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園非歐美
① 專業好壞。
學什麼專業呢,我大學學的專業就不好,剛開始做文職,工資太低,後面朋友介紹,去學習了西點,現在自己開店,生意很好
② 海明威的一生的生平簡介
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國作家和記者,被認為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區的奧克帕克,晚年在愛達荷州凱徹姆的家中自殺身亡。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錯綜復雜,先後結過四次婚,是美國「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對人生、世界、社會都表現出了迷茫和彷徨。
生平:
海明威出生於奧克帕克,他在瓦隆湖接受了洗禮儀式。海明威的童年時光大多在瓦隆湖的農舍中度過,小時候喜歡讀圖畫書和動物漫畫,聽各類型的故事。喜歡模仿不同的人物,對縫紉等家事亦很感興趣。海明威的母親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在音樂上有所發展,但海明威卻承襲了父親的興趣,如打獵、釣魚、在森林和湖泊中露營等。因此從小在瓦隆湖的農舍中度過的海明威,很熱愛大自然。
1913年到1917年間,接受高中教育的海明威,學業、體育上成績優越,在英語方面天賦突出。在初中時,為兩個文學報社撰寫文章的他有了首次的寫作經驗。升上高中後,他更成為了學報的編輯。有時他會使用「Ring Lardner Jr.」這筆名寫作,以紀念他心目中的文學英雄拉德納(Ring Lardner)。高中畢業之後,拒絕入讀大學的海明威,以18歲之齡到了在美國舉足輕重的《堪城星報》(Kansas City Star)當記者,正式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在《堪城星報》工作了6個月的過程中,海明威受到了良好的訓練。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不顧父親的反對的海明威,辭掉了記者一職,並嘗試加入美國軍事以觀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斗情況。海明威由於視力缺陷導致體檢不及格,只被調到紅十字會救傷隊擔任救護車司機。前往義大利前線途中,他在德國炮火轟炸之下的巴黎逗留。他並沒有在安全的旅館停留下來,反而盡量接近戰場。海明威在義大利前線目睹了戰爭的殘酷:米蘭附近的一座彈葯庫爆炸,一個臨時停屍場中的女屍多於男屍,令海明威極為震驚。1918年7月8日,海明威在輸送補給品時受傷,並把義大利傷兵拖到安全地帶,被義大利政府授予他銀制勇敢勛章。後來,海明威在米蘭一個美國紅十字會的醫院工作。他早期小說《永別了,武器》的創作靈感來源於此。海明威把自己當作小說中的主人公,進行本色創作。
1920年,海明威遷往安大略省多倫多,居於公寓。居住期間,在《多倫多星報》找到工作的海明威他成為自由作家、記者和海外特派員,並結識了星報記者莫利·卡拉漢(Morley Callaghan),建立友誼。
1920至1921年間,在芝加哥北部附近居住的海明威為一所小報社工作。1921年,海明威娶了他的第一任妻子——哈德莉·理察遜(Hadley Richardson),並在9月遷到了芝加哥北部的三層公寓居住。到12月,海明威一家遷出國外,再沒有回到那裡居住。在巴黎安頓的海明威,給星報進行關於希土戰爭(1919年-1922年)的采訪。回到巴黎之後,安德森引導了海明威參與「巴黎現代主義運動」。
1923年,海明威的處女作《三個故事和十首詩》,在巴黎出版。海明威的第一個兒子出生後,由於要支持整個家庭的開支,海明威辭去多倫多星報的工作。
1925年,短篇故事系列《在我們的時代里》出版,顯示出簡潔的寫作風格。1926年,海明威的小說《太陽照常升起》出版。1927年,海明威與哈德莉·理察遜離婚,另娶第二任妻子寶琳·費孚(Pauline Pfeiffer)。 並出版《沒有女人的男人》。
1928年,海明威離開了巴黎,居住在美國的佛羅里達州和古巴,過著寧靜的田園生活。他經常去狩獵、捕魚、看鬥牛。在陸續幾年中,海明威的二兒子與三兒子出生。
1931年,海明威遷往基韋斯特(他在那裡住的房子現為博物館),並為《午後之死》和《勝者一無所獲》積累素材。1932年,《午後之死》出版。尊奉美國建築師羅德維希的名言「越少,就越多」,使作品趨於精煉,縮短了作品與讀者之間的距離,提出了「冰山原則」,只表現事物的八分之一,使作品充實、含蓄、耐人尋味。
1933年秋天,海明威隨一隊狩獵的旅行隊到了非洲,[13] 他根據在非洲的見聞和印象,於1935年出版了《非洲的青山》、《乞力馬扎羅山的雪》、《弗朗西斯·麥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
1937年至1938年,他以戰地記者的身份奔波於西班牙內戰前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作為記者隨軍行動,並參加了解放巴黎的戰斗。在此期間,海明威寫的散文《告發》於1969年附《第五縱隊與西班牙內戰的四個故事》出版。 1940年,海明威與費孚的結束婚姻,在這段期間,身體健康問題接踵而至,對海明威造成很大困擾。 同年,海明威發表了以西班牙內戰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義的長篇小說《喪鍾為誰而鳴》, 1950年,以二戰後的威尼斯為背景的《過河入林》出版,馬爾克斯就曾表示:「沒有《過河入林》,就沒有《老人與海》。」
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海明威立即將自己的遊艇改裝成巡艇,偵察德國潛艇的行動,為消滅敵人提供情報。上世紀90年代中期,前克格勃人員亞歷山大·瓦西里耶夫獲准進入蘇聯情報機關檔案館。結果他驚訝地發現,海明威竟然曾於1941年被招募為克格勃間諜,代號:阿爾戈。可惜沒有天分,沒有獲得任何有價值的情報。1944年,海明威隨同美軍去歐洲采訪,在一次飛機失事中受重傷,但痊癒後仍深入敵後采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獲得一枚銅質獎章。1948年,海明威與瑪莎離婚,並與戰時通訊記者瑪麗·維爾許·海明威(Mary Welsh Hemingway)結婚,不久重返古巴。1961年7月2日,海明威用獵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享年62歲。
