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牡丹仙子的傳說
① 誰知道呂洞賓三戲白牡丹的故事
呂洞賓三戲白牡丹的故事:
俗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號純陽子,相傳為唐京兆人。會昌中,兩舉進士不第,浪遊江湖,隨漢鍾離權授於丹訣,點度成仙。他曾隱居終南山修行,後雲游各地。
相傳,呂洞賓雲游天下,來到山色奇秀,九峰迴環,號稱金庭洞天的桐柏山,發現大地抖動,房屋倒塌,九峰欲崩。他定睛一看,原來是一隻穿山甲在作怪。呂洞賓氣惱之下,迅速召集各路山神,共商擒拿穿山甲拯救百姓的大計。
眾山神紛紛說:「此怪有五千年的道行,煉就了翻山倒海之術,我們敵它不過,望大仙稟告玉帝,速派天兵天將捉拿此怪,拯救百姓,保護山林。」呂洞賓嘿嘿一笑說:「一個小小的穿山甲作怪,不必驚動天兵天將,我一個人就可以治服它了。」眾山神一齊稱謝而去。
眾山神走後,呂洞賓暗想:「此怪妖術厲害,我怎能降服了它?也是我一時說出大話,如若不把此妖鎮住,眾山神豈不譏笑於我!這」呂洞賓正在沉思之際,太白金星對呂洞賓說:「要想降服穿山甲,非用定山神針不可。這神針乃王母娘娘頭上一根玉簪,若能借得,便可馬到成功。」
呂洞賓說:「那怎麼能行啊,玉簪本是王母娘娘心愛之物,恐怕誰也借不出來。」太白金星道:「此事並不難。王母娘娘身邊有一名貼身侍女——牡丹仙子,她早有思凡之意,你若能打動她的心,此事定能辦妥。」
次日,王母娘娘在西天瑤台舉行蟠桃盛會,請各路大仙赴宴。呂洞賓和太白金星駕起樣雲,同赴蟠桃會。蟠桃會上,琴聲悠揚,舞姿翩翩。各路大仙暢懷痛飲。酒過三巡,菜上五道,王母娘娘就命侍女牡丹仙子給各路大仙斟酒。
當牡丹仙子給呂洞賓斟酒時,太白金星用胳膊將呂洞賓碰了一下。呂洞賓心知此意,於是趁接酒杯之機,將牡丹仙子的手輕輕地捏了一下,牡丹仙子心一動,不覺臉上一紅,低著頭退了下去。
過了一會,王母娘娘又命牡丹仙子向大仙賜贈蟠桃。牡丹仙子遲遲疑疑地來到呂洞賓面前。大白金星用腳尖踢踢呂洞賓,呂洞賓就在取蟠桃時,將桃盤重重地往下一按,牡丹仙子手腕一軟,羞得面如桃花。
她低著頭,順後門向瑤池邊急急走去。呂洞賓緊跟而去。牡丹仙子徑直走到瑤池邊,兩眼凝視著池邊開放的牡丹花沉思起來。呂洞賓悄悄地站在牡丹仙子背後,輕聲說:「牡丹仙子,你在賞花嗎?」牡丹仙子回頭一看,見是呂洞賓,急忙拂袖掩面說:「你,你可知曉仙規?」呂洞賓嘿嘿一笑,說:「我不但知曉仙規,而且還能看透你的心思。」牡丹仙子搖了搖頭。呂洞賓上前幾步說:「你很羨慕人間,是嗎?」牡丹仙子又慢慢地低下了頭。
