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色微球菌
㈠ 玫瑰糠疹 和 愛滋病有無關系 細說
玫瑰糠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之所以稱為玫瑰糠疹,是因為它的皮疹呈玫瑰紅色,微微高出皮膚,有的含在皮內,大小不一,有的象小鈕扣大小,有的象錢幣大小,呈橢圓形,上面覆蓋著一層糠狀的薄皮,稱為糠狀鱗屑。
玫瑰糠疹好發於春秋兩季,中青年人發病較多,女性稍多於男性,發病最初是在軀幹部出現一個圓形淡紅色斑,被稱為母斑。母斑不斷擴大,甚至可達雞蛋大小。之後在軀幹部陸續出現比較小的紅斑,多時可蔓延到頸部及四肢近端,一般不發生在顏面部及小腿。皮疹分批出現,所以在病人身上可以同時看到玫瑰色、黃紅色、黃褐色、淡褐色的皮疹。這些皮疹大多數為橢圓形,其長軸與皮膚紋理相一致。
一般病人都無症狀,有的自覺發癢,癢感輕重不等。個別病人有低燒、頭痛、全身不適、咽喉痛、關節痛或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症狀。
玫瑰糠疹病程一般為4~6周,也有2~3個月的。這種病不治療也可以自行消退,一般不再復發。皮疹消退先從中央開始,由玫瑰色變為黃紅色,由黃紅變為黃褐色、淡褐色,直到最後消失,邊緣消退較晚,周圍的鱗屑形成環狀。皮疹消退後不留任何痕跡
玫瑰糠疹的病因不明。有一種學說,認為玫瑰糠疹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有人說玫瑰糠疹是血內有毒。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血液在血管內流遍全身,若有病毒侵入血內,則會出現毒血症。臨床表現為高熱、寒戰、神昏,甚至會影響到腦、心臟、腎臟等重要臟器。這都是玫瑰糠疹不具備的臨床表現,因此不能說玫瑰糠疹是血內有毒。
從中醫學角度講,玫瑰糠疹又叫風熱瘡,是由於外感風熱之邪,怫鬱肌腠,毛竅閉塞,陽氣閉郁,蘊而生熱,血熱化燥,傷及陰液,外泛皮膚所致,因此也不能說玫瑰糠疹是血內有毒。
玫瑰糠疹的治療,應當針對風熱外襲,血熱化燥的病因,治宜疏風清熱,涼血潤燥法。方用消風散化裁。
服葯期間,應注意避免搔抓患處,忌食辛辣油膩飲食及腥發動風之物。
愛滋病症狀
發布時間02年11月27日 10時52分
作者:w6987
人體感染HIV後到發展為愛滋病,可以分為4個臨床期,但不是每個感染HIV的人都一定出現4個臨床期。部分人(60%-70%)感染HIV的初期尚未出現症狀,即無症狀攜帶者,月25%-30%在3-5年內,表現為愛滋病相關綜合征(ARC),以後約10%-25%再發展為典型的愛滋病,大概在10年內,50%-75%將發展為愛滋病。
急性感染期多發生於感染後2-6周,主要表現為流感樣症狀,發熱、頭痛、肌關節痛、咽痛、皮疹、全身淋巴結腫大,有的像單核細胞增多征。有10%出現腦膜炎症狀,腦脊液中單核細胞增多,蛋白質中度增多。有的病人此期症狀輕微,常易忽略。一般持續3-14天,然後大部分病人進入無症狀期,而部分病人則持續發熱,淋巴結腫大,消瘦。此時一般血象正常,或血細胞輕度增高,淋巴細胞減少,血液中可HIV抗原,但出現血清HIV抗體陽性時間延遲,一般為輸血感染後2-8周,性交感染後2-3個月。
潛伏期為無症狀感染期,本期除HIV抗體陽性外,無自覺症狀和陽性體征。潛伏期長短不一,半年到10年不等,少數可達15年。
愛滋病相關綜合征(AIDS-related complex,ARC),有的稱為持續性泛發性淋巴結病,本期實際屬於愛滋病的前期或早期,已出現愛滋病的基本特徵但症狀較輕。主要表現為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多見於頭頸部淋巴結、胸腺乳突肌後緣淋巴結,一般至少有2處,可有脹痛或壓迫神經痛。50%的病人出現低熱、盜汗、消瘦、腹瀉,酷似結核病,或有瘙癢性皮疹,消瘦不能以發熱或營養不良解釋,1/3的病人的體重減輕在10%以上。有的病人出現神經紊亂、頭痛、抑鬱或焦慮。3/4的病人脾腫大,出現不名原因的貧血,白細胞血小板減少,T4細胞數<400mm3,T4/T8<1, HIV抗體陽性,部分患者經常或反復出現條件性感染,如腳癬、念珠菌感染、濕疹、皰疹等,雖然不很嚴重,但常使病人感到痛苦。
典型的愛滋病(full blown AIDS)主要表現為獲得性免役缺陷所引起的條件性感染(或稱機會性感染)、惡性病變和多系統損害。條件性感染常見的有:
(1)卡氏肺囊蟲肺炎(pnenmocystsis carinii pneumonia,PCP) 50%-60%的病人並發此病。卡氏肺囊蟲廣泛分布於自然界,通過空氣和飛沫傳播,正常人因有抵抗力,感染後不構成威脅,但對有免疫缺陷的的愛滋病病人確是主要的病死原因。卡氏肺囊蟲肺寄生於肺泡及小支氣管,阻礙氣體交換,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發熱、紫紺。診斷主要依據肺部X線檢查、痰和免役學檢測。在寄生蟲感染中,出PCP外還有弓漿蟲病(toxoplasmesis)。愛滋病婦女感染此蟲後可胎傳給胎兒,引起流產、死產或胎兒的腦月眼的損害、小腦畸形和視網膜炎等;成年人感染後則出現腦膜炎、癲癇等。隱孢子蟲病也是愛滋病發生腸道感染的常見病之一,引起嚴重的霍亂樣水瀉便、每日5-10次不等。
(2)真菌性感染其中以口、咽、腸道的白色念球菌常見,但比一般念球菌感染較重,出現口咽白膜,剝脫後灼痛,流涎,吞咽困難,腹瀉大便呈綠色或黏液便。此外還有肥、腦的隱球菌病,肺部麴菌病,組織胞菌病(histoplasmosis)。
(3)細菌性感染最常見的是肺結核,其次是淋巴結核、腸結核。因治療效果欠佳,易早期死亡。與結核類似的鳥結合分支桿菌感染,症狀與結核類似,因對常用抗菌葯有耐葯性,也常導致愛滋病病人死亡。
(4)病毒性感染常見的有皰疹病毒感染,單純皰疹病毒多發生在口外、生殖器、肛門,水皰較多,炎症反應較重,常致壞死、潰瘍、劇痛,持續時間長。愛滋病並發帶狀皰疹者不少,HIV感染者出現帶狀皰疹則常是愛滋病發病的預兆。皰疹多發生在肋間神經及三叉神經部位,距痛,常潰爛或出血壞死,或呈水皰樣。由痘病毒引起的傳染性軟疣亦不少見,多發生在外陰,腋下部位。還有乳頭瘤空泡病毒所致的尋常疣、尖銳濕疣。並發肝炎病毒感染的發生率可高達76%-95%,巨細胞病毒感染亦常見,表現為肝炎、肺炎或視網膜炎。
