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脫發丁香園

脫發丁香園

發布時間: 2022-01-18 11:38:13

Ⅰ 關於螺內酯

脂溢性脫發,又叫雄激素性脫發,所以女性脂溢性脫發,又叫女性雄激素性脫發。主要是用來表明本病可能和體內的雄激素有一定的關系,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文獻和共識認為,本病叫女性型脫發更為恰當。應用螺內酯是利用它抗雄性激素治療。治療痤瘡的時候也會用到這個葯

Ⅱ 我得系統紅斑狼瘡十年,現在全身水腫血和蛋白3+ 補體總膽紅素總蛋白白蛋白都低。我該咋辦高蛋白飲食嗎

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的十大注意事項

系統性紅斑狼瘡(以下簡寫為SLE)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發病與家族遺傳、紫外線照射、體內雌激素水平、某些葯物、食物及感染有關。SLE的表現多種多樣:反復高熱或長期低熱,面頰部蝴蝶形紅斑或盤狀紅斑,口腔粘膜點狀出血、糜爛或潰瘍,關節腫脹、酸痛。SLE還常常侵犯胸膜、心包、心腔、腎臟,對神經系統、血液系統、消化系統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SLE的另一個特點是,它特別青睞青壯年,尤其是青年女性。 SLE是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常見病。如有上述表現的人,應當抓緊時間去醫院檢查,以便盡早確診。一旦確診便應配合醫生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 醫生在為您治療的同時,會特別提醒您十大項注意事項: 一、注意調養,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中醫學認為,SLE的發病與外邪、飲食、七情所傷有關。憂郁悲傷、喜怒無常、情志不暢都能化火,火邪內盛可傷及五臟六腑而誘發並加重本病。因此,保持情志豁達、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使人體臟腑功能協調,氣血調和,才會有益於疾病恢復。 二、注意勞逸結合,適當鍛煉,節制性生活。SLE患者在病情處於活動期時,應卧床休息,病情穩定後適當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不宜過勞。適當鍛煉身體,注意節制性生活,病情活動期應嚴格避孕,病情穩定一年以上才可考慮妊娠。 三、注意預防感冒,積極防治各種感染。感冒及各種感染如急性扁桃腺炎、肺部感染、腸道感染都易誘發SLE並加重病情。 四、注意避免皮膚直接暴露在太陽光下。SLE患者對紫外線特殊敏感(光過敏),故外出時要特別注意。另外,某些食物如香菇、芹菜、草頭(南苜宿、紫雲英),某些葯物如補骨脂、獨活、紫草、白疾藜、白芷等能引起光敏感,應盡量不用。 五、注意戒煙、戒酒。香煙中的尼古丁等有害成分能刺激血管壁而加重血管炎症,應戒除。酒性溫烈,會加重SLE病人的內熱症狀,不宜飲用。 六、有一些西葯常能引發或加重本病,注意避免使用。如肼苯達嗪、心得安、氯丙嗪、丙基或甲基硫氧嘧啶、金制劑、D-青黴胺、苯妥英鈉、異煙肼、青黴素、鏈黴素、磺胺類葯等。 七、注意有的保健品對SLE病人非旦無益,反而有害。如人參、西洋參、絞股藍及其復方制劑,因含人參皂甙,既能提高人體的細胞免疫功能,又能提高人體的體液免疫,這對非SLE的人確實有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功效,但對SLE病人,由於這類保健品提高了免疫球蛋白,使免疫復合物增多,激活了抗核抗體,從而可加重或誘發SLE。 八、注意避免使用含雌激素的葯品和食品。紫河車(胎盤)、臍帶、蜂皇漿、蛤蟆油、某些女性避孕葯均含有雌激素,而雌激素正是SLE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九、注意不吃羊肉、狗肉、馬肉、鹿肉、驢肉。這類肉食品性溫熱食,用後不僅會加重SLE病人的內熱症狀,而且臨床上發現有個別病人吃了這類肉類病情加重,造成不良後果。 十、注意補充優質蛋白和多種維生素,少吃含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狼瘡性腎炎病人長期有蛋白從尿中丟失,故應及時補充。較優質的蛋白質來源有牛奶、雞蛋、瘦肉、魚等。維生素,特別是B族維生素、維生素C對防治SLE的某些症狀大有裨益,應多加補充。
SLE病人如何判斷疾病是否活動?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據上海的流行病學調查,患病率約為70/1O萬,女性約為1/1O00,估計我國約有100萬SLE患者。 由於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病因未明,這為本病的根治帶來了困難。但隨著近代免疫學的飛速發展,對本病的發病機制有了較深入的了解。同時,先進的免疫診斷技術、診斷標准和免疫治療措施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顯著提高了SLE的早期診斷率,改善了該病的預後。 1963年Jessar等報道SLE的五年生存率僅2O%,1973年Dubois等報道10年的生存率為57%, 199O年Reville等及1993年陳順樂等分別報道的10年生存率皆達84%,說明近2O年來本病的預後有了顯著改善。 