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營養餐
Ⅰ 牡丹江有什麼特色美食
去牡丹江有哪些美食是不能放過的呢?趕緊跟著我的腳步來看一下版吧。
方法/步驟分步閱讀權
1
/4
鏡泊湖紅尾魚。鏡泊湖紅尾魚肉瘦少脂肪,肉質銀白細嫩,口味地道,是上好的美味菜餚,一般製成咸魚供食用。
2
/4
玫瑰酥餅。玫瑰酥餅是黑龍江牡丹江市風味小吃,系用麵粉、白糖等制坯烤制而成。具有甜香酥脆,花香氣濃的特點。
3
/4
金洲包子。牡丹江的金洲包子相當與哈爾濱的老頭包子,都是有名的包子店,早餐時來店裡吃兩個包子一碗粥,是一頓不錯的早餐,這的包子完全符合陷大皮薄,物美價廉的要求,而且是上班族們的最佳選擇。
4
/4
鏡泊鯉魚絲。鏡泊鯉魚絲是湖畔傳統佳餚,製作精細、考究。吃了以後,回味無窮,以嫩脆鮮香、滑爽適口而聞名。
總結
1
/1
以上就是牡丹江必吃的美食啦,大家有機會一定要去試一下。
注意事項
對某種食材過敏的小夥伴,去品嘗以上美食的時候要注意有沒有過敏原。
若是發現過敏反應要及時就醫。
Ⅱ 牡丹江人退休後上哪裡養老好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咱東北人最好還是在東北養老。如果認為牡丹江空氣不好,可以選擇距離牡丹江不遠的城市,距離菜市場及醫院附近,小區條件好一點的地方養老就可以。因為冬季里咱這邊市內供暖溫度較高,在戶外空氣質量超好,如果再加上飲水質量好點,基本就齊了。現在由於海南的外地人超多,物價,房價等都有稍高現象,養老的幸福指數已不及咱們東北。
Ⅲ 佳木斯市大還是牡丹江市大
牡丹江
一
水系 黑龍江
流經省份 黑龍江
流域面積 流域面積37444平方公里
形態描述 牡丹江長度725米, 流域面積37444平方公里。
生態特徵 牡丹江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組成(毫克/升):浮植物總計1.95, 硅藻61.0%, 綠藻8.7%, 藍藻2.6%, 甲藻14.4%, 金藻黃藻7.7%, 裸藻5.6%。
浮游動物生物量(毫克/升): 原生生物量0.03, 輪蟲生物量0.22, 枝角生物量0.01, 橈足生物量0.01, 總生物量0.27。(以上資料來源於中國漁業區劃)
河流名稱,牡丹江在唐代稱忽汗河(一作忽汗水);金代稱呼里改江(一作骨烏里改江);元代稱忽爾哈河;明代稱胡里改江(又稱呼拉哈河、虎爾哈河、胡爾哈河、呼爾哈河、火兒哈河);清民稱虎爾哈或牡丹江。上述出現的名稱,大都為音似字異,均為滿語「灣曲」的意思(另一種解釋為「響水」)。牡丹江河流蜿蜒曲折,流淌於老爺嶺的群山之中,故名為牡丹江,含有灣曲的江水之意。最早為站名,後建置市制時取其為地名。
二
牡丹江市
牡丹江市面積40435平方千米,人口271萬(2003年)。市人民政府駐愛民區。郵編:157000。行政區劃代碼:231000。區號:0453。拼音:Mudanjiang Shi。
牡丹江市 面積40435平方千米,人口271萬(2004年)。
愛民區 面積 359平方千米,人口23萬。郵政編碼157009。
東安區 面積 566平方千米,人口18萬。郵政編碼157000。
陽明區 面積 358平方千米,人口16萬。郵政編碼157013。
西安區 面積 325平方千米,人口21萬。郵政編碼157000。
穆棱市 面積6094平方千米,人口33萬。郵政編碼157500。市人民政府駐八面通鎮。
綏芬河市 面積 427平方千米,人口 6萬。郵政編碼157300。市人民政府駐綏芬河鎮。
海林市 面積9877平方千米,人口44萬。郵政編碼157100。市人民政府駐海林鎮。
寧安市 面積7870平方千米,人口44萬。郵政編碼157400。市人民政府駐寧安鎮。
東寧縣 面積7368平方千米,人口21萬。郵政編碼157200。縣人民政府駐東寧鎮。
林口縣 面積7191平方千米,人口45萬。郵政編碼157600。縣人民政府駐林口鎮。
牡丹江市,因江得名。牡丹江系滿語「牡丹烏拉」轉譯而來,意為「彎曲的江」。周為肅慎地,漢晉屬挹婁,南北朝屬勿吉,隋屬靺鞨,唐屬渤海國,金屬胡里改路,明屬奴兒干都司,清代屬寧古塔將軍轄區,今郊區乜河村(古稱尼葉赫)是寧古塔通往三姓的重要驛站。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修築中東鐵路建火車站,因車站南臨牡丹江,遂取名「牡丹江站」。清末添設民官後,隸屬寧安府管轄。中華民國成立以後,隸屬寧安縣管轄。1920年以後,在牡丹江車站周圍丈放街基,人口不斷增加,店鋪日益興起,逐漸形成集鎮。東北淪陷後,1936年12月,圖們江至佳木斯鐵路全線通車後,牡丹江新站(今牡丹江站)落成,成為貫穿東西、南北的交通樞紐。1937年6月27日,偽滿決定,增設牡丹江省;同時設置牡丹江市,從7月1日開始執行。在偽牡丹江省公署內設立牡丹江市政籌備處,同年12月1日,成立偽牡丹江市公署,隸屬牡丹江省管轄。1943年10月後,相繼為東滿總省和東滿省省會。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同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東北局派幹部到達牡丹江,建立了牡丹江市民主政府。1946年4月10日,綏寧省首屆臨時參議會決定,創建綏寧省,牡丹江市隸屬綏寧省管轄,並為綏寧省省會。同年10月8日,撤銷綏寧省,牡丹江市隸屬牡丹江專區管轄。1947年8月20日,設置牡丹江省,牡丹江市隸屬牡丹江省管轄。1948年7月9日,撤銷牡丹江省,將牡丹江市劃歸松江省管轄。1949年12月,將牡丹江市郊區部分村屯分別劃歸海林、穆棱兩縣,全市總面積由1083.5平方公里減少到750平方公里。1951年底,全市總人口 11.3萬人,分設4個市轄區,為丁等市。1954年8月,松、黑兩省合並後,由黑龍江省直轄。 1956年3月,將原海林縣興隆區的江南、乜河、下乜河、興隆、海浪和柴河區的樺林、工農、互利、鐵嶺等9個村劃歸牡丹江市管轄。全市管轄范圍恢復到1945年10月的原狀。1956年9月,根據國務院關於人口在20萬以下的市一般不設市轄區的規定,撤銷了4個市轄區,改設6個街道辦事處。1958年1月,全市總人口已超過20萬人,經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撤銷6個街道辦事處,設立愛民、東安、西安3個市區和1個郊區。同年8月,將牡丹江市劃歸牡丹江專區管轄;10月,將寧安縣溫春公社劃歸牡丹江市管轄,全市總面積達到1400平方公里,總人口達到 23.8萬人。1960年4月5日,將牡丹江專區的寧安縣劃歸牡丹江市領導,1962年9月22日又將寧安縣劃回牡丹江專區管轄。1966年2月8日,將牡丹江市改由省直轄,1968年2月又改由牡丹江地區管轄。1970年10月,設置陽明區。1983年9月3日,經國務院批准,進行市帶縣試點,撤銷牡丹江地區,實行地市合並,將原牡丹江地區的寧安、海林、密山、林口、穆棱、東寧、虎林7縣劃歸牡丹江市領導。同年10月18日,省政府決定,綏芬河市由牡丹江市代管。1988年後,密山、海林兩縣先後撤縣設市,改由牡丹江市代管。1992年10月,省政府決定,密山市改由雞西市代管。1993年6月14日,國務院批准將牡丹江市的虎林縣劃歸雞西市管轄。
