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葯丁香
1. 蒙葯,糖尿病人能吃嗎
【成 份】
珍珠(制)、石膏、丁香、川楝子、梔子、紅花、肉豆蔻、白豆蔻、決明子、草果仁、苘麻子、楓香脂、土木香、木香、甘草、檀香、降香、地錦草、白巨勝、黑種草子、方海、海金沙、沉香、蓽茇、肉桂、人工麝香、人工牛黃、訶子、水牛角濃縮粉。
【性 狀】
本品為暗紅色水丸,除去包衣顯黃褐色;氣香,味微苦甘、澀、苦。
【功能主治】
清熱,安神,舒筋活絡,除「協日烏素」。用於白脈病,半身不遂,風濕,類風濕,肌筋萎縮,神經麻痹,腎損脈傷,瘟疫熱病,久治不愈等症。
2. 蒙葯的現狀前景
蒙葯種類繁多,資源豐富,且以植物葯為主。據文獻記載,內蒙古分布的種子植物和蕨類植物共計2351種,其中引種栽培的植物有184種,野生植物共2176種,分屬於133科720屬;野生葯用植物1122種,分屬117科1033種。此外葯用藻類1科2種,菌類24科68種,地衣5科7種,苔蘚11科12種。其中常用葯為104種,最常用葯78種,佔全國最常用植物葯的36% 。
蒙醫常用葯有450餘種,蒙醫專用260餘種,本區自產葯材佔30%。以清熱葯、祛巴達干葯、抑赫依葯、祛黃水葯物為主。還有驅蟲葯、促使熱疾成型的葯物、殺粘葯、利尿逐水益腎葯、破痞去滯葯、止咳化痰葯、瀉下葯、止瀉葯、滋補強壯葯等17類。
蒙葯中有許多具開發利用價值的資源。如無患子科植物文冠果莖枝,是蒙醫專用葯。經過化學分析,鄧麗嘉予試其含有黃酮類、皂甙、揮發油、油脂、香豆素、甾醇及糖類,顧維彰等對不同產地的文冠木的成分對比分析,並從文冠木中得到兩種黃酮,即楊梅樹皮素與雙氫槲皮素。黃雅芳等從其乙醇提取物中分離到5種化合物,即雙氫槲取素、雙氫楊梅樹皮素、表兒茶粉、表沒食子兒茶精和一種結構未知的化合物。毛莨科植物北草烏的乾燥葉,顧維彰等從其中分離得烏頭鹼、次烏頭鹼、新烏頭鹼、去氧烏頭鹼及北草烏鹼。漆樹科植物南酸棗的乾燥成熟果實中,鄧麗嘉等從其中得到黃酮、有機酸、甾醇、揮發油、香豆素、糖和酚性成分。木犀科植物賀蘭山丁香的根中。周長風等經予試得到揮發油。油脂、甾體、萜體、酚性成分、蒽醌、香豆素、氨基酸、蛋白質及糖類。菊科植物萵苣的種子,鄧麗嘉等從其中得揮發油、黃酮類、氨基酸、肽蛋白質、酚性成分及糖類。漏蘆的花,經顧維彰等分析,花中含有揮發油、黃酮類、植物甾醇、三萜類及糖類等。劉國聲報道內蒙古紫草含B、B-二甲基丙烯醯紫草素為1.21%,含量高於紫草等等。又如:廣棗(珠如很芍沙),具有清心火,強心之功效;經其葯理分析,具有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之作用。蒙古山蘿卜花(胡和�烏達巴拉),具清熱之功效,經葯理研究具有顯著強心作用。山沉香(阿拉善阿嘎如),具抑赫依、清熱、止痛、利呼吸之功效;經現代葯理研究具有一定的抗驚厥作用,對中樞神經有明顯的抑製作用,並有顯著的鎮痛作用。蓽茇(必必靈)有調理胃火、祛巴達干赫依、調節體素、滋補強壯、平喘、祛痰、止痛功效;經動物實驗,其揮發油具有耐缺氧和保護實驗性急性心肌缺血作用。白苣勝其揮發油有顯著的利尿作用,其總黃酮對心血管方面有良好的作用。文冠木(僧登)具有清熱消腫、止痛之功效。經研究其總黃酮具有顯著的鎮痛與抗炎作用。另外還有白龍菖菜、芯芭、小檗、紫花高烏頭、金蓮花等。這些資源具有一定的開發利用價值。其中部分資源已開發或正在開發利用。
內蒙古蒙葯最豐富的地區是東部山地,特別是大興安嶺燕北山地,而主要的內蒙古大宗葯材主要分布於廣大草原和荒漠地帶。