SLE的病人只要及時診斷和正確治療,能得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多數病人能處於長期緩解,像正常人一樣工作和生活。SLE 患者病情緩解後,亦需要經常關注自己的病情有無活動,一旦發現疾病有活動跡象,應及時與專科醫生取得聯系。那麼,如何知道自己的病情有無活動呢?了解以下幾點,對自我判斷有很大幫助: 1.自我感覺有無乏力、易疲勞。正常情況下,病人如出現較之平時容易疲勞,經休息後沒有明顯改善,就應想到病情活動可能。 2.關節(如近端指間關節、腕關節、膝關書、踝關節等)疼痛、紅腫,可伴晨僵或有關節積液。 3.新出現的皮疹(如頰部紅斑、盤狀紅斑、凍瘡樣皮損、多形性紅斑樣皮損、血管炎性皮膚病變、甲周紅斑等)或原有皮疹加重。 4.無上呼吸道感染及腹瀉、尿頻尿急尿痛等感染情況存在下,不明原因的發熱或不明原因的血沉明顯增高。 5.新出現或經常發作的口腔或鼻部潰瘍。新出現的或經常發作的斑塊狀或彌漫性脫發。 6. 胸膜炎症是SLE患者最常見的肺部病變。患者常主訴胸痛,隨呼吸運動或體位變換而加重。SLE的心臟病變中,以心包炎最為常見。主要表現為胸骨後或心前區鈍痛,或尖銳性胸痛,隨呼吸、咳嗽或吞咽動作而加重,身體前傾時胸痛減輕。如果病程中出現以上情況,應去醫生處檢查。 7.若血常規檢查發現白細胞、血小板、血色素低於正常水平或小便常規中出現尿蛋白、紅細胞,應考慮是否有疾病活動。 8.不明原因的腹瀉、腹痛、惡心嘔吐,經過抗感染及對症處理後沒有好轉,應考慮到是否有狼瘡性胃腸道活動存在。 9.如果SLE患者出現幻覺、妄想、被控制感等思維障礙,輕躁狂、抑鬱等精神症狀,意識障礙、定向力障礙、計算不能等器質性腦病綜合征及嚴重而持續的頭痛、抽搐等,應考慮SLE的中樞表現,應及早就診。 總之,要全面地判斷了解自己病情的變化,定期去醫生處隨訪,配合醫生積極治療,這是SLE治療策略中很關鍵的一環。
激素常見的副作用有哪些?
激素是治療紅斑狼瘡中最主要的抗炎,免疫抑制葯物。皮質激素治療紅斑狼瘡已有50多年的歷史了,在這不長的歷史上,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在不斷的摸索,有斷探討過程中,人們總結出任何葯物的應用都有其正反兩個方面的作用,就激素來說,用得好可說是救命葯,把其比喻為通往健康之路的橋梁也不為過,但用得不好,激素又可成為毒葯,其副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總體來說,其副作用多數與劑量和治療持續時間有關。 1、感染:因為能抑制機體對炎症的反應,而使機體抗感染的能力下降, 因此,表淺的或輕微的感染可能演變為全身性感染,靜止期感染可能轉變為活動性感染,能使潛在的病灶如化膿性病灶,結核等活動和擴散,所以平時應注意預防感染,細心觀察病情,必要時及時減量並停用,而當有急性感染中毒發生時,必須與足量、有效的抗菌葯物配合應用,合並結核者與足量的抗結核葯同用。 2、體態改變:許多激素治療的患者可發生體態的改變,以致影響患者的精神,情緒,由於長期應用激素可使脂肪重新分布,患者可出現滿月臉、水牛背、軀乾肥胖、四肢瘦小向心性肥胖等體態改變,還可出現痤瘡、多毛、皮膚紫紋等影響美容。 3、糖尿病:激素可增高肝糖元,補充血糖,誘發糖尿病,應用大量皮質激素時應注意觀察血糖、尿糖變化,發生高血糖則應給予降糖葯治療,必要時可應用胰島素治療,但隨著激素用量的減少,降糖葯或胰島素用量可減少。 4、骨質疏鬆:激素可使骨質脫鈣,變為骨質疏鬆,骨質疏鬆即指單位體積骨量的減少,就好象蓋房子減少了鋼筋用量一樣,很容易造成骨折。無菌性骨壞死,尤其是發生在股骨頭的骨壞死也是一種常見的並發症,但其發病機理可能是由股骨頭血液循環障礙與毛細血管炎所造成的骨股頭壞死,因其壞死原因不是細菌感染而致,也稱之為無菌性股骨頭壞死。所以長期用激素的患者一定要定期做骨密度測定,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在服用激素時,加服維生素和鈣制劑,這樣可減輕皮質類固醇所致的骨質減少,以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症,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促進骨骼的血液循環, 促進新陳代謝,對防治骨質疏鬆與股骨頭壞死有一定的幫助。補鈣是一個長期的任務,患者務必要持之以衡,堅持不懈,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5、消化性潰瘍:激素可刺激胃酸,胃蛋白酶分泌,過多的消化液常可造成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甚至穿孔出血,患者如出現消化道症狀,在服用激素時應與制酸劑同服,以保護胃粘膜免受損傷,臨床常用的有雷尼替丁,陳香露百露等,可作為口服激素葯的協同用葯常規使用。 6、電解質紊亂和高血壓:激素可導致水鈉瀦留而引起水腫,有很多患者出現高血壓,由於鉀排泄增多,患者常有低鉀發生,對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明顯的周圍性水腫病人應選用對水鹽代謝影響小的激素類,定期檢查患者的電解質平衡狀況。激素類葯物治療常並發高血壓,尤其是狼瘡腎的患者,此時,一方面盡量減少激素用量,一方面使用合適的抗高血壓葯物,如心痛定、開搏通等。盡管有些抗高血壓葯物可能對狼瘡體質帶來副作用,但在權衡了利弊之後仍需果斷使用。 7、其他:大量應用皮質類固醇時患者可明顯的出現興奮,易激惹,欣快感,神精過敏,失眠,也可出現抑鬱症或精神病,長期大量應用激素可出現肌無力,肌萎縮,甚至肌炎,眼壓增高,甚至青光眼,皮質腺功能減退等。月經不調甚至閉經也是很常見的。

