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畝產
❶ 關於百合花的資料
百合,學名(Lilium brownii var. virilum Baker)又名強蜀、番韭、山丹、倒仙、重邁、中庭、摩羅、重箱、中逢花、百合蒜、大師傅蒜、蒜腦薯、夜合花等,是百合科百合屬(學名:Lilium)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
原產於中國,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歐洲、北美洲等北半球溫帶地區,全球已發現有至少120個品種,其中55種產於中國。近年更有不少經過人工雜交而產生的新品種,如亞洲百合、香水百合、火百合等。鱗莖含豐富澱粉,可食,亦作葯用。
(1)百合花畝產擴展閱讀:
植物學史
百合,是一種從古到今都受人喜愛的世界名花。它原來出生於神州大地,由野生變成人工栽培已有悠久歷史。早在公元4世紀時,人們只作為食用和葯用。及至南北朝時代,梁宣帝發現百合花很值得觀賞,他曾詩雲:「接葉有多種,開花無異色。
含露或低垂,從風時偃抑。甘菊愧仙方,藂蘭謝芳馥」。贊美它具有超凡脫俗,矜持含蓄的氣質。至宋代種植百合花的人更多。大詩人陸游也利用窗前的土丘種上百合花。他也詠曰:「芳蘭移取遍中林,餘地何妨種玉簪,更乞兩叢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
時至近代,喜愛百合花者也不乏人。昔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平生對百合花就深為賞識,每逢春夏,她的居室都經常插上幾枝。當她逝世的噩耗傳出後」,她生前的美國摯友羅森大夫夫婦,立即將一盆百合花送到紐約的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所設的靈堂,以表達對她深切的悼念。
百合形態特徵
隨著時代的進步,歐美園藝專家通過雜交育種途徑去創造新的品種。半個世紀後,終於選育出一批統稱為「金百合」的新花。其特色是打破了中國百合全是一莖一朵、單純白色的現狀,變成一莖多朵,花色既有金黃、橙紅和淡紫,又有彩斑、條紋等其它圖案顏色,從而更加豐富了觀賞的內涵。
例如美國的「火黃」,其朵頭較大;金光閃閃,秀麗非凡,每枝能開花五六朵。又如由荷蘭人改良的「卷丹」,花色橙紅,花被反卷,內有紫色斑點,伸出絲絲雄蕊,每枝能開花七八朵。另外還有些品種不但秀麗誘人,而且還蘊含香味,最適宜做廳堂的插花,使人們欣賞起來。不禁引發出「夜深香滿屋,疑是酒醒時」的感覺。
名稱的由來,系因其鱗莖由許多白色鱗片層環抱而成,狀如蓮花,因而取 「百年好合」之意命名。
田間管理
前期管理
冬季選晴天進行中耕,曬表土,保墒保溫。春季出苗前鬆土鋤草,提高地溫,促苗早發;蓋草保墒。消滅雜草和防大雨沖刷,並不讓表土板結。夏季應防高溫引起的腐爛;天涼又要保溫,防霜凍,並施提苗肥,促進百合的生長。一般下種至出土,中耕2-3次。到生長中期再鬆土2-3次,以疏鬆土壤,清除雜草,並結合培土,防止鱗莖裸露。
中、後期管理
一是清溝排水。百合最怕水澇,應經常清溝排水,做到雨停土壤漬水干。
二是適時打頂,春季百合發芽時應保留其一壯芽,其餘除去,以免引起鱗莖分裂。在小滿前後,當苗高長至27-33厘米時,及時摘頂,控制地上部分生長,以集中養份促進地下鱗莖生長。
對有珠芽的品種,如不打算用珠芽繁殖,應於芒種前後及時摘除,結合夏季摘花,以減少鱗莖養分消耗。最適時機是:當花蕾由直立轉向低垂時,顏色由全青轉為向陽面出現桃紅色時。時間是6月份。
三是打頂後控制施氮肥。以促進幼鱗莖迅速肥大。夏至前後應及時摘除珠芽、清理溝墒,以降低田間溫、濕度。摘花打頂。
追肥
第1次是穩施臘肥,1月份,立春前,百合苗未出土時,結合中耕畝施人糞尿1000公斤左右,促發根壯根。第2次是重施壯苗肥,在4月上旬,當百合苗高10~20厘米時,每畝施人畜糞水500公斤,發酵腐熟餅肥150~250公斤,進中復合肥10~15公斤,促壯苗。第3次是適施壯片肥,小滿後於6月上中旬,開花、打頂後每畝施尿素15公斤,鉀肥10公斤,促鱗片肥大。
