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丁香花白描

丁香花白描

發布時間: 2022-01-22 08:08:59

❶ 在古詩中「丁香」這一意象有什麼含義

丁香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意象,是美麗、高潔、憂郁的象徵。自唐代開始,以丁香為題材的作品增多,它作為一種意象也進入詩人的創作視閾,其審美意蘊和情感、思想內涵也得到進一步的拓展。

1、高潔情趣的象徵,獨立人格的載體。

(1)杜甫 唐《江頭五詠·丁香》

丁香體柔弱,亂枝結猶墊。

細葉帶浮毛,疏花披素艷。

深栽小宅後,庶使幽人占。

晚墮蘭麝中,休懷粉身念。

譯文:

丁香很柔弱,結子又多,葉子和花都漂亮,但是是素色中的美麗,不是艷麗的。把丁香種在房子後面,為了是給有思想的人欣賞。

丁香自己呢?它早晚像蘭麝一樣發出芳香,但卻不必想到自己會磨成粉的。

整首詩的意思是,一個柔弱美麗的生物,它該知道自己的特質,完成自我,雖然自我的最後完成恐怕是粉身碎骨,也不必多想了!

此詩前四句用白描的手法展示了一個清淡素雅的丁香形象:柔弱、枝繁、素艷。丁香花團錦簇,外朴而內秀,花色明麗,又香氣馥郁,淡雅清幽,被人們稱為「花中君子」。

後四句則寫出了丁香高潔的內質。幽人指幽居之士,古代常指隱士。柔弱的丁香被賦予了高貴的品質、堅強的個性,它寧可粉身碎骨也不與世同流合污,遂成為作者獨立人格的化身。杜甫晚年空懷壯志,無由抒發,便借柔軟的丁香詠志,暗抒家國懷抱。

(2)王十朋 南宋《點絳唇·素香丁香》

落木蕭蕭,琉璃葉下瓊葩吐。素香柔樹,雅稱幽人趣。 無意爭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結愁千緒,似憶江南主。

譯文:

樹葉還是稀稀落落的,丁香樹葉下丁香花就開放了,吐露出的素淡的香氣環繞著樹,雅士稱贊這是幽居之士的樂趣。

丁香花沒有想爭奪春光,梅花不要嫉妒。她在春雨中愁緒滿懷,好像在懷念江南故土。

這首詞結合丁香素香特性,上半闕先用「落木蕭蕭」烘托悲涼氣氛,接著以「琉璃葉下瓊葩吐」,令人眼睛一亮。

然後語鋒一轉,「素香柔樹,雅稱幽人趣」,表明高雅淡泊的志趣。下半闕則進一步闡述自己與世無爭的心態:「無意爭先,梅蕊休相妒。」全詞的精彩之處全在其結尾,作者大膽懸想,丁香之所以「結愁千緒」,也許是它在思憶江南的主人吧。

至此,本無情之花卉植物,便化為了有情意之作者心志的寄託,一懷愁緒,滿腔悲情,也就有了具體的著落。

2、藉以抒發憂愁、幽怨之情。

(1)李商隱 唐《代贈》

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中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譯文:

黃昏獨上高樓慾望還休,樓梯橫斷情郎不來,一彎新月如鉤。

蕉心未展丁香也郁結未解,它們同時向著春風各自憂愁。

這首詩是代婦人贈遠人。前兩句塑造了一個倚樓遠望、肝腸寸斷的思婦形象。後兩句借用芭蕉與丁香這兩個意象加深了春愁。

芭蕉的特徵是葉大且長因而常常捲曲,於是就有了憂愁不展的象徵意義。丁香結,指丁香緘結未開的花蕾。詩人以丁香之結,喻心情郁結不開。兩種憂愁意象的組合,使思婦的春愁倍增。

「芭蕉不展丁香結」為思婦詞開創了新的境界,對後來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2)李珣 唐 《河傳·去去》

去去!何處?迢迢巴楚,山水相連。朝雲暮雨,依舊十二峰前,猿聲到客船。 愁腸豈異丁香結?因離別,故國音書絕。想佳人花下,對明月春風,恨應同。

譯文:

去哪呢?遙遠的巴楚之地,山和水相連。早上有雲,晚上下雨,在十二峰面前,猿叫聲傳到了客船上。惆悵的心情像丁香的花苞。因為離別,家鄉的音信全文。

想著佳人在花在,對著明月吹著春風,離恨應該和自己一樣。

此詞描述男子的離愁別恨。上片寫離人去處雖然渺茫、遙遠,但巴山楚水,朝雲暮雨,十二峰前,總是相連,以喻離愁也似山水接連不斷,愈遠愈深愈長,更用隨船的猿聲,襯托離人的愁思。

