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花港觀魚牡丹園

花港觀魚牡丹園

發布時間: 2022-01-25 06:37:35

A. 花港觀魚的介紹

花港觀魚是由花、港、魚為特色的風景點。西湖十景之一。地處蘇堤南段西側。1964年二期擴建工程告竣後,佔地面積達20公頃。全園分為紅魚池、牡丹園、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個景區。與雷峰塔、凈慈寺隔蘇堤相望。紅魚池位於園中部偏南處,是全園游賞的中心區域。池岸曲折自然,池中堆土成島,池上架設曲橋,倚橋欄俯看,數千尾金鱗紅魚結隊往來,潑刺戲水。

B. 花港觀魚

花港觀魚(Viewing Fish at flower harbor)

花港觀魚地處蘇堤南段西側,前接柳絲蔥蘢的蘇堤,北靠層巒疊翠的西山,碧波粼粼的小南湖和西里湖,像兩面鑲著翡翠框架的鏡子分嵌左右。早在南宋時,有一條小溪從花家山經此流入西湖,這條小溪就叫花港。當時,內侍官盧允升在花港側畔建了一座別墅,稱為「盧園」。園內疊石為山,鑿地為池,畜養異色魚,於是遊人萃集,雅士題詠,稱為「花港觀魚」,成為西湖十景之一。乾隆帝曾題詩贊道:「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

舊時的花港觀魚只有一池、一碑、三畝地。後經擴建,全園面積近三百畝。園內景觀由魚樂觀、牡丹亭、花港、草坪和叢林幾個部分組成,魚樂園是全園的主景。魚樂園中放養著數萬尾金鱗紅鯉,遊人在觀魚池的曲橋上投入食餌或鼓掌相呼,群魚就會從四面八方游來,爭奪食餌,紛紛躍起,染紅半個湖面,以為勝觀。在這里縱情魚趣,真是魚躍人歡,其樂融融。

唐長慶年間(公元821-824年),開元寺僧惠澄自長安獲得一枝牡丹攜回寺里栽種,杭州自此始有了牡丹。現在,杭州牡丹要以花港觀魚的牡丹園最為繁盛了,有「酒醉楊妃」、「嬌容三變」等品種,千姿百態,絢麗多姿,別有情趣。牡丹割成十幾個各具形態的小區。小區裡面,栽種著數百株色澤艷麗的牡丹,從高處俯視,但見大大小小的花壇間紅夾綠,那燦若雲錦的牡丹花千姿百態,斗奇競態妍,令人流連忘返。園內植物配置精緻,四季有應時之花,八節有長青之樹,發展了「花」、「港」、「魚」這一名勝的特色。

花港觀魚公園位於蘇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與小南湖之間的一塊半島上。南宋時,內侍官允升曾在離這里不遠的花家山下結廬建私家花園,園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養五色魚以供觀賞怡情,漸成遊人雜沓頻頻光顧之地,時稱盧園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宮廷畫師創作西湖十景組畫時將它列入其中。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燁駕臨西湖,照例題書花港觀魚景目,用石建碑於魚池畔。後來乾隆下江南遊西湖時,又有詩作題刻於碑陰,詩中有句雲:「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

今日花港觀魚是一座佔地二十餘公頃的大型公園,全園分為紅魚池,牡丹園,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個景區。

C. 西湖周邊一處觀魚勝地,佔地約300畝,以花、港、魚為特色,哪個景區呢

春天是人們都喜愛的季節,每逢春天來臨的時候很多人都開始計劃著出門遊玩,逢春不游樂,但恐是痴人。由此可見古人對於春天也是非常的喜愛。春遊固然美好,但是春天適合去哪裡遊玩呢?很多人在春天的時候比較嚮往江南風光,當春回大地的時候,江南肯定是花紅葉綠,處處都是美景,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現在這個季節來花港觀魚遊玩,可以觀魚賞花,看楊柳拂岸,看樟樹和白楊樹長出了嫩綠的葉子,看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景色優美。這里還有孔雀園,看孔雀開屏。如果你感興趣,可以趁著周末休閑的時間,約上好友去遊玩,免費遊玩。