如何應用中葯對抗激素的副反應?
(2002-01-25 10:04:50)
激素治療紅斑狼瘡時,由於劑量較大,應用時間較長,常出現副反應,而加用中葯後可以明顯減少副反應的發生,常見的副反應有興奮失眠,柯興氏征,骨壞死,高脂血症,糖尿病,胃部疼痛等。患者的興奮可以達到整夜不眠,煩燥,激動,類似精神病發作等,宜配合中醫鎮心寧神治療,應用酸棗仁湯加減,主要葯物有酸棗仁、夜交藤、知母、甘草、硃砂、黃連、琥珀粉、磁石等。出現柯興氏征,表現有向心性肥胖、滿月臉、痤瘡、多毛等,屬中醫的水虧火旺、濕濁內停,用滋陰清熱、化濕利尿法治療,選用地麥四苓散,主要葯物生地、麥冬、茯苓、澤瀉、豬苓、白術等,激素可引起無菌性骨壞死,多見於骰骨頭及骨關節,出現牽拉性疼痛,繼而出現局部循環障礙,骨壞死,應在停減激素的基礎上加用中醫補腎活血法治療,應用六味地黃丸加味,以牛膝、蜈蚣、杜仲、川斷、毛冬青、接骨木、川穹、丹參、甘草等煎湯送服六味地黃丸治療。激素的另一個副反應是引起血清膽固醇及甘油三酯增高,可以選用瀉濁降脂的中葯,主要有澤瀉、決明子、大黃、山楂、蓮子心、枸杞子等。激素能促進糖元異生,降低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有一些患者在應用激素治療時會出現葯物性糖尿病,血糖升高,尿糖陽性,還可以出現口渴多食多飲多尿等三多症狀,屬中醫的陰虛內熱症,中葯加用生地、知母、生石膏、花粉等葯,長期服用中葯還可以減少激素升糖的副反應。激素能誘發和加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嚴重者可引起出血,加用辛開苦降,和胃理氣的葯物能起到中和與抑制胃酸、調節胃腸動力、保護胃粘膜、消炎止痛的作用,常用葯物為半夏、瓦欏子、佛手片、白豆寇、廣鬱金、枳殼等。 總之激素與中葯配合應用,治療作用得到加強而副反應則明顯減少。

紅斑狼瘡患者應如何調配飲食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損害多系統多臟器的自身免疫病,在發病過程中往往伴隨發熱現象,屬於慢性消耗性疾病,因此在治療該病時,不但要正確使用葯物,更應該調配好患者飲食,因為自古就有葯食同源之說,調配好患者飲食,不但能增強患者體質,更能協助葯物使其發揮最佳療效。 紅斑狼瘡患者的飲食調配原則應是高蛋白、低脂肪、低鹽、低糖、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鈣的食物。紅斑狼瘡患者50%以上有明顯的腎臟損害,蛋白質常常從尿中大量丟失造成低蛋白質血症,水腫,引起身體的很多病理變化,因此必須及時補充足夠的蛋白質,補充的蛋白質要以動物性優質蛋白質為主,如牛奶,雞蛋,瘦肉等。食入量要適當,瘦肉每天每人不超過2兩,雞蛋不超過兩個,如果食入量過多,病人不但不能完全吸收,還增加腎臟負擔,腎病尿蛋白陽性患者,最好少食或不食用豆類及豆製品。從臨床看,紅斑狼瘡病人能量代謝發生障礙,在形成低蛋白血症的同時,有的還形成高脂血症,特別是當病人伴有發熱時,消化功能降低,故宜多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宜多食富含脂肪的大魚大肉。侵害腎臟的病人,大多伴隨水腫,在單採用激素治療時,又會導致水鈉瀦留,因此要限制病人的食鹽攝入量,給予低鹽飲食,以免水腫症狀加重。 激素是治療紅斑狼瘡的首選葯物,在紅斑狼瘡患者長期使用激素後,常可影響胰腺分泌胰島素的功能,而使胰島素分泌減少,使糖代謝功能發生紊亂,嚴重者可形成糖尿病。所以在長期大量使用激素的患者中,提倡少食高糖食物,限製糖的攝入量,是十分必要的。紅斑狼瘡的病理基礎是全身性血管炎,此時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出現內臟器官的炎症表現或出現雷諾氏現象,因此要多吃含有維生素C的食物。長期服用激素治療的患者,可引起鈣磷代謝紊亂,骨鈣丟失,造成骨質疏鬆,嚴重者可造成骨壞死,因此平時除常規服用補鈣劑以外,還應多吃一些含鈣食物。
紅斑狼瘡病人的飲食禁忌