下片開頭三句直寫因離別音書隔絕而愁腸百結。結尾三句,變換筆法,遠揚開去,為妻子著想,她在花下明月春風之中,離恨該與自己一樣。「一氣舒捲,若斷若連,有水流花放之樂,結得溫厚」。

3、藉以烘托戀情。

(1)毛文錫 五代《更漏子·春夜闌》

春夜闌,春恨切,花外子規啼月。人不見,夢難憑,紅紗一點燈。 偏怨別,是芳節,庭下丁香千結。宵霧散,曉霞暉,梁間雙燕飛。

譯文:

春的深夜靜靜的,春的思愁綿綿不絕,花叢外杜鵑鳥的聲聲啼叫,似在挽留西去的殘月。相思的人不見蹤影,相思的夢也難成,我那孤獨的心,如紅紗罩里的一點殘燈。

最恨的是這時分別,在春暖花開的季節,階下的丁香花繁葉茂,每一朵都似同心結。夜霧漸漸地飄散,朝霞在天邊燦爛,梁間呢喃著親親的細語,飛來了一雙春天的燕。

此詞寫女主人公相思怨情。上片寫春夜相思。或直道情懷,或以景烘情,把相思孤獨之情寫深、寫苦。下片寫天曉後的怨情。

「偏怨別」二句,加一倍寫怨深;「庭下丁香千結」一句,以景烘情;末三句,以樂寫哀,濃化了主人公的怨情。全篇情景交融,含蓄深婉。

(2)毛文錫 五代《中興樂·豆蔻花繁煙艷深》

豆蔻花繁煙艷深,丁香軟結同心。翠鬟女,相與共淘金。 紅蕉葉里猩猩語,鴛鴦浦,鏡中鸞舞。絲雨隔,荔枝陰。

譯文:

花苞和花繁茂,相互映襯,男女相愛永結同心。十六七歲女子,相約一起淘金。

紅色芭蕉的葉子里猩猩在啼叫,鴛鴦棲息的小洲上,湖中倒映出鸞鳥在跳舞。

絲絲的細雨隔著荔枝樹下避雨人的身影。

這首詞寫南方風光,較有情致。上片寫豆蔻花繁,丁香軟結,少女相約淘金,情景如繪。「豆蔻花繁煙艷深,丁香軟結同心。」

用互文手法,借用同心的豆蔻花和丁香的憂愁之結來象徵愛情忠貞的同心情結。下片芭蕉葉、猩猩語,這更具有強烈的地方色彩。尤其最後兩句寫出南方避雨荔枝樹下的一個側影。全詞形象生動鮮明,意境頗佳。

4、藉以春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李璟 唐《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譯文:

捲起珍珠做的簾子,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風里的落花那麼憔悴,誰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里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盪奔流。

此詞借抒寫男女之間的悵恨來表達作者的愁恨與感慨。

上片寫重樓春恨,落花無主;下片進一層寫愁腸百結,固不可解。「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將丁香結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徵愁心的喻體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動人,更加令人憐憫,感情十分濃郁、飽滿。

詞人在這首愛情題材的詞中表達的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憂患意識,作為在夾縫中生存的弱小國家的君主的一種對國家、對人生的憂思,借雨中的丁香抒發得淋漓盡致。

❷ 丁香圖的作品特點

《丁香圖》擷取白丁香花枝,以水墨勾染描繪其花開似堆雪的景象。以淡墨寫枝,暈染成葉。內花序以簡筆寫意勾容畫,即縱逸灑脫又神清韻足。葉之仰俯向背,皆用筆不同,練達傳神。畫面清新素雅,秀麗天然。
此畫以翠竹、幽蘭、秀石為題。以墨筆寫出,疏簡得當,筆法多變。竹取濃墨寫出,墨色潤秀。山石只用淡墨鉤勒,略加點皴而成。而蘭花則以雙鉤白描寫出,兼用工筆,刻畫出蘭葉飄逸之態。花瓣淡墨輕染,造型寫實。筆法轉換自然天成,清淡幽遠之氣彌漫紙上。

❸ 丁香在古代詩詞中的含義是什麼

含義:借喻女人的舌頭。

出處:南唐 李煜 《一斛珠》

詩句: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版歌,暫引櫻桃破。權

翻譯:含笑未唱,先露一尖花蕾船的舌尖,於是櫻桃小口微張,流出了婉轉如鶯的清歌。

(3)丁香花白描擴展閱讀

現代含義:

1、常綠喬木,又名雞舌香,丁子香。葉子長橢圓形,花淡紅色,果實長球形。生在熱帶地方。花供葯用,種子可榨丁香油,做芳香劑。種仁由兩片形狀似雞舌的子葉抱合而成。

2、指這種植物的花。

舉例:冰心《我們太太的客廳》:「窗外正開著深紫色的一樹丁香,窗內掛著一隻銅絲籠子。」

3、指丁香花狀的耳飾。

舉例:《醒世恆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第二件是耳上環兒。此乃女子平常日時所戴,愛輕巧的,也少不得戴對丁香兒。」

