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香料丁香介紹

香料丁香介紹

發布時間: 2021-12-20 03:27:04

A. 丁香香料什麼味道

丁香本身吃起來辛辣帶苦味及麻澀感,不過與食物烹調後會轉為溫和甘甜的滋味,能讓料理更加甘醇,可說是燉鹵料理必備的香料之一,非常適合搭配肉類及甜質食物。

各地傳統吃法包括:美國人習慣直接將丁香粒插入火腿中烘烤、德國人會把丁香加入麵包甚至酒飲配方中、中國人則常搭配小茴香用來燉鹵豬腳或羊腿。

印度有名的「香料飯」會把小茴香籽、月桂葉、丁香、馬莎拉香料粉和肉桂棒跟白米一起炒香再蒸煮,風味相當迷人!在家自己煮不想那麼麻煩,也有簡單版的做法:在煮米飯時,加入1~2個丁香粒,煮好的白飯便會有特殊的香氣,聞著聞著都覺得變好吃了呢!

雖然帶有辣味,丁香卻很適合用於甜點、飲品中,跟蘋果、巧克力及咖啡的味道都很搭;經典搭配如蘋果派、西方人每逢聖誕節要喝的熱香料蘋果汁、南美玻利維亞的傳統料理— 巧克力牛奶粥,以及風靡南亞的印度香料奶茶。

除了料理,丁香還運用於阿育吠陀(Ayurvedic) 和中葯等傳統醫學,根據記載最早在漢朝就被作為葯用;現代西方醫學中,丁香精油則被認為有舒緩疼痛的功效,成為牙醫的輕度鎮痛劑。因此在台灣想買到丁香,除了到專門的香料店,在中葯行也能輕松找到。