同時在葉面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注意此次追肥要在採挖前40~50天完成。秋季套種的冬菜收獲後,結合鬆土施一次糞肥;待春季出苗後,再看苗追施糞肥1-2次,促早發壯苗,一般每次畝施稀薄人糞水30-40挑,磷肥10-15公斤。
收獲加工
定植後的第二年秋季,待地上部分完全枯萎,低下部分完全成熟後採收。百合一般在大署節前後(7月下旬)選晴天採挖。收後,切除地上部分,須根和種子根,放在通風處貯藏。畝產750~1500公斤,折干率30~35%.97年邵陽日報載:洞口一人種百合,3畝地產2.5萬公斤,最大的一株重10公斤。
加工可分如下幾步
①剝片。即把鱗片分開,剝片時應把外鱗片、中鱗片和晶元分開,以免泡片時老嫩不一,難以掌握泡片時間,影響質量。
②泡片。待水沸騰後,將鱗片放入鍋內,及時翻動,5~10分鍾,待鱗片邊緣柔軟,背部有微裂時迅速撈出,在清水中漂洗去粘液。每鍋開水,一般可連續泡片2~3次。
③曬片。將漂洗後的鱗片輕輕薄攤曬墊,使其分布均勻,待鱗片六成千時,在翻曬直至全乾。以鱗片潔白完整,大而肥厚者為好。
❷ 平時吃的百合是不是百合花的種子還是什麼
吃的是百合的球莖
烹飪應用
原料介紹
百合為百合科百合屬植物百合,或細葉百合的肉質內鱗莖容。是我國傳統出口特產,國人的自我消費也連年攀升,百合本身就匯集了觀賞、食用、葯用價值,全世界百合有 100 多個種類,我國就有 60 多個種類。就其生長年限可分為一年生、兩年生、多年生百合。全國各地有不少優良品種,如宜興百合,也叫虎皮百合、苦百合。一年生分瓣繁殖,畝產 700公斤左右,高的可超過 1000 公斤;湖南的麝香百合,也叫龍牙百合、粉百合。甘肅甜百合,又名川百合,種植 3 年後,畝產可達 1500公斤。
營養分析
百合除含有澱粉、蛋白質、脂肪及鈣、磷、鐵、維生素B1、B2、C等營養素外,還含有一些特殊的營養成分,如秋水仙鹼等多種生物鹼。這些成分綜合作用於人體,不僅具有良好的營養滋補之功,而且還對秋季氣候乾燥而引起的多種季節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中醫上講鮮百合具有養心安神,潤肺止咳的功效,對病後虛弱的人非常有益。
食療作用
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入心肺經;
具有潤肺止咳、養陰消熱、清心安神之效;
主治陰虛久咳,痰中帶血,咽痛失音;熱病後期,余熱未清,或情志不遂,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癰腫。
❸ 盆栽百合花的種植方法
百合花的種類很多,花色豐富,花形多變,花期較長(自春至秋),具有濃香,是世界著名花卉之一。百合花既合適盆栽觀賞,又適宜於地栽作切花,地下鱗莖還可供食用和葯用,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效。
百合花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原產我國、日本、朝鮮等,性喜濕潤、光照,要求肥沃、富含腐殖質、土層深厚、排水性極為良好的砂質土壤,多數品種宜在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中生長。
栽種百合花,北方宜選擇向陽避風處,南方可栽種在略有遮蔭的地方。種植時間以8~9月為宜。種前一個月施足基肥,並深翻土壤,可用堆肥和草木灰作基肥。栽種宜較深(一般深度為鱗莖直徑的3~4倍),以利根莖吸收養分。北方如栽種太淺,冬季易受凍害,並會影響根須和小鱗莖的生長。生長期間不宜中耕除草,以免損傷根莖。若有條件,可在種植地面撒一些碎木屑作土壤覆蓋。這樣,既可防止雜草生長,又可保墒和降低土壤濕度,以利鱗莖發育。