紅斑狼瘡的忌口問題在民間流行的比較混亂,就是在不同的醫生那裡,說法也大相徑庭。甚至有個別人故弄玄虛,把除了白面及少數青菜以外的東西,都開列到忌口的食物中去,弄得人們無所適從。這樣做是沒有依據的,而且時間一長還會影響患者的營養情況,在臨床觀察中,確實某些食物會誘發或加重狼瘡病情,排列如下,以便患者參考: 1、海鮮。老百姓俗稱發物。有些紅斑狼瘡患者食用海鮮後會出現過敏現象(本病患者大多為高過敏體質)誘發或加重病情。 2、羊肉、狗肉、鹿肉、桂園。性溫熱,紅斑狼瘡患者表現為陰虛內熱現象者。食後能使患者內熱症狀加重。 3、香菜、芹菜。久食引起光過敏,使患者面部紅斑皮損加重,故不宜食用。 4、辛辣食物。如辣椒,生蔥,生蒜等能加重患者內熱現象,不宜食用。 5、絕對禁止吸煙,飲酒。 實際上紅斑狼瘡的忌口是十分復雜的,也是因人而異的,上述所列這些禁忌也只是相對一般而言的,由於個體差異較大,個別問題還應個別對待。掌握的原則是既不能"因噎廢食"也不是"肆無忌憚",患者可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適當掌握。

紅斑狼瘡是否遺傳
由於紅斑狼瘡患者大多數為育齡期婦女,因此紅斑狼瘡有沒有遺傳性這個問題自然就成了患者及其家屬十分關注的問題。大量的遺傳流行病學調查證明,紅斑狼瘡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人們發現紅斑狼瘡患者的近親發病率為5~12%,在異卵攣生者中發病率則為23~69%,這說明遺傳和本病的發生有關,從遺傳基因角度看,在人類第六號染色體的短臂上有一種稱為人類白細胞抗原(HLA)的東西,它由多種基因組成,與人類的遺傳有密切的關系。HLA分為I類,II類,III類基因。研究發現,HLA-II類分子與紅斑狼瘡的易感性和紅斑狼瘡發病過程中多種自身抗體的形成有密切關系,通過檢測,攜帶HLA-DR2,HLA-DR3基因者的紅斑狼瘡發病率遠遠高於正常對照人群,這也證明了該病的遺傳傾向。但是在臨床上我們也看到很多紅斑狼瘡患者所生子女非常健康,並不得紅斑狼瘡。實際上,紅斑狼瘡的發病原因,是包括了感染、內分泌和環境影響在內的多種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特別應該指出的是臨床發現精神因素是誘發和加重本病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據此,只能說紅斑狼瘡有遺傳傾向,而不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因此紅斑狼瘡患者大可不必過分擔心自己的病會遺傳給自己的子女。

狼瘡緩解後激素如何減量?

狼瘡緩解後,激素應逐漸減量。減量方法不當,會引起狼瘡復發。有兩種減量方法應當避免。其一、有的患者家住偏遠地區,購葯不方便,激素用完後,就停用激素。其二、有的患者,特別是年輕女性,擔心體形改變,往往激素減量過快。以上兩種情況可能會引起狼瘡復發。 大多數病人希望醫生告訴一個具體方法,比如多少天減一片,多長時間減完。實際上每個病人的病情都不一樣,每個人對葯物的反應也不一樣,很難說出一個固定方案,但可說出幾條應該遵循的原則。病情基本控制後,可開始減量。日服劑量為40mg以上時,每次可減10%,約為一片強的松。每一、二周減一次。日服劑量為25mg時,減量速度漸慢,間隔4~8周為宜。每次減量前都要注意有無新出現的低熱、倦怠、皮疹、肌痛、關節痛、口腔潰瘍、脫發等變化,化驗項目中要注意有無補體減低,抗ds-DNA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或滴度增高,有無蛋白尿和血象的變化。如果症狀和化驗都無問題,可繼續減量 。如懷疑有復發的可能,應停止減量,密切觀察。一般有腎炎、血小板減少、間質肺炎等重要臟器受累的病人,往往需要一個15~10mg/日的維持量,不一定全部減完。

Ⅲ 古往今來的治禿偏方層出不窮,那都有哪些可靠的治頭禿的辦法

這是一個直擊當代人靈魂的問題。從行業大佬到格子間民工,從搶救癱瘓伺服器的程序員到熬夜刷榜的追星少女,都已經身體力行地證明了「頭禿,不再只是中年男性的通病」。從食補到外用,從生發儀器到植發手術,古往今來的治禿偏方層出不窮,根治頭禿成為了古今中外全球人民的共同追求。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禿頭多發生在男性身上。這樣的印象也的確符合科學的觀測結果。根據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此前公布的《中國脫發人群調查》,在2016年,中國就已有約2.5億的脫發人群,這其中有1.6億都是男性。據統計,30歲的男性中有大約25%會表現出明顯的脫發症狀。

Ⅳ 求一篇醫學論述論文

[[[[[白血病護理進展與展望]]]]]

隨著醫學的發展與進步,白血病的治療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人們已經不僅僅滿足於病情的完全緩解,而開始致力於最終使病人長期無病存活乃至痊癒的研究。近年來由於採用了大劑量聯合化療、中西醫結合治療、基因治療、尤其是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廣泛開展,使白血病完全緩解率以及無病生存率有了明顯提高。這就對白血病專科護理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護理工作范疇也進一步拓寬,下面就其進展綜述如下:

常規護理進展

⒈大劑量聯合化療病人的護理

化療是白血病最主要、最常用的治療方法。大劑量聯合化療治療

白血病,能夠提高白血病的完全緩解率,延長患者的無病生存期,目前在國內已廣泛應用。但同時它又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特別是對增殖旺盛的上皮細胞,如骨髓細胞、消化道粘膜上皮細胞、生殖細胞等損傷尤為嚴重,對機體重要器官如肝、腎、心、肺、神經系統等也有一定毒性作用。因此護理工作極為重要。

(1)對化療毒副作用的護理:

①熟悉常用化療葯物的毒副作用大多數化療葯物都有胃腸道反應

和骨髓抑製作用,某些葯物的毒性有其特殊性。如環磷醯胺可導致出血性膀胱炎,大劑量氨甲蝶呤引起頑固性口腔潰瘍,蒽環類葯物引起心臟毒性作用,足葉乙甙可引起脫發,長春新鹼可引起末梢神經炎等。

②化療前對病人進行充分的化療前評估評價病人的一般健康狀態,

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化療前即開始用軟毛牙刷於晨起及睡前仔細清潔口腔,用力要輕,避免損傷。三餐前後用洗必泰漱口,保持口腔衛生。每日檢查一次病人口腔情況,防止口腔潰瘍發生。為防止胃腸道毒性反應,化療前30分鍾使用止吐葯,如樞復寧、康醛等。在化療過程中密切觀察並了解病人的不適主訴,如有異常及時對症處理。用葯期間,應做肝、腎功能檢查,每日三次監測心率並注意輸液速度不宜過快。

③選擇好輸液靜脈化療葯物可刺激和破壞小靜脈,因此化療時要

選擇彈性好、管壁厚的較大靜脈,應一針見血,並有計劃地由遠端靜脈開始,經常變換給葯靜脈。在輸注化療葯物時,注意嚴密觀察,防止化療葯物外滲和外漏。為防止化療葯物所致的靜脈炎,每天更換靜脈穿刺部位或另選靜脈,注射化療葯物前後,用生理鹽水沖管。若有靜脈炎發生,可給予硫酸鎂濕敷或金黃散外敷。有報道採用高滲葡萄糖與維生素B

12

混合液外敷治療靜脈炎效果良好。

⑵感染的護理:

①胃腸道的護理化療前1天開始口服慶大黴素、磺胺甲基異惡唑

或氟哌酸;預防真菌感染可口服大蒜素或制黴菌素。

②皮膚粘膜的護理大劑量化療會導致骨髓嚴重受抑制,粒細胞嚴

重缺乏,骨髓處於空虛期大約10天左右。細胞和體液免疫功能也明顯下降,皮膚粘膜直接與外界接觸,極易受到感染。所以對病人的眼、耳、鼻、口腔、肛門及外生殖器等與外界相通的器官,都應實施預防感染的措施。用利福平眼葯水或氯黴素眼葯水滴眼每日2次,鼻腔用薄荷油或石蠟油塗抹每日2次。碳酸氫鈉漱口預防真菌感染,用甲硝唑溶液漱口預防厭氧菌感染,每晚及便後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清洗會陰部。

③穿刺點的護理為避免感染應盡量減少穿刺,在行各項穿刺前用

碘伏消毒2遍,靜脈穿刺成功後用無菌紗布或無菌棉球覆蓋。

以上措施需同步進行,避免由於護理不到位而引起任何一個部位

的感染。病人所住病房每日需紫外線照射2次,用消毒液擦洗室內用具及地面,定時進行室內通風。限制探視,有條件的讓病人住單間或隔離病房。必要時,遵醫囑應用造血細胞刺激因子,如重組人粒-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以促進骨髓幹細胞的分化和粒細胞增殖。對已發生的感染,應根據感染灶及菌株類型用全身抗生素及局部對症處理,控制感染以防加重病情。

⑶出血護理:

大劑量化療後由於血小板減少,粘膜潰瘍和炎症改變等原因,常

有出血症狀。因此做好出血的預防和護理尤為重要。

[[[[[惡性胸腔積液治療與腔內灌注葯物護理進展]]]]

惡性胸腔積液是晚期腫瘤患者常見並發症之一,此時患者病變范圍較廣,體質較差,已不適宜全身化療,而有效地局部治療可起到較好的姑息治療作用。我科於2000年1月~2002年12月對35例惡性胸腔積液患者採取胸腔灌注化療,使胸腔積液得以控制,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期,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35例中男18例,女17例;年齡23~65歲,平均51.5歲;原發性肺癌18例,胃癌5例,乳腺癌7例,肝癌3例,淋巴瘤2例;胸腔積液均經B超證實。其中左側胸腔積液15例,右側18例,雙側2例。

1.2 方法 經B超定位。局麻下穿刺胸壁置入豬尾狀導管,拔出鐵絲,見胸腔積液流出後,導管尾端接三通管及負壓吸引器,固定導管,紗布覆蓋,膠布固定。引流量一次不可大於1000ml,間隔1h後可重復排放。引流液減少後,灌注已配好的化療葯物(隔日1次,共3次),化療常用的葯物有白介素—2、胞必佳、順氯氨鉑、5—氟尿嘧啶、絲裂黴素、地塞米松等,均用生理鹽水稀釋後應用。化療後常規輸液1000ml、恩丹西酮8mg靜脈推注或格拉司瓊3mg靜脈滴注。

2 護理

2.1 化療前常規准備 化療前常規檢查出凝血時間、血常規、肝腎功能及心電圖檢查等,確認各項檢查在正常范圍內。穿刺前皮膚常規准備。咳嗽較頻者,術前1h可口服可待因0.03~0.06g。

