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丁香荔枝樹
❶ 什麼是荔枝樹寄生啊最好可以給張圖片我看下·
界樹之最
◆中國最大的樹--榕樹王在盈江縣銅壁關老刀弄寨旁有一棵大榕樹,其樹身奇大無比,數十人也合抱不下。其主幹上布滿了塊狀根系,如山脈、峽谷、千溝成萬壑;樹桿上拋撒出一束束氣根,如一條條巨蟒把頭深深地扎進泥土之中,像是要把地上的水分全部吸干一樣。整棵樹枝連枝、根連根,構成"獨樹成林"的奇觀,是雲南一絕,被人們稱作"榕樹王"。被國家列為旅遊風景名勝區。
據專家測算和考證,這棵樹,樹冠覆蓋面積達5.5畝,氣根入土後長成的新樹干達108根,這是中國最大的一棵樹,到現在已有近300年的樹齡。旅遊者到此觀看,無不稱奇。
◆最長壽最大的茶樹--勐海茶樹王
在雲南勐海縣境內,有許多古老的大葉茶樹,其中最古老的一棵在巴達區大黑山原始森林中,樹身高34米,樹圍3.3米,直徑一米多,樹齡1700多年,是雲南最長壽最大的茶樹。這株茶樹茶葉含簡單兒茶素達46.05%,比我國栽培型茶葉含量要高得多,這對高血壓待現代型疾病具有很好療效,對癌症具有預防作用。
◆世界上最長壽的植物--龍血樹
在西雙版納熱帶植物研究所里,有一種生長緩慢而耐乾旱的喜光樹,此樹桿粗短,樹皮灰白縱裂,枝葉繁茂。這種樹,用刀在上面一劃,便會流出像人身上鮮血的樹汁,為此,人們稱這種流血樹為"龍血樹"(也稱血竭)。龍血樹的汗液可入葯,風濕麻木,婦科雜症等病。據專家研究,龍血樹樹齡達8千多年,是地球上最長壽的樹。
◆世界最大的杜鵑花樹--杜鵑花樹王
杜鵑花屬常綠大喬木,是世界珍稀高大型花木,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位於雲南高黎貢山的大樹杜鵑,是世界杜鵑花中最為高大的品種,最早為英國傳教士傅禮士1919年發現,僱人從高黎貢山上砍了一株高25米,莖圍2.6米,樹齡280年的大樹杜鵑,作為標本,陳列於大英博物館。1983年騰沖縣林業局雙在產地發現了更大一株,高25米,莖圍3米多,樹齡約在500年以上。
最孤單的樹 享有「海天佛國」的普陀山上有座慧濟寺。在他西邊的山坡上長著一株極其稀有的樹木——普陀鵝耳櫪。這種樹木目前地球上只有這一株了。盡管它已經度過了許多個寒暑,歷經滄桑,可依然不斷地生長,枝繁葉茂。這株普陀鵝耳櫪挺拔秀麗,為普陀山增添了不少聲色。
最高的樹 如果舉辦世界樹木界高度競賽的話,那隻有澳洲的杏仁桉樹才有資格得冠軍。杏仁桉樹一般都高達100米,其中有一株,高達156米,樹干直插雲霄,50層樓那麼高。在人類已測量過的樹木中,它是最高的一株。鳥在樹頂上唱歌,在樹下聽起來,就象蚊子的嗡嗡聲一樣。這種樹基部周圍長達30米,樹干筆直,向上則明顯變細,枝的葉密集生在樹的頂端。葉子張得很奇怪,一般葉是表面朝天,而它是側面朝天,象掛在樹枝上一樣,與太陽照射平行。這種古怪的長相是為了適應氣候乾燥、陽光強烈的環境,減少陽光直射,防止水分過分蒸發。
最粗的樹 在歐洲有這樣一個有趣的傳說:古代阿拉伯國王和王後,一次帶領百騎人馬,到地中海的西西里島的埃特納山游覽,忽然天下大雨,百騎人馬連忙躲避到一棵大栗樹下,樹蔭正好給他們避雨。因此國王把這棵大栗樹命名為「百騎大栗樹」。據國外1972年報道,在西西里島的埃特納山邊,確有一棵叫「百馬樹」的大栗樹,樹乾的周長竟有55米左右,需30多個人手拉手,才能圍住它。樹下部有大洞,采栗的人把那裡當宿舍或倉庫使用。這的確是世界上最粗的樹。
最矮的樹 一般的樹木能長到20至30米高。在溫帶的樹林下,生長一種小灌木,叫紫金牛,綠葉紅果,人們都很喜愛它,常常把它作為盆景。它長得最高也不過30厘米,因此,人們給它起個綽號叫「老勿大」。其實「老勿大」比起世界上最矮......
