、藍紫色、橘紅等上衣可免則免,以免令面色顯得更加黯黃無光。
NO.4皮膚小麥色
健康的小麥色肌膚與白色服裝的相遇,能碰撞出非一般的搭配火花。
推薦:黑白兩色的強烈對比很適合這類膚色。
深藍、炭灰等沉實的色彩,以及深紅、翠綠這些色彩也能很好地突出開朗的個性。
不宜:不適合穿茶綠、墨綠,因為與膚色的反差太大。
NO.5皮膚粉嫩
推薦:可採用非常淡的丁香色和黃色,不必考慮何者為主色。
這種臉色的MM可穿淡咖啡色配藍色 ,黃棕色配藍紫色,紅棕色配藍綠色等。
面色紅潤的黑發女子,最宜採用微飽和的暖色作為衣著 ,也可採用淡棕黃色、黑色加彩色裝飾,或珍珠色用以陪襯健美的膚色。
上面是關於膚色的搭配,下面說說各種體型適宜的衣衣款式
【搭配】頂級設計師教你如何穿衣搭配
各種體型適宜的衣服款式
NO.1"X"型體型
這種體型俗稱"沙漏型",又叫勻稱的體型。這樣的人體曲線優美,無論穿哪種款的服飾都恰到好處。即使穿上最時新、最大膽的時裝色彩也能顯得不出格,世界上那些高級時裝設計師就是以他們為假想對象來進行創作的,這樣的腰型往往具有浪漫、活潑、高雅的風度。X型體型的人,若穿著修身的服飾,會顯得高貴典雅。
NO.2"V"型體型
"V"型體型肩部寬、胸部大、過於豐滿,會使之顯得矮些,使臀部與大腿相形見瘦,上身有一種沉重感。為此,選擇服飾時,上衣最好用暗灰色調或冷色調,使上身在視覺上顯得小些,也可以利用飾物色彩強調來表現腰、臀和腿,避免別人的注意力集中到上部。上衣不宜選擇艷色、暖色或亮色,也不宜選擇前胸部有綉花、貼袋之類的色彩裝飾。
NO.3"A"型體型
這種體型俗稱"梨子形"。一般是小胸或胸部較平或乳部較上,窄肩,腰部較細,有的腹部突出,臀部過於豐滿,大腿粗壯,下身重量相對集中,這樣在整體上使下部顯得沉重。這種體型如果要發胖,其重量將大部分集中於臀部和大腿。為此,可採用較強烈的細節色彩,將人們的視線引向腰以上的部位,可使之顯得苗條。下身可選用線條柔和、質地厚薄均勻、色彩純實偏深的長裙,上下身服飾色彩反差不宜過小,並紮上一條窄的皮帶,這樣就能避免別人視線下引,造成視覺體型上勻稱之效果,或者下裙用較暗、單一色調(或深藍裙子),配以色彩明亮、鮮艷的有膨脹感的上衣(如淺粉色上衣),再加上領線處可掛大飾物以轉移視線,就會顯得體型優美豐滿。
NO.4"H"型體型
這種體型特徵是,上下一般粗,腰身線條起伏不明顯,整體上缺少"三圍"的曲線變化。著裝可以通過頸圍、臀部和下擺線上的色彩細節來轉移對腰線注意的視線。同時,也可採用色彩對比較強的直向條紋的連衣裙,再加一根深色寬皮帶,由對比強烈的直向線條造成的視覺差與深色的寬皮帶造成的凝聚感,能消除沒有腰身的感覺,從而給人以修養灑脫輕盈之感。在"H"型體型的人中,肥胖型的人胸圍、腰圍、臀圍等橫向寬度都較大,因而服飾長度也必須相應地增加。全身細長的服飾色彩能改變肥胖笨拙的視覺體態,給人以豐滿、成熟、灑脫的印象。尤其不宜在腰線處使用跳躍、強烈的色彩,以減少對腰部注意的視線。
NO.5體型太肥胖的人
這種體型不宜穿色彩太艷麗或大花紋、橫紋等服飾,這樣會導致體型向橫寬錯視方面發展。肥胖體型的人適宜穿用深色、冷色小花紋,直線紋服飾以顯清瘦一些。色彩上忌上身深下身色淺,這樣會增加人體不穩定感。冬天,不宜穿淺色外衣;夏天,不宜穿暖色、艷色或太淺的褲子,因為它會使胖人顯得更胖。款式上切忌繁復,要力求簡潔明了。過厚面料還會使人顯得更胖,而過薄布料也易暴露出肥胖的體型。