D. 花港觀魚來歷

景點介紹

花港觀魚位於西湖南面,蘇堤入口附近。這里曾是一處私家宅院,因花家山的溪水經過流入西湖,所以被稱作「花港」,是「西湖十景」之一。園中較出名的要數紅魚池中成群結隊的紅鯉魚,總有大人小孩拿飼料、麵包屑給魚兒餵食,不亦樂乎。

公園共有三個主要入口,南門在南山路上,西門位於楊公堤,往北也可以走到蘇堤上。從蘇堤進入公園,較引人注意的便是右邊的碑亭,「花港觀魚」四字是康熙的御筆,來這兒的遊客幾乎都要在這拍張「到此一游」的紀念照,人多的時候甚至要排隊。

走過一片大草坪來到紅魚池,這里是遊人較為集中的區域了。站在池上的曲橋上,你會看到數不清的紅鯉魚,旁邊有賣魚飼料的小店,只要有飼料丟進水裡,便會引得一大片鯉魚蜂擁而至。


紅魚池西邊是牡丹園,不僅種了許多牡丹,還有和牡丹長得很像的芍葯花。因為牡丹只在每年4月有一個禮拜左右的花期,芍葯花期長,於是用它來做「替身」。沿著曲折的鵝卵石路便可走到密林區和花港,這里是樹木和人工的河道,可以隨意逛逛,或坐下休息一會兒。此處離花港觀魚的西大門也不遠了,大門附近有杭州小有名氣的知味觀可以用餐。

開放時間

具體開放時間請咨詢景區

E. 花港觀魚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你說的這個一個景點吧,就是簡單的賞魚的,就在蘇州吳江的呢,可以抽個時間去看看的呢,希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的呢~

F. 花港觀魚最新門票多少

景點名稱: 花港觀魚 景點地址: 楊公堤以東、西里湖以南、蘇堤以西、南山路以北 景點票價: 免票 景點開放時間: 全天 景點交通路線: 景點聯系電話: 景點簡介: 花港觀魚公園位於蘇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與小南湖之間的一塊半島上。南宋時,內侍官允升曾在離這里不遠的花家山下結廬建私家花園,園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養五色魚以供觀賞怡情,漸成遊人雜沓頻頻光顧之地,時稱盧園,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宮廷畫師創作西湖十景組畫時,將它列入其中。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燁駕臨西湖,照例題書花港觀魚景目,用石建碑於魚池畔。後來乾隆下江南遊西湖時,又有詩作題刻於碑陰,詩中有句雲:「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 今日花港觀魚是一座佔地二十餘公頃的大型公園,全園分為紅魚池,牡丹園,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個景區。 位於公園中部偏南處的紅魚池,是全園游賞的中心區域,池岸曲折自然,池中堆土成島,池上駕設曲橋,倚橋欄俯看,數千尾金鱗紅魚結隊往來,潑刺戲水。微風過處,沿池岸花木落英繽紛,飄浮於水面,好一幅「花著魚身魚嘬花 」的動人畫圖,無人不起羨魚之情。 紅魚池西首,是頗有造園匠心的牡丹園,丘阜隆起,最高處建牡丹亭,繞亭植有各種牡丹,芍葯數百本,按不同品種分為十多個花境小區塊,年年穀雨前後,盡顯花中王者風范,國色天香,名不虛傳。牡丹亭畔小徑一側,植古梅一株,梅樹下,以黑,白卵石砌成此梅姿影圖案於路面,現代大儒馬一浮題筆稱之為「梅影坡」。 自牡丹亭中眺望,公園東,南,北三面景色盡收眼底。東面,綠樹婆娑,遙接湖波堤痕。南面,南屏山蔥蘢山色被「借」入公園內,密林濃陰後,一灣綠水縈繞,拱橋飛架,港汊連通了西里湖和小南湖,全園水景因此更顯靈動,沿水竹樹繁茂,禽喧枝頭,透露著山野風情。北面,大草坪視野開闊,西里湖波光山影引人遐想綿綿。草坪上,間以大喬木為主的樹叢,樹林,既增加了空間林緣線的層次變化,又為遊人提供了庇蔭,休憩場所。