在海明威一生之中曾榮獲不少獎項。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授予銀制勇敢勛章;1953年,他以《老人與海》一書獲得普利策獎,1954年,《老人與海》又為海明威奪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1年,海明威的《太陽照樣升起》(The Sun Also Rises)與《永別了,武器》兩部作品被美國現代圖書館列入「20世紀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說」中。
海明威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他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海明威的作品標志著他獨特創作風格的形成,在美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
③ 哈爾濱工業大學校園內有哪些地標性建築
哈爾濱工業大學校園內的地標性建築有:
1. 哈工大主樓,是哈爾濱從解放初期至今城市建設翻天覆地變化過程的見證者,建築風格上屬俄羅斯「社會主義民族建築風格」,是哈爾濱歐式建築風格的典範之一。
2. 電機樓,建於1954年,位於主樓東側。
3. 機械樓,建於1953年,位於主樓西側。
4. 哈工大土木樓空間群,與哈工大博物館融為一體,形成山字形平面,距離校本部不遠。相對於之後陸續建成的電機樓、機械樓,由專業分工之故,它又被稱作「土木樓」。
5. 哈工大博物館,館舍建於1906年,原為俄國駐哈爾濱總領事館,後為哈工大最初的校舍。
(3)丁香園非歐美擴展閱讀:
哈工大建築群入選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曾將此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樓空間群評為最美的大學校園TOP5之一。其教學質量和科研實力非常厲害,而且學校的建築都是世界建築遺產呢。
哈工大整體來說學校面積不是很大,幾棟建築很快就能搞清楚,將近包年的歷史,校區內的不少建築都是充滿了年代感的,而且北方的建築和南方的建築卻是區別很大,厚體牆,小窗戶。
11月24日,「第三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入選名錄公布了100個建築,其中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群入選名錄。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群包括了哈工大博物館和哈工大原學生宿舍。
④ 大家是怎麼樣看待營養師呢
營養師專題資料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在追求豐富物質生活的同時,都希望自己擁有健康的體魄。因此,人們對科學合理的膳食結構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日本,每300人就擁有一名營養師。日本法律規定,100人以上的食堂必須配備1名營養師。可以說,這項舉措是日本成為世界上人均壽命最長國家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我國開始重視這一關繫到人民身體健康的問題,已將營養立法提到了議事日程。據統計,目前我國現有營養專業人員還不到4000人,每30萬人才擁有一名營養師,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與我國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相適應。經權威機構預測,營養師職業將是我國新世紀最熱門的職業之一。
1. 《國民營養條例》即將出台
《國民營養條例》於3月完成起草工作
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症等慢性病的發生與「不會吃飯」有密切關系,為此我國正在起草首部專管吃飯的法規——你會吃飯嗎?
吃飯人人都會,但把飯吃得科學,就不一定人人都會了。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症, 這些慢性病的發生與「不會吃飯」有密切關系。日常膳食結構不合理、營養不均衡是「罪魁禍首」。專家們普遍感覺,盡快出台《國民營養條例》顯得十分必要和緊迫。
《條例》讓專業營養師走進百姓生活
我國首部《國民營養條例》將力圖解決目前我國在膳食營養方面最迫切的問題,涉及營養調查和監測、食品標准須註明營養成分、嬰幼兒、婦女等特殊人群的營養等問題。該《條例》的一個突出特點是讓專業營養師走進百姓生活,以改善膳食結構不合理、營養不均衡的現狀,培養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國民素質。比如,條例中將規定所有的幼兒園和學校都要配備專業營養師,在社區內也要配備營養師,定期向居民講解營養知識。通過立法來規范「吃飯」的做法,在國外已不鮮見。由中國營養學會起草的《條例》(草案)已進入專家討論階段,並有望於3月完成起草工作.
吃飯隨意難免營養缺乏或營養過剩
營養缺乏的主要原因是進食不足或進食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或因為慢性疾病消耗較大。營養過剩是能量攝入超過人體的消耗。營養缺乏和營養過剩都屬於營養不良,對身體都會造成損害。
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大頭娃娃」就是一種典型的營養不良———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營養過剩引起的疾病有肥胖症、高血脂症、高血壓、冠心病、腦血栓、脂肪肝、糖尿病等。
營養問題危害嚴重
目前我國營養不良的人口是全世界最多的幾個國家之一,每年因此帶來的損失約3000億—5000億元。因為營養過剩,全國有1.6億成人血脂異常,另有1.6億成人患高血壓,2000多萬人患有糖尿病。在大城市中,每100個成人中就有30個人超重。
營養師帶給我們什麼?
專業營養師對人體營養攝入「量體裁衣」,指導人們合理飲食。專業營養師常駐社區,不僅能為他們提供出門可及、量身定做的營養咨詢,而且對建立社區人群營養檔案和監控膳食結構很有幫助。
2.合理營養的重要性
