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丁香啥意思
Ⅰ 燒出香譜抽丁香怎麼辦
那香普不完全准確,你要信也沒法子,對起良心無所謂啦,僅供參考
Ⅱ 丁香是什麼意思
如果指人 意思是神秘 並悲傷
Ⅲ 上香出現添丁香是什麼意思
沒有這個香
燒香一般要看香譜的而不是其他 24香譜很准 48香譜、72香譜的都是回後人編寫答的不準!一般都是三根為一柱可以以3為基數6、9根就是2柱!3柱!更多
香灰不能隨意扔掉的!要破財的!弄個大的容器留著,如果多了可以找個干凈隱蔽的地方埋了最好!或入干凈流動的水裡。先要和神 佛說一聲,後念誦佛號 或觀音心咒同時埋香灰或入水。
可以用 瓶裝水 不用打開 可以放半年一換就行 紅茶、綠茶都行 !!這樣干凈 神佛都可以受用的!!就像水果不用打皮的!!西瓜、桔子都是這樣一樣供養 一樣可以受用到的!!一般水果都行 梨不行
Ⅳ 觀世音四十八香是什麼
觀世音四十八香譜圖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爐香乍爇 法界蒙薰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
凡是佛陀的弟子,當隨時憶念所皈依的三寶功德,培養自己對三寶的虔誠信敬心;從而展轉地、深刻地對三寶功德加深了解和體會,引生滋長自己善法之欲;從而發起精進勇猛之行。由憶念三寶功德,生善法欲、起精進行故,行者也能如實學習佛陀斷除一切過失、證得一切功德,是謂: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憶念三寶功德,是佛陀弟子純潔信仰、修學佛法的基本法門。
禮佛時宜洗手漱口,至誠恭敬,緩緩而拜,不可急忙,寧可少拜,不可草率。佛幾清潔,供香端直,供佛之物,以烹調精美人所能食者為宜。今多以食物之原料及罐頭而供佛者殊為不敬。又供佛宜在午前,不宜過午也。供水果亦宜午前。供水宜捧奉式。供花,花瓶水宜常換。紙畫之佛像,不可僅以綾裱,恐染蠅糞等穢物也(少蠅者或可)。宜裝入玻璃鏡中。木石等雕塑者,小者應入玻璃龕中,大者應作寶蓋罩之,並須常拂拭像上之塵土。凡大殿及供佛之室中,皆不宜踞坐笑談。如對於國王大臣乃至賓客之前尚應恭敬,慎護威儀,何況對佛像耶!不可佛前曬衣服,宜偏側。不得在殿前用夜壺水澆花。若卧室中供佛像者,眠時應以凈布遮障。讀經之時,必須洗手漱口拭幾,衣服整齊,威儀嚴肅,與禮佛時無異。蕅益大師雲:展卷如對活佛,收卷如在目前,千遍萬遍,寤寐不忘,如是乃能獲讀經之實益也。對於經典應十分恭敬護持,萬不可令其污損。又翻篇時宜以指腹輕輕翻之,不可以指爪劃,又不應折角,若欲記志,以紙片夾入可也。若經典殘缺者亦不可燒。卧室中幾上置經典者,眠時應以凈布蓋之。
佛前供香,一枝三枝皆可,法無定法,佛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望讀者思之,以心誠禮拜為要,信願行三資糧中首先是信,「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千燒香,無燒香,心無誠信空燒香」
