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牡丹祝英台

牡丹祝英台

發布時間: 2021-03-02 10:49:57

❶ 唐伯虎賞花時說最愛的花時說的「百無一字」祝英台說的「自無一是」指的是什麼花

一天明代才子祝枝抄山邀請諸位友人來家中的花園賞牡丹花,並請大家對各色牡丹平點花魁。一時眾說紛紜,或姚花,或魏紫,莫衷一是,只是唐伯虎笑而不語。大家知道他是個評花高手,便來問他。他微笑著說:「百無一是」。舉座愕然,難道他一種也沒看上?祝枝山卻笑著說:「自無一是」眾人更是不解。 其中祝枝山說的自無一是有什麼含義?{白色(百和自都去掉一)}

❷ 誰有越劇梁祝十八相送的歌詞

《十八相送》歌詞如下:

祝英台:書房門前一枝梅,樹上鳥兒對打對。喜鵲滿樹喳喳叫,向你梁兄報喜來。

梁山伯:弟兄二人出門來,門前喜鵲成雙對。從來喜鵲報喜訊,恭喜賢弟一路平安把家歸。

祝英台:出了城,過了關,但只見山上的樵夫把柴擔。

梁山伯:起早落夜多辛苦,打柴度日也艱難。

祝英台:梁兄啊!他為何人把柴擔?你為哪個送下山?

梁山伯:他為妻兒把柴擔,我為你賢弟送下山。

祝英台:過了一山又一山,

梁山伯:前面到了鳳凰山。

祝英台:鳳凰山上百花開,

梁山伯:缺少芍葯共牡丹。

祝英台:梁兄你若是愛牡丹,與我一同把家歸。我家有枝好牡丹,梁兄你要摘也不難。

梁山伯:你家牡丹雖然好,可惜是路遠迢迢怎來攀?

祝英台:青青荷葉清水塘,鴛鴦成對又成雙。梁兄啊!英台若是女紅妝,梁兄你願不願配鴛鴦?

梁山伯:配鴛鴦,配鴛鴦,可惜你英台不是女紅妝。

銀心:前面到了一條河,

四九:漂來一對大白鵝。

祝英台:雄的就在前面走,雌的後面叫哥哥。

梁山伯:不見二鵝來開口,哪有雌鵝叫雄鵝?

祝英台:你不見雌鵝她對你微微笑,她笑你梁兄真像呆頭鵝。

梁山伯:既然我是呆頭鵝,從今你莫叫我梁哥哥。

四九:眼前一條獨木橋,

祝英台:我心又慌膽又小。

梁山伯:愚兄扶你過橋去,

祝英台:你與我好一比牛郎織女渡鵲橋。

伴唱:過了河灘又一庄,庄內黃犬叫汪汪。

祝英台:不咬前面男子漢,偏咬後面女紅妝。

梁山伯:賢弟說話太荒唐,此地哪有女紅妝?放大膽子莫驚慌,愚兄打犬你過庄。

祝英台:眼前還有一口井,不知道井水有多深?


(2)牡丹祝英台擴展閱讀

《十八相送》創作背景

從紅羅山書院到祝英台家,正好十八里路,到梁山伯家,也大約是十八里。因此才有「十八送」的情節。 這十八里路上,滿是浪漫和美好。對於梁祝來說,這十八里路顯得太短太短。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十八相送故事中的隱喻可用三個過程來呈現心理空間的融合現象,即組合(composition)、完成(completion)、及執行(elaboration)三個過程(Fauconnier and Turner 2002:48-49)。

在組合的過程中,由於祝英台是女扮男裝,梁山伯相信心理空間中(belief space),當祝英台提到家中有九妹想介紹給梁山伯時, 梁山伯的預設空間中的梁祝,變成了梁山伯和九妹,形成男—女的關系,梁山伯的心理空間融合,在此時進行第三個過程執行。

他的新預設向上漂流,對於言談中所提過的字面意義,於此時重新詮釋為比喻意義,因此以無怪出言多比喻,原來一味想聯婚來回答,剛剛的不可能,太荒唐,梁山伯預設中的九妹換成了祝英台,心理空間的融合重新執行,新預設再度向上漂流,對於言談中所形成的比喻意義。

❸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劇本

劇中人物列表

祝英台——祝家莊小姐,才華橫溢,喜愛讀書,有自己的主見和思想。

梁山伯——飽讀詩書,儒雅多情,對英台痴情一片。

祝老爺--英台的父親,威嚴,頑固,封建家長的代表。

祝夫人——軟弱、糊塗,雖然疼愛女兒,但是不敢為女兒作主。

師母——祝英台和梁山伯的師母,慈愛,願為有情人做媒人。

銀心——祝英台的丫鬟,活潑。

四九——梁山伯的書童,天真無邪。

【旁白】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個家喻戶曉的愛情故事,也已經有了電視劇、戲曲、電影、小提琴曲等多種藝術形式,特別是梁祝化蝶一場,感動了古往今來無數的痴情人。由於時間的關系,此次文化節網路廣播劇版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我們專門選了十八相送和梁祝話別兩場。

「十八相送」說的是祝英台順利說服父母,喬裝進入學堂,得遇才子梁山伯,英台為梁山伯才情所動,產生了愛慕之情;而梁山伯不知英台是女子,一直以賢弟相稱,這樣同窗三載,英台因為父母的催促,無奈離開學堂回家,梁山伯相送十八里。一路上英台多方暗示,但木訥(音 n è )的粱山伯仍然不知面前的「賢弟」竟是「賢妹」。兩個人對話璣珠相應,情趣盎然。

祝英台(以下簡稱「祝」):梁兄,你看,今日天氣晴和,不辜負大好時光,你我弟兄二人沿途吟詩以訴衷腸如何?

梁山伯(以下簡稱「粱」):愚兄才疏學淺,不如賢弟滿腹文章,只怕對不上啊。

祝:梁兄過謙了。

【旁白】兩人正說著,迎面過來一位樵夫,於是梁山伯吟道

梁:前面見一樵夫走奔忙,汗流浹背意慌慌!

【旁白】祝英台微微一笑,對到

祝:他為何人把柴打,梁兄你為何人下山崗?

粱:他為妻子把柴打,我為你賢弟下山崗。

【旁白】梁山伯話音剛落,祝英台輕輕搖了搖頭

祝:不對。

梁:怎麼不對?

祝:他為兄弟把柴打,梁兄哥!你為妻子下山崗。

【旁白】梁山伯聽言,驚道

梁:為兄尚未成婚配,胡言亂語你太荒唐。

【旁白】就這樣邊說邊笑,兩個人來到一個池塘旁邊,見池中鯉魚游得正歡,梁山伯又吟道

梁:兄送賢弟到池塘,金色鯉魚一雙雙。

【旁白】聽此言,英台不禁有些傷感,長嘆一聲說

祝:好似比目魚兒相依傍,弟兄分別誠感傷。

【旁白】梁山伯聽此嘆,竟好似包含了萬般的遺憾和無奈,不免有些奇怪,問

梁:賢弟,你為何長嘆呢?

祝:梁兄,你看魚兒在塘里游來游去,他們總也不肯分開。

梁:只要沒有人垂釣,他們是永遠不分開的。

祝:這么說,我們是魚就好了。

梁:唉!你看。

【旁白】此時游過來一對鴛鴦,彩色的羽毛煞是漂亮,梁山伯用手一指,吟道

梁:微風吹動水盪漾,漂來一對美鴛鴦。

祝:形影不離同來往,兩兩相依情意長,梁兄啊,英台若是女紅妝,梁兄願不願配鴛鴦?

【旁白】梁山伯聽此言,覺得好笑,說道

梁:配鴛鴦,配鴛鴦,可惜你英台不是女紅妝。

【旁白】祝英台又接著道

祝:鳳凰山上花開遍。

梁:可惜中間缺牡丹。

祝:牡丹花,你愛它,我家園里牡丹好,要摘牡丹上我家呀。

梁:牡丹花,我愛它,山重水復路遙遠,怎能為花到你家呀。

祝:梁兄哥!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惹心煩。

【旁白】祝英台好一番提示,只可惜梁山伯還是不明其意,英台心中不免微微有些悵然,正在此時,兩人同時看見前面有一座觀音廟,於是邁步進去。梁山伯指著供台上的神像說:

梁:送子觀音堂中坐,金童玉女列兩旁。

祝:他二人分明夫妻樣,誰來撮合一爐香?

梁:這金童玉女怎麼能成為夫妻呢?

祝:哦,不能成為夫妻的呀!你看,那是誰啊!?

梁:那是月下老人,專門管男女婚姻之事的。

祝:既是月下老人,為什麼不用紅線把他們二人系在一起呢?

梁:月老雖把婚姻掌,有情人才能配成雙,泥塑木雕是偶像,不解人間鳳求凰。

祝:梁兄呀!他二人有情又有意,只因為泥塑木雕難把口兒張,觀音大士把媒來做,來來來,我們替他來拜堂!

