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丁香樹
Ⅰ 沈陽故宮院子里的樹是什麼樹
除了松樹;鳳凰樓下有珍珠梅和暴馬丁香;西路有天目瓊花;後花園有木綉球版、玉蘭(夏權季花已謝)、紅豆杉以及錦帶;其它院子里結有豇豆狀果實的樹叫梓樹。期中,香味兒最濃擴散最廣的是暴馬丁香和珍珠梅,花季時,就那麼幾棵樹能讓整個沈陽故宮中路從大清門香到後花園。
圖1紅豆杉(國家級保護植物,果肉雖甜美,但種子有劇毒)
Ⅱ 故宮四月到六月有哪些宮花
在故宮賞花地圖里都做了預告。首先要說四月,人間四月天,這可是故宮里花兒最內多容的季節。
在炎熱的六月里,文華門南的蜀葵和御花園的萱草默默開放。觀眾也可以到御花園和慈寧宮花園的水邊,看看晶瑩剔透的睡蓮,也許能分享到一絲清涼。
Ⅲ 最為講究的故宮園林,三大殿周圍為何沒有一棵樹
為什麼三大殿周圍為什麼沒有樹呢?有些民間傳說,故宮四四方方是個「口」字,裡面有了「木」就是「困」字,皇帝被困住了,不吉利。雖然這種說法流傳很廣,但是這當然是無稽之談。
其實故宮三大殿沒有種樹的原因至今還有很多不一樣的說法,而故宮作為一個皇家宮苑,裡面各個園林的設計和建造都十分的精美,加上皇家在當時還有頤和園、圓明園等宮苑,所以沒有樹對於故宮來說是十分正常的。
Ⅳ 北京旅遊
這位朋友你好來,到北京旅遊一般源五天差不多就能把重要的景點游覽完,幫你安排個北京五日游吧!住宿的地方一般住在二環以內,到景點去都比較方便,交通便利,像崇文門、前門一帶有好多連鎖性的酒店,價格也算合理,到了北京辦張「市政交通一卡通」,坐公交才四毛,坐地鐵只要不出站任意換乘,兩元,非常方便。
第一天.天安門、毛主席紀念堂、故宮、景山公園、北海公園(晚上在前門大柵欄逛逛,去嘗嘗東來順的刷羊肉還是不錯的)
第二天.頤和園、圓明園、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晚上在王府井步行街轉轉,吃吃全聚德的烤鴨)
第三天.天壇、雍和宮、孔廟、國子監、鳥巢水立方夜景(晚上到簋街吃飯)
第四天.八達嶺、十三陵(兩個地方遊玩下來很累,晚上早點休息)
第五天.什剎海一帶、南鑼鼓巷、煙袋斜街、恭王府、九門小吃(就在後海那兒找個酒吧坐坐,還可以去嘗嘗九門小吃)
驢友們都在推薦一種叫「品游電子導游」的導游器,說是完全代替了真人導游,到了景點自動講解,能查詢公交地鐵站的位置,查到後告訴你如何到景點去,還能查詢美食小吃,非常方便 ,朋友祝你旅途愉快。
Ⅳ 魯迅先生曾在這座北京故宮居住多少年
你好
很高興為你解答
魯迅沒有在故宮居住過
魯迅在北京生活 過 14年
Ⅵ 北京故宮歷史悠久的資料50字左右
北京故宮始建於永樂四年(1406年)。明成祖下詔以南京皇宮(南京故宮)專為藍本,興建北京皇宮屬和城垣。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皇宮和北京城建成。
北京故宮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設計者為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蘇州人)。佔地72萬平方米(長961米,寬753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用100萬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間半,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7間(而此「間」並非現今房間之概念,此處「間」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間)。
(6)故宮丁香樹擴展閱讀: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Ⅶ 北京郊區景點
八達嶺長城
所有來北京的人都以游覽萬里長城為快,「不到長城非好漢」已經成為中外遊人的一句豪言壯語。居庸關和八達嶺居京畿之北的險關要隘,是長城的一個縮影,是游覽長城中最主要的游覽點之一。
