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牡丹傳說
『壹』 洛陽牡丹花神的傳說
有關洛陽牡丹流傳最廣的版本與女皇武則天有關。相傳,武媚娘坐上皇帝之後,心中十分愜意,一年寒冬,到後花園遊玩,見枯枝搖曳,荒草叢生。於是她很生氣,寫了一首詩:來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百花連夜發,莫待曉風吹。女皇帝生氣的後果很嚴重,連花神們也都懼怕,於是一夜之間滿園桃李海棠丁香全部盛開。惟有牡丹最有個性,堅決不肯違反自然,女皇大怒,將所有牡丹驅逐出長安,貶謫到洛陽。於是洛陽因禍得福。
牡丹花美,關於牡丹的故事和傳說也很美麗。有牡丹花神的傳說,也有馮夢龍灌園叟晚逢仙女的故事,更有《聊齋》中葛巾的動人愛情,連一代名後楊玉環,也要借著牡丹來吸引皇帝的注意。傳說中,牡丹多以花妖的形式出現,可是給人的卻不是恐懼感,而是對美好事物的稱道和追求。
『貳』 牡丹被武則天貶至洛陽,可有詳細典故
傳說唐後武則天在一個隆冬大雪紛飛的日子飲酒作詩。她乘酒興醉筆寫下詔書"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百花懾於此命,一夜之間綻開齊放,惟有牡丹抗旨不開。武則天勃然大怒,遂將牡丹貶至洛陽。
剛強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陽就昂首怒放,這更激怒了武後,便又下令燒死牡丹。枝幹雖被燒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開的更盛。因為這種牡丹在烈火中骨焦心剛,矢志不移,人們贊它為「焦骨牡丹」。
後來經過洛陽人的精心培育,花兒更紅更艷了,所以後人起名叫「洛陽紅」。
靖康年間,金軍攻破北宋洛陽,牡丹從此衰落。
但自從洛陽牡丹享譽之後,各地慕名者紛紛前來求購,這就使得洛陽牡丹流傳全國。在以後出現的幾處牡丹產地,無不與洛陽牡丹有著淵源關系。
表現了牡丹不畏權勢、英勇不屈的性格。
(2)洛陽牡丹傳說擴展閱讀:
牡丹花被擁戴為花中之王,有關文化和繪畫作品很豐富。她是中國固有的特產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兩千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其花大、形美、色艷、香濃,為歷代人們所稱頌,具有很高的觀賞和葯用價值。
自秦漢時以葯植物載入《神農本草經》始,散於歷代各種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包括植物學、園藝學、葯物學、地理學、文學、藝術、民俗學等多學科在內的牡丹文化學,是中華民族文化和民俗學的一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完整機體的一個細胞,透過它,可洞察中華民族的一般特徵,這就是「文化全息」現象。
牡丹文化兼容多門科學,其構成非常廣泛,它包括哲學、宗教、文學、藝術、教育、風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領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宙間的「全息律」。
『叄』 關於牡丹的傳說
