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牡丹分株
㈠ 芍葯花如何進行加工
芍葯 Paeonia Lactiflora(P.albiflora)
別名:將離、離草、婪尾春、余容、犁食、沒骨花、黑牽夷等。屬於毛茛科芍葯亞科芍葯屬。
多年生宿根草本,高1米左右。具紡錘形的塊根,並於地下莖產生新芽,新芽於早春抽出地面。初出葉紅色,莖基部常有鱗片狀變形葉,中部復葉二回三出,小葉矩形或披針形,枝梢的漸小或成單葉。花大且美,有芳香,單生枝頂;花瓣白、粉、紅、紫或紅色,花期4一5月。古人評花:牡丹第一,芍葯第二,謂牡丹為花王,芍葯為花相。因為它開花較遲,故又稱為「殿春」。
芍葯屬植物約35種,分布於歐、亞大陸溫帶地區,根據其生長習性和花盤形狀分為兩組。一是牡丹組,系落葉灌木或亞灌木,花盤杯狀或盤狀,革質或肉質,全包住心皮或包住心皮的基部。我國產三種(不包括變種),即牡丹、黃牡丹和紫牡丹。二是芍葯組,系多年生草本,花盤不發育,包住心皮基部,不很明顯。芍葯組植物約30種,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溫帶地區。另有二種產美洲,有的把它們另列為一組,稱美洲芍葯組。
國外產的芍葯組植物,都是花卉的重要種,其中最主要的有四種:蕨葉芍葯,花血紅色,原產保加利亞和高加索;淡黃芍葯,花淡黃色,或帶淺綠色至白色,原產黑海和裏海之間地區;黃芍葯,黃色,原產黑海和裏海之間地區;紅心芍葯,花白至深紅,原產歐洲南部。
我國產的芍葯組植物有八種和六個變種,其中通常直稱為芍葯的,是近代芍葯品種群的主要原種。八種芍葯分別是:草芍葯、美麗芍葯、芍葯、多花芍葯、白花芍葯、川赤葯、新疆芍葯和窄葉芍葯。
草芍葯別名山芍葯、野芍葯,花白色、紅色、紫紅色,主要分布在我國四川東部、貴州、湖南西部、江西、浙江、安徽、湖北、河南西北部、陝西南部、山西、河北、東北。在朝鮮、日本及蘇聯遠東地區也有分布。其變種有毛葉草芍葯。
美麗芍葯花紅色,主要分布於雲南東北部、貴州西部、四川中南部、甘肅南部和陝西南部。
芍葯花白色,有時基部具深紫色斑塊,主要分布於東北、華北、陝西及甘肅南部。在朝鮮、日本、蒙古人民共和國和蘇聯西伯利亞地區也有分布,其變種有毛果芍葯。
多花芍葯花白色,主要產於我國西藏南部,在尼泊爾、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白花芍葯花白色,產於西藏南部。
川赤葯的花多為紫紅色或粉紅色,主要分布於西藏東部、四川西部、青海東部、甘肅及陝西西南部。其變種有毛赤葯、光果赤葯、單花赤芍。
新疆芍葯的花紅色,產於新疆北部阿爾泰山區。
窄葉芍葯花紫紅,產於新疆西北部阿爾泰及天山山區。有變種塊根芍葯。
芍葯不僅是名花,而且根可供葯用。根據分析,芍葯根含有芍葯甙和安息香酸,用途因種而異。中葯里的白芍主要是指芍葯的根,它是鎮痙、鎮痛、通經葯。對婦女的腹痛、胃痙攣、眩暈、痛風、利尿等病症有效。一般都用芍葯栽培種的根作白芍,因其根肥大而平直,加工後的成品質量好。野生的芍葯因其根瘦小,僅作赤芍出售。中葯的赤勺為草芍葯的根,有散淤、活血、止痛、瀉肝火之效,主治月經不調、痰滯腹痛、關節腫痛、胸痛、肋痛等症。
芍葯的種子可榨油供製肥皂和摻合油漆作塗料用。根和葉富有鞣質,可提制拷膠,也可用作土農葯,可以殺大豆蚜蟲和防治小麥稈銹病等。
芍葯花大艷麗,品種豐富,在園林中常成片種植,花開時十分壯觀,是近代公園中或花壇上的主要花卉。或沿著小徑、路旁作帶形栽植,或在林地邊緣栽培,並配以矮生、匍匐性花卉。有時單株或二、三株栽植以欣賞其特殊品型花色。更有完全以芍葯構成專類花園稱芍葯園。
芍葯又是重要的切花,或插瓶,或作花籃。如在花蕾待放時切下,放置冷窖內,可儲存數月之久。作切花用的主要為重瓣品種;單瓣的插瓶,幾天就辨落花謝。
芍葯栽培的歷史悠久,據考證漢時長安地區就有栽培。盛產芍葯的地區常隨朝代的變更而變遷,隋唐後是揚州,極盛於宋。劉頒《勺葯譜·序》說:「天下名花,洛陽牡丹,廣陵(即揚州)芍葯,為相牟埒」。《本草》載:「芍葯……處處有之,揚州為上」。周文華《汝南圃史》稱述「揚州之芍葯冠天下」。陳淏子《花鏡》中也認為「芍葯推廣陵者為天下最」。
宋朝以來有關勺約的著作中都十分推祟揚州芍葯,但是就在宋代,種植芍葯之盛也不限於揚州。劉頒《芍葯譜·序》里寫道:「自廣陵南至姑蘇,北入射陽,東至通州海上,西止滁和州,數百里間人人厭觀矣。」
到了明朝,芍葯牡丹栽培中心轉移到了安徽毫州,清朝又轉到山東曹州(今山東菏澤),後又轉至北京豐台一帶。《析津日記》記載:「芍葯之盛,舊數揚州,……今揚州遺種絕少,而京師豐台,連畦接畛……」,可見當時種植之盛。
芍葯性耐寒,在我國北方都可以露地越冬,土質以深厚的壤土最適宜,以濕潤土壤生長最好,但排水必須良好。積水尤其是冬季很容易使芍葯肉質根腐爛,所以低窪地、鹽鹼地均不宜栽培。芍葯性喜肥,圃地要深翻並施入充分的腐熟廄肥,在陽光充足處生長最好。
芍葯的繁殖有播種、扦插和分株法,通常以分株繁殖為主。分株期以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為宜,將根株掘起,震落附土,用刀切開,使每個根叢具2~3芽,最好3~5芽,然後將分株根叢栽植在准備好的圃地。如果分株根叢較大(具3~5芽),第二年可能有花,但形小,不如摘除使植株生長良好。根從小的(2~3芽),第二年生長不良或不開花,一般要培養2~5年。