上香時可念: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善良香:
常常誦經文,
感受佛之善。
不受三途苦,
常行十善道。
忍耐香:
忍辱波羅蜜,
堅忍求正覺。
時刻要警惕,
莫逆眾生心。
增功香:
修道勤精進,
一心專念佛,
凈業修三福,
積功才累德。
刀兵香:
娑婆本來苦,
貪嗔痴橫行。
三日刀兵起,
一心念觀音。
增福香:
齋戒得清凈,
六度菩薩行,
修持如佛教,
福慧即臨門。
出行香:
見人人總好,
看事事皆圓。
恆順眾生者,
菩薩護行人。
抽丁香:
一念惡因起,
地獄已標名。
葯師佛前懺,
還令得清凈。
冰雹香:
眾生眾業感,
非時風雨雹。
天災時發難,
念佛得消除。
催路香:
有事急切催,
起程心不怖。
觀音有靈感,
念念平安路。
止行香:
有惡行快止,
有善行快行。
三途惡道果,
全由你心成。
出塵香:
身在塵中坐,
心恆住清涼。
塵勞本來苦,
念佛開心光。
天地香:
禮念天中天,
贊揚地藏願。
是否發大心,
警惕魔搗亂。
長生香:
壽相是非相,
布施無住相。
學佛出三界,
是為長生相。
歸家香:
有人回家鄉,
離去時迷忘。
回家知家好,
飄泊夢一場。
消災香:
無始劫罪惡,
念佛得消除。
深信因果者,
修持轉罪業。
平安香:
諸佛常護念,
平安又吉祥。
眾善當奉行,
精進坐道場。
增財香:
十日進財兆,布施得福報。
佛門如法求,
求財財就到。
催丹香:
信願常念佛。
感應佛菩薩。
圓成菩提果,
道人練成丹。
成材香:
學佛成材喜,
親朋沾法益。
勸人都念佛,
共往極樂去。
公正香:
待人公,
做事正。
分外莫做,
本分行事。
凶信香:
福禍唯人招,
前因有後果。
一聲阿彌陀,
滅罪十億劫。
明心香:
心性從不滅,
唯在凈與污。
因果輪回法,
心明不拔無。
疾病香:
有疾臨身上,
宿業內外感。
念佛超度之。
敦倫盡本分
施捨香:
不住相布施,
布施一切人。
舍一得萬報,上報四重恩。
催供香:
禮拜要真誠,
供養如禮供。
行普賢十願,
是則為真供。
救苦香:
施人食與葯,
放生修福德。
燃燈並造幡,
當學葯師佛。
增壽香:
信行普賢行,
渴仰求菩提。
善得勝壽命,
果報無人及。
親友香:
親朋好友來,
喜笑又顏開。
不隨俗務轉,
盡分不掛懷。
超生香:
超脫生命事,
唯有學佛道。
此刻不精進,
惹得愚人笑。
敬師香:
師父教導我,
永脫生死門。
做人不忘本,
常念報師恩。
大天真:
凈念得三昧,
信願感佛臨。
帶業即往生,
不負勇精勤。
小天真:
信願念佛者,
神將護其人。
所求願皆得,
諸難遠離門。
進喜香:
喜事臨門了,
念佛得功德。
心善感善事,
普賢同修學。
小花香:
吉人有天相,
善類同集會。
三日得親近,
互相都欣慰。
超魂香:
一人成佛道,
冤親得超拔。
我學地藏王,
念佛救慈親。
快樂香:
心作心是佛,
念佛才成佛。
蒙佛慈攝護,
喜悅心快活。
催命香:
是誰定業來,
命欲喪天禍。
時刻告誡己,
修三福凈業。
功德香:
除惡盡言功,
積善滿曰德。
念佛得如意,
是為有功德。
減壽香:
何事虧心做,
神識已明記。
莫做減壽因,
對佛懺悔去!