1993年2月12日,民政部批復(民行批[1993]9號)撤銷寧安縣,設立寧安市。1995年3月7日,民政部批復(民行批[1995]18號)撤銷穆棱縣,設立穆棱市。 1997年9月30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7]90號),撤銷牡丹江市郊區。將原郊區的興隆鎮、東村鄉劃歸東安區管轄;將原郊區的溫春鎮、沿江鄉劃歸西安區管轄;將原郊區的鐵嶺鎮、樺林鎮劃歸陽明區管轄;將原郊區的北安鄉、三道鄉劃歸愛民區管轄。
牡丹江市資源富集在牡丹江市那連綿起伏的山脈里,在縱橫交錯的江河中,在鬱郁蔥蔥的森林間,珍藏著大自然的多少康慨贈予:莽莽上百萬公頃的茂密森林、洋洋數千種野生經濟植物和50多種珍奇動物、78種礦產及尚待開發的110萬千瓦水能資源┅據統計,目前,牡丹江市現有林業用地290萬公頃,佔全市總面積的71.6%;林間2000餘種野生經濟植物中,可供開發利用的達1100餘種,素有黑龍江「天然植物基因庫」之稱,其中葯用植物900餘種,主要有山參、平貝、東北細辛、北五味子、刺五加、東北黃芪、三棵針等約50餘種;礦產中,原煤、黃金、大理石、泥碳、花崗岩、珍珠岩儲量巨大。
牡丹江市景色天成牡丹江市是一個風光秀麗的旅遊城市。目前,已開發利用的主要風景名勝古跡及人文景點有火山口國家森林公園、牡丹峰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自然保護區、牡丹峰滑雪場、八女投江紀念雕像、橫道河子東北虎飼養場、威虎山猛虎觀賞園、蓮花湖等30餘處,其中距牡丹江市區110公里的鏡泊湖,是中國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省級旅遊度假區。
牡丹江為北方工業名城牡丹江建市六十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的二十多年間,經濟飛速發展。「九五」期間,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平均增長10%以上。
三
香煙
海林卷煙廠出品
四
歌曲:《牡丹江》
演唱:南拳媽媽
專輯:2號餐
作曲:楊瑞代(蓋瑞)
作詞:方文山
彈頭:
彎成一彎的橋梁倒映在這湖面上
你從那頭瞧這看月光下一輪美滿
青石板的老街上你我走過的地方
那段斑駁的磚牆如今到底啥模樣
到不了的都叫做遠方
回不去的名字叫家鄉
lara+彈頭:
嗚~
誰在門外唱那首牡丹江
我聆聽感傷你聲音悠揚
風鈴搖晃清脆響
江邊的小村莊午睡般安詳
誰在門外唱那首牡丹江
我腳步輕響走向你身旁
思念的光透進窗
銀白色的溫暖灑在兒時的床
lara:
牡丹江彎了幾個彎小魚兒甭上船咱們不稀罕
撈月亮張網補星光給爺爺下酒喝一碗家鄉
牡丹江彎了幾個彎小蝦米甭靠岸咱們沒空裝
撈月亮張網補星光給姥姥熬湯喝一碗家鄉
佳木斯
佳木斯市地處黑龍江省東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29°10』至5』北緯 45°47』至48°30』。全市總面135°5』全市總面積為69,116平方公里, 約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5.2%,是聞名全國的三江平原的政治文化中心。 佳木斯市按行政劃分為5區6縣(市)。5區為前進區、向陽區、東風區、 永紅區和郊區,6縣(市)是同江市、富錦、樺南、樺川、樺川、湯原、 撫遠、。全市共計51個鎮138個鄉。境內有省農懇總局的寶泉嶺、紅興隆、 建三江3個農墾分局。農場管理局及下屬的37個大型國營農場;有隸屬省 森工總局的合江林管局及下屬設的3個林業局;有省勞改局的3個勞改支隊。 農場總局、森工總局、勞改局三大系統在境內的土地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 45.6%,耕地佔0.45糧豆薯總產量佔40.4%。
佳木斯市有人口374萬人(其中市區55萬人)。全市農業人口占總人口 的68.1%。人口年齡中位數為25.6歲,屬成年型人口。 佳木斯市人口分 布不均,全市人口平均密度為54人/平方公里,其中撫遠縣最少為7人/平 方公里,市區為531人/平方公里。全市有33個民族,其中漢族佔95%。少 數民族主要有滿、朝鮮、回、蒙古、赫哲族等。其中赫哲族是全國人口最 少的民族,在佳木斯境內有1,293人, 佔全國的87%,主要分布於同江、 饒河等地。
佳木斯市交通運輸業十分發達, 是黑龍江省東部地區重要交通樞鈕。 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經境內,三江水量充沛, 境內區段通航里程 1,001公里,三江水運航線全長3,632公里,是全國第二長航運干線。三江水中含沙量小,其中松花江是全國含沙量最小的大河, 也是東北地區最 好的水運航線。佳木斯現有民用鋼質船舶140艘8萬個噸位, 年貨運量 123 萬噸。佳木斯境內現有佳木斯、依蘭、綏濱等11個港站, 其中佳木斯洪年 吞吐量120 萬噸。 三江水運對佳木斯經濟的形成及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長期的發展形成了佳木斯市沿江排列的經濟布局。三江沿岸排列著9個縣和 市區,其中市政府及7個縣政府設在三江沿岸。三江航線長期以來一直是佳 木斯市的經濟運輸動脈,沿江10縣、區所需的煤炭、石油和外運的木材、糧 食主要通過水路輸送。