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百合花
① 百合花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百合花主要分面於中國、日本、北美和歐洲等溫帶地區。其花姿雅緻,葉片青翠娟秀,莖干亭亭玉立,是名貴的切花新秀。多數百合的鱗片為披針形,無節,鱗片多為復瓦狀排列於鱗莖盤上,組成鱗莖。莖表面通常綠色,或有棕色斑紋,或幾乎全棕紅色。莖呈圓柱形,無毛。葉呈螺旋狀散生排列,少輪生。葉形有披針形、矩圓狀披針形和倒披針形、橢圓形或條形。葉無柄或少數為短柄。葉全圓或有小乳頭狀突起麝香百合。花大、單生、簇生或呈總狀花序。花朵直立、下垂或平伸,花色一般都很鮮艷。花被片6枚,分2輪,離生,常有靠合而成鍾形、喇叭形。花色有白、黃、粉、紅等多種顏色。雄蕊6枚,花絲細長,花葯橢圓較大。
② 關於百合花的資料
百合,學名(Lilium brownii var. virilum Baker)又名強蜀、番韭、山丹、倒仙、重邁、中庭、摩羅、重箱、中逢花、百合蒜、大師傅蒜、蒜腦薯、夜合花等,是百合科百合屬(學名:Lilium)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
原產於中國,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歐洲、北美洲等北半球溫帶地區,全球已發現有至少120個品種,其中55種產於中國。近年更有不少經過人工雜交而產生的新品種,如亞洲百合、香水百合、火百合等。鱗莖含豐富澱粉,可食,亦作葯用。
(2)北美百合花擴展閱讀:
植物學史
百合,是一種從古到今都受人喜愛的世界名花。它原來出生於神州大地,由野生變成人工栽培已有悠久歷史。早在公元4世紀時,人們只作為食用和葯用。及至南北朝時代,梁宣帝發現百合花很值得觀賞,他曾詩雲:「接葉有多種,開花無異色。
含露或低垂,從風時偃抑。甘菊愧仙方,藂蘭謝芳馥」。贊美它具有超凡脫俗,矜持含蓄的氣質。至宋代種植百合花的人更多。大詩人陸游也利用窗前的土丘種上百合花。他也詠曰:「芳蘭移取遍中林,餘地何妨種玉簪,更乞兩叢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
時至近代,喜愛百合花者也不乏人。昔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平生對百合花就深為賞識,每逢春夏,她的居室都經常插上幾枝。當她逝世的噩耗傳出後」,她生前的美國摯友羅森大夫夫婦,立即將一盆百合花送到紐約的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所設的靈堂,以表達對她深切的悼念。
百合形態特徵
隨著時代的進步,歐美園藝專家通過雜交育種途徑去創造新的品種。半個世紀後,終於選育出一批統稱為「金百合」的新花。其特色是打破了中國百合全是一莖一朵、單純白色的現狀,變成一莖多朵,花色既有金黃、橙紅和淡紫,又有彩斑、條紋等其它圖案顏色,從而更加豐富了觀賞的內涵。
例如美國的「火黃」,其朵頭較大;金光閃閃,秀麗非凡,每枝能開花五六朵。又如由荷蘭人改良的「卷丹」,花色橙紅,花被反卷,內有紫色斑點,伸出絲絲雄蕊,每枝能開花七八朵。另外還有些品種不但秀麗誘人,而且還蘊含香味,最適宜做廳堂的插花,使人們欣賞起來。不禁引發出「夜深香滿屋,疑是酒醒時」的感覺。
名稱的由來,系因其鱗莖由許多白色鱗片層環抱而成,狀如蓮花,因而取 「百年好合」之意命名。
田間管理
前期管理