吉祥香:
吉事之兆瑞,
世間福報匯。
唯願眾有情,
極樂同集會。
惡事香:
惡事欲臨門,
不迷念佛人。
真誠清凈念,
隨緣盡本分。
盜賊香:
夜深人靜時,
慎防家門戶。
看好身語意,
莫令染邪路。
口舌香:
警惕今一日,
是非口舌惡。
我勸世間人,
慎莫造口業。
清風香:
清風徐徐來,
吹散漫天雲。
六根凈念者,
妄想不紛紜。
降雨香:
七日有雨來,
萬物得滋生。
聞佛說妙法,
菩提種作成。
豐收香:
精勤加天佑,
谷稼滿庫倉。
為人盡本分。三福生樂邦。
大蓮花:
七日來財喜,
緣自布施己。
常念佛報恩。
諸佛護念你。
獻瑞香:
三日有吉兆,
吉兇相依靠。
願解心經義,
速入菩提道。
迴向偈:願以此功德,庄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所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諸佛菩薩聖誕及成道日
彌勒菩薩聖誕 正月初一日
釋迦牟尼佛出家 二月初八日
慧能大師聖誕 二月初九日
釋迦牟尼佛涅盤 二月十五日
觀音菩薩聖誕 二月十九日
普賢菩薩聖誕 二月廿一日
文殊菩薩聖誕 四月初四日
釋迦牟尼佛聖誕 四月初八日
韋馱菩薩聖誕 六月初三日
觀音菩薩成道 六月十九日
大勢至菩薩聖誕 七月十三日
地藏菩薩聖誕 七月三十日
觀音菩薩出家 九月十九日
葯師琉璃光如來聖誕九月三十日
達摩大師聖誕 十月初五日
阿彌陀佛聖誕 十一月十七日
釋迦牟尼佛成道 十二月初八日
燒香供養的規矩
為什麼燒香?應該怎樣燒?燒香代表什麼意思?供佛,當然是用好香,《普賢行願品》講到香供養,所謂:『天種種香:塗香、燒香、末香』,我們就用這三類來加以說明:塗香:是香料調水,佛在世時,信徒為了對佛的敬仰崇拜,把香塗在佛的身上和腳上。(2)燒香:就是我們供佛所燒的線香和盤香。(3)末香:就是檀香末,是燃點檀香的引子,在印度是灑在佛的身上。這種種香,都是表示對佛的崇敬。依照佛教的三千威儀,我們燒香供佛,應該特別注意幾件事:先將香爐中殘余的香去除,而後點香,恭恭敬敬把香插好。(2)為表示對佛、菩薩的誠敬,應該親自燒香,不應讓別人替你燒香,否則沒有功德。(3)用香布施他人,讓別人也有香供佛,這功德也很大。大陸一般的佛寺,都是信徒自己帶香去供養,菲律濱各寺廟為了方便信徒,寺中都設有香給善友供佛,所以信眾都會自動放點香燭錢。至於香爐,更要注意三件事:香爐一定要保持干凈。有些佛教徒,認為應該把每天的香『腳』存著,香爐堆滿了香『腳』,因此會發火,稱為『發爐』。有人說,這是佛、菩薩示警,將有不幸的事件發生,其實,香『腳』堆滿了,火星掉下去,當然會燒起來,怎可以疑神疑鬼,害怕會發生什麼事情。我們每天插上去的香,晚上或明早,就要拿掉香『腳』,不然日子久了,滿爐都是香腳,一不小心,『發爐』引起火災,問題就大了。(2)香灰多了,應該取出。沒燒完的香,不可以隨便亂丟。(3)香火著起來時,不可用口吹滅。按照《夜問經》的說法,用口吹滅香火,會墮優缽羅地獄。佛經又告訴我們:當我們點香時,不可自己先嗅,不然供香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會遭感不能辨別香臭的果報。燒香時更要將口緊閉起來,否則,也會感到沒有信用的果報。不管你說什麼話,人家都不會相信你!燒香還沒有得到好處,反而有了罪過,這兩點,應緊緊記住,不可不慎!有些善友,認為燒香時,燒得越多佛菩薩越歡喜,保佑就越大,於是每次都要燒一大把,這種觀念實在是錯誤的,燒香,最多三支,尤其是跟團體一起供佛,幾十個人一起,只要點一支就可以,代表『一心誠敬』。如果非固執一定得點三支,就應該以虔誠的心願,懇切默禱:第一支香,供養十方三寶,第二支香,供養父母師長,第三支香,供養一切眾生。上香也有一定的姿勢,一般善友普通都是把香拿在胸前,那是不合威儀的,正確的方法是用雙手的食指和中指夾住香,用拇指頂著香腳,使它保持平衡,再恭恭敬敬的舉起,放在兩眉的中間,香不能翹上,也不能垂下來,要讓它跟臉的角度成為九十度的比例。插香的次序:應先插中間一支,而後再順序左、右各插一支我們所燒的香,是世間普通的香,不能稱為『上香』,唯有一種栴檀木香,最名貴,所以稱為『上香』。根據《法華經》中說:最上等的栴檀香,六銖重(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為一銖,六銖等於一兩的四分之一)值三千大千世界的代價。經中又說:此香一焚,四十里外,無處不聞,非常珍貴,是上乘之香。不管多貴重,這都是世香,佛教徒不重物質,重視的是出世香!