G. 杭州花港觀魚那邊的牡丹園里具體有什麼植物

紅魚池西首是頗有造園匠心的牡丹園,丘阜隆起,最高處建牡丹亭,繞亭植有各種牡丹、芍葯數百本,按不同品種分為十多個花境小區塊,年年穀雨前後,盡顯花中王者風范,國色天香,名不虛傳。 紅魚池往前是牡丹園,全園面積約1萬平方米,縱橫交錯的鵝卵石小路把全園分割成18個小區。園內栽培 了數百株色澤鮮艷,奇香異常的名貴牡丹 ,如魏紫、姚黃、綠玉、胭脂點玉和嬌容三色等,其中最著名的是來 自安徽寧國縣的「玉樓春」。此外,還配置山石和蒼松、翠柏、芍葯、紅楓、紫薇、海棠、杜鵑、梅樹等花木 ,高低錯落,疏密得體。

H. 百度百科花港觀魚的歷史故事,是什麼

花港觀魚編輯花、港、魚為特色的風景點。西湖十景之一。地處蘇堤南段西側。一九六四年二期擴建工程告竣後,佔地面積達二十公頃。全園分為紅魚池、牡丹園、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個景區。與雷峰塔、凈慈寺隔蘇堤相望。紅魚池位於園中部偏南處,是全園游賞的中心區域。池岸曲折自然,池中堆土成島,池上架設曲橋,倚橋欄俯看,數千尾金鱗紅魚結隊往來,潑刺戲水。
1簡介編輯西湖十景之六
花港觀魚地處蘇堤的南段西側[1]。是承佛光紫氣而幽靜的植物園林。花溪蓄盧園.花港前依接山勢蔥蘢的南屏山,西靠層巒疊翠的西山,
平靜如鏡的小南湖和西里湖,如青玉分列左右。而公園就在在西里湖與小南湖之間的半島上面。2景色介紹編輯花家山上流花溪
花港觀魚地處西湖西南,三面臨水,一面倚山。是一個佔地300餘畝的大型公園。西山大麥嶺後的花家山麓,有一條清溪流經此處注入西湖,故稱花港。南宋時,內侍盧允升在花家山下建造別墅,稱「盧園」,園內栽花養魚,池水清冽、景物奇秀。以後,盧園荒廢,此景亦衰。清康熙南巡時,在蘇堤映波橋和鎖瀾橋之間的定香寺故址上,重新砌池養魚,築亭建園,勒石立碑,題有「花港觀魚」四字 。[3]南宋時有一條小溪從花家山經此流入西湖,這條小溪就叫花溪。當時,內侍官盧允升在花溪側畔建了一座山野茅舍,稱為「盧園」。園內架梁為舍,疊石為山,鑿地為池,立埠為港,畜養異色魚類,廣植草木。因景色恬靜,遊人萃集,雅士題詠,被稱為「花港觀魚」。花港觀魚公園位於蘇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與小南湖之間的一塊半島上。時稱盧園又以地近臨花家山而名「花港」。期間宮廷畫師創作西湖十景組畫時將它列入其中,由此而名聲遠揚。 古時這里只有一池、一碑、三畝地。後經擴建,全園面積近三百畝。今日的花港觀魚是一座佔地二十餘公頃的大型公園,微風過處,沿池岸花木落英繽紛,飄浮於水面,好一幅「花著魚身魚嘬花」的動人畫圖,無人不起羨魚之情。