惡性病變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KS)又稱多發性出血性肉瘤,並發率在20%-40%,多見於同性戀或異性戀的男性愛滋病病人,與經典餓KS不同之處是多發生在上半身,面(鼻樑、耳後)、口腔、咽、陰莖等處,表現為小的斑丘疹到大的結節、浸潤性斑塊,褐紅、紫紅到藍紫色。開始出現時因皮疹不典型易被誤認為皮下出血、痣或血管瘤,繼續擴展後常色澤加深或深紫色周圍有少許水腫。單個結節常成橢圓形,在軀乾的皮疹常沿皮紋分布,像玫瑰糠疹或類似二期梅毒。一般不痛,很少出血,後期結節可融合成潰破。多數病人(70%)內臟也被累及,最常見為胃腸道、淋巴結、其次為肺。胃腸道KS多無症狀,亦很少出血。淋巴結腫大可引起淋巴迴流障礙所致的水腫(陰囊),肺部病變用X線檢查難與肺部感染區別。
非何傑金淋巴瘤95%發生與淋巴組織外。骨髓受累則發熱、貧血,血象及骨髓異常。腦被累及時症狀無特異性,腦脊髓正常。消化道淋巴瘤表現為腹脹、腫塊、排便異常或出血。
多器官系統損害神經系統損害。表現為急性HIV腦膜炎、亞急性腦炎、進行性多灶性腦血質病、脊髓炎及周圍神經病變。亞急性腦炎的病變後果就是腦萎縮,引起進行性痴呆,記憶力減退,智力下降,生活不能自理或類似精神病症狀,約30%有肌陣攣。
心血管損害。可發生心包炎、心肌病變、心內膜炎,可能與巨細胞病毒感染及各種條件性感染、營養障礙、葯物毒性等有關。
HIV相關腎病。HIV可能引起局灶性階段性腎小球硬化,巨細胞病毒感染可致全身免疫復合物腎炎,可致膜性腎炎,發現腎損害後常在16周內死亡。
皮膚黏膜病變。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損害為口腔的毛壯白斑病,又稱口腔扁平濕疣(oral cendylomaplanus,OCL)表現為舌的側緣或舌背或頰黏膜出現白斑,表現為被有較厚的毛狀粗糙突出,難剝落,表現特別,多見於同性戀或異性戀的男性。脂溢性皮炎可發生在愛滋病前驅期,皮損好發於雙頰、顴部、頭皮、耳後及胸部,在紅斑基礎上被有大片油污狀鱗痂,比正常人的脂溢性皮炎嚴重。有的顴部紅斑似紅斑狼瘡,有的表現為大片角化性脫屑,似銀屑病,可發展為紅皮病。有的愛滋病病人可伴發皮膚乾燥、魚鱗病、嗜酸細胞性膿皰性毛囊炎、瘙癢性皮疹等。
視網膜炎。發生率可高達75%,是本病導致失明的主要原因。
㈡ 梅毒的症狀
你好:
一期梅毒的臨床症狀就是硬下疳,和腹股溝淋巴結腫大,也叫橫痃版。頸部淋巴腫大和腹股權溝淋巴結腫大一般在感染梅毒螺旋體後的1-2周開始腫大。第6周開始逐漸消。口腔硬下干表現主要是粘膜紅斑或糜爛,上面覆蓋白膜。質地較硬。梅毒的淋巴結腫大可以達到鴿卵大,雖然沒有感覺,但也可以看到和摸到。Ay
㈢ 玫瑰糠疹病變
這種病比較頑固.必須得鞏固;玫瑰糠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之所以稱為玫瑰糠疹,是因為它的皮疹呈玫瑰紅色,微微高出皮膚,有的含在皮內,大小不一,有的象小鈕扣大小,有的象錢幣大小,呈橢圓形,上面覆蓋著一層糠狀的薄皮,稱為糠狀鱗屑。
玫瑰糠疹好發於春秋兩季,中青年人發病較多,女性稍多於男性,發病最初是在軀幹部出現一個圓形淡紅色斑,被稱為母斑。母斑不斷擴大,甚至可達雞蛋大小。之後在軀幹部陸續出現比較小的紅斑,多時可蔓延到頸部及四肢近端,一般不發生在顏面部及小腿。皮疹分批出現,所以在病人身上可以同時看到玫瑰色、黃紅色、黃褐色、淡褐色的皮疹。這些皮疹大多數為橢圓形,其長軸與皮膚紋理相一致。
一般病人都無症狀,有的自覺發癢,癢感輕重不等。個別病人有低燒、頭痛、全身不適、咽喉痛、關節痛或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症狀。
玫瑰糠疹病程一般為4~6周,也有2~3個月的。這種病不治療也可以自行消退,一般不再復發。皮疹消退先從中央開始,由玫瑰色變為黃紅色,由黃紅變為黃褐色、淡褐色,直到最後消失,邊緣消退較晚,周圍的鱗屑形成環狀。皮疹消退後不留任何痕跡
玫瑰糠疹的病因不明。有一種學說,認為玫瑰糠疹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有人說玫瑰糠疹是血內有毒。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血液在血管內流遍全身,若有病毒侵入血內,則會出現毒血症。臨床表現為高熱、寒戰、神昏,甚至會影響到腦、心臟、腎臟等重要臟器。這都是玫瑰糠疹不具備的臨床表現,因此不能說玫瑰糠疹是血內有毒。
從中醫學角度講,玫瑰糠疹又叫風熱瘡,是由於外感風熱之邪,怫鬱肌腠,毛竅閉塞,陽氣閉郁,蘊而生熱,血熱化燥,傷及陰液,外泛皮膚所致,因此也不能說玫瑰糠疹是血內有毒。
玫瑰糠疹的治療,應當針對風熱外襲,血熱化燥的病因,治宜疏風清熱,涼血潤燥法。方用消風散化裁。
服葯期間,應注意避免搔抓患處,忌食辛辣油膩飲食及腥發動風之物。
愛滋病症狀
發布時間02年11月27日 10時52分
作者:w6987
人體感染HIV後到發展為愛滋病,可以分為4個臨床期,但不是每個感染HIV的人都一定出現4個臨床期。部分人(60%-70%)感染HIV的初期尚未出現症狀,即無症狀攜帶者,月25%-30%在3-5年內,表現為愛滋病相關綜合征(ARC),以後約10%-25%再發展為典型的愛滋病,大概在10年內,50%-75%將發展為愛滋病。
急性感染期多發生於感染後2-6周,主要表現為流感樣症狀,發熱、頭痛、肌關節痛、咽痛、皮疹、全身淋巴結腫大,有的像單核細胞增多征。有10%出現腦膜炎症狀,腦脊液中單核細胞增多,蛋白質中度增多。有的病人此期症狀輕微,常易忽略。一般持續3-14天,然後大部分病人進入無症狀期,而部分病人則持續發熱,淋巴結腫大,消瘦。此時一般血象正常,或血細胞輕度增高,淋巴細胞減少,血液中可HIV抗原,但出現血清HIV抗體陽性時間延遲,一般為輸血感染後2-8周,性交感染後2-3個月。
潛伏期為無症狀感染期,本期除HIV抗體陽性外,無自覺症狀和陽性體征。潛伏期長短不一,半年到10年不等,少數可達15年。
愛滋病相關綜合征(AIDS-related complex,ARC),有的稱為持續性泛發性淋巴結病,本期實際屬於愛滋病的前期或早期,已出現愛滋病的基本特徵但症狀較輕。主要表現為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多見於頭頸部淋巴結、胸腺乳突肌後緣淋巴結,一般至少有2處,可有脹痛或壓迫神經痛。50%的病人出現低熱、盜汗、消瘦、腹瀉,酷似結核病,或有瘙癢性皮疹,消瘦不能以發熱或營養不良解釋,1/3的病人的體重減輕在10%以上。有的病人出現神經紊亂、頭痛、抑鬱或焦慮。3/4的病人脾腫大,出現不名原因的貧血,白細胞血小板減少,T4細胞數<400mm3,T4/T8<1, HIV抗體陽性,部分患者經常或反復出現條件性感染,如腳癬、念珠菌感染、濕疹、皰疹等,雖然不很嚴重,但常使病人感到痛苦。
典型的愛滋病(full blown AIDS)主要表現為獲得性免役缺陷所引起的條件性感染(或稱機會性感染)、惡性病變和多系統損害。條件性感染常見的有:
(1)卡氏肺囊蟲肺炎(pnenmocystsis carinii pneumonia,PCP) 50%-60%的病人並發此病。卡氏肺囊蟲廣泛分布於自然界,通過空氣和飛沫傳播,正常人因有抵抗力,感染後不構成威脅,但對有免疫缺陷的的愛滋病病人確是主要的病死原因。卡氏肺囊蟲肺寄生於肺泡及小支氣管,阻礙氣體交換,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發熱、紫紺。診斷主要依據肺部X線檢查、痰和免役學檢測。在寄生蟲感染中,出PCP外還有弓漿蟲病(toxoplasmesis)。愛滋病婦女感染此蟲後可胎傳給胎兒,引起流產、死產或胎兒的腦月眼的損害、小腦畸形和視網膜炎等;成年人感染後則出現腦膜炎、癲癇等。隱孢子蟲病也是愛滋病發生腸道感染的常見病之一,引起嚴重的霍亂樣水瀉便、每日5-10次不等。
(2)真菌性感染其中以口、咽、腸道的白色念球菌常見,但比一般念球菌感染較重,出現口咽白膜,剝脫後灼痛,流涎,吞咽困難,腹瀉大便呈綠色或黏液便。此外還有肥、腦的隱球菌病,肺部麴菌病,組織胞菌病(histoplasmosis)。
(3)細菌性感染最常見的是肺結核,其次是淋巴結核、腸結核。因治療效果欠佳,易早期死亡。與結核類似的鳥結合分支桿菌感染,症狀與結核類似,因對常用抗菌葯有耐葯性,也常導致愛滋病病人死亡。
(4)病毒性感染常見的有皰疹病毒感染,單純皰疹病毒多發生在口外、生殖器、肛門,水皰較多,炎症反應較重,常致壞死、潰瘍、劇痛,持續時間長。愛滋病並發帶狀皰疹者不少,HIV感染者出現帶狀皰疹則常是愛滋病發病的預兆。皰疹多發生在肋間神經及三叉神經部位,距痛,常潰爛或出血壞死,或呈水皰樣。由痘病毒引起的傳染性軟疣亦不少見,多發生在外陰,腋下部位。還有乳頭瘤空泡病毒所致的尋常疣、尖銳濕疣。並發肝炎病毒感染的發生率可高達76%-95%,巨細胞病毒感染亦常見,表現為肝炎、肺炎或視網膜炎。
惡性病變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KS)又稱多發性出血性肉瘤,並發率在20%-40%,多見於同性戀或異性戀的男性愛滋病病人,與經典餓KS不同之處是多發生在上半身,面(鼻樑、耳後)、口腔、咽、陰莖等處,表現為小的斑丘疹到大的結節、浸潤性斑塊,褐紅、紫紅到藍紫色。開始出現時因皮疹不典型易被誤認為皮下出血、痣或血管瘤,繼續擴展後常色澤加深或深紫色周圍有少許水腫。單個結節常成橢圓形,在軀乾的皮疹常沿皮紋分布,像玫瑰糠疹或類似二期梅毒。一般不痛,很少出血,後期結節可融合成潰破。多數病人(70%)內臟也被累及,最常見為胃腸道、淋巴結、其次為肺。胃腸道KS多無症狀,亦很少出血。淋巴結腫大可引起淋巴迴流障礙所致的水腫(陰囊),肺部病變用X線檢查難與肺部感染區別。
非何傑金淋巴瘤95%發生與淋巴組織外。骨髓受累則發熱、貧血,血象及骨髓異常。腦被累及時症狀無特異性,腦脊髓正常。消化道淋巴瘤表現為腹脹、腫塊、排便異常或出血。
多器官系統損害神經系統損害。表現為急性HIV腦膜炎、亞急性腦炎、進行性多灶性腦血質病、脊髓炎及周圍神經病變。亞急性腦炎的病變後果就是腦萎縮,引起進行性痴呆,記憶力減退,智力下降,生活不能自理或類似精神病症狀,約30%有肌陣攣。
心血管損害。可發生心包炎、心肌病變、心內膜炎,可能與巨細胞病毒感染及各種條件性感染、營養障礙、葯物毒性等有關。
HIV相關腎病。HIV可能引起局灶性階段性腎小球硬化,巨細胞病毒感染可致全身免疫復合物腎炎,可致膜性腎炎,發現腎損害後常在16周內死亡。
皮膚黏膜病變。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損害為口腔的毛壯白斑病,又稱口腔扁平濕疣(oral cendylomaplanus,OCL)表現為舌的側緣或舌背或頰黏膜出現白斑,表現為被有較厚的毛狀粗糙突出,難剝落,表現特別,多見於同性戀或異性戀的男性。脂溢性皮炎可發生在愛滋病前驅期,皮損好發於雙頰、顴部、頭皮、耳後及胸部,在紅斑基礎上被有大片油污狀鱗痂,比正常人的脂溢性皮炎嚴重。有的顴部紅斑似紅斑狼瘡,有的表現為大片角化性脫屑,似銀屑病,可發展為紅皮病。有的愛滋病病人可伴發皮膚乾燥、魚鱗病、嗜酸細胞性膿皰性毛囊炎、瘙癢性皮疹等。
視網膜炎。發生率可高達75%,是本病導致失明的主要原因治療;
㈣ 請問下這些植物的功能和作用
茉莉←我認為這個植物比起下面的要遜色很多 茉莉花作為美容物,由來已久。《本草綱目》中稱它能「長發潤燥香肌」。現代葯理研究,茉莉花所含香精油、芳樟醇脂等物質,有抑制皮膚色素形成及活化表皮細胞的作用。此花芳香異常,常食之可使肌膚溢香 銀杏 又名白果,是現存種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孓遺植物,有「植物界的大熊貓」之稱。銀杏屬於乾果類,在諸多的乾果中,它的經濟價值排名第三,是名副其實的「寶樹」。它的價值主要體現在食用與葯用、生態、木材、科研四個方面。 銀杏具有重要的食用及葯用價值。銀杏果營養豐富,具有天然保健作用,長期食用能夠延緩衰老,益壽延年。在葯用價值方面,明代李時珍曾曰:「入肺經、益脾氣、定喘咳、縮小便。」銀杏果仁內含黃銅甙、銀杏酸等多種成分,具有抗結核、抗真菌、抑制癌細胞擴散的作用。銀杏葉成分復雜,到目前為止已知其化學成分的銀杏葉提取物多達160餘種,主要有黃酮類、酚類、生物鹼、白果醇等。醫葯界主要從銀杏葉中提取黃銅甙制葯,如6911片、舒血寧片等,臨床應用於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心腦血管類疾病。銀杏果、葉提取物還具有美容功效,可用來配製美容產品,目前市場上用其配製的護膚、護發等方面的產品已達50餘種。 櫻桃 櫻桃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鈣、磷、鐵等,其中鐵的含量最高,居水果之首。 令人面色嫩潤,青春常駐。 果肉可美容養顏;嫩白紅潤,去皺清斑 草莓 據測定,每100克草莓果肉中含糖8至9克、蛋白質0.4至0.6克,維生素C 50至100毫克,比蘋果、葡萄高7到10倍。而它的蘋果酸、檸檬酸、維生素B1、維生素B12,以及胡蘿卜素、鈣、磷、鐵的含量也比蘋果、梨、葡萄高3到4倍。台灣人把草莓稱為「活的維生素丸」,德國人把草莓譽為「神奇之果」,可見是不無道理的。美國紐約有一位營養學教授還把草莓列入十大美容食品。據研究,女性常吃草莓,對頭發、皮膚均有保健作用。 草莓含有一種叫天冬氨酸的物質,據說可減肥。 用500克草莓,加入少許白糖和100毫升冷凍汽水,攪成汁飲用,據說對去除面皰有效。 蘆薈 1、殺菌作用:蘆薈酊(Aloetin).是抗菌性很強的物質,能殺滅真菌、黴菌、細菌、病毒等病菌,抑制和消滅病原體的發育繁殖,蘆薈抗菌殺菌的病菌類有:白喉菌、破傷風菌、肺炎菌、乳酸菌、痢疾菌、大腸菌、黑死病菌、霍亂菌以及引發中耳炎、膀胱炎、化膿症、麻疹、狂犬病、小兒麻痹、流行性腦炎等疾病的病菌。 