梁:賢弟愈說愈荒唐,兩個男子怎拜堂!?

祝:梁兄啊!你別動肝火別生氣!小弟作揖賠罪你且把怒息。

【旁白】看著梁山伯真有些生氣,祝英台又不能直說原由,趕忙住口,向梁山伯作揖賠罪。就這樣行了一路,終於要分手了,英台千言萬語在心頭,但是言短情長,她眼眶微紅,對梁山伯說:

祝:勞君遠送感情深,到此分離欲斷魂,一事在心臨別問,問梁兄可有意中人?

梁:愚兄生長在貧門,無勢無財怎訂婚?學業未成名未就,一時那有意中人?

祝:聞說梁兄未訂婚,英台有妹守閨門,梁兄如有求凰意,有我為媒事可成。

梁:路遠無緣見玉人,青春美貌定無倫。

祝:問人與我無差異,問貌叫人兩不分,我與她是同年同月同胞生!

梁:上前一拜謝媒人,賢弟情深意更深,不怪出言多比喻,原來一味想聯婚,

可笑我冬烘頭腦太昏昏哪!

祝:此行何日再相逢,珍重春寒客里身,萬恨千愁言不盡,臨行一語意重深,

莫忘了求親早到祝家村。

【旁白】一對有情人就這樣不得不暫時分開了。

【旁白】過了數日,有一天,祝家莊熱鬧非凡,祝英台的丫鬟銀心跑進屋內。

銀心:小姐,梁相公家派人提親來了。

祝:你怎麼知道呀?

銀心:我怎麼不知道,剛才我在門口看見媒婆子打咱們家門口出去,說是來向咱們家員外給你提親的,不用說準是梁相公家派來的。

祝:(又嗔怪又驚喜地)不許胡說!

銀心:真的啊!小姐,怪不得昨晚燭花結了雙蕊,燭花雙蕊必有喜事。

【旁白】正在這時,祝老爺高興地嚷嚷著和祝夫人一起走了進來

祝老爺:喜事!喜事!這真是天大的喜事。哈哈 …..

祝:爹、媽。

銀心:參見員外夫人。

祝老爺:英台,為父正惦記著我兒的親事呢!偏偏今天就有人來為我兒提親,這豈非不是喜上門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門親事真是天賜良緣,為父已應允了,選吉日成親!

祝:不知爹爹、母親將女兒許配何人?

祝老爺:這門親事非比尋常,提將起來我兒是知道的,就是本郡太守之子馬文才。怎樣?

祝英台:女兒不嫁。

祝老爺:門當戶對,為什麼不嫁?

祝:誰不知道馬文才是不學無術的紈褲子弟啊!

祝老爺:傳說之言,怎麼可以深信呢?

祝:女兒不能從命!

祝老爺:(嗔怒道)兒女婚事應遵父母之命,不聽父命就是不孝!

祝:女兒願意侍候爹爹終老一生。

祝老爺:這是什麽話,焉有終生不嫁之理!

祝:女兒就是要嫁也不嫁給馬文才!

【旁白】祝老爺聞聽英台此話,似乎有所醒悟

祝老爺:我明白了,你在杭城讀書的時候,莫非……銀心,你陪小姐讀書三載,做了些什麼?講!

祝:銀心,你直說好了!

銀心:(吞吞吐吐地)小姐在杭城讀書的時候,與梁山伯相公義結金蘭,形影不離,臨行之時,小姐還……

祝老爺:(惱怒的)還什麼,講!

銀心:小姐還親口將自己許給了粱相公。

祝老爺:(惱羞成怒地)英台,你……,怪不得好言相勸勸不醒,卻原來在外有了兒女情,美滿姻緣你不願,辜負老父一片心,自從盤古開天地,那有閨女自訂親,馬家有財有勢有媒聘,梁山伯他與我祝家難聯姻!這樁婚事萬萬不行!

祝:(懇求地)爹爹,女兒與粱相公三載同窗,情投意合,馬家婚事女兒萬萬不能從命!

祝老爺:(氣憤地)我已將你許配馬家,擇日下聘,萬難更改。

祝:(堅決地)女兒心願已定,任憑爹爹……

祝老爺:你,好你個奴才,你竟敢違抗父命 ……..

銀心:小姐。

祝夫人:你何必發這么大的脾氣,待會我慢慢勸勸她也就是了。

祝老爺:(怒氣沖沖)越大越沒有規矩,今天從也要從,不從也要從。

祝:媽……

祝夫人:英台,你爹的脾氣你是知道的,事到如今,你還是答應了吧!他們馬家有財有勢,你爹爹既已許了親,怎麼能再反悔呢!再說你自己許的親,傳說出去了總不大好聽,我看你就委曲了吧!

祝:寒梅豈怕風雪壓,鳳凰怎肯配烏鴉,無論他馬家權勢有多大,要成親除非是日出西山,鐵樹開花!

祝夫人:(無奈地)英台 ……

銀心:夫人,您看這可怎麼辦呢?

祝夫人:偏偏那梁山伯又不早點來。

銀心:小姐,梁相公來了。

【旁白】梁山伯急匆匆趕來

祝:梁兄。

梁:小弟與令兄有八拜之交,今日特來拜訪,請問令兄何在啊!

祝:梁兄,你仔細地看看。

梁:(驚異道)你……你 …….

祝:我就是英台。三年前我想出外求學,故而改扮男裝,不期與梁兄相遇,三載同窗多蒙照顧,英台感激不盡。

梁:賢弟,哦,念書的時候,咱們是兄弟相稱,如今你這樣的打扮,我該稱你賢弟

呢,還是……

祝:讀書時節我是女扮男裝,理該兄弟相稱,如今不妨改稱兄妹。

梁:如此,賢妹。

祝:梁兄,梁兄請坐。

梁:有坐,賢妹請坐。

銀心:梁相公請用茶。

祝:梁兄,你我長亭分手,別來可好。

梁:好,賢妹家居想必安適?

祝:托梁兄之福,也還好。梁兄此來是路過,還是特地光臨。

梁:愚兄特地到此,一來向仁伯大人問安,二來想看看你家九妹。

祝:九妹?

梁:賢妹啊!那一日錢塘道上送君歸,柳蔭之下做大媒,九妹的婚姻你親口許,求親我特為上門來。

祝:梁兄啊!你道九妹是哪一個,就是小妹祝英台。

梁:(驚喜道)啊呀,原來九妹就是你!梁山伯與祝英台,天公有意巧安排,美滿姻緣償夙願,今生今世不分開。

祝:(哀惋道)無奈爹爹已將我終身……,許給那花花公子馬文才!

梁:(著急道)你與我海誓山盟情義在,我心中只有你祝英台,你爹爹作主許馬家,你就該快把親事退。

祝:我也曾千方百計把親退,拒絕馬家聘和媒,無奈是爹爹絕了父女情,他不肯把馬家親事退。

梁:啊!不肯退親。

梁:你爹不肯把親退,我家花轎先來抬,杭城請來老師母,祝家廳上坐起來,你我有媒也有聘,白玉環與蝴蝶墜,為何不能夫妻配。

祝:白玉環蝴蝶墜,蝴蝶本應成雙對,豈知你我自作主,無人當它是聘媒!

梁:縱然是無人當它是聘媒,我也要與你生死兩相隨。

祝:梁兄句句痴心話,英台點點淚雙垂,梁兄啊!梁門唯有你單丁子,白發娘親指望誰?只怪我,英台無福份,梁兄你還是另婚配。

梁:那怕是九天仙女我都不愛,定要與英台把婚配。愚兄先辭了。

祝:梁兄……梁兄特地到寒舍,小妹無言可慰,親斟薄酒敬梁兄。梁兄啊,草橋相遇便相親,同學三載更有情,留下玉環為信物,相煩師母說婚姻,臨行送我錢塘路,幾度忘羞露本心,我與你水面成雙留儷影,我與你堂前作對拜觀音,豈知好事成虛話,棒打鴛鴦兩離分,爹爹許了馬家婚,心已碎,意難伸;尚有何言對故人?

梁:我只道兩心相照成佳偶,又誰知並蒂蓮被狂風吹!我滿懷悲憤向誰訴?我滿眶熱淚流與誰?一場好夢匆匆醒,萬丈情絲寸寸灰,從今不到錢塘路,怕見鴛鴦作對飛。

祝:梁兄!梁兄!這都是我把梁兄累!梁兄!不是英台無情無義,只是父命難違!

【旁白】梁山伯返家之後,終於因為多日勞累,加上郁結難消,一病不起。昏迷之中,只喚著英台的名字。山伯的母親端了一碗葯走進屋內。

梁母:伯兒,伯兒,吃葯了。

【旁白】病重的梁山伯睜開雙眼,問道

梁:母親,你看英台會來嗎?

梁母:四九已經去報信了,我想她會來的,快吃葯吧!