B. 香料丁香什麼樣的好

丁香有公母之分 平日我們所用丁香是公丁香

C. 有幾種食用香料比如:花椒,丁香……請詳細說明。

常用的香葯類 (1)八角,又名大茴香、木茴香、大料,屬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單用或與它葯(香葯)合用均美。主要用於燒、鹵、燉、煨等動物性原料。有時也用於素菜。如燉蘿卜、鹵豆乾等。八角是五香粉中的主要調料。也是鹵水中的最主要的香料。 屬性:性溫。功用:治腹痛,平嘔吐,理胃宜中,療疝瘕,祛寒濕,疏肝暖胃。 (2)茴香(即茴香子),又名小茴香,草茴香。屬香草類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單用或與它葯合用均可。茴香的嫩葉可做餃子餡,但很少用於調味。茴香子主要用於鹵、煮的禽畜菜餚或豆類、花生、豆製品等。 味道、屬性、功用與八角基本相同。 (3)桂皮,又名肉桂,即桂樹之皮。屬香木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一般都是與它葯合用,很少單用。主要用於鹵、燒、煮、煨的禽畜野獸等菜餚。是鹵水中的主要調料。 屬性:性大熱,燥火。功用:益肝,通經,行血,祛寒,除濕。 (4)桂枝,即桂樹之細枝,味道、用途、屬性、功用與桂皮相同,只不過不及桂皮味濃。 (5)香葉,即桂樹之葉。味道、用途、屬性、功用與桂皮相同,但味道較淡。 (6)砂姜,又名山奈、山辣。屬香草類草本植物。本食香料。味道辛、香。生吃熟食均可。單用或與它葯合用均佳。主要用燒、鹵、煨、烤等動物性菜餚。常加工成粉末用之,在粵菜中使用較多。 屬性:性溫。功用:入脾胃,開郁結,辟惡氣,治胃寒疼痛等症。 (7)當歸,屬香草類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甘、苦、香。主要用於燉、煮家畜或野獸類菜餚。因其味極濃,故用量甚微,否則,反敗菜餚。 屬性:性溫。功用:補血活血,調氣解表,治婦女月經不調、白帶、痛經、貧血等症。為婦科良葯。 (8)荊芥:屬香草類草本植物,本食香料。味道辛、香,用途不廣,有時用於燒、煮肉類,主要作菜用。 屬性:性溫。功用:入肺肝,疏風邪,清頭目。 (9)紫蘇,屬香草類草本植物,本味兩用。味道辛、香。用途不廣。但用於炒田螺,味道極妙,有時用於煮牛羊肉等。 屬性:性溫。功用:解表散寒,理氣和中,消痰定喘,行經活絡。可治風寒感冒,發熱惡寒,咳嗽氣喘,惡心嘔吐,食魚蟹中毒等症,梗能順氣安胎。 (10)薄荷,屬香草類草本植物。味本兩用。味道辛、香。用途不大,主要用於調制飲料和糖水,有時也用於甜餚。 屬性:性溫。功用:清頭目,宣風寒,利咽喉,潤心肺,辟口臭。 (11)黃梔子,又名山梔子,屬木本植物,味食香料,也是天然色素,色橙紅或橙黃。味道微苦、淡香。用途不大,有時用於禽類或米製品的調味,一般以調色為主。 屬性:性寒。功用:清熱瀉火,可清心肺之熱,主治熱病心煩,目赤、黃疸、吐血、衄血、熱毒、瘡瘍等症。 (12)白芷,屬香草類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一般都是與它葯合用。主要用於鹵、燒、煨的禽畜野味菜餚。 屬性:性溫。功用:祛寒除濕,消腫排膿,清頭目。 (13)白豆蔻,屬香草類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與它葯合用。常用於燒、鹵、煨等禽畜菜餚。 屬性:性熱、燥火。功用:入肺,宣邪破滯,和胃止嘔。 (14)草豆蔻,屬香草類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微甘。與它葯合用,主要用於鹵、煮、燒、燜、煨的禽畜野味等菜餚。 屬性:性熱。功用:味性較白豆蔻猛,暖胃溫中,療心腹寒痛,宣胸利膈,治嘔吐,燥濕強脾,能解郁痰內毒。 (15)肉豆蔻,屬香草類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苦。與它葯合之,用於鹵煮禽畜菜餚。 屬性:性溫。功用:溫中散逆,入胃除邪,下氣行痰,厚腸止瀉。 (16)草果,屬香草類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與它葯合用,用於燒、鹵、煮、煨等葷菜。 屬性:性熱燥火。功用:破瘴癘之氣,發脾胃之寒,截瘧除痰。 (17)姜黃,屬香草類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苦。它是色味兩用的香料,既是香料,又是天然色素。一般以調色為主,與它葯合用,用於牛羊類菜餚,有時也用於雞鴨魚蝦類菜餚。它還是咖喱粉、沙嗲醬中的主要用料。 屬性:性溫。功用:破氣行瘀,祛風除寒,消腫止痛。 (18)砂仁,屬香草類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與它葯合用,主要用於燒、鹵、煨、煮等葷菜或豆製品。 屬性:性溫。功用:逐寒快氣,止嘔吐,治胃痛,消滯化痰。 (19)良姜,屬香草類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與它葯合之,用於燒、鹵、煨等菜餚。 屬性:性溫。功用:除寒,止心腹之疼,散逆治清涎嘔吐。 (20)丁香,又名雞舌香,屬香木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苦。單用或與它葯合用均可。常用於扣蒸、燒、煨、煮、鹵等菜餚。如丁香雞、丁香牛肉、丁香豆腐皮等。因其味極其濃郁,故不可多用,不然,則適得其反。 屬性:性溫。功用:宣中暖胃,益腎壯陽,治嘔吐。 (21)花椒,又叫川椒,其實並非四川獨有,也並非四川產的好。我國華北、西北、華中、華東等地區均有生產。花椒屬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麻、香。凡動物原料皆可用之。單用或與它葯合用均宜,但多用於炸、煮、鹵、燒、炒、烤、煎等菜餚。葷素皆宜,在川菜中,對花椒的使用,較廣較多。 (22)孜然,味食香料,味辛、香。通常是單用,主要用於烤、煎、炸的羊肉、牛肉、雞、魚等菜餚。是西北地區常用而喜歡的一種香料。孜然的味道極其濃烈而且特殊。南方人較難接受此味,故在南方菜中極少有孜然的菜餚。 屬性:性熱。功用:宣風祛寒,暖胃除濕。 (23)胡椒,屬藤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濃辛、香。一切動物原料皆可用之。湯、菜均宜。因其味道極其濃烈,故用量甚微。常研成粉用之。胡椒在粵菜中用得較廣。 屬性:性熱。功用:散寒,下氣,寬中,消風,除痰。 註:胡椒能發瘡助火,傷陰,胃熱火旺者忌吃。 (24)甘草,又名甜草,屬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甘。主要用於腌臘製品及鹵菜。 屬性:性平。功用:和中,解百毒,補氣潤肺,止咳,瀉火,止一切痛,可治氣虛乏力,食少便溏,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瘡瘍中毒,脘腹及四肢痙攣作痛等症。 註:多食令人嘔吐。 (25)羅漢果,屬藤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主要用於鹵菜。 屬性:性涼。功用:清熱,解毒,益氣,潤肺,化痰,止咳,解暑,生津,清肝,明目,潤腸,舒胃,可治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的多種疾病,尤其對支氣管炎、急慢性咽喉炎、哮喘、高血壓、糖尿病等症均有顯著療效。 (26)香茅,屬香草類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香,微甘。通常是研成粉用之。主要用於燒烤類菜餚。也用於調制復合醬料。 屬性:性寒。功用:降火,利水,清肺。 (27)陳皮,即干桔子皮。屬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苦、香。單用或與它葯合用均宜。主要用於燒、鹵、扣蒸、煨等葷菜。也用於調制復合醬料。 屬性:性溫。功用,驅寒除濕,理氣散逆,止咳 痰。 以下是不常用的: (28)橙葉,屬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用途、屬性、功用與陳皮相同。 (29)烏梅,屬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酸、香,其用途不大,只用於調制酸甜汁,或加入醋中泡之,使醋味更美。 (30)刀豆:豆科藤本植物刀豆的成熟種子。味甘,性溫。可溫中下氣,益腎補元。 (31)龍眼肉=桂圓:無患子科喬木龍眼的假種皮。味甘,性溫。可補氣血,益心脾,可治失眠健忘等症。 (32)山楂:薔薇科喬木或大灌木山楂、山裡紅或野山楂的成熟果實。味酸、甘,性微溫。可消食化積,活血化瘀。 (33)棗=大棗:鼠李科灌木或小喬木棗的成熟果實。味甘,性微溫。可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葯性。 (34)木瓜:薔薇科灌木貼梗海棠的成熟果實。味酸,性溫。可除濕利痹,緩急舒筋,消食,治腳氣。 (35)白扁豆=扁豆:豆科藤本植物扁豆的成熟種子。味甘,性平。可健脾化濕,可治脾虛泄瀉等症。 (36)百合:百合科草本植物百合、細葉百合或卷丹的鱗莖。味甘,性微寒。可清熱,養陰,潤肺,寧神。 (37)青果=橄欖: 橄欖科喬木橄欖的果實。味甘、澀,性溫。可利咽消腫,理氣止痛。 (38)芡實:睡蓮科草本植物芡的成熟種仁。味甘、濕,性平。可健脾止瀉止帶,補腎固精縮尿。 (39)赤小豆:豆科草本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成熟種子。味甘、酸,性平。可利水消腫,利濕退黃。 (40)佛手:芸香科小喬木或灌木佛手柑的果實。味辛、苦、酸,性溫。