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丁香結
⑴ &七月*的~丁香花轉換個情侶名,誰幫我!急!!!好的給分
&八月*的~菩提樹?
⑵ 《丁香結》 宗璞賞析,給高分,幫忙啊!!!!
一、作品賞析
宗璞散文的特點是清新輕盈,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來形容,是很貼切的。宗璞從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在一個中國哲學家庭受到傳統哲學文化很深的熏陶,然而,她的散文創作卻不是引經據典的那種文化散文,而是在自己的感受和體驗之上的從筆端流出的心靈之語。《丁香結》正是這樣的作品。
不管怎麼說,從古到今,丁香在文學作品中大多象徵著高潔、美麗而又哀婉的事物。有多少詩人,都曾經用丁香來寫「愁」啊,所以,就給人這樣一種感受,那就是,彷彿丁香花就只能哀愁一般。或許,我也是先入為主了啊,因為看了太多關於丁香與哀愁的詩篇,所以,潛意識中就以為丁香花只能代表哀愁了。
一直以來,丁香花都代表著一個固定的意象,那就是愁思情結,一般來說,我們稱之為「丁香結」。那麼,為什麼會有「丁香結」這樣的說法呢?那是因為,古人發現丁香花蕾結而不綻,就好像是人的情結一般,所以,就取了一個名字,叫「丁香結」。自此以後,丁香結,就成了愁思的代名詞。
二、作者簡介
宗璞,原名馮鍾璞,女,1928年出生,當代作家,常用筆名宗璞,筆名另有豐華、任小哲等。中共黨員,原籍河南省唐河縣,生於北京,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曾就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從事小說與散文創作。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說《紅豆》《弦上的夢》,系列長篇小說《野葫蘆引》和散文《紫藤蘿瀑布》等。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誰》。2018年,其作品《北歸記》獲得第三屆施耐庵文學獎 。
三、原文及出處
1、《丁香結》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
2、摘錄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開得格外茂盛,城裡城外,都是一樣。城裡街旁,塵土紛囂之間,忽然呈出兩片雪白,頓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細看,才知是兩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樹銀枝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牆上窺著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 [1]
城外校園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圖書館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種有十數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得瀟灑,紫的朦朧。還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蘭,在夜色中也能讓人分辨出,這是丁香。
在我住了斷續近二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來,伏案時抬頭便看見檐前積雪。雪色映進窗來,香氣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輕靈的多,不那麼混濁笨拙了。從外面回來時,最先映入眼簾的,也是那一片瑩白,白下面透出參差的綠,然後才見那兩扇紅窗。
我經歷過的春光,幾乎都是和這幾樹丁香聯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許多小花形成一簇,許多簇花開滿一樹,遮掩著我的窗,照耀著我的文思和夢想。
古人詞雲:「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在細雨迷濛中,著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嫵媚。花牆邊兩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糊了,直向窗外的瑩白滲過來。讓人覺得,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只是賞過這么多年的丁香,卻一直不解,何以古人發明了丁香結的說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著斜伸過來的丁香枝條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結!
丁香結,這三個字給人許多想像。在聯想到那些詩句,真覺得它們負擔著解不開的愁怨了。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么?
小文成後一直擱置,轉眼春光已逝。要看滿城丁香,需待來年了。來年又有新的結待人去解——誰知道是否解得開呢?