盆栽,宜在9~10月份進行。培養土宜用腐葉土、砂土、園土以111的比例混合配製,盆底施足充分腐熟的堆肥和少量骨粉及為作基肥。栽種深度一般約為鱗莖直徑的2~3倍。百合對肥料要求不很高,通常在春季生長開始及開花初期酌施肥料即可。國外一些栽培者認為,百合對氮、鉀肥需要較大,生長期應每隔10~15天施一次,而對磷肥要限制供給,因為磷肥偏多會引起葉子枯黃。花期可增施1~2天磷肥。為使鱗莖充實,開花後應及時剪去殘花,以減少養分消耗,澆水只需保持盆土潮潤,但生長旺季和天氣乾旱時須適當勤澆,並常在花盆周圍灑水,以提高空氣濕度。盆土不宜過濕,否則鱗莖易腐爛,盆栽百合花每年換盆一次,換上新的培養土和基肥。此外,生長期每周還要轉動花盆一次。不然植株容易偏長,影響美觀。
❹ 種一畝百合的成本需要多少
1、種植百合最大的投入是種子,每畝種子成本平均在3000元左右。
2、如果家專里沒有土地屬需要承包土地,每個地區的費用也不一樣。
3、近幾年,百合種植成為一些地區扶貧攻堅的龍頭產業,政府相關部門在技術、資金、銷售上給予村民大力的扶持,每畝地有幾百上千的百合產業發展補貼。還可以同時與鄉村旅遊結合起來,通過花海、美食吸引更多人來休閑觀光和體驗民族風情。
4、一畝百合在山地可以2000斤到3000斤,畝產值大約10000元左右。
❺ 如何培育百合花
百合種植技術與管理
百合為百合科百合屬植物。葯食兼優,以鱗莖供食用或葯用。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具有補益心肺、固腎、補腦、清心、安神、鎮靜、清潤肺燥、調理脾胃、益氣調中、清熱止咳、養陰止血、消暑等功效。是潤肺止咳的副食品。據有關單位測定:每百克百合鱗莖含蛋白質4g、脂肪0.1g、碳水化合物28.7g、粗纖維1g、鈣9mg、磷91mg、鐵0.9mg,還含有維生素B1、B2、C和泛酸、胡蘿卜素等。蛋白質中1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含量較高(表1)。百合與一般蔬菜比,蛋白質含量比番茄高5.0倍,比黃瓜高3.5倍,比韭菜高0.5倍,比大白菜高1.6倍,比馬鈴薯高0.8倍;糖的含量比番茄和黃瓜各高10.4倍,比韭菜高4.7倍,比大白菜高6.6倍。
葯用百合主要來源於栽培,主產於湖南、四川、河南、江蘇、浙江,全國各地均有種植,少部分為野生資源。
一、植物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株高70-150厘米。鱗莖球形,淡白色,先端常開放如蓮座狀,由多數肉質肥厚、卵匙形的鱗片聚合而成。 根分為肉質根和纖維狀根兩類。肉質根稱為「下盤根」,多達幾十條,分布在45-50CM深的土層中,吸收水分能力強,隔年不枯死。纖維狀根稱「上盤根」,「不定根」,發生較遲,在地上莖抽生15天左右、苗高10CM以上時開始發生。形狀纖細,數目多達180條,分布在土壤表層,有固定和支持地上莖的作用,亦有吸收養分的作用。每年與莖干同時枯死。有鱗莖和地上莖之分。莖直立,圓柱形,常有紫色斑點,無毛,綠色。有的品種(如卷丹、沙紫百合)在地上莖的腋葉間能產生「珠芽」;有的在莖入土部分,莖節上可長出「籽球」。珠芽和籽球均可用來繁殖。葉片總數可多於100張,互生,無柄,披針形至橢圓狀披針形,全緣,葉脈弧形。有些品種的葉片直接插在土中,少數還會形成小鱗莖,並發育成新個體。花大、多白色、漏斗形,單生於莖頂。蒴果長卵圓形,具鈍棱。種子多數,卵形,扁平。6月上旬現蕾,7月上旬始花,7月中旬盛花,7月下旬終花,果期7-10月。
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喜涼爽,較耐寒。高溫地區生長不良。喜乾燥,怕水澇。土壤濕度過高則引起鱗莖腐爛死亡。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在土層深厚、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中,鱗莖色澤潔白、肉質較厚。粘重的土壤不宜栽培。根系粗壯發達,耐肥。春季出土後要求充足的氮素營養及足夠的磷鉀肥料,N:P:K=1:0.8:1,肥料應以有機肥為主。忌連作,3-4年輪作一次,前作以豆科、禾本科作物為好。