人類為了維持生命與健康,必須每天從食物中獲取人體所必需的各種營養物質。以往許多人往往看重營養不良的危害,認為營養不足可致體弱多病,會影響人體健康;相反對營養過度及營養不平衡的危害卻認識不足。舉個簡單的例子,以往人們往往認為肥胖是福相、富貴體型,是營養好的象徵和健康的標志,而實際上肥胖是熱量入超導致的營養不平衡的結果。肥胖有許多危害,使活動能力減弱自不必說,還與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發生有密切關系。因此,講究營養要講合理營養,也就是每日由食物攝入營養物質要適度,既不能缺乏,也不能過度。缺則不能滿足機體生理活動的需要,嚴重時可引起機體生理機能的改變和生化活動異常,甚至發生機體形態結構的異常,影響人體健康;過了也會引起機體異常改變,或體內積聚過多,或干擾其它營養物質的利用,使代謝異常,有時甚至可產生中毒現象,而這對人體的危害也絕不能低估。近年來被人們稱為現代文明的疾病,其中許多疾病包括癌症在內,就同營養過剩或營養不平衡有關。老年時期這種營養過剩或營養不平衡對健康的危害就更大。這已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重視。總之,合理的營養能促進機體的正常生理活動,改善機體的健康狀況,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合理營養可使老年人精力充沛,提高工作效率,對抗老防衰、延年益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所謂合理營養是指膳食營養在滿足機體需要方面能合乎要求,也就是說由膳食提供給人體的營養素,種類齊全,數量充足,能保證機體各種生理活動的需要。
(1)膳食中熱量和各種營養素必須能滿足人體生理和勞動的需要。即膳食中必須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水和膳食纖維等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且保持各營養素之間的數量平衡,避免有的缺乏、有的過剩。因此,食物應多樣化。因為任何一種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體所必需的一切營養素,所以多樣化的食物是保證膳食平衡的必要條件。
(2)合理的飲食制度。如餐次安排得當,可採取早晨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的原則。
(3)適當的烹調方法。要以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且有良好的食品感官性狀,能刺激食慾為原則。老年人的膳食宜嫩、軟,容易消化,一般應限制油膩食物。
(4)食品必須衛生且無毒。
當然由於人們的生活環境不同,飲食習慣、健康狀況等也千差萬別,對營養的要求也就各不相同。在實際生活中只有根據合理營養的基本要求,按照每個人的性別、年齡、勞動狀況、健康情況等方面綜合考慮,安排好每日膳食,才能真正達到合理膳食的要求。
3.營養師行業前景
十六大報告提出,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必須從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出發,要求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和健康三大素質明顯提高,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要實現這一宏偉 目標,提高國民的身體素質是最基本的保證。根據西方學者馬斯諾著名的「需要五層次論」,當人的最低級的生存需求得到滿足 時,就會向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等更高層次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穩步提高,人們所奉行的營養概念及生活方式也開始向更高的水平邁進。人們迫切希望有來自營養學專業人士的指導意見,以幫助解決日常飲食 營養失衡、預防各種慢性病、消除亞健康等切身問題。無論從國家、社會、還是個人,都急需營養專業人才來指導大眾科學膳食消費,提高國民的身體素質,實現良性發展。 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機遇和要求下,一項全新的資格認證方式——營養師資格認證— —開始走進大眾的視野。
營養師——一次投入、終身受用的絕佳機會 健康長壽是人類永恆的夢想,營養師的使命正是幫助各個年齡層次的人群合理搭配膳食、遠離疾病、延緩衰老。均衡營養有助於保持人體的健康狀態,有助於維持機體營養攝入平衡,更有助於預防並輔助治療各種急慢性疾病。通過研究食物中的營養素和人體機能需要的關系,指導人們「吃什麼、怎麼吃、吃多少」,營養師幫助人們形成科學的膳食搭配方式、保持機體健康。與其他職業技能認證相比,營養師資格認證具有更高層次的價值,它不僅是個人職業技能的證明,更有助於提升個體生命質量。
營養師—— 未來的強制准入工種 隨著社會分工的精細化、專門化,對職業的專業性要求也日趨增強。擁有營養師職業資格認證,將成為進入食品、保健、醫葯等朝陽產業的「敲門磚」,與之相關的保健醫師和營養配餐人員等必須通過營養師資格認證方可上崗。即將出台的《營養法》還要求服務行業、學校食堂、烹飪學校、家政服務等相關產業也必須配備通過營養師資格認證的專業人員。一旦擁有營養師資格認證證書將極大提高個體的職場競爭力。
營養師——400萬個工作機會虛席以待 目前,我國以營養師為主體的營養指導專業人士奇缺,全國現有營養師不到4000人。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壽命最長的國家。按照其每300人配備1名營養師的現行比例推算,我國營養師行業有400萬個工作機會虛席以待。權威機構預測,營養師將是我國未來最熱門的職業之一,具有廣泛的社會需求及良好的就業前景。
4.我國營養師職業缺口巨大
有關專家告訴記者,盡管大多數人對營養問題表示關注,但是仍缺乏必要的營養知識,雖然吃得很好,但並未吃出健康,大多數人都營養過剩,而與此相關的職業——營養師卻極其缺乏,其數量與人口總數比例嚴重失衡。在國外,由營養師調理人們日常的膳食並不算稀奇,然而在中國,營養師職業卻面臨著嚴重的缺口。
三十萬人一名營養師
衛生系統內部將營養師分為公眾營養師與臨床營養師,通常所說的營養師是指公眾營養師,非典以後,人們開始真正關注營養,這也把營養師的缺乏推向了風口浪尖。
世界健康咨詢師聯合會的魏躍先生透露,我國營養保健專業人員現在有4000人左右,即每30萬人一名營養師。在這有限的4000人當中,也是半路出家的居多,專業人士很少。這與瑞士、日本等發達國家相差甚遠,日本的營養師數量在40萬人以上,平均三四百個人就有一個營養師。
不只是幼兒園和學校遭遇營養師難求的尷尬,醫院、社區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中國營養學會日前的一項調查顯示,在被訪的403所醫院中,只有47%設有營養科,一半以上的醫院根本沒有營養科,營養師的配備更無從談起。醫院里與營養有關的工作人員共1722人,而真正具備營養師資格的只有392人,僅佔22%。社區工作繁多而瑣碎,營養師的問題更是無暇顧及。
認識誤區亟待突破
許多醫院的營養科形同虛設,眾多的大專院校、中小學、幼兒園的保健醫師和營養配餐人員也不真正懂營養,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我國的營養事業沒有發展起來呢?