八達嶺在北京延慶縣境內,距北京市60公里。它是關溝的第四道要關,也是居庸關之北,地勢險要。現嶺上尚留有「天險」兩字。八達嶺口有座小小關城,東西各建一座,東關門額「居庸外鎮」,西門關額「北門瑣鑰」。東西兩關相距64公里。是通往北京的咽喉,在古代是關溝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關口。長城從「北門瑣鑰」」城樓左右兩側起,各向南北延伸,高低起伏,猶如一條巨龍,騰躍在群山的山脊線上,氣勢磅礴。
八達嶺山勢極為險峻,這段長城以巨石為基,上層用大型城磚砌成。依山而築,高低不一,寬窄不同,其均高達7.8米,可容五馬並騎、十人並進。
站在八達嶺長城西望,便會看到附近小石崗上用土築成的烽火台。關城西門外建有長城博物館,館內分四個展廳,其中一展廳為序廳,二廳展現明以前的長城,三廳展現明長城,四廳是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的書畫廳。在城東門外青龍車站旁有詹天佑銅像。
景點導游
前門、展覽路等處每日晨有游覽車直達;北京北站有火車直達。
返回
白草畔
白草畔是百花山的主峰,海拔高度2161米,是北京第三高峰,北京西南第一高峰。百草畔自然風景區面積19.2平方公里,林木覆蓋率82%,海拔高度最低處也比城區高800多米。景區以百花爭妍的高山草甸為特點,空氣清新,環境幽美,氣候涼爽宜人,夏季氣溫比北京城區低8-16度,是炎熱的夏季旅遊度假的佳處所在。
白草畔是北京地區唯一可乘汽車直達2000多米山頂的旅遊景點,主要景點有山上八景和山下八景,還有觀光農業、五千畝仁用杏基地、萬畝松林、賞花園、採摘園等,歡迎各界朋友前來觀光度假,熱誠接待各類中小型會議、團體旅遊和學生野外實習等。
乘車路線:風景區緊臨108國道,距六里橋120公里,從天橋或六里橋乘917路汽車到房山,再轉乘小公共汽車到四馬台村即可。每星期六和星期日917路汽車直達四馬台村。
五指峰是由五塊矗天而立的巨岩組成,形如五指,故名五指峰,是白草畔最高的山峰。因其雄偉秀麗,定為山上八景之一 ----五指峰秀。
鯤鵬峽景區全長2500米,鯤鵬峰海拔1360米,其形似展翅的鯤鵬而得名。景區全部為自然景觀,以峽谷、奇峰和森林景觀為主,森林覆蓋率85%以上,樹木繁多,百花爭妍,尤以大片丁香花為奇。在丁香花開放的季節,滿谷花香,直飄至數十里外。
凌晨之際,站在頂峰極目遠望,一輪紅日冉冉升起,從微弱的紅線到霞光萬丈,就是「極頂晨光」的美景寫照。
返回
故 宮
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又稱紫禁城。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建成。歷經明、清兩個朝代24個皇帝。故宮規模宏大,佔地72萬平方米,有房間9999間,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為了突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建有一條貫穿南北的中軸線。線上,按照「前朝後寢」的原則,布置著帝王發號施令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後居住的後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在其內延部分,左右各形成一條以太上皇居住的宮殿—寧壽宮,以太後太妃居住的宮殿—慈寧宮為中心的次要軸線,這兩條次要軸線和中央軸線之間,有齋宮和養心殿,其後為東西六宮。出於防禦需要,這些宮殿周圍間有高達10米的宮牆。
午門
是故宮的正門,遊人可由天安門向北進入午門。午門平面呈凹形,正樓面闊九間,是皇帝宮殿的標志。午門是皇帝每年冬至頒發來年歷書的地方。
太和殿
是故宮中最巍峨、最壯麗的建築,面闊11間,進深5間。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現有的最大木結構宮殿建築。太和殿是舉行大典的地方,明清兩代皇帝登基、皇帝大婚、冊立皇後、命將出征,每年元旦、冬至、萬壽(皇帝生日)等節日都要在此受百官的朝賀賀賜筵。