播種繁殖以種子成熟後採下即播種為宜,越遲播發芽率越低。芍葯種子有上胚軸休眠現象,播種後當年秋天生根,次年春暖後芽才出土。幼苗生長緩慢,有的芽3~4年才可開花,還有到第5~6年才開花的。
扦插法可用根插或莖插。秋季分株時可收集斷根,切成5~10厘米一段,埋插在10~15厘米深的土中。莖插法在開花前兩周左右,取莖的中間部分由二節構成插穗,插溫床沙土中約一寸半探,要求遮蔭並經常澆水,一個半月至兩個月後既能發根,並形成休眠芽。
然而,芍葯被稱為女科之花,並不是因為它的花美,而是因為它的根好。芍葯的根仍稱為「芍葯」,是著名的中葯材。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醫葯著作《本經》里,已有芍葯的名稱記載。南北朝傑出的醫學家陶弘景開始把它分為白芍、赤芍兩種。它們不同之處在於:赤芍為野生品,入葯以原葯生用,其功用長於涼血逐瘀;白芍為栽培品,經刮皮、水煮、切片、曬干而成,功效長於補血養陰。其中尤以浙江出產的芍葯,品質最佳,稱為「杭白芍」。
古方以白芍為主要葯物的數以百計,如「桂枝湯」用芍葯和肌表之榮衛;「黃芩湯」用芍葯和腹中之榮氣;「炙甘草湯」用芍葯補血脈之陰液。在婦產科臨床上,芍葯更是得到廣泛應用。例如:
白芍配熟地——肝腎並補。於血氣虧虛之症,可少女發育偏遲,月經推遲,經量少而淡者,用「四物湯」,取芍、地為主葯。常用熟地30克(脾胃功能不佳者改用炭熟地),炒白芍12克,大補陰血,益腎生精。
白芍配當歸——補血和營,兼以安胎。臨床對於血氣不足,氣血失調,經常二葯等量相配,養血補血,和血斂肝,使營血充盈。對氣血不足所引起的胎動不安,我們也常取當歸10克,配白芍10克而用之、每能取得滿意效果。
芍葯配川芎——守中有動,血暢氣化。川芎號為補肝之氣。氣盛者,必須用酸的東西來使它收斂,白芍味酸,號為斂肝之液,白芍與川芎各用9克(二葯均微炒),對氣機不調,月經先後不均,來潮不暢者,能鼓舞氣化,調整月事。如經期量多,則用炒的白芍12克、炒川芎4.5克。
芍葯配柴胡——最得力於「逍遙散」這一古方。古人認為婦女以血為本,常不足於血而有餘之氣,若情志不遂,木失條達,肝失柔和,則肝氣橫逆,脅痛寒熱等症最為多見。
「逍遙散」以白芍養血以涵其肝體,配柴胡辛散以順肝之勝。臨床上,我們還常以此二葯配香附、八月扎、鬱金、烏拉草、桔葉等用於經前乳脹、乳房小葉增生及肝鬱乳汁不行等,都甚應手。
此外,臨床婦科還用赤芍配製大黃及清熱破行之品,治療急慢性盆腔炎;用白芍配白術治療肝、脾二臟失職所致的崩漏,月經過多;用白芍配杞子,治療婦女更年期綜合征;凡此種種,不勝枚舉。芍葯以其養血斂陰,補而不膩,柔肝緩中,止痛收汗等功用,在中醫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尤其是在婦產科方面。可以說,婦女一生的用葯常見芍葯,芍葯真不愧為女科之花,婦女之良友。
㈡ 中國國花
中國國並沒有法定的國花,但很多人都將牡丹視為心中的國花。牡丹花色澤艷專麗,玉笑珠屬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在栽培類型中,主要根據花的顏色,可分成上百個品種。」
2019年7月15日,中國花卉協會發出《投票:我心中的國花》,向公眾徵求對中國國花的意向。截至2019年7月22日24時,投票總數362264票,牡丹勝出 得票高達79.71%。中國菏澤、洛陽均以牡丹為市花,菏澤曹州牡丹園、百花園、古今園及洛陽王城公園、牡丹公園和植物園,每年於4月15至25日舉行牡丹花會。
(2)紫牡丹分株擴展閱讀:
牡丹品種繁多,色澤亦多,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其黃、綠為貴。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1985年5月牡丹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一。是中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在中國栽培甚廣,並早已引種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擁戴為花中之王,有關文化和繪畫作品很豐富。
㈢ 多肉中的紫牡丹怎麼繁殖
紫紅牡丹為景天抄科長生草屬多肉植物,繁殖方法有分株、砍頭。
1、一般用分株法繁衍,可以在春天和秋天是生長期期間取下小側芽,晾乾傷口後扦插在微濕的土壤里,陰涼通風的地方等待發根就可以。土壤應選用透氣良好的,澆水的話干透才澆透,不幹不澆水。
2、砍頭後,頭可以參考分株的處理方法長成一棵新的獨立植株。砍頭以下的部分日後則很容易爆出側芽。
㈣ 牡丹珍貴品種
1、 單瓣
花瓣2-3輪,10-15片,寬大平展,雄蕊200-300個,雌蕊4-6枚,雄、雌蕊發育正常,結實能力強。此類花型以「鴉片紫」、「石榴紅」、「賽珠盤」、「鳳丹白」等品種為代表。
2、 荷花型