呂洞賓充滿感情地說:「人間真美好啊,到處山青水秀,鳥語花香。我在人間雲游各地,見過不少名山大川,風光園林,象蘇杭美景,泰山奇峰,蓬箂仙境,曹州牡丹……真是美不勝收,要勝過天堂十倍」牡丹仙子慢慢地抬起頭,輕輕說:「真的嗎?」呂洞賓用手一指,說:「牡丹仙子,你往那裡看,有一對年輕夫婦,他們在歡歡樂樂地耕地撒種。你再往那邊看,那是一對情人正在園里賞花。」呂洞賓回頭一看,見牡丹仙子還站在那兒呆望著那一對情人,於是說:「牡丹仙子,假如不去享受一番人間的幸福,真是最大的憾事了。」牡丹仙子有些遲疑地說:「要想下凡,談何容易。仙規如此森嚴,怎麼會如願以償呢?」呂洞賓微微一笑:「牡丹仙子,你果有此意,我願助一臂之力。」
牡丹仙子臉一紅,羞答答地說:「是真的嗎?」呂洞賓說:「真的。不過,我也要請你幫個忙。」牡丹仙子說:「我能幫你做什麼呢?」「王母娘娘頭上的玉簪,借我一用。」「哎呀,那哪行呀?玉簪是王母娘娘的心愛之物,誰也借不得。」牡丹仙子為難地說。呂洞賓上前幾步說:「請你往這兒看牡丹仙子透過雲層,只見桐柏山一帶,到處是房倒屋塌,男哭女嚎,一片凄景象。牡丹仙子急忙閉上眼睛說:「哎呀,百姓真是太可憐了。」呂洞賓說:「這桐柏山一帶,過去山河秀麗,林茂糧豐。只因這穿山甲作怪,才使這里變成如此慘景!我想借王母娘娘玉簪,除掉這興妖作怪的穿山甲。」牡丹仙子焦急地說:「我願幫忙,可是——」呂洞賓見牡丹仙子答應幫忙,不勝歡喜。
他如此這般地囑咐了一番,又將一隻假玉簪交給了牡丹仙子。次日清晨,王母娘娘沐浴完畢,在讓牡丹仙了給她梳頭時,牡丹仙子便趁機將玉簪偷換下來。藏在袖內,出來交給了呂洞賓。呂洞賓帶著定山神針,來到桐柏山,很快把那作惡多端的穿山甲擒住了。呂洞賓懲處了穿山甲之後,就和太白金星一同趕西天瑤台歸還定山神針,並請求王母娘娘寬恕牡丹仙子盜玉簪之罪。王母娘娘得知,又喜又驚又氣,雖說為民除害,應該獎,但牡丹仙子常在身邊,竟如此目無我的尊嚴,天規難容!
王母娘娘見二位大仙講情,便說:「看在二位仙人的面上,免牡丹一死,但要趕出西天,降為凡俗就這樣,桐柏山人民又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牡丹仙子也實現了嚮往人間的願望。
後來,人們為了惦念呂洞賓,也把呂洞賓戲牡丹為民除害的事兒作為美談,直到今天。
② 「牡丹仙子」的傳說
③ 牡丹花的傳說
牡丹因其雍容華貴,深受人們的喜愛,也是我國的國花。
相傳在很早以前,洛陽邙山腳下住著一對勤勞善良的夫妻,丈夫上山挖葯砍柴,妻子在家紡紗織布,日子過得很快活。四十那年,他們生了一個孩子,兩人愛如至寶,取名叫英哥。英哥九歲時,他爹死了,後來,他媽又得了個很奇怪的病,每天夜晚發熱,白天發冷,面黃飢瘦,四肢無力。為了治好媽媽的病,英哥到處請醫生看病抓葯,可是跑遍了周圍九鄉十八鎮,還是沒把他媽的病治好。後來,英哥自己也累病了,他媽說啥也不讓他再去請醫生了。