能疏肝理氣,化痰寬胸。 (41)杏仁:薔薇科喬木山杏、西伯利亞杏、東北杏或苦味杏的成熟種子。味苦,性溫,有小毒。可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42)昆布=海帶:海帶科植物海帶或翅藻科植物昆布的葉狀體。味咸,性寒。可消痰軟堅,利水退腫。 (43)桃仁:薔薇科小喬木桃或山桃的成熟種子。味苦、甘,性平。可活血祛瘀,潤腸通便。 (44)蓮子:睡蓮科水生植物蓮的成熟種子。味甘、澀,性平。可健脾止瀉,補腎固精,養心安神。 (45)桑椹:桑科喬木桑的果穗。味甘,性寒。可補陰血,益肝腎,潤腸通便。 (46)榧子=香榧:紅豆杉科喬木榧的種子。味甘,性平。可殺蟲,潤肺,緩瀉。 (47)淡豆豉:豆科草本植物大豆成熟種子的發酵加工品。味辛,性微溫。可解表除煩,可治外感風寒及溫病初起,發熱,可用於熱病煩悶等症。 (48)黑芝麻:亞麻科草本植物黑芝麻的成熟種子。味甘,性平。可補肝腎,潤五臟。 (49)蜂蜜:蜜蜂科昆蟲中華蜜蜂或義大利蜂所釀成的糖類物質。味甘,性平。可補脾、解毒,潤肺止咳,潤腸通便。 (50)萵苣:菊科草本植物的莖或葉。味苦,性寒,可治熱毒、瘡腫、口渴。 (51)薏苡仁:禾本科草本植物薏苡的種仁。味甘、淡,性涼。可利水滲濕,清熱排膿,益肺健脾。 (52)枸杞子:茄科灌木枸杞或寧夏枸杞的成熟果實。味甘,性平。可補精血,益肝腎,明目。 (53)烏梢蛇:游蛇科動物烏梢蛇除去內臟的乾燥體。味甘,性平。可祛風通絡,定驚止痙。 (54)酸棗仁:鼠李科灌木或小喬木酸棗的種子。味甘,性平。可養心安神,收斂止汗,治失眠。 (55)牡蠣=海蠣子:牡蠣科動物長牡蠣、大連灣牡蠣或近江牡蠣的貝殼。味咸、澀,性微寒。可重鎮安神,平肝潛陽,收斂固澀,軟堅散結。 (56)代代花:芸香科灌木或小喬木代代花的花蕾。味甘、微苦,性平。可理氣寬胸,開胃止嘔。 (57)決明子:豆科草本植物決明或小決明的成熟種子。味甘、苦、咸,性微寒。可清肝明目,潤腸通便。 (58)萊菔子=蘿卜子:十字花科草本植物蘿卜的成熟種子。味辛、甘,性平。可消食化積,止咳化痰平喘。 (59)菊花:菊科草本植物菊的頭狀花序。味甘、苦,性微寒。可疏散風熱,清肝明目,清熱解毒,平降肝陽。 (60)藿香:唇形科草本植物廣藿香或藿香的地上部分。味辛,性微溫。可化濕行氣,和中醒脾,祛暑解表。 (61)郁李仁:薔薇科灌木歐李或郁李的成熟種子。味辛、苦,性平。可潤腸通便,利水消腫。 (62)白果:銀杏科喬木銀杏的成熟種子。味甘、苦、澀,性平,有小毒。可止咳平喘,止帶。 (63)薤白:百合科草本植物薤或小根蒜的鱗莖。味辛、苦,性溫。可通陽開痹,溫中理氣。 (64)香櫞:芸香科小喬木枸櫞或香圓的成熟果實。味辛、苦、酸,性溫。可疏肝理氣,化痰。 (65)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味甘、淡,性平。可利水滲濕,健脾化痰,寧心安神。 (66)火麻仁:桑科草本植物大麻的成熟果實。味甘,性平。可潤腸通便,用於腸燥便秘。 (67)紅花:菊科草本植物紅花的筒狀花序。味辛,性溫。可活血祛瘀,可治瘡瘍腫痛,跌撲傷痛,風濕痹痛,月經不調等症。 (68)麥芽:禾本科草本植物大麥的成熟果實經發芽的加工品。味甘,性平。可消食化積,回乳,用於食積停滯。 (69)香薷:唇形科草本植物海洲香薷的地上部分。味辛,性微溫。可發汗解表,祛暑化濕,利水消腫。 (70)雞內金:雉科動物家雞的沙囊內壁。味甘,性平。可消食化積,化堅消石,固精縮尿。 (71)荷葉:睡蓮科水生植物蓮的葉。味苦,性平。可清熱解暑,升發清陽,並可止血。 (72)白茅根:禾本科草本植物白茅的根莖。味甘,性寒。可涼血止血,清熱生津,利尿。鮮用為佳。 (73)桑葉:桑科喬木桑的葉。味苦、甘,性寒。可疏散風熱,清泄肺熱,清肝明目,涼血止血。 (74)馬齒莧:馬齒莧科草木植物馬齒莧的地上部分。味酸,性寒。可清熱解毒,治痢,消癰。 (75)蘆根:禾本科草本植物蘆葦的根莖。味甘,性寒。可清泄肺胃,生津止咳。鮮用為佳。 (76)蒲公英:菊科草本植物蒲公英的全草。味苦、甘,性寒。可清熱解毒消癰,可治瘡瘍腫痛,咽喉炎症,肝膽疾患,尿路感染等。 (77)益智仁:姜科草本植物益智的成熟果實。味辛,性溫。可補腎固精縮尿,溫脾止瀉攝涎。 (78)淡竹葉:禾本科草本植物淡竹葉的莖葉。味甘,性寒。可清熱除煩,利尿,用於熱病煩熱,口舌生瘡,小便短赤。 (79)胖大海:梧桐科喬木胖大海的成熟種子。味甘,性寒。可清肺止咳,利咽開音,潤腸通便。 (80)金銀花:忍冬科藤本植物忍冬、紅腺忍冬、山銀花或毛花柱忍冬的花蕾或帶初開的花。可清熱解毒,可治外感風熱,咽喉腫 痛,熱毒血痢等。 (81)葛根:豆科藤本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根。味甘、辛,性平。可發表解肌,透疹,生津,升陽止瀉。 (82)魚腥草:即蕺菜,也稱側耳根三白草科草本植物魚腥草的莖葉。味辛,性微寒,有特殊香味。可清熱解毒,排膿,宜生食。 (83)山葯:薯蕷科草本植物薯蕷的塊莖。味甘,性平。可補脾養肺,益腎澀精。