冬季選晴天進行中耕,曬表土,保墒保溫。春季出苗前鬆土鋤草,提高地溫,促苗早發;蓋草保墒。消滅雜草和防大雨沖刷,並不讓表土板結。夏季應防高溫引起的腐爛;天涼又要保溫,防霜凍,並施提苗肥,促進百合的生長。一般下種至出土,中耕2-3次。到生長中期再鬆土2-3次,以疏鬆土壤,清除雜草,並結合培土,防止鱗莖裸露。
中、後期管理
一是清溝排水。百合最怕水澇,應經常清溝排水,做到雨停土壤漬水干。
二是適時打頂,春季百合發芽時應保留其一壯芽,其餘除去,以免引起鱗莖分裂。在小滿前後,當苗高長至27-33厘米時,及時摘頂,控制地上部分生長,以集中養份促進地下鱗莖生長。
對有珠芽的品種,如不打算用珠芽繁殖,應於芒種前後及時摘除,結合夏季摘花,以減少鱗莖養分消耗。最適時機是:當花蕾由直立轉向低垂時,顏色由全青轉為向陽面出現桃紅色時。時間是6月份。
三是打頂後控制施氮肥。以促進幼鱗莖迅速肥大。夏至前後應及時摘除珠芽、清理溝墒,以降低田間溫、濕度。摘花打頂。
追肥
第1次是穩施臘肥,1月份,立春前,百合苗未出土時,結合中耕畝施人糞尿1000公斤左右,促發根壯根。第2次是重施壯苗肥,在4月上旬,當百合苗高10~20厘米時,每畝施人畜糞水500公斤,發酵腐熟餅肥150~250公斤,進中復合肥10~15公斤,促壯苗。第3次是適施壯片肥,小滿後於6月上中旬,開花、打頂後每畝施尿素15公斤,鉀肥10公斤,促鱗片肥大。
同時在葉面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注意此次追肥要在採挖前40~50天完成。秋季套種的冬菜收獲後,結合鬆土施一次糞肥;待春季出苗後,再看苗追施糞肥1-2次,促早發壯苗,一般每次畝施稀薄人糞水30-40挑,磷肥10-15公斤。
收獲加工
定植後的第二年秋季,待地上部分完全枯萎,低下部分完全成熟後採收。百合一般在大署節前後(7月下旬)選晴天採挖。收後,切除地上部分,須根和種子根,放在通風處貯藏。畝產750~1500公斤,折干率30~35%.97年邵陽日報載:洞口一人種百合,3畝地產2.5萬公斤,最大的一株重10公斤。
加工可分如下幾步
①剝片。即把鱗片分開,剝片時應把外鱗片、中鱗片和晶元分開,以免泡片時老嫩不一,難以掌握泡片時間,影響質量。
②泡片。待水沸騰後,將鱗片放入鍋內,及時翻動,5~10分鍾,待鱗片邊緣柔軟,背部有微裂時迅速撈出,在清水中漂洗去粘液。每鍋開水,一般可連續泡片2~3次。
③曬片。將漂洗後的鱗片輕輕薄攤曬墊,使其分布均勻,待鱗片六成千時,在翻曬直至全乾。以鱗片潔白完整,大而肥厚者為好。
③ 百合花主要分布在什麼地方
百合,是眾多女孩喜歡的一種花,它象徵純潔與高雅。百合花是百合科百合屬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原產於北半球的幾乎每一個大陸的溫帶地區,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歐洲、北美洲等,全球已發現有110多個品種,其中55種產於中國。近年來隨著人工雜交,百合又產生了很多新的品種,比如我們所熟悉的香水百合、麝香百合、亞洲百合、葵(火)百合、姬百合等。
花一般來說主要是用來觀賞的,但各種花也有其獨特的作用。百合花的球根含豐富澱粉質,部分更可作為蔬菜食用,在中國,食用百合具有悠久的歷史,而且中醫上認為百合性微寒平,具有潤肺,清火的、安神的功效,因此它的花以及它鱗狀莖均可以入葯,是一種葯食兼用的花卉。
百合花主要分面於中國、日本、北美和歐洲等溫帶地區。其花姿雅緻,葉片青翠娟秀,莖干亭亭玉立,是名貴的切花新秀。多數百合的鱗片為披針形,無節,鱗片多為復瓦狀排列於鱗莖盤上,組成鱗莖。莖表面通常綠色,或有棕色斑紋,或幾乎全棕紅色。莖呈圓柱形,無毛。葉呈螺旋狀散生排列,少輪生。葉形有披針形、矩圓狀披針形和倒披針形、橢圓形或條形。葉無柄或少數為短柄。葉全圓或有小乳頭狀突起麝香百合。花大、單生、簇生或呈總狀花序。花朵直立、下垂或平伸,花色一般都很鮮艷。花被片6枚,分2輪,離生,常有靠合而成鍾形、喇叭形。花色有白、黃、粉、紅等多種顏色。雄蕊6枚,花絲細長,花葯橢圓較大。