花瓣4-5輪,20-25片,花瓣寬大,形狀大小近似,排列清晰,雌蕊發育基本正常,結實能力較強,但個別品種偶有雄蕊或雌蕊柱頭瓣化現象。此類花型以「似荷蓮」、「錦雲紅」、「雪蓮」、「玉板白」等品種為代表。
3、 菊花型
花瓣6輪以上,花瓣形狀相似,排列整齊,層次分明,自外向內逐漸變小,雄蕊正常或減少變小,並偶有瓣化,雌蕊5~11枚,正常生長或退化變小。有些品種柱頭有瓣化現象,結實力較差,此類花型以「玫瑰紅」、「叢中笑」、「銀紅巧對」、「錦袍紅」等品種為代表。
4、 薔薇型
花瓣多輪,花瓣由外向內逐漸變小,雄蕊部分瓣化成正常花瓣,雌蕊退化變小或瓣化,結實力差。此類花型以「紫二喬」、「烏花耀輝」、「紅霞爭輝」等品種為代表。
5、 托桂型
外花瓣2~5輪,寬大整齊,部分雄蕊瓣化成細長花瓣,瓣瑞常殘留有花葯或花葯痕跡,瓣間雜有正常雄蕊,排列不規則而稀疏,雌蕊正常或稍有瓣化,具有結實力。此類花型以「淑女裝」、「嬌紅」、「仙娥」、「三變賽玉」等品種為代表。
6、 金環型
外花瓣2~3輪,寬大平展,花朵中心有部分雄蕊瓣化成狹長直立大花 瓣,中心花瓣與外輪花瓣之間有一圈正常雄蕊呈金環狀,雌蕊正常或稍有瓣化,結實力差。此類花型極少,以「白天鵝」、「俊顏紅」品種為代表。
7、 皇冠型
外花瓣2~5輪,寬大平展,排列規則,雄蕊大部或全部瓣化成細碎或曲皺花瓣,瓣群稠密聳起,形似皇冠。內花瓣排列不規則,瓣間常雜有正常雄蕊或退化中的雄蕊,瓣端也常殘留有花葯;雌蕊退化或瓣化,偶有結實。此類花型以「藍田玉」、「胡紅」、「姚黃」、「首案紅」等品種為代表。
8、綉球型
雄蕊充分瓣化,內外瓣形狀大小近似,擁擠隆起呈球形或橢圓形;雌蕊基本或全部退化或瓣化,無結實能力。此類花型似「豆綠」、「綠香球」、「雪映朝霞」等品種為代表。
9、千層台閣型
下方花瓣4輪以上,花瓣排列較整齊,形狀近似,瓣間不雜有雄蕊和退化的雄蕊。雄蕊正常而量小,或偶有瓣化,雌蕊退化變小或瓣化;上方花瓣量少,平展或直立,雄蕊量少而變小,雌蕊退化變小或瓣化。此類花型以「菱花湛露」、「脂紅」、「壽星紅「等品種為代表。
10、樓子台閣型
下方花雄蕊瓣化較充分,與正常花瓣形狀相似,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上方花花瓣略大,數量較大,雄蕊基本全部瓣化或退化;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有的品種退化消失。此類花型以「赤龍煥彩」、「盛丹爐」、「玉樓點翠」、「紫重樓」等品種為代表。
牡丹的花型在演進程中,有些品種同株、同枝常開2-3花型或更多種花型。如「趙粉」、「青香白」、「白鶴卧雪」、「山花爛熳」等,同株可開「皇冠」、「托桂」、「單瓣型」等花型。所以在確定某一品種的花型時,應以該品種演化達到最高的花型為標准。
八、果實種籽
單瓣花結骨 果五角,每一果角結籽7-13粒,種籽類圓形。外果皮始為綠色,有毛,成熟時為蟹黃色,種籽為黃綠色,過熟時果角開裂,種籽為黑褐色,每公斤可稱干種2400-3000粒。重瓣花一般結果1-5角,但種籽僅有部分成實,或完全不實;千瓣花類不結果和籽。
牡丹品種的識別
春日牡丹競芳菲。倘若你徜徉於花海之中。恐怕你除了驚嘆花的嬌艷,還欲知道她的芳名。如果攜友賞花,你能說出花名一二,更能平添幾多風雅和無限樂趣。其實,多數牡丹花是不難鑒別,只要有心,便能結識她。
從花上鑒別
花是鑒定品種的重要依據之一 。牡丹與其它花卉一樣,其主要特徵集中於花冠上,欲分辯品種先要看花冠。
從花型上分
牡丹分類三類十二型。即單瓣類、重瓣類、重台類。單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薔薇型、托桂型、金環型、皇冠型、綉球型、菊花台閣型、薔薇台閣型、皇冠台閣型、綉球台閣型。以下舉例說明。
單瓣型:花瓣1—3輪,寬大,雄雌蕊正常。如「黃花魁」、「潑墨紫」、「鳳丹」、「盤中取果」以及所有的野生牡丹種。
荷花型:花瓣4—5輪,寬大一致,開放時,形似荷花。如「紅雲飛片」、「似何蓮」、「硃砂壘」。
菊花型:花瓣多輪,自外向內層層排列逐漸變小,如「彩雲」,「洛陽紅」、「菱花曉翠」。
薔薇型:花瓣自然增多,自外向顯著逐漸變小,少部分雄蕊瓣化呈細碎花瓣;雌蕊稍瓣化或正常。如「紫金盤」、「露珠粉」、「大棕紫」。
托桂型:外瓣明顯,寬大且平展;雄蕊瓣化,自外向內變細而稍隆起,呈半球型。如「大胡紅」、「魯粉」、「藍田玉」。
金環型:外瓣突出且寬大,中瓣狹長豎直,呈金環型。如「硃砂紅」、「姚黃」、「首案紅」。
皇冠型:外瓣突出,中瓣越離花心越寬大,形如皇冠。如「大胡紅」、「煙絨紫」、「趙粉」。
綉球型:雄蕊完全瓣化,排列緊湊,呈球型。如「赤龍換彩」、「銀粉金鱗」、「勝丹爐」。
最後四型可以概括為台閣型:由兩朵重瓣單花重疊而成。分為「菊花疊」、「薔薇疊」、「皇冠疊」、「綉球疊」。如「火煉金丹」、「崑山夜光」、「大魏紫」、「紫重樓」等。
從花色上分
牡丹系以八大色著稱,如白色的「夜光白」、藍色的「藍田玉」、紅色的「火煉金丹」、墨紫色的「種生黑」、紫色的「首案紅」、綠色的「豆綠」、粉色的「趙粉」、黃色的「姚黃」。還有花色奇特的「二喬」、「嬌容三變」等等,另外在同一色中,深淺濃淡也各不相同。
從香型上分
一般白色牡丹多香,紫色具烈香,黃粉具清香,只要「嗅其香便知其花」了。
從葉上鑒別