這一天,英哥聽別人說,邙山頂上有個仙人台,台旁長有靈芝草,誰要是吃了,能起死回生除百病。英哥就瞞著他媽,偷偷地向山裡走去。他走啊走啊,不知翻了多少山,路越走越陡,有些地方得腳蹬手攀地向上爬。當他快爬上山頂時,頭也暈,心也跳,肚子餓得咕咕叫;腳一抖,手一軟,「骨碌碌」從上面摔下來,昏了過去。醒來的時候,英哥見身邊坐著一個白鬍子老頭,笑眯眯地看著自己。他趕緊爬起來,問那老頭哪裡有靈芝草。那老頭問他要靈芝草幹啥,他說:「俺媽得了一個奇怪的病,俺要找靈芝草給他治病。」那老頭聽了,搖搖頭,說:「靈芝草也治不好你媽的病。」英哥一聽,傷心地大哭起來。那老頭點點頭,從身邊摸出一根碗口粗的大鐵棍,遞給他說:「你把它磨成一塊一分厚,一寸長工的小鐵片,到那時我就有辦法。」英哥接過鐵棍,二話沒說就走了。他在小溪邊不分白天黑夜地磨起來。磨呀磨呀,胳膊累腫了,手也磨爛了,一滴一滴的血不信地滴到鐵棍上。誰知那血一滴到鐵棍上,鐵面無私棍就縮小一點。滴著滴著,那鐵棍突然「啪」一聲裂開了,從裡面跳出一把金光閃閃的小鑰匙。英哥慌忙拾起來,正要去找那老頭,不料一轉身,發現老頭就站在自己身後。老頭笑嘻嘻地說:「好孩子,真有決心!好了,好了,你可以去了。那天上有個瑤池,瑤池裡有個王母娘娘,在王母娘娘的花園里,有一間小房子,那是王母娘娘的煉丹房。你只要進去拿到一粒仙丹,就能治好你媽的病。」英哥問:「天那麼高,我咋去呢?」老頭說:「這好辦。」說著,從腰間摸出一隻小葫蘆,從里邊倒出一顆紅葯丸,遞給英哥,說:「你把它吞下去。」英哥吞下那顆葯丸,頓時覺得體輕似燕,飄飄欲飛。他向老頭拜了三拜,然後身子一縱,沖天而去。
不一會,英哥只見一大片亭台樓閣在五彩雲中時隱時現,陣陣仙樂隨風飄來,近前看時,門額上寫著「瑤池」兩個金字。英哥按照白鬍子老頭說的,左拐右彎來到王母娘娘的花園。只見花園裡面奇花簇簇,異草鋪地,一座小房子金光四射,房門上寫著「丹房」二字,一人比頭還大的石鎖鎖在門上。英哥歡喜異常,急忙掏出鑰匙,朝石鎖孔里一擰,那石鎖「嘩啦」一聲自動落了,房門也跟著不推自開。英哥進得門去,見桌上放著很多長脖子細瓷瓶,瓶里裝滿了仙丹。他想:凡間有很多人,我應該多帶些回去,送給他們一點,如果他們以後得這種病,也能治好。想著就脫下身上的布衫,狠命包起來。就在這時,只聽「鏜鏜鏜「一陣鑼響,英哥情知不妙,背起衣兜就跑。原來,王母娘娘聽到丹房有動靜,帶人直奔這里而來。英哥來到南天門後,見王母娘娘帶闃人仍緊追不放,心裡想:背得多了跑不快,還是把這東西扔到人間去,不管誰揀著,都能治病。看看快到邙山了,後面王母娘娘已經追了上來,衣兜一抖,盡數倒了下去,想到只要媽媽揀著一粒,就能治好萊塢病,心也寬了。王母娘娘見英哥把仙丹全部撒到人間,勃然大怒,舉劍朝英哥頭上砍去。不料那劍卻被拂塵擋住了,原來是那位白鬍子老頭來了。王母娘娘氣得雙腳直蹦:「好哇!又是你這個老頭,你還我的仙丹!」老頭哈哈一笑,說:「聖母息怒,只因天下百姓有災難,玉帝讓老朽拯救,老朽才命英哥來借你仙丹一用。」王母娘娘聽說玉 帝有令,只好作罷,悻悻回天廷去了。原來這老頭是南極仙翁。南極仙翁對英哥說:「你撒下去的仙丹已入土化作棵棵仙花,你把仙花的根皮剝下來煎成湯,你媽一喝就好了。」