種鱗莖就是百合的種球,它的鱗莖為白色,具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其高為4~7厘米,直徑為5~8厘來,寬卵形,深入土中約10厘米;莖直立,堅硬,基部埋在土內的部分具2~3輪纖維狀根,地上部分高1.2~1.5米,直徑0.8~1.2厘米,有棱紋,深紫色,而被白色綿毛。葉散生,無柄,光亮,披針形,長3~15厘米,寬0.5~1.5厘米,先端漸尖,具顯著葉脈5條以上,上部葉片逐漸變短以至形成葉狀苞片,通常葉腋間生有珠芽;珠芽球形,直徑2~3毫米,老時變為黑色。花序總狀圓錐形;花梗粗硬,開展,花朵稍下垂;花被片6,橘紅色,密生紫黑色斑點,開放時反卷,披針形,長8厘米,寬1.5厘米;雄蕊長5~7厘米,花葯紫色,且具斑點;柱頭紫色,子房長1.3~1.8厘米。果實倒卵形,長3~4厘米。花期一般在7月。
④ 百合花的種類
百合是非常常見的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也是非常重要的切花材料,現在,百合的品種版全球已達120餘種權,並且還在不斷的經過人工繁殖培育新的品種。我們比較常見的有香水百合、亞洲百合、火百合等。
百合花
百合為多年生草本,株高70~150厘米。鱗莖球形,淡白色,先端常開放如蓮座狀,由多數肉質肥厚、卵匙形的鱗片聚合而成。百合花大、多白色、漏斗形,單生於莖頂。蒴果長卵圓形,具鈍棱。
中文學名:百合
拉丁學名:Lilium brownii var。 virilum
別稱:強瞿、番韭、山丹、倒仙
二名法:Lilium brownii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百合目
科:百合科
族:百合族
屬:百合屬
種:野百合
分布區域:亞洲東部,歐洲,北美洲,北半球
功效:養陰清熱,滋補精血
⑤ 百合花有什麼特點
百合花的外形和特點是:
百合的鱗片為披針形,無節,鱗片多為復瓦狀排列於鱗莖盤上,組成鱗莖。莖通常圓柱形,無毛。葉形有披針形、矩圓狀披針形和倒披針形、橢圓形或條形。
花大單生、簇生或呈總狀花序。花朵直立下垂或平伸,花色常鮮艷。花被片6枚,分2輪,離生,常有靠合而成鍾形、喇叭形。花色有白、黃、粉、紅等多種顏色。雄蕊6枚,花絲細長,花葯橢圓較大。
(5)北美百合花擴展閱讀
百合花是百合科百合屬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原產於北半球的幾乎每一個大陸的溫帶地區,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歐洲、北美洲等,全球已發現有110多個品種,其中55種產於中國。
百合花素有「雲裳仙子」之稱。由於其外表高雅純潔,天主教以白百合花為聖母瑪利亞的象徵,而梵蒂岡以百合花為國花。百合的種頭由鱗片抱合而成,取「百年好合」「百事合意」之意,中國自古視為婚禮必不可少的吉祥花卉。還有尊重的含義。
百合具有較高的營養成分,又具有較高的葯用價值,早在2000多年前,百合就被中醫引用,歷代《本草》中有詳盡的記述。
中醫認為:百合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補中益氣之功能,能治肺癆久咳、咳唾痰血、虛煩、驚悸、神志恍惚、腳氣浮腫等症,常用的百合葯膳方有蜜煎百合、百合香米粥、百合黨參豬肺湯、百合雞子湯、百合煨肉等。
⑥ 種百合花!!