花表禪定 供花庄嚴佛堂非常好。佛法以花表禪定,因為修行的功德都是從禪定中慢慢開放出來的。我們天天修禪定。有刺的花不能供佛,刺會刺人,玫瑰花有刺就不能供,刺表瞋恨心,修行人要安定團結,親切和氣。心裡有刺,自己也很痛苦,還會影響身體健康,結果身體里也會生刺,身體里的刺就叫骨刺。語言中也不能有刺,語言帶刺,將來受盲聾喑啞的果報,這些都有因果的。桃花象徵男女,不能供佛。佛門要清凈,佛門里邊不準談男女的事情,一談男女,這個佛門就不清凈了。所以在咱們佛學苑裡嚴格規定不準談戀愛,因為男女戀愛是很不清凈的,也是痛苦的根源,這就是佛門跟世俗生活的區別。
佛前供燈,燈表智慧。點蠟燭也可以,但如今蠟燭質量非常糟糕,成分很污濁,點了以後氣味很大,對身體有危害。供電燈也很好,因為電燈比蠟燭還要亮,而且沒有氣味。
我的問題很簡單,就是清王朝的乾隆皇帝是不是漢人血統?還是滿漢混合血統?對於乾隆的身世有著多種說法?想證實一種好點的說法?
Ⅳ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意思是什麼
蕉心未展丁香也郁結未解,它們同時向著春風各自憂愁。
詩以一女子的口吻,寫她專不能與情人相會的愁緒。屬詩中所寫的時間是春日的黃昏。詩人用以景托情的手法,從詩的主人公所見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中,襯托出她的內心感情。
高下遠近,錯落有致。這里的芭蕉,是蕉心還未展開的芭蕉,稍晚於詩人的錢珝《未展芭蕉》詩中的「芳心猶卷怯春寒」,寫的就是這種景象;這里的丁香,也不是花瓣盛展的丁香,而是不開的花蕾。它們共同對著黃昏時清冷的春風,哀愁無邊。
這既是女子眼前實景的真實描繪,同時又是借物寫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隱喻二人異地同心,都在為不得與對方相會而愁苦。物之愁,興起、加深了人之愁,是「興」;物之愁,亦即人之愁,又是「比」。芭蕉丁香既是詩人的精心安排,同時又是即目所見,隨手拈來,顯得格外自然。
Ⅵ 青鳥不識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什麼意思
1、「青鳥不識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出自五代.李璟的《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的意思是——
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
2、附原文: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五代.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注釋】
①真珠:即珠簾。
②青鳥:傳說曾為西王母傳遞消息給武帝。這里指帶信的人。雲外,指遙遠的地方。
③丁香結:丁香的花蕾。此處人用以象徵愁心。
④三楚:指南楚、東楚、西楚。三楚地域,說法不一。這里用《漢書·高帝紀》註: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帶)為南楚。吳(今江蘇吳縣一帶)為東楚。彭城(今江蘇銅山縣一帶)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峽暮」。
【譯文】
捲起珍珠做的簾子,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風里的落花那麼憔悴,誰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里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盪奔流。
3、作者簡介:
李璟(916-961年8月12日),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後因受到後周威脅,削去帝號,改稱國主,史稱南唐中主。即位後開始大規模對外用兵,消滅楚、閩二國。他在位時,南唐疆土最大。不過李璟奢侈無度,導致政治腐敗,國力下降。李璟好讀書,多才藝。常與寵臣韓熙載、馮延巳等飲宴賦詩。他的詞,感情真摯,風格清新,語言不事雕琢,「小樓吹徹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961年逝,時年四十六歲。廟號元宗,謚號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詩詞被收錄《南唐二主詞》中。
Ⅶ 什麼是七十二香
一、燒香的含義有四個方面:
1、表示虔誠恭敬供養三寶,以此示範接引眾生。
2、表示傳遞信息於虛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寶加持。
3、表示燃燒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門弟子無私奉獻。
4、表示點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喧、痴」意,佛並不嗜好世間大香貴香,但卻喜歡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上香以三支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燒香供養。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誠心」。一般在大雄寶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