(2)七月丁香結擴展閱讀
一、作者自述
常寫游記的原因在喜歡旅行,喜歡與山水相親。山水於我是朋友,是知音,給我靈氣和想像,卻限於體力,淺嘗輒止者多。
蘇轍曾雲:「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遊,故其文疏盪有奇氣。(太史公走遍天下,遍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之間的豪士俊傑交遊,所以他的文章疏盪有奇氣。)」名山大川一句是向自然,我足跡有限;與豪俊交遊一句是向社會,也更感欠缺。
統而言之是要有閱歷,枯坐斗室,未免干癟。二寸象牙上的雕刻不管怎樣精細,總覺拘束。何況只是粗粗有個模樣兒呢。集子以篇名名,曰《 丁香結 》。我雖孤陋,尚知生活中多的是難解的結,也許有些是永遠解不開的,不過總會有人接著去解。
《 丁香結 》所收文字原截於一九八五年底,於八七年春排印時又收入八六年所寫的兩篇。八一年至八六年之散文統歸於此矣。
二、背景
宗璞始終都生活在中國高層的知識分子群中,與他們學業的專攻,崇高的操守,事業成就的歡欣,以及家國危亡的憂患深深地紐結在一起。
宗璞本人五十年代初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系。後來在中國文聯和中國作家協會等單位工作,得到不少文學界前輩的幫助。1960年以後,一直在外國文學研究所從事編輯和研究。而她生長的門第又是世代書香,父親、姑母等都是全國著名的學者。
命運之神對她優厚有加,一下子便置她於中國最深厚的文化淵源之中。因此,人們不難看到她的創作和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知識階層的氣質、情操以及生活方式,或隱或現的,然而又是千絲萬縷的聯系。
⑶ 巜丁香結》讀後感
《丁香結》是宗璞來寫的一篇散文自,作者描寫了城裡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園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態,表達自己對丁香的喜愛贊美之情,由物及情,最後寫到丁香結是每個人一輩子中都有的不順心的事,而我們能做的是採取樂觀豁達的心態去對待。
作者面對丁香,一反古人的情感,並不是一味地哀愁,更沒有產生抱怨生活的想法,而是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領悟。作者認為,人生中的問題永遠存在,是解不完的;正因為解不完,人生才不至於平淡無味。當身處困境,面對棘手的問題時,我們不應該自暴自棄或怨天尤人,既然人生中的問題解決不完,何不樂觀豁達一些呢?再者,人生的意義或樂趣也許就是在不斷地解決人生問題的過程中產生的。平順的路固然好走,可也失去了行走的快樂。
⑷ 丁香結的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
寫的是作者多少年來心裡一直裝著丁香,裝著古人吟詠丁香的詩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發現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個個的「結」,於是聯想到「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開始了作者的人生體悟。從古人的「丁香結」的詩句開始,作者寫到了微雨,寫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順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結」,否則就平淡無味的人生認識,顯露了了作者對世事的洞明和對人生的灑脫。
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無限的陽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時,也需要細雨中連接的丁香結,愁腸掛肚,百轉千回。
(4)七月丁香結擴展閱讀
《丁香結》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作者以丁香結象徵生活中解不開的愁怨。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我們既有賞花的情調,又有解結的心志。生命給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時,也給你幽怨的「丁香結」。
這就是生活的常態,也是本文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丁香結》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榮獲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首屆新時期散文集嘉獎,作者以丁香結象徵生活中解不開的愁怨,這篇散文的蘊意與作者當時所處的環境有關,而人們對這篇文章也有較好的評價。
作者自述
常寫游記的原因在喜歡旅行,喜歡與山水相親。山水於我是朋友,是知音,給我靈氣和想像,卻限於體力,淺嘗輒止者多。蘇轍曾雲:「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遊,故其文疏盪有奇氣。」
名山大川一句是向自然,我足跡有限;與豪俊交遊一句是向社會,也更感欠缺。統而言之是要有閱歷,枯坐斗室,未免干癟。二寸象牙上的雕刻不管怎樣精細,總覺拘束。何況只是粗粗有個模樣兒呢。
集子以篇名名,曰《 丁香結 》。我雖孤陋,尚知生活中多的是難解的結,也許有些是永遠解不開的,不過總會有人接著去解。
《 丁香結 》所收文字原截於一九八五年底,於八七年春排印時又收入八六年所寫的兩篇。八一年至八六年之散文統歸於此矣。
環境
宗璞始終都生活在中國高層的知識分子群中,與他們學業的專攻,崇高的操守,事業成就的歡欣,以及家國危亡的憂患深深地紐結在一起。
宗璞本人五十年代初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系。後來在中國文聯和中國作家協會等單位工作,得到不少文學界前輩的幫助。
1960年以後,一直在外國文學研究所從事編輯和研究。而她生長的門第又是世代書香,父親、姑母等都是全國著名的學者。命運之神對她優厚有加,一下子便置她於中國最深厚的文化淵源之中。因此,人們不難看到她的創作和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知識階層的氣質、情操以及生活方式,或隱或現的,然而又是千絲萬縷的聯系。
⑸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這句詩什麼意思