1、傳說唐後武則天在一個隆冬大雪紛飛的日子飲酒作詩。她乘酒興醉筆寫下詔書「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百花懾於此命,一夜之間綻開齊放,惟有牡丹抗旨不開。
武則天勃然大怒,遂將牡丹貶至洛陽。剛強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陽就昂首怒放,這更激怒了武後,便又下令燒死牡丹。枝幹雖被燒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開的更盛。
2、靖康年間,金軍攻破北宋京城洛陽也毀於兵火,牡丹從此衰落。但自從洛陽牡丹享譽之後,各地慕名者紛紛前來求購,這就使得洛陽牡丹流傳全國。在此以後出現的幾處牡丹產地,無不與洛陽牡丹有著淵源關系。
如北宋末期,距洛陽較近的陳州(今淮陽)由於引種繁衍洛陽牡丹而名噪一時。在此之後四川天彭(今彭縣)又被人稱為「小洛陽」明末清初,山東曹州(今荷澤成為全國牡丹的主要產地。據記載(〈曹州牡丹〉)記載:「明萬曆年間,趙氏先人嗜花,不辭勞苦,親往洛陽求的十餘種牡丹歸」。
由此可見,曹州牡丹的發展也曾得力於洛陽牡丹。此後歷盡滄桑,牡丹日見凋零。
拓展資料
關於一些品種牡丹的傳說
1、「豆綠「
相傳,菏澤有個青年花農,做夢都想著能把「花魁」的金匾掛在自己的門口。百花仙子告訴他,你如果真有志氣,就要到黃河灘上取土,到東海汲水,花魁才能屬於你。說完,從頭發上撥下碧玉丟在地上,那玉綠光一閃,就不見了。
青年花農跋山涉水,歷經磨難,終於在玉入土的地方培育出一株綠牡丹,奪得了「花魁」金匾。這樣,豆綠也就成了牡丹中的珍品。
『肆』 洛陽的牡丹傳說為什麼被菏澤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
菏澤牡丹傳說由來已久,你以為就洛陽有牡丹傳說?!菏澤牡丹傳說不僅多而且版本多。洛陽斗不過菏澤就說自己是文化,說說看洛陽牡丹有什麼文化?!一個武則天傳說就文化?菏澤牡丹傳說那可是幾十上百版的體系。要說文化菏澤牡丹傳說有,菏澤牡丹畫有,菏澤牡丹藝術品有。。。。。洛陽除了武則天傳說,其他都是照搬菏澤的。不過打臉的是,洛陽武則天牡丹傳說也涉及了古曹州菏澤。斗得過就說甲天下,斗不過就說自己是文化。呵呵^_^^_^^_^不知羞!!!!
『伍』 河南洛陽牡丹的起源有什麼樣的故事
洛陽是「十三朝古都」,先後有夏、商、西周、東周、東漢等13個王朝在此建都,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洛陽東傍嵩山,西依秦嶺,南含伊闕,北靠邙山。自古就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河山拱載,形勢甲天下」之譽。洛陽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為牡丹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故有「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之稱。牡丹為我這園藝花較早的觀賞花卉之一。在牡丹栽培演化過程伊始就與洛陽結下了不解之緣。洛陽牡丹始於隋,盛於唐,而「甲天下」於宋,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洛陽牡丹不僅以其雍容華貴,國色天香而美譽邇;以也其造化鍾情,天下君臨而總領群芳。洛陽也成為人們心目中牡丹之聖地。