2、抗炎作用:蘆薈的緩基態酶與血管緊張來聯合可抵抗炎症。尤其是蘆薈的多糖類可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治癒皮膚炎、慢性腎炎、膀胱炎、支氣管炎等慢性病症。 3、濕潤美容作用:蘆薈多糖和維生素對人體的皮膚有良好的營養、滋潤、增白作用。尤其是青春少女最煩惱的粉刺,蘆薈對消除粉刺有很好的效果。 蘆薈大黃素等屬蒽醌甙物質,這類物質能使頭發柔軟而有光澤、輕松舒爽,且具有去頭屑的作用。因此,蘆薈美容霜、蘆薈護膚霜、蘆薈染發膏等蘆薈化妝品佔了歐洲化妝品市場的80%。 薰衣草 是芳香師最青睞的精油之一。也是芳香師們一般最先推薦客人使用的精油。 保養治療身體、放鬆身心、撫慰心靈,鎮靜安神。 神經療效:安撫情緒,凈化心靈,減輕憤怒及精疲力盡的感覺,平衡中樞神經 身體療效:改善失眠,降低高血壓,鎮靜心臟,有助於改善呼吸系統、婦科及消化系統問題,殺蟲、凈化空氣 皮膚療效:促進細胞再生,平衡油脂分泌,有益於改善燙傷、曬傷、濕疹、干癬、膿瘡的皮膚,改善疤痕,抑制細菌生長,幫助頭發生長 玫瑰 花系薔薇科落葉灌木植物,花紫紅色,氣味芳香。 由於玫瑰具有耐寒、耐溫的屬性,且花蕾香嫩、潤澤,早在隋唐時期,就倍受宮廷貴人的青睞。楊貴妃一直能保持肌膚柔嫩光澤的最大秘訣,據說就在她沐浴的華清池內,長年浸泡著鮮嫩的玫瑰花蕾。玫瑰花瓣既可沐浴也可護膚養顏,是一種天然美容護膚佳品。 在中葯中,別名有徘徊花、刺玫花。其性甘微苦,溫、無毒。入肝脾二經。 功效:理氣解郁、和血散瘀。主治肝胃氣痛,新久風痹,吐血咯血,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痢疾、乳癰,腫毒。《食物本草》謂其「主利肺脾、益肝膽,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 本品既能活血散滯,又能解毒消腫,因而能消除因內分泌功能紊亂而引起的面部暗瘡等症。本品長期服用,美容效果甚佳,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消除色素沉著,令人喚發青春活力。 民間有用玫瑰花蕾加紅糖熬膏的秘方,服用後可以起到補血養氣,滋養容顏的作用。 其做法是將100克玫瑰花蕾加清水500克左右,煎煮20分鍾後,濾去花渣,再熬成濃汁,加入500—1000克紅糖,熬成膏狀即可。 洋甘菊 主要功效,祛除紅血絲有明顯效果 橙花 皮膚療效: 因有增強細胞活動力的特性,能幫助細胞再生,增加皮膚彈性。適合乾性、敏感及成熟型肌膚,對於其它的皮膚問題也都有幫助,特別是螺旋狀的靜脈曲張、疤痕及妊娠紋。在照X光時,亦可用來保護皮膚。 檸檬 檸檬可說是女性的水果,因它能安胎,故稱「宜母子」。它又能美顏,因其檸檬酸能去斑、防止色素沉著,內服外塗均有效果。檸檬本身就是美容妙品,可以促進胃裡蛋白分解砪的分泌,增加腸胃蠕動,幫助消化吸收。在國外的美容專家稱其為美容水果,認為檸檬汁可以潔膚美容,防止及消除皮膚色素的沉積 (即是去斑) ,能令肌膚光結細膩。所以,每晚睡前如果用檸檬片擦面部皮膚 (要持續),即能改善消除臉部上的油脂污垢和瑕疵,並且可以改善皺紋。用蛋白加檸檬汁來做面膜,可以緊膚及去除黃氣,令人容光煥發。而且原來一星期至少一次用檸檬汁來按摩指甲,有令指甲堅固的效用。 香橙 含豐富維他命C,具防止老化及皮膚敏感的功效。而略帶油光、容易受外界物質刺激的敏感肌膚,尤其適合選用含香橙精華成分的護膚品。 具有再生、滋潤、抗老化及調和自由基的作用,更能有效補充眼部水份。 茶樹 我接觸精油也有一年多的時間了,第一次購買的和用得最多的也是茶樹精油。茶樹精油的味道不算很好聞,是比較重的葯味,不過給人感覺很有安全感。可以是因為它可以對抗細菌、黴菌、病毒的緣故吧。 一、治療痘痘 由於茶樹精油可以對抗細菌,所以很多人會用它治療痘痘,根據我的經驗茶樹精油對付那種生理期時長的痘痘比較有效,將一滴茶樹精油直接塗於痘痘上,第一天痘痘就會消得差不多,在痘痘初發的時候塗效果特別顯著。平時我自己還會用蘆薈膠調制痘痘膠使用,因為要保持皮膚對精油的敏感性,所以我每次只調10ml左右,大概使用兩到三個星期左右,然後再調整配方調制。 葡萄籽 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整形科李青峰教授說,國外有關研究表明,葡萄籽具有抗衰老等多種功能,並且葡萄籽進入人體後,很容易被吸收,在人體內有85%的生物利用性。因此,歐洲人一般稱葡萄籽為天然體內化妝品,它能恢復膠原蛋白活力,使皮膚平滑而有彈性。葡萄籽還是天然的陽光遮蓋物,能夠阻止紫外線侵害皮膚。太陽可以殺死人類50%的皮膚細胞,但是如果服用葡萄籽加以保護,則約有85%的皮膚細胞可以倖免於死,能有效地「防曬」。葡萄籽提取物的主要成份OPC還能夠修復受傷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在夏天使用效果最佳,能夠使保持皮膚美白健康。 杜松 杜松是種高大的灌木,從開花到果實可採收,需要兩年的時間. 杜松子可以做酒,也可以做茶.也可以做成精油. 杜松子茶可以幫助消化. 杜松精油對付毛孔粗大粉刺膚質更有殺菌與淋巴排毒的作用卓越的效果。還可以平衡油脂分泌,可用於減肥。 海藻 海藻是專門收縮毛孔、去角質、保濕補水的。 蜜桃清酒系列也是緊致毛孔的。 黑芝麻深層清潔面膜對於清潔收縮毛孔也是有作用的。 Tfs的毛孔管理專家也是專門針對毛孔的,適合偏干肌使用。 越橘花 根據美國研究越橘的專家,毛瑞博士和日本三石嚴教授研究證實,天然越橘主要作用如下: (1)增加毛細血管的柔韌性,可以純凈促進血管膨脹和伸縮性,防止血管破裂。 (2)提供抗氧化劑,能消除使血管硬化的自由基,預防動脈硬化,因此越橘被稱譽為「循環系統里的毛細血管的修理工。 (3)越橘既能強化眼睛裡的毛細血管,當然也能強化身體其他器官組織里的毛細血管,達到預防各部器官血管病變。 (4)消滅自由基:當自由基侵害了細胞里的DNA(去氧核糖核酸)時,便是癌症的開始。越橘是一種抗氧化劑,它是自由基的剋星,它是清除自由基的清道夫。 綠泥 他補水效果要比其他的強的很多,這也就是他的主要功能 綠茶 綠茶有美容、減肥、保健的功能。在護膚保養品里添加綠茶成分,最主要是借用它的抗氧化的效果,增進肌膚抵抗力以達到抗衰老目的,與維他命B、E和小麥草萃取物等配合能起到補充流失的水分與緊實肌膚等作用。每天都處在空調環境里的上班族,皮膚較其他人更容易出現問題。補充水分是最佳的選擇,因為人體如果缺少水分,尿液會減少,也就不容易排除身體內的毒素,隨之而來的是容易疲倦、思維混亂。但補充水分也有學問,在空調環境中工作的人,最好改喝綠茶,綠茶除了可以補充水分外,還可以預防電腦輻射線。 就是這么多了,希望能夠解決你的疑問
㈤ 這是啥植物啥名字
茅莓是一種中葯材.