2.2 心理護理 向病人詳細介紹治療的基本原理及優點,告訴患者此治療方法不影響正常生理解剖結構,屬微創療法,患者痛苦小、安全性高、引流徹底、避免反復穿刺造成胸膜損傷。同時介紹化療後的不良反應及處理原則,減輕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使其配合治療。

2.3 病情觀察

2.3.1 注意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及胸膜反應 本組患者常有輕度胸痛、低熱反應,體溫在38℃左右,給予口服強痛定10mg、靜脈滴注抗生素及止血葯物治療。

2.3.2 注意患者血常規的變化 本組患者血常規白細胞總數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最低者3.0×10 9 /L,給予粒生素75μg皮下注射1~2次/d,2~4天均可恢復正常。

2.3.3 胃腸道反應 化療葯物最常見的毒性反應是惡心、嘔吐,每次化療後先預防性靜脈注射恩丹西酮8mg或格拉司瓊3mg靜脈滴注,使患者的惡心、嘔吐發生前血中鎮吐葯物濃度達高峰,以發揮最佳療效。

2.4 穿刺部位及引流管的護理 灌注化療葯物後,囑患者頻繁翻身變動體位,尤其是注葯後1~2h內,使葯物與胸膜充分接觸。穿刺部位換葯1次/d,觀察局部有無炎症反應。引流管每天用α—糜蛋白酶10mg、慶大黴素16萬U、地塞米松5mg加入生理鹽水50~100ml沖管,1次/d防止引流管堵塞。注意引流管的粘貼位置,防止折管、壓管、斷管現象。夾管12h後放管,觀察引流液的量、性質及有無出血現象。每天放液1次,1周後胸水不再產生即可拔管,一般情況下最多可保留1個月左右。

2.5 飲食護理 化療後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食慾減退,囑其食用溫和、無刺激性的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食物,必要時增加調味品,如增加甜度、鮮度以刺激食慾。症狀持續化療後3~5天即可逐漸緩解。

3 體會

豬尾狀導管置入胸腔灌洗化療葯物,其操作安全、方便,創傷小,患者疼痛輕,避免多次穿刺,減輕醫患負擔,而且引流徹底,可調節排放胸液的速度,不影響患者起居。由於我們的觀察認真、細致,護理操作一絲不苟,及時發現異常情況,並積極處理。對35例患者臨床觀察,均未發生出血、折管、壓管、脫管或斷管現象,提高了治療有效率,提高了專科護理質量。

[[[[[糖尿病的患救護理]]]]

1.糖尿病病史、身體評估病人多有多食、多飲、多尿、體重減輕、傷口癒合不良、經常感染等主訴。應詳詢其生活方式、飲食習慣、食量,有無糖尿病家族史,體重,妊娠次數。有糖尿病慢性並發症者心血管、神經系統等體檢可見異常。酮症酸中毒者呼吸深大伴脫水體征和意識改變。

2.實驗室及其他檢查空腹尿糖陽性,空腹和餐後血糖增高超過正常范圍,血甘油三酯、膽固醇、脂蛋白增高;並發酸中毒者可有尿酮陽性,電解質、血PH值、二氧化碳結合力異常改變。

3.心理、社會資料糖尿病為終身性疾病,漫長的病程及多器官、多組織結構和功能障礙對病人身心產生的壓力易使病人產生焦慮、抑鬱等情緒,對疾病缺乏信心,或對疾病抱無所謂的態度而不予重視,以至不能有效地應對慢性疾病。社會環境如病人的親屬、同事等對病人的反應和支持是關繫到病人能否適應慢性疾病的重要影響因素,應予評估。

(二)護理診斷護理計劃及評價

1.營養失調 低於機體需要量消瘦,與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引起糖、蛋白質、脂肪代謝紊亂有關。

(l)目標 病人多飲、多尿、多食的症狀緩解,體重增加,血糖正常或趨於正常水平。

(2)護理措施

1)飲食護理

每日熱量計算:按病人的性別、年齡、身高查表或計算理想體重[理想體重(kg)=身高(cm)-105〕,然後參照理想體重和活動強度計算每日所需總熱量。成年人休息者每日每公斤標准體重予熱量 105-125kJ(25-30Kcal);輕體力勞動者 125-146kJ(30-35Kcal);中體力勞動者146-167kJ(35-40Kcal);重體力勞動者167kJ(40Kcal以上)。

兒童、孕婦、乳母、營養不良或有消耗性疾病者應酌情增加,肥胖者酌減,使病人體重恢復至理想體重的土5%左右。

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分配。飲食中蛋白質含量成人按每日每公斤標准體重0.8~1.2g計算,兒童、孕婦、乳母、營養不良者或有消耗性疾病者可增至每日每公斤體重1.2~1.5g;脂肪每日每公斤標准體重0.6~1.0g;其餘為碳水化合物。按上述計算蛋白質量約占總熱量的12%~15%,脂肪約佔30%,碳水化合物約佔50%~60%。

三餐分配:按食物成分表將上述熱量折算為食譜,三餐分配一般為1/5,2/5,2/5或1/3,1/3,l/3。三餐飲食內容要搭配均勻,每餐均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且要定時定量,這樣有利於減緩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胰島素的釋放。按此食譜食用2~3周血糖應當下降,若不佳應作必要的調整。

