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牡丹說袁枚

牡丹說袁枚

發布時間: 2022-01-22 01:14:01

⑴ 袁枚的詩 苔 啥意思

清.袁枚

《苔》

白日不到處
青青恰日來
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

苔蘚的花象米一樣小,可是也和牡丹一樣的有尊嚴的開放。 ??? 人在宇宙中非常的渺小,人在地球上有很多人都比自己強。可是,擁有的尊嚴是一樣的。 ??? 看了劉心武先生的書,開篇這句話就讓我受益匪淺。...

紅學研究應該是一個公眾共享的學術空間。我在講座里引用了蔡元培先賢的八個字:「多歧為貴,不取苟同。」誰也不應該聲稱關於《紅樓夢》的闡釋獨他正確,更不能壓制封殺不同的觀點,要允許哪怕是自己覺得最刺耳的不同見解發表出來,要有平等討論的態度、容納分歧爭議的學術襟懷;當然,面對聚訟紛紜的學術爭議,又要堅持獨立思考,不必苟同別人的見解,在爭議中從別人的批評里汲取合理的成分,不斷調整自己的思路,提升自己的學術水平。

我在講座里還引用了袁枚的兩句詩:「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我常用這兩句詩鼓勵自己。我因為種種原因,並沒有能夠進入名牌大學,沒有能受到正規的學術訓練,先天不足,弱點自知,但是我從青春挫折期就勉勵自己,要自學成才,要自強不息。我為自己高興,因為經過多年的努力,我成為了一個作家,除了能發表小說、隨筆,我還能寫建築評論,能涉足足球文化,並且,經過十多年努力,還在《紅樓夢》研究中創建了秦學分支。我只是一朵苔花,但是,我也努力地像牡丹那樣開放。我們的生命都是花朵,我鼓勵自己,也把這樣的信念告訴年輕人,特別是有這樣那樣明顯弱點和缺點的年輕人,希望他們要清醒地知道,相對於永恆的宇宙,我們確實非常渺小,應該有謙卑之心;但是跟別的任何生命相比,我們的尊嚴,我們的價值,我們的可能性,是一樣的;就算人家確實是牡丹玫瑰,自己只是小小的,角落裡的一朵苔花,也應該燦爛地綻放,把自己漲圓,並且自豪地仰望蒼天,說:「我也能!」

20世紀二三十年代,蘇聯有位戲劇家叫梅耶荷德,他對一位文學藝術家的成功標準是什麼,提出了一個見解。他認為,你一個作品出來,如果所有人都說你好,那麼你是徹底地失敗了;如果所有的人都說你壞,那麼你當然也是失敗,不過這說明你總算還有自己的某些特點;如果反響強烈,形成的局面是一部分人喜歡得要命,而另一部分人恨不得把你撕成兩半,那麼,你就是獲得真正的成功了!後來有人誇張地將他的這一觀點稱之為「梅耶荷德定律」。

忽然想起「梅耶荷德定律」,是我覺得按他那說法衡量,自己這回到CCTV-10講《紅樓夢》,算是獲得成功了么?說真的,我還沒自信到那個份上。但是,「另一部分人恨不得把你撕成兩半」的滋味,我確實是嘗到了一些,這對自己的心理承受力,應該是一種鍛煉。在一個文化格局日趨多元化的社會里,如果「恨不得把你撕成兩半」只不過是一種言論,並不具有法律宣判效力,也並不是形成了新的政治運動要對你實施「揪出來鬥倒斗臭」,不影響領取退休金,不打進家門,那麼,我覺得,就我個人而言,應該能夠承受,而且必須承受

記得在拙著《早期香港粵語流行曲(1950-1974)》一書里,也曾引錄這首小詩。不過,要是不是之前為了尋詩讓女兒背誦,可能至今也未必讀到這首詩。

苔蘚自是低級植物,多寄生於陰暗潮濕之處,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並不會因為環境惡劣而喪失生發的勇氣,詩人能看到這一點並歌而頌之,很有眼光!

「白日不到處」,是如此一個不宜生命成長的地方,可是苔蘚卻長出綠意來,展現出自己的青春,而這青春從何而來?「恰自來」,嗯,並不從何處來,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蘚自己創造出來的!它就是憑著堅強的活力,突破環境的重重窒礙,煥發青春的光采。

苔也會開花的,當然,怪可憐的,花如米粒般細小,但難道小的就不是花嗎?只要能夠開放,結出種子,繁衍後代,便是生命的勝利。所以,「也學牡丹開」,既是謙虛,也是驕傲!對的,苔花如此細小低微,自不能跟國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賞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卻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強,爭得和花一樣開放的權利——這世道並非僅為少數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從以上所述,可知這首短詩含意實在豐富,就如從一粒沙照見大千世界。袁枚還另有一首詠苔五絕:「各有心情在,隨渠愛暖涼。青苔問紅葉,何物是斜陽?」青苔從來沒有見識過斜陽之美,詩人是為之可惜還是慶幸呢?又或者,如夏蟲之不可語冰,青苔是永遠不會明白斜陽的艷麗是怎麼回事!