三、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應選擇土壤肥沃、地勢高爽、排水良好、土質疏鬆的砂壤土栽培。前茬以豆類、瓜類或蔬菜地為好,每畝施有機肥3000—4000公斤作基肥(或復合肥100公斤)。畝施50-60公斤石灰(或50%地亞農0.6Kg)進行土壤消毒。整地精細,作高畦,寬幅栽培,畦面中間略隆起利於雨後排水。江蘇宜興、湖南邵陽、甘肅的涇河沿岸及河南信陽,均採用高畦。畦面寬3.5米左右,溝寬30—40厘米,深40—50厘米,以利排水;在丘陵地、坡地、地下水位低且排水通暢的地方,可採用平畦。畦面寬1—3.5米,兩畦間開寬20—25厘米,深10—15厘米的排水溝。且要做好肥料准備工作:每畝備好腐熟欄肥2000-2500公斤,鈣鎂磷肥200公斤,土雜灰肥1500-2000公斤,人糞尿250公斤,後三種拌勻堆制發酵30天以上。(這些肥料可作基肥也可作種肥)
2.繁殖方法
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均可。
(1)無性繁殖
目前,生產上主要有鱗片繁殖、籽球繁殖和珠芽繁殖3種。
①鱗片繁殖。秋季,選健壯無病、肥大的鱗片在1∶500的苯菌靈或克菌丹水溶液中浸30分鍾,取出後陰干,基部向下,將 1/3—2/3鱗片插入有肥沃砂壤土的苗床中,密度3-4*15CM,蓋草遮蔭保濕。約20天後,鱗片下端切口處便會形成1—2個小鱗莖。培育2-3年鱗莖可重達50克,每畝約需種鱗片100公斤,能種植大田15畝左右。
②小鱗莖繁殖。百合老鱗莖的莖軸上能長出多個新生的小鱗莖,收集無病植株上的小鱗莖,消毒後按行株距25厘米×6厘米播種。經一年的培養,一部分可達種球標准(50克),較小者,繼續培養一年再作種用。
③珠芽繁殖。珠芽於夏季成熟後採收,收後與濕潤細紗混合,貯藏在陰涼通風處。當年9—10月,在苗床上按12—15厘米行距、深3—4厘米播珠芽,覆3厘米細土,蓋草。
(2)有性繁殖
秋季將成熟的種籽採下。在苗床內播種,第二年秋季可產生小鱗莖。此法時間長,種性易變,生產上少用。
3.種植方法
主要用子鱗莖繁殖。採收時選根系發達、個大、鱗片抱合緊密、色白形正、無損傷、無病蟲的子鱗莖作種。並用葯劑消毒,可用農用鏈黴素浸種30分鍾,噴800-1000倍多菌靈悶30分鍾,或用2%福爾馬林浸15分鍾,晾乾後下種。百合的栽種季節以農歷9-10月最適宜。此時栽種,可以充分利用冬前有效溫度,促進主根的生長,有利於其早春出苗。種植時,開淺穴(13CM)栽種,一般行距25—30-40厘米,株距17—20厘米。蓋土7-10厘米。再把種肥土雜灰堆在株間,把腐熟欄肥鋪在畦面上。再蓋一層落葉或稻草防凍保濕。每畝1—1.5萬株,用種量為150-250公斤。邵陽和蘭州用鱗片、珠芽或子球繁殖,需2年(湖南)或3年(蘭州)。培育成種球後再移栽,生長2年後起收。整個生長周期在邵陽為4年,蘭州為6年。
4.田間管理
①前期管理。冬季選晴天進行中耕,曬表土,保墒保溫。春季出苗前鬆土鋤草,提高地溫,促苗早發;蓋草保墒。消滅雜草和防大雨沖刷,並不讓表土板結。夏季應防高溫引起的腐爛;天涼又要保溫,防霜凍,並施提苗肥,促進百合的生長。一般下種至出土,中耕2-3次。到生長中期再鬆土2-3次,以疏鬆土壤,清除雜草,並結合培土,防止鱗莖裸露。
②中、後期管理。一是清溝排水。百合最怕水澇,應經常清溝排水,做到雨停土壤漬水干。二是適時打頂,春季百合發芽時應保留其一壯芽,其餘除去,以免引起鱗莖分裂。在小滿前後,當苗高長至27-33厘米時,及時摘頂,控制地上部分生長,以集中養份促進地下鱗莖生長。對有珠芽的品種,如不打算用珠芽繁殖,應於芒種前後及時摘除,結合夏季摘花,以減少鱗莖養分消耗。最適時機是:當花蕾由直立轉向低垂時,顏色由全青轉為向陽面出現桃紅色時。時間是6月份。三是打頂後控制施氮肥。以促進幼鱗莖迅速肥大。夏至前後應及時摘除珠芽、清理溝墒,以降低田間溫、濕度。