近年來較多採用食品交換分法,此法將食品分為谷類、奶類、肉類、脂肪、水果和蔬萊共六類,以每80千卡熱量為一個單位,如谷類大米25g、生面條30g、綠(赤)豆25g各為一個單位;奶類淡牛奶110ml、奶粉159、豆漿200ml各為一個單位;肉類瘦豬肉25g、瘦牛肉50g、雞蛋55g、鮑魚50g各為一個單位;脂肪類豆油9g、花生米15g各為一個單位;水果類蘋果200g、西瓜750g各為一個單位;蔬菜類菠菜500~750g、蘿卜350g各為一個單位。每類食品中等值食品可互換,營養值基本相等。病人可根據不同熱量交換份內容制定食譜。此法較粗略、但可使食物的選擇性增加,同時也便於病人學習和掌握。

病人應禁酒。主食提倡用粗製米、面和適量雜糧,忌食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製品。每日攝取的蛋白質中動物蛋白應占總量的1/3以保證必需氨基酸的供給。食用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忌食動物脂肪以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其量應少於總熱量的10%,肥胖者予以低脂飲食(<40g/d)。少食膽固醇含量高的食品如肝、腦、腎等動物內臟類及魚子、蝦卵、蜆肉、蛋黃等,膽固醇的攝入量應低於每日300mg。飲食中應增加纖維含量,每日飲食中纖維素含量不宜少於40g。纖維素可促進腸蠕動,防止便秘,同時可延緩食物的消化吸收,降低餐後血糖高峰。病情控制較差者要注意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的補充。粗糧、干豆、及綠葉蔬菜中含B族維生素較多,新鮮蔬菜中維生素C含量豐富。病情控制較好者,可指導適量進食水果。

2)體育鍛煉根據年齡、體力、病情及有無並發症,指導病人進行長期有規律的體育鍛煉。

體育鍛煉方式包括步行、慢跑、騎自行車、健身操、太極拳、游泳及家務勞動等需氧活動。合適的活動強度為活動時病人的心率應達到個體50%的最大耗氧量,個體50%最大耗氧時心率=0.5(個體最大心率-基礎心率)+基礎心率,其中個體最大心率可用220 -年齡粗略估計,基礎心率可以早晨起床前測得的脈率估計。活動時間為20~40分鍾,可逐步延長至止或更久,每日一次,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葯物者最好每日定時活動;肥胖病人可適當增加活動次數。

體育鍛煉的副作用包括①低血糖;其發生與活動強度、時間、活動前進餐時間、食品種類、活動前血糖水平及用葯情況有關。單純飲食控制的血型糖尿病病人一般無低血糖發生。②高血糖和酮症: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病人如血糖水平較高(>13.3~16.7mmol/L),在開始活動時因運動所致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及兒茶酚胺釋放增加,血糖濃度可急劇上升,當胰島素不足時可引起酮症或酮症酸中毒。③誘發性心血管意外:活動可加重心腦負擔,使血漿容量、減少血管收縮,有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和心律失常的危險。④運動系統損傷:包括骨、關節、肌肉或皮膚損傷、足部皮膚潰破甚至缺血和壞疽。

體育鍛煉的注意事項有:血糖>13.3mmol/L或尿酮陽性者不宜作上述活動。Ⅱ型糖尿病有心、腦血管疾患或嚴重微血管病變者按具體情況妥善安排,收縮壓> 24kPa(180mmHg)時停止活動。活動時間宜安排在餐後lh。活動要適量,以免興奮交感神經和胰島a細胞等,引起糖原分解和糖異生,使血糖升高。僅靠飲食控制者或口服降糖葯物治療者活動前通常不需添加額外食物。I型糖尿病者活動時①應把握好胰島素劑量、飲食與活動三者間的相互關系,因其在接受胰島素治療時,常波動於相對性胰島素不足和過多之間。前者可因活動時肝糖輸出明顯增多而葡萄糖利用不增加導致血糖升高、游離脂肪酸和酮體生成增加,對代謝產生不利影響;後者則易產生低血糖反應。②一般可在活動前少量補充額外食物或減少胰島素用量,餐前腹壁下注射胰島素可減慢活動時胰島素吸收速度。③活動量不宜過大,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鍾為宜,注意以上3點可預防1型糖尿病活動後低血糖反應的發生。活動前後檢查足部,並注意活動時的周圍環境和建築物,避免受損傷。活動時隨身攜帶甜點及寫有姓名、家庭地址和病情卡以應急需。

3)口服降糖葯物護理 教育病人按時按劑量服葯,不可隨意增量或減量。

觀察葯物不良反應:磺脲類葯物主要副作用是低血糖反應,特別是肝、腎功能不全和老年病人,其他副作用有胃腸道反應,偶有葯物過敏如白細胞減少、貧血、皮膚瘙癢和皮疹。雙胍類葯物常見不良反應為食慾減退、惡心、嘔吐、口乾苦、金屬味、腹瀉等,偶有過敏反應。因雙胍類葯物促進無氧糖酵解,產生乳酸,在肝、腎功能不全、休克或心力衰竭者可誘發乳酸性酸中毒。