據報道,我國營養學人才教育其實在上世紀80年代曾經有過短暫的繁榮,當時從事營養專業學習的大有人在,由於後來基層醫院、社區、學校、幼兒園一直沒有營養師崗位的法定設置,我國百姓對營養知識了解還不多,營養師這個職業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造成了畢業學生就業困難,並最終導致了營養學教育的門庭冷落。營養專業學生求職遭遇尷尬,最後不得不轉行做其他工作。
北京某健康咨詢中心的劉經理表示,目前,仍有很多的人在營養膳食方面存在很大的誤區,老百姓傳統的飲食習慣與科學的膳食觀念之間也有著不小的沖突,通過營養師對此進一步加強科學的引導很有必要。有專家認為,人均GDP指標由1000美元增加到3000美元的時期,是居民膳食營養結構迅速發生變化的關鍵時期,如果在這個時候加以正確的營養指導,將明顯提升我國居民的體能和智力水平。
醫院、學校、幼兒園、賓館、飯店、運動隊、食品企業、健身俱樂部、美容院、社區、養老院等都對營養師有強烈的需求,這一需求量至少要在400萬人以上。有關部門已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據有關人士介紹,目前我國正在加緊制訂相關法律,以提高營養師的社會地位,並將逐步在醫院、幼兒園、學校、企事業單位的公共食堂及餐飲服務業推行營養師制度。
5.中國缺少400萬營養師
我國有幾千年的飲食文化,「葯補不如食補」的觀念深入人心。但是,「食補」應該怎麼補,卻很少有人說得清,這就需要營養師的專業指導。
營養師不僅僅是「熬粥的」
10月30日,記者在北京市朝陽區隨機采訪了一些行人,發現大家對「營養師」的概念都不清楚。「營養師是醫院里給病人做飯的吧?」「營養師教我們如何做出有營養的飯菜,和一般的廚師不一樣。」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營養學會委員、北京朝陽醫院營養科主任於貴祥告訴記者,由於我國對營養學的研究起步較晚,很多老百姓對此了解甚少,有時連營養師自己都自嘲地說:「我們就是某某醫院里熬粥的。」
實際上,營養學是一門學問,專門研究營養搭配、營養互補和營養平衡等。營養師的主要工作是研究食物中的營養素和人體機能需要的關系,也就是指導人們「吃什麼、怎麼吃、吃多少」。如果按照研究領域和內容的不同劃分,營養師又可以細分為研究兒童營養、青少年營養、老年營養的營養師,研究治療膳食的臨床營養師和針對更廣泛人群研究普通膳食的營養師等。總之,一個合格的營養師應該是醫師、營養師、廚師的「三位一體」,而不僅僅是「熬粥的」。
日本百人食堂必須配備營養師
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在半個多世紀以前就意識到,「科學的營養搭配、均衡的膳食可以改變一個人、一個家庭乃至一個民族的前途」。二戰後,日本在制定經濟發展戰略的同時,重點做了兩方面的工作,那就是抓教育和國民素質。1947年,日本頒布了《營養師法》,1952年又制定並推行了《營養改善法》。法律規定,凡能容納100人就餐的食堂必須配備至少1名以上的營養師。目前,日本擁有專業營養師40萬人,與全國人口的比例達到1∶300。營養師廣泛分布在醫院、學校、食堂、賓館、食品加工企業和政府部門等,為全國民眾及時提供營養指導。
據悉,在美國,營養師很「吃香」,想要獲得營養師資格很不容易。只有醫學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在相關工作領域見習至少兩年才有資格參加註冊營養師的考試,通過統一考試後才能從事相關工作。此外,以後每5年還要接受75小時的再教育,以便及時更新知識,更好地指導群眾。不過,一旦有了從業資格,營養師便可擁有和醫生一樣讓人羨慕的高收入和社會地位。在美國人眼中,私人診所是否配備營養師是衡量這個診所是否完善、專業的重要指標,人們非常在意營養師的意見,而且已形成了隨時向營養師咨詢的習慣。
目前我國營養師不足4000人
與日本和美國相比,我國營養師的現狀不容樂觀。於貴祥主任介紹說,目前我國營養師不足4000人,如果按照日本營養師佔全國人口的比例,即每300人配備一名營養師來推算,我國缺少近400萬名營養師。而且,在這有限的4000人當中,也是半路出家的居多,專業人士少。中國營養學會2002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受訪的403所醫院中,只有47%設有營養科,一半以上的醫院根本沒有營養科建制,營養師的配備更無從談起。醫院里營養方面的工作人員共1722人,而真正具備營養師資格的只有392人,僅佔22%。最需要營養師的醫院尚且如此,食堂、賓館、學校的情況就可想而知了。記者走訪了北京長安街上的多家餐館,發現這些餐館里不乏特級、一級廚師,卻沒有一家配備營養師。原因非常簡單———有沒有營養師對餐館的利潤沒有影響。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為什麼營養師受到冷落?
營養師能幫人們預防「富貴病」
於貴祥主任告訴記者,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也在發生巨大變化,從傳統的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飲食結構轉變為以肉類食物為主的飲食結構。但是,這種快速變化是人體機能一時難以接受的,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疾病。片面強調「口福」和不良飲食習慣,使我國居民出現了個別營養素缺乏和總體營養過剩並存的怪現象。據2002年國民身體素質調查顯示,我國目前5歲以下兒童身高不達標的占總人數的35%,兒童佝僂病患者佔30%,缺碘人群佔33%,缺鐵性貧血佔20%。全國肥胖的人超過3000萬,超重的人達2.4億。患「富貴病」的人數也在大幅上漲,以糖尿病為例,1979年,我國糖尿病患者占總人數的0.67%,1998年該比例上升到3.21%,目前北京糖尿病患者已佔到6%。
這一系列令人震驚的數字在提醒人們:合理膳食、均衡營養是預防、治療疾病的組成部分,不能等到得了糖尿病、冠心病或腫瘤,必須接受膳食治療的時候才「臨時抱佛腳」,想到營養師。
於貴祥主任還認為,中國營養師的專業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營養師後備隊伍的建設必須提上日程。只有專業營養師在我國普及了,人們才有可能在采購食物、烹飪、就餐、購買保健品等方面得到正確的指導。
6.餐飲業呼喚營養師
目前,日本有40萬名營養師,每330人就有1名營養師,而我國營養師不足4000人,每30萬人才有1名營養師。其中絕大多數分布在醫院等機構,為特殊人群服務,鮮有面向普通大眾的。國外營養師的工作重點是在公共營養這一領域,醫學營養只是其中一個組成部分。前不久,衛生部透露,以後集體供餐單位都應配備營養師,有關營養師的管理制度和要求正在起草。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教研室柳啟沛教授因此建議:飯店最好也能配備專職的營養師。
營養師人才後繼乏人,隨著專業院校取消醫學營養專業,眼下科班出身的醫學營養師越來越少,更別說是公共營養師了。目前在我國的高等院校中,只有中山大學和四川大學設有營養專業。因為需求量大,畢業生就業前景相當好。專家建議,營養師不必拘泥於醫科背景,國外不少面向公眾的營養師都是由農學院、食品加工專業培養的。
7.美國營養師好賺錢
美國食品超市的貨架上常有雜志出售,其中很大一部分和營養、減肥有關。
最近,記者在網上看到一篇國內媒體的文章說,美國流行請營養師、上營養課,幾乎每個人都聘有私人營養師,營養師地位受尊崇等等。
雖然其中有借美國人來造勢的成分,事情也遠遠沒有這么「熱火朝天」,但根據記者在美國幾年的經驗,美國人的確很重視營養的攝入,很重視營養師的意見,美國營養師的確地位不低、賺錢也不難。