沿江有五個縣不通鐵路,水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佳木斯市境內鐵路營運里程628公里,市政府及5 個縣政府設在鐵路沿 線,因此,鐵路對佳木斯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特殊的作用。 從工業分布及 發展看,沿線各縣工業發展成效顯著,沿線5縣及市區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 值的88.5%。境內有福前(佳木斯至前進鎮)、圖佳(圖們至佳木斯)綏 佳(綏化至佳木斯)、佳鶴(佳木斯至鶴崗) 線四條鐵路干線由市區向市 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延伸,其中福前線全長300公里,橫貫全市。 全市公路通車里程5,281公里。境內有哈同(至同江市)、哈蘿(至 蘿北縣)、二撫(同江至撫遠)等公路干線,干線比重為20%,縣級公路 比重為20%。由於三江5個月的封江期,下游各縣的運輸主要依靠公路。
佳木斯市航空運輸主要負責運輸旅客,有市區通往哈爾濱的航線,機 場設施可供 20 噸以上飛機起落。
佳木斯市氣候屬於中溫帶大陸性氣候,歷年平均氣溫2.9℃,最低氣溫 -41.1℃,最高氣溫38.1℃,歷年平均無霜期為128.9天,最長為154天, 最短為106天。歷年平均降水量為535.3毫米,一日最大降水量為88.5毫米 歷年平均日照時數2,525.3小時,最多為2,866.9小時,最少為2,331.1 小時。在農作物生長期(5---9月)平均日照時數為1,175.3小時。最少為 1,037.7小時,最多為1,355小時。全年風向多西北風,平均風速為 3.6 米/秒,最大風速為31.8米/秒。
佳木斯農業在全市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1984年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150, 696萬元(按1980年不變價),佔全市工農業總產值的42.8%。 在全市農業 總產值中,農業種植業產值118,092萬元,佔全市農業總產值的78.4%,林 業產值7,613萬元,佔全市農業總產值的5.1%,牧業產值9,676萬元, 占 全農業總產值的9.6%,漁業產值846萬元,佔全市農業總產值的0.6%。
佳木斯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主要生產大豆、小麥、水稻、玉米和甜菜、亞 麻、烤煙等。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305萬畝, 占總播種面積的90.2%, 經濟作物播種面積86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6.0 %,,其它作物播種面積 56 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3.8%。
景點介紹:
晨 星 島
是佳木斯市城北松花江中的沙丘島,由大小10個島嶼組成,東西長6公里,南北長3公里,面積為11.25平方公里,是松花江流域最大的江心全島。
晨生島樹木叢生,長有白楊、松樹、榆樹、山丁子、山裡紅、山樹、小葉樟和柳樹等,尤以柳樹為多,故俗稱「柳樹島」。島上棲息著山雞、水鴨等飛禽20人多種,還有野兔等小動物。每年6月至8月,全島綠蔭覆蓋,花兒飄香,鳥兒啁啾,幽雅靜謐,具有質朴,粗獷的原野風光特色。冬季,這里可滑冰,滑雪,賞江上捕魚,還可觀賞瓊枝玉葉般的樹掛
兒 童 公 園
原名為杏林湖公園,1990年6月1日改建為兒童公園,位於杏林路西端總面積為14公頃,其中水面3.2公頃。;園內有毛主席全身紀念像一座,端立在兒童公園東門內。園內山水閣亭、花草樹木,無所不有,是一所多功能的綜合性兒童公園。現代化的大中型游藝設施,吸引了眾多的兒童,也領成年人流連忘返。
在黑龍江省重點項目明連開發小區,這里是千畝良田,被中共七台河市委書記張弛同志稱為觀光農業。那一眼望不到邊的稻田,產出的稻米是綠色食品,因為這里有"神水"的澆灌和滋潤。這一帶村村落落的人們,老壽星特別多,青年男女也長得很標志,許多科研工作者尋根溯源,最後歸結為水的奧秘,即"般若泉","般若"是佛語"聰明智慧"之意。有一隻歌唱到"邊疆泉水清又純",可能說得就是這里,這里支支河流都可以稱為泉水。撓力河深情憂郁,因為這里有抗聯英雄犧牲地"十二烈士山";泥鰍河清淡如畫,因為她怕驚醒密營中"沉睡"的戰士。喝一口般若泉水,令人心曠神怡。據黑龍江省地質礦產局一年四季的連續監測,這種"神水"是目前全國最佳的礦泉,含有多種微量元素,是活化人體細胞最需要的物質。沿撓力河邊順流而下,這里有一座若大的垂釣場,一桿甩出去,不僅可以信手拈來兩斤多的大鯉魚,更可以吊到自然魚,崇尚自然,這是當代人最偉大的追求。中午時分,在岸邊美餐一頓魚宴,自然水清燉自然魚,享受到的是真正的自然美味。
水源山公園
水源山公園位於市區東南部,距市中心廣場約3公里,佔地面積64公頃,規劃面積54公頃,海拔高度為111.3米,二00二年三月份市委、市政府決定開發建設水源山公園,建園工程分三期進行,一期工程總投資3000萬,於6月份開始破土動工,十月一日竣工並正式開園。
園內布局分為八大部分,包括面積達4.6萬平方米,集休閑、娛樂、觀賞為一體的門前廣場區,位於園內海拔至高點堪稱古建築物奇觀的眺望閣景區,百鳥齊鳴的百鳥園景區,以三江地區動物為主的大型野生動物觀賞區,田園風情濃郁的草食動物散放區,可觀看訓獸及馬戲表演的綜合娛樂活動區,千姿百態的植物觀賞區和建有荷化場的寧靜休息區。
目前,園中主要供展項目60餘種,千餘只野生動物,按照動物分類及習性分別供展於百鳥園、猛獸區、小動物村、草食動物散放區和綜合動物表演場,在供展的動物中,國家珍稀保護動物已達20餘種,其中,梅花鹿、黇鹿等珍貴動物已形成了種群,同時來自友好動物園的阿拉伯狒狒、小熊貓等珍稀動物也在園中安家落戶,現在園內植物種類已達26種,數量為2.7萬余株,綠化覆蓋率達到80%,被冠以"天然植物園"的美稱。
本園按規劃建成後,目前在黑龍江省尚屬一流水平,不僅是游覽觀光的場所,也是我省動植方面的科普宣傳中心,科學研究基地,水源山公園以它優美、典雅的自然風光,龐大珍稀的動物群體,山水輝映的美景,令人留連忘返,為豐富佳城人民的業余文化生活,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四豐山風景區
