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日休牡丹
『壹』 古人描寫牡丹的五言絕句
白居易《牡丹芳》賞析
牡丹芳,牡丹芳,黃金蕊綻紅玉房。
千片版赤英霞燦燦,百枝絳點權燈煌煌。
照地初開錦綉緞,當風不結蘭麝囊。
仙人琪樹白無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輕盈泛紫艷,朝陽照耀生紅光。
紅紫二色間深淺,向背萬態隨低昂。
映葉多情隱羞面,卧叢無力含醉妝。
低嬌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斷腸。
濃姿貴彩信奇絕,雜卉亂花無比方。
石竹金錢何細碎,芙蓉芍葯苦尋常……
在白居易的筆下,豐富的想像,大膽的誇張,巧妙的擬人等等,融各種藝術手法於一爐,使這首詩猶如一幅國畫,工筆之處細膩,寫意之處馳騁,把牡丹花的豐姿神韻韻,盡行托出,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唐人吟詠牡丹詩歌的語言,以淺切、流暢為主,象白居易的詩"意深詞淺,思苦言甜。"(袁枚)他的《買花》詩以"欲見之者易諭(白居易)為目的,寫的平易近人。"其他詩人牡丹詩的語言也都表現了這一特點。如令狐楚有首《赴東都別牡丹》
十年不見小庭花,紫萼臨開又別家。
上馬出門回首望,何時更得到京華。
語言簡朴,明白如話,愛花之情,惜別之意溢出詩外。劉禹錫也寫了一首《和令狐楚公別牡丹》
平章宅里一欄花,臨到開時不在家。
『貳』 牡丹 皮日休賞析
賞析:
這是一首歌頌牡丹的詩,作者賦於牡丹以堅強的性格,描寫它敢於在晚春末日一花獨放,花中稱王的高大形象和氣魄,實則是在通過花王牡丹暗示農民起義領袖,從而歌頌黃巢敢於反抗現實稱王天下的氣魄和革命精神。
「落盡殘紅始吐芳」起句一下子把人們引向一個春色將闌的尾聲世界,使人看到落紅遍地,一片殘敗狼藉的景象,讓人感到落紅難綴,惋惜春天即將逝去。但正是在這百花齊謝的晚春時節,被人稱道百花之王的「牡丹仙子」卻亭亭玉立,一花獨放,開始散發著沁人心脾的芳香,使人在失望中又感到春的希望。
「佳名喚作百花王」次句緊承上句意脈,詩人像稱黃巢為「聖人」一樣,同樣認為牡丹花能在「我花開後百花殺」的晚春世界,嚇人地生氣勃發,吐蕊怒放,要穩占春光。它應該登上花王的寶座,享有「百花王」的佳名。
「競誇天下無雙艷」第三句寫牡丹芳姿艷質,花光萬里,是天下無與倫比的。表面上稱贊「牡丹花品冠群芳」「牡丹仙子」甲天下,實際上是對「沖天大將軍」黃巢的極口贊揚,也是人民競誇起義領袖的心聲。
「獨立人間第一香」最後一句承上句寫花美,詩人認為牡丹不僅花色絢麗,端正大方,極富大國風度,有「國花」之稱,而且是香飄天下,花香萬里。又因牡丹開放,時值晚春末日,正是百花凋謝之時,故詩人極口贊揚只有牡丹巍然獨立,一花獨放,獨香天下,是人間第一花香。
唐代皮日休《牡丹》原文:
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
競誇天下無雙艷,獨立人間第一香。
譯文:
百花齊謝的晚春,落紅遍地,唯獨牡丹亭亭玉立,散發著沁人心脾的芳香,被人稱作百花之王。牡丹芳姿艷質,花光萬里,是天下無與倫比的,一花獨放,是人間第一花香。
(2)皮日休牡丹擴展閱讀
懿宗咸通八年(867),皮日休登進士第。次年東游,至蘇州。咸通十年為蘇州刺史從事,與陸龜蒙相識,並與之唱和。其後又入京為太常博士,出為毗陵副使。僖宗乾符五年(878),黃巢軍下江浙,皮日休為黃巢所得。黃巢入長安稱帝,皮日休任翰林學士。
皮日休出身寒微,盡管其現存著作都完成於參加農民起義之前,但由於深入了解社會現實,了解民眾苦難,故而其作品具有十分顯明的人文主義色彩。他諷刺黑暗現實,同情人民大眾。
皮日休的遣作有《皮子文藪》,內收其文200篇,詩1卷。他與陸龜蒙並稱「皮陸」,有唱和集《松陵集》。他的詩文多抨擊時弊、同情人民疾苦之作,反映了晚唐的社會現實,暴露了統治階級的腐朽,反映了人民所受的剝削和壓迫。