英哥回到家裡,見母親昏倒在門口,急得手足無措,忽然想起南極仙翁的話,慌忙到外邊去找,只見房前屋後,溪邊路旁,長滿了很多沒有見過的鮮花,那花千姿百態,鮮艷無比。英哥知道這是仙丹所化,急忙挖了一把,取其根皮,煎湯讓他媽喝。他媽喝下去果然靈驗,毛病很快就好了。當時有很多人也害這種病,英哥也讓他們喝,他們的病也很快都好了。因為這花是王母娘娘的仙丹所化,人們就叫它「母丹」。母丹因有仙丹靈氣,開的花異常美麗,香氣四溢,成為名貴花草,世上都稱它「天香國色」。
後來,人們又發現這花分為睢雌、雄兩種,雌的稱「牝」,雄的稱「牡」。雌的慢慢演變成了芍葯;雄的,人們又給他改名叫「牡丹」。至今,人們還稱牡丹和芍葯是姊妹花
④ 牡丹仙子的經典傳說,誰了解的比較清楚
傳來說唐後武則天在一個隆冬大雪紛源飛的日子飲酒作詩。她乘酒興醉筆寫下詔書「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百花懾於此命,一夜之間綻開齊放,惟有牡丹抗旨不開。武則天勃然大怒,遂將牡丹貶至洛陽。剛強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陽就昂首怒放,這更激怒了武後,便又下令燒死牡丹。枝幹雖被燒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開的更盛。
傳說武則天是二十八星宿裡面的心月狐轉世,下凡禍亂大唐。百花由於違反季節開放,後來百花仙子和牡丹被貶落凡塵,就是《鏡花緣》的來歷。
另外就是呂洞賓三度白牡丹
⑤ 關於牡丹的傳說
1、傳說唐後武則天在一個隆冬大雪紛飛的日子飲酒作詩。她乘酒興醉筆寫下詔書「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百花懾於此命,一夜之間綻開齊放,惟有牡丹抗旨不開。
武則天勃然大怒,遂將牡丹貶至洛陽。剛強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陽就昂首怒放,這更激怒了武後,便又下令燒死牡丹。枝幹雖被燒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開的更盛。
2、靖康年間,金軍攻破北宋京城洛陽也毀於兵火,牡丹從此衰落。但自從洛陽牡丹享譽之後,各地慕名者紛紛前來求購,這就使得洛陽牡丹流傳全國。在此以後出現的幾處牡丹產地,無不與洛陽牡丹有著淵源關系。
如北宋末期,距洛陽較近的陳州(今淮陽)由於引種繁衍洛陽牡丹而名噪一時。在此之後四川天彭(今彭縣)又被人稱為「小洛陽」明末清初,山東曹州(今荷澤成為全國牡丹的主要產地。據記載(〈曹州牡丹〉)記載:「明萬曆年間,趙氏先人嗜花,不辭勞苦,親往洛陽求的十餘種牡丹歸」。
由此可見,曹州牡丹的發展也曾得力於洛陽牡丹。此後歷盡滄桑,牡丹日見凋零。
拓展資料
關於一些品種牡丹的傳說
1、「豆綠「