梁:孩兒的病不是葯石可以醫得好的,我恐怕不行了。母親,你是空疼了我一場了。想不到未盡半點孝道,就要你白發人反送我這黑發人,母親的養育之恩,孩兒只有來生圖報。

梁母:伯兒!不要說這樣的話,你讓母親怎麼辦呢,安心養病,一切都會好的。

【旁白】山伯氣力已盡,不再多言,輕輕推開葯碗,又重新閉上了眼睛。這時四九跑進來

四九:相公,相公。

【旁白】梁山伯聽見四九的聲音,趕忙睜開眼睛,又欲支撐著坐起來,但是只看見四九一人,並無英台的身影,心知此事已經不可挽回,頓時感到無比絕望和灰心。只道:

梁:母親,孩兒死後,請將孩兒埋葬在南山路旁。

【旁白】說完,又掏出一塊絹帕,遞給四九

梁:這是我隨身之物,你去送給小姐,她看了這個,就跟看見我一樣。英台,愚兄先走一步了。

【旁白】就這樣,梁山伯帶著對祝英台無限的思念和情意,含恨離世。而此時祝家莊里正張燈結綵,馬家迎親的隊伍馬上就到。祝英台心中凄苦,正座在妝台前,銀心神色慌張地跑進屋內。

銀心:小姐不好了,梁相公他……

祝:(驚慌地)他,他怎麼樣?

銀心:(悲痛地)他 …… 他死了,今天剛剛下葬在南山路旁。

【旁白】英台得聞此言,幾乎昏死過去,頓時大聲痛哭起來。

祝:梁兄啊!實指望與兄共接連理,誰知爹爹棒打鴛鴦各西東,樓台一別成永訣。梁兄啊!是我害了你!(哭腔)想當日十八相送,情誼無限,如今兄長又在可處可尋呢。兄先走一步,小妹必將跟隨。

【旁白】正在此時,祝員外和祝夫人走了進來,想看看女兒是不是打扮好了。銀心一見,慌忙上前施禮。

銀心:員外,夫人。

祝老爺:花轎已經上門了,你們怎麼還不替小姐打扮起來!

【旁白】英台稍稍收起了心中的悲傷,滿面淚痕地抬頭看著自己的父親。

祝:爹爹一定要女兒上轎,那就一定要依我一件事。

祝老爺:說吧!

祝:轎前兩盞白紗燈,轎後三千銀紙錠,花轎先往南山旁,英台要草橋鎮上祭兄墳!

祝夫人:兒啊!馬家馬上就來迎親,怎可去祭墳!

祝老爺:太不像話,那有新娘上轎去祭墳的道理,一派胡言,簡直是一派胡言。

祝:爹爹若是不答應,我是寧死也不會上花轎的。

【旁白】無奈之下,祝老爺答應了英台的請求。一路上,英台悲悲切切,哭泣著來到山伯墓前,但見活生生的心愛之人,今日已經成了一座孤墳。英台忍不住痛哭起來,撲到墳頭上。

祝:(哭腔)梁兄啊!我們心心相許,原以為天從人願成佳偶,誰知曉姻緣薄上名不標。實指望你喚月老來做媒,誰知曉喜鵲未報烏鴉叫,實指望笙管笛簫來迎娶,誰知曉未報銀河斷鵲橋,實指望大紅花轎到你家,誰知曉白衣素服來節孝。梁兄啊!不見梁兄見墳台,呼天喚地喚不歸,英台立志難更改,我豈能嫁與馬文才。梁兄啊!不能同生求同死啊!

【旁白】此時天地變色,雷電大作,一陣巨響之後,墳頭竟然裂出一條縫隙,英台毅然縱身躍入。旁人拉將不住,但見那墳頭又慢慢合上。說來奇怪,天地又重新恢復了平靜。從此,人們在萬里彩虹、百花盛開之中,見到兩只蝴蝶翩翩起舞,相依相隨。人們都傳說那就是梁祝所化,相愛之人沖破了世俗的藩籬,地老天荒永不再分離。

(音樂起)

❹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劇本台詞(全部)

劇中人物列表

祝英台——祝家莊小姐,才華橫溢,喜愛讀書,有自己的主見和思想。

梁山伯——飽讀詩書,儒雅多情,對英台痴情一片。

祝老爺--英台的父親,威嚴,頑固,封建家長的代表。

祝夫人——軟弱、糊塗,雖然疼愛女兒,但是不敢為女兒作主。

師母——祝英台和梁山伯的師母,慈愛,願為有情人做媒人。

銀心——祝英台的丫鬟,活潑。

四九——梁山伯的書童,天真無邪。

【旁白】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個家喻戶曉的愛情故事,也已經有了電視劇、戲曲、電影、小提琴曲等多種藝術形式,特別是梁祝化蝶一場,感動了古往今來無數的痴情人。由於時間的關系,此次文化節網路廣播劇版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我們專門選了十八相送和梁祝話別兩場。

「十八相送」說的是祝英台順利說服父母,喬裝進入學堂,得遇才子梁山伯,英台為梁山伯才情所動,產生了愛慕之情;而梁山伯不知英台是女子,一直以賢弟相稱,這樣同窗三載,英台因為父母的催促,無奈離開學堂回家,梁山伯相送十八里。一路上英台多方暗示,但木訥(音 n è )的粱山伯仍然不知面前的「賢弟」竟是「賢妹」。兩個人對話璣珠相應,情趣盎然。

祝英台(以下簡稱「祝」):梁兄,你看,今日天氣晴和,不辜負大好時光,你我弟兄二人沿途吟詩以訴衷腸如何?

梁山伯(以下簡稱「粱」):愚兄才疏學淺,不如賢弟滿腹文章,只怕對不上啊。

祝:梁兄過謙了。

【旁白】兩人正說著,迎面過來一位樵夫,於是梁山伯吟道

梁:前面見一樵夫走奔忙,汗流浹背意慌慌!

【旁白】祝英台微微一笑,對到

祝:他為何人把柴打,梁兄你為何人下山崗?

粱:他為妻子把柴打,我為你賢弟下山崗。

【旁白】梁山伯話音剛落,祝英台輕輕搖了搖頭

祝:不對。

梁:怎麼不對?

祝:他為兄弟把柴打,梁兄哥!你為妻子下山崗。

【旁白】梁山伯聽言,驚道

梁:為兄尚未成婚配,胡言亂語你太荒唐。

【旁白】就這樣邊說邊笑,兩個人來到一個池塘旁邊,見池中鯉魚游得正歡,梁山伯又吟道

梁:兄送賢弟到池塘,金色鯉魚一雙雙。

【旁白】聽此言,英台不禁有些傷感,長嘆一聲說

祝:好似比目魚兒相依傍,弟兄分別誠感傷。

【旁白】梁山伯聽此嘆,竟好似包含了萬般的遺憾和無奈,不免有些奇怪,問

梁:賢弟,你為何長嘆呢?

祝:梁兄,你看魚兒在塘里游來游去,他們總也不肯分開。

梁:只要沒有人垂釣,他們是永遠不分開的。

祝:這么說,我們是魚就好了。

梁:唉!你看。

【旁白】此時游過來一對鴛鴦,彩色的羽毛煞是漂亮,梁山伯用手一指,吟道

梁:微風吹動水盪漾,漂來一對美鴛鴦。

祝:形影不離同來往,兩兩相依情意長,梁兄啊,英台若是女紅妝,梁兄願不願配鴛鴦?

【旁白】梁山伯聽此言,覺得好笑,說道

梁:配鴛鴦,配鴛鴦,可惜你英台不是女紅妝。

【旁白】祝英台又接著道

祝:鳳凰山上花開遍。

梁:可惜中間缺牡丹。

祝:牡丹花,你愛它,我家園里牡丹好,要摘牡丹上我家呀。

梁:牡丹花,我愛它,山重水復路遙遠,怎能為花到你家呀。

祝:梁兄哥!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惹心煩。

【旁白】祝英台好一番提示,只可惜梁山伯還是不明其意,英台心中不免微微有些悵然,正在此時,兩人同時看見前面有一座觀音廟,於是邁步進去。梁山伯指著供台上的神像說:

梁:送子觀音堂中坐,金童玉女列兩旁。

祝:他二人分明夫妻樣,誰來撮合一爐香?

梁:這金童玉女怎麼能成為夫妻呢?

祝:哦,不能成為夫妻的呀!你看,那是誰啊!?

梁:那是月下老人,專門管男女婚姻之事的。

祝:既是月下老人,為什麼不用紅線把他們二人系在一起呢?

梁:月老雖把婚姻掌,有情人才能配成雙,泥塑木雕是偶像,不解人間鳳求凰。

祝:梁兄呀!他二人有情又有意,只因為泥塑木雕難把口兒張,觀音大士把媒來做,來來來,我們替他來拜堂!

梁:賢弟愈說愈荒唐,兩個男子怎拜堂!?