把香點燃後應插在香爐中間,第一支香插在中間,心中默念:供養佛,覺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邊,心中默念:供養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邊,心中默念:供養僧,凈而不染。
二、詳解七十二香譜
香譜圖有七十二香譜、四十八香譜、二十四香譜等多種,下面是七十二香譜詳解。
善良香:常常誦經文,感受佛之善。不受三途苦,常行十善道。
忍耐香:忍辱波羅蜜,堅忍求正覺。時刻要警惕,莫逆眾生心。
增功香:修道勤精進,一心專念佛,凈業修三福,積功才累德。
刀兵香:娑婆本來苦,貪嗔痴橫行。三日刀兵起,一心念觀音。
增福香:齋戒得清凈,六度菩薩行,修持如佛教,福慧即臨門。
出行香:見人人總好,看事事皆圓。恆順眾生者,菩薩護行人。
抽丁香:一念惡因起,地獄已標名。葯師佛前懺,還令得清凈。
冰雹香:眾生眾業感,非時風雨雹。天災時發難,念佛得消除。
催路香:有事急切催,起程心不怖。觀音有靈感,念念平安路。
止行香:有惡行快止,有善行快行。三途惡道果,全由你心成。
出塵香:身在塵中坐,心恆住清涼。塵勞本來苦,念佛開心光。
天地香:禮念天中天,贊揚地藏願。是否發大心,警惕魔搗亂。
長生香:壽相是非相,布施無住相。學佛出三界,是為長生相。
歸家香:有人回家鄉,離去時迷忘。回家知家好,飄泊夢一場。
消災香:無始劫罪惡,念佛得消除。深信因果者,修持轉罪業。
平安香:諸佛常護念,平安又吉祥。眾善當奉行,精進坐道場。
增財香:十日進財兆,布施得福報。佛門如法求,求財財就到。
催丹香:信願常念佛。感應佛菩薩。圓成菩提果,道人練成丹。
成材香:學佛成材喜,親朋沾法益。勸人都念佛,共往極樂去。
公正香:待人公,做事正。分外莫做,本分行事。
凶信香:福禍唯人招,前因有後果。一聲阿彌陀,滅罪十億劫。
明心香:心性從不滅,唯在凈與污。因果輪回法,心明不拔無。
疾病香:有疾臨身上,宿業內外感。念佛超度之。敦倫盡本分
施捨香:不住相布施,布施一切人。舍一得萬報,上報四重恩。
催供香:禮拜要真誠,供養如禮供。行普賢十願,是則為真供。
救苦香:施人食與葯,放生修福德。燃燈並造幡,當學葯師佛。
增壽香:信行普賢行,渴仰求菩提。善得勝壽命,果報無人及。
親友香:親朋好友來,喜笑又顏開。不隨俗務轉,盡分不掛懷。
超生香:超脫生命事,唯有學佛道。此刻不精進,惹得愚人笑。
敬師香:師父教導我,永脫生死門。做人不忘本,常念報師恩。
Ⅷ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這是什麼意思
這句詩的意思是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青鳥:傳說曾為西王母傳遞消息給漢武帝,這里指帶信的人。雲外:指遙遠的地方。丁香結:丁香的花蕾,在詩中詩人用以象徵愁心。
該詩句出自五代十國時期南唐中主李璟的作品《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全詞原文如下: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白話文釋義:捲起珍珠做的簾子,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風里的落花那麼憔悴,誰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里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盪奔流。
(8)抽丁香啥意思擴展閱讀
此詞借抒寫男女之間的悵恨來表達作者的愁恨與感慨。上片寫重樓春恨,落花無主;下片進一層寫愁腸百結,固不可解。有人認為這首詞非一般的對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後周嚴重威脅的情況下,李璟借小詞寄託其彷徨無措的心情。全詞語言雅潔,感慨深沉。
詞的開頭「手卷真珠上玉鉤」二句,即非景語,也非情語,而是客觀平直的敘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喚景。二句委婉、細膩,卷簾本欲觀省景物,借抒懷抱,而既卷之後,依舊春愁浩盪「鎖」是一種無所不在的心靈桎梏,使人慾銷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並不是抽象的,「風里落花誰是主」,風不僅吹落花朵,更將凋零的殘紅吹得四處飛揚,無處歸宿。在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飄零,孤獨無依。上片結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緒蕭索,悠然神往。
下片從人事著筆,是對春恨的進一步申說,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結果。「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則點出了「春恨」綿綿的緣由所在。此句反用西王母與漢武帝典故。然而所思主人遠在雲外,青鳥也不為之傳信,思念難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