D. 香料丁香作用

1、抗菌作用:含有1%濃度的丁香的乙醚浸出液,水浸液或含8%濃度的丁香煎劑的沙伯氏培養基,對許蘭氏黃癬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種致病性真菌均有抑製作用。較高濃度時對新型隱球菌也有抑製作用。醇浸出液與醚浸出液相似,但水浸液較差。

2、抗真菌作用:乙醇浸劑1:100、丁香油及丁香酚1:8000-1:16000對星形奴卡菌、許蘭黃癬菌、石膏樣小孢子菌及腹股溝表皮癬菌等有抑製作用。

3、驅蟲作用:水或醇提取液在體外對豬蛔蟲有麻痹或殺死作用,感染蛔蟲的狗口服丁香油0.5-1.Og/kg,有驅蟲作用,但一次服用並不能將蛔蟲全部驅除。丁香油較煎劑為優。

4、健胃作用:丁香為芳香健胃劑,可緩解腹部氣脹、增強消化能力、減輕惡心嘔吐。

5.止痛作用:丁香油(少量滴入)可消毒齲齒腔,破壞其神經,從而減輕牙痛。

(4)香料丁香介紹擴展閱讀:

丁香有兩種,園林綠化丁香以及用作香料和中葯的丁香。它們其實毫無關聯,是兩種不同的植物。前者是大家普遍熟知的觀賞植物丁香,為木犀科丁香屬植物。

中葯丁香是桃金娘科蒲桃屬植物,原產於印度尼西亞的馬魯古群島及其周圍島嶼,在古代屬於進口葯。中葯丁香分為公母兩種,公丁香是未盛開的花蕾,母丁香則是成熟的種子。

在用作中葯之前,丁香的身份一直是家家戶戶廚房裡的香料。葯用丁香需在花蕾由綠轉紅時採摘,曬干備用,用時要搗碎。

E. 古代香料有什麼丁香是嗎

壽陽公主梅花
[葯物] 沉香七兩二錢,棧香五兩,雞舌香四兩,檀香、麝香各二兩,藿香六錢,零陵香四錢,甲香二錢(法制),龍腦香少許。
[制備] 上搗羅細末,煉蜜和勻,丸如豆大。
[用法] 爇之。

宣和貴妃王氏金香
[葯物] 真臘沉香八兩,檀香二兩,牙硝、甲香(制),金額香、丁香各半兩,麝香一兩,片白腦子四兩
[制備] 上為細末,煉蜜先和前香,後入腦、麝為丸,大小任意,以金箔為衣。
[用法] 爇如常法。

花蕊夫人衙香
[葯物] 沉香、棧香各三兩,檀香、乳香各一兩,龍腦半錢(另研,香成旋入),甲香一兩(法制),麝香一錢(另研,香成旋入)。
[制備] 上除龍腦外,同搗末入炭皮末、朴硝各一錢,生蜜拌勻,入瓷盒重湯煮十數沸,取出窨七日。
[用法] 作餅爇之

唐開元宮中香
[葯物] 沉香二兩(細銼,以絹袋盛懸於銚子當中,勿令著底,蜜水浸,慢火煮一日),檀香二兩(清茶浸一宿,炒令無檀香氣味),龍腦二兩(另研),麝香二兩,甲香一錢,馬牙硝一錢。
[制備] 上為細末,煉蜜和勻,窨月余取出,旋入腦、麝丸之。