有學者認為皮日休是「一位憂國憂民的知識分子」,「是一位善於思考的思想家」。魯迅評價皮日休「是一塌糊塗的泥塘里的光輝的鋒芒」。
現存皮日休詩文均作於他參加黃巢起義軍以前,《憂賦》、《河橋賦》、《霍山賦》、《桃花賦》、《九諷》、《十原》、《鹿門隱書》等,為有所為而作。
他的詩有兩種不同的風格:一種繼承白居易新樂府傳統,以《正樂府》十首為代表;另一種走韓愈逞奇斗險之路,以在蘇州時與陸龜蒙唱和描寫吳中山水之作為代表。
『叄』 求皮日休《牡丹》的意思
這首詩很簡單,從表面即可看出意思牡丹是四月中旬才開的,而大部分的花都是三月,所以說落盡殘紅,這首詩是說:在所有的花都凋謝之後,百花之王牡丹才開始吐芳露蕊.所有的人都誇它是天下第一,百花之中香艷無雙.
『肆』 關於牡丹的詩句古詩
關於牡丹的詩詞及賞析匯總如下
《賞牡丹》
唐·劉禹錫
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劉禹錫用側面襯托的手法寫牡丹之美。
庭院中的芍葯花艷麗雖艷麗,但格調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凈倒是明凈,卻缺少熱情。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國色,是最美的花,當它開花的時候,其盛況轟動了整個京城。
《紅牡丹》
唐·王維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王維寫牡丹開時的嬌艷可愛,凋謝時的惋惜哀愁,暗言春光易逝,紅顏易衰。
在美好的春天裡,牡丹花嬌嫩嫵媚,清香萬里,占盡了春情。然而,春天不能永駐,牡丹深知自己的芳香美色只能與春天同在。春天一去,它就會調零衰敗,漸漸枯萎。因此,人們只知道欣賞春色,欣賞牡丹花的鮮艷,而不知道它的一片愁心。
《牡丹》
唐·徐凝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徐凝將牡丹比作神女起舞,贊美牡丹的仙氣神韻。
暮春時節,群芳凋謝,牡丹獨開,享盡春光,占斷萬物之風光。
有哪個人不喜歡牡丹花呢,盛開時獨佔了城中的美景。莫不是洛水女神在那裡翩舞吧,千嬌萬態如同燦爛的朝霞飛騰。
《牡丹》
唐代:皮日休
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
競誇天下無雙艷,獨立人間第一香。
皮日休贊牡丹「獨立人間第一香」是有道理的。
牡丹開放,時值晚春時節,百花凋謝,落紅遍地,被人稱道百花之王的「牡丹仙子」卻亭亭玉立,一花獨放,開始散發著沁人心脾的芳香,故詩人極口贊揚牡丹巍然獨立,一花獨放,獨香天下,是人間第一花香。
《裴給事宅白牡丹》
唐·盧綸
長安豪貴惜春殘,爭賞街西紫牡丹。
別有玉盤承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
暮春時期百花即將凋殘,只有慈恩寺里的紫牡丹還在吐蕊,紛芳滿枝,於是長安城裡的年輕人爭相著去親近、觀賞紫牡丹。而在裴給事的庭院中,一株冰清玉潔的白牡丹,卻備受冷落,無人欣賞,在皎潔的月色下更顯孤獨、冷清、素雅。
『伍』 皮日休的牡丹全詩注音
牡 丹
唐·皮日休
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
競誇天下無雙艷,獨立人間第一香。
詩歌鑒賞的技巧
1。鑒賞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徵,分析寓
於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義。
2.鑒賞作品的語言包括准確理解有關詞語的特定意義、比喻意義、隱含意義、暗示意義
;還包括准確理解重要詞語的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賞析詩歌語言描繪形象、表達情感、
創造意境的藝術效果。