❷ 荔枝樹什麼時候會開花
一、根 荔枝根系因苗木繁殖方法不同而異。實生樹及嫁接樹有發達的主根;高壓(圈枝)繁殖的荔枝側根須根發達,沒有主根。荔枝的根系由很多粗壯發達的側根和纖細茂密的細根所組成,初生的幼根白色,肉質,質脆易斷,俗稱「豆芽根」。老根呈灰褐色。荔枝根系與真菌共生,形成菌根,為總狀分枝式。 二、 干、枝 (一)干 荔枝樹體高大,百多年生的樹高16.0米以上,樹冠直徑15.0米以上,主幹粗大。樹皮粗糙成微龜裂狀,但較龍眼光滑,灰白色、灰褐色或黑褐色。不同品種,樹表皮的色澤和糙度有差異。水東黑葉、大造等品種的樹干灰白色,表皮較光滑,黑葉、糯米糍、禾荔等品種,樹干黑褐色,表皮較粗糙。樹干高低及樹冠大小與土壤、品種、繁殖方法以及栽培管理有關。土層瘠薄或地下水位高,樹冠較小;土層深厚肥沃,樹冠較大。駁枝繁殖的植株主幹不明顯,且多為3-4條主幹,成多干型,樹冠較開張,成半圓頭形;實生植株,主幹明顯,成單干型,樹冠多成圓頭形。荔枝樹干木質紋理幼細,呈棕紅色。 (二)枝 枝梢的葉芽和花芽均是單芽,且裸露,但頂芽有雛葉包圍保護。枝梢頂端優勢強,頂芽容易萌發成枝;腋芽,強枝者只有1-2個能萌發,其餘均為潛伏芽。新梢老熟後有的頂端枯死,由第一側芽變成頂芽。 荔枝的枝梢依其性質可分為: 1、營養枝 由葉芽抽出帶葉的枝條稱營養枝。一般長度為20-30厘米,徒長枝長達60-100厘米。末次梢營養充足生長良好,次年能抽穗開花者,稱為結果母枝。 2、結果枝 由結果母枝抽出的能開花結果的枝條稱結果枝。荔枝的花芽是混合芽。當花穗發育過程遇高溫時,抽出帶葉花序的結果枝;當花穗發育過程遇低溫時,抽出不帶葉的純花序,結果枝不明顯,變成花序的主軸。 荔枝枝梢的特性因品種而異。禾荔的枝條密而短;大造、水東疏而長;桂味硬而脆。荔枝新梢黃綠色,表皮著生許多灰白色的圓形或橢圓形的斑點;老熟的枝梢灰褐色;多年生枝條顏色較深。 三、葉 荔枝葉為偶數或奇數羽狀復葉,小葉一般2-5對,對生或互生。其中禾荔復葉由1-8片小葉組成,以2-4片小葉較多。荔枝小葉橢圓形或披針形或卵圓形,長5-16厘米,寬2-5厘米,柄短,先端漸尖或急尖。葉基圓形或楔形。葉全緣,革質,具光澤,有的葉緣波浪形。葉面綠色,葉背淡青白色。新生嫩葉紅銅色或黃綠色,老熟後轉綠色。葉背主脈凸起,側脈不明顯,葉面主脈側脈一般不明顯。葉片形狀長短、寬窄、大小和色澤濃淡等因品種而異,可作為品種鑒別特徵之一。 四、花 (一)花穗結構 荔枝為聚散花序,圓錐狀排列。花穗由主穗、側穗、支穗及花組構成。主穗基部(龍頭椏)及葉腋處還抽生若干腋側穗。一個小花組一般由三個花蕾組成,品字形排列,二個小花組和中間一個單花蕾即七個花蕾構成一個花組。有些大穗型的花穗還由二個花組和中間一個單花蕾,即15個花蕾組成一個大花組。一般2-7個花組(或大花組)構成一個支穗。3-10個支穗組成一個側穗。6-20個側穗和若干腋側穗組成一個聚散圓錐花序。荔枝花序上小花著生的疏密因品種而異。丁香、桂味花序較疏散;禾荔梗短花多,故覺密集;三月紅、大造,鉈荔花序粗大,花朵眾多。每一花序著生花朵數因品種而異,禾荔一花序著生800多朵,三月紅1600多朵,糖駁1300多朵,桂味100多朵。 (二)花序大小 花序的大小因品種而異,花序大小與果實成熟期、果實大小、葉片大小有一定的相關性:其一,早熟種如三月紅、大造、黑葉等花序大而長,花梗較粗,果農稱「長腳花」,其特點是花較多,果形較大;遲熟種如桂味、禾荔、糯米糍等,花序短而小,花梗較細,果農稱「短腳花」,其特點是花數較少,果形中等大或較小。其二,花序長大的,一般葉片較大;花序較小的,葉片較小。 就同一品種而言,樹勢健壯,結果母枝粗壯,或花序發育期遇適當低溫乾旱氣候,則花序較大;樹勢較弱,結果母枝纖細,或花序發育期遇到較高溫濕潤氣候,則花序較小。此外,花蕾萌發後遇到霜凍而枯死,然後在枯死的花蕾基部重新萌發新花蕾,這樣形成的花序一般也比較細小。 (三)花型 荔枝花型有雌花、雄花、兩性花和變態花四種。雌花、雄花數量多,生產上作用大,兩性花數量較少,變態花授粉不良,故在生產上作用不大。 雌花:也稱雄蕊發育不完全的雌花,或稱雌能花,果農稱「仔花」。花托發達,被毛茸,花萼成為小杯狀,被銹色茸毛,花瓣退化,但偶有帶花瓣者。雄蕊5-11枚,一般6-8枚,花絲較短,只有雄能花花絲長度的一半。花絲基部兩側有蜜腺,分泌蜜液,其蜜腺比雄花明顯,泌蜜較多。花粉囊雖大,且有花粉,但發芽率極低。