摘花打頂。
③追肥。第1次是穩施臘肥,1月份,立春前,百合苗未出土時,結合中耕畝施人糞尿1000公斤左右,促發根壯根。第2次是重施壯苗肥,在4月上旬,當百合苗高10-20CM時,每畝施人畜糞水500公斤,發酵腐熟餅肥150-250公斤,進中復合肥10-15公斤,促壯苗。第3次是適施壯片肥,小滿後於6月上中旬,開花、打頂後每畝施尿素15公斤,鉀肥10公斤,促鱗片肥大。同時在葉面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注意此次追肥要在採挖前40-50天完成。秋季套種的冬菜收獲後,結合鬆土施一次糞肥;待春季出苗後,再看苗追施糞肥1-2次,促早發壯苗,一般每次畝施稀薄人糞水30-40挑,磷肥10-15公斤。
5.病害防治
常見病害有綿腐、立枯、病毒、葉枯、黑莖病。
防治:①搞好種球消毒,②輪作換茬,③清溝瀝水,④清除雜草,⑤增施PK肥,拔除病株燒毀,用多菌靈、托布津、代森鋅噴淋3-4次。
(1)百合疫病
是百合常見的病害之一,多雨年份發生重,造成莖葉腐敗嚴重影響鱗莖產量。病菌可侵害莖葉、花和鱗片。莖基部被害後盛水漬狀縊縮,導致全株迅速枯萎死亡。葉片發病,病斑水漬狀,淡褐色,呈不規則大斑。發病嚴重時,花、花梗和鱗片均可被害,造成病部變色腐敗。
防治方法:①實行輪作;②選擇排水良好土壤疏鬆的地塊栽培或採用高廂深溝或超壟栽培,要求畦面要平,以利水系排除;③種前種球用1:500的福美雙或用40%的甲醛加水50倍浸種15分鍾;④加強田間管理,注意開溝排水;採用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增施磷鉀肥料,提高抗病力,使幼苗生長健壯;⑤出苗前噴1∶2∶200波爾多液一次,出苗後噴 50%多菌靈800倍液2—3次,保護幼苗;發病初期噴灑40%三乙磷酸鋁可濕性粉劑25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發病後及時拔除病株,集中燒毀或深埋,病區用50%石灰乳處理。
(2)病毒病
受害植株表現為葉片變黃或發生黃色斑點、黃色條斑,急性落葉,植株生長不良,發生萎縮。花蕾萎黃不能開放,嚴重者
植株枯萎死亡。防治方法:①選育抗病品種或無病鱗莖繁殖,有條件的應設立無病留種地,發現病株及時清除;②加強田間管理,適當增施磷肥、鉀肥,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能力;生長期及時噴灑10%吡蟲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抗蚜威超微可濕粉劑2000倍液,挖制傳毒蚜蟲,減少病蟲傳播蔓延。③發病初期噴灑20%毒剋星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0.5%抗毒劑1號水劑500倍液,隔7—10天噴1次,連噴3次
(3)防治灰霉病
①選用健康無病鱗莖進行繁殖,田間或溫室要通風透光,避免栽植過密,促植株健壯,增加抗病力。②冬季或收獲後及時清除病殘株並燒毀,及時摘除病葉,清除病花,以減少菌源。③發病初期開始噴灑30%鹼式硫酸銅懸浮劑4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60%防霉寶2號水溶性粉劑700—800倍液,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為防止抗葯性,應提倡合理輪換交替使用,採收前3天停止用葯。
(4)3防治細菌性軟腐病
①選擇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百合。②必要時噴灑30%綠得寶懸浮劑4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