NO.6體型太瘦高的人
這種體型宜穿淺色橫色紋或大方格、圓圈等的服飾,以視錯覺來增加體型的橫寬感。同時可選用紅、橙、黃等暖色的服飾加以搭配,使之看上去或健壯一些、或豐滿一些、或更勻稱一些。不宜選擇單一性冷色、暗色的服飾色彩。
NO.7體型太矮的人
體型太矮的人,盡量少穿或不穿色彩過重或純黑色的服飾,免得在視覺上造成縮小感覺。不要穿那些鮮艷大花圖案和寬格條的服飾,應該挑選素靜色和長條紋服飾。體型太矮的人,在色彩搭配上要掌握兩個基本要領,一是服飾色調以溫和者為佳,極深色與極度淺色不好,二是上裝的色要相近搭配屬同一色系,反差太大,對比強烈都不好。
NO.8體型太大的人
這里所說的"體型太大",指的是高度與寬度都超過標准體型的人。這種體型不宜穿著顏色淺且鮮艷的服飾,而且最好免去大花格布,而代之以小花隱紋面料,主要是避免造成擴張感,以免使形體在視覺上顯得更大。
NO.9胸部過小或無胸的女性
此種體態,除應選用質地輕薄、飄垂和寬松和上衣外,色調宜淡不宜深、宜暖不宜冷,也不宜穿緊身衣。
上裝若用鮮艷色調、輕松色調的圖案來裝飾,可使胸部顯得豐滿些。
NO.10胸部過大或豐滿的女性
此種體態,宜穿寬松式上裝和深色、冷色而單一的色彩,這樣可使胸部顯不些,而且上裝款式不宜繁復,以避免視覺停留。
NO.11肩部太寬的女性
肩部太寬有時也是造成著裝形象不理想的原因之一,為此,可採用深色、冷色且單一的色彩,以使肩部顯窄些。不宜使用加墊肩的服飾,不宜使用橫條面料。
NO.12腰圍過粗的女性
女性在視覺體型上最敏感之處就是腰圍了。如果腰圍過粗,可選擇能掩飾腰圍過粗的服飾,使用深色、冷色而質地較硬的布料,使腰身纖細一些、優美一些。
NO.13臀部過小、腿過細的女性
著裝上,除不宜選用暴露體型的緊身裙或褲外,更不宜選用深色面料的服飾,宜選用色彩素淺、式樣寬松的長褲或褶裙,這樣可使之豐滿一些。
NO.14臀部過大、腿部太粗的女性
對於這種體型,盡量不要選用白色或強烈、鮮艷、暖色的服飾,也不宜穿上深下淺的服飾,不宜穿色彩過淺過亮的裙子、褲子、,用色太純、太暖、太亮易使面積擴大。
下身著裝最好採用深色、冷色和簡單款式,這樣能使臀部顯小,腿部顯得纖細,並使人減少對腿部的注意。
NO.15腿部過短的女性
腿部過短,就不宜穿色彩相差很大的上下裝,以免將上身與下身截然分開,從而看上去顯得更短,全身服飾色彩應力求統一、諧調。可嘗試高腰的連衣裙,或者娃娃款衣服。
臉型與服裝的搭配
NO.1長臉
不宜穿與臉型相同的領口衣服,更不宜用V形領口和開得低的領子,不宜戴長的下垂的耳環。適宜穿圓領口的衣服,也可穿高領口、馬球衫或帶有帽子的上衣;可戴寬大的耳環。
NO.2方臉
不宜穿方形領口的衣服;不宜戴寬大的耳環。適合穿V形或勺形領的衣服;可戴耳墜或者小耳環
NO.3圓臉
不宜穿圓領口的衣服,也不宜穿高領口的馬球衫或帶有帽子的衣服,不適合戴大而圓的耳環。最好穿V形領或者翻領衣服;戴耳墜或者小耳環。
Ⅷ 中國設計在國際上佔有怎樣的地位中國服裝設計有哪些特點
中國人的服裝分為中式服裝和西式服裝兩大類。中式服裝、西式服裝經數千年的歷史積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風貌和體系,在式樣、外形、結構、局部特徵、裝飾、色彩、圖案、審美文化方面均不相同,有其鮮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一、式樣