牡丹葉為3出2回復葉。因品種的不同,葉子所呈出現來的形狀、寬窄、厚薄、顏色等方面各不相同。如「大胡紅」葉大、圓而肥厚,葉面多平展。如「墨灑金」葉形大而長,但小葉較狹長,質地薄,較稀疏開展或下垂。如「狀元紅」全葉中等大小,小葉長橢圓型,邊緣缺多且較尖、上卷,葉多斜伸。如「豆綠」葉背有一層白絨毛。如「大棕紫」葉色發紫紅等。
從枝幹上辨別
這一方法是通過株形和分枝方式來區別品種。牡丹為叢生灌木,因不同的品種,其株形和分枝方式也不相同。
直立型:枝條開張角度小,直立向上,節間長,長勢強,株叢高大,如「洛陽紅」、「「桃李增艷」等。
開展型:枝條開張角度大,向四周延伸,株形低矮。如「一品朱衣」、「趙粉」等。
半開展型:介於上述兩型之間,如「脂紅」、「藍田玉」等。
分枝方式又分單枝型和叢枝型。
單枝型:當年生枝間較長,著新生芽少,此芽翌年早春抽發成枝,株高,枝稀疏,如「姚黃」、「粉二喬」等。
叢枝型:當年生枝間較短,新生芽多且發枝力強。當年即可形成叢生狀短枝,株矮枝密。如「葛巾紫」、「瑛王名寶珠」等。
從芽上識別
牡丹不同的品種,其芽形與芽色也不盡相同。「洛陽春」的芽尖而圓;「硃砂壘」的芽呈狹尖型;「青龍卧墨池」的芽尖而帶鉤,好似鷹嘴。至於芽色就更為豐富:「百花妒」的芽為黃綠色;「脂紅」的芽為綠色;「墨魁」的芽為暗紫色等。芽色與花色有一定的相關性,芽色深者,花色也深;芽色淺者,花色也淺。
從果實上識別
一般結實力強,心皮呈開張輪狀輻射排列的品種,多為單瓣和半重瓣品種,如「似金蓮」、「鳳丹」等。結實率低,果實成簇生狀,多為重瓣起樓品種,如「二喬」、「硃砂壘」等。
從根上分辯
牡丹的根部也作為區別其品種的輔助手段。一些品種根系中毛細根少,根的粗細較均勻,如「葛巾紫」。另一些品種有較多毛細根,呈蓬狀,如「瑛王名寶珠」大多數品種根為白、黃白、紅白色等,而「首案紅」根呈紫紅色,為識別此品種的重要依據之一。
㈤ 芙蓉花早晨,中午,晚上分別是什麼顏色
早上白色,中午變淺紅色,晚上變深紅色。
芙蓉作為花中的高潔之士,屢屢出現在文學作品之中。屈原《楚辭》有:「采薜荔含水中,擘芙蓉兮木末」。白居易有「花房膩似紅蓮朵,艷色鮮如紫牡丹」。極言木芙蓉的芳艷清麗。
嫵媚可人木芙蓉在中醫用葯中也有著不俗的功效。木芙蓉花和葉可入葯,葉有消腫解毒、散淤止血之效。花有涼血止血的功效。有名的「玉露散」和「芙蓉花油」就是用木芙蓉的花和葉製成的。以下園林景觀方面:
產地分布:
原產中國,黃河流域至華南均有栽培,尤以四川成都一帶為盛,故成都有「蓉城」之稱。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5米,在暖地可達15米。枝幹密被星狀毛。單葉互生,葉大,廣卵形,三至五裂,裂片三角形,基部心形,邊緣具鈍鋸齒,兩面均有黃褐色絨毛。花晚秋10~11月開於枝端,形大,單生於枝端葉腋,一般只開放1天,單瓣、重瓣或半重瓣,白色或淡紅色,後變深紅色。蒴果扁球形,被黃色剛毛及絨毛,果期12月。種子多數,腎形,有長毛。
生長習性:
喜陽,略耐陰。喜溫暖、濕潤環境,不耐寒。忌乾旱,耐水濕。對土壤要求不高,瘠薄土地亦可生長。在上海冬季地上部枯萎,呈宿根狀,翌春從根部萌生新枝。
園林用途:
芙蓉晚秋開花,因而有詩說其是「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由於花大而色麗,我國自古以來多在庭園栽植,可孤植、叢植於牆邊、路旁、廳前等處。特別宜於配植水濱,開花時波光花影,相映益妍,分外妖嬈,所以《長物志》雲:「芙蓉宜植池岸,臨水為佳」。
繁殖培育:
以扦插為主也可分株、壓條或播種繁殖。在長江流域及以北附近地區栽培時,每當入冬前須平茬並適當培土防寒,翌年春暖後去土即會從根部萌發新枝,秋季則能開花。在華南等暖和地區則可培育成小喬木,都能成長至7~8m高。
㈥ 盆栽紫牡丹怎樣養
牡丹花是一種喜寒忌熱,喜乾燥忌水澇,怕狂風烈日的植物。在種植時一定要根據它的習性選擇好種植,朝陽避風,偏陰的環境。土質肥松,排水良好,並要注意時節。在牡丹種植節氣上有「秋分後,重陽前,七芍葯,八牡丹」的俗諺。故此優良的環境是種植牡丹重要因素。
栽培技術 南方種植牡丹最佳時節為 10月中旬左右。栽種時先將基肥置於挖掘好的槽(坑)底部(鋪墊 3至 4厘米),苗子根部需展開,用細碎土填實於根頸部,扶正後無需踩實表層,然後澆灌定根水。此後,除非十分乾旱,不需再次澆水。
日常管理 雨水時節前後,牡丹萌動,可鬆土追肥,清園消毒,抹除多餘花(葉)芽和剪去弱病枝(每枝桿留存一兩個花芽和三四個葉芽)。如發現根部有線蟲病害,可用灌根法處理。盛花期由於雨水偏多,需搭設遮陽篷,防止風雨將花打落,白天遮陽可降低溫度,延長花期。夏季遮陽,有利於花蕾的形成,抑制秋發。
進行盆栽時,栽植季節以9-10月為最好。盆栽牡丹應選擇適應性強、早開花、花型較好的洛陽紅、胡紅、趙粉等品種。植株宜選用芍葯作砧木嫁接的3-4年小棵牡丹或具有3-5個枝乾的分株苗。
盆栽時,盆底可用粗砂或小石子鋪3-5厘米厚,以利排水。盆土宜用黃砂土和餅肥的混合土,或用充分腐熟的廄肥、園土、粗砂以1:1:1的比例混勻的培養土。填土要使根系舒展,不能捲曲;覆土後要用手壓實,使根系與泥土緊密接觸,才易於成活。上盆後澆一次透水,放半陰處緩苗。轉入正常管理後,可放置向陽處,保證其有充分的陽光照射。生長期間要經常鬆土,每隔半個月左右施一次復合肥。新上盆的牡丹,不能施肥,特別忌施濃肥,否則肉質根會發霉爛死。半年後可逐漸施些薄肥,如腐熟的雞糞水或豆水等,肥水比例以20%-30%為宜。新上盆的牡丹第一年不一定能開出好花,但培養1-2年後,就能連年開花。牡丹一年在4月中、下旬開花,開花前可追施1-2次液肥;開花後半個月再追施1-2次液肥;伏天可用麻醬渣(每盆約40-50克)施1次乾肥,以利花芽分化。