佳木斯市四豐山風景區位於佳市區西南部,距市中心6公里處,是集防洪、灌溉、旅遊等為一體的發揮多種作用的人工湖型的風景區。湖面寬闊、群山環抱、水增山色、山助水威,是一處不可多得的生態型旅遊區。一九九四年被黑龍江省政府確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風景區總面積為473公頃,其中水面261公頃,平地及山地212公頃,現有綠地113公頃,總庫容為1274萬立方米。
風景區經過四十餘年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在旅遊設施上進行了重點建設,已初具規模。這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乘座雙擁線或6線公共汽車可直達風景區門口。每到旅遊季節,這里熱鬧非凡,國內外遊客紛至沓來,每年可達10-20萬人次。
景區內設施齊全、衛生清潔、治安良好、管理有序,可讓遊客住得舒適,吃得可口,玩得順心,使遊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景區內的主要景點有:
780米長的水庫主體工程大壩經除險加固後,更加雄偉壯觀,豎井式溢洪道是全省唯一的一處風格獨特的溢洪設施;泄洪涵洞穿山而過,且居高臨下,猶如瀑布;國際主義戰士綠川英子墓坐落在景區東山上;壩後有一處天然清泉,泉水清涼、甘甜;還有鯉魚出水、少女夜讀雕塑、壁塑十二生肖、大佛塑像、取水塔、碧水橋、敬香亭等景點。
主要度假村有:
長城生態園、麒麟山莊、無委會度假村、盛慈山莊、湖心島度假村、四豐山莊等。各度假村設施先進、裝潢典雅,可為遊客提供吃、住、玩為一體的綜合服務。
主要游樂項目有:
快艇游湖、湖水盪舟、乘船登湖心島、湖邊或魚池垂釣、卡拉OK歌廳、登山等。
目前,市政府正在對風景區進行高標準的總體規劃,景區的一切設施均將按新規劃進行實施,在建設中,以有利於景區的發展為原則,以打造景區風格、提高景區的品位,增加景區的魅力為宗旨。我們相信,隨著景區新規劃的逐步實施,四豐山風景區一定會成為一處環境優雅、美麗,可以提供多方位服務,滿足遊客不同要求的理想休閑娛樂場所。
當 地 特 產:
佳木斯市全市境內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等大小118條河流縱橫交錯,水資源豐富。江、河、水庫、泡沼水面總面積12.8萬公頃,盛產鯉魚、鯽魚、草魚、鰱魚等,特產魚種鮭魚、鱘魚、鰉魚是馳名中外的水產品。用鮭魚、鱘魚、鰉魚的卵加工製成的魚籽醬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更是國內外市場上的走俏產品。
Ⅳ 誰知道牡丹江的海林是到底怎麼樣
北方木業地板加工基地
【海林自然狀況】
海林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屬山區和丘陵淺山區,距省會哈爾濱290公里,距牡丹江市僅12公里,距綏芬河口岸175公里,距東寧口岸220公里,距牡丹江國際空港20公里。濱綏、圖佳鐵路穿越全境,並貫通全國六大鐵路干線,可直達天津、北京、大連等地。201、301兩條國道貫穿全境,是黑龍江省東出海參崴、南下圖們江的途經城市。地貌特徵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市行政區總面積8817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66.7萬畝,轄8鎮1鄉、123個行政村。境內有36個中省直駐市單位、3個森工林業局和2個國營農場。總人口4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佔55.4%。市區面積9.3平方公里,人口10.2萬人。有朝鮮、滿、回、蒙等19個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12.5%,其中朝鮮族佔8%。海林市作為黑龍江省經濟熱點區域之一,靠近國家一類口岸,自然資源富集,經濟環境寬松,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正日益受到社會各界及投資商的關注。
【海林地理】
海林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地處長白山脈張廣才嶺東麓,素有「林海雪原」之稱。地理座標為北緯44°02'~45°38',東經128°03'~129°57'。屬山區和丘陵淺山區,地貌特徵為「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境屬牡丹江水系。東與牡丹江市、林口縣接壤,南與寧安市毗鄰,西靠尚志市、五常市,北連方正縣,西南一隅與吉林省敦化市相連。境內南北寬、東西狹,由東北向西南斜伸略呈彎曲,形如卧蠶。地勢西高東低,最高西南部老禿頂子海拔1687米,最低東北部木蘭集村海拔160米,平均海拔為400-500米。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平均氣溫1.9-3.6℃之間,年日照2300-2600小時,無霜期85-130天,年平均降水量450-1000毫米。
【海林歷史】
海林歷史悠久。遠在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就在海浪河流域生息繁衍。境內已發現14處自商周時期以來的歷史遺跡、遺址。幾千年的歷史變遷和漢、滿民族特點的融合,形成了獨特的人文文化,鑄就了海林人俠義正直、性格豪爽、粗獷奔放、熱情忠厚的品格。
海林縣制幾經更迭,1948年9月新海縣與五林縣合並成立海林縣,隸屬松江省,1954年歸黑龍江省管轄,1956年3月撤銷縣制,1962年10月恢復縣制,1992年撤縣設市。現轄8鎮,123個行政村,有36個中省直駐市單位。
【海林資源】
海林自然資源豐富,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林木資源富饒,境內林地面積895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56.6%,高於全國近40個百分點,活立木蓄積量6000萬平方米。林木樹種繁多,主要有紅松、水曲柳、柞、樺等針闊葉樹種約20科120多種。動植物資源富集,主要有虎、鹿、熊、貂、獺、獐、鷺等野生動物;盛產木耳、蘑菇、榛松籽、薇菜、刺嫩芽等野生食用菌類、野果、山野菜等100餘種;有山參、北芪、五味子、刺五加等中草葯200多種。礦產資源多樣,有金、鐵、水晶、白雲岩等金屬、非金屬礦藏36種。水利水能資源充沛,有大小河流144條,水能蘊藏量達500萬千瓦。已開發利用56萬千瓦,其中蓮花水電站裝機55萬千瓦,並在境內形成133平方公里的蓮花湖。