據調查和有關資料,內蒙古蘊藏量較大的主要植物葯有:麻黃、甘草、苦豆子、茵陳、苦杏仁、柴胡、側柏、油松、旋覆花、鎖陽、仙鶴草。其次有赤芍、黃芩、苦參、黃精、玉竹、升麻、黃芪、桔梗、益母草、蒼耳、漏蘆花、遠志、葶藶子、枸杞子、秦艽花、卷柏。還有灰蓉、郁李仁、馬勃、硬紫草、香青蘭、草烏、翟麥、鐵線蓮等。另外,還具有一定量的鹿茸、牛黃等動物葯和余糧土、麥飯石等礦物葯。
蒙葯用植物是內蒙古重要的生物資源,開發利用這項資源有兩個主要目的。一是尋求防病治病,保障人民健康的新葯;另一個是利用資源得到最佳經濟效益。在這方面內蒙古多年來作了不少工作,積累了一些經驗,在此基礎上探索到一些循之有效的途徑,更進一步開發利用這一生物資源,造福人類便是擺在全體醫葯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務。 通過國內各民族及中外經濟、文化交往,醫葯科學的聯系與交流,這一時期的蒙醫葯學具備了完整的醫葯理論體系,而且積累了極為寶貴的臨床經驗和豐碩的學術成果。當時,許多蒙醫葯學家將漢、茂醫葯學著作,為蒙醫葯學基礎理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其中有代表性的是:17世紀著名蒙醫葯學家占布拉著《醫法海鑒》一書,記述了蒙醫治療各科疾病的方葯,是一部較完整的蒙葯方集。18世紀蒙醫葯學家松巴,堪布,伊喜巴拉珠爾著《甘露滴珠》、《甘露醫理》、《甘露臨證鑒別論診療集》、《識葯晶鑒》等一整套蒙醫葯著作。還有蒙醫葯學家洛布桑、索勒日哈木木著《脈訣概要》、《巴莎森制葯法》、《葯物識別》等著作。19世紀蒙醫葯學家占布拉道爾吉著《蒙葯正典》一書。共收集了879種葯物,共附有576幅插圖。還有著名蒙醫葯學家羅布桑全普樂,全通過一生的臨床實踐,較全面地總結了前人的經驗,著有《實用蒙醫葯學》一書。19世紀未至20世紀初,蒙醫葯學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先後涌現出許多醫葯學家和蒙醫葯學專著:如著名蒙醫葯學家化日格丹達爾著有《訶黎勒晶珠醫葯學鑒》、《增補醫療解釋》等。庫西卡編著了《蒙醫驗方集》,並附蒙、藏、漢、滿四體合璧的蒙葯名錄;伊希丹森旺吉勒編著了《紅珊瑚方劑》;吉格木德丹森扎木落編著了《普東方》;敖斯爾編著了《醫方與手法》;阿格旺隆日格圖布丹尼瑪編著了《珊瑚珠方》等。這些著作的出版使蒙醫葯學日趨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鮮明北方民族醫葯特點和地域特點的近代蒙葯學。為保障北疆各族人民的健康及蒙古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的民族政策和中醫(民族醫)政策,促進了蒙醫葯事業的迅速發展。在內蒙古廣大牧區及部分農區,普通建立了蒙醫醫院,使蒙醫葯在醫逆境保健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廣大蒙醫葯工作者在防治常見病、多發病、地方病及疑難病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內蒙古自治區部分盟市先後建立了一批蒙醫葯科研機構,在系統理論、葯物、臨床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顯著成就,自治區還建立了蒙醫高等院校,蒙醫中等專業學校,培養了大批新型蒙醫葯人才,使蒙醫葯學的發展後繼有人。近年來。廣大蒙醫葯工作者廣泛地搜集各地的蒙葯方劑。對全區各地的蒙葯資源進行了普查,開展了采、種植、用的活動,並加強了科學研究工作。同時建立了規模較大的現代化蒙葯制葯廠,以滿足區內外的需要。