牡丹系肉質根,稍能耐旱,最怕積水,故澆水是否得當,是盆栽牡丹成敗的一個關鍵問題。一般早春出室的牡丹,應先施一次肥水,然後澆透水,水稍干後鬆土。以後澆水應根據天氣、盆土情況,適時、適量進行,經常保持盆土濕潤,有利牡丹生長開花。合理的澆水,應該是見干見濕,不宜澆大水,防止盆內積水,以免爛根落葉。
牡丹開花時,可設棚覆蓋或暫時放在室內,避免陽光直射,這樣可延長開花期,對主枝頂芽是葉芽的,應摘去,以免徒長,影響開花。為使牡丹開花鮮艷,花期可用0.5%-1%的磷酸二氫溶液進行葉面噴施2-3次。牡丹花謝後,要進行一次整形修剪,及時剪去殘花及花梗,不令結籽,保留莖部的1-2個外側芽,這樣可使植株生長旺盛,保證次年開花。
牡丹雖然較耐寒,但在華北等寒冷的地區,立冬前後,應搬入室內,放在房間的向陽處,室溫保持0度左右即可。次年出室不宜過早,須待清明前後再出室。不太寒冷的地區,可選隱風處將花盆埋入土壤內,使盆面與地面平齊,以保持盆土的濕度和溫度,也可保證牡丹安全越冬。待第二年春天牡丹花現蕾後,再連盆將牡丹從地中挖出,進行正常管理。
㈦ 紫牡丹怎麼養。
植物栽培:
本屬十分耐寒,對高溫敏感,栽培中要注意空氣流通,夏季易腐爛內。土壤下層宜腐容質土,上層宜沙土,微酸性。繁殖用走出枝條萌生的子株,葉插也十分容易,雜交極易獲得種子。夏季高溫時和冬季寒冷時植株都處於休眠狀態,主要生長期在較為涼爽的春、秋季節,生長期要求有充足的陽光,如果光照不足會導致株形鬆散,不緊湊,影響其觀賞,而在光照充足處生長的植株,葉片肥厚飽滿,株形緊湊,葉色靚麗。
澆水掌握:
「不幹不澆,澆則澆透」,避免長期積水,以免造成爛根,但也不能過於乾旱,否則植株雖然不會死亡,但生長緩慢,葉色暗淡,缺乏生機。每 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低氮高磷鉀的復合肥。冬季夜間溫度不低於5℃,白天在15℃以上,植株能繼續生長,可正常澆水,並適當施肥;如果控制澆水,使植株休眠,也能耐0℃的低溫。
㈧ 紫牡丹花怎麼養。
1、花絮
我國牡丹早在公元8世紀,唐代已傳入日本。我國明代時,日本又大量引種了我國的牡丹品種。經不斷改良,日本現有的牡丹品種達300餘種。1656年我國的牡丹品種傳入歐洲荷蘭,1787年我國牡丹品種傳入英國,1883年我國的黃色牡丹和紫色牡丹品種傳入法國,20世紀初,牡丹傳入美國。
2、 生態習性
牡丹又稱「木芍葯」,毛莨科,芍葯屬。牡丹是多年生小灌木,一般莖高1~2米,高者可達3米。枝多挺直。葉片寬大。牡丹樹皮為黑炭色,分枝粗短,根粗,肉質。頂生小葉,卵圓形、倒卵形,側生小葉為長卵圓形,表明綠色,背面有白粉,平滑無毛或有短絨毛。花單生於枝頂,碩大,花型有:荷花型、葵花型、玫瑰型、平頭型、綉球型、皇冠型等六種;另分單瓣、重瓣、半重三大類。花的顏色有黃、白、紅、粉、紫綠等色。種子成不規則圓形,褐色或黑色。果熟期在9月,花期一般在4~5月。牡丹原產我國西北部,現在分布極為廣泛,北起黑龍江哈爾濱,西至西寧、烏魯木齊,南到廣東及東南沿海各省。牡丹宜在黃河及江淮流域各省市栽培。
3、 栽培要點
牡丹有「宜冷畏熱,喜燥惡濕,栽高敞向陽而性舒」的說法。牡丹喜溫涼氣候,耐旱、耐寒、畏炎熱多濕。喜在背風半陰環境。種植以分株為主,移栽牡丹常在中秋之時。從母棵切分時要多帶泥土,宜隨挖隨栽,如需長途搬運,應晾根一天,包紮縛定。牡丹管理只需中耕除草,摘除櫱枝,每株保持一頂一芽。開花後應及時摘去花頭。第一年開花不宜多,發芽和開花前後應施有機肥料。
牡丹最適合家庭院後的乾燥向陽處栽種,如用磚石做台,與假山相鄰,互為承托尤為雅緻。
(1) 盆土
牡丹為肉質深根植物,喜疏鬆肥沃、通氣良好的土壤。土壤為微酸性、中性、微鹼性均可,但以中性為好,除砂性過強,或土質十分粘重者外,一般土壤均可栽培。PH值6.5~7為宜,土層深度在50厘米以上,上層為壤土,下層為砂質土,最忌鹽鹼土和煤渣土。
(2) 上盆
牡丹盆栽之前,先將它的根部晾曬1~2天,使其失水變軟。栽種時,先在盆底墊一瓦片,在鋪上3~5厘米厚的小石塊或廢棕繩為排水層,把秒放入盆中,再填土,,邊填邊壓實,上盆的時間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牡丹植株宜選擇有兩三個枝乾的小棵,可帶葉栽植。栽植前要對根部進行適當修剪,剪去病根、斷根和過常的根,然後用0.1%的硫酸銅溶液或5%的石灰水浸泡半小時進行消毒,用清水沖洗後栽植。盆土可用氯化鉀進行消毒。上盆時,根莖的交接處應與土平齊。黃河流域於9~10月中下旬上盆為宜,黃河以北可適當早一些栽植,長江以南地區可以適當晚一些栽植。若栽早了會造成「秋發」,次年無花。而過遲容易死棵。
(3) 修剪
牡丹的修剪是牡丹栽培管理重要的一環。它可以調節植株的養分,使株型勻稱,開花整齊。花謝後對殘花的修剪還可以防止無意義的消耗養分。秋季剪掉枯枝,留下新梢基部一個大花芽,除去小芽,可使花位變低,樹形美觀,而且能抗風。一般每一株牡丹上,保持5~8個均勻的枝條外,其餘的枝芽都要去掉。從根部萌發的許多細枝也需要除去。