美國營養師就是醫生的一種,執照很難拿
營養學可以被劃分為臨床營養學和一般營養學等。在美國,營養師就是醫生的一種,而絕非推銷營養品的招牌。敢掛牌做臨床營養咨詢的,都是經過嚴格考試,獲得專門執照的人。美國的醫師執照難拿是眾所周知的,要獲得一個營養師的執業資格,同樣絕非易事。
從社會地位上來講,美國營養師的地位和其他醫生的地位一樣,不高也不低,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美國的綜合性大醫院里通常都有專門的營養門診,也有少量獨立營業的營養咨詢門診。
不久前,記者因為頭發大量脫落,就跑到醫院里去看醫生。在外科、皮膚科檢查了一大圈之後,醫生建議:去看看營養科。到了營養師那裡,又是一大堆檢查、化驗,最後開出了長長的一串葯品、食品單子。營養師解釋說:你目前缺乏幾種維生素、缺乏幾種礦物質,補充的比例分別應該是多少等等。聽得記者暈頭轉向,但心裡還是很佩服營養師的專業水平。
營養師的收費同樣很貴,記者去的是一家相對便宜的公立醫院,大半天折騰下來,花掉了200多美元。如果是私人的營養師診所,每小時通常要120—150美元左右,除非有很好的醫療保險,否則絕大多數美國人都負擔不起,人人聘請私人營養師更無從談起。
營養師的執照難拿,但拿到後的日子就比較好過了。除了開營養門診外,美國大大小小的體育運動隊里都聘有營養師,街頭處處可見的健身俱樂部里,也聘請營養師做指導等等,他們的收入不菲。
營養師幫你找到保持健康的最適合的飲食、運動方法
好的營養師不僅能指導你的日常營養配給,而且還能幫你找到保持健康的最適合的飲食、運動方法。
去找一個臨床營養師的時候,他首先會對你的營養狀況和飲食起居習慣進行全方位的評估。首先,他要參照你的年齡和身體健康狀況,確定你的營養標准,確定適合於你的活動量。在飲食上,他可以告訴你,根據你的情況,你應該吃什麼,如何吃法。例如,一個懷孕婦女比一個老年人需要更多的鋅來促進胎兒的大腦發育,而一個老年人比青少年需要更多的硒來保護前列腺,一個青少年則需要更多的鈣和維生素D來促進骨骼的生長等等。
與其他醫生的看病開葯模式有區別的地方是,營養師通常要給顧客設計一個長期的治療計劃,特別是對於因營養不平衡或營養不良而帶來嚴重健康問題的情況。營養師開出的處方基本上以食補為主,葯補為輔,所以時間一般較長,從幾個星期到幾年時間的都有可能。
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都認為平衡的營養攝入是身體健康的關鍵,而身體的健康是保證生活質量的前提。當美國人越來越重視生活質量的時候,營養師也就越來越受歡迎了。
在美國日常生活的很多地方都看得到營養師的影子
除了像記者這樣感覺身體有小問題的人之外,經常光顧營養師那裡的還有下列幾種人:對飲食有特殊要求的真正病人,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病的患者;一些專業人士,如對體能有很高要求的運動員、對外貌有嚴格自我要求的演藝界人士;對健康要求很高、想追求長壽的有錢人以及無數為了減肥而費盡心思的美國大胖子等等。
在美國日常生活的很多地方都看得到營養師的影子。比如媒體,在美國的食品超市裡通常會有一排貨架專門來賣書,其中約1/3的雜志是關於飲食和減肥的,買了食品、日用雜貨後,很多人習慣性地隨手翻一翻或買一本雜志,裡面自然是大量的食品廣告,穿插在中間的文章多半是那些營養師們寫的,反復地教給你食品的營養搭配、如何邊吃邊減肥等等。電視上,乾脆有一個全國性的有線頻道「食物」,除了教你做飯的手藝,就是營養師們走馬燈一樣地輪番登場講營養之道。
與之相配套的,是美國的所有食品、營養品都非常詳細地說明了食物所含營養成分。比如含卡路里多少、蛋白質多少、礦物質多少等。這是美國食品及葯品管理局(FDA)的硬性法律規定,但同時也配合了營養師的工作。只要你願意,營養師可以把你的飲食結構比例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以上。
不過,定期去聽營養師講課的人倒很少,更談不上流行上營養課。這其中有幾個原因:首先是營養師開課很貴,其次是大多數美國人工作很忙,沒有時間去聽課,而特別有興趣、有需要的人則乾脆去找營養師看門診,用不著聽營養課,沒興趣、沒需要的人自然更不會去聽課。
美國學生的配餐要不折不扣地執行營養師的要求
美國學生的配餐營養要求非常嚴格,要不折不扣地執行營養師的要求。凡是考察過美國中小學學生配餐的人對此印象都十分深刻,學生配餐不見得很好吃,但卻保證了營養的平衡。
在公立學校,有的州規定學校負責供應早餐和午餐,有的州規定只供應午餐。學生配餐一般要收3—5美元費用,如果家庭收入低於一定標准,可以申請免費餐食。免費和交錢的學生配餐是完全一樣的。
根據不同的年級,學生配餐供應不同的飯菜品種和數量。中學生的午餐通常是兩片麵包、一片牛肉、配上蔬菜沙拉、果醬,再加上牛奶、黃油、果汁等。小學生還會多加一餐牛奶。
私立學校如果供應飯菜的話,同樣要按照營養師的要求來做,但基本沒有免費的。還有些私立學校不願承擔其中的成本和責任,就要求學生自己帶飯,那就由家長自己掌握了。
美國當地的學區和學校會定期請營養師對學生的食物結構和營養攝入進行評估,定期進行調整。近年來很多中國孩子到美國中小學念書,常常會覺得美國學校的食物難以適應,很大的原因是美國學校的午餐注意了營養而忽視了口味。
美國成年人和中國兒童有類似的飲食偏好
盡管美國人重視看營養師,但是並不保證他們真的就按營養師的要求去改變自己的飲食結構,也就不能保證他們的營養保持均衡。
一位美國營養師在談到美國人與中國人的營養和飲食結構時評價說:美國兒童比中國兒童營養結構好得多,中國成人卻不比美國成人營養結構差多少。最明顯的例子是,中國校園里的小胖子越來越多,而美國街頭的超級大胖子隨處可見。這和不同的人種基因有關系,但最主要還是因為美國成年人和中國的兒童有類似的飲食偏好。
美國中小學生在學校的配餐有營養師把關,營養很均衡。但中國小孩子的食物里卻過多地充斥著冰激凌等甜食、五花八門的零食、沒有蔬菜搭配的肉食,加上缺乏運動,也就有了無數個超重的小胖子。同樣,美國成年人的飲食結構大多數也並不科學,例如,正餐吃進大量的黃油、牛肉,餐後80%以上的美國人一定要吃一份冰激凌,然後男人坐在沙發上喝著啤酒看電視,女人靠在沙發上吃著薯片或玉米花看電視。結果是一個個大胖子常常把前來訪問的中國客人驚得目瞪口呆。
8.私人營養師身價看漲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人對吃開始「挑剔」起來,不只要吃飽,還要吃好,但如何才能吃好,就需要請教專業人士了,因此,營養師就日漸成為受寵的職業。記者近日采訪發現,一批能夠提供上門服務的私人營養師在島城悄然出現,而且身價看漲。
據本市一家飲食營養健康咨詢中心的負責人介紹,私人營養師在國外非常普遍,但在國內卻少有耳聞。事實上,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自己的健康狀況給予更多的關注,一些經濟上有實力的人也在尋找這樣的專職營養師為自己提供科學的健康指導,他們中心推出的營養師就是為這些有需求的人提供專職服務。服務內容具體到減肥如何吃,懷孕怎樣吃,常年吸煙、在酒桌上打拚的人怎樣補充營養等等。提供服務的營養師都具備營養師上崗資格,同時具備行醫資格,具有十年以上的臨床行醫經驗,一旦與客戶簽約,可以為客戶全家進行具體的健康指導。
雖說一些 賓館、健身會館、營養餐公司、餐飲企業,甚至包括大專院校、中小學、幼兒園都有自己的保健醫師和營養配餐人員,但他們中真正懂營養的還不多,真正有營養師資格的就更少了。「物以稀為貴」,島城私人營養師開出了8萬多元的年薪。
建議報考勞動部的公共營養師認證,本科畢業應該可以報高級營養師,我考過,比較容易,尤其你是學醫出身,很多課程以前都學過的
參考資料:www.wangxufeng.com
⑤ 世界上有哪些專業人士!
