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宋瓷丁香紫

宋瓷丁香紫

發布時間: 2021-02-25 18:23:08

『壹』 宋鈞窯丁香紫尊

宋鈞窯 丁香紫尊

宋代五代名窯之一的鈞瓷,窯址發現在河南省禹縣內的八卦洞和古鈞台,本來也是燒制天青單色釉的,但天緣湊巧,產生了「窯變」,使鈞窯在瓷史中能獨樹一幟。

在此之前,也曾傳說產過不少「變作」的作品,但窯工以為有鬼,多半都打碎了,至鈞窯才肯定了「窯變」瓷器之美,從此以後,由於窯變瓷器出之偶然,反而更加貴重了。窯變的產生是釉葯不純的結果,後來窯工由此悟出了鈞釉配製的方法。鈞窯的釉色是一種乳濁釉,釉中含有豐富的磷酸鈣,如果將窯內的溫度燒成「還原焰」,鈞釉便呈藍色調,著色劑是銅氧化的結果;如果窯內的溫度是「氧化焰」,可使鈞釉呈綠色調。鈞窯偏重紫色,紫是鐵質和銅質混合後,以「還原焰」燒出來的,但是作品因擺放時距離火膛或近或遠,使窯品的顏色因受熱度的不同而有偏紅、偏藍的差異。

鈞窯大部份是日常家庭用器,花盆、盆托、插花等用器特多,這類用器的底部都刻有數目字,數字愈大,器物愈小,反之亦然。

本器是仿商周之銅尊,唯分割裝飾面的稜脊並不周到,一般張口下面的稜脊是延到口沿的,但是此器在一半處便打住了。整體上是紫藍釉,泛紫紅斑,又留有不少氣泡,從前的鑒賞家稱之為「橘皮」釉。圈足內是天藍色釉,甚為光滑。

一般鈞窯的造型多蓮花式,而六瓣葵花式、圓形、正方式斗形也有。總之,鈞窯瓷釉色厚、變化多,是最富有現代意味的瓷器。

『貳』 宋代均窯瓷器的真假要怎麼鑒別

辨別鈞窯瓷器的真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看其製作工藝。鈞窯瓷器從初創伊始的「唐鈞」,歷經宋、金、元,直至民國時期的仿鈞都採用的是手拉坯工藝。這種工藝特徵是器物的底部較厚,然後向上逐漸趨薄,器物的口沿處胎體最薄。在器物的圈足露釉處還可以看到細密的旋紋,器壁薄釉處有輪指痕。現代仿鈞瓷器有些是批量生產,它採用某種材料作成模具,然後用「注漿法」灌注成型。這種方法做出來的瓷器胎壁厚薄均勻,份量較輕,更有粗製濫造者,由於修坯不精細,在器物的兩側可以觸摸到模具的接縫痕,這是作偽者最拙劣的一種作法,聰明一些的則在器物的內部,如瓶類的瓶體內,人們不易察覺的部位,人為地粘些其它物質(如水泥)以達到古鈞瓷厚重的感覺。或者在「注漿法」成型的器物內壁故意做出輪指痕,但仔細觀察就可以看出與真正「手拉坯」均勻的指痕不同,仿造出的輪指痕不僅粗糙,而且每一圈與每一圈的輪指痕分布極不均勻。 其次,看其釉色和釉質。宋代鈞窯瓷器的天青、天藍、月白釉,勻凈瑩潤,乳光內含,雖然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但由於中原地區地下水含量較少,土壤中的含鹼量適中,所以無論是墓葬,還是窯藏出土的鈞瓷,都很少有大塊土銹粘結的現象,其釉質往往產生出類拔萃的鈞瓷,令人賞心悅目。現代仿鈞器不管是仿宋鈞的造型,還是仿金、元時期的鈞瓷的特徵,其釉色多為天藍,很少有天青、月白釉。而且為了達到與出土鈞瓷相近的釉質,刻意偽造土銹或作去浮光的處理,但其效果適得其反,給人的感覺是釉色發烏,不自然,看上去極不舒服。 其作舊及辨別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幾種: 1、用獸皮等工具在鈞瓷表面反復摩擦,以達到去其浮光的效果。雖然釉面平整光滑,但在放大鏡下仔細觀察,會看到無數平行的摩擦痕。 2、將新仿的鈞瓷放入含有酸性等帶有腐蝕性的溶液中浸泡,雖然也可以使瓷器表面失去耀眼的浮光,達到做舊的效果,但是釉面往往顯得十分呆板,在放大鏡下可以看到傷痕。 3、作偽者有時也意識到了上述方法給鈞瓷釉面帶來的損害,所以也採用含有油類的軟布進行拋打,同樣可以使釉面產生出柔潤的效果,但是與真品釉面光滑細膩的手感明顯不同,作偽處理過的鈞瓷釉面觸摸時有油質感。 4、在酸性物中浸泡之後,馬上以土覆之,作出人為的土銹,且這種土銹滲入釉中,很容易使收藏者蒙騙上當。其實根據近幾年來北方出土的鈞瓷,以及在鈞台窯發掘所獲得的大量鈞瓷標本來看,鈞窯瓷器面上的土銹很少,出現大塊土銹粘結的現象更為少見,大都呈現出一種光潔細膩的效果。有些作偽者以粘合劑作出的土銹粘結假象,實為弄巧成拙、畫蛇添足之舉。 5、人為剝釉現象。作偽者有時故意在鈞瓷的底足部分剝去一部分釉層,露出胎質,以期達到給人以年代久遠之感覺。由於現代仿鈞與古代鈞瓷真品的制胎原料源於同一產地,故其胎色十分接近。但是與真品的自然剝釉仔細對比就可以發現偽品的破綻:真品的剝釉斷面基本上是直茬,偽品的剝釉斷面是斜茬。

