葯牡丹圖
⑴ 中葯牡丹花是牡丹花的什麼部位
牡丹皮,又名丹皮。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乾燥根皮。秋季採挖根部,除去細根,剝取根皮,曬干。
⑵ 牡丹圖風水講究幾朵花
若講風水花就滿,若論藝術花要稀
小斗方兩三朵足矣
橫幅七八朵,再多就顯擠,密不透風,其實留白也得重要
⑶ 葯牡丹花有幾種顏色
牡丹共分抄為三種;一是國花襲牡丹即觀賞牡丹;共九大色系、十大花型。屬於觀賞花卉型。
⑷ 購買牡丹花苗怎樣區別葯用牡丹和觀賞牡丹
辨別方法如下:
1、株型上辨別
觀賞牡丹是從根部就分枝,而葯用牡丹是從株桿分枝,也有的是在油用牡丹幼苗時剪掉主桿讓其分枝的 但它始終是從地下主桿部分枝的。所以大家在買牡丹時如果發現是獨桿牡丹 98%是油用牡丹。
2、花瓣上辨別
牡丹總體分為兩種;一種是觀賞牡丹也叫國花牡丹,這種是真正用來觀賞用的花卉類牡丹,顏色分為9種、花型十種。詳情請網路。還有一種叫鳳丹 雖然也是牡丹的一種,但這種牡丹以前用來取根入葯,現在用來產籽榨油,所以也叫油用牡丹,這種牡丹花色只有白色和白粉色,且是單瓣花。
(4)葯牡丹圖擴展閱讀
1、鳳丹,又名銅陵牡丹、銅陵鳳丹,屬江南品種群,其根皮有鎮痛、解熱、抗過敏、消炎、免疫等葯用,具有根粗、肉厚、粉足、木心細、亮星多、久貯不變質等特色,素與白芍、菊花、茯苓並稱為安徽四大名葯,亦是中國34種名貴葯材之一。
2、牡丹是芍葯科、芍葯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灌木。莖高達2米;分枝短而粗。葉通常為二回三出復葉,偶爾近枝頂的葉為3小葉;頂生小葉寬卵形,表面綠色,無毛,背面淡綠色,有時具白粉,側生小葉狹卵形或長圓狀卵形,葉柄長5-11厘米,和葉軸均無毛。花單生枝頂,苞片5,長橢圓形;萼片5,果期6月。
⑸ 購買牡丹花苗怎樣區別葯用牡丹和觀賞牡丹
辨別方法如下:
1、株型上辨別
觀賞牡丹是從根部就分枝,而葯用牡丹是從株桿分枝,也有的是在油用牡丹幼苗時剪掉主桿讓其分枝的 但它始終是從地下主桿部分枝的。所以大家在買牡丹時如果發現是獨桿牡丹 98%是油用牡丹。
2、花瓣上辨別
牡丹總體分為兩種;一種是觀賞牡丹也叫國花牡丹,這種是真正用來觀賞用的花卉類牡丹,顏色分為9種、花型十種。詳情請網路。還有一種叫鳳丹 雖然也是牡丹的一種,但這種牡丹以前用來取根入葯,現在用來產籽榨油,所以也叫油用牡丹,這種牡丹花色只有白色和白粉色,且是單瓣花。
鳳丹,又名銅陵牡丹、銅陵鳳丹,屬江南品種群,其根皮有鎮痛、解熱、抗過敏、消炎、免疫等葯用,具有根粗、肉厚、粉足、木心細、亮星多、久貯不變質等特色,素與白芍、菊花、茯苓並稱為安徽四大名葯,亦是中國34種名貴葯材之一。
牡丹是芍葯科、芍葯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灌木。莖高達2米;分枝短而粗。葉通常為二回三出復葉,偶爾近枝頂的葉為3小葉;頂生小葉寬卵形,表面綠色,無毛,背面淡綠色,有時具白粉,側生小葉狹卵形或長圓狀卵形,葉柄長5-11厘米,和葉軸均無毛。花單生枝頂,苞片5,長橢圓形;萼片5,果期6月。
⑹ 牡丹花是不是可以入葯哪種葯物中含有牡丹花
是的,牡丹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將牡丹的根加工製成「丹皮」,是名貴的中草葯。專其性微寒,味辛,屬無毒,入心、肝、腎三經,有散淤血、清血、和血、止痛、通經之作用,還有降低血壓、抗菌消炎之功效,久服可益身延壽。養血和肝,散郁祛瘀、適用於面部黃褐斑,皮膚衰老,常飲氣血活肺,容顏紅潤,改善月經失調,痛經,止虛汗,盜汗。
⑺ 牡丹有什麼葯用功效
