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唐朝與牡丹

唐朝與牡丹

發布時間: 2022-01-12 02:15:07

1. 唐朝那個皇帝把牡丹定為國花為什麼

相傳,武則天有一次想游覽上苑,便專門宣詔上苑,「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內,容莫待曉風吹。」當時正值寒冬,面對武則天甚為霸道的宣詔,「百花仙子」領命趕緊准備。第二天,武則天游覽花園時,看到園內眾花競開,卻獨有一片花圃中不見花開。細問後得知是牡丹違命,武則天一怒之下便命人點火焚燒花木,並將牡丹從長安貶到洛陽。誰知,這些已燒成焦木的花枝竟開出艷麗的花朵,眾花仙佩服不已,便尊牡丹為「百花之首」。「焦骨牡丹」因此得名,也就是今天的「洛陽紅」。

2. 唐朝與牡丹有什麼關系哪

唐朝人喜歡牡丹,牡丹栽培開始繁盛,李白(清平調)白居易(賞牡丹)等詩人也寫了很多關於牡丹的詩,當時還種出重瓣牡丹,牡丹象徵富貴,很多畫家也喜歡畫

3. 為什麼唐朝人都喜歡牡丹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每當提起牡丹,人們總會想起詩人劉禹錫這兩句著名的詩句。

牡丹花,雍容華貴,富麗堂皇,聚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秀色,萬卉之姿韻,被定為中國的國花,是中華民族強盛的體現,是和平、幸福、繁榮、昌盛的象徵。

洛陽牡丹因其地脈而名甲天下,荷澤牡丹因其芳華而艷冠四海,在山西省古縣石壁鄉的三合村,有一株我國現存最大的野生白牡丹,在當地百姓心中,她是神靈的化身,正義的代表,吉祥的象徵,被譽為「千年神牡丹」。

「天下第一牡丹,和諧魅力古縣」為主題的首屆中國·古縣牡丹文化旅遊節將於4月27日至5月12日,在古縣石壁鄉隆重舉行。古縣位於山西省臨汾市東北部,相傳古縣三合牡丹為唐代牡丹,距今已1300餘年。據花卉專家考證,古縣三合村的這株白牡丹是我國現存最大的野生白牡丹,每年「五一」前後開花,花瓣白色晶瑩,蕊似金屑飛舞,香氣襲人,被譽為「天下第一牡丹」。

又到了春暖花開的好時節,想起去年帶著老爸老媽去看牡丹,不禁唏噓,今年竟然沒有時間再陪著家人了。30而立,突然就能忙死的年齡.......

抓緊時間奮斗吧,連自己都要老了,抓緊時間,孝敬父母,讓他們多多的出來走走吧

4. 唐代寫牡丹的詩

1、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出裝唐代:劉禹錫《賞牡丹》

釋義:

庭院中的芍葯花艷麗雖艷麗,但格調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凈倒是明凈,卻缺少熱情。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國色,到了開花的季節引得無數的人來欣賞,驚動了整個京城。

2、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出自:唐代 徐凝《牡丹》

釋義:

有哪個人不喜歡牡丹花呢,盛開時獨佔了城中的美景。

莫不是洛水女神在那裡翩舞吧,千嬌萬態如同燦爛的朝霞飛騰。

3、錦幃初卷衛夫人,綉被猶堆越鄂君。

垂手亂翻雕玉佩,折腰爭舞鬱金裙。

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熏。

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出自:唐代李商隱《牡丹》

釋義:

織錦的簾帷剛剛捲起,是美艷的衛夫人;絲綉的褥被還堆擁著,是俊秀的越鄂君。

既像在垂手而舞,雕玉佩飾正零亂翻動;又像在彎腰而舞,鬱金裙子正爭相迴旋。

它像石崇家的蠟燭,哪須常把燭芯剪去?它像荀令君的體膚,豈用香爐細細染熏?