醫學,建築,武器
⑥ 杭州丁香園外商獨資是歐美嗎
是的。
丁香園 外文名稱 DXY 總部地點 杭州 成立時間 2000年7月23日 經營范圍 醫學 互聯網 公司性質 外資(非歐美) 創始人 李天天目錄 1網站歷史 2丁香園...
⑦ 高中文理不分科的問題!
不會的,學校會在教學行政班基礎上開設選修課教學班,由學生自主選擇。
我是江蘇高二的,其實我還想不分呢,9門一起來。那才叫能力!!!
⑧ 夢到綠色草地上有白雪
中國當代最具實力女作家正十二釵榜單 1. 宗璞代表作品《野葫蘆引》她是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自幼生長於清華園,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之精粹,學養深厚,氣韻獨特。她的小說,刻意求新,語言明麗而含蓄,流暢而有餘韻,頗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長,雋永如水。近年來又抱病創作反映中華民族知識分子命運的系列長篇小說《野葫蘆引》,獲得文學獎。. 王安憶代表作品《長恨歌》她是著名作家茹志鵑的女兒,但青出於蘭勝於蘭。王安憶的小說,多以平凡的小人物為主人公,表現他們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經歷與情感。「理解」與「愛」是她的創作宗旨。在藝術表現上,她的早期小說多感情抒發,近期創作則趨於冷靜和細致。王安憶小說對人情和人性的表現達到了一個高度,她具有很強的語言能力,對當代漢語文學的純正功不可沒 . 鐵凝代表作品《笨花》她是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從《哦,香雪》一鳴驚人,她就寫出了幾乎篇篇有反響的作品。《笨花》是多年文學積累的力作,憑借其出色的文學內蘊被評為五個一工程最佳作品。鐵凝魅力來自文學也來自出色個人才華,她成為中國文壇的領軍者依靠的是自己的才華 ▲宗璞 ▲王安憶 ▲鐵凝. 楊絳代表作品《洗澡》她是學者型作家,是翻譯家也是文學家。丈夫、女兒相繼去世後,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將錢鍾書的作品整理出來,還把他密密麻麻的讀書筆記發表,之後又將他們二人全部稿費和版稅捐贈母校清華大學設立「好讀書」獎學金。楊絳先生已步入生命的第個年頭,她依然在書寫生命,在樸素的《我們仨》中,我們看到那樣一個讓人仰止的家庭,也有普通家庭的歡喜與哀愁。楊絳先生文學語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其沉定簡潔的語言,看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然而平淡不是貧乏,陰晴隱於其中,經過漂洗的苦心經營的樸素中,有著本色的絢爛華麗。干凈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力。. 霍達代表作品《穆斯林葬禮》《穆斯林葬禮》整整流傳了0年不衰落,霍達的經典大作感動我們的是文學的品格和力量。自幼喜愛文學藝術,並曾師從史學家馬非百先生研究歷史。青年時代開始發表作品, 1年之後從事專業文藝創作,迄今已發表小說、報告文學、劇本、散文等多種體裁的文學作品約00萬字。作品沉雄深厚、凝練典雅,兼備陽剛陰柔之氣,獨具亦史亦文之風。. 凌力代表作品《少年天子》寫帝王系列筆觸大氣磅礴。她於1年調入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開始歷史研究和文學創作至今。現任北京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第屆全委。主要獲獎作品:長篇歷史小說《少年天子》獲第屆茅盾文學獎;《暮鼓晨鍾——少年康熙》獲1年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北京市慶祝國慶周年徵文佳作獎;《夢斷關河》獲第二屆北京市文學藝術獎;首屆老舍文學獎和姚雪垠長篇歷史小說獎。其它作品還有《星星草》、《傾城傾國》等 ▲楊絳 ▲霍達 ▲凌力 . 張潔代表作品《無字》她的作品兩度摘取文學獎是個奇跡。她不斷拓展藝術表現的路子,作品以濃烈的感情筆觸探索人的心靈世界,細膩深摯,優雅醇美。著有作品集《張潔小說劇本選》,小說散文集《愛是不能忘記的》、《方舟》,小說集《祖母綠》,長篇小說《沉重的翅膀》(獲全國第屆茅盾文學獎,曾被譯成德、英,法,瑞典等多種文字出版)和《只有一個太陽》,散文集《在那綠革地上》以及《張潔集》等。張潔獲義大利1年度「瑪拉帕爾帝」國際文學獎。她的《誰生活得更美好》、《條件尚未成熟》分別獲1年、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祖母綠》獲全國第屆優秀中篇小說獎;短篇小說《有一個青年》改編拍攝成電視劇播映。張潔以「人」和「愛」為主題的創作,常引起文壇的論爭。. 張抗抗代表作品《隱形伴侶》她的作品,帶有一定的理想主義因素卻又敢於直面現實。她10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1年插隊,後報名支邊至黑龍江國營農場,1年進入黑龍江藝術學校編劇班學習,1年畢業,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分會從事專業創作,並任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理事等職。她於1年便完成了反映知青題材的長篇小說《分界線》,1年以短篇小說《愛的權利》而知名。八十年代則更是作品不斷。長篇小說除《隱形伴侶》(1)外,還有反映三十年代革命知識分子命運的《赤彤丹朱》(1)。. 殘雪代表作品《白雲蒼狗謠》她是新的文學筆法的實踐者,作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含量。原名鄧小華,1年生於長沙。小學畢業。當過赤腳醫生、工人,開過裁縫店。1年開始發表作品。