牡丹不但是受人喜愛的花卉,而且有很高的醫療葯用價值。牡丹花有調經活血的功效專,能治月經不調、屬行經腹痛等症。葯用最多的為丹皮,即牡丹的根皮,有清熱解毒、涼血降壓、活血化瘀等功效,可用於治療熱病吐血、痛經、閉經、急性闌尾炎、高血壓、癤癰腫痛、神經性皮炎、過敏性鼻炎等病症。
牡丹花含紫雲英苷、丹皮花苷、締紋天竺苷。研究發現,牡丹花瓣和花粉含多種人體需要的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維生素。根皮含牡丹酚、牡丹酚苷、牡丹酚原苷、芍葯苷、揮發油和植物固醇等。葉含有沒食子酸。牡丹皮對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霍亂弧菌及枯草、大腸、副傷寒、傷寒、變形、綠膿等桿菌均有較強的抗菌作用。牡丹皮還具有鎮靜、催眠、鎮痛作用。對大鼠的腳腫脹有抑製作用,並能降低正常小鼠體溫,對傷寒、副傷寒菌苗引起發熱的小鼠有明顯的解熱作用。
性味:花,味苦,性平。皮,味辛苦,性涼,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消瘀作用。主治熱入血分、吐、衄、便血、發斑、驚癇、骨蒸勞熱、經閉、症瘕、癰瘍、傷損等症。
⑻ 牡丹花的葯用價值
牡丹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將牡丹的根加工製成「丹皮」,是名貴的中草葯。其性微寒,味辛,無毒,入心、肝、腎三經,有散瘀血、清血、和血、止痛、通經之作用,還有降低血壓、抗菌消炎之功效,久服可益身延壽。養血和肝,散郁祛瘀、適用於面部黃褐斑,皮膚衰老,常飲氣血活肺,容顏紅潤,改善月經失調,痛經,止虛汗,盜汗。
牡丹皮有抗菌、抗炎、抗過敏、抗腫瘤、止血、祛瘀血、清熱解毒、鎮靜、鎮痛、解痙等活性,還能促進單核細胞吞噬功能,提高機體特異性免疫功能,增加免疫器官重量。應用時應注意,血虛有寒,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用。
拓展資料
牡丹(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芍葯科、芍葯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灌木。莖高達2米;分枝短而粗。花色澤艷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在栽培類型中,主要根據花的顏色,可分成上百個品種。」牡丹品種繁多,色澤亦多,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其黃、綠為貴。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
性喜溫暖、涼爽、乾燥、陽光充足的環境。喜陽光,也耐半陰,耐寒,耐乾旱,耐弱鹼,忌積水,怕熱,怕烈日直射。適宜在疏鬆、深厚、肥沃、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長。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長不良。
牡丹花被擁戴為花中之王,有關文化和繪畫作品很豐富。她是中國固有的特產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兩千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其花大、形美、色艷、香濃,為歷代人們所稱頌,具有很高的觀賞和葯用價值,自秦漢時以葯植物載入《神農本草經》始,散於歷代各種古籍者,不乏其文。