祝:梁兄啊!你別動肝火別生氣!小弟作揖賠罪你且把怒息。

【旁白】看著梁山伯真有些生氣,祝英台又不能直說原由,趕忙住口,向梁山伯作揖賠罪。就這樣行了一路,終於要分手了,英台千言萬語在心頭,但是言短情長,她眼眶微紅,對梁山伯說:

祝:勞君遠送感情深,到此分離欲斷魂,一事在心臨別問,問梁兄可有意中人?

梁:愚兄生長在貧門,無勢無財怎訂婚?學業未成名未就,一時那有意中人?

祝:聞說梁兄未訂婚,英台有妹守閨門,梁兄如有求凰意,有我為媒事可成。

梁:路遠無緣見玉人,青春美貌定無倫。

祝:問人與我無差異,問貌叫人兩不分,我與她是同年同月同胞生!

梁:上前一拜謝媒人,賢弟情深意更深,不怪出言多比喻,原來一味想聯婚,

可笑我冬烘頭腦太昏昏哪!

祝:此行何日再相逢,珍重春寒客里身,萬恨千愁言不盡,臨行一語意重深,

莫忘了求親早到祝家村。

【旁白】一對有情人就這樣不得不暫時分開了。

【旁白】過了數日,有一天,祝家莊熱鬧非凡,祝英台的丫鬟銀心跑進屋內。

銀心:小姐,梁相公家派人提親來了。

祝:你怎麼知道呀?

銀心:我怎麼不知道,剛才我在門口看見媒婆子打咱們家門口出去,說是來向咱們家員外給你提親的,不用說準是梁相公家派來的。

祝:(又嗔怪又驚喜地)不許胡說!

銀心:真的啊!小姐,怪不得昨晚燭花結了雙蕊,燭花雙蕊必有喜事。

【旁白】正在這時,祝老爺高興地嚷嚷著和祝夫人一起走了進來

祝老爺:喜事!喜事!這真是天大的喜事。哈哈 …..

祝:爹、媽。

銀心:參見員外夫人。

祝老爺:英台,為父正惦記著我兒的親事呢!偏偏今天就有人來為我兒提親,這豈非不是喜上門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門親事真是天賜良緣,為父已應允了,選吉日成親!

祝:不知爹爹、母親將女兒許配何人?

祝老爺:這門親事非比尋常,提將起來我兒是知道的,就是本郡太守之子馬文才。怎樣?

祝英台:女兒不嫁。

祝老爺:門當戶對,為什麼不嫁?

祝:誰不知道馬文才是不學無術的紈褲子弟啊!

祝老爺:傳說之言,怎麼可以深信呢?

祝:女兒不能從命!

祝老爺:(嗔怒道)兒女婚事應遵父母之命,不聽父命就是不孝!

祝:女兒願意侍候爹爹終老一生。

祝老爺:這是什麽話,焉有終生不嫁之理!

祝:女兒就是要嫁也不嫁給馬文才!

【旁白】祝老爺聞聽英台此話,似乎有所醒悟

祝老爺:我明白了,你在杭城讀書的時候,莫非……銀心,你陪小姐讀書三載,做了些什麼?講!

祝:銀心,你直說好了!

銀心:(吞吞吐吐地)小姐在杭城讀書的時候,與梁山伯相公義結金蘭,形影不離,臨行之時,小姐還……

祝老爺:(惱怒的)還什麼,講!

銀心:小姐還親口將自己許給了粱相公。

祝老爺:(惱羞成怒地)英台,你……,怪不得好言相勸勸不醒,卻原來在外有了兒女情,美滿姻緣你不願,辜負老父一片心,自從盤古開天地,那有閨女自訂親,馬家有財有勢有媒聘,梁山伯他與我祝家難聯姻!這樁婚事萬萬不行!

祝:(懇求地)爹爹,女兒與粱相公三載同窗,情投意合,馬家婚事女兒萬萬不能從命!

祝老爺:(氣憤地)我已將你許配馬家,擇日下聘,萬難更改。

祝:(堅決地)女兒心願已定,任憑爹爹……

祝老爺:你,好你個奴才,你竟敢違抗父命 ……..

銀心:小姐。

祝夫人:你何必發這么大的脾氣,待會我慢慢勸勸她也就是了。

祝老爺:(怒氣沖沖)越大越沒有規矩,今天從也要從,不從也要從。

祝:媽……

祝夫人:英台,你爹的脾氣你是知道的,事到如今,你還是答應了吧!他們馬家有財有勢,你爹爹既已許了親,怎麼能再反悔呢!再說你自己許的親,傳說出去了總不大好聽,我看你就委曲了吧!

祝:寒梅豈怕風雪壓,鳳凰怎肯配烏鴉,無論他馬家權勢有多大,要成親除非是日出西山,鐵樹開花!

祝夫人:(無奈地)英台 ……

銀心:夫人,您看這可怎麼辦呢?

祝夫人:偏偏那梁山伯又不早點來。

銀心:小姐,梁相公來了。

【旁白】梁山伯急匆匆趕來

祝:梁兄。

梁:小弟與令兄有八拜之交,今日特來拜訪,請問令兄何在啊!

祝:梁兄,你仔細地看看。

梁:(驚異道)你……你 …….

祝:我就是英台。三年前我想出外求學,故而改扮男裝,不期與梁兄相遇,三載同窗多蒙照顧,英台感激不盡。

梁:賢弟,哦,念書的時候,咱們是兄弟相稱,如今你這樣的打扮,我該稱你賢弟

呢,還是……

祝:讀書時節我是女扮男裝,理該兄弟相稱,如今不妨改稱兄妹。

梁:如此,賢妹。

祝:梁兄,梁兄請坐。

梁:有坐,賢妹請坐。

銀心:梁相公請用茶。

祝:梁兄,你我長亭分手,別來可好。

梁:好,賢妹家居想必安適?

祝:托梁兄之福,也還好。梁兄此來是路過,還是特地光臨。

梁:愚兄特地到此,一來向仁伯大人問安,二來想看看你家九妹。

祝:九妹?

梁:賢妹啊!那一日錢塘道上送君歸,柳蔭之下做大媒,九妹的婚姻你親口許,求親我特為上門來。

祝:梁兄啊!你道九妹是哪一個,就是小妹祝英台。

梁:(驚喜道)啊呀,原來九妹就是你!梁山伯與祝英台,天公有意巧安排,美滿姻緣償夙願,今生今世不分開。

祝:(哀惋道)無奈爹爹已將我終身……,許給那花花公子馬文才!

梁:(著急道)你與我海誓山盟情義在,我心中只有你祝英台,你爹爹作主許馬家,你就該快把親事退。

祝:我也曾千方百計把親退,拒絕馬家聘和媒,無奈是爹爹絕了父女情,他不肯把馬家親事退。

梁:啊!不肯退親。

梁:你爹不肯把親退,我家花轎先來抬,杭城請來老師母,祝家廳上坐起來,你我有媒也有聘,白玉環與蝴蝶墜,為何不能夫妻配。

祝:白玉環蝴蝶墜,蝴蝶本應成雙對,豈知你我自作主,無人當它是聘媒!

梁:縱然是無人當它是聘媒,我也要與你生死兩相隨。

祝:梁兄句句痴心話,英台點點淚雙垂,梁兄啊!梁門唯有你單丁子,白發娘親指望誰?只怪我,英台無福份,梁兄你還是另婚配。

梁:那怕是九天仙女我都不愛,定要與英台把婚配。愚兄先辭了。

祝:梁兄……梁兄特地到寒舍,小妹無言可慰,親斟薄酒敬梁兄。梁兄啊,草橋相遇便相親,同學三載更有情,留下玉環為信物,相煩師母說婚姻,臨行送我錢塘路,幾度忘羞露本心,我與你水面成雙留儷影,我與你堂前作對拜觀音,豈知好事成虛話,棒打鴛鴦兩離分,爹爹許了馬家婚,心已碎,意難伸;尚有何言對故人?

梁:我只道兩心相照成佳偶,又誰知並蒂蓮被狂風吹!我滿懷悲憤向誰訴?我滿眶熱淚流與誰?一場好夢匆匆醒,萬丈情絲寸寸灰,從今不到錢塘路,怕見鴛鴦作對飛。

祝:梁兄!梁兄!這都是我把梁兄累!梁兄!不是英台無情無義,只是父命難違!

【旁白】梁山伯返家之後,終於因為多日勞累,加上郁結難消,一病不起。昏迷之中,只喚著英台的名字。山伯的母親端了一碗葯走進屋內。

梁母:伯兒,伯兒,吃葯了。

【旁白】病重的梁山伯睜開雙眼,問道

梁:母親,你看英台會來嗎?

梁母:四九已經去報信了,我想她會來的,快吃葯吧!

