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戰爭的影響
① 百年戰爭與玫瑰戰爭哪個整體影響較大為什麼 這兩場戰爭除宗教原因,還有什麼其他主要原因 謝謝了~
百年戰爭的整體影響較大。百年戰爭對英格蘭和法國的人民都是大災難,當時又流行黑死病,兩國受到戰爭和疫病雙重打擊,普遍經濟重創,民不聊生。法國身為戰事進行之地,國土滿目滄痍,人民流離失所。但戰爭勝利使法國完成民族統一,更為日後在歐洲大陸擴張打下基礎。反之,英格蘭則一無所獲、喪失幾乎所有的法國領地,之後英格蘭對歐洲大陸推行「大陸均勢」政策,轉往海外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帝國。
而玫瑰戰爭只是英國國內王位的爭奪戰,貴族封建力量因為戰爭的內耗而被削弱,導致了都鐸王朝統治下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的發展。 標記著在英格蘭中世紀時期的結束並走向新的文藝復興時代。
下面把兩次戰爭的原因列一下:
百年戰爭:
戰爭導火線出現在法國卡佩王朝絕嗣之後,英王愛德華三世企圖以近親身分繼承王位,但最後由法王腓力六世奪冠。愛德華三世於是宣戰,要搶回其王位。英格蘭受到法蘭德斯(法國名義領地)和神聖羅馬帝國的諸侯的支持,軍隊是雇傭兵制,由步兵、弓箭兵、僱傭騎兵組成,國王親自指揮。蘇格蘭和羅馬教皇則支持法國,法軍主要由封建騎士組成。
玫瑰戰爭:
蘭開斯特家族(House of Lancaster)和約克家族(House of York)的支持者為了英格蘭王位而發生斷續的內戰。兩大家族都是金雀花王朝(Plantagenet)王室的分支,為英王愛德華三世的後裔。「玫瑰戰爭」一名並未使用於當時,而是在16世紀,莎士比亞在歷史劇《亨利六世》中以兩朵玫瑰被拔標志戰爭的開始後才成為普遍用語。此名稱源於兩個家族所選的家徽,蘭開斯特的紅玫瑰和約克的白玫瑰。該戰爭大部分由馬上騎士和他們的封建隨從組成的軍隊所進行。蘭開斯特家族的支持者主要在國家的北部和西部,而約克家族的支持者主要在南部和東部。
希望能幫到您~ 歡迎討論~
② 玫瑰戰爭有哪些意義
在長達三十餘年的「紅白玫瑰戰爭」中,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同歸於盡,大批版封建舊貴族在互相殘權殺中或陣亡或被處決,新興貴族和資產階級的力量在戰爭中迅速增長,並成了都鐸王朝新建立的君主專制政體的支柱。從這個意義上說,玫瑰戰爭是英國專制政體確立之前封建無政府狀態的最後一次戰爭。恩格斯說:「英國由於玫瑰戰爭消滅了上層貴族而統一起來了。」
③ 紅白玫瑰戰爭的影響和作戰方法是什麼
戰爭帶來的是封建主對人民的掠奪、殘暴和專橫。在封建主自相殘殺傷亡慘重的無數次戰斗沖突中,最著名的3次交戰是:1455年聖奧爾本斯交戰,1460年北安普敦交戰及1461年陶頓交戰。這幾次交戰採用的是當時特有的作戰方法,即雙方騎士乘馬或徒步進行單個分散的搏鬥。交戰雙方損失5.5萬多人,半數貴族和幾乎全部封建權貴均死於戰爭。
④ 玫瑰戰爭對於英國歷史產生了什麼重要影響安茹王朝如何結束的
玫瑰戰爭(Wars of the Roses) (1455年–1487年),或稱薔薇戰爭,通常指英國蘭開斯特王朝(House of Lancaster)和約克王朝(House of York)的支持者之間為了英格蘭王位的斷續內戰。兩個家族都是金雀花王朝(Plantagenet)皇族的分支,是英王愛德華三世的後裔。玫瑰戰爭不是當時所用的名字,它來源於兩個皇族所選的家徽,蘭開斯特的紅玫瑰和約克的白玫瑰。 莎士比亞的《亨利六世》,以倫敦坦普花園的兩朵玫瑰被拔標志戰爭的開始。 該戰爭大部分由馬上騎士和他們的封建隨從組成的軍隊所進行。蘭開斯特家族的支持者主要在國家的北部和西部,而約克家族的支持者主要在南部和東部。玫瑰戰爭所導致的貴族的大量傷亡(男爵以上貴族陣亡約65人,中小封建主數以千計,家兵80000餘人),是貴族封建力量的削弱的主要原因之一,導致了都鐸王朝控制下的強大的中央集權君主制的發展。
⑤ 紅白玫瑰戰爭給封建主帶來的影響有哪些
隨著戰爭而來的是封建主對人民的掠奪、殘暴和專橫。在封建主自相殘殺傷亡慘重的無數次戰斗沖突中,最著名的3次交戰是:1455年聖奧爾本斯交戰,1460年北安普敦交戰及1461年陶頓交戰。這幾次交戰採用的是當時特有的作戰方法,即雙方騎士乘馬或徒步進行單個分散的搏鬥。交戰雙方損失5.5萬多人,半數貴族和幾乎全部封建權貴均死於戰爭。
⑥ 玫瑰戰爭的影響
Two family died together , a large number of old feudal nobility in the slaughter or killed or executed. The new Tudor Dynasty established pillars of absolute monarchy.