有的花粉囊不能散發花粉。雌蕊一枚,發達,子房上位,2-4室,2室居多。柱頭在花蕾期已伸出蕾外,開花時柱頭直立,作羽狀2-4裂。柱頭兩裂的捲曲程度因品種或植株而異,有呈「八」字形,也有向後捲曲180°、270°、360°者。 雄花:也稱雌蕊發育不完全的雄花,或稱雄能花,果農稱「公花」。花托發達,花萼成一杯狀,花瓣退化。雄蕊發達,花絲5-11枚,一般6-8枚,花絲一輪排列、較長,有等長的,也有長短混集的。花絲基部兩側有蜜腺。花朵成熟時,花粉囊縱裂散出黃色的花粉。蟲媒花。雌蕊短縮退化,其短縮程度因品種不同而異。 兩性花:少數品種或植株有少數兩性花,是雌雄蕊均發達的完全花。雄蕊能正常散發能 發芽的花粉;雌蕊柱頭能開裂,有受精能力。 變態花:也稱畸形花。有的子房4-8室或子房排成一列或重疊,也有16枚雄蕊的各種 變態花。這種花一般授粉受精不良,生產上意義不大。 五、果 果實由果柄、果蒂、果皮、果肉(假種皮)及種子等五個部分構成。果實形狀因品種而異,有心形、橢圓形、卵形、圓形及中間形。果肩一般平整,有的品種兩邊或一邊聳起形成歪肩形。果頂圓形,依品種不同有渾圓、鈍圓、尖圓等形狀。果蒂部微凹,果柄著生在果蒂部中。果實縱徑2.6-3.8厘米,橫徑2.1-4.1厘米×2.8-4.5厘米,平均單果重7.4-84.6克。果實未成熟時青綠色,成熟才顯出該品種固有的顏色。果皮顏色因品種而不同,有鮮紅、紫紅、暗紅等色。果皮有隆起的塊狀和陷下的紋溝形成的龜裂片。龜裂片的大小,凹凸深淺、尖平程度及其排列方式是荔枝品種的主要特徵。 龜裂片與龜裂片之間的分界處稱「裂紋」。龜裂片中央突起處稱裂片峰。果實的兩側有縫合線,明顯或不明顯。果實的內部為半透明的凝脂果肉,果肉厚薄及品質風味因品種而不同。果實糖分高、水分少,爽脆的品種俗稱「沙肉」;糖分較低、水較多的品種俗稱「水肉」。果皮厚、沙肉的品種耐貯藏;果皮薄、水肉的品種不耐貯藏。果實可食部分佔全果重18.6-82.1%,可溶性固形物佔16-22%,果肉與外果皮之間有一層很薄的內果皮包裹著果肉。果肉包藏著種子一枚。種子長橢圓形、光滑、棕褐色、有光澤。種子的大小依品種和樹齡而異。糯米、桂味、玉麒麟幾乎全是小核,有的退化成醮核。老齡樹果核較小,醮核占的比例較高;幼齡村果核較大。大核者果實較大,種皮色澤鮮亮,內容物飽滿,發芽率高;小核者果實較小,種子外皮焦皺,內多空虛,無發芽能力。荔枝醮核與果形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一般果形短,果頂稍尖的果實,醮核或小核居多。醮核是種子發育中途敗育萎縮的現象,優良品種往往核小或退化。種子與果肉容易分離。種子內有的淡黃色月形胚芽。種子有子葉兩片,種子脫離果肉後,皺縮很快,容易失去發芽力。 荔枝樹的開花特性 荔枝花穗抽出至開花前的孕蕾期長短與多種因素有關,但以冬春(1-3月)的氣溫影響最大,一般為30-40天,而開花期的長短則與品種、氣候、花穗抽生早遲等有關,短的僅15天,長的可達86天,荔枝樹的開花有如下特性。 1、 開花順序 荔枝是雌雄同株異花的樹種,雌花和雄花著生在同一花穗上,開花順序因花穗著生部位和性別有差異,一般是兩小穗之間的單花先開,其次是每小穗的中央花,最後是兩側小花,這些先開的花以雄花居多。雌雄花的開放順序大致有三個類型:單性異熟型、單次同熟型和多次同熟型。單性異熟型是指雌、雄花分別開放而造成雌雄不遇,後二者則均有雌雄花同時開放或稱雌雄相遇的情況,如三月紅、妃子笑、懷枝、白蠟、桂味等品種的開花就具有這一特性。 2、 開花時間和開花過程 荔枝花沒有花瓣,雄花開放時先花蕾頂端縱裂,由花蕾開裂至花絲露出約4-5天,再過2-3天達盛花期,盛花期花葯開裂,散發花粉,再經2天完全凋萎。雌花未開放時柱頭已突出外面,漸由暗綠轉為白色,經4-5天,子房和花柱伸長,再經4-5天後,柱頭開裂分丫,分泌粘液即為雌花盛開期,是接受花粉的最適時機,2-3天後柱頭由白色變為黃褐色、枯萎,則為謝花期。 3、 雌雄花比例 雌雄花比例與坐果關系很大,受到品種、樹勢、氣候、結果母枝狀況、栽培管理等多因素的影響。據前人統計觀察,雌花比例高的品種有三月紅、糯米糍、黑葉等,可達27%-33%,而掛綠、桂味等雌花比率為13%-15%,此外,幼年結果樹比成年結果樹的雌花比率低,同品種中遲開花的比早開花的雌花比率高。 