太和殿內外擺設有大量特殊的陳設,殿前的月台上擺有銅鼎、銅龜、銅鶴等。三層漢白玉台基下每個欄桿下都有排水的龍頭,用來顯示皇威。殿前的雙龍戲珠御路石,其珠為吉祥如意珠,雙龍一個代表天帝,另一個代表帝王。雙龍下面的山海圖案象徵江山永固。
中和殿
這里是皇帝親臨太和殿大典前休息和接受官員們行禮的地方。
保和殿
是冊立皇後、皇太子等大典皇帝更衣的地方。清乾隆後,殿試也改在保和殿進行。遊人在保和殿可看到很多御路石,其中以保和殿後面的一塊最大、最宏偉,他是用整塊艾葉青石雕成,重達200噸,九龍飛騰在大海和流雲中,象徵著真龍天子一統山河。
乾清門
是帝後寢宮以及皇子等居住的區域的正門。
乾清宮
是皇帝的寢宮,順治、康熙年間也兼做聽政、召見大臣之處。每逢元旦、元宵、端午、中秋、重陽、冬至、萬壽等節日,皇帝在這里舉行朝禮和賜筵。
交泰殿
是皇後在元旦、千秋(皇後生日)等節日接受大臣朝賀的地方,後來又在此存放皇帝行使權力的25方。此外,這里還有銅壺滴漏和清代製造的自鳴鍾。
坤寧宮
在明朝是皇後居住的地方,清朝按滿族的習慣,將其改為祭祀神的場所。
御花園
出坤寧宮就是御花園,他有門與六宮相通。明朝這里供秋季大享和祭祀玄武大帝之用,清代改為寺廟。園東北有疊石名曰堆秀山。御花園是一座以建築為主體的宮廷花園,遊人都願在此拍照留影。
東西六宮
這是供妃子們居住的地方,俗稱「三宮六院」。現東六宮大都改為古代藝術品展覽館。西六宮基本上未動,仍按原貌布置。
養心殿
乾清門內的養心殿,從雍正到清末200年間,皇帝大都住於此。在同治、光緒年間,養心殿東暖閣是慈禧與慈安「垂簾聽政」的地方。
返回
虎峪自然風景區
虎峪自然風景區位於北京昌平縣城西北9公里處,八達嶺高速公路北側,內有虎峪溝、百仙神洞、雀兒澗、體能拓展訓練基地等自然與人文景觀。
虎峪自然風景區 美麗峽谷,一條通往原始森林的路,兩側由酷似虎皮斑紋形成的岩石溝峪,長12.5公里,寬1.5公里,峰巒疊嶂、水秀谷幽,內有自然景觀36處,先睹「高山湖」,再攀「百級石階」,穿過崎嶇山道到達「通天池」越過「九潭瀑布」再闖「原始森林」。
千年古剎雀兒澗 這里山巒峻秀、氣勢恢宏,您可以先飲「金絲泉」水,再攀「一線天」,近觀「雲霧樹顯仙綽」影,遠眺像形山「天狗望月」、奇花異草、如林古碑、廟宇遺址仙道懸棺、無限風光盡收眼底。 百仙神洞 香火不斷、香煙繚繞,洞口常有霧靄升騰、洞內氣溫冬暖夏涼,深遠莫測、洞深1200米寬窄不一,曲直相依、最高落差達90多米,著名的「滴水觀音」堪稱京華一大奇觀,落差在83米高處從天而降的絲絲「神雨」一年四季滋潤神靈,令您叫絕不止,告別「滴水觀音」再步170級石階便是百仙神洞的最高峰---倚天閣。您站在藍瓦飛檐的「倚天閣」南望,淡淡清香撲面而來,無限風光在險峰。
馬洪元根雕藝術館 是北京市唯一一家根雕藝術館,現有作品300餘件,館內名家政要題詞掛於牆壁四周,格調古樸高雅。馬先生的根雕作品不求形似。乃重骨氣,抒發了藝術家內在情緒與意志,件件皆為藝術精品,價值不菲。根雕館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及積極的教育意義。
侯康乙奇石館 是北京虎峪自然風景區與著名賞石家、收藏家侯康乙先生合力創辦的綜合性奇石展覽園地。集中展示了侯康乙先生多年來收藏的全國各地奇石數百件,為大家賞心悅目帶來新的感受與快樂。
體能拓展訓練基地:攜手並進、牽引橫渡、天梯、懸梯、高空抓杠、走鋼絲等項目設施與設備
休閑、娛樂項目:劃船、游泳、攀岩、飛降、垂釣、篝火、浮橋、山野卡拉OK、天梯
返回
鷲峰山自然風景區
鷲峰山自然風景區座落在燕山山脈,比鄰長城,距北京東南170公里的遵化市境內(北京至北戴河途中).
鷲峰山自然風景區平均海拔500米,主峰鷲峰山889米.景區地勢巍峨峻峭,怪石林立,生物資源豐富,山中生長著幾百種珍貴葯材,棲息著兩百多種野生動物,這里氣候宜人,自然風景別致,與長城狩獵場(東十公里),湯泉皇家旅遊度假區(西三十公里),皇家陵寢—清東陵(西四十五公里),桃花溝(南三十五公里),共同構成」百里長城黃金旅遊線」.是周末全家旅遊的好去處.