4、指丁香花狀的紐扣。

舉例:《桃花扇·卻奩》:「兩個在那裡交扣丁香,並照菱花,梳洗才完,穿戴未畢。」

❹ 讀一讀下列詩句說說丁香結有著什麼樣的文學意象

丁香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意象,是美麗、高潔、憂郁的象徵。自唐代開始,以丁香為題材的作品增多,它作為一種意象也進入詩人的創作視閾,其審美意蘊和情感、思想內涵也得到進一步的拓展。

1、高潔情趣的象徵,獨立人格的載體。

(1)杜甫 唐《江頭五詠·丁香》

丁香體柔弱,亂枝結猶墊。

細葉帶浮毛,疏花披素艷。

深栽小宅後,庶使幽人占。

晚墮蘭麝中,休懷粉身念。

譯文:

丁香很柔弱,結子又多,葉子和花都漂亮,但是是素色中的美麗,不是艷麗的。把丁香種在房子後面,為了是給有思想的人欣賞。

丁香自己呢?它早晚像蘭麝一樣發出芳香,但卻不必想到自己會磨成粉的。

整首詩的意思是,一個柔弱美麗的生物,它該知道自己的特質,完成自我,雖然自我的最後完成恐怕是粉身碎骨,也不必多想了!

此詩前四句用白描的手法展示了一個清淡素雅的丁香形象:柔弱、枝繁、素艷。丁香花團錦簇,外朴而內秀,花色明麗,又香氣馥郁,淡雅清幽,被人們稱為「花中君子」。

後四句則寫出了丁香高潔的內質。幽人指幽居之士,古代常指隱士。柔弱的丁香被賦予了高貴的品質、堅強的個性,它寧可粉身碎骨也不與世同流合污,遂成為作者獨立人格的化身。杜甫晚年空懷壯志,無由抒發,便借柔軟的丁香詠志,暗抒家國懷抱。

(2)王十朋 南宋《點絳唇·素香丁香》

落木蕭蕭,琉璃葉下瓊葩吐。素香柔樹,雅稱幽人趣。 無意爭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結愁千緒,似憶江南主。

譯文:

❺ 晚墜蘭麝中 休懷粉身念 怎麼解釋

江頭四詠·丁香
杜甫
丁香體柔弱,亂結枝猶墊。
細葉帶浮毛,疏花披素艷。
深栽小齋後,庶近幽人占。
晚墮蘭麝中,休懷粉身念。
【韻譯】
柔軟丁香結子多多,
枝蔓糾纏宛若花托。
細葉絨絨小花素裹,
不願張揚悄悄活著。
有朝一日香飄四海,
即便粉碎也要高歌。
【賞析】
杜甫晚年攜家出蜀,病死於湘江途中。由於曾逢安祿山之亂,空懷壯志,無由抒發。便借柔軟的丁香詠志,暗抒家國懷抱。詩人特有的浪漫情懷,使得他見到任何美麗的事物,都有著不同凡人的溫柔情思。全詩的意思說的是:「丁香很柔弱,結子又多,葉子和花都漂亮,但這是素色中的美麗,卻不是妖艷。把丁香種在房子後面,是給有思想的人欣賞。丁香自己呢?它早晚像蘭麝一樣發出芳香,但卻不必想到自己會磨成粉末。」詩人認為丁香花柔弱的枝條互相糾結纏繞,宛若一層花墊,有支撐他人的崇高品德,令人感動,動人遐思。一個柔弱美麗的生物,以自己的特質,完成自我。雖然自我的最後,恐怕是粉身碎骨。杜甫寫這首詩,思想是積極的。他用白描的手法,如敘家常一般,雖樸素無華,平淡無奇。卻把柔弱的丁香蘊含的堅強的特性,講得明明白白。可是誰能理解一個伏櫪的老驥空空的悲切?
【說明】
丁香原產地在中國,已有二千多年栽培的歷史。是我國傳統的觀賞花卉。其葉似茉莉,其花為紫色,亦有白色、紅色等品種。丁香盡管姿容娟秀,但卻毫不嬌柔,植於貧瘠之地,照樣也能茁壯生長。丁香最早見諸於文學作品是在三國時期,曹植就曾在《妾薄命》中寫道:「坐者嘆息舒顏,御金裛粉君傍,中有霍納都梁,雞舌五味雜香,進者何人齊姜,恩重愛深難忘」。雞舌,即丁香,可見此花悠久。北宋周師厚《洛陽花木記》中也有栽培丁香記載。十八世紀原產中國的丁香才通過絲綢之路經波斯傳入歐洲,目前全世界丁香品種大約有三十多種,我國擁有二十三種以上。丁香在春季開花,夏天鼎盛。花開之時,濃香如縷,沁人肺腑。由於花香芬烈,蚊蠅都遠離不敢靠近。因而,古人稱之「花國君子」。
丁香葉如茉莉而色深綠,花開紫、白二種,百十朵攢簇,幽柔的紫,纏綿的白,紫者清麗,白者清香。在翠碧濃郁的葉托下,串串玲瓏,像跳動的火焰,由此及彼地漫延,紛然繚繞,如霞似霓。丁香花不獨花色明麗,又兼香氣郁夏,芳馨宜人,淡雅清幽。丁香花盡管姿容娟柔,但卻毫不嬌貴,從綻放的那一刻起,便有一種催枯拉朽的氣勢。每當春回大地,丁香花便不甘寂寞,興致匆匆竟相開放,把他那撲撲幽香散發在人間,她迎接春光的腳步不讓報春花,成了第一批受到歡迎的春的使者。丁香枝條細長柔軟,常常糾結在一起,象徵著「百結愁腸,曲折纏綿」的愛情,人稱「丁香結」。原來於萬千花草中,唯丁香是上等愁品。面對丁香,往往連身帶心都會陷入它的柔情里,只為這一份浪漫動容。
唐代詩人對丁香的吟詠,更為這百結之花增添了無限情韻。陸龜蒙《丁香》詩:「江上悠悠人不問,十年雲外醉中身。殷勤解卻丁香結,縱放繁枝散誕春。」丁香花美麗得凄清,她的心底一定凝藏著千千心結,誰能解開這個天下為何物的愛恨情仇。張泌的《經舊游》詩則有自己的特點:「暫到高唐曉又還,丁香結夢水潺潺。不知雲雨歸何處,歷歷空留十二山。」詩人通過想像,唱徹了巫山神女心中郁結丁香花結,無盡的相思,如暗夜丁香的一簾幽夢從繚遠的遠古飄來。韋庄《悼亡姬》詩曰:「鳳去鸞歸不可尋,十洲仙路彩雲深。若無少女花應老,為有姮娥月易沈。竹葉豈能消積恨,丁香空解結同心。湘江水闊蒼梧遠,何處相思弄舜琴?」丁香之所以令人喜愛,除了它素雅清純的美麗和沁人心脾的幽香之外,還因為它是愛情與幸福的象徵,不過這裡面又太多的悲哀和遺憾。李商隱《代贈》詩曰:「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中鉤。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歲月如逝,人生苦短,丁香花在詩人的心中開放了二千多年。
李商隱在《代贈》一詩中用「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借丁香喻愛情,表達了年輕女子思念情郎的情愫。借丁香花抒懷,寄寓情思,可見丁香的魅力。這種愛到至極至美的無我,和其中的至清至純的空靈,或許,只有丁香花才能承載得起。據說,丁香之所以令人喜愛,除了它素雅清純的美麗和沁人心脾的幽香之外,還因為它是愛情與幸福的象徵,常被人們譽為「愛情之花」、「幸福之樹」。「一樹百枝千萬結」,「紛紛霰雪鋪檐楹」。那滿樹的紫色芳菲,象一首首細膩曲折,回腸盪氣的詩篇,以未有的纏綿和細膩詮釋了憂郁的精髓。
在漫長的歲月中,丁香花用自己的故事裡感動自己,以紫色的蒙朧向我們追憶那些逝去繁華,以熾熱的盛開昭示著天地間的真愛,以迷離的憂郁詮釋著對生命的深情,以清雅的香氣訴說心底的寂寞。丁香,花開是聚,花落是散,人世的悲歡離合,也不過如丁香一般的開落。「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說不盡的纏綿悱惻,抵死繾綣。於是江南深深的雨巷,有一個丁香一樣憂愁的姑娘飄去又飄來,擦肩而過的生命的輪回終歸於沉寂,留下了化不開的惆悵和綿長的相思。
【軼事】
《情殞丁香》·清代詩詞書畫稱絕的才女顧太清,身材苗條,美貌如花,貝勒王奕繪一見傾心,納為側室福晉。婚後夫婦唱和,伉儷情深。婚後九年,王奕繪突然去世。第二年初秋,龔自珍寫的一首詩在京城中傳抄開來:「空山徒倚倦遊身,夢見城西閬苑春;一騎傳箋朱邸晚,臨風遞與縞衣人。」詩後還有一句小註:「憶宣武門內太平湖之丁香花。」太平湖畔有一片茂密的丁香樹,開花時節,清香襲人,襲自喜歡留連其間。顧太清又常著一身白衣裙,去賞丁香花。斯時龔自珍又寫了《記夢·桂殿秋》詞:「明月外,凈紅塵,蓬萊幽謐四無鄰;九霄一脈銀河水,流過紅牆不見人。驚覺後,月華濃,天風已度五更鍾;此生欲問光明殿,知隔朱扁幾萬重。」丁香花下,月夜幽會,亦幻亦真,香艷恬美,龔自珍自是說不清楚了。結果是王妃顧太清被逐、從此沉倫市井,龔自珍則引疚自責,鬱郁地離開了京城。龔自珍一走,傳聞更成了事實。
《妙對丁香》·一次劉墉和紀曉嵐飲酒,倆人只顧說話,把滿杯的酒放涼了。紀曉嵐讓下人溫一溫再飲。劉墉卻攔住說道:「且慢,有副對兒你對上再溫。」於是用手指一指酒杯說道: 「冰涼酒,一點二點三點水。」紀曉嵐一抬頭,見院中有一叢丁香花,便笑道:「用它來對正好。」用手一指院中說: 「丁香花,百字千字萬字頭。」二人相與撫掌大笑。