⑵ 閱讀下面這兩句詩,根據要求作文。苔花如米小,也作牡丹開。~袁枚

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
作者: 喬聿 時間: 2007-04-15 點擊: 3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第一次讀到袁枚的這句詩,心中便湧出深深的感動。苔花那麼弱小,既不起眼更不絢爛,仍要學著牡丹的樣子,認真地裝點春天,樂觀地開放出生命的尊嚴!

這讓人想起北大學子劉默涵,一個來自河北無極縣農村的貧困生,用自己勤工儉學和別人資助的錢,創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助學基金,至今已資助了37個比她更貧困的大學生。也許有人會說,一個貧困生的基金不過是杯水車薪,但它的價值在於激勵人們在生活的貧困中保持精神的富有,以感恩的心回報社會,使人生變得更有尊嚴。

對比劉默涵,有的貧困學子的做法卻令人心寒。為了快速適應環境,甩掉「貧困生」的帽子,有的學生盲目攀比、鋪張浪費。央視曾報道過四川省某縣高考狀元小唐,靠社會捐助讀書,大學四年揮霍了所有捐款,還拖欠學校第四年的學費。畢業前夕,又用謊話欺騙了善良的捐助人數千元錢。
你的教學資料庫!

我們今天在談論或關注高校貧困生的時候,更多地關注了他們的物質方面,忽視了他們精神、心理方面存在的問題。現階段,我國高校「獎、貸、助、補、減」的幫困助學體系已基本建立,較好地解決了貧困生生活上的困難。在幫助緩解經濟壓力的同時,是重視貧困生精神貧困的時候了。

貧困學子相對於其他學生,更容易出現敏感、焦慮、自卑、憂郁等心理特徵,尤其是剛步入大學校門的新生,由貧困帶來的心理問題更為突出,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自我封閉,不願與同學和老師交流,二是沉迷虛擬世界,靠網路游戲打發青春。一項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公辦全日制普通高校貧困生估計超過280萬人,約佔大學生總數的20%。對於其中一些貧困生的精神、心理問題,全社會應該共同關注,尤其是作為扶貧助學具體實施者的高校,更應拿出精神激勵的措施,正確引導貧困學生克服困難。在一定意義上講,精神激勵更為重要。

貧困可以產生良性循環,也可以導致惡性循環。如果一個貧困生心存感激,積極參加公益活動,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感到幸福,就更願意幫助別人,也會感染周圍的同學,這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而它的反面是:學生接受的教育和熏陶較少,貧困生認為我貧困,理應接受資助,這是社會對我的補償,進而產生等、靠、要的思想,甚至自甘沉淪。

貧困不是貧困生的過錯,貧困生沒有必要因為貧困而自卑。貧困生也許一時還缺乏站到人生舞台中央的勇氣,但不能缺乏精神上的自尊,應像苔花那樣樂觀自信,努力進取。沒有精神上的自尊,生命只能是一片沼澤。

貧困也不是沉淪的理由,反而是一種不可多得的財富。它可以激發奮斗的潛能,綜觀歷史,幾乎沒有一個成功者不是經過了這樣的歷練。一位貧困生說得好:「我們不能選擇家境,但可以選擇人生!」

⑶ 《牡丹說》的翻譯

冬天,山中有位老翁挑了一株牡丹,(牡丹)有一人多高,枝條繁茂,花苞蔟簇數以百計。主人對它另眼相看,出高價買了下來。怕栽在別處與這株牡丹不相稱,庭院中原有幾株牡丹,特地移到別處,把地方讓出來。上面用錦帳遮蓋,晚上點上燭火,客人來了,(主人)常指著它感到自豪。不久,花開了,花瓣薄得像蟬的翅膀,大大不如原先的那幾株牡丹。於是主人憤憤地將它移到山上,再移到牆邊,牡丹很快枯死了。主人感到對不起原有的那幾株牡丹,並且嫌庭院太空,便將原來的牡丹移回原處,沒過幾天,也枯死了。