返回
濂泉響谷自然風景區
濂泉響谷自然風景區距北京70公里,西通延慶八達嶺,南與神堂峪、雁棲湖,東與青龍峽、幽穀神潭相毗鄰,交通極為便利。
景區以谷取景,以山造勢,以水得趣,以人生情。谷中流水飛瀉,瀑布從天而降,四季泉水潺潺,回聲不絕,故名濂泉響谷。
濂泉響谷是集青山綠水、險峰峽谷、靈泉飛瀑、密林幽洞、奇山怪石於一地的自然風景區,常年氣溫比市區低3-5℃。
景區內有5000米曲徑,可見天宮洞、貓頭山、三潭二瀑、神馬場、五月冰川、壽龜負重、雁棲源頭、原始次生林、問天台等多處景觀。這里山迴路轉,步步有景,處處見景。
景區背依黑坨山。黑坨山主峰海拔1895米,臨頂南眺,可一覽北京全貌。
景區內設有四合院、蒙古包、小木屋、 餐廳、商品部、泉水浴、歌廳等服務設施,遊客可春賞山野花草、夏觀自然風景、秋看滿山紅葉、冬瞧天然冰瀑,還可垂釣紅鱒魚、野炊、燒烤或舉行篝火晚會。
返回
盧溝橋
盧溝橋位於天安門西南十五公里的永定河上,它是北京地區現存最古老的一座多孔聯拱大石橋,距今已有八百年歷史。象這樣雄偉古橋在全國也是罕見的。
盧溝橋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1192年)三月建成。初名"廣利橋",後改稱"盧溝橋"。在國外也稱"馬可波羅橋",橋全長260米,寬9.30米,十個橋墩,十一孔。中心橋孔間距21.35米,東西兩岸間距16.49米。橋墩呈船形,進水一面有分水尖,每個尖上安置一根26厘米邊長三角鐵柱以迎擊洪水和冰塊,保護橋墩和橋身。出水一面砌成流線型,狀如船尾,減少水流對橋孔壓力。經試驗:這座古橋有較大的承載能力,曾通過429噸大型平板車而無恙。"盧溝曉月"是著名燕京八景之一。盧溝橋兩邊有望柱和欄板,望柱281根,每個望柱上都有一石獅,石獅頭上、背上、腹部、爪下都藏有小石獅,形態各異。據古書《從海記》中說:"橋柱刻獅凡六百二十有七",現在共有大小石獅501個。
返回
明十三陵
坐落在北京市昌平縣境內的天壽山南麓,距北京市50公里。陵區為一面積約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東、西、北三面群山聳立,南面蟒山、虎峪山相持而立,中有曲水環抱,山清水秀。
眾陵以長陵為中心,有一公共神道自南端陵門直達長陵。在長達7公里的主神道上有石牌坊、大宮門、碑亭、華表、石像生、龍鳳門等建築。十三陵中以長陵建築最為宏偉,它和定陵一起,同為主要參觀對象。
長陵
是明成祖的陵寢建築,獻陵為長陵的主要建築,是舉行祭祀的重要場所。建於1427年,十分雄偉壯觀,聳立在三層漢白玉台基上,面闊九間,進深五間,總面積1956平方米,殿內有32根金絲楠柱,。梁、柱、掾、斗拱等構件,皆由楠木製作,雖歷時五百餘年,仍牢固如舊,香氣襲人。它是我國最大的一座楠木殿堂。
定陵
是明神宗的陵寢。陵園規制仿製長陵。定陵地宮於1956年發現,現已修建成為定陵地下博物館。地下宮殿由前、中、後及左、右五座高大的殿堂相連而成,全部是拱券式石結構建築。共有石門七座,石門設計非常科學,雖重達4噸,但開啟十分靈活輕巧。 地宮的布局基本上採用「前朝後寢」的制度。前殿沒有任何擺設,中殿內有三個漢白玉雕成的「寶座」,座前各有一座黃色琉璃「五供」,即香、燭、花、還有青花雲紋大瓷缸各一口,中盛有香油,專供長明燈使用。後殿相當於寢宮,稱為「玄堂」,是地宮的主要部分,為放置棺木的地方。棺床中央放有萬曆皇帝和孝端、孝靖兩皇後的棺木,三具棺木周圍放有多件陪葬物品。
在定陵出土的隨葬品中,皇冠和鳳冠最引人注目。萬曆皇帝的金冠用極細的金絲編結而成,上嵌有二龍戲珠。在精美的首飾中,萬曆皇帝的金簪可謂稀世珍寶。
景區導游
前門、崇文門、展覽路等處有游覽專車;北郊市場乘長途汽車。
返回
慕田峪
慕田峪長城位於北京懷柔縣境內。據文獻考證,慕田峪長城是明初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在北齊長城遺址上督造而成。慕田峪長城1992年被評為北京旅遊世界之最,1997年被評為北京市文明景區。
慕田峪長城的構築有著獨特的風格,這里敵樓密集,關隘險要。城兩側均有垛口。東南面有3座敵樓並矗一台的正關台。為長城之罕見;西北面有建在海拔1000多米,名曰「牛犄角邊」和建在刀削一般山峰上,稱為「箭扣」及「鷹飛倒仰」的長城,其勢險崢嶸。整段長城依山就勢,起伏連綿,如巨龍飛騰,是萬里長城的精華所在。
慕田峪長城旅遊區群山環抱,風景優美。春季,群芳射蕊、爭奇斗妍;夏季,滿山青翠、流水潺潺;秋季,果實累累、紅葉滿山;冬季,白雪皚皚、銀裝素裹,一派北國風光,在中外享有「萬里長城慕田峪獨秀」的美譽。
慕田峪長城設有世界一流的登城纜車,旅遊區又投資5000多萬元,新建了中華夢石城、鹿鳴動物游樂園、施必得滑道三個新景點,形成了長城文化、石文化和體育娛樂有機的結合,使來慕田峪長城旅遊區的遊客,可一日數游。