❻ 丁香花一文主要運用了什麼的寫作手法

丁香花一文當中主要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丁香花比喻成人。

❼ 《丁香結》是宗璞寫的一篇散文,作者看到開的格外茂盛的丁香花,聯想到了什麼

本文是作家宗璞寫的一篇散文。作者日睹丁香花開得格外繁茂,不禁想到自己斗室外年年綻放的三株白丁香,又由丁香花聯想起象徵著愁怨的「丁香結」。最後發出「結,是解不完的; 人生中時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 豈不太平淡無味了嗎」的感嘆。文章表達了作者豁達的人生態度:生活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 正視生活中遇到的不順心,把它看作生活的一部分, 這樣的人生才有滋味。

課文共6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第1~3自然段。著力描摹丁香花。其中,第1自然段寫城裡的開得繁茂的丁香花,第2自然段簡潔地從花色、花香寫城外丁香花的美麗芬芳,第3自然段細寫斗室外與作者生活緊密聯系的三棵白丁香,第二部分為第4-6自然段,著力感悟「丁香結」。從古人「丁香結」的詩句開始,作者寫到了微雨中的丁香花,寫到自己在偶然的觀察中明白「丁香結」說法的來由,最後從丁香結寄予的愁思想開去,對丁香結有了新的思考,體現了作者積極的人生態度。

這是一篇語言精美、意蘊豐富的散文。作者採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實寫丁香花的形象,虛寫寄託於丁香花的志趣和人生態度。

課文插圖

文章在介紹丁香花的形象時,分別從視覺和嗅覺突出了它的顏色、樣子、氣味。對丁香花有寫意式的色彩描寫:月下的丁香是「白的瀟灑,紫的朦朧」,斗室外的白丁香潔白耀目,被作者直接呼作「檐前積雪」,還有「一片瑩白」「參差的綠」與「兩扇紅窗」交相輝映,自是好看。除了寫意式的色彩描寫,也有對花形的工筆白描: 「那 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許多小花形成一簇, 許多簇開滿一樹..... 」從局部寫到整體,條理分明,文字富有節奏感。從對丁香花的描寫可以看出作者對景物的體察精微,描寫生動,神形俱得。

寫丁香結的部分,巧妙融人聯想,從另一個角度展現丁香花的形象,豐富丁香結的內涵。第4自然段段首分別引李商隱和李璟的詩句,從多愁的詩句聯想到自己曾目睹的招曳在多愁細雨中的丁香,發出「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的感嘆。第5自然段段首寫作者對古人「丁香結」這個說法的疑惑,聯想到一次春雨中近距離觀察到的一束丁香花蕾,發出了「果然是丁香結」的感嘆。最後,由「丁香結「這個意象聯想到人生的經歷,對「丁香結」 有了新的領悟。借物抒情,意蘊深刻。

「閱讀鏈接」中安排了四句跟丁香結有關的詩句。詩句中皆以「丁香結」比喻解不開的愁緒。丁香有結,芭蕉難解,古代文人慣常用以喻愁緒之郁結難解,並逐漸成為比較固定的文學意象。詩文對照,有助於理解本文內容,領悟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同時增加語言積累。

❽ 李清照有哪些不錯的詞

論李清照詞的藝術特色
湖北沙市第九中學 任燕華
[內容摘要]
李清照的詞婉約、清新、憂憤、深沉。李清照的詞,傾訴真摯情,善用白描法,熔煉家常語。前期的詞,主要描寫少女、少婦的生活,多寫閨情,流露了她對愛情生活的嚮往和別離相思的痛苦。後期的詞,多悲嘆身世,有時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以表達她的愛國思想。李清照的文學創作具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對後世影響較大,在詞壇中獨樹一幟,稱為「易安體」。
[關鍵詞]
真摯情 白描法 家常語