【海林交通】
海林區位條件優勢,交通通迅便利。西距省會城市哈爾濱286公里,東距牡丹江市12公里,距綏芬河口岸175公里,南距琿春口岸274公里。鐵路有濱綏、圖佳、牡長線穿越境內,公路有301國道橫貫東西。距牡丹江國際航空港29公里。全市通迅設施發達,光纜已連接全市城鄉,各種數據通迅可滿足用戶國內國際通訊需要。
【海林發展】
海林的30年也經歷了不平凡的歷程。1983年,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的農村改革全面展開,拉開了我市改革發展的序幕;隨後,改革開放的重點由農村轉移到城市,計劃經濟體制逐步向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體制轉變。這期間,我市的一系列改制、改革都走在了全省的前列。1988年,海林縣被省委確定為城鄉綜合改革試點縣,當年就實現了財政收入、工商稅收「雙超億」,成為全省第一個「雙超億」的縣份。1992年,以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為標志,我市全面進入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型期,也就在這一年的10月18號,海林正式撤縣建市,標志著我市對外開放和經濟建設邁出新的步伐。1993年,海林被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城市;特別是1992—1995年海林連續4年綜合實力位居全省「十強之首」。1995—1997年伴隨國有企業改革,工業城市特有的結構性、體制性、機制性矛盾集中顯現,企業兼並破產、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等成為當時十分重要的任務。1997年,海林市被批准為全國縣級綜合改革試點市,正是這一機遇,我們全面加快企業改革步伐,以股份制、整體出售、破產、兼並為主要形式,對全市90%的鄉(鎮)及鄉(鎮)以上企業進行了所有制改革,實現了調整中發展向發展中調整的重大轉變,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自2002年海林經濟開發區正式闢建到2005年,我市經濟開始逐步走出低谷,迅速實現了恢復性增長。2006年12月,市四次黨代會以來,全市上下緊緊圍繞「追趕跨越,振興崛起」,以「速度改變海林、項目振興海林、作風成就海林」,突出抓招商促投入、建環境上項目、正作風樹形象,強勢推進科學發展、率先發展,各項工作呈現出加速提速、領跑爭先的強勁態勢。
——國民經濟加速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改革開放初的1978年,海林經濟總量只有2.74億元,財政收入只有1770萬。預計今年,經濟總量達到70.3億元,財政收入達到7億元,分別是1978年的25.6倍和39.5倍,年均增長11.4%和13.1%;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6100元。
——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發展質量顯著提高。隨著經濟總量的不斷增加,三次產業發展也更加協調。到2007年,三次產業比重由1978年的23.9:61.5:14.6轉變為22.25:48.9:28.85,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工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農業的基礎地位得到加強,旅遊、清潔能源等產業開發逐步加快,並日漸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
——海林知名度日益提高,城市形象顯著提升。順應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大潮,不斷擴大開放,「林海雪原」、「威虎山城」、「中國雪鄉」、「中國虎鄉」、「中國猴頭菇之鄉」已成為海林的城市名片,先後榮獲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區、聯合國人居署可持續城市計劃試點市、全國經典旅遊景區、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08首屆「江浙企業家投資中國首選開發區」和全國「十大誠信開發區」等多項殊榮,海林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擴大,更集聚了財氣和人氣。
——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城鄉面貌顯著變化。30年的發展,主城區面積由5平方公里,拓展到11.6平方公里,城鎮化率由40%提升到58%,城區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城市功能逐步提升,集聚輻射帶動作用日益顯現,一大批標志性工程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新老城區全面對接,城區棋盤式道路骨架全面拉開,實現了通鄉公路硬質化,明年將實現村村通硬質路。特別是今年城市建設投入資金達12億元,是過去10年的總和。昔日封閉落後的「小山城」,如今已初步成長為「舒適、干凈」和初具中等城市雛形的現代城市,正向著建設北方生態明珠城的目標邁進。