3.賞析表達技巧包括比喻、比擬、借代、誇張、互文、通感、雙關、襯托、對比、反語
、反復等修辭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懷、借古諷今、用典、鋪墊
、象徵、對比、映襯烘托、欲揚先抑、先聲奪人、以小見大、動靜結合、以動寫靜、虛實
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時,稱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比興(間接抒情的詩歌),直
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詩歌)等表現技巧。
4.評價作品思想內容包括概括主旨,簡析作品的政治意義、思想意義、人生意義,賞析
作者的生活情趣、審美情趣和藝術風格,指出局限性。
皮日休的樂府詩,受白居易的影響最大。
這首詩首兩句起興,一語道出牡丹的與眾不同,是落盡殘紅百花莫爭的優勢,起到了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三四句則採用了對仗的表現手法,無雙和第一兩個詞表現出牡丹的絕代芳華的特點。
這首詩中表現出詩人的才情和自信,借牡丹來抒發自己壯志情懷。這也反映了他的生活理念。對於皮日休個人來說,他的際遇是很好的,它於懿宗咸通八年 (867)登進士第。 當上了蘇州刺史從事,與陸龜蒙相識,並與之唱和。其後又入京為太常博士,出為毗陵副使。僖宗乾符五年(878),黃巢軍下江浙,皮日休為黃巢所得。黃巢入長安稱帝,皮日休任翰林學士。
在晚唐的混亂年代,他能在晚唐王朝中發揮自己的能力,也能在黃巢的時期左上翰林學士,可見他的能力和胸懷。
『陸』 皮日休是在什麼創作背景下作牡丹這首詩
安史之亂
『柒』 牡丹花的作用
牡丹花的作用主要來分為源:觀賞、葯用以及食用
1、觀賞,牡丹色、姿、香、韻俱佳,花大色艷,花姿綽約,韻壓群芳,在我國很多地區均種植有牡丹美化環境以及觀賞。
2、食用,中國不少地方有用牡丹鮮花瓣做牡丹羹,或配菜添色製作名菜的,牡丹花瓣還可蒸酒,製成的牡丹露酒口味香醇。
3、葯用,以根皮入葯,稱牡丹皮,又名丹皮、粉丹皮、刮丹皮等,系常用涼血祛瘀中葯。丹皮性微寒,味苦、辛,可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7)皮日休牡丹擴展閱讀:
種植觀賞牡丹
1、將所栽牡丹苗的斷裂、病根剪除,浸殺蟲、殺菌劑放入事先准備好的盆缽或坑內。
2、根系舒展,填土至盆缽或坑多半處將苗輕提晃動,踏實封土。
3、栽植後澆一次透水。
4、栽植一年後,秋季可行施肥,以腐熟有機肥料為主。
5、生長季節應及時中耕, 拔除雜草, 注意病、蟲發生。
6、當盆載牡丹生長三、四年後,需在秋季換入加有新肥土的大盆或分株另栽。
『捌』 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 競誇天下無雙艷,獨立人間第一香。 這是唐朝皮日休的《牡丹》詩,
《牡丹》
皮日休
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競誇天下無雙艷,獨專立人間第一香。
皮日休屬(834至839~902以後),唐代文學家。字襲美,一字逸少。居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襄陽竟陵人(今屬湖北天門市)人。懿宗咸通八年 (867)登進士第。次年東游,至蘇州。咸通十年為蘇州刺史從事,與陸龜蒙相識,並與之唱和。其後又入京為太常博士,出為毗陵副使。僖宗乾符五年(878),黃巢軍下江浙,皮日休為黃巢所得。黃巢入長安稱帝,皮日休任翰林學士。中和三年(883),曾至同官縣。他的死,說法不一。或說他因故為巢所殺(孫光憲《北夢瑣言》、錢易<南部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