3. 葯材、作物的品種名錄哪裡能查到呢
最有效的祛斑方式應該是分析自身色斑形成的原因進行去除。也就是科學的祛斑方式。
除了選擇使用適合自己的祛斑方式之外,在日常生活中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保證良好的作息時間,不要熬夜;
- 應該保持良好的作息時間,不要熬夜;
- 保持心情良好,不要經常發脾氣、郁悶;
- 選擇正規備案的祛斑產品,包括口服和外用的。因為黃褐斑形成原因不是一種,而是多種原因形成的,包括陽光中的紫外線,生活壓力,心理壓力,生活環境,內分泌系統紊亂,人體新陳代謝功能不足等等原因。
- 不能急於求成,色斑的形成周期一般是幾年或者是幾十年日積月累形成的,所以祛斑也不能操之過急。採用安全 健康的祛斑方式更可靠一些。一般健康的祛斑周期為三個月到五個月不等。
- 不要亂用化妝品,肌膚代謝功能有限,大量使用化妝品會導致肌膚代謝過慢,也會影響色斑去除。
4. 蒙醫的蒙葯的歷史
一、蒙葯的歷史 內蒙古的大草原和森林中有著豐富多樣的植物,其中有很多可以做為葯用植物,不屈不撓的蒙古族人民在長期同大自然和疾病的斗爭中,逐步的摸索和學習,用這些葯用植物來治療疾病和骨折、外傷,積累了豐富的葯物學知識。 現代蒙葯學是在蒙古民族傳統醫葯學基礎上,汲取了藏、漢等民族以及古印度醫葯學理論的精華而形成的具有民族風格的、獨立的醫葯體系,在我國民族葯中佔有重要地位。 蒙古族的歷史上涌現出許多優秀的蒙醫葯學家和著名的蒙葯典籍,其中較有影響的有18世紀的松巴·堪布―伊舍巴拉吉爾的《西勒嘎日·莫隆》(《識葯晶鑒》)是蒙葯的奠基篇,收載蒙葯390種。同時代的察哈爾鑲白旗的洛布桑·索勒日哈木著有《曼奧·西吉德》(《葯物識別》),全書分為四部,共收集葯物 678種。19世紀初,內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的占布拉通爾吉用藏文編著了《李斯爾·米格金》(《本草圖鑒》),收載蒙葯879種,成為今天學習和研究蒙葯的主要經典。 蒙葯進入現代以後,發展速度大為加快。據統計,我國現有蒙葯2230種。除了內蒙古自治區外,我國東北和西北的許多蒙族聚集地也都普遍使用蒙葯。 內蒙古的相關部門在經過多年的資源普查後,初步摸清了蒙葯資源,全自治區共有各類蒙葯資源1342種,其中植物類926種、動物類290種、礦物類 98種,其他類28種;本區內常用蒙葯有500餘種,商品蒙葯約400種,還有民族專用葯260種。內蒙古自治區制定的《蒙葯標准》收載葯材和成葯522 種。 二、蒙葯的特點 內蒙古蒙葯最具有民族鮮明特色的葯用種類有:森登(文冠木)、烏和日-西魯斯(蒙古山蘿卜)、阿拉坦花-其其格(金蓮花)、昂給魯莫斯-畢日陽古(香青蘭)、敏吉一茵一蘇日(紫筒草)、巴嘎-塔日奴(瑞香狼毒)、嘎順-包日其格(苦豆子)、樓格莫日(糙蘇)、汗達蓋-合勒(腎葉橐吾)、敖朗黑布(綬草)等。 蒙葯材中,用的最多的是麝香、丁香、蓽茇、豆蔻、香青蘭、馬錢子、水銀和草烏等;一般如果配伍中用到草烏,多數都配訶子(阿如勒)。
5. 紫丁香的主要價值
紫丁香的葉可以入葯,味苦、性寒、有清熱燥濕的作用,民間多用於止瀉。紫丁香鮮葉製成的溶液,對弗氏痢疾桿菌進行體外抑菌試驗,效果較強;用於防治菌痢,既經濟,又便於推廣。用紫丁香葉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其療程短,退黃作用顯著。以紫丁香葉的浸膏製成的片劑--肝特靈片,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臨床應用,確有一定療效,且安全,又無毒性反應。