——社會事業繁榮發展,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全市科教文衛事業明顯進步。城鄉中小學校結構日趨合理,初步構建起以幼兒教育、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為基礎,以在職教育、老年教育為補充的城市教育體系。民主法制建設扎實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就業再就業、社會保障、社會救助和扶貧工作不斷加強,「平安海林」建設卓有成效。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預計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實現10200元、6200元。
——黨的建設不斷加強,執政水平顯著提高。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著力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扎實開展了「三講」教育、「三個代表」教育、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等系列學教活動,培養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幹部,著力打造了與眾不同的海林作風,各級黨組織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不斷加強,政治生態不斷優化,為加速振興崛起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特別是通過連續三年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形成了全市上下空前團結、發展氛圍空前濃厚、發展熱情空前高漲的大好局面。
【黑龍江海林經濟開發區簡介】
黑龍江海林經濟開發區位於海林城區北側,緊鄰301國道,距牡丹江市僅12公里,處於東北亞經貿大通道中心地帶和全省重點打造的哈—牡—綏(東)對俄經濟帶上。該園區始建於2002年6月,2005年底通過國家審核成為省級開發區,規劃總面積15平方公里。
開發區內規劃有「十二縱四橫」的道路框架,按功能劃為東、中、西三個分區。東區為對俄出口加工基地,重點發展食品、葯品等出口產業;中區為商服、居住、行政辦公和配套服務區;西區為海林國際木業城,重點發展木業產業。
2004年7月,海林市政府引進北京泛華集團作為戰略合作夥伴,採取BOT方式建設經營開發區,實現了政府職能公司化運作。市政府與泛華集團共同組建新城區經濟開發公司,由泛華控股,公司代表泛華從事融資和投資工作,進行征地和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政府給予其10年的經營期,以土地經營收入和入區企業稅收地方分成部分返還作為公司收入。通過政企合作建立起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建設經營機制,加快了開發區的開發建設步伐。
目前,已完成15平方公里總體規劃,累計投入4.2億元,完成征地6平方公里,核心區基礎設施建設達到「七通一平」,建成了四縱三橫的道路骨架和鐵路物流專用線,年內力爭完成12平方公里道路建設和8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全配套。已引進企業34戶,合同引資額21.6億元。達產後可實現銷售收入56億元,稅收2—3億元以上,創匯能力1億美元。預計到2010年開發區將建成海林的新城區,新增稅收4—5億元,城市建設和商飲服及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新城區人口規模達到5萬人以上,建成以木業加工為主的北方製造業名城,建成生態優良、經濟繁榮、功能齊全、景觀優美的海林新城區。2006年4月15日,省委書記錢運錄到海林視察工作時,給予開發區建設充分肯定,稱贊其「起步早、機制好、定位準、潛力大」,並指示要以開發區建設為龍頭、為牽動,帶動海林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實現一年一變樣,三年大變樣。
【楊子榮烈士陵園】
楊子榮烈士陵園是楊子榮的安葬地,始建於1966年,佔地面積8.5萬平方米,由紀念園區、植物園區、碑林園區三部分組成,每年接待全國各地謁陵群眾7萬多人次,對弘揚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感起到了重要作用。1994年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全國烈士紀念建築物重點保護單位,AAA級景區。
楊子榮烈士紀念館是楊子榮陵園的核心。為緬懷先烈、激勵後人,2003年,海林市委、市政府決定重建紀念館。新館建築面積2760平方米,總投資1080萬元,為依山半地下建築,館碑相映,渾然一體,造型壯觀,獨具一格。館內設序廳、陳列廳、多功能廳、4D影院及觀眾休息室、貴賓室等。新館在省內外、軍內外、各相關單位踴躍捐款和大力支持下,歷時兩年半,於2005年8月1日正式落成,成為歷史上修建楊子榮烈士紀念館社會各界參與程度最高、投資規模最大、展陳內容最權威、布展水平最高的一次,達到省內同類館一流水平。
目前,子榮陵園已經成為海林對外開放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東北地區剿匪文化重點展區和全省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北方著名的旅遊景點。
【中國.海林山產品綜合交易市場簡介】
海林市山市鎮屬於深山區和淺山區交匯處,周邊市縣及接壤省份吉林省也多屬深山區,森林覆蓋率90%以上,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山產品資源豐富。轄區內駐有山市種奶牛場及山市、奮斗、密江、青嶺子四大省直森工林場及地方林業局所屬四個林場。共有紅松果林2.9萬公傾,產果林2.4萬公傾,近年來,通過退耕還林新栽植紅松果林6300畝,採取嫁接方法可新增紅松果林4200畝。每年紅松果林可產松籽5000噸。轄區廣闊的山林、荒坡等地帶,每年自然生長大量的蘑菇、蕨菜、猴頭、黃花菜、黃瓜香、刺嫩芽等20多個品種山野菜。年產蕨菜600噸以上,黃花菜300噸,刺嫩芽等其它種類山野菜達1000噸,蘑菇產量1500噸以上。人工地栽木耳1000萬袋以上。滑菇800萬袋以上。為我們創辦山產品交易市場提供了原材料的基礎保障。
