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丁香
1. 李璟 浣溪沙 譯文
譯文
山腳下蘭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間小路清沙凈無泥,
傍晚細雨中杜鵑陣陣啼。
誰說人老不可再年少?
門前流水還能執著奔向西!
不必煩惱嘆白發,多愁唱黃雞。浣溪沙 北宋 蘇軾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寫生機勃勃之景)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抒積極進取、奮發向上之情)
(主題:從嫩芽、溪水的,領悟人生應積極進取,表現作者曠達樂觀、奮發向上的生活態度。)
浣溪沙 蘇 軾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①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②。
註:①子規:杜鵑鳥;②黃雞:白居易詩有「黃雞催曉」句,用以感嘆人生易老。
有古人在評價這首詞時認為「門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運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這樣的觀點嗎?為什麼?請結合全詞進行簡要賞析。
答:同意。蘭芽溪水,沙路無泥,蕭蕭暮雨中傳來杜鵑的啼叫,作者來到一個遠離塵世、潔凈如洗的地方。這里的「溪水西流」給作者極大的啟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輕嗎——體現了作者不因為年老而消極悲觀的態度。通過富含哲理的這一句,全詩體現了作者樂觀向上的精神。
蘇軾的《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其中抒發感慨,表現作者雖處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句子是: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2. 杜甫和李璟的詠丁香和浣溪沙兩首作品中丁香的形象和象徵意義是什麼
高潔的品質,淡淡的憂愁和孤獨。
3. 浣溪紗(南唐.李璟)中的丁香含義
「青鳥不傳雲中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前句大概就是說看到天上鳥飛過回,不禁想起了青鳥傳書的答傳說,但飛鳥並未帶來遠人書信。下句就是你問的,樓前雨中的丁香,花蕾緘結不解,含苞未吐,像人的愁懷郁結,故說「丁香空結雨中愁」。李商隱《代贈二首》(其一)說:「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丁香」句即從李詩化出。
另外,「丁香」是個常見意象啦,指愁思或情結之類的。
【評解】
這首詞借抒寫男女之間的悵恨來表達作者的愁恨與感慨。上片寫重樓春恨,落花無主。下片進一層寫愁腸百結,固不可解。有人認為這首詞非一般的對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後周嚴重威脅的情況下,李璟借小詞寄託其彷徨無措的心情。李璟的詞,已擺脫雕飾的習氣,沒有晦澀之病。辭語雅潔,感慨深沉。
真珠:即珠簾。
②青鳥:傳說曾為西王母傳遞消息給武帝。這里指帶信的人。 雲外,指遙遠的地方。
③丁香結·丁香的花蕾。此外詩人用以象徵愁心。
④三楚:指南楚、東楚、西楚。三楚地域,說法不一。這里用《漢書·高帝紀》註: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帶)為南楚。吳(今江蘇吳縣一帶)為東楚。彭城(今江蘇銅山縣一帶)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峽暮」。
4. 浣溪沙與雨巷都描寫了丁香,兩者有什麼異同
浣溪沙與雨巷都描寫了丁香,兩者有什麼異同?
不同之處:文體不同。
《浣溪沙》是詞牌名,屬於詞;《雨巷》屬於現代詩歌。
相同之處就是丁香都代表了淡淡的憂愁。
5. 杜甫的詠丁香和李璟的浣溪沙中的丁香分別代表什麼呢
高潔的品質,淡淡的憂愁和孤獨。
6. 李璟的浣溪紗中的『'丁香」被賦予了什麼含義
李璟的浣溪紗?哪一首?是攤破浣溪沙么,就那個「青鳥不傳雲中信,丁香空結雨中愁」版?