(5)防治基腐病
1)可施用腐熟的有機肥,以抑制土壤中有害微生物。2)合理輪作。3)及時清除病株。4)保持通風,避免高濕和過熱。5)種球消毒,用40%福爾馬林120倍液浸種35小時,防效明顯。6)噴灑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0%防霉寶2號水溶液粉劑800—1000倍液。
6.蟲害防治
常見蟲害有:蚜蟲、金龜子幼蟲、蟎類。
蚜蟲危害,常群集在嫩葉花蕾上吸取汁液,使植株萎縮,生長不良,開花結實均受影響。防治方法:①清潔田園,鏟除田間雜草,減少越冬蟲口;②發生期間噴殺滅菊脂2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15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1000倍液,蚜虱凈,大功臣。金龜子幼蟲可用馬拉硫磷、鋅硫磷。蟎類可用殺蟎劑。
四、收獲與加工
定植後的第二年秋季,待地上部分完全枯萎,低下部分完全成熟後採收。龍芽百合一般在大署節前後(7月下旬)選晴天採挖。收後,切除地上部分,須根和種子根,放在通風處貯藏。畝產750-1500公斤,折干率30-35%.97年邵陽日報載:洞口一人種百合,3畝地產2.5萬公斤,最大的一株重10公斤。
加工可分如下幾步。
①剝片。即把鱗片分開,剝片時應把外鱗片、中鱗片和晶元分開,以免泡片時老嫩不一,難以掌握泡片時間,影響質量。
②泡片。待水沸騰後,將鱗片放入鍋內,及時翻動,5—10分鍾,待鱗片邊緣柔軟,背部有微裂時迅速撈出,在清水中漂洗去粘液。每鍋開水,一般可連續泡片2—3次。
③曬片。將漂洗後的鱗片輕輕薄攤曬墊,使其分布均勻,待鱗片六成千時,在翻曬直至全乾。以鱗片潔白完整,大而肥厚者為好。
❻ 中國哪個地方產的百合(食用的)最好!
百合因鱗莖由許多肉質鱗葉,片片緊緊地抱合在一起,百是許多的意思,故得名百合。
形態特徵
百合屬於以它為科名的百合科,可見它的重要地位。它是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莖高50~150厘米,地下有大型球狀鱗莖,由披針形肉質鱗葉組成,鱗葉相互抱合著生在鱗莖盤上,白色。地上莖直立,不分枝。單葉互生,無柄,狹披針形,5~7脈。葉腋處可著生珠芽,形似小鱗莖,綠色或黑紫色。花單生或簇生於莖的頂端,總狀花序。花冠大,鍾形或漏斗形,6裂,無萼片,花瓣有平展,亦有反卷。花朵開放時,有的直立,有的橫向,有的下垂;有白、乳白、黃、紫、紅、桔紅等色,並有斑點,多有香氣。開花期5~7月,果實為蒴果,果熟期8~9月,果背開裂,有多數膜質種子。
栽培品種
百合原產中國、朝鮮、日本及俄羅斯西伯利亞,是我國傳統的名花和名食,遠在南北朝時期就成為宮苑品花、朝庭美食。現今,我國各地廣為栽培,常見栽培品種有:麝香百合,又名鐵炮百合,花筒較長,形如炮筒,故名鐵炮百合,有清甜香味,故名麝香百合,被法國珍為國花。王百合,又名王香百合、峨眉百合,原產四川峨眉,又名千葉百合,因鱗葉多而得此名。卷丹又名虎皮百合,因花瓣上有很多紫黑色斑點,很像虎的斑紋而得名。此外還有蘭州百合、青島百合、宜興百合,都因產地而得名。還有細葉百合、大百合、鹿子百合等等。
觀賞價值
百合剛直挺秀,花大色艷,清雅脫俗,芳香宜人,被人們視為純潔、光明、自由和幸福的象徵,深受人們喜愛,是儀禮花卉中常用的一種主體切花,逢年過節,親朋好友,送上百合花,更是結婚時婚禮上的佳品,花籃上插兩支百合花送給新郎新娘,是祝願「萬事如意,事業順利,婚姻美滿,百年合好」之意。
在園林、庭院中可栽於花壇中心或林間草地的花壇中,使天然園林增添景色。如與蔓長春藤等地被植物配植,綿綿綠毯,襯托著下垂的紅花,隨風搖曳,別有風致,具有誘人的雅韻。盆栽百合,可供陽台和室內觀賞。還是重要的切花材料,作插花、瓶插之用,國外十分流行。
鱗莖食用
