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丁香花
A. 請問,去上海李鴻章的丁香花園觀看是免費的嗎,能在裡面拍張觀賞自由嗎
去裡面的飯店吃飯的時候進去過,花園可以隨便拍照。但好像沒看到特地去那裡游花園的
B. 丁香花園的花園主人
丁香花園的主人李經邁,是清末朝廷重臣李鴻章的幼子,其出身為庶出,是姨太太莫氏所生專,此姨太屬太原為李家丫環出身,後被李鴻章收房,故在李家地位不高,李經邁也在李家受歧視。李經邁幼時長得瘦瘦小小,頗招李鴻章憐疼。李鴻章晚年曾為之買下一批房產,並對人說:這個孩子長得瘦小,將來恐難以自立,這些房產歸其食用吧。這孩子再笨,收房租還是會收的吧。其實李鴻章當年看錯了李經邁,其長大後機靈、奸詐。李鴻章去世後分家時,因其庶出,幾個兄長都看不起李經邁,就把當時不值錢的股票和地段最差的房產分給了他。說來也奇,這些財物到了李經邁手裡,沒有多少年,就千變萬化。他抓住各種市場機會,使手中的股票和地產增值無數倍,後遂成巨富。但他的財富中,也有一些是騙詐得來的,極不光彩。李經邁名下的房產,最著名的是枕流公寓和丁香花園。丁香花園原是晚清北洋大臣李鴻章的私家花園。
C. 對於李鴻章的評價
對李鴻章的評價:
李鴻章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洋務圖強,然而無法改變中國落後的現實。對於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他曾據理力爭,然而無奈國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
他與曾國藩等人主導洋務運動是其進步的表現。他也有外交上維護中國的事跡,如在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獨自前往談判,最終不割地而平息事件。
在甲午戰爭處於不利情況時曾主動用最小代價來達成和解等,都是他衛國有利的一面。
但後人也多詬病李鴻章曾作出的錯誤決策,比如和西方列國簽訂了各種不平等的條約。
雖然這些不利條約和做法受制於各種客觀條件,但他依然要為這些事件的誤國行為承擔很重的責任這也牽涉到湘軍和淮軍的整體評價。
(3)李鴻章丁香花擴展閱讀:
簽訂馬關條約時李鴻章被一名日本刺客打中面頰,險些丟了性命,象徵著他身份的黃馬褂被橫流的鮮血染紅。最終,因為這顆子彈,李鴻章替大清王朝減免了一億兩白銀。
但是,這位已經62歲的老者依然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馬關條約》,台灣被割讓給日本。
李鴻章離開日本時候發誓,終生不再履日本土地,一年後李鴻章出訪歐美各國,不得不在日本轉船,但是已經花甲之年的李鴻章堅持不登岸,在兩條船之間支起的舢板顫顫巍巍地走了過去。
他再也不想面對這片屈辱之地,這是他的堅持。
可是甲午一戰讓李鴻章奮斗半生的事業都化為飛灰,生生打斷了中國國運再次好轉的契機。馬關的墨跡未乾,李鴻章已經掛上了「李二先生是漢奸」的罵名
美國總統格蘭特(U.S.Grant)稱李為當時世界上四大偉人之首,與當時英國首相本傑明·迪斯雷利、法國總理甘必大、德國首相俾斯麥齊名。
近代史學家唐德剛(安徽合肥人,李鴻章同鄉)認為其「內悅昏君,外御列強」,是自有近代外交以來,中國出了「兩個半」外交家的其中一個(另外周恩來是一個,顧維鈞是半個)。
曾國藩曾說:「李少荃拚命做官,俞蔭甫(俞樾)拚命著書。」李鴻章熱衷官場,亦深得朝廷倚重,歷數十年而不衰,顯然得益於他的為官之道。
梁啟超《李鴻章傳》對他的評價是:「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吾欲以兩言論之,曰:不學無術、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勞苦、不畏謗言,是其所長也。
毛澤東評李鴻章:「水淺而舟大也。」
袁世凱評李鴻章:「一生低首拜汾陽,萬古大名配諸葛。」