她的「先鋒小說」《山上的小屋》、《飼養毒蛇的小孩》、《阿娥》、《蒼老的浮雲》、《長發的遭遇》、《五香街》等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殘雪是具有鮮明個性化創造風格的作家,她著眼於深層的精神世界,不斷開拓和挖掘,在中國文學界是一個極為獨特的存在。近年來殘雪寫了不少關於西方經典文學的評論,她以純粹藝術家的感悟,結合自己的創作觀念和體會,獨辟蹊徑,以創作與評論相融合的文體形式對卡夫卡、博爾赫斯、歌德、莎士比亞、但丁等經典作家作了全新的闡釋和描述 ▲張潔 ▲張抗抗 ▲殘雪 10. 遲子建代表作品《晨鍾響徹黃昏》遲子建作品具有歷史和時代深度和厚度,文學天賦出眾。1年元宵節出生於漠河。1年畢業於大興安嶺師范學校。1年因發表中篇小說《北極村童話》而成名,其作品帶有某種散文化風格,這一點與蕭紅有些相似,許多讀者也許正是因此而喜歡她獨特的語言風格。1年入北京師范大學與魯迅文學院聯辦的研究生班學習,10年畢業後到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工作至今。中國作協會員,一級作家。1年開始寫作,至今已發表文學作品近四百萬字。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樹下》、《晨鍾響徹黃昏》、《偽滿洲國》,小說集《北極村童話》、《白雪的墓園》、《向著白夜旅行》、《逝川》、《白銀那》、《朋友們來看雪吧》以及散文隨筆集《傷懷之美》、《聽時光飛舞》、《遲子建隨筆自選集》等。11. 范小青代表作品《女同志》范小青作品對人情世態描寫成為一絕。主要文學藝術成就:長篇小說《褲襠巷風流記》、《百日陽光》、《城市表情》、《女同志》等1部,中短篇小說《瑞雲》、《顧氏傳人》、《楊灣故事》等00餘篇,中短篇小說集部,散文隨筆集部,長篇報告文學1部,電視劇《費家有女》、《幹部》等百餘集,共計1000多萬字。作品曾獲省政府文學藝術獎、全國當代女性文學創作獎、冰心獎、飛天獎、省「五個一工程」獎等多種獎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 池莉代表作品《小姐你早》池莉是能寫進你的最隱私生活的作家,對日常生活有逼真的展示,是含淚中的微笑。她的成名作是中篇小說《煩惱人生》,此作被譽為是「新寫實小說」的代表作。池莉現為武漢市專業作家,她因不久前的一部中篇小說《來來往往》被改編為電視劇而紅遍國內,並緊接著創作了另一部中篇《小姐你好》 ▲遲子建 ▲范小青 ▲池莉 中國當代最具實力女作家副十二釵榜單 1. 方方代表作品《烏泥湖年譜》是一方水土孕育出來的作家,對生活的藝術表現達到新高度。原名汪芳,江西彭澤人,1年生。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同年開始發表作品.其作《風景》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中篇小說《桃花燦爛》、短篇小說《紙婚年》分獲《中篇小說選刊》第五屆百花獎。現在湖北省作家協會任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八十年代中後期以「新寫實小說」作者的身份被讀者周知,其作品與池莉相比,更加傳奇與深刻,因此也更具耐久力。. 嚴歌苓代表作品《扶桑》海外作品國內流行,嚴歌苓作品依然是用民族化、傳統手法開啟心扉 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0年入美國芝加哥哥倫比亞藝術學院,攻讀寫作碩士學位。二十餘歲開始發表作品,長篇小說《綠血》、《一個女兵的悄悄話》分獲十年優秀軍事長篇小說獎、解放軍報最佳軍版圖書獎等。九十年代後曾以《少女小漁》、《女房東》、《人寰》等中長篇小說獲一系列台灣文學大獎。另著有《雌性的草地》、《學校中的故事》、《海那邊》等 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扶桑》(獲台灣「聯合報文學獎長篇小說獎」)、《人寰》等。短篇小說《天浴》(根據此作改編的電影獲美國影評人協會獎、金馬獎等七項大獎)、《少女小漁》(根據此作改編的電影獲亞太影展六項大獎)等。作品被翻譯成英、法、荷、西、日等多國文字。. 趙玫代表作品《武則天》趙玫是有思想性的高產作家,她的作品深刻而透徹,對各種題材具有天才的駕御能力。著有小說集《流星》、《太陽峽谷》、《公里》、《紫丁香園》;小說《搵英雄淚》、《我們家族的女人》、《世紀末的情人》、《天國的戀人》、《武則天》、《朗園》、《歲月如歌》、《高陽公主》、《婉姑》、《天空沒有顏色》、《女皇武則天》(修訂)、《趙玫文集(一)》、《趙玫文集(二)》、《趙玫文集(四)》、《超低空飛翔》、《上官婉兒》、《說好了,做朋友》等。趙玫的作品獲得過數十種省市以上各類文學獎,曾連續兩次獲得第四、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獎,1年獲中國作家協會「莊重文文學獎」。1年應美國政府邀請赴美參加「國際訪問者計劃」。1年以作家身份作為正式代表參加世界婦女大會非政府組織論壇,獲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中國組委會嘉獎。1年獲全國首屆魯迅文學獎 ▲方方 ▲嚴歌苓 ▲趙玫 . 畢淑敏代表作品《拯救乳房》畢淑敏是對生命感悟有獨特認知的作家,她的小說是心理調試的良方。從事醫學工作0年後,開始專業寫作,共發表作品00萬字。曾獲莊重文文學獎、小說月報第四、五、六屆百花獎、當代文學獎、陳伯吹文學大獎、北京文學獎、昆侖文學獎、解放軍文藝獎、青年文學獎、台灣第1屆中國時報文學獎、台灣第1屆聯合報文學獎等各種文學獎0餘次。畢淑敏真正取得全國性聲譽是在短篇小說《預約死亡》發表後,這篇作品被譽為是「新體驗小說」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臨終關懷醫院的親歷為素材,對面對死亡的當事者及其身邊人的內心進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王旭烽代表作品《茶人三部曲》雖然一部成名,但她對中國文化的表現選取的是一個最無人問津的選題。