相傳,菏澤有個青年花農,做夢都想著能把「花魁」的金匾掛在自己的門口。百花仙子告訴他,你如果真有志氣,就要到黃河灘上取土,到東海汲水,花魁才能屬於你。說完,從頭發上撥下碧玉丟在地上,那玉綠光一閃,就不見了。
青年花農跋山涉水,歷經磨難,終於在玉入土的地方培育出一株綠牡丹,奪得了「花魁」金匾。這樣,豆綠也就成了牡丹中的珍品。
⑥ 關於牡丹仙子有哪些傳說
關於牡丹仙子,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相傳光武帝劉秀起義時候,被王莽的大將王朗追殺。一天,劉秀疲於奔命,逃到了北郝村。此時天已過午,劉秀又飢又渴,兩眼直冒金星,在村中到處尋找藏身之地。兵荒馬亂的,老百姓見到這個頂盔貫甲的將軍,手提寶劍,滿面血污,非常害怕,紛紛關門閉戶。劉秀無奈,只好由東向西走去。
卻說村西有一戶姓鄭的人家,只有父女二人。這天鄭老漢剛好去舅爺家幫忙勞作去了,家中只有十六歲的女兒顰顰。顰顰生性好動,在春暖花開的季節,怎麼能耐得住性子呆在家裡呢!於是帶上房門,到村西彌陀寺去玩耍。這彌陀寺年久失修,偌大的院子只有一個老和尚看護,香火日衰。惟有後院一簇大牡丹,花大如盤。
顰顰走到院中,知道老和尚出去雲游化緣,不在寺里,就一個人來到寺後的牡丹園中採摘牡丹花玩耍。
劉秀好不容易也來到寺中,忽聽得村子裡人聲鼎沸,馬嘶狗叫。原來是王朗的追兵趕到了!劉秀暗叫:「不好!」
急忙向寺後跑去。到廟後一看,劉秀大叫「完了,完了」。原來寺後空空曠曠,除了一簇牡丹,沒有什麼可以遮攔的。此時此刻,顰顰正在採摘牡丹花,見一個青年將軍慌慌忙忙跑進來,非常害怕。劉秀安慰道:「姑娘莫怕,我是落難之人。外面賊人正在搜尋我,請你千萬想辦設法搭救我才好!」顰顰驚魂未定,情急之下將劉秀一把拉入牡丹叢中,又把採摘的牡丹花撒在縫隙之中。
王朗帶領兵丁一路趕來,見劉秀跑進村莊,三拐兩拐就不見了。他們在村中搜查個遍,也沒有找到劉秀,只好一直向前緊追,追到村外也沒有發現劉秀的蹤影。忽然,他們看見前面有一座寺院,王朗命令手下到寺中搜查。兵丁們把寺院圍了個水泄不通,在裡面翻了個底朝天,仍未發現劉秀一根毫毛,只見到一個姑娘,就把她帶到王朗面前。
王朗問道:「你可曾看到一個頂盔貫甲的人從這里走過?」
顰顰非常害怕,面色驚慌,結結巴巴地說:「我只看見一個人向寺院西邊跑過去,不知道是不是你們要找的人。」
王朗求功心切,指揮人馬向西直奔而去。顰顰這才癱坐在廟門台階上。
劉秀此時卻是人事不醒。原來,一天的拼殺奔逃使劉秀早已累得精疲力竭,加上剛才情急攻心,一下子就昏厥過去了。顰顰見王朗的人馬確實走遠了,才想起寺後的青年將軍。她跑到寺院後面,見青年將軍仍然藏在牡丹花中昏睡不醒,覺得非常好玩。顰顰仔細端詳,見他雖然滿面血污,卻生得眉清目秀,鼻直口方,英俊異常,不由產生愛慕之情,她暗自思忖:「若是能嫁得這樣的郎君,也不枉此生了!」她正看得出神,劉秀已經醒轉過來了。這樣,四目相視,眉目傳情,兩人不由得面色羞紅。劉秀深情地說:「姑娘救命之恩,在下沒齒難忘。敢問姑娘尊姓大名?