樹皮:清熱燥濕,止咳定喘。葉:苦,寒。清熱,解毒,止咳,止痢。用於咳嗽痰咳,泄瀉痢疾,痄腮,肝炎。
【蒙葯】阿拉善-查干-阿嘎如:根及心材治心熱,心刺痛,頭暈,失眠,心悸,氣喘,「赫依」病《蒙植葯志》。
附方
①心痛不止:丁香15克,肉桂30克,共研細末,每日在飯前以熱黃酒服3克。
②小兒吐逆:丁香、半夏(生用)各30克,同研為細末。薑汁和丸,如綠豆大。姜湯下三二十丸。
③唇舌生瘡:用包包丁香末放入口含。
④胃寒呃逆:丁香3克,柿蒡6克,水煎服;或公丁香3克,桔皮9克,水煎服。
⑤口臭:公丁香1-2個,時時含口中。
⑥齲齒牙痛:丁香油滴在蛀孔或用棉球丁香油塞填孔中,有防腐止痛的作用。 丁香花芬芳襲人,為著名的觀賞花木之一。歐、美園林中廣為栽植。在中國園林中亦佔有重要位置。園林中可植於建築物的南向窗前,開花時,清香入室,沁人肺腑。
紫丁香是中國特有的名貴花木,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植株豐滿秀麗,枝葉茂密,且具獨特的芳香,廣泛栽植於庭園、機關、廠礦、居民區等地。常叢植於建築前、茶室涼亭周圍;散植於園路兩旁、草坪之中;與其他種類丁香配植成專類園,形成美麗、清雅、芳香,青枝綠葉,花開不絕的景區,效果極佳;也可盆栽、促成栽培、切花等用。
6. 汕頭哪裡能買到可善挺
導讀:安神鎮驚二十味丸為患者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安神鎮驚二十味丸是一種蒙葯。安神鎮驚二十味丸精選多種不同的中葯成分,具有鎮靜安神的功效。由於不同的病症用葯也是不一樣的,一定要嚴格按照安神鎮驚二十味丸用法用量服用或按醫囑服用。 汕頭哪裡可以買伊來西胺片呢?康德樂大葯房在汕頭的實體門店地址:汕頭市金
擴展閱讀:安神鎮驚二十味丸睡眠質量的好嗎
很多朋友聽到失眠症這個詞,都面露難色,因為他們知道,一旦患上失眠症,不僅晚上難熬,明天還會頂著熊貓眼,這個人都目光呆滯,極大的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學業。那安神鎮驚二十味丸安神嗎||| 安神鎮驚二十味丸為灰褐色水丸,味辛,氣香。安神鎮驚二十味丸主要成份有沉香、肉豆蔻、青皮、廣棗、木香、石膏、重樓、波棱瓜子(炒)、旋復花、檀香、白雲香、制草烏、黑雲香、馬錢子(制)、丁香、豬心粉、菊花、遠志、桔梗、牛膽膏。 而安神鎮驚二十味丸鎮驚,安神,行氣。安神鎮驚二十味丸用於心慌氣短,心神不安,氣血淤滯,胸肋刺痛[閱讀全文]
7. 安友扎沖十三味丸新舊包莊配方一致嗎
摘要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扎沖十三味丸是內蒙古庫倫蒙葯廠生產的蒙葯,其的成分是訶子、草烏、石菖蒲、木香、人工麝香、珊瑚、珍珠、丁香、沉香、禹糧土、磁石、甘草、肉豆。大部分是一致的。
8. 蒙葯射香丸好用嗎
十香丸
【來源】《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木香 沉香 澤瀉 烏葯 陳皮 丁香 小茴香 香附(酒炒) 荔核(煨焦)各等分 皂角(微火燒煙盡)
【用法】上葯為末,用酒糊為丸。如彈子大者磨化服;丸梧桐子大者,湯引下;用於痛疝之屬,溫酒送下。
【功用】行氣,散寒,止痛。
【主治】氣滯寒凝所致的胃痛、腹痛、疝痛等。