中國傳統服裝的主體形式是前開型的大襟和對襟式樣。前開衣最早起源於中國,形成於黃帝時代。中國服裝有兩種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連屬制,兩種形制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交叉使用,相容並蓄。女子穿上衣下裳式樣的較多,男子多穿上下連屬的袍衫。
西洋服裝在樣式上有一個演變過程,古希臘的服裝是披裹式,古羅馬到中世紀,服裝的式樣以披裹式的非成型類衣和前開式的半成型類衣為主。公元四世紀,日爾曼民族南下,日爾曼民族的四肢分離的體形型服裝逐漸滲入到歐洲服裝的基本樣式中,從13世紀開始至今,體形型服裝逐漸占據了主體地位,其基本形制是男子上衣下褲,女子為上下連屬的裙裝。
二、外形特徵
中國傳統服裝的外形強調縱向感覺,自衣領部位開始自然下垂,不誇張肩部,常用下垂的線條、過手的長袖、筒形的袍裙、縱向的裝飾等手法,使著裝人體顯得修長,特別是使四肢有拔長感。亞洲許多國家的服裝都有類似特點。
清代服裝相對來說是比較肥大的,袖口、下擺都有向外擴張之勢。然而,清代婦女那高高的旗髻和幾寸高的花盆底鞋,加上垂至腳面的旗袍,使旗人比歷代婦女都顯得修長。
服裝外形的修長感是對東方人較為矮小的身材之彌補,在感官上產生視錯覺,在比例上達到完美、和諧。自然修長的服式使男性顯得清秀,使女性顯得窈窕。同時,平順的服裝外形與中國人臉部較柔和的輪廓線條相稱。
西洋古典服裝的外形強調橫向感覺,常採用橫向擴張的肩部輪廓、各種硬領、輪狀領、膨脹的袖型、龐大的裙撐、重疊的花邊和花朵以及漿過的紗料和各部位的襯墊,使服裝線條產生誇張和向外放射的效果。
西洋服裝的外形特點與西方人熱情奔放的氣質、起伏明顯的臉部輪廓以及比東方人高大挺拔的體型相適應。
三、結構特徵
從結構特徵看,中式服裝採用中國傳統的平面直線裁剪方法,無論袍、衫、襦、褂,通常只有袖底縫和側擺相連的一條結構線,無起肩和袖窿部分,整件衣服可以平鋪於地,結構簡單舒展。
西方服裝採用立體裁剪方法,立體裁剪方法視人體為多面體至少是四面體,細心對待人體從上到下、從前到後各個方面的凸凹起伏關系,利用打褶和省道處理等服裝工藝手段,最終取得與三維人體相吻合的具有立體效果的服裝。
有人說中式服裝像平面的繪畫,西洋服裝像立體的雕塑,這種感覺大體是對的。中式服裝表現兩維效果,忽視側面結構設計。西式服裝強調三維效果,適合人體結構特點並適應人體運動規律,既合體又實用,因此,受到世界各國人們的普遍青睞。
四、局部結構特點
從服裝的局部特點看,中式服裝的斜交領、對開V領、直立領、衣服下擺兩側開衩、清代箭袍式的前後左右開四衩,以及衣服的對襟、大襟、一字襟、琵琶襟等,都是有東方特色的局部細節,常被設計師用作表現中國服裝趣味的處理手法,其中中式立領和衣服下擺兩側開衩更為典型。
西洋服裝的袒領和輪狀褶領(像扇面一樣環繞脖頸)運用較為廣泛,輪狀褶領連續的褶襇是用布料上漿後熨燙成形,有時需用細金屬絲做支撐。服裝造型喜用填充物襯墊或支撐,如墊肩、墊胸、墊袖、墊臀、裙撐等。由於西式服裝不是連袖而是裝袖,所以肩飾造型多樣。袖子款式變化很多,如半腿袖、主教袖等。
五、裝飾
從裝飾特點看,由於中式服裝是平面直線裁剪,表現二維效果,所以裝飾也以二維效果為主,強調平面裝飾。裝飾手段是中國傳統的鑲、嵌、滾、盤、綉幾大工藝。這些工藝的巧妙運用,使中式服裝雖造型簡練,但紋樣色彩斑斕,美不勝收。