從北京城區到慕田峪長城的旅遊專線有游6路、游1路、游2路,早晨從前門、宣武門、東四十條、北京站直達,東直門長途汽車站有916路公共汽車也可直達。另有郊遊專列,由北京站、北京北站至北宅站,景區有專車接送。
返回
潭柘寺
潭柘寺位於北京西郊門頭溝區東南部的潭柘山麓,距阜成門41公里。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寶珠峰,周圍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馬蹄狀環護,這九座山峰從東邊數起依次為回龍峰、虎距峰、捧日峰、紫翠峰、集雲峰、瓔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蓮花峰,九座山峰宛如九條巨龍拱衛著中間的寶珠峰,規模宏大的潭柘寺古剎就建在寶珠峰的南麓。高大的山峰擋住了從西北方襲來的寒流,使潭柘寺所在之處形成了一個溫暖、濕潤的小氣候,因而這里植被繁茂,古樹名花數量眾多,自然環景極為優美。
潭柘寺規模宏大,寺內佔地2.5公頃,寺外佔地11.2公頃,再加上周圍由潭柘寺所管轄的森林和山場,總面積達121公頃以上。殿堂隨山勢高低而建,錯落有致。北京城裡的故宮有房9999間半,潭柘寺在鼎盛時期的清代有房999間半,儼然是故宮的縮影,據說明朝初年修建紫禁城時,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解放初期將部分年久失修的殿堂拆除,並新建了一些房舍,現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間,其中古建殿堂638間,建築保持著明清時期的風貌,是北京郊區最大的一處寺廟古建築群。整個建築群充分體現了中國古建築的美學原則,以一條中軸線縱貫當中,左右兩側基本對稱,使整個建築群顯得規矩、嚴整、主次分明、層次清晰。其建築形式有殿、堂、閣、齋、軒、亭、樓、壇等,多種多樣。寺外有上下塔院、東西觀音洞、安樂延壽堂、龍潭等眾多的建築和景點,宛如捧月的眾星,散布其間,組成了一個方圓數里,景點眾多,形式多樣,情趣各異的旅遊名勝景區。潭柘寺不但人文景觀豐富,而且自然景觀也十分優美,春夏秋冬各自有景,晨午晚夜情趣各異,早在清代,「潭柘十景」就已經名揚京華。
潭柘寺始建於西晉,至今已有近1700年的歷史,是北京地區最早修建的一座佛教寺廟,在北京民間有「先有潭柘,後有幽州」的諺語。潭柘寺在晉代時名叫嘉福寺,唐代時改稱龍泉寺,金代御賜寺名為大萬壽寺,在明代又先後恢復了龍泉寺和嘉福寺的舊稱,清代康熙皇帝賜名為岫雲寺,但因其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柘樹,故而民間一直稱其為「潭柘寺」。
千百年以來,潭柘寺一直以其悠久的歷史,雄偉的建築,優美的風景,神奇的傳說而受到歷代統治者的青睞。從金代熙宗皇帝之後,各個朝代都有皇帝到潭柘寺來進香禮佛,遊山玩水,並且撥出款項,整修和擴建寺院。王公大臣、後妃公主們也紛紛捐出己資,大加布施,民間的善男信女與潭柘寺結有善緣的更是成千上萬,他們長年向潭柘寺布施、齋僧,並且自發地組織了數十個民間香會,集資購買土地田產,捐獻給寺院,成為潭柘寺維持日常巨大開支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到了清代,潭柘寺在寺院規模、土地財產、宗教地位、政治影響等方面都達到了鼎盛時代,特別是康熙皇帝把潭柘寺定為「敕建」,使其成為了北京地區規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潭柘寺在佛教界佔有重要的地位,從金代開始,在很長的一個時期內,是大乘佛教禪宗中臨濟宗的領袖,並且名僧輩出,歷代的高僧大德們,為了研究佛學宗詣,為了弘揚佛法,為了潭柘寺的擴建和修茸,為了繁盛寺院的香火,作出了嘔心瀝血的貢獻,而在《高僧傳》上標名,名傳千古。由於潭柘寺在政治上具有強大的勢力,在經濟上擁有龐大的廟產,在佛門有著崇高的地位,再加上寺院龐大的規模,故而享有「京都第一寺」的美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人民政府把潭柘寺開辟為森林古跡公園,成為了一處游覽勝地,1957年10月28日被列為北京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北京市政府撥款對潭柘寺進行了為期兩年的大規模整修,於1980年8月1日重新對外開放,並於1997年初經有關部門批准,僧團進駐,恢復為宗教活動場所。