我是詩人江淹,在夢中得到了那支彩筆,想把清麗的詞句,題在花葉上寄給朝雲。

(4)唐朝與牡丹擴展閱讀

《牡丹》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律。此詩借詠牡丹抒發詩人對意中人的愛慕、相思之情,借絕色艷姝來比擬,以花寫人,並暗示意念中的情人如花似玉。

首聯結合典故描繪了一幅單株牡丹的特寫圖,頷聯展示牡丹隨風搖曳時的綽約豐姿,頸聯具體地描寫了牡丹的色香,尾聯反用夢中傳彩筆之典表明詩人心搖神盪的興奮激動之情。全詩構思巧妙,借物比人,又以人擬物,明寫牡丹,暗頌佳人,一實一虛,別具一格。

5. 唐朝時期誰畫的牡丹最好

唐伯虎 追問: 唐伯虎 不是最好的 回答: 唐三藏 他丹青妙手在唐朝是一絕,猶善 牡丹

6. 唐朝對牡丹斬殺怎麼個說法

說武則天幹嘛的那都是瞎扯 純屬神話傳說虛構的
唐朝:
牡丹種植中心洛陽→長安
隋末唐初,長期的戰爭使得牡丹褪出人們的視野,武則天時期,移西河牡丹於洛陽上林苑,洛陽牡丹又一次迎來暴發期。據記載:
舒元輿《牡丹賦》:「天後之鄉,西河也,精舍下有牡丹,特異,天後嘆上苑之有闕,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國牡丹日月漸盛。」
歐陽修《洛陽牡丹記·花釋名第二》、《歐陽修集·卷七十五·居士外集卷二十五》:「牡丹初不載文字,唯以葯載《本草》。然於花中不為高第,大抵丹、延已西及褒斜道中尤多,與荊棘無異。土人皆取以為薪。自唐則天已後,洛陽牡丹始盛。」《能改齋漫錄卷五》:「牡丹初不載文字。自則天以後始盛。然未聞有以名者。」
這些記載都表明,武則天時期移植牡丹到洛陽上苑,是唐朝牡丹繁榮的開始。由於武則天喜歡牡丹,牡丹得以進入宮廷並在民間開始流傳。洛陽當時成為了牡丹的種植中心。
唐朝玄宗時,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當時洛陽已出現了種植牡丹的花師。 到玄宗時,牡丹由洛陽傳入長安,長安在引種洛陽牡丹的基礎上,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柳宗元《龍城錄》記載:「洛人宋單父,字仲孺,能詩,善種植之術。凡牡丹變易千種,紅白斗色,人不能知其術,上皇(唐玄宗)召至驪山植萬本,色各別,賜千金歸,宮人呼為花師。"
當時的「藝人「因受社會所限,生活所迫,所掌握的「絕技」是不外傳的。所以,宋單父種植牡丹的「絕技「使後人「不能知其術」。但是,從「植牡丹一萬本(株),色樣各不同」來看,牡丹的栽培技術已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
《花譜》 雲:「牡丹,本朝人謂之木芍葯。天寶中禁中初重木芍葯,得四本:紅、紫、淺 紅、通白。移植予興慶池沉香亭。會花開,明皇引 太真玩賞,李白立進《清平 調》三章。」
《唐兩京城坊考-卷1》:"開元中,禁中初種木芍葯,得四本,上因移於興慶池東沉香殿前。"
唐,李浚《松窗雜錄》:"開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葯","得四本紅、紫、淺紅、通白者,上因移植於興慶池東沉香亭前"。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上》記開元年間"初有木芍葯植於沉香亭前,其花一日忽開一枝兩頭,朝則深紅,午則深碧,暮則深黃,夜則粉白,晝夜之內,香艷各異"。
這些記載都表明,至開元中期,牡丹才隨著唐玄宗不再東歸而傳到了長安。唐朝時期,牡丹從洛陽傳到長安,經歷近半個世紀,一方面是由於長安的氣候環境不如洛陽「花最宜」,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長安缺少掌握牡丹培植技藝的花師,所以在經歷了中晚唐100多年的時間之後,牡丹在長安逐漸銷聲匿跡,反觀洛陽牡丹則「明月彌盛」至宋也成「甲天下」之態。