美國媒體評李鴻章:「以一個外交家來說,他的成就使他成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日本媒體評李鴻章:「知西來大勢,識外國文明,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孫中山先生上書李鴻章時,曾這樣說李鴻章:「我中堂佐治以來,無利不興,無弊不革,艱難險阻,尤所不辭。如籌海軍、鐵路之難,尚毅然而成立,況於農桑之大政,為民生命脈之所關,且無行之難,又有行之人,豈尚有不為者乎?」
蔣廷黻評李鴻章:「中國十九世紀最大政治家。」
D. 丁香花園的介紹
丁香花園是上海灘最負盛名、保存最為完好的老洋房之一。丁香花園的盛名,不僅在於其建築本身,還在於洋房主人身份的傳奇色彩。此園副西洋花園官邸建築與中國江南園林於一體,園中建有三幢西式花園別墅,其中1號樓即為李鴻章和丁香居住的丁香樓,二樓為19世紀後期美國式的別墅建築。該處現為丁香花園,被列為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築保護單位。
E. 李鴻章的功過與評價。要客觀的
1、李鴻章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洋務圖強,然而無法改變中國落後的現實。對於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他曾據理力爭,然而無奈國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
2、他與曾國藩等人主導洋務運動是其進步的表現。他也有外交上維護中國的事跡,如在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獨自前往談判,最終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戰爭處於不利情況時曾主動用最小代價來達成和解等,都是他衛國有利的一面。
3、但後人也多詬病李鴻章曾作出的錯誤決策。如過於避戰和重視海防而願意犧牲整個新疆放棄疆防;
4、1885年在完勝日本的情況下簽訂的《中日天津會議專條》,給予了日本可以派兵進入朝鮮的權利;
5、與日本的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指揮失誤導致軍艦在威海衛被全殲;中法戰爭勝利後反而簽訂了不平等條約等。
6、雖然這些不利條約和做法受制於各種客觀條件,但他依然要為這些事件的誤國行為承擔很重的責任。另外在早期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他殺人過多。這也牽涉到湘軍和淮軍的整體評價。洋務運動和他的一系列措施並沒有改變中國繼續淪落,也讓他的功勞並不顯著。
(5)李鴻章丁香花擴展閱讀
文化成就
書法造詣
人們在評述李鴻章功過是非的同時,逐步注意到了他的書法藝術,通過其存世的大量墨跡,我們看到了他書法的非凡功底。但很少有人提及他是位素養頗高的文化人,更是位造詣甚深的晚清書法家。
李鴻章扇面在不方不正的扇面上,布局有序,字字和諧於一體,美若一粒粒生動活潑的珍珠在跳躍,行行有度,疏而不亂。覽之讓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不失為一篇書法高品佳作,顯示出李鴻章的書法造詣之深。
藏書成就
李鴻章從政之餘,喜歡收藏圖書。在上海寓居丁香花園,有「望雲
草堂」藏書處。咸豐十年(1860)在上海鎮壓小刀會起義時,經常光顧著名藏書家郁松年的藏書樓「宜稼堂」,郁氏曾奉送多部珍籍給他。去世後,其藏書歸於李經邁繼承,其珍貴版本於抗日戰爭中經「漢文淵」書肆主人出售不少。其餘藏書在1940年由其孫李國超捐獻給震旦大學圖書館,計18000冊。
F. 李鴻章之母的上海舊居是什麼樣的
筆者訪此舊居前對李鴻章及家人情況有些了解,但見此銘牌後頓起疑惑:李鴻章之母83歲去世(1882年)。而該別墅是1889年建,其間相差7年!如何說此是李鴻章母住宅?李鴻章在家排行老二,1823年生,1901年11月78歲時離世。如這組數字沒錯,那麼李鴻章是其母21歲時所生。