洛陽牡丹栽培始於隋朝,隋煬帝(605-618年)「周二百里為西苑……易州進二十箱牡丹」,並記述了牡丹品種名稱。宋高承也稱「隋煬帝世始傳牡丹」。可見洛陽為中國最早的牡丹栽培地之一。 到了唐朝,作為陪都的洛陽,牡丹的種植更加廣泛,洛陽牡丹品種更加豐富,並出現了從事牡丹專業人員。「洛人宋單父,善種牡丹,凡牡丹變異千種,紅白斗色,人不能知其術。」當時牡丹至少有5種顏色:殷紅、深紫、桃紅、通白、黃色,同時出現了重瓣品種。後唐庄宗(923-926)曾「在洛陽建臨芳殿,殿前植牡丹千餘本」,其規模不亞於長安唐宮。 北宋時,洛陽牡丹規模為全國之冠。牡丹出「洛陽者,為天下第一也」。洛陽人對牡丹不呼其名,「直曰花。其宰謂天下真花獨牡丹」。「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花開時,士庶況為遨遊。」可見,牡丹人養牡丹、賞牡丹已成為民風民俗。其時,牡丹的栽培技藝普遍提高,在播種繁殖的同時,用嫁接的方法固定變異,牡丹「不接則不佳」,使得新品種不斷出現。當時,姚黃出自洛陽司馬坡的姚氏家,魏花出自晉宰相魏仁溥家。洛陽地方留守錢惟演賞之曰:「人謂牡丹花王,『姚黃』真可謂王,而『魏花』乃後也」。
『陸』 有沒有關於洛陽牡丹方面的傳說
http://www.54th.cn/ebbs/mythlegend/legend/chinese/flower/mudan/
牡丹因其雍容華貴,深受人們的喜愛,也是我國的國花。
相傳在很早以前,洛陽邙山腳下住著一對勤勞善良的夫妻,丈夫上山挖葯砍柴,妻子在家紡紗織布,日子過得很快活。四十那年,他們生了一個孩子,兩人愛如至寶,取名叫英哥。英哥九歲時,他爹死了,後來,他媽又得了個很奇怪的病,每天夜晚發熱,白天發冷,面黃飢瘦,四肢無力。為了治好媽媽的病,英哥到處請醫生看病抓葯,可是跑遍了周圍九鄉十八鎮,還是沒把他媽的病治好。後來,英哥自己也累病了,他媽說啥也不讓他再去請醫生了。
這一天,英哥聽別人說,邙山頂上有個仙人台,台旁長有靈芝草,誰要是吃了,能起死回生除百病。英哥就瞞著他媽,偷偷地向山裡走去。他走啊走啊,不知翻了多少山,路越走越陡,有些地方得腳蹬手攀地向上爬。當他快爬上山頂時,頭也暈,心也跳,肚子餓得咕咕叫;腳一抖,手一軟,「骨碌碌」從上面摔下來,昏了過去。醒來的時候,英哥見身邊坐著一個白鬍子老頭,笑眯眯地看著自己。他趕緊爬起來,問那老頭哪裡有靈芝草。那老頭問他要靈芝草幹啥,他說:「俺媽得了一個奇怪的病,俺要找靈芝草給他治病。」那老頭聽了,搖搖頭,說:「靈芝草也治不好你媽的病。」英哥一聽,傷心地大哭起來。那老頭點點頭,從身邊摸出一根碗口粗的大鐵棍,遞給他說:「你把它磨成一塊一分厚,一寸長工的小鐵片,到那時我就有辦法。」英哥接過鐵棍,二話沒說就走了。他在小溪邊不分白天黑夜地磨起來。磨呀磨呀,胳膊累腫了,手也磨爛了,一滴一滴的血不信地滴到鐵棍上。誰知那血一滴到鐵棍上,鐵面無私棍就縮小一點。滴著滴著,那鐵棍突然「啪」一聲裂開了,從裡面跳出一把金光閃閃的小鑰匙。英哥慌忙拾起來,正要去找那老頭,不料一轉身,發現老頭就站在自己身後。老頭笑嘻嘻地說:「好孩子,真有決心!好了,好了,你可以去了。那天上有個瑤池,瑤池裡有個王母娘娘,在王母娘娘的花園里,有一間小房子,那是王母娘娘的煉丹房。你只要進去拿到一粒仙丹,就能治好你媽的病。」英哥問:「天那麼高,我咋去呢?」老頭說:「這好辦。」說著,從腰間摸出一隻小葫蘆,從里邊倒出一顆紅葯丸,遞給英哥,說:「你把它吞下去。」英哥吞下那顆葯丸,頓時覺得體輕似燕,飄飄欲飛。他向老頭拜了三拜,然後身子一縱,沖天而去。