方劑名稱 十香丸
葯物組成 沉香1兩,麝香1兩,白檀香1兩,青木香1兩,零陵香1兩,白芷1兩,甘松香1兩,藿香1兩,細辛1兩,芎1兩,檳榔1兩,豆蔻1兩,香附子半兩,丁香3分。
處方來源 《千金翼》卷五。
方劑功效 令人身體百處皆香。
用葯禁忌 忌五辛。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綿裹,日夕含之咽津,味盡即止。
方劑名稱 十香丸
葯物組成 麝香1兩(細研),沉香1兩,丁香1兩,安息香1兩,木香1兩,降真香1兩,藿香1兩,甲香1兩1,蘇合香1兩,薰陸香1兩,牛黃3分(細研),犀角屑3分,人參3分(去蘆頭),細辛3分,芎3分,白茯苓3分,當歸3分(微炒),桂心3分。
處方來源 《聖惠》卷九十八。
方劑功效 破積血,除疫病,去惡氣,好音聲,暢六腑,調五臟,壯氣,益心神。
制備方法 上為末,入研了葯令勻,煉蜜和搗300-500杵,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不拘時候,以溫酒嚼下15丸。
9. 紫花丁香有什麼葯用價值。有什麼作用
紫花地丁性寒味微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黃疸、痢疾、乳腺炎、目赤腫痛、咽炎;外敷治跌打損傷、癰腫、毒蛇咬傷[1] 。紫花地丁所含黃酮甙類及有機酸對金色葡萄球菌、豬巴氏桿菌、大腸桿菌、鏈球菌和沙門氏菌都有較強的抑菌作用[2] 。
所富集微量元素,對人體內多種酶的活性有作用,對核酸蛋白的合成、免疫過程、細胞繁殖都有直接或間接的作用,可促進上皮細胞修復,使細胞分裂增加,T細胞增高,活性增加,從而對生物體的免疫功能起調節作用,通過酶系統發揮對機體代謝的調節和控制。所含鋅可抗病毒,並能刺激抗毒素的合成,提高對傳染病的抵抗力,是其:「清熱解毒」、「治疽療毒」的基礎
【佤葯】日島舌:全株治急性黃疸型肝炎,結膜炎,喉炎,乳腺炎,癰疽腫毒《滇葯錄》、《滇省志》。
【傈僳葯】阿拉克俄:全草治急性結膜炎,咽炎,急性黃疸型肝炎,腮腺炎,燙傷,疔癰,疔瘡,毒蛇咬傷等《怒江葯》。
【普米葯】耳子司:全草治毒蛇咬傷,疔瘡,乳腺炎,腸炎,急性結膜炎,黃疸,淋濁,目赤,生翳,產後瘀血《滇葯錄》。耳子可:用於痛經,產後瘀血,乳癰,腸炎,淋濁,目赤生翳,毒蛇咬傷[15]。
【侗葯】罵麻剃,Mal mac keip,罵恪鐵(Mal loc tieec):全草主治忍卡(貫耳底),耿甚(瘡癤)《侗醫學》。
【苗葯】Vob heeb kab nieb窩灰卡那:全草主治熱經頭痛發燒,面紅,大汗,無名腫毒,毒蛇咬傷《苗葯集》。
【畲葯】全草治癰癤,乳腺炎,咽炎及扁桃體炎,黃疸型肝炎《畲醫葯》。全株治乳腺炎,咽喉炎,眼結膜炎,疔瘡腫毒,腸炎,毒蛇咬傷《滇省志》。
【蒙葯】吉斯一地格達,寶日尼勒一地格達:全草用於清熱解毒,涼血消腫[189]。尼勒其其格:全草治「協日」病,黃疸,「赫依」熱,肝火,膽熱《蒙植葯志》。[6]
全草(地果草):辛、酸,微寒。散風,清熱,消腫。用於風火赤眼,目翳,乳癰,瘰癧,疔腫。[6]
全草:苦、微辛,寒。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用於疔瘡,瘰癧。
10. 除了竹子 無私奉獻的植物有哪些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急急急急 急急急
小草、松樹。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