⑹ 丁香空結雨中愁的全詩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朝代:五代 作者: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依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翻譯:
捲起珍珠做的簾子,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風里的落花那麼憔悴,誰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里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盪奔流。
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詞、春恨詞。詞人賦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慣用暗筆,像這首在詞中點明「春恨」還是罕見的。詞的上片從落花無主著筆,寫春恨所以產生的觸媒;下片從思念難解立意,將春恨產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作者用了詞家慣用的對景抒情的手法,然而卻用得很不一般。
詞的開頭頭先來了句「手卷真珠上玉鉤」,即非景語,也非情語,而是客觀平直的敘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喚景。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簾」,但正如古人所雲:「言『真珠』,千古之善讀者都知其為簾,若說『珠簾』,寧知其為真珠耶!是舉真珠可包珠簾,舉珠簾不足以包真珠也。後人妄改,非所謂知音。」「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二句委婉、細膩,卷簾本欲觀省景物,借抒懷抱,而既卷之後,依舊春愁浩盪。可見,「鎖」是一種無所不在的心靈桎梏,使人慾銷愁而不可得。而「春恨」並不是抽象的,「風里落花誰是主」,風不僅吹落花朵,更將凋零的殘紅吹得四處飛揚,無處歸宿。在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飄零,孤獨無依。
上片結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緒蕭索,悠然神往。
下片從人事著筆,是對春恨的進一步申說,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結果。「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則點出了「春恨」綿綿的緣由所在。此句反用西王母與漢武帝典故。據說三足的青鳥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漢武帝忽見青鳥飛集殿前,遂後西王母即至。然而所思主人遠在雲外,青鳥也不為之傳信,思念難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丁香結」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結難解之意,詩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結不散,如李商隱《代贈》詩有句:「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李璟的獨創就在於將丁香結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徵愁心的喻體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動人,更加令人憐憫,「青鳥」、「丁香」二句合看又恰是一聯工穩的對仗,一人事,一時景,這律詩般的俊語將思念難解之情寫得既空靈透脫而又真摯實在。至此,詞的感情已經十分濃郁、飽滿。當手卷真珠上玉鉤的時刻,已經春恨綿綿;風里落花無主,青鳥不傳信,丁香空結,則徒然的嚮往已經成為無望,這已是無可逃避的結局。
⑺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這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
這兩句詩出自五代十國時期南唐中主李璟的《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全詩: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白話文釋義:
捲起珍珠編織的簾,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隨風飄盪的落花誰才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憂思不盡。
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里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盪奔流。
(7)七月丁香結擴展閱讀:
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詞、春恨詞。此詞借抒寫男女之間的悵恨來表達作者的愁恨與感慨。上片寫重樓春恨,落花無主;下片進一層寫愁腸百結,固不可解。有人認為這首詞非一般的對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後周嚴重威脅的情況下,李璟借小詞寄託其彷徨無措的心情。
全詞語言雅潔,感慨深沉。詞的首句「手卷真珠上玉鉤」,即非景語,也非情語,而是客觀平直的敘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喚景。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簾」,但正如古人所雲:「言『真珠』,千古之善讀者都知其為簾。
若說『珠簾』,寧知其為真珠耶!是舉真珠可包珠簾,舉珠簾不足以包真珠也。後人妄改,非所謂知音。」「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二句委婉、細膩,卷簾本欲觀省景物,借抒懷抱,而既卷之後,依舊春愁浩盪。
可見,「鎖」是一種無所不在的心靈桎梏,使人慾銷愁而不可得。而「春恨」並不是抽象的,「風里落花誰是主」,風不僅吹落花朵,更將凋零的殘紅吹得四處飛揚,無處歸宿。在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飄零,孤獨無依。