來訪的客人埋怨主人道:「您沒見過善於種花的人嗎?適宜在山上長的就種在山上,適宜在庭院中長的就栽在庭院,如果遷移它,應該在冬天而不是春天。所以人和花常能兩全其美。您既然根據外貌認為那些牡丹是良種,一見不如原來想的那樣,立即粗暴地摧殘損害他們,移栽不按時節,牡丹花含冤而死理所當然。天底下荊棘、藜刺之類的東西比牡丹低下百倍,您沒有辦法因為生氣而統統把它們遷走。牡丹來時,並不曾自己說:『應該看重我的身價,應該把我栽在庭院中,應鏟除你原有的舊花,(把地方)讓給我這新來的。』一個月中,忽而珍視它,忽而貶抑它,都是您一個人所為。不怪自己卻怪花,這就錯了!庭中舊有的牡丹花,未必一定名貴,你仍然把它們移回原處,以為它們比新買的好。(如果當初)新的牡丹雖然買來,舊的牡丹先不移走,比較它們開的花哪更好,然後再移栽,就都不會死掉了。您急急忙忙,既不懂生物的習性,又不知道土壤是否適宜,高興了就抬舉它,生氣了就摧殘它,主人如此喜怒無常,花的命也就送掉了。那麼,您的毛病在於看重自己而輕視生物,性情專斷而缺乏見識,自以為是而不和人商量。以後您的庭院中,大概不會有花木了。」

⑷ 袁牧的詩有哪些

1、《所見》

清朝袁牧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譯文: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盪。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2、《苔》

清朝袁牧袁牧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譯文:春天和煦的陽光照不到的背陰處,生命照常在萌動,苔蘚仍舊長出綠意來。苔花雖如米粒般微小,依然像那高貴的牡丹一樣熱烈綻放。

3、《馬嵬》

清朝袁牧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裡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譯文:用不到去歌唱當年皇帝妃子的悲歡離合;在人間也有銀河,使得千千萬萬人家夫妻離散。像石壕村那樣的夫妻訣別數也數不清,老百姓的淚水比長生殿上灑的那點淚水多得多了。

4、《十二月十五夜》

清朝袁牧

沉沉更鼓急,漸漸人聲絕。

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譯文:遠處傳來斷斷續續的更鼓聲,忙碌的人們陸續入睡,市井的吵鬧聲慢慢平息下來。吹燈入睡發現房間更加明亮,原來是月光與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使房間顯得更加明亮。

5、《春風》

清朝袁牧

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

來掃千山雪,歸留萬國花。

譯文:春風就像貴客一般,所到之地立馬萬物復甦,熱鬧繁華。來的時候融化千山的積雪,吹過後留下無數開放的鮮花

⑸ 關於蓮、牡丹、菊的詩句各五句,名段各一段

一、蓮

1、名段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愛蓮說》宋代:周敦頤

譯文

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只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十分喜愛牡丹。而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內空外直,不生蔓不長枝,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立在水中。人們只能遠遠地觀賞而不能玩弄它啊。

2、詩句

(1)素蘤多蒙別艷欺,此花真合在瑤池。——《白蓮》唐代:陸龜蒙

譯文: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艷花欺,冰清玉潔的白蓮真應該生長在瑤池裡。

(2)不堪翠減紅銷際,更在江清月冷中。 ——《秋蓮》元代:劉因

譯文:淡淡的清香也不再引起路人欣賞的興趣了。在江清月冷中,更不能讓人忍受的是秋蓮的花葉已經敗落了。

(3)水清蓮媚兩相向,鏡里見愁愁更紅。——《蓮浦謠》唐代:溫庭筠

譯文:水流清澈見底,美麗的蓮花和嬌媚的人臉兩兩相對,水平如鏡,清清水裡映出了那因愁而紅的臉。

(4)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贈荷花》唐代:李商隱

譯文:只有荷花是紅花綠葉相配相映,荷葉有卷有舒,荷花有開有合,襯托得那樣完美自然。

(5)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荷花》清代:石濤

譯文:五寸的荷葉托著嬌艷的荷花,荷葉密密的貼在水面,但這並不妨礙彩舟的盪漾。

2、詩句

(1)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寒菊 / 畫菊》宋代:鄭思肖

譯文:寧可在枝頭凋謝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於凜冽北風之中!

(2)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不第後賦菊》唐代:黃巢

譯文:等到秋天九月重陽節來臨的時候,菊花盛開以後別的花就凋零了。

(3)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題菊花》唐代:黃巢

譯文:若是有朝一日我成為了司春之神,一定要讓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開。

(4)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九日齊山登高》唐代:杜牧

譯文:塵世煩擾平生難逢讓人開口一笑的事,滿山盛開的菊花我定要插滿頭才歸。

(5)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荷花》唐代:元稹

譯文: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後再無花可賞。

⑹ 袁枚的古詩。

袁枚(1716-1797)清代著名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和美食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文筆與大學士直隸紀昀齊名,時稱「南袁北紀」。主要傳世的著作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及《補遺》,《隨園食單》、《子不語》、《續子不語》等。

所見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湖上雜詩
葛嶺花開二月天,遊人來往說神仙。 老夫心與遊人異,不羨神仙羨少年。

馬嵬
莫唱當年《長恨歌》,
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裡夫妻別,
淚比長生殿上多!