李鴻章及家族在上海私宅還有多處,除利西路44號的別墅外,還是丁香花園、華山路的枕流公寓等。此外滬地現在還有未消失的李氏紀念建築,如昔日李公祠的留存至今的部分實體建築(見圖 ,1906年建,今華山路1628號)。李公祠後為復旦公學之校舍。這里也是今日復旦大學的前身。由此看來,今天的交通大學(當年的南洋公學也在今天的華山路上)與復旦大學,昔日兩家還曾是相近的鄰居呢。
G. 上海的丁香花園以前是哪個資本家的產業
你的感覺非常正確。
丁香花園傳聞是晚清北洋大臣李鴻章的私家花園,後來傳給了他庶出的幼子李經邁。因園內種植
了許多丁香叢,人們稱之為丁香花園。
那段歷史期間,臭名昭著的筆名「丁學雷」即從「丁家花園學雷鋒」而來。
H. 李鴻章的歷史故事
1、手抓雞
1896年李訪英(實為訪美),受到熱情款待,李用手抓雞,大家愕然,出於尊重,也學樣。從此,英國人吃雞不必拘泥於刀叉。
同時,天天西餐使李無胃口。於是他讓廚師將西餐的原料和蔬菜和在一起,燒成了一鍋大雜燴。撲鼻香味使英國官員們饞涎欲滴,忙打聽是什麼菜?答曰雜碎。李示意他們盡情享用,結果一個個贊不絕口。據說後來飯店的菜單上就有了「李鴻章雜碎」。
這說明每個民族和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禮儀,無高下之分。李鴻章作為一個中國使臣,在桀驁不馴的日不落帝國人面前,沒有卑躬屈膝,而是巧妙地宣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飲食文化,不得不說他有著強烈的民族觀念。
2、藏書成就
李鴻章從政之餘,喜歡收藏圖書。在上海寓居丁香花園,有「望雲 草堂」藏書處。咸豐十年(1860)在上海鎮壓小刀會起義時,經常光顧著名藏書家郁松年的藏書樓「宜稼堂」,郁氏曾奉送多部珍籍給他。
去世後,其藏書歸於李經邁繼承,其珍貴版本於抗日戰爭中經「漢文淵」書肆主人出售不少。其餘藏書在1940年由其孫李國超捐獻給震旦大學圖書館,計18000冊。
(8)李鴻章丁香花擴展閱讀:
書法成就
人們在評述李鴻章功過是非的同時,逐步注意到了他的書法藝術,通過其存世的大量墨跡,我們看到了他書法的非凡功底。但很少有人提及他是位素養頗高的文化人,更是位造詣甚深的晚清書法家。
李鴻章扇面在不方不正的扇面上,布局有序,字字和諧於一體,美若一粒粒生動活潑的珍珠在跳躍,行行有度,疏而不亂。覽之讓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不失為一篇書法高品佳作,顯示出李鴻章的書法造詣之深。
紀念故居
李鴻章的家宅,李鴻章故居位於今合肥市中心的淮河路步行街中段,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區民居建築。布局整齊,結構嚴謹,雕梁畫棟,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由南向北依次分為大門、前廳、中廳、走馬樓(小姐樓)。
李鴻章故居建於19世紀末。故居當年規模很大,許多人用「李府半條街」來形容李家住宅群的恢弘氣勢。歷經百年的風風雨雨,李府依然保留獨有的風貌,在十年動亂的時候,李鴻章故居遭到嚴重破壞。
改革開放後,在文化部副部長英若誠的督導下,合肥市政府對李鴻章故居採取保護措施,根據歷史照片,在原地修復重建,現存規模已不到原來的十二分之一,但是,主要部分仍舊保留。
I. 與李鴻章有關的歷史短故事
1、1896年李訪英(實為訪美),受到熱情款待,李用手抓雞,大家愕然,出於尊重,也學樣。從此,英國人吃雞不必拘泥於刀叉。
同時,天天西餐使李無胃口。於是他讓廚師將西餐的原料和蔬菜和在一起,燒成了一鍋大雜燴。撲鼻香味使英國官員們饞涎欲滴,忙打聽是什麼菜?答曰雜碎。李示意他們盡情享用,結果一個個贊不絕口。據說後來飯店的菜單上就有了「李鴻章雜碎」。