2001年6月25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潭柘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今天的潭柘寺殿宇巍峨,庭院清幽,殿、堂、壇、室各具特色,樓、閣、亭、齋景色超凡,古樹名木、鮮花翠竹遍布寺中,假山疊翠,曲水流觴相映成趣,紅牆碧瓦、飛檐翹角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殿堂整齊,庄嚴宏偉。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寫聯贊曰:「氣攝太行半,地辟幽州先。」今天的潭柘寺不僅以古跡眾多,風景優美吸引著四海賓朋、八方遊客,而且還修建有現代化的旅遊服務設施,實行交通、住宿、餐飲、游覽、娛樂、購物的一條龍服務,是京郊一處著名的旅遊勝地。
返回
天池峽谷風景區
天池峽谷風景區林木繁茂,鳥語花香,奇峰林立,怪石迭出,景色秀美。高山中1000多平方米的「天池」水面,清澈明凈,水中倒映岸邊的百丈懸崖絕壁,景色之奇妙獨特令人贊絕。聞濤谷、情人谷,樹木遮天避日,在谷中漫遊,使人心曠神怡,享盡回歸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展示出一處處造型別致的景觀:「八戒背嬌娘」、「蓮藕雙生」、「福從天降」、「神駝峰」、「雙獅會」……如人、如獸、如花……自然天成,形神畢肖。
天池峽谷娛樂區設施獨特,服務周到。兩百多米長的休閑洞,四季恆溫,冬暖夏涼,內設棋牌室、茶座,別有一番洞天福地的情趣;攀岩(團體)、速降娛樂活動,驚險刺激、安全可靠。
景區備有餐飲、住宿設施。餐飲以虹鱒魚燒烤、農家飯菜為主,住宿區設施齊全、清潔衛生、幽靜舒適,大眾化消費,是您休閑度假的理想去處。
返回
香 山
在北京海淀區,東南距市中心20餘公 里。為北京西郊西山山嶺之一。此地 重巒疊嶂,清泉潺潺,花木漫山,景 色清幽。清乾隆十年(1745年)在此 大興土木,興建亭台樓閣,共成二十 八景,如勤政殿、翠微亭、棲雲樓、 香山寺、森玉芴等,並加築圍牆,名 「靜宜園」。「西山晴雪」為燕京八 景之一。園中名勝遍布,風光旖旎, 秋來黃櫨換裝,漫山紅遍,如火如荼, 「霜葉紅於二月花」的佳景,為中外 旅遊者所嚮往。
返回
頤和園
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西郊,距城區15公里。頤和園的前身乃北京三山五園中的清漪園,後在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是遭嚴重破壞,光緒十四年慈禧挪用海軍軍費修復此園,改為「頤和園」。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洗劫,慈禧從西安回北京後,再次動用巨款修復此園。
頤和園規模宏大,總面積達294公頃,主要由萬壽山何昆明湖兩部分組成,其中水面佔四分之三。頤和園是一個兼具「宮」、「苑」雙重功能的大型皇家園林。
宮殿區
入東門就是宮殿區,這里是慈禧和光緒坐朝聽政的地方,殿內有皇帝的寶座和屏風。由於慈禧迷戀長壽,將此殿命名為仁壽殿,把寶座後的屏風一改雕刻九龍的舊制,而現266個不同寫法的壽字。宮中還有很不常見的「九桃熏爐」,爐外刻有九隻蝙蝠,意為萬壽萬福的意思。
生活居住區
仁壽殿後面,以樂壽堂、玉瀾堂、宜雲館組成封建帝後的居住區。樂壽堂是慈禧的寢宮,玉瀾堂相傳為慈禧囚禁光緒的地方。仁壽殿北的德和園內有三層大戲台,專供慈禧看戲之用,耗資160萬兩銀子。
風景游覽區
樂壽堂往西就是風景游覽區。樂壽堂西邊的邀月門是頤和園長廊的起點,長廊長達728米,沿昆明湖北岸,通向昆明湖西北的石舫。長廊里刻有精美的彩畫8000多幅。
入游覽區,首先應去湖東岸的知春亭,它據島臨湖,萬壽山的全貌歷歷在目。連接南湖的十七孔橋是頤和園最大的橋,橋欄望柱上雕有500多隻形態各異的石獅。橋畔還有銅牛和廓如亭。這十七孔和銅牛都有一定的含義。十七乃九重天的意思。橋畔的銅牛湖對岸的「織女圖」相對應,慈禧把牛郎織女間的昆明湖比作天河,萬壽山中軸線及兩側的建築比作天宮,宮中坐的就是王母娘娘—慈禧太後。
萬壽山的中軸線上自上而下建有雲輝玉宇坊、排雲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智慧海等建築。兩側建還建有很多亭台樓閣,如湖山真意樓、聽鸝館、景福閣等。山之東還有仿無錫寄暢園建造的諧趣園,此乃園中之園。山之後還有很多宗教建築群,以象徵日月環繞須彌山,以紅、綠、黑、白四座喇嘛塔,象徵佛界。
返回
圓明園
圓明園四十景以儒學治世思想為主旨,營造一處聽政、寧神的離宮園,它幾乎包含了儒學的哲學、政治、經濟、道德、倫理等全部內容,體現了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中的三種主要意境,即治世境界,神仙境界和自然境界。