Emerging power of the nobles and bourgeois rapid growth ring the war It promoted rapid development of instry and handicrafts of United Kingdom.
what』s more, the policy of political marriage had Inherited by Henry VIII
⑦ 為什麼玫瑰戰爭也叫薔薇戰爭 玫瑰戰爭的影響
交戰雙方貴族的家徽都是玫瑰,只是顏色不一樣,所以叫玫瑰戰爭,這場戰爭雖然持續很久但是最終結果使英格蘭走向了統一
⑧ 影響英國歷史進程的紅白玫瑰戰爭,其本質到底是什麼
本質實際上是王位權利的爭奪。因為當時蘭開斯特家族的王位本來來源就不正,而且在蘭開斯特家族上百年的統治時期,讓英國由原本的強盛直接走向弱勢,從而引發了英國貴族的不滿,由此才爆發了紅白玫瑰戰爭。
在英法百年戰爭中,由於英國的失敗,以及亨利六世的王後是親法派的領導人,因此導致當時很多戰敗的英國士兵對亨利六世有諸多不滿。等到封建貴族回到自己的封地後,約克家族便率先打響了第一槍,而戰敗的英國士兵也紛紛加入理查的隊伍中。
在得知自己的父親死後,愛德華便立即帶著軍隊向倫敦進發,等到愛德華到達倫敦後,卻發現王後帶著軍隊逃跑了。而愛德華由此便佔領了倫敦,同時倫敦的百姓推舉愛德華為國王,英國正式進入了約克家族的時代。
不過等到愛德華的兒子繼位後,因為當時的蘭開斯特家族卷土重來,最終還是蘭開斯特家族勝利,而當時的亨利甚至創建了多鐸王朝,紅白玫瑰的戰爭也由此結束。
⑨ 英國玫瑰之戰有何歷史意義對現代社會有何影響
爭奪皇位的「紅白玫瑰之戰」
在百年戰爭之後,英國內部各封建貴族利用自己手中握有的武裝蠢蠢欲動,企圖掌握國家的最高統治權。經過一番分化組合,貴族分為兩個集團,分別參加到金雀花王朝後裔的兩個王室家族內部的斗爭。其中,以蘭開斯特家族為一方,以紅薔薇為標志;以約克家族為另一方,以白薔薇為標志。這兩個封建集團之間為爭奪王位繼承權進行了長達30多年的自相殘殺。由於這次戰爭以薔薇為標志,所以稱為「薔薇戰爭」。薔薇又名玫瑰,所以也叫「紅白玫瑰之戰」。
1327—1377年是英國歷史上金雀花王朝愛德華三世在位時期。1376年長子愛德華死後,王位幾經更替,傳位於亨利六世。
在百年戰爭中,英國遭到慘敗,這不僅引起農民而且也引起富裕市民和新興中小貴族的不滿,因而爆發了農民起義。
起義軍處死了一批罪大惡極的貪官污吏,嚇壞了新興中小貴族和富裕市民,他們寄希望於改朝換代,因而支持約克家族奪取政權。1455年,亨利六世患病,約克家族的理查公爵被宣布為攝政王。蘭開斯特家族對此不能容忍,依靠西北部大封建主的支持,廢除攝政,雙方的長期混戰從此開始。
1455年5月,亨利六世下令在萊斯特召開咨議會。約克公爵以自己赴會安全無保證為理由,率領他的內侍、驍勇善戰的沃里克伯爵及數千名軍隊隨同前往。亨利六世在王後瑪格利特和執掌朝廷大權的薩姆塞特公爵的支持下,也率領一小股武裝赴會。5月22日,雙方在聖阿爾朋斯鎮附近相遇。約克公爵於上午10時下令向搶先佔據小鎮的亨利六世軍隊發起進攻。經數次沖鋒,亨利六世的軍隊招架不住,吃了敗仗,死亡約100人,亨利六世中箭負傷,藏在一個皮匠家中,戰斗結束後被搜出抓獲。
1460年7月10日,雙方在北安普頓發生第二次戰斗。戰斗中又是沃里克伯爵率軍打敗了蘭開斯特軍隊,隨軍的亨利六世再次被抓住。這兩次勝利沖昏了約克公爵的頭腦,他未與親信貴族磋商就提出了王位要求,迫使亨利六世宣布他為攝政和王位繼承人,這就意味著亨利六世的幼子失去了王位繼承權。王後瑪格利特聞訊大怒,她從蘇格蘭借到一支人馬,集合了追隨蘭開斯特家族的軍隊,在約克公爵的領地騷亂。約克公爵匆忙湊合一支幾百人的隊伍,前去征剿,由於輕敵冒進,被包圍在威克菲爾德城。12月30日,在內外夾攻下的約克軍四散逃跑,約克公爵及其次子愛德蒙被殺死,約克公爵的首級還被懸掛在約克城上示眾,並扣上紙糊的王冠,用以譏諷。 但約克公爵19歲的長子愛德華於1461年2月26日進入倫敦。3月4日,他在沃里克伯爵和倫敦上層市民的支持下自立為王,稱愛德華四世。他知道瑪格利特決不肯罷休,遂在一些大城市召集到一支部隊,向北進發,攻打瑪格利特。