不一會,英哥只見一大片亭台樓閣在五彩雲中時隱時現,陣陣仙樂隨風飄來,近前看時,門額上寫著「瑤池」兩個金字。英哥按照白鬍子老頭說的,左拐右彎來到王母娘娘的花園。只見花園裡面奇花簇簇,異草鋪地,一座小房子金光四射,房門上寫著「丹房」二字,一人比頭還大的石鎖鎖在門上。英哥歡喜異常,急忙掏出鑰匙,朝石鎖孔里一擰,那石鎖「嘩啦」一聲自動落了,房門也跟著不推自開。英哥進得門去,見桌上放著很多長脖子細瓷瓶,瓶里裝滿了仙丹。他想:凡間有很多人,我應該多帶些回去,送給他們一點,如果他們以後得這種病,也能治好。想著就脫下身上的布衫,狠命包起來。就在這時,只聽「鏜鏜鏜「一陣鑼響,英哥情知不妙,背起衣兜就跑。原來,王母娘娘聽到丹房有動靜,帶人直奔這里而來。英哥來到南天門後,見王母娘娘帶闃人仍緊追不放,心裡想:背得多了跑不快,還是把這東西扔到人間去,不管誰揀著,都能治病。看看快到邙山了,後面王母娘娘已經追了上來,衣兜一抖,盡數倒了下去,想到只要媽媽揀著一粒,就能治好萊塢病,心也寬了。王母娘娘見英哥把仙丹全部撒到人間,勃然大怒,舉劍朝英哥頭上砍去。不料那劍卻被拂塵擋住了,原來是那位白鬍子老頭來了。王母娘娘氣得雙腳直蹦:「好哇!又是你這個老頭,你還我的仙丹!」老頭哈哈一笑,說:「聖母息怒,只因天下百姓有災難,玉帝讓老朽拯救,老朽才命英哥來借你仙丹一用。」王母娘娘聽說玉帝有令,只好作罷,悻悻回天廷去了。原來這老頭是南極仙翁。南極仙翁對英哥說:「你撒下去的仙丹已入土化作棵棵仙花,你把仙花的根皮剝下來煎成湯,你媽一喝就好了。」
英哥回到家裡,見母親昏倒在門口,急得手足無措,忽然想起南極仙翁的話,慌忙到外邊去找,只見房前屋後,溪邊路旁,長滿了很多沒有見過的鮮花,那花千姿百態,鮮艷無比。英哥知道這是仙丹所化,急忙挖了一把,取其根皮,煎湯讓他媽喝。他媽喝下去果然靈驗,毛病很快就好了。當時有很多人也害這種病,英哥也讓他們喝,他們的病也很快都好了。因為這花是王母娘娘的仙丹所化,人們就叫它「母丹」。母丹因有仙丹靈氣,開的花異常美麗,香氣四溢,成為名貴花草,世上都稱它「天香國色」。
後來,人們又發現這花分為睢雌、雄兩種,雌的稱「牝」,雄的稱「牡」。雌的慢慢演變成了芍葯;雄的,人們又給他改名叫「牡丹」。至今,人們還稱牡丹和芍葯是姊妹花
『柒』 洛陽牡丹的傳說
其實是菏澤的牡丹好,只是洛陽搶先注冊了而已,來菏澤看看,比洛陽的好100倍
『捌』 洛陽牡丹的傳說略寫
相傳,武媚娘坐上皇帝之後,心中十分愜意,一年寒冬,到後花園遊玩,見枯枝搖曳,荒草叢生。於是她很生氣,寫了一首詩:來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百花連夜發,莫待曉風吹。女皇帝生氣的後果很嚴重,連花神們也都懼怕,於是一夜之間滿園桃李海棠丁香全部盛開。惟有牡丹最有個性,堅決不肯違反自然,女皇大怒,將所有牡丹驅逐出長安,貶謫到洛陽。於是洛陽因禍得福。
『玖』 關於牡丹的傳說
牡丹因其雍容華貴,深受人們的喜愛,也是我國的國花。
相傳在很早以前,洛陽邙山腳下住著一對勤勞善良的夫妻,丈夫上山挖葯砍柴,妻子在家紡紗織布,日子過得很快活。四十那年,他們生了一個孩子,兩人愛如至寶,取名叫英哥。英哥九歲時,他爹死了,後來,他媽又得了個很奇怪的病,每天夜晚發熱,白天發冷,面黃飢瘦,四肢無力。為了治好媽媽的病,英哥到處請醫生看病抓葯,可是跑遍了周圍九鄉十八鎮,還是沒把他媽的病治好。後來,英哥自己也累病了,他媽說啥也不讓他再去請醫生了。