結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緒蕭索,悠然神往。下片從人事著筆,是對春恨的進一步申說,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結果。「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則點出了「春恨」綿綿的緣由所在。此句反用西王母與漢武帝典故。
據說三足的青鳥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漢武帝忽見青鳥飛集殿前,遂後西王母即至。然而所思主人遠在雲外,青鳥也不為之傳信,思念難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
⑻ 宗璞的丁香結
1987年編訂宗璞在編訂散文集時,將《丁香結·未解的結》收入其中,並以《丁香結》作為集子的名稱。
宗璞曾由於丁香花聯想到古人的詩詞名句:「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但她對「丁香結」一詞的具體感受一直不太深刻。
有一年,一場春雨之後,她佇立窗前,凝神觀察丁香之上的花蕾。她看到那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真像衣襟上的盤花扣,頓時明白了古人稱丁香花蕾為「丁香結」的緣由。宗璞因丁香結又發出對人生的思考。
她聯想到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正因這樣生活才不致平淡無趣。宗璞有感於此,欣然命筆,寫下了散文《丁香結·未解的結》。
(8)七月丁香結擴展閱讀:
《丁香結》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作者以丁香結象徵生活中解不開的愁怨。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我們既有賞花的情調,又有解結的心志。生命給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時,也給你幽怨的「丁香結」。這就是生活的常態,也是本文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集子以篇名,曰《 丁香結 》。我雖孤陋,尚知生活中多的是難解的結,也許有些是永遠解不開的,不過總會有人接著去解。《 丁香結 》所收文字原截於一九八五年底,於八七年春排印時又收入八六年所寫的兩篇。八一年至八六年之散文統歸於此矣。
⑼ 陸龜蒙《丁香》詩:「江上悠悠人不問,十年雲外醉中身。殷勤解卻丁香結,縱放繁枝散誕春。」 求解釋啊、
意思是:像丁香一樣身自高潔,生活在遠離塵俗的大江之上得不到普通人的關注,十幾年的積累也只能是自我欣賞,自我陶醉罷了。如若誰能夠發現並且解開丁香心中的那個結,必然放縱地釋放自己的情懷,自己的才能,飄香萬里。
唐代詩人陸龜蒙《丁香》
江上悠悠人不問,十年雲外醉中身。
殷勤解卻丁香結,縱放繁枝散誕春。
(9)七月丁香結擴展閱讀
陸龜蒙出身官僚世家,熱衷於科舉考試。進土考試中,他以落榜告終。後來回到故鄉,過起隱居生活,後人稱他為「甫里先生」。
這首詩前兩句借「丁香」生長江邊,遠離塵俗,無人欣賞暗寓自己隱居的生活。後兩句借春風催放丁香結綻放,成就一片春色來抒寫自己渴望被賞識而施展才華的心志。
丁香是中國常見的一個意象,而且也有比較固定的寓意,就如折柳、明月、梅花等都有固定的象徵意義一樣。古人發現丁香結(也就是丁香的花苞)極似人的愁心,所以在詩詞中常用來表示愁思的一種情結。
1、《代贈二首·其一》——唐代李商隱
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中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譯文:
黃昏獨上高樓慾望還休,樓梯橫斷情郎不來,一彎新月如鉤。蕉心未展丁香也郁結未解,它們同時向著春風各自憂愁。
賞析:
三四句既是詩人眼前實景的描繪,同時又是借物寫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隱喻二人異地同心,都在為不得與對方相會而愁苦。
詩人用不展的芭蕉和固結的丁香來比喻愁緒,不僅使得抽象的情感變得可見可感、具體形象,更使得這種比況具有某種象徵的意味。不展的芭蕉與固結的丁香,不僅是主人公愁緒的觸發物;作為詩歌的意象,又成為其愁思的載體和象徵。
2、《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五代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譯文:
捲起珍珠做的簾子,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風里的落花那麼憔悴,誰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里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盪奔流。
賞析: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點出了「春恨」綿綿的緣由所在。此句反用西王母與漢武帝典故。據說三足的青鳥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漢武帝忽見青鳥飛集殿前,遂後西王母即至。然而所思主人遠在雲外,青鳥也不為之傳信,思念難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
李璟將丁香結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徵愁心的喻體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動人,更加令人憐憫,「青鳥」、「丁香」二句合看又恰是一聯工穩的對仗,一人事,一時景,這律詩般的俊語將思念難解之情寫得既空靈透脫而又真摯實在。
⑽ 丁香結理解意思。
丁香結:丁香的花蕾。用以喻愁緒之郁結難解。
讀音:dīng xiāng jié
引證:李商隱〔唐代〕《代贈二首》: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翻譯:黃昏獨上高樓慾望還休,樓梯橫斷情郎不來,一彎新月如鉤。蕉心未展丁香也是含苞未放,它們同時向著春風各自憂愁。
同類詞語
蝴蝶結
讀音:hú dié jié
意思:狀如蝴蝶的結子。
引證:魯迅《集外集·<奔流>編校後記(二)》:「例如中國女性的修改其足,便不能和蝴蝶結相提並論了。」
舉例:站在他後面的就是那個天真小姑娘,雙辮上蝴蝶結在晨風中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