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葯材牡丹皮
⑴ 中葯中的牡丹皮是什麼
牡丹皮就是牡丹花植物的跟皮。
[採制貯藏]秋季採挖根部,除去細根,剝取根專皮,迅速洗凈,潤後切薄屬片,曬干,置通風乾燥處。
【性味歸經】苦、辛,微寒。 歸心、肝、腎經。
[功效]清熱涼血,活血祛瘀。
【用法用量】 煎服,6 ~12g 。清熱涼血宜生用,活血祛瘀宜酒炙用。
⑵ 牡丹皮主治什麼
清熱,涼血,和血,消瘀。治熱入血分,發斑,驚癇,吐、衄、便血,骨蒸勞熱,經閉,內症瘕,癰瘍,容撲損。
①《葯性論》記錄:"治冷氣,散諸痛,治女子經脈不通,血瀝腰疼。"
②《別錄》記錄:"除時氣頭痛,客熱五勞,勞氣頭腰痛,風噤,癲疾。"
③《本經》記錄:"主寒熱,中風瘈瘲、痙、驚癇邪氣,除症堅瘀血留舍腸胃,安五臟,療癰瘡。"
④《日華子本草》記錄:"除邪氣,悅色,通關腠血脈,排膿,通月經,消撲損瘀血,續筋骨,除風痹,落胎下胞,產後一切冷熱血氣。"
⑤《醫學入門》記錄:"瀉伏火,養真血氣,破結蓄。"
⑥《滇南本草》記錄:"破血,行(血),消症瘕之疾,除血分之熱。"
⑦《珍珠囊》記錄:"治腸胃積血、衄血、吐血,無汗骨蒸。"
⑧《綱目》記錄:"和血,生血,涼血。治血中伏火,除煩熱。"
⑶ 中葯中牡丹皮有些什麼功效
【功用主治-牡丹皮的功效】清熱,涼血,和血,消瘀。
治熱入血分,發斑,驚癇,吐、衄、便血,骨蒸勞熱,經閉,症瘕,癰瘍,撲損。
①《本經》:主寒熱,中風瘈瘲、痙、驚癇邪氣,除症堅瘀血留舍腸胃,安五臟,療癰瘡。
②《別錄》:除時氣頭痛,客熱五勞,勞氣頭腰痛,風噤,癲疾。
③《葯性論》:治冷氣,散諸痛,治女子經脈不通,血瀝腰疼。
④《日華子本草》:除邪氣,悅色,通關腠血脈,排膿,通月經,消撲損瘀血,續筋骨,除風痹,落胎下胞,產後一切冷熱血氣。
⑤《珍珠囊》:治腸胃積血、衄血、吐血,無汗骨蒸。
⑥《滇南本草》:破血,行(血),消症瘕之疾,除血分之熱。
⑦《醫學入門》:瀉伏火,養真血氣,破結蓄。
⑧《綱目》:和血,生血,涼血。
治血中伏火,除煩熱。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宜忌】血虛有寒,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服。
①《本草經集注》:畏菟絲子。
②《古今錄驗方》:忌胡荽。
③《唐本草》:畏貝母、大黃。
④《日華子本草》:忌蒜。
⑤《本經逢原》:自汗多者勿用,為能走泄津液也。
痘疹初起勿用,為其性專散血.不無根腳散闊之慮。
⑥《得配本草》:胃氣虛寒,相火衰者,勿用。
【選方】①治傷寒熱毒發瘡如豌豆:牡丹皮、山梔子仁、黃芩(去黑心)、大黃(銼、炒)、木香、麻黃(去根、節)。
上六味等分,銼如麻豆大。
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聖濟總錄》牡丹湯) ②治婦人惡血攻聚上面,多怒:牡丹皮半兩,乾漆(燒煙盡)半兩。
水二鍾,煎一鍾服。
(《諸證辨疑》) ③治傷寒及溫病應發汗而不發汗之內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盡,內余瘀血,面黃,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兩,生地黃八兩,芍葯三兩,牡丹皮二兩。
上四味,細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千金方》犀角地黃湯) ④治胎前衄血:丹皮、黃芩、蒲黃、白芍、側柏葉。
共為細末,早米糊為丸。
空心白湯下百丸。
(《秘傳內府經驗女科》) ⑤治婦人骨蒸,經脈不通,漸增瘦弱:牡丹皮一兩半,桂(去粗皮)一兩,木通(銼、炒)一兩,芍葯一兩半,鱉甲(醋炙,去裙襕)二兩,土瓜根一兩半,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人,炒)。
上七味粗搗篩。
每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分溫二服,空心食後各一。
(《聖濟總錄》牡丹湯) ⑥治腸癰,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四兩,牡丹一兩,桃仁五十個,瓜子半升,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再煎沸,頓服之。
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
(《金匱要略》大黃牡丹湯) ⑦治懸癰生於穀道之前,小便之後,初發甚癢,狀如松子,-月赤腫如桃,遲治則破,而大小便皆從此出,先服國老湯不消者:牡丹皮、大黃、貝母、白芷、甘草、當歸各五錢。
共為細末,酒調服二錢,空心吃。
(《本草匯言》將軍散) ⑧治下部生瘡,已決洞者:牡丹方寸匕,日三服。