能敗毒抗癌,用於癌瘤積毒:
主治
散瘀,止痛,解毒,殺蟲。用於吐血、跌打刀傷、產後瘀滯腹痛、痢疾、痔瘡、疥瘡。清熱涼血,散結,止痛,利尿消腫。用於感冒發熱,咽喉腫痛,咯血,吐血,痢疾,腸炎,肝炎,肝脾腫大,腎炎水腫,泌尿系感染,結石,月經不調,白帶,風濕骨痛,跌打腫痛;外用治濕疹,皮炎。
茅莓為薔薇科植物,落葉小灌木,多以葯用名薅田藨出現,以根或莖、葉入葯。秋季挖根,夏秋采莖葉,鮮用或切段曬干。花期5-6月,果期7-8月。生於海拔400-2600m的山坡雜木林下、向陽山谷、路旁或荒野。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中文學名: 茅莓
別稱: 紅梅消,小葉懸鉤子, 茅莓懸鉤子
二名法: Rubus parvifolius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 薔薇目 Rosales
科: 薔薇科 Rosaceae
屬: 懸鉤子屬 Rubus
種: 茅莓 R. parvifolius
分布區域: 華東、中南及四川、河北、山西、陝西。
栽培管理簡介
植物介紹
【拉丁名】HerbaRubiParvifolii 【英文名】JapaneseRaspberryHerb 【別名】天青地白草、紅梅消、三月泡、蛇泡簕、虎波草、薅秧藨、黑龍骨、紅瑣梅、過江龍、倒築傘、薅秧泡、牙鷹竻、倒生根、毛葉仙橋、虎波草、布田菠草、播田花、乳癰泡、鷹爪竻、種田蒲、細蛇(乙水)、小還魂、五月藨刺、龍船藨、紅花脬竻、兩頭粘、五月紅、陳刺波、草楊梅、仙人搭橋、薅田藨。 【葯名】薅田藨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茅莓RubusparvifloliusL.的莖葉。 【採制】夏季採收莖葉,曬干或鮮用。 茅莓
【化學成分】葉含鞣質;預試莖含酚類、鞣質。果實含赤黴素A32(gibberellinA32)及其他赤黴素。此外,該植物還含有:果糖(fructose),葡萄糖(glucose),蔗糖(sucrose),維生素(vitamin)C,L-去氫抗壞血酸(L-dehydroascorbicacid)鞣質(tannin),β-胡蘿卜素(β-carotene),和a-生育酚(a-tocopherol)。 【性味歸經】苦、涼。歸肝、胃、肺、膀胱經。
植物形態
茅莓
落葉小灌木,被短毛和倒生皮刺。三出復葉互生,頂端小葉較大,闊倒卵形或近圓形,長2.5~5cm,寬2~5cm,邊緣有不規則鋸齒,上面疏生長毛,下面密生白色絨毛;花萼5裂,被長柔毛或小刺;花瓣5,粉紅色,倒卵形;雄蕊多數;心皮多數,分離,生於凸起的花托上。聚合果球形,熟時紅色可食。花期5~6月,果期7~8月。生於山坡、路旁,荒地灌叢中和草叢中。分布於華東、中南及四川、河北、山西、陝西。
功能主治
散瘀,止痛,解毒,殺蟲。用於吐血、跌打刀傷、產後瘀滯腹痛、痢疾、痔瘡、疥瘡。清熱涼血,散結,止痛,利尿消腫。用於感冒發熱,咽喉腫痛,咯血,吐血,痢疾,腸炎,肝炎,肝脾腫大,腎炎水腫,泌尿系感染,結石,月經不調,白帶,風濕骨痛,跌打腫痛;外用治濕疹,皮炎。
生態特徵
落葉小灌木,高約1-2m。枝有短柔毛及倒生皮刺。奇數羽狀復葉;小葉3,有時5,先端小葉菱狀圓形到寬倒卵形,側生小葉較小,寬倒卵形至楔狀圓形,長2-5cm,寬1.5-5cm,先端圓鈍,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具齒,上面疏生柔毛,下面密生白色絨毛;葉柄長5-12cm,頂生小葉柄長1-2cm,與葉軸均被柔毛和稀疏小皮刺;托葉條形。傘房花序有花3-10朵;總花梗和花梗密生絨毛;花萼外面密被柔毛和疏密不等的針刺,在花果時均直立開展;花粉紅色或紫紅色,直徑6-9mm;雄蕊花絲白色,稍短於花瓣;子房具柔毛。聚合果球形,直徑1.5-2cm,紅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茅莓
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科屬簡介
茅莓
草本、灌木或小喬木,有刺或無刺,有時攀援狀;葉互生,常有托葉;花兩性,輻射對稱,顏色各種;花托多少中空,花被即著生於其周緣;萼片4-5,有時具副萼;花瓣4-5或有時缺;雄蕊多數,周位,稀5或10;子房由1至多個、分離或合生的心皮所成,上位或下位;花柱分離或合生,頂生、側生或基生;胚珠每室1至多顆;果為核果或聚合果,或為多數的瘦果藏於肉質或乾燥的花托內,稀蒴果。 凡是薔薇科的植物,一般都具有以上的特徵。 薔薇科是雙子葉植物綱薔薇亞綱經濟價值較高的一個大科。絕大多數為木本,少數為草本。葉片從單葉到復葉,常有托葉。花多兩性;整齊、離瓣、極稀為單性或稍不整齊,從上位花到周位花。雄蕊多數離生,極稀退化為2或1;心皮1或多數,分離或為各式連合;果實類型很多,如蓇葖果、瘦果、梨果或核果。廣泛分布於北半球溫帶到亞熱帶,南半球為數很少。全世界共有126屬3300餘種,中國有53屬1000餘種。 該科中的許多種如蘋果、沙果、海棠、梨、桃、李、杏、梅、櫻桃、枇杷、榲桲、山楂、草莓和樹莓等,是著名的水果;扁桃仁和杏仁是著名的乾果。各有許多優良品種,在世界各地普遍栽培。桃仁、杏仁和扁桃仁可榨油。地榆、龍芽草、翻白草、郁李仁、金瑛子和木瓜等可以入葯。各種懸鉤子、野薔薇和地榆的根皮可以提取單寧,供工業原料。玫瑰、野薔薇、香水月季等的花瓣可以提取芳香油,供製高級香水及飲料。
生葯材鑒定
茅莓
本品長短不一,枝和葉柄具小鉤刺,枝表面紅棕色或枯黃色;質堅,斷面黃白色,中央有白色髓。葉多皺縮破碎,上面黃綠色,下麵灰白色,被柔毛。枝上部往往附枯萎的花序,花瓣多已掉落,萼片黃綠色,外卷,兩面被長柔毛。氣微弱,味微苦澀。
葯理作用
1.止血作用:茅莓水提醇沉法所得提取物(以下簡稱水提取物)10g/kg,20g/kg,40g/kg分別給小鼠灌胃,連續3d,可使出血時間縮短25%-37%,凝血時間也明顯縮短,有加速止血的作用。 2.抗血栓形成:血栓形成試驗表明,水提取物2g/kg灌胃,連續3d,可使其血栓形成明顯抑制,並明顯縮短其優球蛋白溶解時間,提示茅莓能提高體內纖維蛋白溶解酶的活性。 茅莓
3.抗心肌缺血:茅莓水提物6g(生葯)/kg給大鼠灌胃,連續3d,最後1次給葯後1h處死動物,摘取心臟,作Langendorff離體心臟灌流,結果表明茅莓能明顯增加冠脈流量。按上法給葯也可明顯對抗由垂體後葉素誘發的大鼠缺血性心電圖改變。此外,小鼠常壓和低壓缺氧耐力試驗表明,茅莓水提物灌胃可使動物耐缺氧能力明顯增強。 4.毒性:以茅莓水提取物給小鼠灌胃,劑量達80g/kg,除稍有厭食,偶見稀便外,無其他明顯中毒症狀。故其最大耐受量(小鼠口服)大於80g/kg,該劑量已相當於人用量133倍。
臨床應用
(一)敗毒抗癌,用於癌瘤積毒: 茅莓鮮草90克,茵陳60克,走馬胎、 茅莓
龍膽草、冬瓜仁、澤瀉各30克川棟子15克,土鱉、三棱各12克,當歸、馬勃、蜂房各9克水煎2次分服。每次沖服守宮末1.5克。繼續服用能使發熱尿赤、胸腹脹痛等症狀消失,肝脾腫大軟縮,延長生存期。茅莓根、老鼠勒、鐵包金、入地金牛、白茅根各60克,土鱉、赤芍、紅花、桃仁各12克,蜂房6克,蜈蚣10條水煎服。用12碗水煎至2碗,分2次服,日1劑。能止血祛痰,使咯血胸痛、咳痰難排等症狀消失,胸片復查,癌灶逐漸縮小。 茅莓根60克,七星劍、假均葉各30克加水濃煎成100毫升,過濾去渣,為消水,只得用滴鼻,每次3~6滴,日3次。同時用:茅莓根、丹參、茜草、蒺藜、七星劍、穿破石各15克水煎3次分服,為消湯。能清熱解毒,使用權鼻寒暢通,癌腫縮小枯萎。如食管癌 茅莓根30克,走馬胎、玄參、瓜萎皮各15克,麥冬、赤芍各12克,連翹、浙貝、桃仁、蜂房各9克,馬勃、紅花各6克,大黃3克,白礬(沖)2克水煎2次分服。能消腫解毒,消除阻梗,使吞咽順利,病灶逐漸消失。 茅莓 (二)止血消腫,用於血出腫痛:絲蟲腿腫鮮茅莓根500克洗凈,去外層粗皮,切碎,用白酒1000毫升浸10~15天,過濾,去渣。每服30毫升,日1次,睡前服。連服用4天為1療程,可以消腫。帶蟲期病人服葯15~180日復查,多獲轉陰。 茅莓