Ⅷ 求一篇初中生閱讀題 (內有答案的)
幽徑悲劇
季羨林
出家門,右轉,只有二三十步,就走進一條曲徑。有二三十年之久,我天天走過這一條路,到辦公室去。因為天天見面,也就成了司空見慣,對它有點漠然了。
然而,這一條幽徑卻是大大有名的。記得在五十年代,我在故宮的一個城樓上,參觀過一個有關《紅樓夢》的展覽。我看到由幾幅山水畫組成的組畫,畫的就是這一條路。足證這一條路是同這一部偉大的作品有某一些聯系的。至於是什麼聯系,我已經記憶不清。留在我記憶中的只是一點印象:這一條平平常常的路是有來頭的,不能等閑視之。
這一條路在燕園中是極為幽靜的地方。學生們稱之為「後湖」,他們很少到這里來的。我上面說它平平常常,這話有點語病,它其實是頗為不平常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實有曲徑通幽之趣。山上蒼松翠柏,雜樹成林。無論春夏秋冬,總有翠色在目。不知名的小花,從春天開起,過一陣換一個顏色,一直開到秋末。到了夏天,山上一團濃綠,人們彷彿是在一片綠霧中穿行。林中小鳥,枝頭鳴蟬,彷彿互相應答。秋天,楓葉變紅,與蒼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飽含濃烈。幾乎讓人不辨四時了。
小徑另一面是荷塘,引人注目主要是在夏天。此時綠葉接天,紅荷映日。彷彿從地下深處爆發出一股無比強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與天公試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強,給人以無窮的感染力。
不管是在山上,還是在湖中,一到冬天,當然都有白雪覆蓋。在湖中,昔日的瀲灧的綠波為堅冰所取代。但是在山上,雖然落葉樹都把葉子落掉,可是松柏反而更加精神抖擻,綠色更加濃烈,意思是想把其他樹木之所失,自己一手彌補過來,非要顯示出綠色的威力不行。再加上還有翠竹助威,人們置身其間,決不會感到冬天的蕭索了。
這一條神奇的幽徑,情況大抵如此。
在所有的這些神奇的東西中,給我印象最深、讓我最留戀難忘的是一株古藤蘿。藤蘿是一種受人喜愛的植物。清代筆記中有不少關於北京藤蘿的記述。在古廟中,在名園中,往往都有幾棵壽達數百年的藤蘿,許多神話故事也往往涉及藤蘿。北大現在的燕園,是清代名園,有幾棵古老的藤蘿,自是意中事。我們最初從城裡搬來的時候,還能看到幾棵據說是明代傳下來的藤蘿。每年春天,紫色的花朵開得滿棚滿架,引得遊人和蜜蜂蝟集其間,成為春天一景。
但是,根據我個人的評價,在眾多的藤蘿中,最有特色的還是幽徑的這一棵。它既無棚,也無架,而是讓自己的枝條攀附在鄰近的幾棵大樹的乾和枝上,盤曲而上,大有直上青雲之概。因此,從下面看,除了一段蒼黑古勁像蒼龍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蘿。每到春天,我走在樹下,眼前無藤蘿,心中也無藤蘿。然而一股幽香驀地闖入鼻官,嗡嗡的蜜蜂聲也襲入耳內,抬頭一看,在一團團的綠葉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蘿葉,哪是其他樹的葉子——,隱約看到一朵朵紫紅色的花,頗有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意味。直到此時,我才清晰地意識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顧而樂之了。
經過了史無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倖免。藤蘿們和其他一些古丁香樹等等,被異化為「修正主義」,遭到了無情的誅伐。六院前的和紅二三樓之間的那兩棵著名的古藤,被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消滅掉。是否也被踏上一千隻腳,沒有調查研究,不敢瞎說;永世不得翻身,則是鐵一般的事實了。
茫茫燕園中,只剩下了幽徑的這一棵藤蘿了。它成了燕園中藤蘿界的魯殿靈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憤、惆悵之餘,惟一的一點安慰就是幽徑中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聽到嗡嗡的蜂聲,頓覺這個世界還是值得留戀的,人生還不全是荊棘叢。其中情味,只有我一個人知道,不足為外人道也。