生於杭嘉湖平湖,現居杭州,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畢業,曾在中國茶葉博物館從事茶文化研究,現為浙江省作家協會專職副主席,「茶人三部曲」作者,第五屆茅盾文學獎得主。. 林白代表作品《一個人的戰爭》林白,中國女性主義文學重要作家之一。廣西人,1年出生。1年大學畢業,曾從事圖書、新聞、電影等行業的工作,現居北京。早年寫詩,1年發表小說《同心愛者不能分手》引起文壇關注,1年發表長篇小說《一個人的戰爭》,因深刻細致地表現了女性經驗而引起極大的反響,此後被認為是個人化寫作的代表之一。部分作品被譯成六種文字在國外發表出版。現為武漢文學院專業作家,居北京、武漢兩地。長篇小說《萬物花開》被列入00年中國小說排行榜(中國小說學會),入圍第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學年度小說家獎。00年中國書情報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被《中華讀書報》推薦為00年值得閱讀的純文學作品 ▲畢淑敏 ▲ 王旭烽 ▲林白 . 徐坤代表作品《狗日的足球》筆名妙玉。出生於沈陽,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博士,北京作家協會駐會作家,北京作家協會理事,北京市青聯委員 1年開始發表小說,出版小說散文00多萬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說《白話》、《先鋒》、《熱狗》、《沈陽啊沈陽》、《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短篇小說《遭遇愛情》、《鳥糞》、《狗日的足球》、《廚房》、《愛之路》,長篇小說《春天的二十二個夜晚》等。部分作品被翻譯成英、德、日語。《一條名叫人剩的狗》(短篇小說)獲《中國作家》1年優秀小說獎。《先鋒》(中篇)獲《人民文學》1年優秀小說獎。《鳥糞》(短篇)獲《小說選刊》1年優秀小說獎。《遭遇愛情》(短篇)《小說月報》1至年百花獎。《狗日足球》(短篇)獲《作家報》評選1年度優秀小說獎。《廚房》(短篇)獲《作家報》評選1年度優秀小說獎。1年獲首屆「女性文學成就獎」,000年獲首屆「馮牧文學獎」,001年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第九屆莊重文文學獎。. 徐小斌代表作品《敦煌遺夢》11年始發表小說,迄今發表文學作品三百萬字。1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同年月,在中央美術學院畫廊舉辦個人刻紙藝術展。1年調入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1年應美方邀請赴美講學。先後在楊百翰大學、科羅拉多大學、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及馬里蘭大學舉辦講座。1年參加中國作家代表團赴歐洲訪問,並參加第三十四屆貝爾格來德國際作家會議。1年參加中國作家代表團去台灣參加兩岸文學研討會及00年在加拿大舉辦的渥太華國際作家會議,會議上均有論文發表,並獲得與會者廣泛好評。有部分作品被譯為英、法、日等國文字在海外發表。. 葉廣岑代表作品《採桑子》0年代初在日本千葉大學學習,回國後任西安市文聯專業作家。主要作品有有長篇小說《採桑子》、《注意熊出沒》等,中篇小說《黃連厚朴》等。還有電影《紅燈停綠燈行》、電視連續劇《家族》、《全家福》等。其作品多次在全國獲獎。葉廣芩系中國作協會員,陝西作協理事,現任西安市文聯副主席、西安市作協副主席、西安市政協委員;被評為西安市優秀女作家,並獲陝西省委、省政府「德藝雙馨」稱號 ▲徐坤 ▲徐小斌 ▲葉廣岑 10. 虹影代表作品《上海王》享譽世界文壇的著名作家、詩人。中國新女性文學的代表之一。1年生於重慶。代表作有長篇《上海王》、《上海之死》、《孔雀的叫喊》、《阿難》、《飢餓的女兒》、《K》、《女子有行》、詩集《魚教會魚歌唱》等。現居北京和倫敦兩地。四部長篇被譯成種文字在歐美、澳大利亞、以色列、日本和韓國等國出版。長篇自傳體小說《飢餓的女兒》曾獲中國台灣1年《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被中國權威媒體評為000年十大人氣作家之一;001年被評為《中國圖書商報》十大女作家之首,稱為「脂粉陣里的英雄」,曾獲「英國華人詩歌一等獎」、紐約《特爾菲卡》雜志「中國最優秀短篇小說獎」。11. 張欣代表作品《浮華背後》以創作愛情小說知名,是大少數幾個純走通俗路子的作家。作品多反應南方沿海城市白領女性的生活,頗受讀者歡迎。廣州市文藝創作研究所專業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屆委員。1年開始發表作品。主要作品:中篇小說《投入角色》、《永遠的徘徊》獲第三,五屆十月文學獎;中篇小說《首席》獲上海文學獎;中篇小說《絕非偶然》獲上海首屆長、中篇小說優秀作品二等獎;中篇小說集《不要問我從哪裡來》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並於1年獲莊重文學獎吧.!.中篇小說《伴你到黎明》、《歲月無敵》等被改編為影視作品。1. 王海鴒代表作品《新結婚時代》王海鴒,女,漢族,1年1月出生於山東。著名作家,總政話劇團著名編劇(副師級)。有「中國婚姻第一寫手」之稱。國家二級編劇。著有中篇小說集《她們的路》、《星期天的尋覓》等,長篇小說《愛你沒商量》(與王朔合作)、《牽手》、《大校的女兒》、《不嫁則已》、《中國式離婚》;話劇《洗禮》、《送你一支玫瑰花》、《我想跟你說句話》等;電視劇劇本《愛你沒商量》(與人合作,1集)、《媽媽今晚去遠航》(上下集)、《牽手》(1集)、《不嫁則已》、《中國式離婚》等;電影劇本《小島》、《走過嚴冬》。新作有《新結婚時代》。作品曾獲飛天、金鷹一、二等獎,曹禺戲劇文學獎,文華獎,全軍文藝會演一等獎,「五個一」工程獎,華表獎等。(據網上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