『叄』 宋代的五大名窯的那些特點是大家知道的大家又怎麼區分它們的

1、汝窯特點:釉色以天青為主,用石灰一鹼釉燒制技術,釉面多開片,胎呈灰黑色、胎骨較薄。

區別:鈞瓷與以上四大名窯最大的不同,是在釉中加入了銅元素,創造性的燒出了五彩斑斕的窯變紫紅色釉,開銅紅釉之先河。

2、官窯特點:釉層豐厚,有粉青、米黃、青灰等色;釉面開片,器物口沿和底足露胎。

區別:汝窯採用滿釉支燒工藝,器物底部會留有支釘痕,多為3~5個,也有6個的,器物以盤、洗較多,另有碗、碟、瓶等。

3、哥窯特點:由於釉中存在大量氣泡、未熔石英顆粒與鈣長石結晶,所以乳濁感較強。釉面開(小開片),細紋色黃,粗紋黑褐色。

區別:哥窯主要瓶型有瓶、尊、碗、盤等,帶有雍容典雅的宮廷風格。

4、鈞窯特點:以燒制銅紅釉為主,還大量生產天藍、月白等乳濁釉瓷器。

區別:器物主要有各式瓶、爐、洗、盤等,相傳哥窯是從官窯發展而來,常說官哥不分,一般「開大片為官,開小片為哥」做為簡單判斷。

5、定窯特點:白瓷釉層略顯綠色,流釉如淚痕。北宋後期創造覆燒法,碗盤器物口沿無釉。

區別:定瓷光澤柔潤,釉面可可見「淚痕」和「竹刷絲紋」,定窯常以雕刻來體現它的紋飾之美,雕刻圖案以花果、禽鳥比較多見。

(3)宋瓷丁香紫擴展閱讀:

中國的陶瓷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北宋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時期,也是傳統制瓷工藝繁榮昌盛的時期。

當時,制瓷業空前繁榮,大江南北名窯迭起。現今已發現的古代陶瓷遺址分布於全國170個縣,其中北宋窯址的就有130個縣,約占總數的75%。

當時的窯廠各有特色,定窯、景德窯清秀,汝窯、耀州窯渾厚,官窯、哥窯典雅,鈞窯絢麗,建窯淳樸,磁州窯、吉州窯具有民間風采,都是我國的藝術精品。

而「五大名窯」代表了中國單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是全球各大博物館和收藏家夢寐以求的瑰寶,其市場價值不言而喻。從北宋流傳至今,「五大名窯」傳世瓷器極為稀少。