(4) 澆水
牡丹上盆後應立即澆透水,保持土壤濕潤。雖然牡丹比較耐寒,可半月澆一次水。但在早春、秋天乾旱季節仍需適當澆水,至少每10天澆一次水。花蓓蕾期可1~2日澆一次水。要注意不能有積水;夏季澆水要在清晨和初更進行,必在地涼後方可澆水。雨水多時,則應注意排水防澇。
(5) 施肥
牡丹是喜肥植物,要想使牡丹花大色艷,合理施肥十分重要。牡丹每年至少需要施三次肥。第一次於2月下旬,在「花期前」施肥。第二次在五月上旬,施「花後肥」,第三次施肥應在入冬前後。用芝麻醬渣和豆餅泡水發酵後施用為宜,施肥時要兌水,盆栽牡丹每周應施1~2次肥料,開花前澆肥水一次,花後略施輕肥。當年移栽的牡丹不能多施追肥。
4、 病蟲害防治
牡丹的病害有葉斑病、炭疽病、紫紋羽病等。害蟲有天牛、介殼蟲、紅蜘蛛等。為防止牡丹葉部的病害可在開花前半個月,在牡丹根部連續噴灑7~8次等量波爾多液。紫紋羽病、根瘤線蟲病主要在栽培時對土壤消毒預防。蟲害天牛可用硫化鋅噴射,紅蜘蛛用40%樂果1000倍液噴殺。
㈨ 白蒿和菊花茶可以一起喝嗎
可以一起喝,兩個都是菊科植物。
1、白蒿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對治療咽喉腫痛、濕熱黃疸以及腫熱咳嗽具有非常明顯的效果。白蒿不僅可以有效的促使膽石患者的膽汁流量的增加,而且還能明顯的降低膽汁中的膽固醇的含量,對預防膽固醇結石的形成也有一定的療效。
2、白蒿具有一定的保肝功效,因為它可以增強肝臟的解毒功能、保護肝細胞膜的完整以及誘導肝葯酶,另外它對肝細胞的再生也具有一定的促進效果。能降低血清轉氨酶活性,減輕肝細胞腫脹、氣球樣變、脂肪變和壞死程度
3、菊花中的營養物質主要有氨基酸,腺嘌呤,水蘇鹼,黃酮類物質,膽鹼,菊甙,維生素,礦物質,菊色素,小櫱鹼以及揮發油等等物質,菊花的花瓣中的氨基酸種類有17種,而其中含量較高的是谷氨酸,天冬氨酸,脯氨酸。
4、菊花茶中含有類黃酮物質,而這種物質有很強的抗氧化功效,能夠清除人體內的自由基,從而起到抗衰老的功效。
㈩ 魏紫的繁殖方式
分株繁殖具體方法為:將生長繁茂的大株牡丹,整株掘起,從根系紋理交接處分開。每株所分子株多少以原株大小而定,大者多分,小者可少分。一般每3-4枝為一子株,且有較完整的根系。再以硫磺粉少許和泥。將根上的傷口塗抹、擦勻,即可另行栽植。分株繁殖的時間是在每年的秋分到霜降期間內,適時進行為好。此時,氣溫和地溫較高,牡丹處於半休眠狀態,但還有相當長的一段營養生長時間,進行分株栽培對根部生長影響不甚嚴重,分株栽植後還能生出一些新根和少量的株芽。若分株栽植過遲,當年根部生長很弱,或不發生新根,次年春,植株發育更弱,根弱則不耐旱,容易死亡。如分株過早,氣溫、地溫較高,還能迅速生長,容易引起秋發。
牡丹分株的母株,一般是利用健壯的株叢。進行分株繁殖的母株上應盡量保留根櫱,新苗上的根應全部保留,以備生長5年可以多分生新苗。這樣的株苗栽後易成活,生長亦較旺盛。根保留的越多,生長愈旺。 宋 辛棄疾 《臨江仙》詞:「魏紫朝來將進酒,玉盤盂樣先呈。」
《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這牡丹花乃花中之王,惟洛陽為天下第一。
有『姚黃』『魏紫』名色,一本價值五千。」參閱 宋 歐陽修 《洛陽牡丹記》。 版本一
明代洪武年間,曹州城東北十五里趙樓村,有片雜草叢生、荊棘遍地的黃土崗,到處長滿不成材的桑樹癟子,人們便稱為「桑籬園」。園子西邊住個靠打柴為生的小夥子,名叫趙義。他父母早喪,單身一人。這天傍晚,他進城賣柴買米回來,煮好了香噴噴的小米飯,正要飽餐一頓,忽見門外站著一位拄拐棍、挎要飯籃的老婆婆,滿頭白發,枯瘦如柴,渾身打顫。趙義忙把她攙進屋裡,安坐在矮凳上。然後盛了一碗米飯,雙手端到老婆婆面前:「老人家,請用飯。」那老婆婆抬頭看了看趙義,激動地熱淚盈眶,接過飯碗,頭一低「哧溜溜」把一碗米飯全喝完。她一連喝了三碗,才來了精神,慢慢地說道:「俺在恁莊上要了一天飯,家家斷了頓揭不開鍋,餓得俺頭暈眼花。多虧了恁這幾碗米飯救了俺。」千恩萬謝,告辭而去。
趙義往鍋里又添了些水,抓了兩把乾地瓜葉,摻在鍋中,點火重新做飯。趙義喝完地瓜葉粥,想到莊上許多人家都斷了頓,再也睡不下去了,便到桑籬園砍柴。誰知天黑認不準路,也不知走了多遠,忽然看見前面霞光萬道,煙霧繚繞。走近一看,原是一座花園。紫葳的牡丹花,白生生的芍葯花,紅艷艷的月季花,粉兜兜的玉蘭花-——花樣繁多,五光十色,色彩新鮮。趙義無心觀花,只想砍柴,正要回轉,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婆婆已經站在面前。只聽老婆婆說:「小哥,你還往哪裡去?這么多的好花不看,不是冷了栽花人的心么?」趙義急著砍柴,只得說明原因。老婆婆十分同情,說:「天色不早了,你就回去,到天亮也砍不了多少柴。我送你些牡丹花去賣錢吧。」趙義見老婆婆甚是誠懇,便接過花兒,道謝而歸。
