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景觀應用
『壹』 園林專業畢業論文:北方常見丁香屬園林植物研究進展
[1] 藏淑英.劉更喜,丁香[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0:1.
[2] 孫振雷,劉海學,雷虹內,等.丁香屬種、變容種過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J].哲里木畜牧學院學報,1998,8(3):16~19.
[3] 陳新露,趙祥雲,Bradley N,等.應用RAPD技術評價丁香品種間遺傳關系[J].園藝學報,1995,22(2):171~175.
[4] 陳新露,陳振峰,韓勁.隨機擴增多態DNA(RAPD)標記用於丁香品種遺傳分析及品種分類[J].西北植物學報,1999,19(2):169~176.
『貳』 丁香的作用和應用
最靠譜的回答是問度娘啊!
『叄』 丁香的功效與作用
中醫認為丁香味辛性溫,歸脾、胃、肺、腎經,具有溫中降逆、補腎助陽的作用。常用內於治療容脾胃虛寒、呃逆嘔吐、食少吐瀉、心腹冷痛、腎虛陽痿等病症。
丁香樹一身都是寶,其樹皮、根和枝均有很好的葯用價值。丁香皮散寒理氣、止痛止瀉,可用於治療胃寒、脘腹痛脹、腹瀉、牙痛等疾病;丁香根能散熱解毒,可用於治療風熱腫毒;丁香枝理氣散寒、溫中止瀉,可治療脘腹脹滿、惡心、腹瀉等疾病。需要注意的是,丁香不宜與中葯鬱金同用。
(3)丁香景觀應用擴展閱讀:
丁香有兩種,園林綠化丁香以及用作香料和中葯的丁香。它們其實毫無關聯,是兩種不同的植物。前者是大家普遍熟知的觀賞植物丁香,為木犀科丁香屬植物。
中葯丁香是桃金娘科蒲桃屬植物,原產於印度尼西亞的馬魯古群島及其周圍島嶼,在古代屬於進口葯。中葯丁香分為公母兩種,公丁香是未盛開的花蕾,母丁香則是成熟的種子。
在用作中葯之前,丁香的身份一直是家家戶戶廚房裡的香料。葯用丁香需在花蕾由綠轉紅時採摘,曬干備用,用時要搗碎。
『肆』 丁香花有什麼作用!
葯用丁香和復觀賞用的丁香花是制兩個截然不同的植物。觀賞丁香是木犀科丁香屬落葉灌木,屬於著名的庭園花木,花序碩大、開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習性強健,栽培簡易,因而在園林中廣泛栽培應用。葯用丁香為雙子葉植物葯桃金娘科植物,主治呃逆、嘔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痃癖、疝氣、癬症。
『伍』 丁香花有什麼作用
丁香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常見的一種花,它是一種比較養胃的中葯花,這種花曬開後,就可以做葯材飲用,用丁香花泡茶,茶香濃郁,入口苦中微微發甜,不僅可以止渴生津,還能對胃部有很好的養護作用。它可以暖胃,對胃部的滋養非常好,而且對於一些原本就有胃炎的患者來說,丁香花可以調理胃部疾病,對於腸道也很好,有些一到夏季吃油膩食物就容易反胃嘔吐的人來說,喝一些丁香花茶是極好的,胃部重在養,當我們堅持喝一個月的丁香花後,會明顯感覺到胃部變得舒適很多。
丁香花不僅樣子長得美,同樣也是內外兼修的好葯材,所以,我們不要小瞧現在市面上的一些茶葉葯材,花茶雖然不起眼,但是卻有大功效,對於現在講究養生的現代人來說,飲用最為適宜,當然,我們也要注意堅持飲用,保護我們的胃部健康。
『陸』 丁香有什麼作用
1、觀賞價值。
2、綠化價值。
3、葯用價值。有溫中、暖腎、降逆。溫中降逆;溫腎助陽之功專能。主治:治呃屬逆、嘔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痃癖、疝氣、癬症。
4、經濟價值
從丁香莖蒸餾的丁香油用制殺菌葯、香料、漱口劑、牙痛的局部麻醉葯、合成香草醛,還可作增香劑和增強劑。還可用於烹調、香煙添加劑、焚香的添加劑、制茶等。可作為葯用,中葯也有丁香花蕾入葯,葯名公丁香,性溫,味辛。香氣馥郁,味辛辣,常用於食品調味。
丁香樹的樹根(丁香根)、樹皮(丁香樹皮)、樹枝(丁香枝)、果實(母丁香)、花蕾蒸餾所得的揮發油(丁香油)亦供葯用。
『柒』 丁香的園林用途有哪些
丁香春季盛開時,碩大而艷麗的花序布滿全株,芳香四溢,觀賞效果甚佳。為世界園林綠化中著名的觀賞花木。可叢植或孤植於路邊、草地及庭園中,或將多種丁香集中種在一處,建成頗具特色的丁香園,還可用作插花材料。
『捌』 白丁香花的用途是什麼
【出處】《吉林中草葯》
【拼音名】Bào Mǎ Zǐ
【別名】白丁香(《吉林中草葯》),棒棒木(《北方常用中草葯手冊》),荷花丁香(《寧夏中草葯手冊》)。