這一天,英哥聽別人說,邙山頂上有個仙人台,台旁長有靈芝草,誰要是吃了,能起死回生除百病。英哥就瞞著他媽,偷偷地向山裡走去。他走啊走啊,不知翻了多少山,路越走越陡,有些地方得腳蹬手攀地向上爬。當他快爬上山頂時,頭也暈,心也跳,肚子餓得咕咕叫;腳一抖,手一軟,「骨碌碌」從上面摔下來,昏了過去。醒來的時候,英哥見身邊坐著一個白鬍子老頭,笑眯眯地看著自己。他趕緊爬起來,問那老頭哪裡有靈芝草。那老頭問他要靈芝草幹啥,他說:「俺媽得了一個奇怪的病,俺要找靈芝草給他治病。」那老頭聽了,搖搖頭,說:「靈芝草也治不好你媽的病。」英哥一聽,傷心地大哭起來。那老頭點點頭,從身邊摸出一根碗口粗的大鐵棍,遞給他說:「你把它磨成一塊一分厚,一寸長工的小鐵片,到那時我就有辦法。」英哥接過鐵棍,二話沒說就走了。他在小溪邊不分白天黑夜地磨起來。磨呀磨呀,胳膊累腫了,手也磨爛了,一滴一滴的血不信地滴到鐵棍上。誰知那血一滴到鐵棍上,鐵面無私棍就縮小一點。滴著滴著,那鐵棍突然「啪」一聲裂開了,從裡面跳出一把金光閃閃的小鑰匙。英哥慌忙拾起來,正要去找那老頭,不料一轉身,發現老頭就站在自己身後。老頭笑嘻嘻地說:「好孩子,真有決心!好了,好了,你可以去了。那天上有個瑤池,瑤池裡有個王母娘娘,在王母娘娘的花園里,有一間小房子,那是王母娘娘的煉丹房。你只要進去拿到一粒仙丹,就能治好你媽的病。」英哥問:「天那麼高,我咋去呢?」老頭說:「這好辦。」說著,從腰間摸出一隻小葫蘆,從里邊倒出一顆紅葯丸,遞給英哥,說:「你把它吞下去。」英哥吞下那顆葯丸,頓時覺得體輕似燕,飄飄欲飛。他向老頭拜了三拜,然後身子一縱,沖天而去。
不一會,英哥只見一大片亭台樓閣在五彩雲中時隱時現,陣陣仙樂隨風飄來,近前看時,門額上寫著「瑤池」兩個金字。英哥按照白鬍子老頭說的,左拐右彎來到王母娘娘的花園。只見花園裡面奇花簇簇,異草鋪地,一座小房子金光四射,房門上寫著「丹房」二字,一人比頭還大的石鎖鎖在門上。英哥歡喜異常,急忙掏出鑰匙,朝石鎖孔里一擰,那石鎖「嘩啦」一聲自動落了,房門也跟著不推自開。英哥進得門去,見桌上放著很多長脖子細瓷瓶,瓶里裝滿了仙丹。他想:凡間有很多人,我應該多帶些回去,送給他們一點,如果他們以後得這種病,也能治好。想著就脫下身上的布衫,狠命包起來。就在這時,只聽「鏜鏜鏜「一陣鑼響,英哥情知不妙,背起衣兜就跑。原來,王母娘娘聽到丹房有動靜,帶人直奔這里而來。英哥來到南天門後,見王母娘娘帶闃人仍緊追不放,心裡想:背得多了跑不快,還是把這東西扔到人間去,不管誰揀著,都能治病。看看快到邙山了,後面王母娘娘已經追了上來,衣兜一抖,盡數倒了下去,想到只要媽媽揀著一粒,就能治好萊塢病,心也寬了。王母娘娘見英哥把仙丹全部撒到人間,勃然大怒,舉劍朝英哥頭上砍去。不料那劍卻被拂塵擋住了,原來是那位白鬍子老頭來了。王母娘娘氣得雙腳直蹦:「好哇!又是你這個老頭,你還我的仙丹!」老頭哈哈一笑,說:「聖母息怒,只因天下百姓有災難,玉帝讓老朽拯救,老朽才命英哥來借你仙丹一用。」王母娘娘聽說玉帝有令,只好作罷,悻悻回天廷去了。原來這老頭是南極仙翁。南極仙翁對英哥說:「你撒下去的仙丹已入土化作棵棵仙花,你把仙花的根皮剝下來煎成湯,你媽一喝就好了。」
英哥回到家裡,見母親昏倒在門口,急得手足無措,忽然想起南極仙翁的話,慌忙到外邊去找,只見房前屋後,溪邊路旁,長滿了很多沒有見過的鮮花,那花千姿百態,鮮艷無比。英哥知道這是仙丹所化,急忙挖了一把,取其根皮,煎湯讓他媽喝。他媽喝下去果然靈驗,毛病很快就好了。當時有很多人也害這種病,英哥也讓他們喝,他們的病也很快都好了。因為這花是王母娘娘的仙丹所化,人們就叫它「母丹」。母丹因有仙丹靈氣,開的花異常美麗,香氣四溢,成為名貴花草,世上都稱它「天香國色」。