湖上雜詩
葛嶺花開二月天,遊人來往說神仙。
老夫心與遊人異,不羨神仙羨少年。

十二月十五夜
沉沉更鼓急,漸漸人聲絕。
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獨秀峰
來龍去脈絕無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獨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級登其巔,一城煙水來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傷焉?

⑺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啥意思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意思是:春風陽內光不到地方,青春容照樣萌動。哪怕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絲毫也不自慚形穢,依然像那美麗高貴的牡丹一樣,自豪地盛開。

此詩名為《苔》,是清代詩人袁枚創作的一首詩歌。苔蘚自是低等植物,多寄生於陰暗潮濕之處,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並不會因為環境惡劣而喪失生發的勇氣,詩人能看到這一點並歌而頌之,很有眼光

(7)牡丹說袁枚擴展閱讀:

「白日不到處」,是如此一個不宜生命成長的地方,可是苔蘚卻長出綠意來,展現出自己的青春,而這青春從何而來?「青春恰自來」,嗯,並不從何處來,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蘚自己創造出來的!它就是憑著堅強的活力,突破環境的重重窒礙,煥發青春的光采。

「苔花如米小」苔不會開花的。「也學牡丹開」,既是謙虛,也是驕傲!對的,苔如此細小低微,自不能跟國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賞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卻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強,爭得和花一樣開放的權利——這世道並非僅為少數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⑻ 《苔》袁枚古詩詩意

一、譯文

春天和煦的陽光照不到的背陰處,生命照常在萌動,苔蘚仍舊長出綠意來。苔花雖如米粒般微小,依然像那高貴的牡丹一樣熱烈綻放。

二、原文

清代·袁枚《苔》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8)牡丹說袁枚擴展閱讀

賞析:

苔蘚自是低級植物,多寄生於陰暗潮濕之處,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並不會因為環境惡劣而喪失生發的勇氣,詩人能看到這一點並歌而頌之,很有眼光。

這首短詩含意實在豐富,就如從一粒沙照見大千世界。無名的花,悄然地開著,不引人注目,更無人喝彩。就算這樣,它仍然那麼執著的開放,認真地把自己最美的瞬間,毫無保留地綻放給了這個世界。

⑼ 《苔》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小米,亦學牡丹來。這首古詩的意思

意思:

如此一個不宜生命成長的地方,可是苔蘚卻長出綠意來。

雖然花朵小小的像米粒一樣版,但也學權著牡丹一樣,自信盛開,煥發青春的光采。

(9)牡丹說袁枚擴展閱讀

賞析:

苔蘚自是低級植物,多寄生於陰暗潮濕之處,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並不會因為環境惡劣而喪失生發的勇氣,詩人能看到這一點並歌而頌之,可見觀察的細微。

苔花雖然細小低微,不能跟國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賞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卻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強,爭得和花一樣開放的權利,所以說世道並非僅為少數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只要有努力,一樣可以有自己綻放的一天。

作者: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築築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

⑽ 袁枚為何一生只寫了一首詞就被稱贊為大文豪

袁枚這一生只寫了一首詞,但是他卻寫了很多詩,他一共創作了4000多首,但是只有一首是詞。可以說非常奇特。他被稱贊為大文豪,並不是只因為這一首詞,這首詞清雅幽深,飽含深情可謂詞中佳品。

袁枚這個地方遊玩一段時間後,終於拿定了主意,決定娶這個女子。當他准備迎娶這位女子的時候卻發現,這名女子早已嫁做人婦。袁枚非常後悔,悔恨之際寫下了一首《滿江紅》。

袁枚一生志高才盛,性情靈動浪盪,但是富有才華詩文不絕於心,而且多有文章流傳於世間,雖然只有一首詞但是文章隨筆甚多,所以被稱為大文豪。

熱點內容
邢台市荷花 發布:2025-09-15 07:47:12 瀏覽:955
黃臘梅花 發布:2025-09-15 07:35:06 瀏覽:642
北京情人節教堂 發布:2025-09-15 07:30:36 瀏覽:997
2017圓明園牡丹花 發布:2025-09-15 07:29:14 瀏覽:77
紅梅花嫁接 發布:2025-09-15 07:29:13 瀏覽:89
梅花迅雷 發布:2025-09-15 07:23:43 瀏覽:858
海棠灣李現 發布:2025-09-15 07:20:06 瀏覽:124
七夕罵人 發布:2025-09-15 07:16:56 瀏覽:262
綠植圍檔生產廠家 發布:2025-09-15 07:16:04 瀏覽:625
二手玫瑰好聽的歌 發布:2025-09-15 07:13:46 瀏覽: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