梁:孩兒的病不是葯石可以醫得好的,我恐怕不行了。母親,你是空疼了我一場了。想不到未盡半點孝道,就要你白發人反送我這黑發人,母親的養育之恩,孩兒只有來生圖報。

梁母:伯兒!不要說這樣的話,你讓母親怎麼辦呢,安心養病,一切都會好的。

【旁白】山伯氣力已盡,不再多言,輕輕推開葯碗,又重新閉上了眼睛。這時四九跑進來

四九:相公,相公。

【旁白】梁山伯聽見四九的聲音,趕忙睜開眼睛,又欲支撐著坐起來,但是只看見四九一人,並無英台的身影,心知此事已經不可挽回,頓時感到無比絕望和灰心。只道:

梁:母親,孩兒死後,請將孩兒埋葬在南山路旁。

【旁白】說完,又掏出一塊絹帕,遞給四九

梁:這是我隨身之物,你去送給小姐,她看了這個,就跟看見我一樣。英台,愚兄先走一步了。

【旁白】就這樣,梁山伯帶著對祝英台無限的思念和情意,含恨離世。而此時祝家莊里正張燈結綵,馬家迎親的隊伍馬上就到。祝英台心中凄苦,正座在妝台前,銀心神色慌張地跑進屋內。

銀心:小姐不好了,梁相公他……

祝:(驚慌地)他,他怎麼樣?

銀心:(悲痛地)他 …… 他死了,今天剛剛下葬在南山路旁。

【旁白】英台得聞此言,幾乎昏死過去,頓時大聲痛哭起來。

祝:梁兄啊!實指望與兄共接連理,誰知爹爹棒打鴛鴦各西東,樓台一別成永訣。梁兄啊!是我害了你!(哭腔)想當日十八相送,情誼無限,如今兄長又在可處可尋呢。兄先走一步,小妹必將跟隨。

【旁白】正在此時,祝員外和祝夫人走了進來,想看看女兒是不是打扮好了。銀心一見,慌忙上前施禮。

銀心:員外,夫人。

祝老爺:花轎已經上門了,你們怎麼還不替小姐打扮起來!

【旁白】英台稍稍收起了心中的悲傷,滿面淚痕地抬頭看著自己的父親。

祝:爹爹一定要女兒上轎,那就一定要依我一件事。

祝老爺:說吧!

祝:轎前兩盞白紗燈,轎後三千銀紙錠,花轎先往南山旁,英台要草橋鎮上祭兄墳!

祝夫人:兒啊!馬家馬上就來迎親,怎可去祭墳!

祝老爺:太不像話,那有新娘上轎去祭墳的道理,一派胡言,簡直是一派胡言。

祝:爹爹若是不答應,我是寧死也不會上花轎的。

【旁白】無奈之下,祝老爺答應了英台的請求。一路上,英台悲悲切切,哭泣著來到山伯墓前,但見活生生的心愛之人,今日已經成了一座孤墳。英台忍不住痛哭起來,撲到墳頭上。

祝:(哭腔)梁兄啊!我們心心相許,原以為天從人願成佳偶,誰知曉姻緣薄上名不標。實指望你喚月老來做媒,誰知曉喜鵲未報烏鴉叫,實指望笙管笛簫來迎娶,誰知曉未報銀河斷鵲橋,實指望大紅花轎到你家,誰知曉白衣素服來節孝。梁兄啊!不見梁兄見墳台,呼天喚地喚不歸,英台立志難更改,我豈能嫁與馬文才。梁兄啊!不能同生求同死啊!

【旁白】此時天地變色,雷電大作,一陣巨響之後,墳頭竟然裂出一條縫隙,英台毅然縱身躍入。旁人拉將不住,但見那墳頭又慢慢合上。說來奇怪,天地又重新恢復了平靜。從此,人們在萬里彩虹、百花盛開之中,見到兩只蝴蝶翩翩起舞,相依相隨。人們都傳說那就是梁祝所化,相愛之人沖破了世俗的藩籬,地老天荒永不再分離。

❺ 祝英台和梁山伯的故事是怎樣的

祝英台上路了,半路上碰見梁山伯,兩人便結伴同行。一天,兩人到烏塘鎮住宿。晚上,祝英台和梁山伯住一個房間里,梁山伯看祝英台衣裳脫得慢慢騰騰。梁山伯說:「你這衣裳,怎麼這么難脫呢?」祝英台說:「山伯哥哥,你不知道,我這衣裳上有三十六個同心結,下有七十二個馬披環嘍!不慢嗎?」

梁山伯說:「啊呀,這樣不要脫到三更後,五更穿到天明嗎?」

祝英台笑著說:「這個你就不知道了。我家母親關護我,特為我做了這套好衣裳。」

梁山伯說:「好了,你慢慢脫吧!我先睡了。」

梁山伯一睡下,祝英台忙不迭脫衣服睡覺,沒露半點女子痕跡。

他們兩個到了杭州,老師叫梁山伯和祝英台睡在一張床上。

祝英台說:「山伯哥哥啊,我們兩個在一張床上睡是可以的,大家都不許亂動。」

「怎麼曉得呢?」

「床中間放一盆水,誰把這水弄潑出來,就罰誰抄字。」

「好吧。」

梁山伯和祝英台兩個睡在一張床上,規規矩矩,水盆里的水,一滴不曾潑出來。過一天,祝英台故意自己翻了一下身,把水弄潑出來,就喊梁山伯。梁山伯忙說:「我沒動,我沒動。」

祝英台說:「你沒動,水是怎麼潑出來的?」

梁山伯老實呢,說:「那好,你說是我潑的水,那我就來抄字,抄多少字呢?」

「抄三千七百字。」

梁山伯飯也不吃,便一個人在抄字。祝英台看看不忍心,便說:「我也幫你抄一半吧!」兩個人坐到一條板凳上抄字了。

梁山伯和祝英台同窗三年,兩人都有了感情,要分手了,互相依依不捨。走到鳳凰山,祝英台故意說:「山伯哥哥,這鳳凰山上各式花都有,我看就是缺少鮮花好牡丹。」

梁山伯一點也聽不懂她的啞謎,便說:「是啊,這塊是缺少鮮花牡丹。」

祝英台沒有辦法,只好直截了當地說:「山伯哥哥,我家有枝好牡丹,和你哥哥把夫妻配。」

梁山伯說:「你要替我做大媒?」

祝英台紅著臉說:「是啊,我家有個祝九妹。」

梁山伯說:「長得如何?」

祝英台低著頭,不好意思地說:「要看她的模樣,我們是一對雙胞胎。」

梁山伯還是不明白她的意思,說:「這倒好呢!」

祝英台沒有辦法,只好說:「初三、初八,最晚到十三,你到我家來,和我家九妹把婚配。過了十六、十七、十八,你就不要來了。」

兩個約好,送了一程又一程,到四岔路口,兩人這才戀戀不舍地分手。

梁山伯回去把祝英台的話忘記了,等他想起來趕到祝家,已是二十二了。祝英台出來和梁山伯見面,梁山伯一望,原來祝英台是個年輕美貌的姑娘,他這才想起那天相送時,祝英台要給他做媒,將九妹許配給他,原來是她自己。

「山伯哥哥,我叫你早點來,你怎麼今天才來呢?我家老子已經把我許配給馬員外家的兒子馬文才了!」

梁山伯說:「九妹啊,你我從前相約的話,我怎麼能忘記呢?」

祝英台說:「這樣吧,拿兩只骰子來,擲成三回雙,點子都雙的嘛,我們仍可以配成雙,要是點子都單的呢,姻緣還不曾來。」

擲骰子啦!頭一把,擲出去一顆一、一顆二。祝英台一望,淌下眼淚說道:「一、二共成三,姻緣不曾來。」

梁山伯也抹起眼淚,又擲第二把,一顆三,一顆四。祝英台哭著說:「三、四共成七,姻緣不甚吉。」

梁山伯眼淚簌簌,又擲第三把,一顆四,一顆五。這時,祝英台一看,號啕大哭,說:「四、五共成九,姻緣不曾有,你回去吧。」

梁山伯不肯。

「好,就在牡丹亭上來成雙吧。」祝英台捧床花花被,想到牡丹亭上去成雙。正在這時,花神菩薩用拐杖把梁山伯打的跑掉了。梁山伯沒辦法,哭得簡直像淚人兒,一回到家就害起了相思病。

梁山伯害了相思病了,飯不吃,茶不喝,覺不睡,人一天天消瘦下去。他家娘問梁山伯:「你在杭州讀書,有什麼相好學生吧?」

梁山伯說:「有的,粉紅莊上一個祝九妹,只有她才能治我這個病。」

他家娘跑去找祝英台。祝英台聽說山伯哥哥為她害了病,眼淚「叭噠,叭噠」直滴。但自己嫁給馬文才的事木已成舟,沒有辦法,只好叫梁山伯忘了自己,就隨手寫了個葯方子:

三寸太陽光,

雨師公公趾腳皮;