4、 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荔枝抽穗期及開花期的長短受氣溫的影響甚大,呈負相關關系。荔枝開花的溫度因品種而有不同,早熟品種三月紅當氣溫在7-10℃時可見開花,多數中、遲熟品種開花要求約18-24℃,29℃以上則開花減少;22-26℃是花粉發芽最適宜的溫度,18℃以下則影響花粉和昆蟲傳粉,超過30℃則花期縮短,柱頭容易乾燥,花粉萌發和花粉管的伸長受到影響,對授粉受精不利。荔枝花期忌雨,尤其是連續陰雨或低溫陰雨危害更大,雨多則花腐,花穗上積水導致「漚花」發生。 荔枝原產於我國,是我國嶺南佳果,色、香、味皆美,馳名中外,有"果王"之稱。荔枝是亞熱帶果樹,常綠喬木,高可達20米,偶數羽狀復葉,園錐花序,花小,無花瓣,綠白或淡黃色,有芳香。果園形,果皮肯多數鱗斑狀突起,鮮紅,紫紅。果肉產鮮時半透明凝脂狀,味香美。屬無患子科植物。 荔枝荔枝營養豐富,據分析,每一百毫升果汁中含有維生素丙13.20~71.72豪克,含有可溶性固形物12.9~21%,為增進身體健康的營養品。據《本草綱目》載:荔枝可"止渴、益人顏色……,通神、益智、健氣(補腦建身)、治瘰癧、瘤贅……"等病。 荔枝具有栽培粗放、壽命長的特點,經營荔枝有耗工少、成本底、收入大的好處。其產值在果樹生產中占重要地位。鮮荔枝和荔枝幹遠銷國內外。荔枝除鮮食、干制外,果肉還可罐制、漬制、釀酒和製成其他加工品,是發展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料。荔枝核含有57%的澱粉,也可釀酒,每百斤可制酒十多斤。花芬香多蜜,為發展養蜂業提供了很好的蜜源。果皮、樹皮、樹根含有大量單寧,是制葯的原料,種子亦可入葯。荔枝樹干細蜜堅實,耐潮防腐,是修建房屋、舟船、橋梁和製造傢具的優良木材。枝葉可作燃料。所以,荔枝全身是寶,可以綜合利用,是一種發展前途廣闊、實用價值很高的果樹。 到目前荔枝共有六十多個品種,其中被人們所熟知的有十幾個。如桂味、妃子笑、糯米糍、三月紅、白臘、靈山香荔、南局紅等。
❸ 荔枝樹在哪裡可以種植
中國荔枝主要分布於北緯18-29度范圍內,廣東栽培最多,福建和廣西次之,四川、雲南、貴州及台灣等省也有少量栽培。亞洲東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有引種的記錄。
1、廣東:中國分布荔枝最多的省,遍及全省80多個縣市,重點產區為廣州市郊的從化、增城、花縣及新會、東莞、中山等,其次為新興、惠東、深圳、惠來、普寧、高州、電白、瓊山等縣市。品種有三月紅、玉荷包、妃子笑、黑葉(烏葉)、桂味、掛綠、糯米技、淮技、尚書懷等。
2、福建:產荔枝較多的有莆田、漳浦、龍海、福州、閩侯、福清等縣、市;其次漳州、泉州、仙游、南靖、南安、永春等20多個縣市,也有一定產量。品種有元紅、狀元紅、蘭竹、元香、陳紫等。
3、廣西:產荔枝較多的有桂平、靈山兩縣,其次是橫縣、玉林、蒼梧、隆安、平南、南寧、龍州、上思等20多個縣、市。品種有丁香、黑葉、大糙、水荔等。
4、四川:荔枝集中產於川南數縣,談合江最多。品種有大紅抱、涌木葉、青皮等。雲南麻栗坡、普洱、蒙自、開遠、新平、景洪、河口、元江等縣有少量的栽培。
5、貴州:赤水、羅甸、望漠等縣都有少量的栽培。
6、台灣:高雄、新竹、香山等地也有生產。
7、海南:妃子笑、白糖罌。
(3)密丁香荔枝樹擴展閱讀
栽培技術
1、苗木定植
選擇大苗,嫁接苗要求生長健壯、葉片濃綠、出土部莖粗至少應在1.5cm以上,苗高應在60cm以上,選用優良晚熟品種,最好有2個以上,成熟較為一至的品種混植。
土壤選擇:定植地要求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富含有機質的微酸性土壤。最好交通便、水源排灌方便,不宜選用紫色頁岩土,和海拔在600米以上的區域定植。
定植時期和方法:春季(3月初至4月中旬)或秋季(9月中旬至10月下旬),定植量一般每畝18~20株(株行距7×7米或6×7米)最多的密植園畝植不宜超過40米。
2、定植管理
定植後要求做好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幼苗定植後,根系受傷還未恢復,吸肥性差,要及時灌水防旱,一般要定植成活半年後才可少量施入糞清水。定植成活2年後,可加大人畜糞和氮肥的施用量,一般全年施四次,每株每次施入人畜糞不宜少於100斤,每100斤人畜糞可加尿素3~4兩。