江南李主帳中香
[葯物] 沉香一兩(銼如炷大),蘇合香油(以不津瓷器藏)。
[制備] 上以香投油,封浸百日。
[用法] 爇之。入薔薇水更佳。

漢建寧宮中香
[葯物] 黃熟香四斤,白附子、茅香各二斤,丁香皮五兩,藿香葉、零陵香、檀香、白芷、生結香各四兩,茴香二兩,甘松半斤,乳香一兩(另研),棗半斤(焙乾)。
[制備] 上為細末,煉蜜和勻,窨月余,作丸或餅。
[用法] 爇之。

韓魏公濃梅香
[葯物] 黑角沉半兩,丁香一錢,臘茶末一錢,鬱金五分(小者,麥麩炒赤色),麝香一字,定粉一米粒,白蜜一錢。
[制備] 上各為末,麝先細研,取臘茶之末湯點澄清調麝,次入沉香,次入丁香,次入鬱金,次入余茶定粉,共研細,乃入蜜令稀稠得所,收砂瓶器中,窨月余取燒,久則益佳。
[用法] 燒時以雲母石或銀葉襯之。

逼蟲香
[葯物] 茅香一兩五錢,細辛一兩五錢,零陵香一錢三分,山柰一兩,川椒二兩五錢,藿香一錢六分,千金草三錢六分,莪術一兩七錢三分。
[制備] 共研成粗末。

百和香
[葯物] 沉水香五兩,丁子香、雞骨香、兜婁婆香、甲香各二兩,薰陸香、白檀香、熟捷香、炭末各二兩,零陵香、藿香、青桂香、白漸香、青木香、甘松香各一兩,雀頭香、蘇合香、安息香、麝香、燕香各半兩。
[制備] 上二十味末之,酒灑令軟,再宿酒氣歇,以白蜜和,放入瓷器中,蠟紙封,勿令泄。
[用法] 冬月開取用,尤佳。

F. 調料丁香是什麼樣子

調料丁香是原產於印度尼西亞的一種香料,含丁香油,油中主版要含有揮發性倍半萜類化合權物及酚類、酯類化合物丁香油酚等。

丁香:常綠喬木,高達10米。葉對生,卵狀長圓形或長倒卵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窄下延至柄。花芳香,成頂生聚傘圓錐花序;花萼肥厚,綠色轉紫色,長管狀,先端4裂;花瓣白色稍帶淡紫;雄蕊多數;子房下位;柱頭不明顯。漿果紅棕色。

丁香具有防腐劑及殺菌劑的特性,還可協助消化作用。精油局部被應用於減輕牙痛和嘴部疼痛。花蕾乾燥後廣泛用於烹飪中,做為一種食物香料。

(6)香料丁香介紹擴展閱讀:

丁子香主要價值

1、丁子香的花蕾為常用中葯,是中國傳統進口"南葯"之一,始載於《葯性論》。

2、現代研究表明,丁子香含揮發油,油中主要含丁香油酸、乙醯丁香油酸及丁香烯、甲基正戊酮、甲基正庚酮、香莢蘭醛等成分。

3、具抑菌及驅蟲作用,用作芳香,鎮痙驅風劑,治療胃病,腹痛、嘔吐、神經痛、牙痛等疾病。

4、丁子香是世界名貴的香料植物,用於烹調、香煙添加劑、焚香的添加劑、制茶等。

G. 丁香在香料中起什麼作用

丁香在香料中的作用是:氣芳香濃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丁香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μllataThunb)的乾燥花蕾。當花蕾由綠色轉紅時採摘,曬干。

丁香的萼筒圓柱狀,略扁,有的稍彎曲,長0.7~1.4cm,直徑0.3~0.6cm,紅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狀的萼片,十字狀分開。質堅實,富油性。氣芳香濃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主產於桑給巴爾、馬達加斯加、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我國廣東、海南也產。

(7)香料丁香介紹擴展閱讀:

香料與其他植物或物質相較,香料獨特之處在於其具備引人入勝的芳香氣味、舒緩身心及療愈心靈的功效。香料的使用方式,基本上可分為熏燃、塗、服用、建築雕刻等。常用的香料如下:

1、花椒

花椒含有的辛辣成分具有抗菌和消除食慾不振的作用。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寒性體質。

2、蒜

大蒜所含有的蒜素成分可以殺菌、消除疲勞、促進細胞代謝、促進血液循環。對治療動脈硬化和高血壓都有一定的作用。

3、姜

姜是最常用的佐料。所含的姜辣素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排汗、促進胃腸蠕動,還具有抗酸化、殺菌、軟化蛋白質酶的作用。