多年以來,山市鎮已形成了一支頗具實力的山產品經紀人隊伍,他們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以其獨特的營銷方式,和廣泛的市場空間與外界保持著緊密的信息聯系,在國內一些大中城市佔有著大量的市場份額,根據市場需求,近幾年也創建了部份山產品的深加工企業,由於條件限制,始終以小規模大群體的較為原始的方式經營,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要。這支隊伍進入大市場,形成產業化、規模化生產經營,將會給我鎮經濟發展,農民增收開辟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山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設和產業化的經營模式,必將推動大市場的迅速成熟。
目前,山市鎮的山產品已經在全國許多城市建立了銷售網點,同時也佔有這些市場的大量份額,以黑木耳,蘑菇為例,據統計,北京市市場80%以上的黑木耳來自山市,其餘大城市如、上海、天津、青島、威海、大連、沈陽等城市的黑木耳市場,山市鎮也擁有40%以上的份額,如此巨大的市場佔有率和原材料供給渠道,將會為市場運營的產業化發展提供可靠保障,並且由粗放型經營,轉化為精深加工,創建山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實現加工增值,佔有市場先機。
山市鎮交通便利,濱綏鐵路從鎮中心穿過,省級通鄉公路全線貫通,鎮址內主幹道建成白色水泥路面。
中國海林山產品綜合交易市場位於海林市山市鎮內通鄉公路南側,鐵路公路交通十分便利。佔地面積3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6400平方米,設計有50-200平方米的不同戶型68戶,分為交易區、加工區、倉儲區、綜合管理區四個部分,是集山產品、農副產品交易、加工、儲藏、綜合服務為一體的多功能市場。
市場將於11月投入使用,建成後將實行集中供暖,統一物業管理,並將工商、稅務、衛生等一切面向業戶收取的費用合為一費制收取,將最大限度的降低業戶經營成本。
目前,黑龍江地區同等功能的市場只此一家,將成為影響省內,輻射東三省的山產品交易加工基地。
【海林食用菌】
海林市食用菌生產已有多年基礎,遍布全市各鄉鎮,形成了較為穩固的一批種植大戶。2005年初,我市將其列為全市農業重點產業之一。通過政策扶持、強化培訓、加大投入力度、完善食用菌協會、加強龍頭企業建設、為菌農提供全方位服務等措施,促進了食用菌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栽培菌類已發展到猴頭、黑木耳、滑子蘑、平菇、香菇、榆黃蘑、雞腿菇等十多個菌類,全市食用菌發展到1.44億袋(椴)。2006年全市栽培總量為15969.7萬袋,約1.6億袋。2007年全市栽培總量為25089萬袋,約2.5億袋。2008年全市栽培總量預計為3.28億袋。平均每年以31.2%遞增.
海林猴頭菇的特點:毛短、單個重量大、內部實心硬實、口感好、無苦味、營養豐富。
近年來我市主打猴頭菇品牌,加大扶持力度,增加科技投入。2005年制定了海林猴頭菇標准化栽培技術規程,2006年在海林標准基礎上制定了牡丹江猴頭菇標准化栽培技術規程。
海林猴頭菇憑借其優良品質享譽全國,2005年被國家標准委員會定為國家級猴頭菇標准化示範區;2007年海林市被中國食用菌協會認定為「中國猴頭菇之鄉」,境內海林鎮被評為「猴頭菇特產鎮」。產品銷往全國,出口日本、韓國等地。
2008年政府投入100萬元,個人投入270萬元新建一個猴頭菇標准化示範區,一期工程正在施工中,已租地6萬平方米,完成水、電、路建設,同時建設30棟標准化菇棚,9月中旬可投產。預計2009年二期工程投資500萬元,建30棟標准化菇棚,一座菌種廠;2010年三期工程投資1500萬元,建100棟標准化菇棚,一座食用菌科普館。同時正在進行猴頭菇有機產品認證及海林猴頭菇地理標志產品認證。
【蓮花湖】
蓮花湖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市境內東北部,是國家重點工程蓮花電站建成後形成的大型人工湖泊,被列為黑龍江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自然保護區。湖面133平方公里,全長99.9公里,平均水深40米,景區控制面積1900平方公里。
蓮花湖風景區以森林、湖泊島嶼和峰崖石壁為主體蠊觀,景區內有三大峽谷、四大湖灣、五大蠊區、七島嶼和三十多個主要蠊點。百里長湖猶如一條蜿蜒的巨龍橫卧在崇山峻嶺之間。蓮花湖兩岸峰巒疊嶂、石壁峻峭、林木森森。鷹嘴峰、神龜石等鬼斧神工的自然蠊觀為蠊區增添了靈性與神韻。山中平湖碧波如鏡,水中群山倒影搖搖,波光山影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絢麗多姿的山水畫卷。
蓮花湖四季風光各異,蠊色宜人。春日,峰嶺鵝黃,山花萬點,相映成趣;入夏,山水雍容,林波同碧,生機盎然,是消夏避暑、療養怡情的絕好去處;金秋,霜崖秋山,層林盡染,山珍與湖鮮並出,為旅遊、美食佳季;隆冬,雪原林海,銀裝素裹,是觀賞北國風光和冰雪游樂的理想勝地。
景區內植物豐茂,喬、灌、藤、草等各種野生植物種類繁多。有松、椴、柞、樺、水曲柳等林木,有山參、北芪、五味子等野生中葯材,有薇菜、蕨菜、松籽等山珍野果。在巍峨蒼茫的群山中繁衍生息著大量的走獸、飛禽,有虎、豹、貂、獺、狍、鹿、獐等珍貴的野生動物和鷺、雉、斑鳩等野生鳥類。世界最大的東北虎養殖基地——橫道河子野生動物飼養場,現存虎70餘只,林中觀虎,舉世罕有,獸王神威,近在咫尺。省級保護鳥類——蒼鷺,現有4000餘只,在青山碧湖之間,風姿優雅,翔飛翩翩。湖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著名作家曲波所著《林海雪原》中的威虎山、河神廟、老道廟、鍋盔山、奶頭山、猴石等蠊觀均處於風景區內。威虎山、夾皮溝等地留下了英雄金代江東古墓群、清代烽火台等歷史文化遺跡依然尚存。風景區交通、通訊發達,與濱綏、牡佳、牡圖三條鐵路和301國道比鄰相接,距牡丹江機場和牡丹江市區僅50 公里和40 公里,牡丹江至群力碼頭旅遊專線1998年全線開通。有兩條環湖公路貫通、環繞全湖,程式控制電話延伸到各蠊區、蠊點。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基本配套,旅遊開發軟、硬環境良好。 威虎山下創偉業,蓮花湖畔繪宏圖。誠邀各界朋友和有識之士到蓮花湖旅遊觀光和開發建設。美麗溫馨的蓮花湖恭候您,淳樸好客的海林人民歡迎您。