3、擴穴建園
通過深翻擴穴,可使土壤熟化,進而為荔枝樹生長過程中的根系發育構建起更加有利的生態環境。通常情況,土壤的深翻作業應在每年10~12月進行,實施深翻擴穴的過程中,應用壕溝式和井字式兩種方法,在具體作業中應根據之前所利用的種植形式來確定。
4、結果管理
施肥:施肥的種類應該以磷、鉀肥為主,氮肥為輔,最好用腐熟型的、雜草、人畜糞、草木灰混入硫酸鉀或過磷酸鈣施用效果較好。全年施四次肥:在立春(前10天左右)立夏(前10天)立秋(前10天)和立冬(前10天)各施一次。
施肥量:一般應根據結果樹的樹冠大小和掛果量的多少決定,樹齡樹冠越大,結果多應多施,反之可相應少施。
施肥方法有環狀溝施和環狀潑施兩種溝施溝深20~30cm寬30cm,潑施翻土壤10cm深於樹冠下滴水線或離主幹2~2.5米,處部位呈50cm寬樹冠一周的環狀帶施入。
控梢修剪:
控梢:在控梢工作中,應保留部份春季柚發的枝梢和立秋處署抽發的秋梢,其它季節在樹冠上抽發的枝梢應及時摘除。
修剪:修剪應該在夏季、秋季和冬季進行,特別是秋季修剪,在采果後,及時剪悼果柄和采果時損傷的干枝、枯枝,以及處暑後抽發的晚秋梢,夏季修剪主要是控制、夏季萌發的徒長枝、減少與果實爭奪養分、防治落果,冬季修剪的剪除乾枯枝、病蟲枝和蔭枝為主,同時調節樹冠樹形。
5、秋梢結果母枝培養
在栽培荔枝的過程中,若想進一步提高荔枝產量,必須要在適當的時候對秋梢結果母枝進行培養,這是栽培管理的關鍵步驟之一。具體措施是土壤施肥、土壤灌溉、修剪等。
❹ 荔枝樹嫁接,能否桂味,妃子笑,白糖罌同樹嫁接在一起呢
在我國南部某些地區,由於嫁接技術不成熟等原因,仍採用高壓法栽培,導致荔枝生產發展緩慢,滿足不了市場需要。反觀荔枝高位嫁接技術,其具有技術性和季節性強的特點,可以起到省工節本的效果,為荔枝產業發展提供新機會。
❺ 什麼時候給成年荔枝樹修剪
番荔枝成年樹修剪分階段進行。冬剪在采果後適當剪除內膛及外圍的弱枝、枯枝、殘次枝梢。春剪在3月上旬進行,目的在於回縮樹冠,復壯樹勢。提早修剪不利於抗寒。修剪程度視樹齡樹勢而定。壯年樹宜輕度修剪,老年樹宜深度短截。首先將外圍、內膛、下垂枝、結果枝短截。內膛上年萌發的強梢應保留5厘米左右作為結果母枝,此類枝梢結出的果實最大,果農稱之為「霸頭林檎」。樹冠頂端強壯枝梢待內膛及外圍開始萌芽時再進行短截,此方法俗稱「壓頂留周」,能平衡植株合理生長,以免頂端過於強盛而影響坐果。春梢萌發後應適當抹去叢生梢、弱梢,促使樹體養分集中,培養強壯梢,提早開花,多開優質花。夏剪在6月份進行,最遲不超過7月上旬。對內膛及外圍未結果的強壯枝梢進行短截並摘除末端葉片,促使果樹重新抽梢,再度開花結果,延長產期,增加效益。AP番荔枝成年樹修剪宜在3月上旬至4月上旬進行。旨在回縮樹冠,復壯樹勢。先將下垂枝和外圍枝梢短截回縮,一年生分生枝梢保留10~20厘米枝樁;弱枝、交叉枝、著生於枝幹粗壯位置的枝,保留5厘米左右枝樁作為結果枝。著生於一般枝乾的從基部剪除。樹冠頂端優勢較強的壯年樹,頂端強壯營養枝可待外圍枝梢萌芽時再行短截。春梢萌芽後適當疏除過密、叢生、弱梢,促使樹體營養集中,培養強壯枝梢提早開花,多開優質花。對過長的結果枝和營養枝(30~40厘米)及時摘心,抑制其繼續延長生長,使營養集中供應幼果。
❻ 荔枝樹怎麼修剪
1、修剪時間
還未結果的荔枝樹一年四季都可以進行修剪,但對於已經成年結果的荔枝樹,最佳的修剪時間是在採摘果實後的15天內。也就是說修剪荔枝樹必須選在秋季枝梢萌芽前進行,否則就錯過了修剪荔枝樹的最佳時間。采果後的修剪為全面的修剪,如回縮、調整樹冠結構等。
2、幼年荔枝樹的修剪
修剪幼年荔枝樹的原則是輕度修剪,要保留一定數量的枝葉進行光合作用。修剪時主要是剪去交叉枝、過密枝、弱枝殘枝等。剪除多餘的枝葉可以使植株養分更有效地供應給其他健康的枝條,擴大樹冠。幼年荔枝樹的修剪方法還有摘心、拉枝、吊枝等。修剪時間最好選擇在春季或秋季進行。
3、盛果期的修剪
荔枝盛果期的修剪主要包括短截修剪和疏剪過密枝葉。短截時間一般選擇在春、秋采果後,短截修剪的部位要根據不同品種、栽種密度以及枝梢強弱而定。弱枝宜輕剪或不剪,壯枝要重剪。除短截修剪外,還可以配合疏剪,剪除下垂枝、病枝以及樹冠外圍過密的枝葉。
4、采果後的修剪