刺綉用於服裝歷史久遠,發展到後來,甚至「衣必錦綉」。運用平面刺綉方法裝飾服裝表面空間,是中式服裝設計的慣用手法,沿用至今。尤其是精妙絕倫的刺綉工藝與絲綢面料配合,使服裝充滿東方風韻,令人贊嘆不已。
除刺綉外,鑲、滾工藝在中式服裝上運用也很多。例如清末,市井流行在衣緣處鑲、滾裝飾,女子衣緣越來越闊,從三鑲三滾,五鑲五滾,發展到「十八鑲滾」。
西洋服裝是立體構成設計,表現三維效果,所以裝飾與整體結構造型相對應,強調立體感和空間感,裝飾手段是藉助各種立體物如穗飾花結、荷葉邊、金銀絲帶、褶襇、切口等點綴服裝表面。最初,花朵、花邊等只是少量裝飾服裝表面,豐富表面效果。到了羅可可時期,某些禮服竟是用立體花堆砌而成。
西洋服裝採用立體裝飾有其精采之處:一是立體裝飾與立體結構造型相呼應,天然諧調;二是裝飾效果符合審美心理,因為凡是平鋪直敘、一覽無余的表面,容易引起人的單調感覺,而層次豐富、虛實搭配、重疊穿插的表面空間有耐人尋味的效果,易於激起觀賞美感。
六、面料、色彩和圖案
從服裝面料看,中國最早使用的紡織品是葛布、薴麻布和大麻布。葛布是葛藤的莖皮纖維加工製成的。薴麻是我國特有的植物,歐洲人稱之為「中國草」,大麻被稱之為「漢麻」。中國享譽世界的服裝面料是絲綢。養蠶、繅絲、織綢是我國先民對世界紡織服裝發展作出的傑出貢獻。中國人穿棉布較晚,棉花是從印度引進的,到元明之時,棉布才成為人們普遍穿著的衣料。
從服裝色彩看,在上古時代,黑色被中國的先人認為是支配萬物的天帝色彩,夏、商、周時天子的冕服為黑色。後來,隨著封建集權專制的發展,人們把對天神(黑色)的崇拜轉向對大地(黃色)的崇拜,所以形成了「黃為貴」的傳統觀念。黃色成為帝王的專用色,隱喻著統治者至高無上的地位。
傳統服裝色彩受陰陽五行影響,有青、紅、黑、白、黃五色之說。青、紅、黑、白、黃色被視為正色,其餘顏色則為間色,正色在大多數朝代為上等社會專用,表示高貴。在民間,正色是人們衣著配色所喜愛和追求的顏色。
從配色方法看,高艷度、強對比是中國傳統的配色方法。強烈的對比色在金、銀、黑、白等中性色的緩沖配合下,使服裝洋溢著富麗堂皇、渾朴大方的氣氛。
中國民間對藍色有傳統喜愛,如藍印花布、靛藍蠟染布等。藍色與黃種人的膚色相配,容易諧調,可產生柔和的色對比效果。
中式服裝的圖案紋樣豐富多采,有飛禽走獸、四季花卉、山巒亭閣、幾何紋樣等,抽象、具象、誇張、寫實等風格俱全,圖案紋樣不僅精美,而且具有豐富的內涵。
中式服裝喜好運用圖案表示吉祥的祝願。從古至今,從高貴的綢緞到民間的印花布,吉祥紋樣運用極為廣泛。如龍鳳呈祥、龍飛鳳舞、九龍戲珠、蜥龍鬧靈芝等紋圖,不僅隱喻著圖騰崇拜,而且抒發著「龍的傳人」的情感。像鶴鹿同春、喜鵲登梅、鳳穿牡丹、團鶴仙壽、福祿壽喜、連年有餘、吉祥八寶等圖案,反映了人民對美滿生活的希望。另外,官服的圖案重視標識作用,明清文官為飛禽圖案,武官為走獸圖案。皇帝的龍袍象徵真龍天子,龍袍上的十二章紋圖案各有寓意:「日、月、星」取其照臨;「山」取其穩重;「華蟲」取其文麗;「火」取其光明;「藻」取其潔凈;「粉米」取其滋養;「宗彝」取其忠孝;「黼」取其決斷;「黻」取其明辨。
西洋服裝的面料、色彩、圖案的運用同東方傳統存在差距。