忽閃娘娘腳丫垢,

螞蝗骨頭要半斤。

祝英台淌著眼淚說:「可以取到這樣幾種葯嗎,山伯哥哥的性命還能牢穩,要是取不到,要想性命到來生。」

他娘不識字,帶回去給梁山伯一望,是張無法取得的葯方,他曉得和祝英台的婚事已無法挽回。梁山伯跟娘說:「我死了,把我屍骸葬在白石山的十字路口。」

梁山伯話一說完,就把葯方揉成團團,往嘴裡一塞,噎死了。

祝英台被逼得要出嫁了。她跟娘說:「要嫁人可以的,不過要允承我一件事,這轎子要從白石山過,我要到山伯哥哥墳上燒陣紙火吊陣孝哩!不然,我就死在家裡。」

老子沒辦法,只好依了她。轎子抬到白石山的十字路口,祝英台下轎了,她把白衣裳、白頭巾、白鞋子全都穿起來,到墳頭來磕頭。忽然,半空中起了一陣忽閃,風伯雨師雷公電母一齊來了。頓時,天昏地暗,狂風四起,「叭——」一聲,墳爆開來。祝英台見到裡面躺著梁山伯,她一下跳進去……一班轎夫、押轎佬嘍,連忙來拖,一抓,那個布角一飄,扯下兩塊布襟角落下來。

那墳「轟」地一聲,又閉上了。眾人一慌,手一松呢,那兩個衣襟角就飛了。隨著風在半天空飄呀!飄呀!不一會兒就變成了一對花蝴蝶。

再說,馬文才是個「十不全」的拐子。他本站在高樓上等轎子來,可轎子不曾來,反傳來祝英台去祭梁山伯的消息。他這個氣呀,一氣一急從高樓上「骨碌骨碌」滾了下來。一跌跌死了。他就變成一個啄木鳥。

你看,每逢花蝴蝶歇下來成雙成對時,啄木鳥就去啄,這啄木鳥就專惹著他們生事。

❻ 《十八相送》原文及翻譯

祝英台:書房門前一枝梅,樹上鳥兒對打對。喜鵲滿樹喳喳叫,向你梁兄報喜來。
梁山伯:弟兄二人出門來,門前喜鵲成雙對。從來喜鵲報喜訊,恭喜賢弟一路平安把家歸。
祝英台:出了城,過了關,但只見山上的樵夫把柴擔。
梁山伯:起早落夜多辛苦,打柴度日也艱難。
祝英台:梁兄啊!他為何人把柴擔?你為哪個送下山?
梁山伯:他為妻兒把柴擔,我為你賢弟送下山。
祝英台:過了一山又一山,
梁山伯:前面到了鳳凰山。
祝英台:鳳凰山上百花開,
梁山伯:缺少芍葯共牡丹。
祝英台:梁兄你若是愛牡丹,與我一同把家歸。我家有枝好牡丹,梁兄你要摘也不難。
梁山伯:你家牡丹雖然好,可惜是路遠迢迢怎來攀?
祝英台:青青荷葉清水塘,鴛鴦成對又成雙。梁兄啊!英台若是女紅妝,梁兄你願不願配鴛鴦?
梁山伯:配鴛鴦,配鴛鴦,可惜你英台不是女紅妝。
銀心:前面到了一條河,
四九:漂來一對大白鵝。
祝英台:雄的就在前面走,雌的後面叫哥哥。
梁山伯:不見二鵝來開口,哪有雌鵝叫雄鵝?
祝英台:你不見雌鵝她對你微微笑,她笑你梁兄真像呆頭鵝。
梁山伯:既然我是呆頭鵝,從今你莫叫我梁哥哥。
四九:眼前一條獨木橋,
祝英台:我心又慌膽又小。
梁山伯:愚兄扶你過橋去,
祝英台:你與我好一比牛郎織女渡鵲橋。
伴唱:過了河灘又一庄,庄內黃犬叫汪汪。
祝英台:不咬前面男子漢,偏咬後面女紅妝。
梁山伯:賢弟說話太荒唐,此地哪有女紅妝?放大膽子莫驚慌,愚兄打犬你過庄。
祝英台:眼前還有一口井,不知道井水有多深?
梁山伯:井水深淺不關緊,你我趕路最要緊。
祝英台:你看這井底兩個影,一男一女笑盈盈。
梁山伯:愚兄分明是男子漢,你為何將我比女人?
梁山伯:離了井,又一堂,前面到了觀音堂。觀音堂,觀音堂,送子觀音坐上方。
祝英台:觀音大士媒來做,我與你梁兄來拜堂。
梁山伯:賢弟越說越荒唐,兩個男子怎拜堂?
伴唱:離了古廟往前走,
銀心:但見過來一頭牛。
四九:牧童騎在牛背上,
銀心:唱起山歌解憂愁。
祝英台:只可惜對牛弾琴牛不懂,可嘆你梁兄笨如牛。
梁山伯:非是愚兄動了火,誰叫你比來比去比著我!
祝英台:請梁兄你莫動火,小弟賠罪來認錯。
祝英台:多承你梁兄情義深,登山涉水送我行。常言道「送君千里終須別」,請梁兄就此留步轉回程。
梁山伯:與賢弟草橋結拜情義深,讓愚兄再送你到長亭。
伴唱:十八里相送到長亭,十八里相送到長亭。
祝英台:你我鴻雁兩分開,
梁山伯:問賢弟你還有何事來交代?
祝英台:我臨別想你問一句話,問梁兄你家中可有妻房配?
梁山伯:你早知愚兄未婚配,今日相問為何來?
祝英台:要是你梁兄親未定,小弟替你來做大媒。
梁山伯:賢弟替我來做媒,但未知千金是哪一位?
祝英台:就是我家小九妹,不知你梁兄可喜愛?
梁山伯:九妹今年有幾歲?
祝英台:她是與我同年乃是雙胞胎。
梁山伯:九妹與你可相像?
祝英台:品貌就像我英台。
梁山伯:但未知仁伯肯不肯?
祝英台:家父囑我選英才。
梁山伯:如此多謝賢弟來玉成,
祝英台:梁兄你花轎早來抬。我約你七巧之期我家來,
伴唱:臨別依依難分開。心中想說千句話,萬望你梁兄早點來。

這個不用翻譯吧

❼ 梁山伯是怎麼發現祝英台是女的

不是。從上面唱詞就可以知道梁山伯到十八相送結束還沒意識到祝英台是女的,專否則祝屬也不會老說他「呆頭鵝」、「笨如牛」什麼的了。
梁其實始終都沒「發現」祝是女的。祝回家以前去找師母,要師母將祝的蝴蝶扇墜交給梁山伯。祝唱:「雪白蝴蝶玉扇墜,煩交義兄梁山伯。倘若師母來玉成,大恩大德難忘懷。」於是便托師母為媒,間接向梁自許終身。
然後梁祝二人十八相送,祝一路暗示,梁終究未靼住S謔親=櫳砼洹熬琶謾保

❽ 關於梁山伯與祝英台的一首古典歌曲,要全部歌詞

幕後(合唱)三載同窗情如海,山伯難舍祝英台。

相依相伴送下山,又向錢塘道上來。(梁山伯、祝英

台、四九、銀心上)

祝英台(唱)書房門前一枝梅,樹上百鳥對打對。

喜鵲滿樹喳喳叫,向你梁兄報喜來。

梁山伯(唱)弟兄兩人下山來,門前喜鵲成雙對。

從來喜鵲報喜信,恭喜賢弟一路平安把家歸。

祝英台(白)梁兄請。

梁山伯(白)賢弟請。

祝英台(唱)出了城,過了關,但只見山上樵夫將柴砍。

梁山伯(唱)起早落夜多辛苦,打柴度日也很難。

祝英台(唱)他為何人把柴打?你為哪個送下山?

梁山伯(唱)他為妻子把柴打,我為你賢弟送下山。

祝英台(唱)過了一山又一山。

梁山伯(唱)前面到了鳳凰山。

祝英台(唱)鳳凰山上百花開。

梁山伯(唱)缺少芍葯共牡丹。

祝英台(唱)梁兄若是愛牡丹,與我一同把家還。

我家有枝好牡丹,梁兄要摘也不難。

梁山伯(唱)你家牡丹雖然好,可惜是路遠迢迢怎來攀!

祝英台(唱)青青荷葉清水塘,鴛鴦成對又成雙。

梁兄啊!英台若是女紅妝,梁兄願不願配鴛鴦?

梁山伯(唱)配鴛鴦,配鴛鴦,可惜你,英台不是女紅妝!

銀 心(唱)前面到了一條河,

四 九(唱)漂來一對大白鵝,

祝英台(唱)雄的就在前面走,雌的後面叫哥哥。

梁山伯(唱)未曾看見鵝開口,哪有雌鵝叫雄鵝!

祝英台(唱)你不見雌鵝對你微微笑,她笑你梁兄真象呆頭鵝!

梁山伯(唱)既然我是呆頭鵝,從此莫叫我梁哥。(梁山伯生氣,

祝英台向之賠罪)

祝英台(白)梁兄……

銀 心(唱)眼前一條獨木橋。(梁山伯先上了橋)

梁山伯(白)賢弟,你快過來啊!