『肆』 如何欣賞宋代鈞窯瓷的胎和釉

如何欣賞宋代抄鈞窯瓷的胎和釉?宋鈞窯瓷胎骨都相當粗重,胎土因淘煉不精而夾有各種雜質呈土黃色,也有少量的白、紅、灰色,瓷化程度差。胎和釉之間有一層化妝土(或稱化妝釉,護胎釉),厚約1毫米,白色或灰色。

宋代鈞窯瓷的釉色有藍、紅兩大系列:藍色的有月白、天青、天藍、翠青數種、紅色的有玫瑰紫、海棠紅、茄皮紫、雞血紅、丁香紫、硃砂紅沒、火焰紅等。
鈞瓷的釉有三個特徵:
一、乳光釉:即釉呈一種瑩光一樣藍色乳光,會隨光線而變幻不定,由釉層中的極小石英粒所造成。
二、窯變:系各種釉色交匯變化而成,這是宋鈞窯瓷區別於同時代其它青瓷的重要特點,其中紅、藍色相融形成極為美麗的紫色。
三、蚯蚓走泥紋:即在釉中呈現一條條逶迤延伸,長短相間,自上而下的釉痕,如同蚯蚓在泥中遊走。這是由於鈞窯瓷胎在上釉前先經素燒,上釉後釉層因乾燥或再燒初期產生裂縫,在燒制的高溫價段又被粘度較低的釉流入孔隙而形成,仿鈞窯瓷則無法燒出同樣的效果。因而有否「蚯蚓走泥紋」成為鑒定宋鈞窯瓷的重要依據~

『伍』 陶瓷顏料中包裹紫色和丁香紫色的區別

bu zd

『陸』 宋鈞窯瓷器怎麼鑒定

典型器型:腰鼓、壺、罐、碗、盤、壇、注子、瓶等。

其次,是從胎體釉色上進行區分,主要表現為:胎質土黃,釉色以黑白為主色調,黑中隱藍,藍中泛白,藍黑白相間。

『柒』 紫丁香陶瓷煲怎麼樣

紫丁香 丁香雙耳湯煲陶瓷煲砂鍋 4.8L

蠻漂亮的,夠大,耐高溫,很好的

『捌』 代表了當時宋朝審美的六件瓷器,到底美到什麼程度

宋代是個商品經濟發達,社會繁榮的朝代,在制瓷業上,也出現了五大名窯,宋朝瓷器美到什麼程度,這六件瓷器形狀規整,釉色完美,色彩自然,沒有很多花紋的,一眼看過去比較普通,但是越看越驚艷,圓潤的配色和款式,登峰造極。下面用圖片說明吧

1、汝窯天青釉弦紋樽 :高12.9厘米,口徑18厘米,底徑17.8厘米。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樽仿漢代銅樽造型,器形規整,仿古逼真,釉色瑩潤光潔,濃淡對比自然。瓷樽始於宋,汝窯、定窯、龍泉窯均有燒造,為陳設用品。

熱點內容
七夕悠歌曲 發布:2025-07-09 08:25:40 瀏覽:265
毛線盆栽菊花的鉤法 發布:2025-07-09 08:24:54 瀏覽:829
七夕送褲子 發布:2025-07-09 08:20:31 瀏覽:17
漢服荷花冠 發布:2025-07-09 08:20:31 瀏覽:418
插花不放水 發布:2025-07-09 08:05:45 瀏覽:482
武漢寺廟櫻花 發布:2025-07-09 08:04:17 瀏覽:441
佐賀櫻花隧道 發布:2025-07-09 08:03:18 瀏覽:247
蘭花螳螂壽命 發布:2025-07-09 07:59:10 瀏覽:279
貴州花卉批發 發布:2025-07-09 07:59:08 瀏覽:208
一次開一朵 發布:2025-07-09 07:59:08 瀏覽: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