在采果後,需要及時將果柄和采果時損失的枯枝剪除。處暑後抽發的晚秋梢也需要剪除,盡量保留陽枝、強壯枝及生長良好的水平枝。修剪後要及時清理果園,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修剪。修剪後需要給剪切口塗抹愈傷防腐膜,可使其傷口快速癒合。
❼ 荔枝樹的枝,干,葉,花,果,味的特點送分
一、根
荔枝根系因苗木繁殖方法不同而異。實生樹及嫁接樹有發達的主根;高壓(圈枝)繁殖的荔枝側根須根發達,沒有主根。荔枝的根系由很多粗壯發達的側根和纖細茂密的細根所組成,初生的幼根白色,肉質,質脆易斷,俗稱「豆芽根」。老根呈灰褐色。荔枝根系與真菌共生,形成菌根,為總狀分枝式。
二、 干、枝
(一)干
荔枝樹體高大,百多年生的樹高16.0米以上,樹冠直徑15.0米以上,主幹粗大。樹皮粗糙成微龜裂狀,但較龍眼光滑,灰白色、灰褐色或黑褐色。不同品種,樹表皮的色澤和糙度有差異。水東黑葉、大造等品種的樹干灰白色,表皮較光滑,黑葉、糯米糍、禾荔等品種,樹干黑褐色,表皮較粗糙。樹干高低及樹冠大小與土壤、品種、繁殖方法以及栽培管理有關。土層瘠薄或地下水位高,樹冠較小;土層深厚肥沃,樹冠較大。駁枝繁殖的植株主幹不明顯,且多為3-4條主幹,成多干型,樹冠較開張,成半圓頭形;實生植株,主幹明顯,成單干型,樹冠多成圓頭形。荔枝樹干木質紋理幼細,呈棕紅色。
(二)枝
枝梢的葉芽和花芽均是單芽,且裸露,但頂芽有雛葉包圍保護。枝梢頂端優勢強,頂芽容易萌發成枝;腋芽,強枝者只有1-2個能萌發,其餘均為潛伏芽。新梢老熟後有的頂端枯死,由第一側芽變成頂芽。
荔枝的枝梢依其性質可分為:
1、營養枝
由葉芽抽出帶葉的枝條稱營養枝。一般長度為20-30厘米,徒長枝長達60-100厘米。末次梢營養充足生長良好,次年能抽穗開花者,稱為結果母枝。
2、結果枝
由結果母枝抽出的能開花結果的枝條稱結果枝。荔枝的花芽是混合芽。當花穗發育過程遇高溫時,抽出帶葉花序的結果枝;當花穗發育過程遇低溫時,抽出不帶葉的純花序,結果枝不明顯,變成花序的主軸。
荔枝枝梢的特性因品種而異。禾荔的枝條密而短;大造、水東疏而長;桂味硬而脆。荔枝新梢黃綠色,表皮著生許多灰白色的圓形或橢圓形的斑點;老熟的枝梢灰褐色;多年生枝條顏色較深。
三、葉
荔枝葉為偶數或奇數羽狀復葉,小葉一般2-5對,對生或互生。其中禾荔復葉由1-8片小葉組成,以2-4片小葉較多。荔枝小葉橢圓形或披針形或卵圓形,長5-16厘米,寬2-5厘米,柄短,先端漸尖或急尖。葉基圓形或楔形。葉全緣,革質,具光澤,有的葉緣波浪形。葉面綠色,葉背淡青白色。新生嫩葉紅銅色或黃綠色,老熟後轉綠色。葉背主脈凸起,側脈不明顯,葉面主脈側脈一般不明顯。葉片形狀長短、寬窄、大小和色澤濃淡等因品種而異,可作為品種鑒別特徵之一。
四、花
(一)花穗結構
荔枝為聚散花序,圓錐狀排列。花穗由主穗、側穗、支穗及花組構成。主穗基部(龍頭椏)及葉腋處還抽生若干腋側穗。一個小花組一般由三個花蕾組成,品字形排列,二個小花組和中間一個單花蕾即七個花蕾構成一個花組。有些大穗型的花穗還由二個花組和中間一個單花蕾,即15個花蕾組成一個大花組。一般2-7個花組(或大花組)構成一個支穗。3-10個支穗組成一個側穗。6-20個側穗和若干腋側穗組成一個聚散圓錐花序。荔枝花序上小花著生的疏密因品種而異。丁香、桂味花序較疏散;禾荔梗短花多,故覺密集;三月紅、大造,鉈荔花序粗大,花朵眾多。每一花序著生花朵數因品種而異,禾荔一花序著生800多朵,三月紅1600多朵,糖駁1300多朵,桂味100多朵。
(二)花序大小
花序的大小因品種而異,花序大小與果實成熟期、果實大小、葉片大小有一定的相關性:其一,早熟種如三月紅、大造、黑葉等花序大而長,花梗較粗,果農稱「長腳花」,其特點是花較多,果形較大;遲熟種如桂味、禾荔、糯米糍等,花序短而小,花梗較細,果農稱「短腳花」,其特點是花數較少,果形中等大或較小。其二,花序長大的,一般葉片較大;花序較小的,葉片較小。
就同一品種而言,樹勢健壯,結果母枝粗壯,或花序發育期遇適當低溫乾旱氣候,則花序較大;樹勢較弱,結果母枝纖細,或花序發育期遇到較高溫濕潤氣候,則花序較小。此外,花蕾萌發後遇到霜凍而枯死,然後在枯死的花蕾基部重新萌發新花蕾,這樣形成的花序一般也比較細小。
(三)花 型
荔枝花型有雌花、雄花、兩性花和變態花四種。雌花、雄花數量多,生產上作用大,兩性花數量較少,變態花授粉不良,故在生產上作用不大。