趙義再回來的路上又砍了些柴,直到天亮,也沒顧得睡一覺,便擔著柴,拿著花,去趕曹州早集。隆冬季節,鮮花本來就少見,一束束鮮艷的牡丹,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男女老幼爭相圍觀,官府、商人、本地財主,都爭相購買。很快,花和柴都賣完了。趙義買了一斗米,懷揣著剩下的三吊錢,高高興興回到家,把米分給了鄉親。趙義想:米分了,可這錢應該還給老婆婆,因為老婆婆給的牡丹賣了好價錢。當天晚上,他按照昨天的路,找到那個百花園。老婆婆見趙義如此誠實,十分高興,說:「 既然牡丹值錢,我就送你一棵吧。」趙義也不推辭,便揀一棵最好的牡丹,連根帶土,抱回家來,栽於門前。
趙義栽好牡丹,回屋做飯。一開門,只見一個如花似玉的姑娘端坐床上,他驚呆了。那姑娘看趙義發愣,便微笑著說:「不要驚奇,小女姓魏名花,母親見你為人忠誠,把我許配給你。」「這話從何說起?」趙義有些莫名其妙。「再說,也沒有定親之物呀!那女子掩唇笑道:「你不是已經拿了牡丹嗎?」趙義看著栽在門外的牡丹,不禁又驚又喜,他回過頭來慚愧地說:「我一人還愁著揭不開鍋呢,怎能再連累你」,那姑娘笑說道:「既成夫妻,就別提連累了。我這里還帶來牡丹花種一包,就撒在桑籬園內,不愁來年沒好日子過。可有一條,此事萬萬不能對別人講!」。他們夫妻在桑籬園開荒種下牡丹。果然,第二年穀雨時節,桑籬園內開滿牡丹,桑籬園變成了牡丹園。村上的人們喜氣洋洋,去園內採花賣錢買米買鹽,再也不擔心挨餓了。
曹州牡丹的名聲,很快傳到京城。皇帝朱元璋要到曹州看花賞景。這年穀雨時節,他帶著軍師劉伯溫,來到桑籬園,看見紅、黃、黑、綠、白、藍、紫、粉八大色牡丹,光彩耀眼,香氣襲人,一望無垠,天堂一般,勝過了京城御花園。這朱元璋嫉妒心很強,決不允許百姓勝皇家,於是下令鏟除桑籬園的牡丹。
聖旨一下,鐵杴亂挖。老百姓在一旁心痛得流眼淚。鄉親們忍悲含怒,齊刷刷跪了一大片,高呼「萬歲開恩」 ,求聖上高抬貴手停鏟牡丹。趙義爬到聖輦之前,表示願將最好的花兒,每年選上一車,送到京城。朱元璋一使眼色,御林軍上前一人擰起趙義一隻胳膊,扔出花園。趙義老婆魏花,見皇上執意要挖光牡丹,便不顧眾人勸阻,推開阻攔的御林軍,來到御輦之前,飄飄下拜,說道:「萬歲,滅元興明,造福百姓,是皇上聖意。使上蒼感動,降此花園,是皇上的恩德。如今若毀掉花園,不是違背了萬歲的本意么? 」問得朱元璋面紅耳赤,無言以對。劉伯溫聞聽,心中大驚,這窮鄉僻壤哪來伶牙俐齒之人?他對魏花滴溜溜審視一遍,心中有了主意。又見朱元璋騎虎難下,便上前奏道:「主公,剛才這位女子說得對,牡丹園確實是村民的命根子,毀了此園有違滅元興明、為民求福的聖意。俗話說,物貴於缺而不貴多。既然聖上喜愛牡丹,那就挖一棵移到京城御花園里。望聖上施捨聖恩!」跪在地上的村民,齊呼「萬歲恩典!」朱元璋順水推舟,讓劉伯溫去挑一棵最好的牡丹帶走。誰知劉伯溫挑花尖刻,偌大的一座牡丹園,竟沒一棵中他意的,他不知不覺轉到趙義的門前,一眼相中了那棵開紫花的牡丹。大家見保住了牡丹園,都來感謝劉伯溫,只有魏花心中叫苦。
原來,劉伯溫是能掐會算的人,他已看出魏花的底細,如果不帶走她,桑籬園將永遠勝過御花園。眾人面前不好和朱元璋直說,只有暗下毒手。再說魏花見士人挖門前的牡丹,便抹著眼淚對趙義說:「事到如今,我不能不告訴你了,我魏氏牡丹,在壽安山修煉成仙。去年母親到西天參加花仙會,見村民為人善良,卻苦難深重,特別是你抱著飢腹,慷慨獻粥。更使她老人家感動,才讓我下凡和你一起救濟百姓,實望我們夫妻能白頭偕老。沒想到劉伯溫看出根底。他挖花是假,要我是真。我叫他挖走我的身,留下我的根,我只好把腹中嬰兒,留在根下了!」說罷,一陣風起,魏花沒有了蹤影。
朱元璋乘上車輦,帶走了葉垂花敗的那顆紫色牡丹。趙義撲在門前花坑之內,哭得暈了過去。不料,來年春天,在趙義門前牡丹花坑裡,又長出一棵紫葳葳的牡丹。那花,開千層,大如盤,一朵花瓣達七百多片。馥香濃郁,飄香十里。村民們知道這是花仙魏花的孩子,便取名「魏紫。」
版本二
據說,在宋朝的時候,邙山腳下有個名叫黃喜的窮孩子,他父親很早就去世了,家裡只有他與母親兩人相依為命。黃喜為人忠厚,又有良心,由於家裡窮,他很小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擔,靠辛辛苦苦地上山砍柴賣過日子。每天才拂曉,黃喜便拿起母親為他張羅好的干糧袋往扁擔上一掛,然後手提柴刀告別母親上山砍柴去了。在上山必經的山坡路上有個石人。這石人究竟是怎麼來的,當地人沒有一個說得清楚。自從黃喜第一次上山看見它後,便每次上山都要與它打照面。離石人不遠,有一眼山泉,常年不竭,清洌甘醇,黃喜上下山時,經常在這里解渴、洗滌。山泉旁邊長著一棵綻放紫花的牡丹。這株牡丹長在這里究竟有多少年了,當地人也沒有一個講得明白。反正黃喜第一次上山時,它就長在那裡了。與每天一樣,黃喜總是早晨第一個來到這里,然後他不失童趣地從扁擔上取下干糧袋,往石人頸脖上一掛,說:「石人哥,吃饃吧!」接著,他又走到山泉旁邊,捧起幾捧泉水澆在紫牡丹根部,說:「牡丹姐,喝水吧!」之後,黃喜才上山去砍柴。就這樣一年一年過去了,黃喜已長成了一個健壯、英俊的大小夥子。但他仍然是每天砍柴、賣柴,勤勞朴實,心地善良。這一天,他又像往常一樣,砍完柴後,來到石人面前,取下掛在石人脖子上的干糧袋,笑嘻嘻地說:「石人哥,你不吃饃,那我可吃啦!」吃過後,他又走到山泉邊喝了幾口泉水,接著又給紫牡丹澆了幾捧泉水,然後再挑起柴擔下山去。這天黃喜砍的柴特別多,遠看就像挑了兩座小山,連扁擔都壓彎了。走了沒多久,他感到有點累,便傍著山用根木叉支起柴擔歇息一會。