康熙三十八年,皇帝玄燁駕臨西湖,照例題書花港觀魚景色,刻石建碑於魚池畔。後來乾隆下江南遊西湖時,又有詩作題刻於碑陰。碑分為陽文和陰文雙面,是康熙和乾隆祖孫兩個皇帝分別題的字,這在我國碑林史中僅此一塊。乾隆做詩有:「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之語。
花港觀魚的石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所題,其中的"漁"字,繁體寫法是四點,代表火,乾隆改為三點,代表水,寓意百姓生活風調雨順,江山穩固太平。
還有種說法:「花港觀魚」四字為清康熙皇帝手跡。康熙一生崇信佛教,向有「佛爺」、「善人」之稱。他孫子乾隆爺也崇尚「好生之德」。然而,在漢字里,三點為水,四點為火。繁體「魚」字底部的四點,本為火字,魚遇水而生,遇火必死。皇帝不忍見魚死,便將碑文中「魚」字底部的四點改寫成了三點,意在讓魚永遠歡快地生活在水裡,以示皇恩浩盪,澤被萬物之意。這也給後人留下了一段有趣的典故。
——乾隆(清)
花家山下流花港,
花著魚身魚嘬花。
最是春光萃西子,
底須秋水悟南華!
花溪蜿蜒入花池
清末以後,景色衰敗,到建國前夕,由於年久失修,僅剩下一池、一碑、三畝荒蕪的園地。花港觀魚東大門右側的方池,就是當年歷史的陳跡。1952年,在原來「花港觀魚」的基礎上,向西發展,利用該處優越的環境條件和高低起伏的地形,以及原有的幾座私人庄園,疏通港道,開辟了金魚池、牡丹園、大草坪,並整修蔣庄、藏山閣,新建茶室、休息亭廊,至1955年,初步建成了以「花」、「港」、「魚」為特色的風景點。1963年至1964年又進行了第二期擴建工程,形成了佔地20公頃,比舊園大一百倍的新型公園。
花港觀魚的藝術布局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地形條件,景區劃分明確,各具鮮明的 主題和特點。大草坪,雪松挺拔,寬闊開朗;紅魚池,憑欄投餌,魚樂人歡;牡丹園,花木簇擁,處處有景;新花港,濃蔭夾道,分外幽深。它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園林藝術的優秀傳統,倚山臨水,高低錯落,滲透著詩情畫意。在空間構圖上,開合收放,層次豐富,景觀節奏清晰,跌宕有致,既曲折變化,又整體連貫,一氣呵成。它的最大特色還在於把中國園林的藝術布局和歐洲造園藝術手法巧妙統一,中西合璧,而又不露斧鑿痕跡,使景觀清雅幽深,開朗曠達,和諧一致。特別是運用大面積的草坪和以植物為主體的造景組合空間,在發展具有民族特色而又有新時代特點的中國園林中,具有開拓性的作用。
貴妃醉酒花相依
藏山閣 ,這是一座建在假山上的玲瓏剔透的建築。與其相對的是蔣庄,原名小萬柳堂,蔣庄是杭州保留比較完整的私 家庭院之一,著名學者馬一浮曾在此居住。現主樓辟為馬一浮紀念館。
紅魚池西首是頗有造園匠心的牡丹園,丘阜隆起,最高處建牡丹亭,繞亭植有各種牡丹、芍葯數百本,按不同品種分為十多個花境小區塊,年年穀雨前後,盡顯花中王者風范,國色天香,名不虛傳。紅魚池往前是牡丹園,全園面積約1萬平方米,縱橫交錯的鵝卵石小路把全園分割成18個小區。園內栽培 了數百株色澤鮮艷,奇香異常的名貴牡丹 ,如魏紫、姚黃、綠玉、胭脂點玉和嬌容三色等,其中最著名的是來 自安徽寧國縣的「玉樓春」。此外,還配置山石和蒼松、翠柏、芍葯、紅楓、紫薇、海棠、杜鵑、梅樹等花木 ,高低錯落,疏密得體。

牡丹園最高處是重檐八角攢尖頂的牡丹亭,匾額由當代文學家茅盾題寫。東南側坡有 一平台,平台上有用黑白卵石仿梅樹姿態鋪砌而成的圖案,平台旁植古梅一株。取宋代詩人林和靖<<山園小梅 >>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意境, 牡丹亭畔小徑一側,植古梅一株,梅樹下,以黑、白卵石砌成此梅姿影圖案於路面,現代大儒馬一浮題筆稱之為「梅影坡」。牡丹原產我國西北部,秦嶺和陝北山地多野生。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南北朝時已聲成為觀賞植物。唐時盛栽於長安,宋時稱洛陽為牡丹為天下第一,故牡丹又名洛陽花。《群芳譜》中記載牡丹有180多種,有一千五百多年的載培史。 牡丹是花中之王,有「國色天香」之稱,朵大色艷,奇麗無比,有紅、黃、白、粉紫、墨、綠、藍等色。花多重瓣,姿豐典雅,花香襲人。我國人民把它作為富麗繁華之象徵,稱之為「富貴花」、「百兩金」。早在唐代都城長安栽植和觀賞牡丹之況極盛,白居易詩曰「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長慶年間,開元寺僧惠澄自長安獲得一枝牡丹攜回寺里栽種,杭州自此始有了牡丹。杭州牡丹要以花港觀魚的牡丹園最為繁盛了,有「酒醉楊妃」、「嬌容三變」等品種,千姿百態,絢麗多姿,別有情趣。牡丹割成十幾個各具形態的小區。牡丹是我國久負盛名的花卉,它雍容華貴,端妍富麗,是吉祥昌榮的象徵。 花港觀魚的牡丹園區裡面,栽種著數百株色澤艷麗的牡丹,從高處俯視,但見大大小小的花壇間紅夾綠,那燦若雲錦的牡丹花千姿百態,斗奇競態妍,令人流連忘返。園內植物配置精緻,四季有應時之花,八節有長青之樹,發展了「花」、「港」、「魚」這一名勝的特色。每逢4-5月間牡丹盛開之時,五彩繽紛,香艷各異,這里吸引著全國園藝工作者和無數國際遊人。
山小林高柳梢細
蔣庄原名小萬柳堂,原為無錫廉惠卿別業,蔣國榜購得後改建,俗稱蔣庄.庄園與蘇堤之間,有一雕欄虹橋一架相通.庄園內,亭台樓閣隱現於竹木花草之間,倒映在湖光山色之中,可謂盡得西湖風流。
馬一浮紀念館在西湖花港觀魚公園內,地處蘇堤映波橋畔,瀕臨西南湖的蔣庄,為秀美的花港增添了濃厚的文化色彩。