祝英台(唱)心又慌來膽又小。

梁山伯(唱)愚兄扶你過橋去。(梁山伯扶祝英台過橋,至橋中心)

祝英台(唱)你我好比牛郎織女渡鵲橋。(梁山伯扶祝英台下橋,

四九、銀心隨之過橋)

幕後(合唱)過了河灘又一庄,庄內黃狗叫汪汪。

祝英台(唱)不咬前面男子漢,。偏咬後面女紅妝。

梁山伯(唱)賢弟說話太荒唐,此地哪有女紅妝?

放大膽量莫驚慌,愚兄打犬你過庄。

祝英台(唱)眼前還有一口井,不知井水多少深?(投石井中)

梁山伯(唱)井水深淺不關情,還是趕路最要緊。(祝英台要梁山

伯照影,遂相扶至井前視)

祝英台(唱)你看井底兩個影,一男一女笑盈盈。

梁山伯(唱)愚兄明明是男子漢,你不該將我比女人!

幕後(合唱)過一井來又一堂,前面到了觀音堂。

梁山伯(唱)觀音堂,觀音堂,送子觀音坐上方。

祝英台(唱)觀音大士媒來做,來來來,我與你雙雙來拜堂。(拉

梁山伯同跪)

梁山伯(唱)賢弟越說越荒唐,兩個男子怎拜堂?走吧!

幕後(合唱)離了古廟往前走。

銀 心(唱)但見過來一頭牛。

四 九(唱)牧童騎在牛背上。

銀 心(唱)唱起山歌解憂愁。

祝英台(唱)只可惜對牛彈琴牛不懂,可嘆梁兄笨如牛。

梁山伯(唱)非是愚兄動了怒,誰教你比來比去比著我!

祝英台(唱)請梁兄,莫動火,小弟賠罪來認錯。

梁山伯(白)好了,快走吧。

祝英台(唱)多承梁兄情義深,登山涉水送我行。

常言道送君千里終須別,請梁兄就此留步轉回程。

梁山伯(唱)與賢弟草橋結拜情義深,讓愚兄送你到長亭。(雙雙

又行)

幕後(合唱)十八里相送到長亭,十八里相送到長亭。(梁山伯、

祝英台入亭坐,四九、銀心在亭下休息。)

祝英台(唱)你我鴻雁兩分開。

梁山伯(唱)問賢弟你還有何言來交代?

祝英台(唱)我臨別想問你一句話,問梁兄你家中可有妻房配?

梁山伯(唱)你早知愚兄未婚配,今日相問又何來?

祝英台(唱)若是你梁兄親未定,小弟給你做大媒。

梁山伯(唱)賢弟替我來做媒,未知千金哪一位?

祝英台(唱)就是我家小九妹,不知梁兄可喜愛?

梁山伯(唱)九妹今年有幾歲?

祝英台(唱)她與我同年--乃是雙胞胎。

梁山伯(唱)九妹與你可相象?

祝英台(唱)她品貌就象我英台。

梁山伯(唱)未知仁伯肯不肯?

祝英台(唱)家父屬我選英才。

梁山伯(唱)如此多謝賢弟來玉成。

祝英台(唱)梁兄你花轎早來抬。我約你,七巧之時……

梁山伯(白)噢,七巧之時,

祝英台(唱)……我家來。

幕後女聲(合唱)臨別依依難分開,心中想說千句話,

萬望你梁兄早點來。

--幕落參考資料:http://hgyuxiaoming.blog.163.com/blog/static/46160021200811124575368/

❾ 梁祝山歌古書歌詞

越劇梁祝《十八相送》的歌詞
祝英台:書房門前一枝梅,樹上鳥兒對打對。喜鵲滿樹喳喳叫,向你梁兄報喜來。
梁山伯:弟兄二人出門來,門前喜鵲成雙對。從來喜鵲報喜訊,恭喜賢弟一路平安把家歸。
祝英台:出了城,過了關,但只見山上的樵夫把柴擔。
梁山伯:起早落夜多辛苦,打柴度日也艱難。
祝英台:梁兄啊!他為何人把柴擔?你為哪個送下山?
梁山伯:他為妻兒把柴擔,我為你賢弟送下山。
祝英台:過了一山又一山,
梁山伯:前面到了鳳凰山。
祝英台:鳳凰山上百花開,
梁山伯:缺少芍葯共牡丹。
祝英台:梁兄你若是愛牡丹,與我一同把家歸。我家有枝好牡丹,梁兄你要摘也不難。
梁山伯:你家牡丹雖然好,可惜是路遠迢迢怎來攀?
祝英台:青青荷葉清水塘,鴛鴦成對又成雙。梁兄啊!英台若是女紅妝,梁兄你願不願配鴛鴦?
梁山伯:配鴛鴦,配鴛鴦,可惜你英台不是女紅妝。
銀心:前面到了一條河,
四九:漂來一對大白鵝。
祝英台:雄的就在前面走,雌的後面叫哥哥。
梁山伯:不見二鵝來開口,哪有雌鵝叫雄鵝?
祝英台:你不見雌鵝她對你微微笑,她笑你梁兄真像呆頭鵝。
梁山伯:既然我是呆頭鵝,從今你莫叫我梁哥哥。
四九:眼前一條獨木橋,
祝英台:我心又慌膽又小。
梁山伯:愚兄扶你過橋去,
祝英台:你與我好一比牛郎織女渡鵲橋。
伴唱:過了河灘又一庄,庄內黃犬叫汪汪。
祝英台:不咬前面男子漢,偏咬後面女紅妝。
梁山伯:賢弟說話太荒唐,此地哪有女紅妝?放大膽子莫驚慌,愚兄打犬你過庄。
祝英台:眼前還有一口井,不知道井水有多深?
梁山伯:井水深淺不關緊,你我趕路最要緊。
祝英台:你看這井底兩個影,一男一女笑盈盈。
梁山伯:愚兄分明是男子漢,你為何將我比女人?
梁山伯:離了井,又一堂,前面到了觀音堂。觀音堂,觀音堂,送子觀音坐上方。
祝英台:觀音大士媒來做,我與你梁兄來拜堂。
梁山伯:賢弟越說越荒唐,兩個男子怎拜堂?
伴唱:離了古廟往前走,
銀心:但見過來一頭牛。
四九:牧童騎在牛背上,
銀心:唱起山歌解憂愁。