百合鱗莖肉質肥厚,細膩,軟糯,潔白如玉,醇甜清香,可口微苦,風味別致,營養豐富,既可蒸、煮、炒、燴食,又可做羹、做粥,如炒百合肉片、炒百合泥或加糖、精製油蒸成釀百合,或加蜜汁蒸成百合蜜餞,是筵席上的佳美菜餚和甜食,又可製成罐頭或製成粉,為健美滋補食品。
在民間,百合是吉祥的象徵,含有「百事合意」之意,所以,常被人們當作和睦的象徵。民間每逢喜慶佳節,常將百合作為禮品互相饋贈,江南城鄉一帶的群眾常把百合做成「百合如意糕」,「糯米百合粥」等款待客人。遇到兒女結婚,老人壽誕,全家團聚,總要吃百合做的食品,以示慶祝。
食療治病
百合鱗葉和花都可入葯治病。鱗葉有潤肺止咳、補中益氣、清心安神、定膽功效,主治肺癆久嗽、乾咳久咳、咳唾痰血、熱病後余熱未清、虛煩驚悸、神志恍惚、腳氣浮腫。花有潤肺清火、安神功效,主治咳嗽、眩暈、夜寢不安等症。
1.治胃痛、心煩不眠:百合60~90克,加糯米、紅糖適量,同煮粥。每日吃1次,連吃7~10日。此法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清心安神的功效。
2.治肺結核久咳、痰中帶血、虛煩驚悸、神志恍惚:百合60克,大米250克,加適量水煨煮,待熟爛時加白糖100克拌勻,每日分3次吃。此法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
3.治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症:鮮百合50克,清水浸一晝夜。紅棗15克,水煎去渣,取汁將百合煮熟,連湯服用。常吃有清心滋陰安神的功效。
4.治病後余熱未清、腳氣浮腫:百合100克,赤豆100克,紅棗50克,一起水煎煮酥,後加白糖,再用文火燉酥,每日早晚各吃1次。此法有補氣補血、健脾除濕、養胃強身的功效。
5.治產後腹痛:百合花適量,加紅糖水煎服。此法有補氣益血、清心安神、補虛損的功效。
6.治小兒急驚風:干百合花6~9克,水煎服。此法有清火、安神、虛煩驚悸的功效。
❼ 如何在家種植百合花
百合繁殖有分球繁殖,鱗片扦插、播種繁殖和組織培養等方法。
分球繁殖:地下部鱗莖或接近地面的莖節上會長出許多新鱗片,讓其長大後剝下貯藏或直接盤栽。一般每球栽1年後可分生1—3個或更多小球。小球在秋季收獲後用沙藏至第二年春天種植,也可當年秋植於深土。
鱗片扦插:將花期的成熟莖切成小段的鱗莖陰干,或剝下鱗片埋於沙中,插後30天,自葉腋間長出球莖,再培育成小鱗莖。在4—5月進行下種,扦插深度以頂端略露為宜。一般春插經2—4個月後,大部分鱗片可生根發葉,長出小鱗莖,此時可移植盆栽或露地種植。
播種繁殖:播種前種子放在燈光前,揀出胚發育充實的種子供播種,發芽適溫為12—15℃,15℃以上種子發芽快,但幼苗瘦弱,低於5℃不發芽;25℃以上使種子休眠,不發芽。春、秋季均可播種,播後覆土,0·5—1厘米,約20—30天子葉出土。春播苗,秋季栽植,經2—3年後才開花。
組織培養:利用百合花的不同部位,如花絲、花柱、子房、鱗片基部的腋芽組織培養成試管苗,然後移植於苗床護理長大,供生產種球。
❽ 怎樣養百合花
百合為葯食兩用植物,以鱗莖入葯或食用,具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功效。主治肺熱咳嗽、痰中帶血、煩躁失眠、神志不安、鼻衄、閉經等症。近年來,隨著百合產品的開發利用,百合的社會需求量不斷增大,特別是以干百合為原料製成的保健食品暢銷市場,以及百合鮮品食用量的增加,使得百合商品價格上升,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價格走勢看好。又由於產地葯農連年採挖,其野生資源逐漸減少。因此,發展百合種植,是當前農業生產中一條有效的致富途徑。百合主產於湖南、江西、雲南、四川、河南、河北、山東等省,適合全國各地栽培。現將其人工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一、選地整地 百合喜溫暖濕潤環境,宜選擇地勢高、向陽、土層深厚、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夾砂土或腐殖質土壤種植;山區可選半陰半陽的疏林下或緩坡地種植。選地後,於栽種前深翻土壤25cm以上,結合整地,每畝施腐熟廄肥或堆肥2000kg、過磷酸鈣25kg作基肥,另加50%地亞農0.6kg,同時翻入土內,進行土壤消毒。然後,整細耙平做成寬1.3m高畦,畦溝寬30cm、深20cm,四周開好較深的排水溝,以利排水。