他贊同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常撰文宣傳西方進步思想。辛亥革命後,潛心研究學術,於古代哲學、文學、佛學,無不造詣精深,又精於書法,合章草、漢隸於一體,自成一家。應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學任教,蔣介石許以官職,均不應命。抗日戰爭爆發後,應竺可楨聘請,任浙江大學教授,又去江西、廣西講學。1939年夏,在四川籌設復性書院任院長兼主講。抗戰勝利後回杭。1950年,應弟子蔣國榜邀請,現代國學大師馬一浮遷居蔣庄。
1953年任浙江文史館館長。1964年任中央文史館副館長。是第二、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會特邀代表。
馬老精詩詞,書法多山林氣,篆刻篆刻崇尚漢印。一生著述宏富,有「儒釋哲一代宗師」之稱,主要有《太和會語》、《宜山會語》、《復性書院講錄》、《爾雅台答問》、《爾雅台答問繼編》、《朱子讀書法》、《老子道德經注》、《蠲戲齋佛學論著》、《馬一浮篆刻》、《蠲戲齋詩集》等。所著後人輯為《馬一浮集》。 陳毅元帥、周恩來總理等均曾來杭訪問、合影.現已將主樓,建成馬一浮紀念館.館內分生平、詩學、書法和書房四部分,以實物、圖片、手稿和文獻資料,介紹馬一浮的生平事跡 。
水闊灣淺月影遲
1.花港;
花港乃是得用原有零星水稻田和水塘疏挖而成,大部分是人工挖掘的,它是溝通小南湖和西里湖的游覽河道,把整個花港觀魚公園環抱在水中央。

2.大草坪:
穿過竹院,繞過雪松,前面是一片大草坪。草坪周圍種填了高大挺拔的雪松和濃密常綠的廣玉蘭林帶,使之同周圍的景區分開,隔離雜訊。這種用植物來分隔空間的處理手法,突破了中國傳統的以牆、籬等建築劃分空間格局的形式。草坪北臨西里湖,從這里可遠望蘇堤煙柳、西山層林。運用借景手法,突破了有限的園界,伸展了園林景色。草坪西側,種植了一棵紅杉樹,紅杉是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於1972年訪華時贈給我國的禮物,周總理決定把紅杉樹苗種在杭州,花港的這一棵,是經培育後為紀念周總理而栽種的。
3.密林地:
牡丹園西行,山迴路轉就是密林區,從位置上來講,它們都位於公園的西部。密林區得用原來的土丘,種植常綠闊葉的叢林,並結合地形,修建林間小道,環境寧靜,宜於休息,更是凈慈寺僧侶們每晚散步的最佳去處。自牡丹亭中眺望,公園東、南、北三面景色盡收眼底。