❿ 梁山伯與祝英台中的祝英台是誰

晉朝辰光(時候)有個女子,她的名字叫祝英台,家就住在離張渚七、八里路的祝家莊,就是現今的祝陵村。她的老子(父親)叫祝公遠,家裡的銅錢多得不得了,是戶大財主。祝公遠連養八胎都是丫頭(女孩),老公婆(夫妻)兩個急佬了(著急) 那辰光女伲(女兒)勿好繼承家當,一定要伢伲才好繼承。到快要養第九胎的辰光,公婆兩個就商量:這一個勿管他是丫頭還是伢伲,總歸當他伢伲養。一養下來還是個丫頭,就騙人家講"養了伢伲了",同真的養了伢伲一樣辦酒做三朝,鬧熱飛番。眼睛一眨,祝英台已養到七、八歲了,有人家上門來做媒了 古辰光搖籃里也攀親。祝員外心裡頭想,自家也是女伲,哪樣(怎麼)好弄(娶)媳婦吶?總是回頭人家:"早來,早來,我家要等小佬(小孩)大大看。"
親事好推,念書就不好推了。祝員外就請個私墊先生到家裡來教,村上要念書的小佬也同祝英台在一書房念書。
前村有個梁家村,村裡有一家人家姓梁,小佬叫梁山伯,也在祝家念書,正好同祝英台坐一台(桌)子。梁山伯念書聰明佬,英台背書到背勿出的辰光,梁山伯總幫她的忙。在一起念了幾年書,到十幾歲了,要趕考了,祝英台的娘老子無論哪樣勿肯給她去考?祝英台自己心裡頭也有數佬,就同梁山伯講:"我身體勿好,你去考吧?"
梁山伯一考考取了秀才,一家來就去望祝英台:"師弟哎,你要是一同去考的話,一定也會考取佬,你的學問比我好。"英台聽了笑笑沒有做聲。她看看山伯人才出眾,心裡早就有了愛慕的心思,就當面同山伯講:"到了今朝,也勿瞞你了,我是女兒身。"梁山伯一聽嚇了一跳:"你不要開玩笑,哪會是個女兒身吶!"英台說:"我家老子叫我一直裝伢伲家,要我繼承家當得。"又講:"等我娘老子百年之後,我們再結成夫妻。"梁山伯講:"你會這樣,我總歸等你好了。"
祝英台和梁山伯私約姻緣之後,兩個人的行動再當心點,也總歸同原來勿點一樣,辰光一長,就給旁人看出苗頭來了。要曉得,古辰光女扮男裝是犯法佬,所謂陰陽顛倒,有亂綱常之罪,這可急壞了祝員外,怕人家去告發,哪樣辦吶
離開祝家村十來里路,有個馬家村,村上有個做大官的人,是太守。馬太守的伢伲叫馬文才,他也認識祝英台,一曉得祝英台原來是個女娘家(姑娘),就要他老子托媒人到祝家來說親。祝員外聽說是馬太守家來說親,真是求之不得的心花也開了,一來么馬文才的老子是大官,有財有勢;二來么也不怕人家告發了,就滿口答應了。
祝英台一曉得這樁事體,急得勿得了,我同山伯是有誓約的,等娘老子百年之後,要結成夫妻,白頭到老,這個哪樣辦吶?便私下同山伯商量,山伯也一無辦法。英台就搭(對)山伯講:"現在看起來,我倆活著做勿成夫妻了,如若我要活下去,馬家一定要娶,我當然死也勿會肯到馬家去的。"山伯講:"我倆雖然勿同生·寧願同死,來生再結夫妻吧!"村旁有一頂木橋,英台和山伯就跑到橋頭痛哭,哭到傷心的辰光,兩個人就緊抱著往澗河潭潭裡一跳,泛起一陣白浪。
祝公遠同馬太守都是要面子的人。自己的女伲同伢伲出這種醜事,哪樣講法吶,還是馬太守的主意多,他就造言梁山伯和祝英台原來是天上的仙童玉女,犯了天條,玉皇大帝罰他們下凡要七世勿團圓,這次還是頭一次勿團圓吶。
梁祝傳說流傳了一千六百多年。在流傳中,各傳播地經常會加入當地的內容,使故事更為豐滿,更貼近民眾,加上初期記載極少,因此,關於祝英台的籍貫,就各有所雲,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在現存可考的記載中,最早涉及祝英台籍貫的是江蘇宜興。南齊的《善卷寺記》(作於483-493間),記錄了齊武帝收贖祝英台故宅建造善卷寺的事件。當時,《善卷寺記》作為建寺時的重要碑刻,一直保存在善卷寺內。唐司空李蠙中進士前,曾在善權寺(避齊東昏侯諱改「卷」為「權」)修讀,看到過《善卷寺記》碑。到了咸通八年(867),李蠙上奏懿宗皇帝,要求以自己的俸祿收贖重建善權寺。當年,他作詩一首題於善權寺石壁,其詩序稱:「常州離墨山善權寺,始自齊武帝贖祝英台產之所建,至會昌以例毀廢。唐咸通八年,鳳翔節度使李蠙聞奏天廷,自舍俸資重新建立」。李蠙的這一記載,是我國現存梁祝早期記載之一,同時也是《善卷寺記》關於齊武帝收贖祝英台故宅建寺的有力佐證;南宋丞相周必大《泛舟錄》(1167)在記到善卷寺時也說: 「按,舊碑,寺本齊武帝贖祝英台庄所置」;薛季宣《游祝陵善權洞》(1170左右)雲:「寺故祝英台宅」;《咸淳毘陵志》(1268)則稱:「考《寺記》,謂齊武帝贖英台舊產建」。明馮夢龍在《古今小說》第28卷《李秀卿義結黃貞女》中,稱:「又有個女子,叫做祝英台,常州義興(即宜興,宋避趙光義諱改。義興屬常州)人氏」,明確指出祝英台是宜興人。清《仙蹤記略》亦稱「國山祝英台(善卷晉時屬義興郡國山縣)」。自宋至清,有9部史志、12部古籍,都有宜興祝英台故宅的記載。其中,《咸淳毘陵志》的編纂者史能之經過考證後,還得出了「意必有人第」即歷史上必有祝英台其人其宅的結論。
祝英台籍貫為浙江上虞的說法,流傳最廣。此說最早見於宋李茂誠根據傳說寫的《義忠王廟記》(1107)。該記有兩處提到上虞,一處說梁山伯外出遊學,遇到祝英台,問他從哪裡來,祝回答說「上虞之鄉」;另一處說梁祝同學三年,英台思親先返,「後二年,山伯亦歸,省之上虞」。此說寧波宋元史志中並無記載,直到明嘉靖《寧波府志》(1560)與清雍正的《寧波府志》(1729),才分別在「遺事」與「逸事」欄中記載了流傳的梁祝故事,說到梁山伯學歸後,「訪之上虞」。而清康熙、咸豐與光緒三部《鄞縣志》則收入了李茂誠的《義忠王廟記》,說到祝英台是上虞人。自從嘉靖《寧波府志》記載梁祝傳說後,古籍中關於上虞祝英台的記載也漸漸多了起來,共有8部之多。如明朱孟震的《浣水續談》稱梁山伯「與上虞祝英台同學,祝先歸,梁後過上虞訪之」;清談遷《棗林外索》稱:梁祝同學後,山伯「訪之上虞」,並注曰引自《寧波府志》。但是,在浙江上虞的縣志中,記載卻很晚,直到清光緒二十四年(1899),才引《寧波府志》而在「軼事」中記入。在戲劇與曲藝中,祝英台是上虞人的說法,主要是建國以後。因為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寧波灘簧《梁山伯祝英台》還稱祝英台是慈溪人。而建國後的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川劇《柳蔭記》、秦腔《梁山伯與祝英台》、豫劇《梁祝情》等則都說祝英台是上虞人了。特別是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傳播,影響極大,在國內基本上達到了家喻戶曉的程度。清乾隆年間的翟灝,在《通俗編•卷三十七•故事》(1751)中,有引晚唐《宣室志》「英台,上虞祝氏女」之說,但國內眾多學者查閱多部《宣室志》傳本,均無梁祝記載.故此說現已基本否定,連許多寧波學者也不再提及。
山東濟寧有明正德十一年(1516)梁祝墓碑一塊,稱祝英台為鄒縣九曲村人。但該碑又說,出處不詳,是根據傳說記載的。
甘肅清康熙、乾隆《清水縣志》稱,祝英台與梁山伯同為五代梁時清水人.但乾隆志又說「事出小說,莫詳真偽」。
河南也有梁祝是汝南人的說法,此說出現於20世紀30年代。 1930年, 《民俗周刊》刊登了沅君女士流傳在河南的《祝英台的歌》;1932年,她又采訪了當地的民間文藝與傳說,並對傳說中的遺存進行考察,根據明代以後的戲曲資料,認定梁祝的家鄉是汝南馬鄉鎮。但祝英台不姓祝而姓朱,而祝庄乃是朱庄。有學者則稱,國內的梁姓與祝姓,河南均有端發,晉因八王之亂,遷至江南。但筆者查康熙《汝陽縣志》、民國《汝南縣志》,並無梁祝記載。
另外,曲藝與戲曲中祝英台又有多處籍貫。曲藝中如清乾隆彈詞《新編東調大雙蝴蝶》稱祝英台祖籍越國會稽,居吳國平江;而同時期的彈詞《新編金蝴蝶傳》則稱祝英台是越州杏花村人;光緒年間的說唱《雙仙寶卷》也說英台是越州杏花村人;但同一時期的鼓詞《柳蔭記》則又說祝英台是蘇州白沙岡人;清末木魚書《牡丹記》則說祝英台是越州東大路人等。戲曲中祝英台的籍貫也很多,如黃梅戲稱祝為湖北嘉魚人,晉劇稱梁祝均為山西蒲州人,閩腔稱英台為寧波府吳山縣人,侗戲則稱祝是越州府湖州縣人,廣西彩調劇稱英台家住峨嵋祝家莊等等,但這些都是流變的傳說或文人、藝人的創作加工,史志中都是沒有記載的。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祝英台是江蘇宜興人的可能性最大。一是記載最早,比其它地方的記載要早六百年以上;二是其記載並非源於傳說,而是源於歌頌齊武帝創建善卷寺的功德,應當較為可靠。其它地方,不僅記載的時間較晚,而且都源於傳說,特別是有的地方,史志與古籍均無記載,更無法查證,因此,可信度相對較差。

熱點內容
盆景蚯蚓肥 發布:2025-07-01 13:10:14 瀏覽:778
去美國學花藝 發布:2025-07-01 12:57:24 瀏覽:875
盆栽紅美麗 發布:2025-07-01 12:55:43 瀏覽:715
國漫百合 發布:2025-07-01 12:49:34 瀏覽:743
荷蘭花卉小鎮買綠植 發布:2025-07-01 12:44:09 瀏覽:352
茉莉花海棠 發布:2025-07-01 12:44:07 瀏覽:467
暗紅牡丹煙 發布:2025-07-01 12:34:21 瀏覽:697
花藝玲瓏盒 發布:2025-07-01 12:32:24 瀏覽:314
蘭花雞米花 發布:2025-07-01 12:28:13 瀏覽:345
室內花卉景觀 發布:2025-07-01 12:10:09 瀏覽: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