骨髓炎:鮮茅莓根適量去粗皮,用燒酒少許同搗爛,外敷患處,日2次。同時,用茅莓全草60克,水煎服,日1劑。 (三)清熱利濕:用於濕熱尿淋:尿淋結石鮮茅莓根或全草120克切碎,加酒或食醋120克,水適量,煎1小時,取汁,頓服或分2次服。 (四)有利尿排石作用:排石時間最知3小時,最長14天,平均4~6天。排出的結石最大直徑0.6厘米;如為多發性結石,服葯後不能一次排盡,一般需5天左右才能排完。
各家論述
1.《生草葯性備要》除疥,殺蟲,出汗斑,洗疳痔:浸酒治瘰癘;十蒸九曬治吐血,止牙痛。 2.《本草求源》:止刀傷血。 3.《南寧市葯物志》:散瘀,止痛,化痰。治跌打,咳嗽,產後瘀痛,赤痢,熱眼
栽培管理簡介
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氣候,耐熱,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壤均可種植。 茅莓
栽培技術:用分株繁殖法。於冬季落葉後或早春萌芽前,在老樹的株叢旁邊挖取帶有側根的枝條,分成單株,剪去頂端部分枝條,用黃泥漿水漿根,按行株距40cm×30cm開穴定植,每穴栽1-2株,栽後覆土及壓實,淋透水。 田間管理:栽後1-2年,每年中耕除草2-3次,追施人畜糞水1次。
中葯材
Herba Rubi Parvifolii (英)Japanese Raspberry Herb 【別名】 天青地白草、紅梅消、三月泡。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茅莓Rubus parviflolius L.的莖葉。 【植物形態】 落葉小灌木,被短毛和倒生皮刺。三出復葉互生,頂端小葉較大,闊倒卵形或近圓形,長2.5~5cm,寬2~5cm,邊緣有不規則鋸齒,上面疏生長毛,下面密生白色絨毛;花萼5裂,被長柔毛或小刺;花瓣5,粉紅色,倒卵形;雄蕊多數;心皮多數,分離,生於凸起的花托上。聚合果球形,熟時紅色可食。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於山坡、路旁,荒地灌叢中和草叢中。分布於華東、中南及四川、河北、山西、陝西。 【採制】 夏季採收莖葉,曬干或鮮用。 【化學成分】 葉含鞣質;預試莖含酚類、鞣質。 【性味】 性平,味甘、酸。 【功能主治】 散瘀,止痛,解毒,殺蟲。用於吐血、跌打刀傷、產後瘀滯腹痛、痢疾、痔瘡、疥瘡。 版本二 【別名】蛇泡簕、三月泡、紅梅消、虎波草、薅秧藨 【來源】薔薇科懸鉤子屬植物茅莓Rubus parvifolius.,以根或莖、葉入葯。秋季挖根,夏秋采莖葉,鮮用或切段曬干。 【性味歸經】苦、澀,涼。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散結,止痛,利尿消腫。用於感冒發熱,咽喉腫痛,咯血,吐血,痢疾,腸炎,肝炎,肝脾腫大,腎炎水腫,泌尿系感染,結石,月經不調,白帶,風濕骨痛,跌打腫痛;外用治濕疹,皮炎。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鮮葉搗爛外敷,或煎水熏洗。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葯用價值
茅莓(紅梅消、蛇泡勒、薜秧麋) [葯物] 為植物薔薇科茅莓Rubus paruifolius L.的全草和根。產於全國大部分地區。 秋季採挖,切段,曬干,生用。亦用鮮品。 [葯化] 含黃酮甙、糖類及鞣質。 [葯理] (1)在體內顯抗腫瘤的治療作用。 (2)濃煎劑能止血,並對鉤端螺旋體有抑製作用。 (3)浸出液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及豬霍亂弧菌均有抑菌作用。 [葯性] 苦、涼。歸肝、胃、肺、膀胱經。 [葯效] 敗毒抗癌、止血消腫、清熱利濕。 [葯用] (1)敗毒抗癌,用於癌瘤積毒:肝癌 茅莓鮮草90克,茵陳60克,走馬胎、龍膽草、冬瓜仁、澤瀉各30克 川棟子15克,土鱉、三棱各12克,當歸、馬勃、蜂房各9克 水煎2次分服。每次沖服守宮末1.5克。繼續服用能使發熱尿赤、胸腹脹痛等症狀消失,肝脾腫大軟縮,延長生存期。肺癌 茅莓根、老鼠勒、鐵包金、入地金牛、白茅根各60克,土鱉、赤芍、紅花、桃仁各12克,蜂房6克,蜈蚣10條 水煎服。用12碗水煎至2碗,分2次服,日1劑。能止血祛痰,使咯血胸痛、咳痰難排等症狀消失,胸片復查,癌灶逐漸縮小。鼻咽癌 茅莓根60克,七星劍、假均葉各30克 加水濃煎成100毫升,過濾去渣,為消 水,只得用滴鼻,每次3-6滴,日3次。同時用:茅莓根、丹參、茜草、蒺藜、七星劍、穿破石各15克 水煎3次分服,為消 湯。能清熱解毒,使用權鼻寒暢通,癌腫縮小枯萎。食管癌 茅莓根30克,走馬胎、玄參、瓜萎皮各15克,麥冬、赤芍各12克,連翹、浙貝、桃仁、蜂房各9克,馬勃、紅花各6克,大黃3克,白礬(沖)2克 水煎2次分服。能消腫解毒,消除阻梗,使吞咽順利,病灶逐漸消失。 (2)止血消腫,用於血出腫痛:絲蟲腿腫 鮮茅莓根500克洗凈,去外層粗皮,切碎,用白酒1000毫升浸10-15天,過濾,去渣。每服30毫升,日1次,睡前服。連服用4天為1療程,可以消腫。帶蟲期病人服葯15-180日復查,多獲轉陰。骨髓炎腫 鮮茅莓根適量 去粗皮,用燒酒少許同搗爛,外敷患處,日2次。同時,用茅莓全草60克,水煎服,日1劑。 (3)清熱利濕,用於濕熱尿淋:尿淋結石 鮮茅莓根或全草120克 切碎,加酒或食醋120克,水適量,煎1小時,取汁,頓服或分2次服。有利尿排石作用,排石時間最早3小時,最長14天,平均4-6天。排出的結石最大直徑0.6厘米;如為多發性結石,服葯後不能一次排盡,一般需5天左右才能排完。 [葯量] 煎劑:30~60克(鮮品倍量)。酒劑:50%,30毫升。外用:適量。孕婦忌服。
㈥ 南乳和玫瑰腐乳是一種么
南乳和玫瑰腐乳通常來說是一種腐乳,又被稱為紅方。
紅方(紅腐乳)從選料、到內成品要經過近三十道工藝,十容分考究。腐乳裝壇後還要加入優質白酒繼續沁潤,數月後才能開壇享用,是最為傳統的一種腐乳。
紅腐乳的表面呈自然紅色,切面為黃白色,口感醇厚,風味獨特,除佐餐外常用於烹飪調味品。製造紅腐乳的原料除黃豆外還有芋類。其成分亦含有較多的蛋白質,以色正、形狀整齊、質地細膩、無異味者為佳品。
(6)玫瑰色微球菌擴展閱讀:
紅色的腐乳可不是添加了什麼色素,在毛霉,根霉作用之後的豆腐裝壇的時候,除了黃酒啊,鹽啊配料之外加入了「紅曲」這種東西,單靠著紅曲就可以生產出這么漂亮誘人的顏色。
在大米等中可以培養出紅麴黴這種真菌,精製成天然的食品添加劑紅曲。紅麴黴在次級代謝中可以產生顯紅色的天然色素紅曲色素。醬肉,酒,點心都可以用紅曲著色。
㈦ 細菌鑒定辦法有哪些,詳細些哦~~
一 澱粉水解試驗
(一)實驗原理
細菌對大分子的澱粉、蛋白質和脂肪不能直接利用,必須靠產生的胞外酶,如澱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將大分子物質分解。胞外酶能分泌擴散到細胞外,將物質分解成小單位如糖、氨基酸、甘油與脂肪酸。這些小單位的物質能被細菌吸收和利用。水解過程可通過底物的變化來證明,如細菌水解澱粉的區域,用碘測定不再產生藍色;水解明膠可觀察到明膠被液化;脂肪水解後產生脂肪酸改變培養基的pH,其中的中性紅指示劑使培養基從淡紅色變為深紅色。
(二)實驗方法
將澱粉培養基溶化後,冷至45℃左右,以無菌操作製成平板。
取18-24h的純培養物點於平板上,每皿可點種3-5個菌株,適溫培養2-4d,形成菌落後,在平板上滴加盧戈氏碘液,以鋪滿菌落周圍為度,平板成藍色。如果菌落周圍有無色透明圈出現,說明澱粉已經被水解,實驗為陽性,否則為陰性。透明圈的大小一般說明水解澱粉的能力。
(三)實驗試劑的配製
肉湯蛋白腖瓊脂成分:蛋白腖10g,牛肉膏3g,氯化鈉5g,瓊脂17g,蒸餾水1000mL,pH7.2。
澱粉培養基製法:在肉湯蛋白腖瓊脂中添加0.2%的可溶性澱粉,校正pH值至7.6,分裝三角瓶,121℃ 20min滅菌備用。