牡丹花茶,其原料是:被子植物芍葯科芍葯屬牡丹組茶超目群的天然盛花期古天然牡丹花瓣。訓詁學方法研究發現:茶超目牡丹兼有厥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生命演化進化特徵,起源於石炭紀、泥盆紀,演化於二疊紀,原始類群出現於三疊紀,繁盛於侏羅紀和白堊紀。堪稱植物中最原始和古老生命的「活化石」。
牡丹花茶由黑牡丹、紅牡丹和白牡丹三種花瓣三種製作而成。黑牡丹花瓣製成的牡丹茶干茶顏色黑紅、湯色和口感與滇紅很像,略帶一些花蜜味;紅牡丹干茶顏色桃紅略帶紫,白牡丹干茶顏色黃白...牡丹茶的製作工藝繁瑣考究,且成本高,所以在市面上流通並不多。
⑼ 中葯牡丹花指的是花瓣還是花的根或皮啊
牡丹觀賞部位主要是花朵,其花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牡丹可在公園和風景區建立專類園;在古典園林和居民院落中築花台種植;在園林綠地中自然式孤植、叢植或片植。也適於布置花境、花壇、花帶、盆栽觀賞,應用更是靈活,可通過催延花期,使其四季開花。根皮入葯,花瓣可釀酒。
牡丹自古以來皆用其根皮入葯,名曰「丹皮」。《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中品。李時珍撰《本草綱目》曰:「牡丹以色丹者為佳」。丹皮用量很大,國內年需要量在250萬公斤左右,年出口量約為50萬公斤。曹州牡丹為葯用觀賞兩用品種,所產「曹丹」皮厚粉足質量好,為全國丹皮四大產區之一。牡丹根皮外層為木栓層,由多列木栓細胞組成細胞壁,呈淺紅色;內層為皮層,由數列切向延長的薄皮細胞組成,皮層內韌皮部,占根的絕大部分,中心為木質部及髓。牡丹根的韌皮部及皮層薄壁細胞和細胞間隙中,聚集有較多的草酸晶簇,並含有很多澱粉。鮮皮中含有牡丹酚原甙(Paeonolide.C20H28O12)約5-6%,但易受自身存在的酶水解,成為牡丹酚(C15H20O8)及一份子L阿拉伯糖。根皮中含有的牡丹酚(PaeonolC9H10O3),為帶有光澤的針狀結晶,可溶於水及一般溶劑,還含有芍葯甙(Paeonorin)、苯甲酸,揮發油0.15-0.4%及植物甾醇等。牡丹酚為主要葯用成份,具有抗菌作用,體外試驗丹皮對傷寒桿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等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白喉桿菌也有抑製作用。丹皮水剪湯劑還有降血壓作用。丹皮呈圓筒狀、半圓筒狀或破碎的片狀,有縱向裂隙,兩面向內捲曲,外皮粉白色或微紅,內層棕色或土黃色,有細順紋,質而脆,容易折斷,斷面呈粉性白色,具有特異香氣為了便於運輸和貯藏,加工後的根皮通常截成6-15cm長的小段,裝在木箱或竹簍、條筐里,放在乾燥通風避雨的地方。貯藏期間要注意防潮。受潮後其斷面由原來的粉白色奕馬紅色,如轉成黑色即已表明已變質。如發現受潮應立即放在陽光下攤曬,曬干後再輕輕裝起,緩緩加蓋,以免壓碎。
丹皮性微寒,味苦辛,無毒。入心、肝、腎經。具有清血,活血散瘀的功能。主治斑疹吐血,血滯經閉,經前發勢,癰腫瘡毒,損傷瘀血,陰虛發勢,無汗骨蒸。臨床上主要用於清肝火和涼血散瘀(消炎、降壓),如因肝鬱火而致的發熱、盜汗、自汗、頭痛目澀、月經不調,常配梔子、柴胡等,方如「丹梔逍遙散」。取其熱散瘀作用,治部急性闌尾炎常配大黃、金銀花等,方如「大黃牡丹湯」加減。因高血壓和動脈化而瘺有肝鬱積熱症者,可配野菊花、石決明等降壓。如陰虛發熱,可配「青蒿鱉甲煎湯」。