東面,綠樹婆娑,遙接湖波堤痕;南面,南屏山蔥蘢山色被「借」入公園內,密林濃陰後,一灣綠水縈繞,拱橋飛架,港汊連通了西里湖和小南湖,全園水景因此更顯靈動,沿水竹樹繁茂,禽喧枝頭,透露著山野風情;北面,大草坪視野開闊,西里湖波光山影引人遐想綿綿。草坪上,間以大喬木為主的樹叢、樹林,既增加了空間林緣線的層次變化,又為遊人提供了庇蔭,休憩場所。
臨水花港觀魚痴
或許有一天我將成為堤岸的垂柳,
或許有一天我將成為山溪的春桃,
或許有一天我將成為肥沃的泥土,
或許有一天我將成為醜陋的怪石,
可我寧願化做花港里的一尾紅鯉,
每日聆聽南屏山的鍾《花港觀魚》
揚眉
十頃鑒塘
是昆侖拋來的青玉,
百畝芳洲
是瑤池跌落的一角。
俊秀的蘇堤翠綠泛紅,
如多彩的玉簪別在西子的發髻;
艷麗的花港雜花升煙,
如絢爛的吊墜掛在長簪的盡頭。
太子灣的山坳踏來稀薄的晨霧,
南屏山的晨鍾傳來清幽的音韻,
雷峰塔的窗柃透來明亮的佛光,
南高峰的山麓淌來清澈的花溪。
挺秀的長廊臨著南湖清悠的水面,
將白牆青瓦的樓舍勾連;
筆直的石橋連著綠島芳菲的堤岸,
把碎石片磚的路徑通達。
粗壯的藤條在道路兩旁垂簾成蔭,
串串嫣紫的花束喧鬧其間;
寬大的蕉葉在亭閣一側簇擁成叢,
層層黃綠的果實捉著迷藏。
突兀的小山丘怪石嶙峋,
石間生長著蒼綠的油松;
古樸的木榫亭雕欄畫棟,
亭腳盛開著雍容的牡丹。
『桃黃』金蕊千層奕奕生,
『趙粉』粉面桃花嬌羞可人,
『掌花案』花紅似火燦若晚霞,
『梨花雪』蕊白如玉飄似柳絮,『酒醉楊妃』赤紅憨羞暗瀉春光,
『嬌容三變』初綠盛紅凋時素白。
幽綠的水面清波盪漾,
拂岸的垂柳絲絛飄動;
歡快的紅鯉搖頭擺尾,
舒心的人們笑語嫣然。
這里是魚兒自由的天堂,
這里是人們休憩的驛站。
碧綠的草坪上鋪就著石板的路徑,
斑駁的條石間壘砌著圍堰的水塘。
百年的櫻花樹枝繁葉茂玉蝶繽紛,
千年的古樟柏老桿吐翠新綠悠然。
池塘閃耀著熠熠青波,
依稀倒映著山巒的倩影;
湖面盪漾著葉葉輕舟,
柔碎了水面旖旎的風光。
岸邊散落著石凳木椅,
傾心的戀人訴說著甜蜜的話語;
湖畔蜿蜒著小路溪徑,
悠閑的僧侶消磨著傍晚的時光。
一身土布袈裟,
一雙帆布鞋子,
眉宇間盪漾著南屏山銅鍾的余韻,
衣襟中袖藏著雷峰塔檀木的煙香。
閑步於女孩青絲的耳畔旁,
漫步在少女留海的眸光中;
陶醉於春花爛漫的香徑里,
雍懶在晨鍾暮鼓的佛號間。
將男兒的柔情,
化做對自然生靈的眷戀;
把漢子的熱血,
普度給芸芸纖弱的眾生。
許是無人知曉這份愛的執著,
許是無人理會這份情的博大,
許是無人化解這份意的深厚,
許是無人洞察這份念的纏綿,
許是無人體貼這份眷的無奈,
許是無人回報這份戀的苦澀。
哦,自由的靈魂,
放飛在青煙升騰的廟宇中;
哦,爽凈的身體,
游弋在煙波浩淼的澤國里。
聲…
紅鯉花池鋪錦綉

魚樂園是全園的主景。魚樂園中放養著數萬尾金鱗紅鯉,遊人在觀魚池的曲橋上投入食餌或鼓掌相呼,群魚就會從四面八方游來,爭奪食餌,紛紛躍起,染紅半個湖面,蔚為壯觀。在這里縱情魚趣,人知魚之樂,魚知人之情,人魚相悅,其樂融融。 紅鯉,也叫火鯉,鯉科 , 分布廣泛,可在各類水域生活。是養殖的主要對象,全年均有生產,以春秋兩季產量較高。體延長,側扁,背部隆起。口下位,有吻須和頜須各l對。鰓耙短。腹部圓。鱗片大而圓。側線明顯,微彎。尾鰭深叉形。體色紅。
《 詠花港》
謝覺哉
魚國群鱗樂有餘,
觀魚才覺我非魚。
虞詐兩忘欣共處,
魚猶如此況人乎。