4、肉蔻

肉蔻可以去掉肉臭味,常見於肉料理中。而且肉蔻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體溫。以前常被當做是消化系統的中草葯來使用,對食慾不振、腹瀉有很好的療效。

5、胡椒

胡椒具有很強的殺菌作用,而且可以增進食慾、促進血液循環、抗酸化。

H. 大料中的丁香長什麼樣子

丁香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5米;樹皮灰褐色或灰色。小枝、花序軸、花梗、苞片、花萼、幼葉兩面以及葉柄均無毛而密被腺毛。小枝較粗,疏生皮孔。

葉片革質或厚紙質,卵圓形至腎形,寬常大於長,長2-14厘米,寬2-15厘米,先端短凸尖至長漸尖或銳尖,基部心形、截形至近圓形,或寬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萌枝上葉片常呈長卵形,先端漸尖,基部截形至寬楔形;葉柄長1-3厘米。

圓錐花序直立,由側芽抽生,近球形或長圓形,長4-16厘米,寬3-7 厘米;花梗長0.5-3毫米;花萼長約3毫米,萼齒漸尖、銳尖或鈍;花冠紫色,長1.1-2厘米,花冠管圓柱形,裂片呈直角開展,卵圓形、橢圓形至倒卵圓形,先端內彎略呈兜狀或不內彎;花葯黃色,位於距花冠管喉部0-4毫米處。

果倒卵狀橢圓形、卵形至長橢圓形,長1-1.5(-2)厘米,寬4-8毫米,先端長漸尖,光滑。花期4-5月,果期6-10月。

(8)香料丁香介紹擴展閱讀

我國產於東北、華北、西北(除新疆)以至西南達四川西北部(松潘、南坪)。生山坡叢林、山溝溪邊、山谷路旁及灘地水邊,海拔300-2,400米。主要分布於西南及黃河流域以北各省區,長江以北各庭園普遍栽培。

有兩種植物叫丁香這個名字:用於觀賞的丁香(木犀科丁香屬,又稱丁香、洋丁香,分布於從歐洲東南部到東亞的溫帶地區),和作為香料和中葯用的丁香(見公丁香,桃金娘科蒲桃屬,產於坦尚尼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熱帶地區)。

紫丁香,丁香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因花筒細長如釘且香故名。著名的庭園花木。花序碩大、開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習性強健,栽培簡易,因而在園林中廣泛栽培應用。

I. 香料丁香公母區別用途

丁香是分公母的來,中葯自店裡面有公丁香和母丁香。未開的丁香蕾稱「公」丁香,果實為「母」丁香,其葯用價值和用量基本一樣的。具體介紹:一般來說,丁香的花蕾和果實都是香料,都能入葯,這也是公丁香與母丁香的重要區別。所謂公丁香是指丁香花的管狀花蕾,其花蕾略呈研棒狀,長1-2cm,頂端有4枚三角狀的萼片,十字狀分開,整體呈現紅棕色至暗棕色,採摘後晾乾而成,氣味芳香。丁香花蕾,此時摘下晾曬成公丁香,母丁香其實是丁香花的果實,具體的說應該是未成熟的果實。稱為近成熟果實,乾燥果實呈卵圓形或橢圓形,長約2~3厘米,直徑約0.6~1厘米。外表呈褐色,或帶有土紅色粉末,粗糙,多細皺紋,上端宿萼有4裂片。未成熟的果實,此時摘下晾曬干成母丁香。

熱點內容
白蘭花開時 發布:2025-05-17 10:37:54 瀏覽:836
314白色情人節送女朋友 發布:2025-05-17 10:22:38 瀏覽:407
海棠形銅爐 發布:2025-05-17 10:06:35 瀏覽:6
塊莖類蘭花 發布:2025-05-17 10:03:48 瀏覽:606
泡麵西蘭花 發布:2025-05-17 10:00:37 瀏覽:337
小龍女蘭花 發布:2025-05-17 10:00:30 瀏覽:993
櫻花幻想謝 發布:2025-05-17 09:51:46 瀏覽:350
做蘭花菜 發布:2025-05-17 09:45:21 瀏覽:406
梅花和松樹 發布:2025-05-17 09:42:35 瀏覽:141
島風情人節立繪 發布:2025-05-17 09:27:10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