「丁香結」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結難解之意,詩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結不散,最後以景語作結:「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長江接天,這樣的背景暗示著愁思的深廣。
Ⅸ 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抽出」是什麼的意思,用"抽出」一詞,寫出了什麼
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
「抽出」是長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條快速長出的樣子寫出來了,很生動形象;枝條一般是筆直的、長長的,像一把劍,把枝條「長出」說成「抽出」,非常貼切。
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來自《美麗的小興安嶺》
(9)抽丁香啥意思擴展閱讀:
《美麗的小興安嶺》是一篇寫景的文章。它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抓住各個季節的不同特點,介紹了我國東北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稱得上是一篇語言美、情感美的好作品。
《美麗的小興安嶺》全文共分6個自然段。先總的講小興安嶺的樹多,「像綠色的海洋」,再按四季分別講小興安嶺的景色。最後總結,「小興安嶺是一個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
春天開放的花有:
水仙、迎春花、報春花、 瑞香、白玉蘭、紫玉蘭、鳶尾、馬蹄蓮、金盞菊、文殊蘭、百枝蓮、四季海棠、吊鍾海棠、竹節海棠、天竺葵、瓜葉菊、虞美人、金魚草、美女櫻、矮牽牛、桃花、李花、梨花、百合花、海棠、海角菊、金盞花、葵花、西洋鵑;
山茶、 瓊花、君子蘭、芍葯、丁香、 杜鵑、西洋杜鵑、櫻花、含笑、玫瑰花、紫荊、棣棠、錦帶花、連翹、雲南黃馨、金雀花、 仙客來、 石斛、風信子、鬱金香。
Ⅹ 丁香空結雨中愁是什麼意思
這句詩原文好像是「青鳥不傳雲外信 丁香空結雨中愁」 ——南唐·李璟
南唐·李璟《攤破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鉤,
依前春恨鎖重樓。
風里落花誰是主?
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
丁香空結雨中愁。
回首綠波三峽暮,
接天流。
這是一首傷春詞。
「手卷真珠上玉鉤」一句,「真珠」二字或作「珠簾」,但正如古人所雲:「言『真珠』,千古之善讀者都知其為簾,若說『珠簾』,寧知其為真珠耶!是舉真珠可包珠簾,舉珠簾不足以包真珠也。後人妄改,非所謂知音。」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二句委婉、細膩,卷簾本欲觀省景物,借抒懷抱,而既卷之後,依舊春愁浩盪。可見,「鎖」是一種無所不在的心靈桎梏,使人慾銷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並不是抽象的,「風里落花誰是主」,風不僅吹落花朵,更將凋零的殘紅吹得四處飛揚,那麼,何處是歸宿呢?在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飄零,孤獨無依。
結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緒蕭索,悠然神往。
下片起始「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則點出了「春恨」綿綿的緣由所在。青鳥是古代傳說中傳遞信息的信使。青鳥不傳信,於是有「丁香空結雨中愁」的嘆息。丁香結是愁思的傳統意象。李商隱《代贈》詩雲:「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至此,詞的感情已經十分濃郁、飽滿。當手卷真珠上玉鉤的時刻,已經春恨綿綿;風里落花無主,青鳥不傳信,丁香空結,則徒然的嚮往已經成為無望,這已是無可逃避的結局。
最後以景語作結:「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長江接天,這樣的背景暗示著愁思的深廣。
「接天流」三個字讓人想起「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就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脈相承的。
另外,從整首詞來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詞中的一腔愁懷置於一個與其身世密切相關的歷史地理環境中,與心靈的起伏波動也是密切相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