1461年3月29日,雙方在約克城附近展開決戰。蘭開斯特軍隊有2.2萬餘人,遠遠超過了約克軍。當時蘭開斯特軍隊處於逆風之中,撲面的風雪打得他們睜不開眼睛,射出的箭也發揮不出威力。而約克軍隊則借強勁的風力增加了發射弓箭的射程,並蜂擁沖上山坡,使得蘭開斯特軍隊損失慘重。
蘭開斯特軍隊為扭轉被動的防守局面,決定向山下的敵人發動反攻,雙方一直激戰到傍晚,仍然難分勝負。這時,約克軍隊的後續部隊趕到,這支生力軍向蘭開斯特軍隊未設屏障的一側發動進攻。蘭開斯特軍隊抵擋不住,被迫退潰。約克軍隊一直追殺到深夜。瑪格利特帶著亨利六世和少數隨從倉皇逃亡蘇格蘭。這次戰役的勝利使愛德華四世的王位暫時得以鞏固。
1465年,亨利六世再次被俘,被囚禁在倫敦塔中,瑪格利特只好攜幼子逃往法國。玫瑰戰爭中這幾次大戰役,都使用當時特有的戰法,即雙方騎士乘馬或徒步進行單個分散的搏鬥。通過交戰,雙方共損失5.5萬人以上,半數貴族和幾乎全部封建諸侯都死掉了。
在以後的戰爭過程中,約克派內部矛盾激化起來,最高統治權幾度易手,集中表現在愛德華四世和沃里克伯爵的斗爭上。愛德華四世趁沃里克不在倫敦之際,召集一支部隊離開倫敦北行,他一面鎮壓北方叛亂,一面迅速擴軍。沃里克在愛德華的大軍面前不得不逃亡,投靠法王路易十一。不久,沃里克在路易十一支持下,卷土重來,打回英國。這回輪到愛德華四世逃亡,他逃到尼德蘭,依附於他妹夫勃艮第公爵查理。
1471年3月12日,愛德華四世利用英國人對沃里克普遍反感的情緒,親率軍隊與沃里克在倫敦以北的巴恩特決戰。愛德華四世共有9000人的軍隊,而沃里克卻有2萬人的軍隊,由於力量懸殊,愛德華四世決定先發制人,清晨4時許,他率軍在濃霧中發起攻擊。沃里克本人被殺,其部下戰死者達1000人。接著在5月4日,愛德華四世又俘獲了從南部港口威第斯偷偷登陸的瑪格利特王後,將她和她的獨生幼子及許多蘭開斯特貴族殺死。之後又秘密處死了囚禁的亨利六世。至此,蘭開斯特家族被誅殺殆盡,只有遠親里士滿伯爵亨利·都鐸流亡法國,他聲稱自己是蘭開斯特家族事業的繼承人。
1471—1483年,英國國內恢復了和平,愛德華四世殘暴地懲治了不順從的大貴族。
1483年4月愛德華四世死後,其弟理查登上了王位,他也同樣使用殘酷和恐怖的手段處決不馴服的大貴族,沒收其領地。他的所作所為,反而促使蘭開斯特和約克家族都聯合在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鐸周圍來反對他。1485年8月,理查同亨利·都鐸的5000人的軍隊激戰於英格蘭中部的博斯沃爾特。戰爭的緊要關頭,理查軍中的斯坦利爵士率部3000人公開倒戈,約克軍遂告瓦解,理查三世戰死,從而結束了約克家族的統治。出身於族徽為紅玫瑰的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鐸結束了玫瑰戰爭,登上了英國王位,稱亨利七世。為緩和政治緊張局勢,他同愛德華四世的長女伊麗莎白(約克家族的繼承人)結婚後,將原兩大家族合為一個家族。
在這次戰爭中,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同歸於盡,大批封建舊貴族在互相殘殺中或陣亡或被處決。新興貴族和資產階級的力量在戰爭中迅速增長,並成了都鐸王朝新建立的君主專制政體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