1、 花絮
我國栽培百合歷史悠久,漢代醫葯名家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已詳述其葯用價值。南北朝時(公元420~589)梁宣帝曾為百合題詩贊美。據明代(1368~1644)文獻如《平涼縣志》記載。約在500年前,蘭州百合已在甘肅作為名葯栽培。在明代王象晉的《群芳譜》中,記述了歷代有關百合的資料與詩賦詞典等。在清代陳淏子的《花鏡》中,有山丹、百合、番山葯等百合屬花卉的記載。
西方人一直把百合當作聖潔的象徵。《聖經》上記載:以色列國王所羅門(公園前1033~975年)的寺廟柱頂上,就有百合花的裝飾。外國有句諺語:「百合花賽過所羅門的榮華」。可見百合花在當時地位已不同尋常。
「百合」顧名思義有百事合意之義,且百合的鱗莖瓣瓣緊抱,象徵著團結友好。因此,逢年過節,人們都愛用百合花或百合為禮品互相饋贈。百合花艷繽紛。蘇軾曾有詩贊之:「堂前種山丹,錯落瑪瑙盤」。蘇軾亦寫道:「山丹得雨後花開,艷色照庭除。末品何曾數,群芳自不如」。詩人描寫雨後花開,其艷麗的色彩令人注目,使庭院為之增輝。百合花香姿美。蕭詧的《詠百合詩》雲:「含露或低垂,從風時偃仰」。描繪低垂的百合花葉含著晶瑩如玉的露珠,時而微風拂過,則花兒搖曳偃俯,花浪次起彼伏,彷彿一群群妙齡少女翩翩起舞,柔娜多姿,使人憐愛無比。
百合花姿雅緻,葉翠娟秀,莖干亭立,色澤鮮艷,是盆栽、切花和點綴庭院的名貴花卉。
2、 生態習性
百合為百合科百合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球根花卉。地下有大型球狀鱗莖,多數百合的鱗片為披針形,無節,著生於鱗莖盤上;從鱗莖基部長出的根,健壯而有分枝,稱為基生根由鱗莖中的芽長出地上直立莖,在土表下也能生根的稱為莖根。在莖根簇附近能形成一些次年即可獨立生存的小鱗莖。百合莖通常從鱗莖中直伸出來,但也有形成部分匍匐狀地下莖,向前延伸一段,或形成小鱗莖,或向上伸露到地面上。多數百合在土表的莖上能形成小鱗莖,也有的種類在地上莖葉腋處形成珠芽。莖表明通常綠色,或有棕色斑紋或疙瘩,或幾乎是全黑的。莖通常為圓柱形,無毛;但也有莖上有小乳頭狀突起,如岷江百合;有的莖上有綿狀毛。如丹卷。葉呈螺旋狀散生排列;少有輪生葉,如青島百合。葉有披針形、矩圓狀披針形、矩圓狀倒披針形、橢圓形或條形。無柄或短柄。全緣或邊緣有小乳頭狀突起。花大,單生、簇生於莖的頂端,呈總狀花序,少有近傘形或傘房狀排列;花苞葉狀,但較小;花色常鮮艷。花朵或直立、下垂或平伸,花被片6,2輪,離生,常多少靠合而成喇叭形、鍾形或碗形;花被片通常披針形或匙形,花被片有平展,或反卷;有白、乳白、桔紅、黃、紫等顏色,並有斑點;多具香氣。蒴果矩圓形,種子多數扁平。花期5~7月,果熟9~10月。
百合種類較多,世界上已經發現約80餘種,我國是世界百合的分布中心,約有42種。按葉序與花型特徵百合可劃分為四個組:百合組、種花組、卷瓣組和輪葉組。百合性強健,喜涼爽、濕潤氣候,耐寒力較強,適半陰,忌連作。喜肥沃、腐殖質多的深厚土壤,忌硬粘土,多數種類的百合以微酸性土壤為好,土壤過濕易爛根。
3、 栽培要點
(1) 選盆即上土
家庭栽培百合,為保證開花整齊一致,選擇發育充實、健壯、均勻而無病的大球,用20~25厘米口徑的盆移栽,每盆可置3~4球。盆下墊破瓦片,其上覆粗腐葉土。栽植時間宜在秋季莖葉枯萎時。
(2) 土壤
盆土配方為:疏鬆肥沃土壤3份,泥炭或腐葉土3份,粗砂2份。對配好的土,每36升加60克蹄角粉、60克過鱗酸鹽、30克硫酸鉀。有莖根的種類,鱗莖應種於盆沿下約12厘米處,待芽長出後及時添加盆土。
(3) 施肥
莖根長出後,每周可施1~2次液體追肥。
(4) 澆水
澆水量應隨植株生長而逐漸增加,至花朵盛開時再給予充足水量。花後減少澆水量,開過花的百合盆應埋於冷涼角落的鬆土中,並防止澆水過多,以防鱗莖腐爛。
(5) 換盆
休眠期結束後應將鱗莖上部的盆土取出(勿傷及鱗莖),更換新的肥沃盆土,以使次年新出根莖可直接得到大量營養。盆栽的百合,最好每年翻盆重載。有利促進花大、鮮艷和鱗莖的膨大。
⑦ 百合花的形狀,氣味,花的大小各是什麼
1、形狀:
百合花的鱗莖球形,先端常開放如蓮座狀,由多數肉質肥厚、卵匙專形的鱗片聚合而成。
根形狀纖細,數目多達180條,分布在土壤表層。莖直立,圓柱形。葉片由披針形至橢圓狀披針形,全緣,葉脈弧形。花大,呈漏斗形。