在我國文學發展史上,李清照作為著名的女作家,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卓然自成一家。她多才多藝,在各方面均有建樹,不過最能體現她創作成就的,當屬她的詞。在她的詞中,傾訴真摯情,熔煉家常語,善用白描法,講求韻律美,使她的詞自成一家。下面就從這四個方面來談談李清照詞的藝術風格。

一 傾訴真摯情
李清照的詞,無論前期的,還是後期的,都包涵著她真摯的感情。或者是表現真摯的夫妻之愛,或者是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或者是南渡之後,面對國破家亡所產生的一腔愛國主義情懷。
如她前期的作品《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十八歲時,在汴京與太學生、丞相趙挺之之子趙明誠結婚。婚後,夫妻感情篤深,常投詩報詞。一年重陽,李清照便作了這首著名的《醉花陰》,寄給在外作官的丈夫,表現詞人在重陽佳節獨守空閨,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緒。上片由白天寫到夜晚,愁苦孤獨之情充滿其中。下片則倒敘黃昏時獨自飲酒的凄若,末尾三句設想奇妙,比喻精彩,末句「人比黃花瘦」,更成為千古絕唱。
又如她後期的作品《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是李清照後期詞中的傑出作品。全詞概括且集中地反映了南渡以後她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境界逼真,情緒迫切,寫盡了她凄惶的天涯淪落之悲。充分體現了她後期的那種憂憤深沉的詞格。
北宋滅亡,黎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李清照身逢亂世,又加丈夫新喪,應該說,《聲聲慢》中「凄凄慘慘戚戚」的情懷,是國難家災當頭,一個百無聊賴的孀婦的痛苦心聲,是心底真情的流露。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李清照的悲戚哀愁的心境是有普遍性的,這是國破家亡的時代悲哀。上片頭三句,「尋尋覓覓(情),冷冷清清(景),凄凄慘慘戚戚(情)」,寫出其凄涼悲傷憂愁的情懷;次二句,「乍暖還寒時候(景),最難將息(情)」,流露出痛苦哀傷之情;再次三句,「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情)晚來風急(景)」,寫其凄寒難挨之情;末三句,「雁過也(景),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情)」,表現益加痛苦悲傷之情。下片頭三句,「滿地黃花堆積(景),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情)」,表現其凄悵落寞之情;次三句,「守著窗兒(景),獨自怎生得黑(情)」,表現其孤寂之情;再次三句,「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景)」,蘊其愁悶憂憤之情;「這次第(全景),怎一個愁字了得(情),總述愁情之濃深。綜觀全詞,層層面面無不染上愁之色彩,多層次言愁。緣情布景,情隨境遷,情也各有微妙之不同,但歸結一個「愁」字。情景婉絕,渾然一體。
再如她的《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雲和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這是李清照後期代表作品之一。這一時期的作品,感情極其沉痛,內容不僅僅是個人的不幸,而帶有社會和時代的因素。這首詞描寫了作者晚年生活的一個細節。當時南宋政權南渡後建立了小朝廷,依舊過著犬馬聲色、歌舞生平的生活,抗金復土大計全拋腦後。作者心中卻時時充盈著家事、國事的憂傷。詞中描寫了面對元宵佳節燈紅酒綠、車水馬龍的繁鬧景象,她不願與來邀的朋友外出遊玩,而獨自坐在簾兒底下回首往事,聽人笑語時的凄愴心境。
這首詞寫得深沉、含蓄、凄婉動人。既表達了時代環境的今非昔比,又抒發了作者遭受離亂、飽經憂患後的悲憤情感。透過今昔的變化,表達了深切的故國之思和流亡之痛。詞中表現的個人深愁慘痛,正是那些背井離鄉的人們的共同感受。