講下這一句權吧~這一句是過片首句,續寫「春恨」。前句大概就是說看到天上鳥飛過,不禁想起了青鳥傳書的傳說,但飛鳥並未帶來遠人書信。下句就是你問的,樓前雨中的丁香,花蕾緘結不解,含苞未吐,像人的愁懷郁結,故說「丁香空結雨中愁」。李商隱《代贈二首》(其一)說:「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丁香」句即從李詩化出。
另外,「丁香」是個常見意象啦,指愁思或情結之類的。
如「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牛嶠《感恩多》)
還有賀鑄,據傳他曾與一女子相愛,久別以後,那女子因思念而寄以詩,詩雲:獨倚危闌淚滿襟,小園春色懶追尋。深恩縱似丁香結,難展芭蕉一寸心。賀鑄見詩,感而作一詞,詞中有雲:芭蕉不展丁香結。枉望斷天涯,兩厭厭風月。
看了這個我想意思大概就差不多了吧。
7. 描寫丁香的詩浣溪沙中心句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作者: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譯文
捲起珍珠做的簾子,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風里的落花那麼憔悴,誰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里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盪奔流。
8. 李璟的浣溪沙中丁香的含義是什麼
「青鳥來不傳雲中信,丁香源空結雨中愁」
前句大概就是說看到天上鳥飛過,不禁想起了青鳥傳書的傳說,但飛鳥並未帶來遠人書信。下句就是你問的,樓前雨中的丁香,花蕾緘結不解,含苞未吐,像人的愁懷郁結,故說「丁香空結雨中愁」。李商隱《代贈二首》(其一)說:「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丁香」句即從李詩化出。
另外,「丁香」是個常見意象啦,指愁思或情結之類的。
【評解】
這首詞借抒寫男女之間的悵恨來表達作者的愁恨與感慨。上片寫重樓春恨,落花無主。下片進一層寫愁腸百結,固不可解。有人認為這首詞非一般的對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後周嚴重威脅的情況下,李璟借小詞寄託其彷徨無措的心情。李璟的詞,已擺脫雕飾的習氣,沒有晦澀之病。辭語雅潔,感慨深沉。
真珠:即珠簾。
②青鳥:傳說曾為西王母傳遞消息給武帝。這里指帶信的人。 雲外,指遙遠的地方。
③丁香結·丁香的花蕾。此外詩人用以象徵愁心。
④三楚:指南楚、東楚、西楚。三楚地域,說法不一。這里用《漢書·高帝紀》註: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帶)為南楚。吳(今江蘇吳縣一帶)為東楚。彭城(今江蘇銅山縣一帶)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峽暮」。
9. 戴望舒《雨巷》的意境取自浣溪沙李璟中的「丁香空中結雨中愁」但又有發展。請作簡要分析
戴望舒在《雨巷》中承續了丁香的傳統文化內涵,將丁香的意蘊更加情緒化,專使丁香有了更屬深的憂郁。更為靈慧的是,詩人刻畫的是雨中的「丁香姑娘」,恬淡清幽,更添一分寥落。詩人將丁香的外在之形極端淡化,以「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這樣的偏正短語,將丁香人化,將姑娘物化,將人抽象化,讓意象人化,讓「丁香一樣的姑娘」成了一個有別於傳統意義的意象。
這個新意象,是一個實在的人——姑娘,但又是一個抽象的意象。我們在朦朧地巷陌里感受,詩人在雨巷裡用心述詩語,描摹其情感流動。人與物天然相和,物我合一,將細膩的心境與自然的靈動諧和。
10. 李璟浣溪沙丁香含義
「丁香結」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結難解之意,詩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結不散,如李商隱《代贈》詩有句:「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意思:蕉心未展丁香也郁結未解,它們同時向著春風各自憂愁。)
李璟的獨創就在於將丁香結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徵愁心的喻體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動人,更加令人憐憫,「青鳥」、「丁香」二句合看又恰是一聯工穩的對仗,一人事,一時景,這律詩般的俊語將思念難解之情寫得既空靈透脫而又真摯實在。
至此,詞的感情已經十分濃郁、飽滿。當手卷真珠上玉鉤的時刻,已經春恨綿綿;風里落花無主,青鳥不傳信,丁香空結,則徒然的嚮往已經成為無望,這已是無可逃避的結局。
原詞: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意思: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
出自南唐 李璟《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10)浣溪沙丁香擴展閱讀: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中主李璟的作品。此詞借抒寫男女之間的悵恨來表達作者的愁恨與感慨。
上片寫重樓春恨,落花無主;下片進一層寫愁腸百結,固不可解。有人認為這首詞非一般的對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後周嚴重威脅的情況下,李璟借小詞寄託其彷徨無措的心情。全詞語言雅潔,感慨深沉。
原文:
攤破浣溪紗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譯文:
捲起珍珠做的簾子,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風里的落花那麼憔悴,誰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里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盪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