觀察病人血糖、GHB、FA、尿糖、尿量和體重的變化,評價葯物療效和葯物劑量。

4)胰島素治療的護理 觀察和預防胰島素不良反應:內容有①低血糖反應:與胰島素使用劑量過大、飲食失調或運動過量有關,多見於1型糖尿病病人。表現為頭昏、心悸、多汗、飢餓甚至昏迷。對低血糖反應者,及時檢測血糖,根據病情進食糖類食物如糖果、餅干、含糖飲料等或靜脈推注50%葡萄糖20~30ml。確保胰島素的有效使用劑量和時間、定時定量進食及適量運動是預防低血糖反應的關鍵,包括胰島貯存溫度不可<2oC或>30oC,避免劇烈晃動;我國常用制劑有每毫升含40或100u兩種規格,使用時注意注射器與胰島濃度含量匹配,一般用lml注射器抽取葯液以保證准確的劑量;普通胰島素於飯前1/2小時皮下注射,魚精蛋白鋅胰島素在早餐前lh皮下注射;長、短效胰島素混合使用時,應先抽短效胰島素,再抽長效胰島素,然後混勻,不可反向操作,以免將長效胰島素混入短效內,影響其速效性。病人應學會按規定的時間和量進餐並合理安排每日的運動時間和運動量,若就餐時間推遲,可先食些餅干。②胰島素過敏:主要表現為注射局部瘙癢、蕁麻疹,全身性皮疹少見。罕見血清病、過敏性休克等嚴重過敏反應。③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縮或增生,可致胰島素吸收不良,但臨床少見。停止該部位注射後多可緩慢恢復。經常更換注射部位,避免二周內在同一部位注射兩次,可防止注射部位組織萎縮或增生。

教會病人自我注射胰島素的方法,了解胰島素不良反應及使用注意事項。

(3)評價 病人糖尿病症狀明顯改善,體重增加,血糖已降至正常或趨於正常水平。

2.有感染的危險 與血糖增高、脂質代謝紊亂、營養不良和微循環障礙有關。

(l)目標

1)病人不發生感染。

2)病人發生感染時能被及時發現和處理。

(2)護理措施

1)飲食合理控制飲食,保證足量熱量和蛋白質供給以增強機體抵抗力。

2)控制感染發生的可能性保持口腔、皮膚衛生,勤擦洗、勤更衣。注射胰島素時,局部皮膚嚴格消毒,以防感染。

3)觀察有無與感染發生有關的症狀和體征,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希望你能滿意

Ⅳ 年輕人養生哪些特點

近期,由丁香園與《健康報》社聯合舉辦的2019國民健康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並發布了《2019 國民健康洞察報告》。圍繞公眾對於健康的態度和行為進行了調研,收集到了基於 5 萬餘人真實反饋的數據。

《報告》從國民的健康現狀、健康素養、健康生活訴求、醫療服務訴求、健康消費訴求五個角度出發,分析探討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的健康需求,下面和鹿豹座平台來了解一下國民的健康狀況特點。

96% 的公眾對自己的健康表示出了擔憂

《報告》顯示,對公眾健康影響最大的疾病排名前十位分別是:頸痛、腰痛、聽力損失(年齡相關和其他原因所導致的)、重度抑鬱症、偏頭痛、糖尿病、缺血性卒中、其他肌肉骨骼疾病、精神分裂症和骨關節炎。

80 後更有購買保險的意願

在公眾人群中,有 27% 的人購買了健康險,其中 80 後的購買比例最高,達到 36%;而 70 後的購買比例也達到 30%;70 前的購買比例最低,僅 18%。

大部分公眾年保險花費在 5000 元左右。在 80、90 後公眾里,願意支出高額保險經費的人群佔比更高。尤其是 80 後,年保險花費在一萬元以上的公眾佔比達到 23%;在 70 後和 90 後中,該佔比分別是 17% 和 19%;而在 70 前人群中,該佔比為 8%。

來源:知道日報

Ⅵ 上海白領的體驗異常率達99%,在國企上班的壓力究竟有多大

一般來說,國企壓力不算大,壓力比較大的是民營企業。根據最近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上海白領群體中,體檢報告異常的比率達到了98%,也就是每一百個上海白領中只有兩個人的體檢報告是健康的。在調查數據中顯示,在女性白領人群中,困惱其身體健康的疾病主要是骨質疏鬆、幽門螺旋杄菌、慢性宮頸炎,尤其是女性的慢性宮頸炎在過去的四年間,發病率上漲了1倍左右。而男性白領最常出現異常的體檢指標為血粘度升高、甲狀腺異常、慢性咽炎,血粘度升高是中年男性最常見的疾病,可能引發失眠,脫發等疾病症狀。

其實其他公司又何嘗不少一樣,猝死的員工只有一個,熬夜加班的員工卻有千萬個,未來如果年輕人不重視自己的健康狀況其身體狀況。

熱點內容
矮梅花瓶 發布:2025-09-15 17:51:36 瀏覽:359
情人節唯美背景 發布:2025-09-15 17:44:43 瀏覽:375
罵盆栽 發布:2025-09-15 17:35:38 瀏覽:328
jess玫瑰 發布:2025-09-15 16:07:07 瀏覽:875
茶花山茶纏花 發布:2025-09-15 15:32:44 瀏覽:400
白鬼花語 發布:2025-09-15 14:15:45 瀏覽:299
牡丹吧魏紫 發布:2025-09-15 14:10:30 瀏覽:129
誠信蘭花園 發布:2025-09-15 13:46:04 瀏覽:84
林口牡丹江火車時刻表 發布:2025-09-15 13:38:55 瀏覽:308
依米花的花語帶圖 發布:2025-09-15 13:28:05 瀏覽: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