二 善用白描法
李清照的詞,很擅長運用白描的手法,這是她用來抒發真摯感情的重要方法之一。
如她的《念奴嬌》:
蕭條庭院,有斜風細雨,重門須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頭滋味。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闌干慵倚。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末。
這是一首閨怨詞,是詞人早期作品。調中塑造了一個刻意傷春而又傷別的女主人公形象。因為當時趙明誠不在家,適逢清明,李清照感慨所作。全詩以白描手法勾畫出詞人與丈夫離別後深閨寂寞之情,以及寂寞的閨中人從傷春的你落情緒到盼望游春的心理轉變過程。李攀龍《草堂余雋》雲:「上是心事,難以言傳;下是新夢,可以意會。」對我們理解本詞之意蘊有啟迪作用。上片開頭幾句描繪斜見細雨的蕭條景象,以景抒情。「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兩句屬生活細節。作詩飲酒只為遣愁,為下文蓄勢。歇拍兩句點明主旨,原來是丈夫不在身邊,信中又「萬千心事難寄」。下片開頭說春寒料峭,無心憑闌,終日垂簾,煩悶心緒難以消遣。末尾幾句陡轉,因天氣轉晴,忽然又產生游春之意。結構上開合動宕,深得吞吐騰挪之妙。
又如她的《浣溪沙》:
淡盪春光寒食天,玉爐瀋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鬥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鞦韆。
這首詞為作者早年所作,以白描手法寫了熏香、花鈿、鬥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時代的事物,藉以抒發作者愛春惜春的心情。
又如她的《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作者以白描的手法,不事渲染地記敘了一次非常愉快的郊遊,寫得清新活潑,極富有生活情趣。
李清照運用淺淡自然、朴實無華的語言,創造了耐人尋味的優美意境,正是「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她匠心獨運,特別善於創造這種平淡而絕妙的境界,這應該是李清照詞作的重要特色。此小令似乎信手拈來,毫無雕啄,只寥寥數筆便勾勒出一幅日暮酒醒歸舟圖,清秀淡雅,靜中有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產生了強烈的藝術魅力,令人神思飛揚。你看:溶溶的落「日」,蒼茫的「暮」色,逶迤的「溪」水,婷婷的「藕花」,翼然的「溪亭」,芳草萋萋的干「灘」,群棲待宿的「鷗鷺」,幽雅恬淡。女主人公沉醉其中,茫然「不知歸路」,「興盡晚回」,短楫輕舟,「誤入藕花深處」,以至「驚起一灘鷗鷺」……這是一幅多麼生機盎然而又絕妙無比的圖畫,一位活潑開朗、豪爽瀟灑的少女飄然從畫面深處走來。她——便是年輕的李清照。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盪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這正是白描手法運用的妙處!

三 熔煉家常語
李清照的詞在語言方面有著很高的造詣,把一些家常語熔煉在她的詞中,不著痕跡。她善於運用通俗的語言鋪成極其工巧、細膩的畫面,婉約深細,而又意境高遠,猶如巧匠運斤,毫無痕跡,讓讀者只見其外表的樸素,而見不到樸素下錘煉的工夫。
如她的《念奴嬌》(原詞見前文)一詞中,應運而生的日常口語就很多,如「種種惱人天氣」、「不許愁人不起」、「更看今日晴未」等,淺暢自然。
黃蓼園《蓼園詩選》評曰:「至前闋雲『重門須閉』,次闋雲『不許』『不起』,一開一合,情各戛戛生新。起處雨,結句晴,局法深成」。堪稱閨情詩中的上品。
清代澎孫鵒《金粟詞話》評《念奴嬌》:「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和《聲聲慢》:「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時說:「皆用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詞意並工,閨情絕調」。
《聲聲慢》「守窗獨坐」以下,完全口語化,卻表現出極豐富的感情,尾句更是直截了當,彷彿是靈魂的呼喊,震顫人心。清代陳廷焯《白雨齋詞評》說:「後幅一片神行,愈唱愈妙」。全詞情景相生,巧用「黑」、「得」等險韻,工妙自然,筆力矯健。九組疊字的運用也增強了音韻效果,使全詞頓挫凄絕,如泣如咽。
宋代張端義《貴耳集》評《永遇樂》:「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時說:「皆以尋常語度入音律,煉句精巧則易,平淡入巧者難」,都推崇易安詞的「淺俗」、「清新」、「尋常」。這一特點,在《怨王孫》這首詞中更有充分的體現,通篇明白如話,一目瞭然。
還有她的《南歌子》: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翠貼蓮蓬小,金銷藉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這首《南歌子》所作年代不詳,但從抒發國破家亡之恨來看,似為流落江南後所作。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以對句作景語起,但非尋常景象,而有深情熔鑄其中。「星河轉」謂銀河轉動,一「轉」字說明時間流動,而且是頗長的一個跨度;人能關心至此,則其中夜無眠可知。「簾幕垂」言閨房中密簾遮護。簾幕「垂」而已,此中人情事如何,尚未可知。「星河轉」而冠以「天上」,是尋常言語,「簾幕垂」表說是「人間」的,卻顯不同尋常。「天上、人間」對舉,就有「人天遠隔」的含意,分量頓時沉重起來,似乎其中有沉哀欲訴,詞一起筆就先聲奪人。此詞直述夫妻死別之悲愴,字面上雖似平靜無波,內中則暗流洶涌。
前兩句蓄勢「涼生枕簟淚痕滋」一句。至直瀉無余。枕簟生涼,不單是說秋夜天氣,而是將孤寂凄苦之情移於物象。「淚痕滋」,所謂「悲從中來,不可斷絕」,至此不得不悲哀暫歇,人亦勞瘁。「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原本是和衣而卧,到此解衣欲睡。但要睡的時間已經是很晚了,開首的「星河轉」已有暗示,這里「聊問夜何其」更明言之。「夜何其」,語出《詩·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夜如何其?夜未艾」、「夜如何其?夜綉(向)晨」,意思是夜深沉已近清晨。「聊問」是自己心下估量,此句狀寫詞人情態。情狀已出,心事亦露,詞轉入下片。
下片直接抒情「翠貼蓮蓬小,金銷藉葉稀」為過片,接應上片結句「羅衣」,描繪衣上的花綉。因解衣欲睡,看到衣上花綉,又生出一番思緒來,「翠貼」、「金銷」皆倒裝,是貼翠和銷金的兩種工藝,即以翠羽貼成蓮蓬樣,以金線嵌綉蓮葉紋。這是貴婦人的衣裳,詞人一直帶著,穿著。而今重見,在夜深寂寞之際,不由想起悠悠往事。「舊時天氣舊時衣」,這是一句極尋常的口語,唯有身歷滄桑之變者才能領會其中所包含的許多內容,許多感情。「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句的「舊家時」也就是「舊時」。秋涼天氣如舊,金翠羅衣如舊,穿這羅衣的人也是由從前生活過來的舊人,只有人的「情懷」不似舊時了!尋常言語,反復誦讀,只覺字字悲咽。
以尋常言語入詞,字字句句鍛煉精巧,日常口語和諧入詩。這首詞看似平平淡淡,只將一個才女的心思娓娓道來,不驚不怒,卻感人至深。