Ⅳ 牡丹江日出在哪裡看日出最美
基本看不到,牡丹江是個盆地,到周邊的山上吧,又沒哪個是象樣的風景區,還是在家看電視吧。
Ⅵ 想知道: 青島市 青島開發區聖愛醫院 在哪
很不錯的醫院,設備應該是整個開發區最先進的了,服務態度也好,在那做的包皮手術,專家都很細心,癒合之後沒有傷疤,而且收費也合理。
Ⅶ 牡丹江世紀苗營養餐飲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牡丹江世紀苗營養餐飲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03月26日,主要經營范圍為集體用版餐配送(不含權冷盤不含裱花蛋糕不含生食海產品)【餐飲服務許可證有效期至2015年12月2日】等。
法定代表人:王春梅
成立時間:2008-03-26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23100010008452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愛民區八達村八達河南
Ⅷ 牡丹江鐵嶺河
鐵嶺河位於牡丹江市邊區,是牡丹江通往邊境口岸的門戶,位於301國道旁是重要的軍事重鎮。
一、自然狀況
鐵嶺鎮位於牡丹江東岸,與市區僅一江之隔,東與穆棱市磨刀石鎮接壤,南與東安區興隆鎮接壤,北與樺林鎮接壤,西與市區隔江相望,轄區面積269.5平方公里,有11個行政村,一個街道辦事處(下轄10個居民委員會),全鎮總戶數12,315戶,總人口43,880人。其中農業戶7,297戶,農業人口26,332人。農村耕地總面積44,200畝,其中菜田面積6,700畝,水田面積6,825畝。2005年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445元,鐵嶺鎮地理位置優越,301國道、201國道穿鎮而過,濱綏鐵路愛河車站設在鎮內,交通便利,自然資源豐富。
二、鄉鎮企業情況
全鎮現有企業109家,其中木業企業59家。企業分為機械加工、電工產品、木業加工、建築材料、外包裝加工、農產品加工等行業。全鎮2005年完成工業總產值40290萬元,增加值完成12850萬元,營業收入完成37750萬元,利潤完成1460萬元,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2981萬元。
三年來,鐵嶺鎮完成招商引資4210萬元,其中新建企業16家,改擴建企業14家。新建了海豐木業有限公司,中龍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紅太陽營養配餐公司、金源油脂廠、山泰鑫裝飾板廠等企業。
三、遠景規劃
堅持實施城鎮化戰略,促進該鎮小城鎮建設發展以推進農村城鎮化為重點,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現狀,努力實現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加大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制定了以濱綏鐵路、201、301國道為基本框架,營造山水園林城鎮的規化,今年和「十一五」期間村鎮建設主要任務,目標和措施有在以301國道以南安全路至四道村以及原有的基礎上規化成木業園區佔地為7平方公里,修建301國道下水1,900延長米,安裝301國道路燈120盞,修建建設街下水,路面2000米團結街下水,路面3000米。
十一五期間,鐵嶺鎮計劃新建鐵嶺南山木業園區和鐵嶺鎮內動遷安置園區的建設。木業園區佔地7平方公里,到2010年園區內可引進木業加工型企業20戶,年銷售收入1億元,利潤400萬元,稅金300萬元。到2020年入駐木業企業可達60戶以上,年銷售收入5億元,利潤8000萬元,稅金5000萬元。園內區現有居民2300戶,佔地面積50萬平方米的居民計劃運遷在鐵嶺鎮內新建的動遷安置園區。
十一五期間規劃建設鐵嶺河橋頭廣場,規劃用地20萬平方米,其中道路佔地3.95萬平方米,鋪裝地3.96萬平方米,綠化佔地10.965萬平方米,水面0.74萬平方米。規劃總投資3000萬元。
完成13條通村通暢公路的白色硬化路面建設,總長66.3公里,受益行政村11個,總投資7190.1萬元,其中國家、省投資1657.5萬元,地方配套資金132.6萬元。
Ⅸ 中國的飲食風俗
1,春節食俗:「大年三十」的年夜飯、團圓飯。食年糕、餃子、元宵的習俗,喝元寶茶、年酒的習俗。
2,端午節食俗:吃粽子的習俗,食鹹蛋、飲雄黃酒(避毒與邪)俗話說「要吃鹹蛋粽,才把寒意送」。端午節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來臨,動植物生命活動進入鼎盛階段。
3,中秋節食俗:吃月餅,關於中秋節吃月餅這一習俗的形成,史籍中沒有確切的記載,但民間傳說主要有兩種。 第一種是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的祝捷食品。
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當時有位經商的吐蕃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從此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便形成了。
4,重陽節食俗:吃重陽糕,據史料記載,古人在重陽節前後幾天製作的松糕稱作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5,清明節食俗:吃青團子。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青團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必備食品,正因為如此,青團子在江南一帶的民間食俗中顯得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