」顰顰羞怯怯地做了回答,劉秀也報出姓名。
由於勞累過度,飢寒驚擾,所以危險過後,精神一松,劉秀就病倒了。顰顰用手一摸,感到劉秀額頭似火炭一樣,不由著起急來。她將劉秀在廟中安頓好,就急急忙忙地回家想辦法。
且說鄭老漢晚飯時分回到家裡,見女兒還未回來,不免擔心。正在門口張望的時候,見女兒疾步跑了回來,心裡才一塊石頭落了地。父女倆打過招呼,顰顰急忙去做飯。不一會兒,就飄出飯菜的香味來。顰顰托詞村頭七嬸家的小豆子受了風寒,向父親討了些日常草葯熬上,然後就帶著飯菜和熬好的葯,向彌陀寺而來。
牡丹仙子劉秀正在寺中躲避療養,聽得有人進來,急忙躲在花叢之中,看見是顰顰姑娘進來,這才站起身,迎上前去。劉秀一天都沒有吃東西了,見到飯食欣喜異常,連連道謝,然後狼吞虎咽地大吃起來。看著劉秀飢不擇食的樣子,姑娘又心疼又愛憐,不由得出起神來。端詳著劉秀英武的面容,思緒飛揚,想像著眼前的這位年輕將軍怎樣地凱旋,怎樣地向父親提親,怎樣地迎娶自己,怎樣地相親相愛,白頭到老……劉秀一口氣把飯吃完,又把葯喝了,身上也暖和多了,見顰顰姑娘正含情脈脈出神地看著自己,不由得不好意思起來,直漲得面頰通紅。顰顰這才猛然醒悟過來,心跡表露,紅霞飛上了雙頰。
劉秀此時思緒萬千,回想起義時起,風餐露宿,身邊從沒有一個如此體貼自己的人,心中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而顰顰嫵媚動人的青春氣息又是那樣地撩人,不由得也心猿意馬。畢竟是征戰多年的將軍,見多識廣,豪氣沖天。劉秀把拳一抱,一揖到地:「劉秀蒙塵落難,多虧姑娘相救,才倖免遭擒,大恩大德,沒齒難忘。姑娘秀外慧中,令我一見鍾情,如蒙不棄,願與姑娘,結為百年之好。」顰顰姑娘心裡甜甜的,使勁地點點頭。兩個年輕人患難見真情,山盟海誓,私訂了終身。
一連十多天,劉秀在顰顰姑娘的照顧下,恢復了元氣。這天,劉秀想了許多事情,對顰顰姑娘說:「顰兒,我是義軍首領,肩擔很重,幾萬弟兄在等我消息,我不能再修養下去。今天無論如何我都要走了。」顰顰姑娘聽到這話,已是淚流滿面,悲痛欲絕,說道:「將軍身系國家安危,不能為了兒女私情而受到牽累。我已是將軍的人,自然守志終生,以等候將軍的凱旋歸來。」兩人生離死別,互道珍重。劉秀就與她拜別,絕塵而去。
劉秀與顰顰姑娘一別就是七八年。
戰亂頻頻,人海茫茫,劉秀杳無音信,顰顰姑娘望眼欲穿。由於顰顰是遠近聞名的俏姑娘,剛開始有不少人家託人說媒,可以說是踏破了門檻。可是,顰顰一家人也沒有應允。漸漸的,人們便以為顰顰眼界太高,到後來,門前日漸冷落,最後,便沒有人再來提親了。鄭老漢急得沒有辦法,只是傷心落淚,哀嘆老伴死得太早。顰顰也由開始對劉秀的滿懷希望,到後來對劉秀的熱切期盼,最後,望眼欲穿,鬱郁寡歡,思念成疾,一病不起。
這年春天的一天,顰顰還病卧在床。一連數十日水米不進,致使顰顰形銷骨立。顰顰把父親請到床前說:「爹爹,女兒恐怕不行了,未能在您面前盡孝,還惹您生氣憂心,女兒非常慚愧。只是女兒心中還有一件大事,女兒必須告訴爹爹。」
鄭老漢聽到這里,已是痛不欲生,說:「顰顰,眼見你病成這樣,爹爹我心如刀絞,孩子,有什麼話,你說吧!爹爹一定想辦法去做。」顰顰便把當年怎樣遇到劉秀,怎樣搭救於他,怎樣私定終身,全都說給了父親,鄭老漢這才如夢方醒。
顰顰拉著父親的手說:「爹爹,女兒懇請父親千萬不要責怪劉郎。只是女兒福薄命淺,與劉郎有緣無分。女兒只求爹爹把我葬在彌陀寺後的牡丹花旁,我要陪伴牡丹等待劉郎的到來。」顰顰又讓父親把銅鏡遞給她。望著鏡中自己憔悴的面容,顰顰不勝自悲,輕輕叫著劉郎的名字,抱撼而終。彌陀寺中的牡丹花這年開的全是白色的花,像雪一樣。