這說明每個民族和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禮儀,無高下之分。李鴻章作為一個中國使臣,在桀驁不馴的日不落帝國人面前,沒有卑躬屈膝,而是巧妙地宣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飲食文化,不得不說他有著強烈的民族觀念。
2、李鴻章從政之餘,喜歡收藏圖書。在上海寓居丁香花園,有「望雲 草堂」藏書處。咸豐十年(1860)在上海鎮壓小刀會起義時,經常光顧著名藏書家郁松年的藏書樓「宜稼堂」,郁氏曾奉送多部珍籍給他。
去世後,其藏書歸於李經邁繼承,其珍貴版本於抗日戰爭中經「漢文淵」書肆主人出售不少。其餘藏書在1940年由其孫李國超捐獻給震旦大學圖書館,計18000冊。
3、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入京會試,以年家子身份受業曾國藩門下。 出身徽商又為蘇州世家的主考官潘世恩,以及作為李鴻章太老師的翁心存(孫鏘鳴之師),在青年李鴻章任翰林院編修時,對其經世致用世界觀的形成,均有一定的啟迪。
而以潘、翁為領袖的蘇南豪紳,對李鴻章後來組建淮軍迅速崛起於江蘇,也予以極大的支持。然而,最令李鴻章慶幸的是,他在初次會試落榜後的「乙丙之際」(即1845—1846年),即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湖南大儒曾國藩門下,學習經世之學,奠定了一生事業和思想的基礎。
4、咸豐十一年(1861年)夏,西鄉團練頭目得知曾國藩就任兩江總督,安徽人李鴻章在幕中主持機要時,就公推曾任李文安幕僚的張樹聲向李鴻章、曾國藩上了一道稟帖,洞陳安徽形勢,並表示了願意投效的決心。
曾閱後大為賞識,親筆批示「獨立江北,真祖生也」。由於廬州團練的這些基礎和李鴻章在當地的各種關系,淮軍的組建、招募比較順利。
5、李鴻章從19世紀70年代起,進一步擴大洋務事業,因標榜「自強」進而「求富」,主要以「官督商辦」的形式創辦了一系列民用企業。同時,又著手籌辦北洋海防,以外購為主,自造為輔,於光緒十四年(1888)建成北洋海軍。
為培養「自強」「求富」所需人才,還創辦各類新式學堂,並派人赴歐美留學。所有這些洋務事業,對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9)李鴻章丁香花擴展閱讀:
人們在評述李鴻章功過是非的同時,逐步注意到了他的書法藝術,通過其存世的大量墨跡,我們看到了他書法的非凡功底。但很少有人提及他是位素養頗高的文化人,更是位造詣甚深的晚清書法家。
李鴻章扇面在不方不正的扇面上,布局有序,字字和諧於一體,美若一粒粒生動活潑的珍珠在跳躍,行行有度,疏而不亂。覽之讓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不失為一篇書法高品佳作,顯示出李鴻章的書法造詣之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鴻章
J. 丁香花園的簡介
上海著名的十大優秀花園洋房之極品,坐落在武康路口華山路849號的丁香花園,成就專了華山路一百年前的尊貴屬。如今,這紫藤纏繞、巨龍盤踞的庭院,這滿園春色、馥郁芬芳的丁香,依然在訴說著那古老而浪漫的傳說。這座花園傳聞是晚清北洋大臣李鴻章的私家花園,後來傳給了他庶出的幼子李經邁。另一種傳聞是丁香花園原是英國泰興洋行大班(經歷)林克勞夫的住所,後來賣給了李鴻章最小的兒子李經邁。但不管哪個傳聞。都和李經邁有關。我們暫且按第一種說法演繹。從19世紀60年代後期起,作為洋務派首領的李鴻章,在上海開辦近代化的軍事工業、紡織工業及航運業,如江南製造局、機器織布局、輪船招商局等,經常住在上海,隨從而行的是他的寵妾丁香,李鴻章便委託盛宣懷在上海為她置辦一筆不動產。盛氏心領神會,便在海格路(今華山路)購置2.67公頃土地,特聘美國建築大師艾賽亞-羅傑斯來滬設計。羅傑斯是現代化建築的開創者之一,善於將衛生、消防、暖氣等新設備與建築藝術結合。他建造了一座新穎的別墅和美式大花園,園內種植了許多丁香叢,人們稱之為丁香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