熱症出血,可助犀角、生地涼血止血;因甩胸腥部挫傷後有瘀血作痛者,方劑中加丹皮、赤艾以涼血去瘀。因此,丹皮是治部血中伏火,除煩熱,祛血瘀或瘕積聚的常用葯物。丹皮不但可以配伍其它葯物水煎湯劑用於治療一般急性疾病,還可製成吸收緩慢、葯力持久且服用、攜帶、貯存方便的丸劑和片劑。如山東菏澤制式廠生產的「六味地黃丸」中就有曹州粉丹皮。該葯為6g重的小密丸。因其整個配方選用「道地」葯材,以優質棗花蜂蜜為輔料,丸葯質好,對腎陰虧損、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盜汗、遺精、消渴、骨蒸潮熱等症療效顯著。該廠又在本方的基礎睛,加上枸杞子、菊花,加工出「杞菊地黃丸」。主治因腎陰虛而導致的眼花岐視,或枯澀疼痛等症狀,是中老年眼疾患者的理想葯物。山東菏澤健民中葯廠生產的濃縮「咽炎片」,方劑中加丹皮以取其清熱瀉火之效,輔佐玄參、板蘭根增強滋陰解毒作用。該葯具有養陰潤肺、清熱解毒、清利咽喉、鎮咳止癢功能,用於慢性咽炎引起的咽癢、咽干、刺激性咳嗽等症,效果良好。
⑽ 葯牡丹剛發芽是什麼樣
一、葯牡丹剛發芽的圖片
葯用牡丹與原變種楊山牡丹
zhang主要區別在於葉為一至二回羽狀復葉,二回羽狀復葉,小葉長達14cm,寬達8cm;小葉柄長達35mm;花較大,直徑14~20cm,花瓣長7~10cm;骨突果5~8,長3.5~4.5cm;種子長9~12mm。
二、生長習性
葯用牡丹耐寒(-12℃)、耐旱、怕水漬,無論陰坡、陽坡,凡是土壤肥沃、土層深厚、土質疏鬆、排水和通氣性能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質壤土均可栽種。強酸性土壤、鹽鹼地、粘土、低濕地及樹蔭下則不宜栽種。
三、繁殖方法
葯用牡丹的根通常單一,極少分叉,而其果實中有較多發育良好的成熟種子。因此,在其道地葯材產區通常採用種子繁殖生產。
1、種子採集與處理
葯用牡丹在定植後第二年春季一般有70%植株開花結果,第三年春季開始進入盛花期,每株開1~3朵花,第四至第六年春季每株可開5~15朵花,每朵花的果實內有種子30~70粒。7月下旬種子成熟時,採回攤放室內,其厚度以20cm為宜。室內不要過於通風,以保持一定的濕度。若天氣過於乾燥,宜噴灑少量水,每天翻動1~2次,以免發熱,待10~15天後,果實自行裂開,即可除去果殼,收集種子,當年進行秋播。播種前,種子需用濕砂進行層積貯藏。
2、播種育苗
8月下旬至11月中旬均可播種,以9月中、下旬為最佳播種時期。選擇籽粒飽滿、黑色光亮的種子進行播種。播種前用45℃溫水浸種24小時。一般採用穴播或條播。苗畦寬度以1.3~2m為宜。
【1】穴播
行距30cm,株距20cm,穴位呈品字形排列。挖圓穴,穴深約12cm,直徑約5cm,穴底要平坦。每穴施入適量的餅肥末、過磷酸鈣作為基肥,上覆3cm厚的細土,壓實整平。然後每穴下種子20粒左右,種子在穴內應分布均勻,保持相距2~3cm。每畝用種量約150kg。
【2】條播
按行距25cm,播幅寬10~20cm,橫向開6cm深的播種溝。將種子均勻播入溝內。每畝用種量為100kg左右。
穴播或條播後即行封土,使畦面平整無凹陷,再加蓋茅草。第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幼苗即出土生長,兩年後可移栽定植。
葯用牡丹除上述種子繁殖生產以外,也可進行分根繁殖,產區習稱「打老蔸」。一般選3~4年生植株,挖取其全株,將主根切下供葯用,截取莖基與根頭部交接處帶側根的一段(長約12~15cm)作為種根,盡量保留細根,順著其自然生長的形態進行栽種。田間管理同種子繁殖。分根繁殖系數極小,不適宜大規模葯材生產。目前產區通常已不採用此法生產。
四、種植技術
1、選地與整地