轉眼到了第二年秋天。這天,北郝村外由遠漸近忽然傳來鼓樂之聲。人們紛紛傳告,說是新登基的皇帝來村裡迎娶娘娘。鼓樂儀仗直接向鄭家逶迤而來,浩浩盪盪擺在了鄭家門口。劉秀從高頭大馬下來,龍袍鎏冕,氣宇軒昂,直進鄭家。
鄭老漢跪倒磕頭,迎接聖駕。劉秀不見顰顰出來很是納悶,開口說道:「鄭卿家請起!孤王今天特來迎娶顰顰,快請顰顰隨駕回宮。」
鄭老漢早已大放悲聲,哭訴說:「顰顰已經故去了!」
劉秀如五雷轟頂,一下子獃獃地站在那裡。半晌,眼淚才從眼裡滾落下來。
劉秀換了常服的皂衣,由鄭老漢陪著來到了彌陀寺。他睹物思人,悲從心來,手撫著牡丹的枝葉,痛心不已。想當年,自己是風華正茂,顰顰是娉婷裊娜;到現在,自己是龍袍加身,顰顰卻是黃土一堆。嘆只嘆,人生無常有限,悲只悲,物是人非淚如雨。
這時,牡丹的枝葉被劉秀的眼淚打濕了,忽然娑娑一抖,竟開出滿枝的紅花來。花大如蓮,芳香四溢,灼灼華光,映紅天際。牡丹花似有靈性,隨風盈盈下拜,劉秀感慨萬千。於是,封牡丹為花中之王,封顰顰為牡丹仙子。
一時間,祥雲飄飄,鸞鳳和鳴。顰顰站在最大的一朵牡丹花上,由祥光托著,隨著仙樂裊裊,百鳥漫舞,冉冉升在空中,飄然而去。
從此,彌陀寺的牡丹成了神,人們給牡丹仙子修廟塑像,香火不斷。最為神奇的是,這株漢代牡丹很有民族氣節。
抗日戰爭時期,日寇佔領柏鄉城後,非常垂涎漢牡丹的花容和靈性,就把漢牡丹連根挖走,種在自己的炮樓里。可是,牡丹卻枯死了,任憑鬼子澆多少水,也沒有復活。可是,在鬼子投降那年,彌陀寺的牡丹卻又發芽了,茁壯生長,枝繁葉茂,並且開出滿枝的紅花來。
牡丹仙子
⑦ 八十年代有關牡丹仙子的神話片誰知道
有關牡丹的神話有很多的。不知道你說的是哪一個。牡丹的傳說有 白版 牡 丹,花王和花後,權紫根牡丹的傳說,
朱 砂 紅,火煉金丹, 澗 仙 紅, 一捻紅,胡紅,金牡丹,合歡嬌,武則天與洛陽牡丹的舊話新說等等。
⑧ 白牡丹的白牡丹的傳說
福建省福鼎縣盛產白牡丹茶(十大名茶之一),傳說在西漢時期,有位名叫毛義的太守,因看不慣貪官當道,於是棄官隨母去深山老林歸隱。母子倆來到一座青山前,只覺得異香撲鼻,經探問一位老者得知香味來自蓮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母子倆見此處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來。一天,母親因年老加之勞累,病倒了。毛義四處尋葯。一天毛義夢見了白發銀須的仙翁,仙翁告訴他「治你母親的病須用鯉魚配新茶,缺一不可。」毛義認為定是仙人的指點。這時正值寒冬季節,毛義到池塘里踴冰捉到了鯉魚,但冬天到哪裡去采新茶呢?正在為難之時,那十八棵牡丹竟變成了十八仙茶,樹上長滿嫩綠的新芽葉。毛義立即採下曬干,白毛茸茸的茶葉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毛義立即用新茶煮鯉魚給母親吃,母親的病果然好了。後來就把這一帶產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⑨ 呂洞賓三戲白牡丹的故事是什麼,女主角又是什麼人
《東游記》》裡面講的是牡丹是原天上的花仙子又因喜歡上了呂洞賓,被王母娘娘貶互到人間當青樓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