盧戈氏(Lugol)碘液:碘片1g,碘化鉀2g,蒸餾水300ml,先將碘化鉀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將碘片溶解在碘化鉀溶液中,混勻,定容。
二 糖發酵試驗
(一)實驗原理
單糖發酵是將葡萄糖,乳糖或麥芽糖等分別加入蛋白腖水培養基內,使其最終濃度為0.75-1%。並加入一定量酚紅指示劑及小倒管,製成單糖發酵管,接種細菌經37℃培養18-24小時,若能分解糖產酸則酚紅指示劑由紅變黃,若能分解甲酸有CO2和H2等氣體形成,小倒管內則聚集有氣泡;不分解,則指示劑不變色。
(二)實驗材料
1.菌種:大腸桿菌,傷寒桿菌18-24小時瓊脂斜面培養物。
2.培養基:葡萄糖發酵管,乳糖發酵管等。
(三)實驗方法
1.將傷寒桿菌,大腸桿菌按照液體接種方法分別接種於葡萄糖及乳糖發酵管內。
2.置37℃孵箱培養18-24小時。
3.觀察結果:由於一些細菌能分解某種糖類產酸,所以培養基中pH下降到7.0以下,在酚紅指示劑的顯示下,培養基顏色由紅變黃。產酸者以「+」表示,如果同時產生氣體,則培養基中小倒管內有氣泡出現,此乃產酸又產氣,以「⊕」表示,不分解,則指示劑不變色,用「-」表示。
(四)實驗結果
傷寒桿菌 大腸桿菌
葡萄糖 + ⊕
乳 糖 - ⊕
(五)實驗試劑的配製
1.單糖發酵管的制備: 成分:蛋白腖水培養基 100ml ,0.2%酚紅 1ml ,所需糖(葡萄糖或乳糖)0.75-1g
製法:
(1)將上述成分溶化,混勻分裝於內含有倒置小玻璃管的小試管中,每管約2ml,加塞。
(2)小倒管排氣,滅菌(8-10磅,20-30分鍾),貯存備用。
用途:供單糖發酵試驗用。
2.0.2%酚紅配製法
酚紅(phenol red)0.2g ,0.lmol/LNaOH 8ml ,蒸餾水 92ml
將酚紅入研缽徐徐加入0.lmol/LNaOH研磨,再補足蒸餾水即成。若需長時間保存,可高壓滅菌後貯存備用。
三 甲基紅(M.R)試驗
(一)實驗原理
某些細菌如大腸桿菌等分解葡萄糖產生丙酮酸,繼而分解為甲酸、乙酸、乳酸等,使培養基pH值降至4.5以下,加入甲基紅指示劑呈紅色,此為陽性反應;若產酸量少或產生的酸進一步轉化為醇、醛、氣體和水等,則培養基的酸鹼度仍在pH 6.2以上,加入甲基紅指示劑呈現黃色,為陰性反應。
(二)實驗材料
1. 菌種:大腸桿菌,產氣桿菌18-24h瓊脂斜面培養物。
2. 培養基:葡萄糖蛋白腖水培養基。
3. 試劑:甲基紅試劑。
(三)實驗方法
1. 分別將大腸桿菌,產氣桿菌接種於兩支葡萄糖蛋白腖水培養基中。
2. 置37℃培養2-3天取出,分別滴加甲基紅試劑2-3滴,混勻,觀察結果。
(四)實驗結果
大腸桿菌:+,產氣桿菌:-。
(五)實驗試劑的配製
1.甲基紅試劑的配製
甲基紅 0.04g, 95%酒精 60ml , 蒸餾水 40ml 。
先使甲基紅溶解於酒精中,再加入蒸餾水,混合,搖勻即成。
2.葡萄糖蛋白腖水培養物
成分:蛋白腖5g 葡萄糖5g
製法:
(1)將上述成分溶解於蒸餾水中。
(2)調節pH至7.6,用濾紙過濾除渣。
(3)分裝中試管,每管約3-4ml,滅菌後備用。
用途:供甲基紅及V-P試驗用。
四 產吲哚(indole)試驗
(一)實驗原理
某些細菌如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具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蛋白腖水培養基中的色氨酸,產生靛基質(無色吲哚),再與歐立希試劑(對二甲基氨基苯甲醛)反應,形成紅色化合物—玫瑰吲哚,即為陽性反應。
(二)實驗材料
1. 菌種:大腸桿菌,傷寒桿菌18-24小時瓊脂斜面培養物。
2. 培養基:蛋白腖水培養基。
3. 試劑,歐立希(Ehrlich)試劑(對二甲基氨基苯甲醛)
(三)實驗方法
1. 分別將大腸桿菌,傷寒桿菌接種於兩支蛋白腖水培養基中。
2. 置37℃培養2-3天後,每管沿管壁各加歐立希試劑0.5-1ml於培養液面上,待1-2分鍾後觀察結果:在交界面出現玫瑰紅色環即為吲哚試驗陽性,無紅色環即為陰性。
(四)實驗結果
大腸桿菌:+ ;傷寒桿菌:- 。
(五)實驗試劑的配製
1.蛋白腖水培養基的制備
成分:蛋白腖10g 氯化鈉5g 蒸餾水1000ml
製法:
(1)先用少量蒸餾水將蛋白腖和氯化鈉相混合溶解,再加足蒸餾水量。
(2)調節pH至7.6、用濾紙過濾。
(3)分裝中試管,每管約3-4ml,加塞滅菌後備用。
2. 歐立希(Ehrlich)試劑的配製
對位二甲基氨基苯甲醛 4g
95%酒精 380ml
濃硫酸或濃鹽酸80ml
三種成分混合即成,瓶口要嚴密,以免揮發。
五 硝酸鹽還原試驗
(一)硝酸鹽還原試驗原理:
硝酸鹽還原反應包括兩個過程:一是在合成過程中,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和氨,再由氨轉化為氨基酸和細胞內其他含氮化合物;二是在分解代謝過程中,硝酸鹽或亞硝酸鹽代替氧作為呼吸酶系統中的終末受氫體。能使硝酸鹽還原的細菌從硝酸鹽中獲得氧而形成亞硝酸鹽和其他還原性產物。但硝酸鹽還原的過程因細菌不同而異,有的細菌僅使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如大腸埃希菌;有的細菌則可使其還原為亞硝酸鹽和離子態的銨;有的細菌能使硝酸鹽或亞硝酸鹽還原為氮,如假單胞菌等。硝酸鹽還原試驗系測定還原過程中所產生的亞硝酸鹽。
(二)培養基:
硝酸鹽培養基。
(三)試劑:
甲液(對氨基苯磺酸0.8g+5mol/L醋酸100ml);乙液(α-奈胺0.5g + 5mol/L醋酸100ml)。
(四)方法:
被檢菌接種於硝酸鹽培養基中,於35℃培養1~4d。將甲、乙液等量混合後(約0.1ml)加入培養基內,立即觀察結果。
(五)結果:
出現紅色為陽性。若加入試劑後無顏色反應,可能是:①硝酸鹽沒有被還原,試驗陰性;②硝酸鹽被還原為氨和氮等其他產物而導致假陰性結果,這時應在試管內加入少許鋅粉,如出現紅色則表明試驗確實為陰性。若仍不產生紅色,表示試驗為假陰性。
若要檢查是否有氮氣產生,可在培養基管內加一小倒管,如有氣泡產生,表示有氮氣生成。
(六)應用:
本試驗在細菌鑒定中廣泛應用。腸桿菌科細菌均能還原硝酸鹽為亞硝酸鹽;銅綠假單胞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等假單胞菌可產生氮氣;有些厭氧菌如韋榮球菌等試驗也為陽性。
(七)實驗試劑的配製
硝酸鹽液體培養基
蛋白腖5.0g,KNO3 0.2g, 蒸餾水1000 mL,pH7.4,每管分裝4-5mL,121℃滅菌15-20min。
六 產氨實驗(尿素分解實驗)
(一)實驗原理
某些細菌如變形桿菌,具有尿素分解酶,能分解尿素而產生氨,氨溶於水變成氫氧化銨,使培養基變鹼而呈紅色即為陽性。
(二) 實驗材料
1. 菌種:變形桿菌,傷寒桿菌18-24小時瓊脂斜面培養物。
2. 培養基:尿素培養基。
(三) 實驗方法
1. 分別以斜面接種法將變形桿菌,傷寒桿菌接種於兩支尿素斜面培養基上。
2. 置37℃培養18-24小時。
3. 取出觀察結果,培養基變為紅色,即尿素分解試驗陽性,若不變色,即為尿素分解試驗陰性。
(四) 實驗結果
變形桿菌:+ ;傷寒桿菌:- 。
(五) 實驗試劑的配製
1.尿素培養基的制備
成分: 蛋白腖1g 、氯化鈉5g、葡萄糖1g、蒸餾水900ml、瓊脂15-20g 、0.1%酚紅 12ml 、20%尿素水溶液(無菌)100ml 。
製法:(1)除尿素、瓊脂和酚紅外,其餘成分溶於水中,加熱溶化,矯正pH至6.8-6.9。
(2)加入瓊脂和酚紅,115℃磅滅菌10min。
(3)冷卻至60℃後加入無菌尿素溶液,搖勻。
(4)分裝中試管(無菌),每管3-4ml,置成斜面備用。
說明:(1)尿素不耐熱,也不能久存,只能用濾器除菌。
2.無菌尿素溶液制備:稱取尿素20g,混合於100ml蒸餾水中,充分搖勻,用G6濾菌器過濾除菌,以達到無菌的目的。
七 檸檬酸鹽利用試驗
(一)實驗原理
本試驗用於檢測細菌利用檸檬酸的能力。細菌利用檸檬酸鹽的能力不同,如各種腸細菌可利用檸檬酸為碳源,而大腸埃希氏菌則不利用檸檬酸鹽。因此,能否利用檸檬酸鹽是一項鑒別性特徵。培養基中含有檸檬酸鈉時,如將檸檬酸分解為CO2,則培養基中由於有游離鈉離子呈鹼性,使培養基中酚紅指示劑(pH6.8-8.4,黃→紅)由淡粉紅色變為玫瑰紅色以識別之。