一般選擇地勢較高、土層深厚、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坡地,坡度在10~45°均可。以15~20°的荒山緩坡為佳。選好荒山地塊後,冬季或初春將雜草荊棘砍倒,就地鋪平,待稍干後進行焚燒。這樣既消滅了越冬蟲卵,又疏鬆了荒地,便於挖地。在定植前6~8月份,每月要深翻一次地,共翻三次。第一次挖60~75cm深,土塊不宜敲碎,以便曬地。第二次要細翻,深度同前,邊翻邊清除草根等雜物,尤其是白茅根務必除荊第三次要細翻,深度為50~60cm即可,整平做成高畦,畦面應修整為龜背形,以便排水防漬,畦寬1.5~2m,溝深30cm,寬40cm,溝底要平整。
2、定植
一般在10月前後,將二年生種苗挖起進行移栽。按行株距35cm挖穴,穴深20~35cm,以種苗放入穴內不彎曲為准,穴中施入適量基肥(每畝地施150kg菜籽餅肥)。每穴栽入粗壯種苗2株或細苗3株。放苗時應使種苗呈扇形展開排列於穴內。當填土至一半時,用手將種苗向上輕輕提拔一下,使種苗芽頭距畦面3cm即可。然後再分層覆土壓實,使根部舒展並土壤密接。
3、田間管理
定植後的第二年開始,每年追肥兩次,第一次在春季發芽前,第二次在秋冬季落葉時。肥料以菜籽餅肥為主,春季用肥量為每畝75~100kg,亦可加施人尿及黃牛糞。冬季用肥量為每畝100~150kg,亦可加施畜糞。施肥時應注意將餅肥放到離根6cm以外的土中,以防灼傷根部,造成植株壞死。中耕鋤草,清溝培土,也是不可忽視的增產措施,應保持地中無雜草,不板結。特別是夏秋季不能有草荒的現象出現,否則不但影響產量,而且還影響葯材質量。每次雨後地干時要及時清溝培土,切勿造成排水不暢,導致病害發生。在定植後的第三、四年春季開花時,除留種植株外,可全部摘除花蕾。每年11月之前,應剪除枯黃枝葉。
五、病蟲害防治
(一)病害
1、葉斑病
多發於夏至到立秋之間。葉面初時出現黃色或黃褐色小斑點,1~3天後變為黑色斑點,此後逐步擴大成不整齊的輪紋,嚴重時葉片全部枯焦凋落。天氣燥熱,蔓延尤為迅速,常常整片地塊全部染玻防治方法:①清潔田園。②用1:1:150的波爾多液噴灑葉面,7天1次,連噴數次。若當時氣溫高,可用稀釋為1:1:200的波爾多液噴灑。
2、根腐病
據檢驗,根腐病為一種真菌侵襲葯用牡丹植物體所致。該病初發時難以發現,待從葉片上看出病態時,其根皮多已潰爛成黑色,病株根部四周的土壤中常有黃色網狀菌絲。該病為常見病害,呈散在性發生,植株染病初期葉片萎縮,繼而凋落,最後全部枯死。若不及時防治,將蔓延到周圍植株。尤其是陰雨天土壤過濕,蔓延較迅速。
防治方法:①伏天(7月份)應翻曬地塊。②發現病害後,應及時清除病株及其四周帶菌土壤,並用1:100硫酸亞鐵溶液澆灌周圍的植株,以防蔓延感染。
除以上常見病害外,還有炭疽並銹病及牡丹白絹玻但因其發生較少。故略而不述。
(二)蟲害
主要蟲害有蠐螬、尺蠖、卷蛾、蟎類幼蟲等。一般可用敵百蟲進行防治。
六、採收與產地加工
定植後3~5年即可收獲,以4年為佳。8月採收者稱「伏貨」,水分較多,容易加工,質韌色白,但其質量和產量均偏低。10月採收者稱「秋貨」,質地較硬,加工較難,但其質量和產量均較高。採挖要選在晴天進行,將植株根部全部挖出,抖去泥土,剪下鮮根,置陰涼處堆放1~2天,待其稍失水分而變軟(習稱「跑水」),除去須根(丹須),用手握緊鮮根,扭裂根皮,抽出木心。優質葯材鳳丹皮均不刮皮,直接曬干。根條較粗直、粉性較足的根皮,用竹刀或碎碗片颳去外表栓皮,曬干,即為刮丹皮,又稱刮丹、粉丹皮。根條較細、粉性較差或有蟲疤的根皮,不刮外皮,直接曬干,稱連丹皮,又稱連皮丹皮、連皮丹、連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