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姑娘叫啥
① 《丁香姑娘》這首詩作者是﹖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約作於政治風雲激盪的1927年夏天。
撐著油紙傘,內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容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的,
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② 雨巷詩中丁香姑娘的形象內涵
「丁香一樣的姑娘來」,源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徵詩人心中的理想,這種理想是高潔、美麗的。但這種理想即如丁香或姑娘一樣,稍縱即逝,不可把握,給人暫時的安慰,留下的卻是永久的懷戀和無限的惆悵。「姑娘」當然是有象徵意義的。那麼「姑娘」象徵什麼呢?詩中的「姑娘」,我們可以認為是實指,是詩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麗、高潔而憂郁的姑娘。但我們也可以把這位「姑娘」當做詩人心中朦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詩人陷入人生苦悶時,對未來渺茫的憧憬。他的彷徨求索,就是為了尋找「姑娘」——理想。
「姑娘」可望而不可即,追求雖執著但「道阻且長」,「姑娘」永遠「宛在水中央」。這就給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塗上了一層悲劇色彩。如果詩中的「我」是一位沉醉於愛情中的青年,這位「姑娘」正是他要追求的「寤寐思服」的佳人,抒情詩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詩人自己,詩中的形象往往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或形象的補充。從這一角度說,詩人和「姑娘」是二位一體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即「我」是實實在在的我,而「姑娘」是理想的「我」,未來的「我」,或另一層面的「我」。
戴望舒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對政治和愛情作理想主義的苦苦追求,但其結果,卻是雙重的失望。
③ 戴望舒《雨巷》中丁香一樣的姑娘是什麼形象
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容貌像丁香一樣姣好美麗,品格像丁香一樣高雅聖潔,心緒也像丁香一樣憂愁惆悵。
《雨巷》是中國詩人戴望舒1927年創作的一首現代詩。詩中描寫了抒情主人公「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而又寂寥的雨巷。他懷著一種縹緲的希望,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這個姑娘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與芬芳,而她的內心卻結著憂愁、哀怨。
《雨巷》中,詩人用象徵性的意象及意象群來營建抒情空間,傳達內心情感,並且融會了中國古代詩歌,尤其是晚唐五代纖弱婉約詩詞的藝術營養。不僅如此,這首詩在藝術上的成功之處還在於它的和諧的音律美。
(3)丁香姑娘叫啥擴展閱讀:
戴望舒能在文學史上留名最大的原因是他所創作的優秀的詩歌,他本人也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因 為其風格獨特的詩作被人稱為現代詩派「詩壇領袖」。
1927年,他的詩《雨巷》顯示了新月派向現代派過渡的趨向,而1929年所創作的《我底記憶》則成為了現代詩派的起點。
戴望舒詩歌中的憂郁情思為基點,詩歌中所蘊含的既有古典意味的生命感受。
首先,戴望舒的愛情詩在表現愛情的隱私性以及表現愛情時多運用女性意象方面,明顯地受到晚唐詩人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是對溫、李詩歌相思主題的現代連釋。同時,愛情成為詩人人生體驗的主要內容之一,這體現了戴望舒詩歌的現代性。
④ 玫瑰小鎮那個丁香姑娘是干什麼的
花魂可以換東西.
包裝可以雙倍賣花
散步可以撿到雨露.種子什麼的
採納
⑤ 雨巷中的丁香姑娘代表了什麼實寫還是虛寫
寫虛的,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
詩人筆下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一種美好理想到象徵,代表著詩人心中朦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詩人陷入人生苦悶時,對未來渺茫的憧憬。然而詩人知道,這美好的理想是很難實現的。她和自己一樣充滿了愁苦和惆悵,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夢一樣從身邊飄過去了。留下來的,只有詩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現實中彷徨,和那無法實現的夢一般飄然而逝的希望!