I. 花港觀魚

西湖十景之一.西湖十景包括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鍾、三潭印月
花港觀魚 花港觀魚公園位於蘇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與小南湖之間的一塊半島上。南宋時,內侍官允升曾在離這里不遠的花家山下結廬建私家花園,園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養五色魚以供觀賞怡情,漸成遊人雜沓頻頻光顧之地,時稱盧園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宮廷畫師創作西湖十景組畫時將它列入其中。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燁駕臨西湖,照例題書花港觀魚景目,用石建碑於魚池畔。後來乾隆下江南遊西湖時,又有詩作題刻於碑陰,詩中有句雲:「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
今日花港觀魚是一座佔地二十餘公頃的大型公園,全園分為紅魚池,牡丹園,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個景區。

J. 西湖 牡丹亭介紹

西湖勝景「花港觀魚」,近些年經過擴建,由紅魚池、牡丹亭以及松林灣後面的花港等景區組成。園中「亭台到處皆臨水」,花廊水榭疏密相間,充分利用借景手法。將西湖山水與園內景色融成一片。花港觀魚的特色是花與魚,因此紅魚池與牡丹亭是全園的中心,遊人可在曲橋上憑欄投餌,觀看紅魚爭食。牡丹亭畔種植了大量的牡丹、芍葯與杜鵑,亭前疊石,配植了松樹,使牡丹園成了一座天然盆景,意趣盈然。
荊楚網消息 (三峽晚報) 杭州西湖花港觀魚景區內要建一個新的牡丹亭。
花港觀魚前身系南宋內侍官盧允升的私家花園,名叫盧園,以賞花、觀魚稱勝。盧園舊在花家山下,有一條從西山大麥嶺而來的清澈小溪在此處注入西湖,因名「花港」。舊牡丹園建於1954年冬,和紅魚池齊名,是花港觀魚的兩大景點之一。牡丹園最高處是重檐八角攢尖頂的牡丹亭,亭匾由當代文學家茅盾先生題寫。園內栽培了數百株色彩鮮艷、奇香異常的名貴牡丹,如魏紫、姚黃、綠玉、胭脂點玉和嬌容三色等。牡丹亭朱紅畫棟上的楹聯,由著名書法家諸樂三先生題寫,為白居易《牡丹芳》中名句「宿露輕盈泛紫艷,朝陽照耀生紅光」。
由於舊牡丹亭建於上世紀50年代,亭子受白蟻蛀蝕,再加上常年風雨的侵蝕,內部構件已開始損壞,甚至出現了亭子歪斜的狀態,出於對遊客安全的考慮,西湖管理處決定將舊牡丹亭拆除,在原址重建一個新牡丹亭。花港管理處工作人員表示:「新牡丹亭將在明年元旦建成並向遊客開放,它完全按照『重檐八角攢尖頂』的原樣修建。明年四五月份,當各色牡丹怒放時,在牡丹亭賞花,將別有一番味道。」他還透露,新牡丹亭上,茅盾先生題寫的匾額和諸樂三先生題寫的楹聯,將會按原樣原位重現。

熱點內容
七夕頭繩 發布:2025-09-14 22:05:37 瀏覽:736
下山蘭花蝶 發布:2025-09-14 22:03:45 瀏覽:455
明月照七夕 發布:2025-09-14 21:48:06 瀏覽:516
耐冬的盆栽 發布:2025-09-14 21:47:11 瀏覽:945
花卉定性評估 發布:2025-09-14 21:31:07 瀏覽:732
韓式手提籃插花 發布:2025-09-14 21:26:49 瀏覽:630
淄博竹子盆栽 發布:2025-09-14 21:22:39 瀏覽:114
天使的藍百合 發布:2025-09-14 21:09:09 瀏覽:785
小梅花鹿英文 發布:2025-09-14 20:31:17 瀏覽:113
新型盆景樹 發布:2025-09-14 20:29:17 瀏覽: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