(《補缺肘後方》) ⑨治金瘡內漏,血不出:牡丹皮為散,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
(《千金方) ⑩治腕折瘀血:虻蟲二十枚,牡丹一兩。
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
(《千金方》) ⑾疝氣(覺氣脹不能動)。
用牡丹皮、防風,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
⑿婦女惡血(血往上沖,臉紅易怒)。
用牡丹皮半兩、乾漆(燒至煙盡)半兩,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⒀傷損瘀血。
用牡丹皮二兩、虻蟲二十一個(熬過),同搗碎。
每天早晨服一匙,溫酒送下。
⒁刀傷後內出血。
用牡丹皮研細,水沖服少許。
瘀血自尿中排出。
⒂下部生瘡(已破口)。
取牡丹末一匙煎服。
一天三次。
【臨床應用】①治療高血壓取牡丹皮1~1.5兩,水煎成120~150毫升,每日3次分服;或初次量用5~6錢,如無不良反應增至1兩。
治療20餘例,一般服葯5天左右血壓即有明顯下降.症狀改善;經服葯6~33天,舒張壓平均下降10~20毫米汞柱,收縮壓平均下降20~40毫米汞柱。
本組病例近期內均能使血壓下降到正常范圍或接近正常范圍,症狀亦隨之消失或改善,但遠期療效有待繼續觀察。
個別患者服葯後有惡心、頭昏等副作用,無需停葯即能自然消失。
②治療過敏性鼻炎用10%的牡丹皮煎劑,每晚服50毫升,10天為一療程,治療31例,痊癒12例。
又治療9例,服葯後症狀很快好轉,但無1例根治。
此外,用10%丹皮煎液內服(每晚50毫升),試治乳突鑿開術後,因伴有變態反應而致遲遲不得干耳的患者6例,結果5例痊癒,1例減輕。
【附】牡丹的功用。
在於清熱涼血,活血散瘀,能治心、腎、肝等經的伏火(陰火,相火)。
治伏火,許多人多用黃櫱;其實,牡丹更勝於黃櫱。
李時珍指出:牡丹只取紅、白兩色的單瓣者入葯,其他品種皆人工培育而成氣味不純,不可用紅花者偏於利,白花者偏於補。
⑷ 牡丹皮的功效是什麼
清熱涼血,活血祛瘀
⑸ 中葯牡丹皮有什麼用
這種葯材可以很有效地治療你的腹瀉,如果你長期出現這樣的腹瀉,那就需要很好的注意自己的飲食,如果平時自己的飲食不幹凈的話也會導致這樣的腹瀉,中葯牡丹皮是很好治療這樣的葯物,中葯牡丹皮具有很好的止瀉和調血氣的作用,長期的服用牡丹皮可以很有效地改善身體的血液循環,也會使自己的皮膚更加美白,而且也會使身體的一些器官的毒素排出。
⑹ 中葯「牡丹皮」的葯理作用
你好,牡丹皮是牡丹的根皮。其功效清熱涼血,活血散瘀,止血。歸心肝腎經。
⑺ 中葯丹皮是治什麼的
丹皮性味歸經
⑴性寒,味苦;涼;微寒。歸心;肝;腎;肺經。[1] ⑴味苦、辛,微寒。歸心、肝、腎經。[2]功效主治
清熱涼血;活血散瘀。溫熱病熱入血分;發斑;吐衄;熱病後期熱伏陰分發熱;陰虛骨蒸潮熱;血滯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風濕熱痹。[2][1]用法用量
⑴內服:煎湯,6-9g;或入丸、散。[1] ⑵內服:煎湯,6-12g。[2]用葯禁忌
1.血虛有寒,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服。 2.《本經逢原》:自汗多者勿用,為能走泄津液也。痘疹初起勿用,為其性專散血
牡丹皮-中葯材
,不無根腳散闊之慮。 3.《得配本草》:胃氣虛寒,相火衰者,勿用參考資料:網路
⑻ 亳州中葯材牡丹皮價格
展開全部
7月10號牡丹皮14.00到22.00元/公斤。7月9號牡丹皮
14.00到22.00元/公斤。7月號牡丹皮
14.00到22.00元/公斤。3天價格趨勢在±22.22%
⑼ 什麼是牡丹皮
牡丹皮是我國傳統中葯材,簡稱丹皮。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2000年版收載的牡丹皮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Andr。)PaeoniasuffruticosaAndr。的乾燥根皮。牡丹作為葯用,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以後歷代本草均有收載,但當時牡丹尚未進行規模栽培,葯用的牡丹主要是以野生品種為主,產於四川的各野生牡丹乃至全國各野生牡丹均有可能作為牡丹入葯。隨著丹皮用葯量的擴大,野生資源已不能滿足需要,明末崇禎年間安徽銅陵縣開始引種栽培牡丹,所種植的葯用丹皮品種——鳳丹一直沿用至今。目前牡丹皮商品主要來源於栽培,栽培品種主要為從安徽引種的鳳丹。主產於安徽銅陵、南陵等地區
⑽ 什麼是牡丹皮
http://ke..com/view/20409.html?wtp=tt
有詳細介紹回 網路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