然而,我快樂得太早了,人生畢竟還是一個荊棘叢,決不是到處都盛開著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過長著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閃,嚇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來凌空的虯干,忽然成了弔死鬼,下面被人砍斷,只留上段懸在空中,在風中搖曳。再抬頭向上看,藤蘿初綻出來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還在綠葉叢中微笑。它們還沒有來得及知道,自己賴以生存的根干已經被砍斷,脫離了地面,再沒有水分供它們生存了。它們彷彿成了失掉了母親的孤兒,不久就會微笑不下去,連痛哭也沒有地方了。
我是一個沒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總是供過於求,經常為一些小動物、小花草惹起萬斛閑愁。真正的偉人們是決不會這樣的。反過來說,如果他們像我這樣的話,也決不能成為偉人。我還有點自知之明,我註定是一個渺小的人,也甘於如此,我甘於為一些小貓小狗小花小草流淚嘆氣。這一棵古藤的滅亡在我心靈中引起的痛苦,別人是無法理解的。
從此以後,我最愛的這一條幽徑,我真有點怕走了。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懸在空中的古藤枯乾,它真像弔死鬼一般,讓我毛骨悚然。非走不行的時候,我就緊閉雙眼,疾趨而過。心裡數著數:一,二,三,四,一直數到十,我估摸已經走到了小橋的橋頭上,弔死鬼不會看到了,我才睜開眼走向前去。此時,我簡直是悲哀至極,哪裡還有什麼閑情逸致來欣賞幽徑的情趣呢?
但是,這也不行。眼睛雖閉,但耳朵是關不住的。我隱隱約約聽到古藤的哭泣聲,細如蚊蠅,卻依稀可辨。它在控訴無端被人殺害。它在這里已經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樹一向和睦相處。它雖閱盡人間滄桑,卻從無害人之意。每天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為人間增添美麗。焉知一旦毀於愚氓之手。它感到萬分委屈,又投訴無門。它的靈魂死守在這里。每天月白風清之夜,它會走出來顯聖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頭的群樹,池中的荷花是對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約束,寸步難行,只能無言相對。在茫茫人世中,人們爭名於朝,爭利於市,哪裡有閑心來關懷一棵古藤的生死呢?於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世界上像我這樣沒有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古藤的哭泣聲恐怕只有我一個能聽到。在浩茫無際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總總的植物中,燕園的這一棵古藤,實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你倘若問一個燕園中人,決不會有任何人注意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決不會有任何人關心它的死亡的,決不會有任何人為之傷心的。偏偏出了我這樣一個人,偏偏讓我住在這個地方,偏偏讓我天天走這一條幽徑,偏偏又發生了這樣一個小小的悲劇;所有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壓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製造成的這一個十字架,只有我自己來背了。奈何,奈何!
但是,我願意把這個十字架背下去,永遠永遠地背下去。
1、抓住文章描寫藤蘿之美以及被毀後慘相的詞語或句子作批註,談談你對美麗的古藤蘿被毀後有什麼感受?為什麼?
2、閱讀課文14-16段,回答以下問題
第二段中三個「決不會」後面的內容可否調換,為什麼?
答案: 1.它在這里已經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樹一向和睦相處。它雖閱盡人間滄桑,卻從無害人之意。每天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為人間增添美麗,而現在卻被人給毀壞了,真是可惜!
2.先是用三個決不會來寫出藤蘿的渺小,再是寫"我"背上了"十字架",如調換,就違背了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