(二)材料
檸檬酸鈉 2g、K2HPO4 1g、NH3H2PO4 1g、NaCl 5g、MgSO4 0.2g、瓊脂 1.5 2g、1%溴麝香草酚藍(酒精溶液)或0.04%苯酚紅 10ml、水 1000ml
將上述各成分加熱溶解後,調PH6.8,然後加入酚紅指示劑,搖勻,用脫脂棉過濾。製成後為黃綠色,分裝試管。121℃滅菌20min後製成斜面。
(三) 實驗內容
1.將試驗菌在斜面上劃線接種,適溫培養3-5天。
2.若該菌能利用檸檬酸鹽,則可在此斜面上生長並將培養基由原來的淡粉紅色變為玫瑰紅色,此為陽性;顏色不變者為陰性。
八 油脂水解試驗
(一)原理
某些細菌能夠分泌脂肪酶(胞外酶),能將培養基中的脂肪水解為甘油和脂肪酸。所產生的脂肪酸,可通過預先加入油脂培養基中的中性紅加以指示[指示範圍pH6.8(紅)~pH8.0(黃)]。當細菌分解脂肪產生脂肪酸時,培養基中出現紅色斑點。
(二)實驗內容
1.將裝有油脂培養基的錐形瓶置於沸水浴中融化,取出並充分振盪(使油脂均勻分布),再傾入培養皿中,待凝固後製成平板。
2.翻轉平板使底皿背面向上,用記號筆在其背面玻璃上劃成兩半。一半用於接種金黃色葡萄球菌作為陽性對照菌,另一半用於接種實驗菌大腸桿菌或產氣腸桿菌。接種時用接種環取少量菌在平板兩邊各劃線接種。
3.將接種完的平板倒置於37℃恆溫箱中,培養24h。
4.觀察結果時,注意觀察平板上長菌的地方,如出現紅色斑點,即說明脂肪已被水解,此為陽性反應。
(三)培養基配製
油脂培養基:蛋白腖10g,牛肉膏5g,氯化鈉5g,香油或花生油10g,中性紅(1.6%水溶液)約0.1ml,瓊脂15-20g,蒸餾水1000mL,pH7.2,121℃滅菌20min。
九 接觸酶試驗
(一)實驗原理
本試驗用於檢測細菌是否具有接觸酶活性。接觸酶又稱為過氧化氫酶,是一種以正鐵血紅素作為輔基的酶,能將過氧化氫分解為水和氧。一般好氧細菌與兼性厭氧細菌(除某些鏈球菌、乳酸桿菌等外)都能產生接觸酶,而厭氧細菌不產生接觸酶,這是用以區別好氧和厭氧菌的方法之一。
(二)材料
牛肉膏、蛋白腖瓊脂培養基,3%過氧化氫。
牛肉膏、蛋白腖瓊脂培養基:牛肉膏 0.3g、蛋白腖 1g、氯化鈉 0.5g、瓊脂 2g、自來水 100mL、pH 7.0~7.2 、滅菌。
(三)實驗內容
1.接種試驗菌,適溫下培養18-24小時。
2.將3%的過氧化氫滴於斜面菌苔上(或塗有菌苔的載玻片上),靜置1-3分鍾後,如有氣泡產生即為陽性。不產生氣泡者為陰性。
(四) 應用
革蘭陽性球菌中,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均產生過氧化氫酶,而鏈球菌屬為陰性,故此試驗常用於革蘭陽性球菌的初步分群。
十 革蘭氏染色
(一)實驗原理
革蘭氏染色法是細菌學中廣泛使用的一種鑒別染色法。通過結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後,在細胞壁內形成了不溶於水的結晶紫與碘的復合物,革蘭氏陽性菌由於其細胞壁較厚、肽聚糖網層次較多且交聯緻密,故遇乙醇或丙酮脫色處理時,因失水反而使網孔縮小,再加上它不含類脂,故乙醇處理不會出現縫隙,,因此能把結晶紫與碘復合物牢牢留在壁內,使其仍呈紫色;而革蘭氏陰性菌因其細胞壁薄、外膜層類脂含量高、肽聚糖層薄且交聯度差,在遇脫色劑後,以類脂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鬆散的肽聚糖網不能阻擋結晶紫與碘復合物的溶出,因此通過乙醇脫色後仍呈無色,再經沙黃等紅色染料復染,就使革蘭氏陰性菌呈紅色。
(二)實驗方法
革蘭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脫色、復染等四個步驟,具體操作方法是:
1.塗片固定。
2.草酸銨結晶紫染1分鍾。
3.自來水沖洗。
4.加碘液覆蓋塗面染約1分鍾。
5.水洗,用吸水紙吸去水分。
6.加95%酒精數滴,並輕輕搖動進行脫色,20秒後水洗,吸去水分。
7.蕃紅梁色液(稀)染2分鍾後,自來水沖洗。乾燥,鏡檢。
[染色的結果]:革蘭氏正反應菌體都呈紫色,負反應菌體都呈紅色。
(三)應用
其重要的臨床意義在於:1.鑒別細菌 2.選擇葯物 3.與致病性有關::革蘭氏陽性菌能產生外毒素,革蘭氏陰性菌能產生內毒素,兩者的致病作用不同。
㈧ 葯品領域的微生物檢測及標准
中國葯典微生物限度檢查法,為《中國葯典》附錄收載的關於葯品微生物檢查的法定方法。葯品的不同劑型的微生物檢測標准不同,具體如下:
1、制劑通則品種
制劑通則、品種項下要求無菌的制劑及標示無菌的制劑應符合無菌檢查法規定。
2、口服給葯制劑
細菌數每1g不得過l000cfu。每lml不得過100cfu。
黴菌和酵母菌數每lg或lml不得過100cfu。
大腸埃希菌每1g或lml不得檢出。
3、耳、鼻及呼吸道吸入給葯制劑
細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0cfu。
黴菌和酵母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cfu。
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每1g、lml或l0cm²不得檢出。
大腸埃希菌鼻及呼吸道給葯的制劑,每1g、lml或l0cm²,不得檢出。
4、陰道、尿道給葯制劑
細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0cfu。
黴菌數和酵母菌數每1g、lml或l0cm²應小於10cfu。
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白色念珠菌每1g、lml或l0cm²,不得檢出。
5、直腸給葯制劑
細菌數每1g不得過l000cfu。每lml不得過100cfu。
黴菌和酵母菌數每1g或lml不得過100cfu。
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每lg或lml不得檢出。
6、其他局部給葯制劑
細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0cfu。
黴菌和酵母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0cfu。
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每1g、lml或l0cm²不得檢出。
7、含動物組織
含動物組織(包括提取物)的口服給葯制劑每10g或10ml還不得檢出沙門菌。
8、兼用途徑制劑
應符合各給葯途徑的標准。
(8)玫瑰色微球菌擴展閱讀
微生物限度檢查法的注意事項:
1、當建立產品的微生物限度檢查法時,應進行控制菌檢查方法的驗證,以確認所採用的方法適合於該產品的控制菌檢查。若產品的組分或原檢驗條件發生改變可能影響檢驗結果時,檢查方法應重新驗證。
2、檢查項目應當包括細菌數、黴菌數、酵母菌數及控制菌檢查。
3、微生物限度檢查應在環境潔凈度10000 級下的局部潔凈度100 級的單向流空氣區域內進行。
4、檢驗全過程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操作,防止再污染。單向流空氣區域、工作檯面及環境應定期按《醫葯工業潔凈室(區)懸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測試方法》的現行國家標准進行潔凈度驗證。
5、除另有規定外,本檢查法中細菌及控制菌培養溫度為30℃~35℃;黴菌、酵母菌培養溫度為23℃~28℃。
6、檢驗結果以1g、1ml、10g、10ml、10c㎡ 為單位報告,特殊品種可以最小包裝單位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