雌花:也稱雄蕊發育不完全的雌花,或稱雌能花,果農稱「仔花」。花托發達,被毛茸,花萼成為小杯狀,被銹色茸毛,花瓣退化,但偶有帶花瓣者。雄蕊5-11枚,一般6-8枚,花絲較短,只有雄能花花絲長度的一半。花絲基部兩側有蜜腺,分泌蜜液,其蜜腺比雄花明顯,泌蜜較多。花粉囊雖大,且有花粉,但發芽率極低。有的花粉囊不能散發花粉。雌蕊一枚,發達,子房上位,2-4室,2室居多。柱頭在花蕾期已伸出蕾外,開花時柱頭直立,作羽狀2-4裂。柱頭兩裂的捲曲程度因品種或植株而異,有呈「八」字形,也有向後捲曲180°、270°、360°者。
雄花:也稱雌蕊發育不完全的雄花,或稱雄能花,果農稱「公花」。花托發達,花萼成一杯狀,花瓣退化。雄蕊發達,花絲5-11枚,一般6-8枚,花絲一輪排列、較長,有等長的,也有長短混集的。花絲基部兩側有蜜腺。花朵成熟時,花粉囊縱裂散出黃色的花粉。蟲媒花。雌蕊短縮退化,其短縮程度因品種不同而異。
兩性花:少數品種或植株有少數兩性花,是雌雄蕊均發達的完全花。雄蕊能正常散發能
發芽的花粉;雌蕊柱頭能開裂,有受精能力。
變態花:也稱畸形花。有的子房4-8室或子房排成一列或重疊,也有16枚雄蕊的各種
變態花。這種花一般授粉受精不良,生產上意義不大。
五、果
果實由果柄、果蒂、果皮、果肉(假種皮)及種子等五個部分構成。果實形狀因品種而異,有心形、橢圓形、卵形、圓形及中間形。果肩一般平整,有的品種兩邊或一邊聳起形成歪肩形。果頂圓形,依品種不同有渾圓、鈍圓、尖圓等形狀。果蒂部微凹,果柄著生在果蒂部中。果實縱徑2.6-3.8厘米,橫徑2.1-4.1厘米×2.8-4.5厘米,平均單果重7.4-84.6克。果實未成熟時青綠色,成熟才顯出該品種固有的顏色。果皮顏色因品種而不同,有鮮紅、紫紅、暗紅等色。果皮有隆起的塊狀和陷下的紋溝形成的龜裂片。龜裂片的大小,凹凸深淺、尖平程度及其排列方式是荔枝品種的主要特徵。
龜裂片與龜裂片之間的分界處稱「裂紋」。龜裂片中央突起處稱裂片峰。果實的兩側有縫合線,明顯或不明顯。果實的內部為半透明的凝脂果肉,果肉厚薄及品質風味因品種而不同。果實糖分高、水分少,爽脆的品種俗稱「沙肉」;糖分較低、水較多的品種俗稱「水肉」。果皮厚、沙肉的品種耐貯藏;果皮薄、水肉的品種不耐貯藏。果實可食部分佔全果重18.6-82.1%,可溶性固形物佔16-22%,果肉與外果皮之間有一層很薄的內果皮包裹著果肉。果肉包藏著種子一枚。種子長橢圓形、光滑、棕褐色、有光澤。種子的大小依品種和樹齡而異。糯米、桂味、玉麒麟幾乎全是小核,有的退化成醮核。老齡樹果核較小,醮核占的比例較高;幼齡村果核較大。大核者果實較大,種皮色澤鮮亮,內容物飽滿,發芽率高;小核者果實較小,種子外皮焦皺,內多空虛,無發芽能力。荔枝醮核與果形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一般果形短,果頂稍尖的果實,醮核或小核居多。醮核是種子發育中途敗育萎縮的現象,優良品種往往核小或退化。種子與果肉容易分離。種子內有的淡黃色月形胚芽。種子有子葉兩片,種子脫離果肉後,皺縮很快,容易失去發芽力。
荔枝樹的開花特性
荔枝花穗抽出至開花前的孕蕾期長短與多種因素有關,但以冬春(1-3月)的氣溫影響最大,一般為30-40天,而開花期的長短則與品種、氣候、花穗抽生早遲等有關,短的僅15天,長的可達86天,荔枝樹的開花有如下特性。
1、 開花順序 荔枝是雌雄同株異花的樹種,雌花和雄花著生在同一花穗上,開花順序因花穗著生部位和性別有差異,一般是兩小穗之間的單花先開,其次是每小穗的中央花,最後是兩側小花,這些先開的花以雄花居多。雌雄花的開放順序大致有三個類型:單性異熟型、單次同熟型和多次同熟型。單性異熟型是指雌、雄花分別開放而造成雌雄不遇,後二者則均有雌雄花同時開放或稱雌雄相遇的情況,如三月紅、妃子笑、懷枝、白蠟、桂味等品種的開花就具有這一特性。
2、 開花時間和開花過程 荔枝花沒有花瓣,雄花開放時先花蕾頂端縱裂,由花蕾開裂至花絲露出約4-5天,再過2-3天達盛花期,盛花期花葯開裂,散發花粉,再經2天完全凋萎。雌花未開放時柱頭已突出外面,漸由暗綠轉為白色,經4-5天,子房和花柱伸長,再經4-5天後,柱頭開裂分丫,分泌粘液即為雌花盛開期,是接受花粉的最適時機,2-3天後柱頭由白色變為黃褐色、枯萎,則為謝花期。