⑥ 戴望舒《雨巷》中的丁香姑娘的原型可是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
戴望舒《雨巷》中的丁香姑娘的原型是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
據戴望舒的長女戴詠素說:"我表姐認為,施絳年是『丁香姑娘'的原型。施絳年雖然比不上我媽以及爸爸的第二任太太楊靜美貌,但是她的個子很高,與我爸爸一米八幾的大高個很相配,氣質與《雨巷》里那個幽怨的女孩相似。"
戴望舒認識施絳年緣於她的哥哥施蟄存。那時施蟄存是《現代》雜志的主編,和戴望舒是好友。起初戴望舒寫的詩並不被人看好,後來是施蟄存在《現代》雜志上主推戴望舒的詩,並高度評價他的詩是現代詩,一度讓詩壇出現了與當時流行的"新月派"完全相反的詩歌。
有了這樣的關系,戴望舒被邀至施家小住。在那裡,他見到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施絳年當時在上海中學讀書,性格活潑。戴望舒被這個美麗的少女深深吸引。他的第一本詩集《我底記憶》出版時,他在詩的扉頁題字給絳年,大膽向她表白。
但絳年對戴望舒更多的是一份敬重之心。她比他小5歲,對戴望舒寫的詩並不以為意,甚至在看到他給她寫的詩句時,也沒有絲毫被打動。絳年的冷漠讓戴望舒痛苦不堪。出於對兄長好友的敬重,絳年不好斷然拒絕戴望舒,希望他知難而退。可是她愈是這樣不果斷拒絕他,愈是讓戴望舒覺得有一線希望,這就更加深了他內心的痛苦。
有一回,戴望舒終於無法忍受這戀愛的折磨,他跳樓自殺來向絳年求愛。戴望舒的過激行為,終於讓絳年開始正視他的感情。她依然不愛他,也許是戴望舒那自小落下天花的麻子臉讓她無法愛他,但在他以死相脅之後,她勉強答應與他先訂婚。但隨後又提出一個條件,他必須出國求個學位,回來有個穩定收入才可。
想必絳年是個缺乏安全感的女子,戴望舒只會寫詩,她對經濟上的擔憂過重了。戴望舒為了一份愛情,不情願又必須地踏上了"達特安"郵船赴法留學。在國外的幾年,戴望舒根本沒有心思學習。在巴黎一年,他幾乎沒有去聽過教授講一堂課,而是每天躲在宿舍里翻譯書稿換生活費。這時,遠在國內的施蟄存給戴望舒郵寄過他的工資作生活費。
而絳年呢?在與戴望舒分別之後,據說她與一個冰箱推銷員戀愛上了。當年冰箱推銷員是個比較時髦的行業,發展前景也比較看好,絳年與推銷員在一起,感覺非常好。這一切施蟄存當然知道,只是他怎敢告訴戴望舒呢?這不好的消息卻傳得很快,不久戴望舒就在國外風聞。這樣,他就更沒心思讀書了。
他在國外沒有拿到任何學位,倒是翻譯了很多書。他回國後,找到絳年,當得知這一切都是真的時,他難以壓抑心中怒火,當著施家父母的面,打了絳年一巴掌,既而結束了他們之間長達八年的戀愛。戴望舒的初戀就這樣結束了,卻加深了他內心自卑的情緒。
自小長相上的缺陷本就讓他自卑,愛的女人跟別人跑了更讓他的自尊受到打擊。他內心依然深愛著絳年,但已經沒有用了。就在他以後的婚姻中,絳年留給他的陰影總是時不時出現,以至他與穆麗娟婚後,很快就冷淡她,不與她說話交流,當她是個局外人。
穆麗娟晚年時依然對戴望舒耿耿於懷。她說:"他對我沒有感情,他的感情完全給了施絳年去了。"一場不對等的初戀,讓戴望舒永墜於悲劇之中。他與穆麗娟的婚姻結束了,與楊靜的婚姻也結束了。這也是戴望舒與徐志摩不同的地方。
徐志摩不會在不愛自己的女人身上浪費時間,更不會強扭一份得不到的感情。不愛了就分手,不可能了再重新開始。每一場戀愛都是一次全新的投入。戴望舒不。他永遠走不出那條幽深的雨巷,在一個不可能的丁香姑娘身上,浪費去一生的時光。
⑦ 戴望舒的《雨巷》中的丁香指的什麼姑娘真的是他的初戀情人
網上很多人說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徵,不僅是自己夢中情人的形象,也是對自身的贊美和表述,因為戴望舒的愁怨恐怕也少不了。從詩的更深的象徵性意蘊看,這首詩中的姑娘形象其實就是詩人的理想。他的仿徨求索,就是為了尋找姑娘——理想。姑娘出現了,但是她的步履,她的顏色,連同她的太息與惆悵,莫不帶有可望而不可即——執著追求但又無法把握的象徵意味。詩人就這樣表達了他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是徒勞的那種孤苦心情。在《雨巷》里,姑娘的形象帶有悲劇色彩;抒情主人公——遊子的形象(孤獨的遊子形象貫穿在戴望舒的全部作品中)也帶有悲劇色彩。他的追求是那樣高潔,帶著理想化的色彩,他所期待的姑娘,心靈是美麗的,外表是嫵媚的。不過,這樣的姑娘實在太難找到。因此,在理想主義的期望面前,他總是困惑的,懷有一種氣質性的悲劇感。他的初戀情人並非如你想,施絳年是極其活潑開朗的!!
⑧ 在作者眼裡,"丁香姑娘」是美好的化那你眼裡的「丁香姑娘」是什麼樣子的呢
在作者眼中,丁香姑娘的美好是非常具體的,因為那代表著他心裡最柔軟的那一部分
⑨ 徐志摩寫的那個丁香姑娘是哪首詩
那個是戴望舒寫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版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權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的,
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⑩ 雨巷中的丁香姑娘是一個什麼形象
這是受古代詩詞中一些作品的啟發。用丁香結,即丁香的花蕾,來象徵人們的愁心,是中國古代詩詞中一個傳統的表現方法。《雨巷》想像了一個如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瞬忽即失的形象表現了更多的新時代氣息。「丁香空結雨中愁」沒有「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更能喚起人們希望和幻滅的情緒,在表現時代憂愁的領域里,這個形象是一個難得的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