古希臘、古羅馬的服裝面料主要是半毛織物和亞麻布。古希臘人喜愛白色,古羅馬服飾最流行的色彩是白色和紫色,紫色象徵高貴,白色象徵純潔、正直。一般庶民衣服是羊毛、亞麻天然的原色,很樸素。
中世紀西方已有了許多名貴的面料,除東方絲綢、錦緞之外,還有天鵝絨、高級毛料、北歐的珍貴裘皮等。當時哥特式教堂中彩色玻璃窗被裝飾得輝煌燦爛,引導人們追求天堂的色彩,因此服飾上充滿宗教氣氛的色彩被人們嚮往。
歐洲文藝復興以來,隨著服飾奢華程度的升級,明亮的色彩受到人們歡迎,織錦緞和天鵝絨中還織進了閃閃發光的金銀絲線。法國人特別喜歡丁香色和薔薇色,也很迷戀含蓄的天藍和聖潔的白色。西班牙人崇尚高雅的玫瑰紅和銀灰色調。在英國,黑色被認為是神秘、高貴的色彩,特別是黑緞子和黑天鵝絨常是貴婦的首選。迷人的黑色襯著白種女性白皙的膚色,非常炫目。
西歐服裝上的圖案隨著歷史的變遷而不斷變化。古代多流行花草紋樣,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流行華麗的花卉圖案,法國路易十五時期,受羅可可裝飾風格的影響,流行表現S形或渦旋形的藤草和輕淡柔和的庭園花草紋樣。近代,有影響的流行圖案花樣有野獸派的杜飛花樣,以星系、宇宙為主題的迪斯科花樣,利用幾何錯視原理設計的歐普圖案,用計算機設計的電子圖案等。
七、審美文化
東西方服裝審美文化存在很多不同點。
西方文化起源於海洋文明,文化本能比較開放,易於融合外域服裝文化。
中國文化起源於大陸文明,文化本能比較封閉,在服裝上具有固執的「原體」意識,傳統服裝形制幾千年來地位穩定,吸收異域服裝相對困難。
西方文化善於表現矛盾、沖突,在服裝構成上強調刺激、極端的形式,以突出個性為榮。
中國文化是和諧文化,強調均衡、對稱、統一的服裝造型方法,以規矩、平穩為最美。
西方文化是一種明喻文化,重視造型、線條、圖案、色彩本身的客觀化美感,以視覺舒適為第一。
中國文化是一種隱喻文化,藝術偏重抒情性,追求服裝構成要素的精神寓意和文化品位。
西方文化崇尚人體美,重視展示人體的性差異,不忌諱表現性感。古典模式是表現女性的第二性徵,如露頸、露肩、露背、半胸,以緊縮腰圍和墊臀來表現女性胴體曲線。現代模式是以簡約的形式表現人體的自然身形,以短露和緊身為現代時髦。
中國文化漠視「性」的存在,服裝不表現人體曲線,不具備感官刺激要素,寬衣博帶,遮掩人體,表現的是一種莊重、含蓄之美。
中式服裝的美學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審美心態和文化征貌。中國人受儒道互補的美學思想影響,重視情理結合,以理節情,追求閑適、平淡、中庸,追求超出形體的精神意蘊。中式女裝嚴密包裹人體,使人難窺其詳,增加了神秘感。中式男裝嚴整修長,洋溢著中和之美。皇帝的禮服,寬博繁復,輝煌壯觀。皇帝的禮服不僅是權力的象徵,也是中國人審美觀的表現。
中國和西方服飾文化各具有豐富的內涵和鮮明的特色,她們都是人類祖先留下來的寶貴文化遺產,是世界文化寶庫的瑰寶,我們應進行積極研究,在明辨的基礎上繼承發揚。
Ⅸ 春節聯歡晚會的 小城雨巷 這個節目服裝設計
完全是顛覆,感覺戴先生的詩作被無情的顛覆了。那樣的設計如何體現出結著丁香般憂愁的姑娘,徹底感覺到有點秦淮風月的味道,而且那種誇張的動作把江南水鄉的輕柔寧靜完全敲打的粉粹啊!拜託設計舞蹈的人員不要用雨巷這樣有特殊含義的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