3、 雌雄花比例 雌雄花比例與坐果關系很大,受到品種、樹勢、氣候、結果母枝狀況、栽培管理等多因素的影響。據前人統計觀察,雌花比例高的品種有三月紅、糯米糍、黑葉等,可達27%-33%,而掛綠、桂味等雌花比率為13%-15%,此外,幼年結果樹比成年結果樹的雌花比率低,同品種中遲開花的比早開花的雌花比率高。
4、 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荔枝抽穗期及開花期的長短受氣溫的影響甚大,呈負相關關系。荔枝開花的溫度因品種而有不同,早熟品種三月紅當氣溫在7-10℃時可見開花,多數中、遲熟品種開花要求約18-24℃,29℃以上則開花減少;22-26℃是花粉發芽最適宜的溫度,18℃以下則影響花粉和昆蟲傳粉,超過30℃則花期縮短,柱頭容易乾燥,花粉萌發和花粉管的伸長受到影響,對授粉受精不利。荔枝花期忌雨,尤其是連續陰雨或低溫陰雨危害更大,雨多則花腐,花穗上積水導致「漚花」發生。
荔枝原產於我國,是我國嶺南佳果,色、香、味皆美,馳名中外,有"果王"之稱。荔枝是亞熱帶果樹,常綠喬木,高可達20米,偶數羽狀復葉,園錐花序,花小,無花瓣,綠白或淡黃色,有芳香。果園形,果皮肯多數鱗斑狀突起,鮮紅,紫紅。果肉產鮮時半透明凝脂狀,味香美。屬無患子科植物。
荔枝荔枝營養豐富,據分析,每一百毫升果汁中含有維生素丙13.20~71.72豪克,含有可溶性固形物12.9~21%,為增進身體健康的營養品。據《本草綱目》載:荔枝可"止渴、益人顏色……,通神、益智、健氣(補腦建身)、治瘰癧、瘤贅……"等病。
荔枝具有栽培粗放、壽命長的特點,經營荔枝有耗工少、成本底、收入大的好處。其產值在果樹生產中占重要地位。鮮荔枝和荔枝幹遠銷國內外。荔枝除鮮食、干制外,果肉還可罐制、漬制、釀酒和製成其他加工品,是發展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料。荔枝核含有57%的澱粉,也可釀酒,每百斤可制酒十多斤。花芬香多蜜,為發展養蜂業提供了很好的蜜源。果皮、樹皮、樹根含有大量單寧,是制葯的原料,種子亦可入葯。荔枝樹干細蜜堅實,耐潮防腐,是修建房屋、舟船、橋梁和製造傢具的優良木材。枝葉可作燃料。所以,荔枝全身是寶,可以綜合利用,是一種發展前途廣闊、實用價值很高的果樹。
到目前荔枝共有六十多個品種,其中被人們所熟知的有十幾個。如桂味、妃子笑、糯米糍、三月紅、白臘、靈山香荔、南局紅等。
❽ 老師荔枝樹修剪方法如何
回縮修剪。對當年掛果的樹,在采果後15天左右,對結果母枝進行回縮修剪,該時期對生長旺盛的荔枝品種,可採用重回縮修剪,如:妃子笑,對生長勢相對較弱的荔枝品種,採用輕度回縮修剪,如:玉荷包。當年未掛果的樹,在老熟新梢上進行修剪,一般分兩次:第一次在3-4月份荔枝未能開花或未能結果時,採取重度回縮修剪,修剪的位置一般在上年第一蓬秋梢和第二蓬之間的節位處,第二次在6-7月採取輕度回縮,以達到更新、促進分枝的目的。
疏枝。一般在每次新梢開始轉綠的時候,對新梢進行適當的疏枝,即從枝條基部疏除弱枝。采果後回縮修剪萌發的第一蓬梢一般保留2-3個枝條,其餘疏除,未掛果的荔枝樹第一次修剪後,第一蓬梢也保留2-3個枝條,其餘疏除。
摘心。該措施用來調節抽梢時期。對抽梢過早的枝條進行摘心,延遲抽芽時間,使其在合適的時期抽梢,一般摘心能推遲10-15天抽梢。
幼樹整形修剪:幼樹整形多採用主枝圓頭形,在定植後2~3天內完成。幼樹修剪與整形同步進行,在新梢萌發前用摘心、短截、疏刪、抹芽等方法抑制枝梢生長和促進分枝。宜輕不宜重,主要剪除交叉枝、過密枝、彎曲枝、弱小枝,以及不讓其結果的花穗,使養分有效地用於擴大樹冠,修剪後給傷口塗抹愈傷防腐膜,使其傷口快速癒合。
結果樹整形修剪:秋梢是荔枝的結果母枝,一般只培養1~2次新梢。第1次放梢掌握在7月中下旬;第2次放梢應在9月下旬。根據植株需求合理澆水施肥,噴施新高脂膜保肥保墒。
采後修剪:在采果後,及時剪掉果柄和采果時損傷的干枝、枯枝和不理想枝,以及處暑後抽發的晚秋梢;盡量保留陽枝、強壯枝及生長良好的水平枝。修剪後及時清潔田園,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修剪後給傷口塗抹愈傷防腐膜,使其傷口快速癒合,噴施護樹將軍,安全越冬。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