後來,人們又發現這花分為睢雌、雄兩種,雌的稱「牝」,雄的稱「牡」。雌的慢慢演變成了芍葯;雄的,人們又給他改名叫「牡丹」。至今,人們還稱牡丹和芍葯是姊妹花
『拾』 洛陽牡丹花會的來歷
每年清明和穀雨前後,古都洛陽舉城歡樂。來自中原各地、外省外市以及世界各國的觀光旅遊者,懷著極大的興趣,向洛陽的各大公園涌去。人們以能一睹甲天下的洛陽牡丹為莫大的榮幸。
牡丹以其雍容華貴、妖艷嫵媚的秀姿,贏得「萬花之王」和「國色天香」的美譽,洛陽也因種植牡丹的歷史悠久被世人稱為「牡丹城」。自隋唐以來,200多種牡丹雲集洛陽,經過花工的妙手栽培,紅、黃、粉、白、紫、綠、藍、黑等各色牡丹爭奇斗艷,為古都洛陽增色添彩。司馬光的《看花》詩,把洛陽花事繁榮之時,人賞花、花悅人的場面描寫得淋漓盡致:
洛陽春日最繁華,
紅綠陰中十萬家。
誰道群花如錦綉,
人將錦綉學群花。
春日洛陽人觀賞牡丹是一種風俗,從古至今沿襲不變,並且越來越盛。賞花的時間自花開至花落,大約有20多天。花開之時,也是全城沸騰之日,只有等到牡丹凋謝之後,古城才慢慢趨於平靜。
洛陽牡丹之所以成為牡丹之魁,是由這里特殊的地理條件決定的。洛陽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為種植牡丹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歐陽修在他的《洛陽牡丹圖》中寫道:「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而民間傳說,百色牡丹匯集洛陽的原因,是由於武則天一道聖旨怒貶的結果。據說,武則天做了皇帝之後,一年冬天,她在長安皇宮中飲酒賞雪,突發奇想,命令萬花在一夜之間全部開放。醉意朦朧中,她揮筆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明朝游上苑,
火速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
莫待曉風吹。
百花得到皇帝聖旨,不敢違命,第二天一早便破雪綻開。一唯有牡丹桀騖不馴,拒不從命。武則天看後勃然大怒,將牡丹逐出長安,貶至洛陽。
洛陽人把牡丹小心翼翼地植入家中。他們精心施肥澆水,百般憐愛。牡丹不負眾望,爭展嬌容。後來,牡丹就在洛陽紮下了根,家家養,戶戶傳,品種和數量越來越多。
洛陽牡丹千姿百態,品種各異。人們根據顏色、花形、產地、種植世家等特點,冠以許多美好的名字。像「姚黃」、「魏紫」、「潛溪畔」、「鶴翔紅」等,都是花中之王。而花紅葉綠株大味香的「洛陽紅」,被尊為洛陽牡丹王中王,倍受洛陽人的推崇。形姿奇異的「蘇家紅」,以繁多的千葉花瓣,贏得眾人的青睞。它初開時呈赤紅色,隨著花瓣的舒展,顏色由深到淺,轉而變為嬌嫩的粉紅牡丹。特別令人喜愛的是,「蘇家紅」盛開的時候,花瓣邊緣色淡,瓣根色濃,由淺及深,似畫家均勻塗抹一般,人們都稱它為花王二世。像平頭的「左花」、大如盤的「魏紫」、桔紅的「牛花」,依次被稱為花王三世、四世和五世。近年來,又有許多牡丹優秀品種不斷問世,真是繁花似錦,美不勝收。
自1983年洛陽舉辦首屆牡丹花會以來,一年一度的牡丹盛會,使四月的洛陽更是熱鬧非凡。置身在花的海洋中,遊客們心曠神恰,如痴如醉。藝術家們靈感信出,文采飛溢。有這樣美麗的牡丹城,有這樣富麗堂皇花團錦簇的牡丹國,誰不願千里迢迢來此體驗花俗的樂趣,品味一下洛陽牡丹的芳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