【來源】為木犀科植物暴馬丁香的樹皮、樹干及莖枝。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落葉喬木,高6~8米。樹皮灰褐色,有橫紋。小枝灰褐色,有明顯的橢圓形皮孔。芽小,卵圓形,紫褐色,先端疏被白纖毛。葉對生,卵圓形,先端突尖、漸尖或鈍,基部通常廣楔形,全緣,有光澤。圓錐花序頂生;花小,白色;萼鍾狀,4裂,宿存;花冠漏斗狀,不比萼長或微長;裂片4;雄蕊2,伸出花冠外,約為花冠2倍長;子房2室。蒴果長圓形,開裂象小鴨嘴。種子長圓形,周圍有紙質的翅。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於林緣、河岸及混交林下。分布吉林、遼寧、黑龍江、河北、陝西、甘肅、寧夏等地。
【化學成份】樹皮含揮發油、甾醇、三萜成分及酚性成分。
【葯理作用】
①祛痰作用
小鼠或家兔灌服或腹腔注射全皮水煎液都有顯著的祛痰作用(酚紅法),作用強度與同劑量桔梗相當,切斷迷走神經後,作用不受影響,直接從氣管內給予小量葯物亦可發生作用,因此可能系直接刺激呼吸道而發生作用。對於氣管纖毛上皮運動則反有抑制。祛痰的有效成分是酸酚及黃酮類物質。
②平喘作用
豚鼠口服全皮水煎液有非常明顯的平喘作用(組織胺噴霧引喘法)。平喘的有效成分是萜類。小鼠灌服接近中毒量的全皮水煎液仍無止咳作用(氨水噴霧法)。樹皮的乙醇提取物的中性部分有止咳作用。
③對大鼠實驗性慢性氣管炎的作用
灌服浸膏20克/公斤,共20天。並無止咳作用,但能減輕Ⅲ級以下支氣管上皮細胞的肥大增生,使各級支氣管杯狀細胞數量減少,氣管腺體肥大增生減輕以及腺泡、導管粘液化數量減少,但對慢性炎症細胞浸潤和淋巴組織增生無明顯作用。
④其他
全皮及內皮水煎液對肺炎雙球菌和流感桿菌有中度抑菌作用,全枝水煎液對此只有輕度抑制。木心水煎液則無作用。全皮水煎液對網狀內皮系統吞噬機能及毛細血管通透性均無影響。
【毒性】小鼠灌服或腹腔注射全皮水煎液的半數致死量分別為大於100克/公斤及10.18克/公斤。豚鼠灌胃20克/公斤/日(相當於成人量20~40倍)連續20天,除體重增長受到明顯抑制外,心電圖、肝功能、尿蛋白及內臟病理切片檢查均無明顯改變。全皮水煎液對胃有刺激性,乙醇及乙酸乙酯提取物則無刺激。
【性味】《東北常用中草葯手冊》:苦,微寒。
【功能主治】《吉林中草葯》:消炎,鎮咳。利水。治痰鳴喘嗽,心臟性浮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
【附方】
①治痰喘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暴馬子一寸長,切條,水煎頻飲。(《吉林中草葯》)
②治心臟性浮腫:暴馬子一兩,切碎,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葯》)
【臨床應用】治療慢性氣管炎 實驗表明,暴馬子各部分以內皮作用最強,全皮次之,木心最差。故臨床多採用其嫩皮,劑型有沖劑、粉劑、糖漿、丸劑,及暴馬子皮提出物等。除單方制劑外,尚有復方制劑,但兩者療效相近。對單純型慢性氣管炎的療效皆高於喘息型;祛痰和止咳的療效皆高於平喘的療效。暴馬子鎮咳作用雖明顯,但不及可待因,祛痰作用與等劑量的桔梗比較,作用相似。制劑與用法:一沖劑:取暴馬子樹皮洗凈煎煮2次,合並2次濾液濃縮成膏加糖粉混勻,製成顆粒,60℃左右乾燥。每次3克;日服3次。每日量相當暴馬子樹皮1兩。二糖漿:暴馬丁香嫩皮3兩,青蘿卜3兩,加水300毫升,煎成60毫升,加白糖適量即成。每次30毫升,日服2次,10天為一療程。三丸劑:每丸3錢(含暴馬丁香嫩皮粉5克,蜂蜜5克),每次1丸。日服3次,10天一療程。四粉劑:暴馬子皮水煎3次,每次1小時,濃縮噴霧乾燥製成粉劑,每日5錢(10兩制),分3次服,連服20天。五暴馬子皮提出物:從暴馬子樹皮(干)5錢(10兩制)中製取總提出物1.8克,每次0.6克,每日3次,飯後服,10天為一療程。療效:沖劑組冶療25例,近期控制2例,顯效3例,好轉14例,無效6例;糖漿組治256例,近期治癒33例,顯效79例,好轉114例,無效30例;丸劑組治療275例,近期治癒22例,顯效1例,好轉122例,無效70例;提取物組觀察20例,2個療程後近期治癒7例,顯效4例,進步7例,無效2例。服暴馬子皮提取物後一般在2~3天開始見效,6天效果明顯,10天效果可達一定高度;10天後若繼續治療。有效病例可繼續好轉或趨向治癒,而無效者則仍然無效。副作用:少數病例服葯後有口乾、胃部不適、輕度腹瀉等現象,停葯後即消失。
【備注】同屬植物歐暴馬丁香的水或丙酮浸出物給發熱之兔、貓口服或腹腔注射有退熱作用。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