2、氣味:
百合花散發的香氣清新淡雅的。
3、大小:
百合為多年生草本,株高70至150厘米,鱗莖高4至7厘米,直徑5至8厘來,寬卵形,深入土中約10厘米。
莖直立,堅硬,地上部分高1.2至1.5米,直徑 0.8至1.2厘米,葉長3至15厘米,寬0.5至1.5厘米,珠芽直徑2至3毫米,花被長8厘米,寬1.5厘米。雄蕊長5至7厘米,花葯紫色,且具斑點。
柱頭紫色,子房長1.3至1.8厘米。
(7)北美百合花擴展閱讀:
百合的生長環境
百合喜涼爽,較耐寒。高溫地區生長不良。喜乾燥,怕水澇。土壤濕度過高則引起鱗莖腐爛死亡。
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在土層深厚、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中,鱗莖色澤潔白、肉質較厚。粘重的土壤不宜栽培。根屬系粗壯發達,耐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百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百合花
⑧ 有關百合花的資料
百合花,又叫強瞿、番韭、山丹、倒仙、百合蒜,是深受大眾喜愛的平價花種。
百合花是百合科百合屬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原產於北半球的大陸溫帶地區,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歐洲、北美洲等,已發現的就有110多個品種,多達55種產於中國。更有不少經過人工雜交而產生的新品種,比如:麝香百合、香水百合、亞洲百合等。
百合花的養護:
首先我們要選擇充實、健壯的種鱗莖,因為種鱗莖越大,花蕾數就越多。品種的不同,著蕾數也有一定差別。因此,好的種鱗莖有較高的商品價值和觀賞價值,這對於盆栽百合來說非常重要。
盆栽百合通常使用12~15厘米的深盆,每盆僅種植一個種鱗莖。也可以用15~18厘米深盆,每盆3個鱗莖。種植的時候,盆底墊破碎的瓦片,再加土,鱗莖頂芽距離盆口約2厘米,頂芽上土厚1厘米。荷蘭用催芽鱗莖,催芽部分露在上面。若種植前鱗莖已經發芽就不需要催芽,若沒有發芽,就要把鱗莖放在裝有木屑的木框裡面,放在8~23攝氏度的環境下,4~5天就發芽了。生長的過程中要保持泥土潮濕。白天的溫度保持21℃,晚上15℃左右,大概90~100天花朵有了顏色,就將盆轉移到10~12℃環境下,這樣能夠讓花朵開得好並且花期長。
(8)北美百合花擴展閱讀:
百合花有「雲裳仙子」的美稱。因為它的外表高潔雅緻,天主教把白百合花作為聖母瑪利亞的象徵,梵蒂岡則以百合花作為國花。百合的種頭由鱗片抱合組成,因此也有了「百年好合」、「百事合意」的美好寓意,中國把百合花看做婚禮必不可少的花卉。並且百合花還有著尊重的內涵。
⑨ 百合花的介紹(300字左右)
百合來花介紹
百合花又叫夜合自花,為百合科、百合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鱗莖球形,鱗莖瓣擴展,無節,白色,莖有紫色條紋,葉散生,上部葉常比中部葉小,倒披針形,基部斜窄,全緣,有3條到5條脈,花1朵到4朵,喇叭形,有香味,花被片6,倒卵形,多為白色,背面帶紫褐色,無斑點,頂端彎而不卷,蜜腺兩邊具小乳頭狀突起,雄芯向前彎,著生於花被的基部;花絲上有柔毛,花葯橢圓形,丁字著生,子房長柱形,柱頭3裂,花期6月至8月,蒴果矩圓形,有棱,具多數種子。
百合多數喜涼爽濕潤環境,但少數種類能耐乾旱環境,其鱗莖由二三十瓣重疊累生,有若百片合成,故名百合。鱗莖大小依種類和品種而異,其中含有一根短直的莖軸,花開於莖端,少則二三朵,多則上百朵以上。花色有乳白、橙黃 ,紫紅、粉紅等,及各色帶有噴點、斑塊的色彩組合。 葉片則有披針形、線形、橢圓形和心臟形等。
百合味質鮮美、且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具有極高的醫療價值和食用價值。百合花性微寒平,味甘微苦,有潤肺、清火、安神功效。治療咳嗽、眩暈、夜不安,天泡溫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