7. 牡丹在唐朝為什麼受人們追捧

武則天曾做一首催花詩,命百花盛開。
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武則天登基之後,在一個寒冷的冬天突然游興大發,要賞花,故寫下此詩。第二天果然百花齊放。唯有牡丹遲遲未開。武則天大怒,命宮人以炭火炙烤花枝,牡丹花這才開放。武則天余怒未息。命令將御花園中所有牡丹遲數遷出長安,移到洛陽,以示懲罰。後洛陽被稱為牡丹之鄉。

8. 為何唐朝人盛愛牡丹

在唐朝,牡丹成為富貴的象徵。

從唐代官服顏色談起,唐代的朝廷官員以服版飾顏色區權分品級,三品以上大官的官袍為紫色,五品以上的官員服紅色,六至七品服綠,八九品服青,而白色是未入仕、尚未考取功名的平民所穿,故稱白衣。因此唐人在觀賞顏色鮮艷繽紛的牡丹時,自然也產生了「貴紫賤白"的傾向。

到了晚唐,牡丹成為當時人們懷念的象徵,更代表著昔日的盛唐榮光。晚唐的社會經濟不再像盛唐時穩定,人們也沒有閑情逸致欣賞名貴的牡丹。晚唐至五代十國的詩人更多地用牡丹,來感嘆這物是人非的情景,也道盡盛唐長安城受唐末戰亂所毀的哀戚。

(8)唐朝與牡丹擴展閱讀:

牡丹在唐詩中的流行:

唐詩中直接描述牡丹的詩篇達到204首之多,從時間來看,詩人生活的時代背景是反映牡丹發展的重要線索。

在204首牡丹詩歌中涉及的詩人有93位,盛唐之前沒有;盛唐時期有5位詩人,留下7首牡丹詩歌;中唐時期有32位詩人,留下84首牡丹詩歌;晚唐時期有32位詩人,留下71首牡丹詩歌;五代時期有24位詩人,留下42首牡丹詩。

由此可見,盛唐是唐人對牡丹之愛的開端,發展到中晚唐時期,形成高峰,而直至五代,仍有牡丹之風殘留。

9. 為什麼自唐朝以來大家都喜歡牡丹

是因為在唐朝開元時,天下太平,據傳長安的牡丹盛開,而唐玄宗在內殿觀賞牡丹時,問詠牡丹的詩是哪一首,而陳修秉奏,當然是李正封「天香在染衣,國色朝酣酒」。牡丹由此起便擁有「國色天香」美譽,而歐陽修又有詩雲「天下真花獨牡丹」,因得以上二人詩贊及當時的物象,所以牡丹便成為「富貴」的象徵。「牡凡」圖是「富貴」的祝福。
據說有一幅出自唐朝貞觀年間牡丹圖,畫工堪稱一絕,畫上牡丹栩栩如生,畫中那盆鮮艷的牡丹彷彿在一瞬間開放,上面還有唐太宗皇帝(李世民)貞觀的手跡,價值連城。

10. 唐朝芙蓉和牡丹

唐代愛牡丹主要是由高宗武後時期開始的,那時的牡丹主要在洛陽、平陽(臨汾)一帶回。長安雖然有,但是答還不如這兩個地方。而且長安當時的條件還是不算最好最適合牡丹的,但是卻很適合芙蓉,唐代尤其是盛唐最為喜歡的就是明艷、富麗的色彩格調,芙蓉也是一種觀賞性很強、很富麗堂皇的花卉。

熱點內容
甘蔗渣種蘭花 發布:2025-09-16 20:17:41 瀏覽:11
一朵漿果 發布:2025-09-16 20:13:13 瀏覽:181
青韻盆景 發布:2025-09-16 20:12:29 瀏覽:463
南陽花卉市場 發布:2025-09-16 20:08:02 瀏覽:395
金幣茶花 發布:2025-09-16 19:59:22 瀏覽:74
盆景挖槽刀 發布:2025-09-16 19:57:01 瀏覽:139
盆景換土深淺 發布:2025-09-16 19:57:01 瀏覽:120
梅花禪 發布:2025-09-16 19:55:09 瀏覽:76
七夕感恩圖 發布:2025-09-16 19:50:28 瀏覽:568
浪花一朵朵後續文 發布:2025-09-16 19:44:07 瀏覽: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