二、種植時間及方法 百合一般以秋栽為好,南方9~10月,北方可稍提前進行。栽前應選擇好作種的小鱗莖,以鱗片抱合緊密、白色形正、無損傷、無病蟲害的為好。將種莖用2%福爾馬林溶液浸泡15分鍾進行消毒,取出晾乾後下種。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5cm開橫溝,深約12cm,然後每隔15cm(株距)放入小鱗莖(種栽)1個,頂端向上,覆細土栽正按緊,耬平畦面,蓋一層薄草稈,第二年發芽時揭去。
三、田間管理 1.中耕鋤草施肥:栽後第2年,於春季齊苗後進行第1次中耕鋤草,宜淺鋤,不要傷鱗莖。結合鋤草,追肥1次,每畝施用腐熟人畜糞水1000kg、過磷酸鈣20kg、堆肥800kg混拌均勻,於行間開溝施入,施後蓋土。第2次在5月開花前結合中耕鋤草,每畝施入腐熟餅肥水500kg、過磷酸鈣20kg、堆肥800kg拌勻於行間開溝施入。第3次於7月花後,結合鋤草再追施1次磷、鉀肥,用量稍大,方法同第1次。每次施肥應避免肥液與種莖直接接觸,以免引起鱗莖腐爛。2.摘蕾:除留種地外,於5~6月現蕾時,及時剪除花蕾,使養分集中於鱗莖生長,有利增產。3.排灌水:百合怕澇,夏季高溫多雨季節以及大雨後要及時疏溝排水,以免發生病害。遇乾燥天氣,應及時澆水。
四、蟲害防治 1.葉斑病:危害莖、葉,葉片受害出現圓形病斑,微下陷,隨著分生孢子的大量出現,病斑變為深褐色或黑色,嚴重時葉片枯死。莖部出現病斑後,莖桿變細。嚴重時導致腐莖倒苗。防治方法:選無病鱗莖作種,種前鱗莖用新潔爾滅或福爾馬林消毒;及時疏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保持通風透光,增強植株抗病力;發病前後,噴1∶1∶100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每7天1次,連噴3~4次,並可兼治鱗莖腐爛病。2.病毒病:為全株性病害,葉片出現黃綠色相間的花葉,表面凹凸不平,並有黑色病斑,造成葉片早期枯死,植株生長矮小,嚴重時全株枯死。多由病毒侵害造成。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選擇無病母株留種;及時噴葯消滅傳毒昆蟲,如蚜蟲、種蠅等;增施磷、鉀肥,促進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力。3.蚜蟲:蚜蟲常在夏初吸食嫩莖葉的汁液,使植株枯頂,影響生長,並傳播病害。防治方法:用40%樂果1000倍液噴殺。4.種蠅(又叫根蛆):以幼蟲危害鱗莖,導致鱗莖腐爛,嚴重時地上植株枯死。防治方法:對土壤進行消毒;用90%敵百蟲800倍液澆灌根部,兼治地老虎。
五、採收加工 一般於栽後第2年的立秋前後,當莖葉枯萎時,選晴天挖取。除去泥土、莖稈和須根,將大鱗莖者作為商品,小鱗莖者留作種用。加工時,先將大鱗莖剝成片,按大、中、小分別盛放,洗凈泥土,瀝干水滴。然後,投入沸水中燙煮,大片約10分鍾,小片約5~7分鍾,煮至邊緣柔軟,背面有極小的裂紋時,迅速撈出,放入清水中漂洗去黏液,立即薄攤於曬席上暴曬,未乾時不要隨意翻動,以免破碎。晚間收進屋內平攤晾乾,切勿疊放。次日再曬,曬兩天後可翻動1次,曬至九成干時再晾至全乾。遇陰雨天則可用文火烘乾。一般畝產鮮百合900~1000kg,折干率為20%,按目前市場價銷售,畝產值在3000~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