總之,無論是李清照前期的詞還是後期的詞,在抒情藝術上都表現了很高的成就,深刻的思想內容通過完美的藝術技巧表現出來,形成了一種屬於她自己的風格——易安體。為詞苑增添了活力,同時也為後代作出了榜樣,在詞的創作實踐上獨樹一幟。李清照的詞在語言方面有著很高的造詣,善於運用通俗的語言鋪成極其精巧、細膩的畫面,婉約清新、豪放深沉,而又意境高遠。此外,她也精通音律,所以她的詞聲調和諧,音韻流傳。易安的詞已形成鮮明的個性風神。

按照你的要求,我可以幫你摘一部分,但是原文我沒有動,如果你不滿意可以自己刪減或添加:

論李清照詞的藝術特色
李清照的詞婉約、清新、憂憤、深沉。李清照的詞,傾訴真摯情,善用白描法,熔煉家常語。前期的詞,主要描寫少女、少婦的生活,多寫閨情,流露了她對愛情生活的嚮往和別離相思的痛苦。後期的詞,多悲嘆身世,有時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以表達她的愛國思想。李清照的文學創作具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對後世影響較大,在詞壇中獨樹一幟,稱為「易安體」。

真摯情:李清照的詞,都包涵著她真摯的感情。或者是表現真摯的夫妻之愛,或者是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或者是南渡之後,面對國破家亡所產生的一腔愛國主義情懷。一如她前期的作品《醉花陰》,寄給在外作官的丈夫,表現詞人在重陽佳節獨守空閨,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緒。

白描法:李清照的詞,很擅長運用白描的手法,這是她用來抒發真摯感情的重要方法之一。一如她的《浣溪沙》,以白描手法寫了熏香、花鈿、鬥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時代的事物,不加渲染,所抒發的愛春惜春的心情卻躍然紙上。

家常語:李清照的詞在語言方面有著很高的造詣,把一些家常語熔煉在她的詞中,不著痕跡。她善於運用通俗的語言鋪成極其工巧、細膩的畫面,婉約深細,而又意境高遠,讓讀者只見其外表的樸素,而見不到樸素下錘煉的工夫。 一如她的《念奴嬌》一詞中,應運而生的日常口語就很多,卻能做到「皆用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詞意並工,閨情絕調」。
參考資料:http://www.yuwenchao.com/jiaoyan/lunwen/sw/367.htm

熱點內容
丁香越劇 發布:2025-09-15 06:28:27 瀏覽:393
土菜館七夕 發布:2025-09-15 06:28:20 瀏覽:944
有毛的盆栽 發布:2025-09-15 06:27:04 瀏覽:871
用英文介紹情人節 發布:2025-09-15 06:22:15 瀏覽:964
夜玫瑰許念念 發布:2025-09-15 06:22:04 瀏覽:340
個性情人節語 發布:2025-09-15 06:07:33 瀏覽:47
情人節的播音稿 發布:2025-09-15 06:03:34 瀏覽:233
七夕案場 發布:2025-09-15 06:03:28 瀏覽:236
故宮中的梅花 發布:2025-09-15 06:02:56 瀏覽:95
給玫瑰套網 發布:2025-09-15 05:46:28 瀏覽: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