就在這時,一名姑娘從山上走下來,當走到黃喜跟前時,竟主動地提出要幫他挑柴。這下搞得黃喜很不好意思,一個大男子怎好讓一個年輕嬌美的姑娘家挑重擔呢?便連連擺手不同意,急得連話也說不出來。姑娘見他窘成這樣。不禁笑了起來,接著不由分說,便上前把柴擔搶了過來,挑起來就往山下走去。不知怎麼的,黃喜在後面徒步追也追不上。就這樣,姑娘一口氣將柴挑到了黃喜家。這時,黃喜母親正在灶前做飯,見到兒子領回一個美貌的姑娘,心裡高興得不得了,她連忙把姑娘讓進屋裡,又是讓座,又是倒茶。但這姑娘不坐也不喝,就像來到自己家一樣,袖子一卷,就下廚房,相幫老人一道生火、擀麵,什麼活都干,一刻也不閑,把黃喜娘弄得歡喜極了。飯後,黃喜去集市賣柴。黃喜母親就拉著姑娘的手說起家常來。姑娘說她名叫紫姑,就住在邙山上,父母俱亡,家中只有她一人。聽了這些,老人就更想要她做媳婦了。她將這心願對姑娘一說,姑娘也就羞答答地同意了。從此,紫姑就在黃喜家住了下來。紫姑心靈手巧,做得一手好針線,她綉的牡丹活靈活現,就像真的一樣。黃喜上街賣柴也順便帶點牡丹花刺綉去賣,總是一下子就被人買去。這樣過了一陣子,家境就逐漸好了起來。於是,黃喜母親就催他倆早日把婚事辦掉。但紫姑卻勸她不要著急,說再等一會,等到自己到黃喜家滿了一百天,就正式結婚。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紫姑有一顆寶珠,整天都含在嘴裡,不如此她就不能正式成為凡人,她的原身即是山泉邊那株紫牡丹。自從她踏進黃喜家願作他家媳婦後,她就不僅自己含,還叫黃喜與她輪流含。她還一再叮囑黃喜只可含著,不能咽下,否則,兩人就不能結為夫婦。黃喜便間紫姑這珠子究竟有何妙用,她說它能提神強身,砍柴、挑擔就會不感到飢餓和勞累。為了試驗一下這顆寶珠的妙用,有一天黃喜砍的柴特別多,但他挑在肩上竟不覺得重,很輕松地便挑下了山。因此,他認定這果然是顆寶珠,每天都記得要含一含,而且,他還在心裡默記著天數,一待含夠一百天,便好與紫姑成親了。時間日復一日過去了,黃喜含珠已含了99天,再過一天就將期滿了。這使他興奮不已,滿懷喜悅地期待著明天的到來。第二天,黃喜仍與往常一樣上山砍柴。當他走到石人面前時,竟喜不自禁地對石人說:「石人哥,我明天就要與紫姑成親了,你為我高興嗎?」說完,他對石人笑了笑,又來到泉水邊,想把這喜訊也告訴那株紫牡丹聽。但他一想又不對了,自從與紫姑相識後,他就沒再在這山泉邊見到那株紫牡丹。當時他還以為是誰把它挖走了,心裡好幾天都不高興。此時他又想起了這事,不禁脫口問石人知道不知道他那牡丹姐姐究竟給誰挖走了?沒想到他這一問後,石人居然說起話來,說:「就在你家裡!」黃喜大吃一驚,一邊後退,一邊驚問石人怎麼會說話。這時,石人就對他說,那個紫姑就是紫牡丹變的,她是個花妖精,要你含珠子是要吸干你身上的精血、元氣,今天是最後一天,明天你就將沒命了。對石人這番話,黃喜不大相信,他覺得紫姑不會害他,但他又想到那株突然失蹤的紫牡丹,心中也不由有些害怕了。黃喜便再三追問石人說的話是不是事實,石人仍一口咬定是事實,並對黃喜說:「你要活命還來得及,那就是回家後把那棵珠子吞下去就行了。」黃喜是個忠厚老實之人,他將石人的話信以為真,一回家,紫姑又要他含珠子,他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將珠子咽下去了。紫姑一見,臉色立刻就變了,人也差一點暈倒。黃喜娘連忙攙扶住她,並連聲追問兒子這是怎麼回事?黃喜是個孝子,也從來不知道說謊話,他便將石人不久前講的話一五一十地全說了出來。聽了這么一說,紫姑什麼都明白了,原來黃喜上了石人的當。接著,紫姑一邊哭,一邊講真情。原來,那石人是個石頭精,它見紫姑貌美,便起意霸佔她為妻。紫姑不從,石人仍死死糾纏她,但因紫姑有那棵寶珠增加法力護身,故石人只得無可奈何。而且,只要紫姑、黃喜含這顆寶珠滿了百天,結為夫婦,那石人就更無計可施了。但黃喜已將寶珠咽下了肚,不僅紫姑失去了護身之寶,而且黃喜也將死去,這樣,石人就可施妖法脅迫紫姑從他了。一聽此話,黃喜大夢初醒,後悔不已,滿腔的悲憤更促使他要找石人去拚命。這時,紫姑便指點他帶上利斧去,要一下將石人頭劈開,再將頭中一部無字天書取出拋向空中用,那麼,天神就會懲罰石人。於是,黃喜馬上提起斧頭就上山。到了石人那兒,他用盡全身力氣朝石人頭上劈去。劈開後的頭中果然有本無字天書,黃喜取出書就用力朝天上拋去,頃刻間,頭頂就出現一道閃光,接著一聲霹靂,將石人擊得粉身碎骨,七零八落。這時,黃喜肚中的那顆珠子開始作怪了,燒得他心裡十分難受,就像一團火焰要從他咽喉中冒出來。他趕忙喝了幾大捧山泉,但仍燒得難受,無奈,他只得縱身跳入泉水中。沒想到他只在水面上打了個旋,便立刻被水吞沒了。不一會,紫姑也從山下跌跌撞撞地趕來了。她一見黃喜已投身山泉,便也跟著跳了進去。一段日子之後,這山泉旁邊突然長出了兩株奇異的牡丹,一株開黃花,一株開紫花,爭奇斗艷,相互輝映,人們聞知後,都紛紛上山來觀看、欣賞,都說這是黃喜和紫姑的化身。也不知過了多久,這山泉邊的兩株牡丹分別移植到了洛陽城裡姚家和魏家的花園里,從那以後,人們便管姚家的黃牡丹叫「姚黃」,而將魏家的紫牡丹叫「魏紫」。流傳至今,這兩種牡丹仍是洛陽牡丹中的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