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農民牡丹王

農民牡丹王

發布時間: 2021-02-24 12:35:42

『壹』 牡丹王畫家李萬

李萬,先後就學於廣西師大美術系及廣州美院國畫系,曾潛心研讀嶺南「專三傑」高劍父屬、高奇峰、陳樹人的畫風,歷15年探索磨練,融中西繪畫技藝,形成了自己花鳥牡丹畫作的個性與特色,多次應邀到東南亞地區及日本等地參加國際書畫大展賽並累獲獎項,被當地一些畫界朋友贊稱為「南國牡丹王」,省文聯主席藍懷昌先生還特意書寫了「南國牡丹王」的書法墨寶贈與他。
李萬現為桂林雅園書畫院副院長、廣西省美協會員,中國當代書畫藝術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書法美術家協會理事,國家壹級美術師,獲得中國花鳥四百強、當代書畫名家、跨世紀藝術家、國際藝術家的榮譽和稱號。作品入編《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大辭典》、《世界華人藝術精品博覽》、《中國人才辭典》、《世紀藝術家傳略》、《國際書畫家全集》、《藝術家雜志》、《藝術家》、《藝術與收藏》等十多部有影響力的書籍,許多作品被國內外眾多機構和藏家珍藏。

『貳』 白茶牡丹王 是時間越久越好喝嗎

原料好 工藝正的白茶都是越陳越香的喔 牡丹王陳年之後轉化出來是花香、蜜香 3年為一個大轉化

『叄』 那個單口相聲王牡丹叫什麼名字 他還演過什麼相聲小品

石國慶
原在西北大學來電教中心自任副教授,後調入西安戲劇研究所從事研究和創作。

現任陝西省曲協和西安市曲協副主席,全國曲協理事,西安文聯委員。
創作和表演的小品近30多部,陝西電視台和中央電視台播出多部,
其中「開會」獲全國職工小品大賽一等獎,華澳杯全國小品大賽二等獎,
「絕不白吃」獲西安藝術節一等獎,
「女秘書」獲陝西電視台春節晚會最佳節目獎,
「鍾點工的故事」獲中央電視台小品大賽二等獎,
「辦公室的故事」獲文化部金獅獎第三屆全國小品比賽編劇和綜合二等獎。

『肆』 牡丹 皮日休賞析

賞析:

這是一首歌頌牡丹的詩,作者賦於牡丹以堅強的性格,描寫它敢於在晚春末日一花獨放,花中稱王的高大形象和氣魄,實則是在通過花王牡丹暗示農民起義領袖,從而歌頌黃巢敢於反抗現實稱王天下的氣魄和革命精神。

「落盡殘紅始吐芳」起句一下子把人們引向一個春色將闌的尾聲世界,使人看到落紅遍地,一片殘敗狼藉的景象,讓人感到落紅難綴,惋惜春天即將逝去。但正是在這百花齊謝的晚春時節,被人稱道百花之王的「牡丹仙子」卻亭亭玉立,一花獨放,開始散發著沁人心脾的芳香,使人在失望中又感到春的希望。

「佳名喚作百花王」次句緊承上句意脈,詩人像稱黃巢為「聖人」一樣,同樣認為牡丹花能在「我花開後百花殺」的晚春世界,嚇人地生氣勃發,吐蕊怒放,要穩占春光。它應該登上花王的寶座,享有「百花王」的佳名。

「競誇天下無雙艷」第三句寫牡丹芳姿艷質,花光萬里,是天下無與倫比的。表面上稱贊「牡丹花品冠群芳」「牡丹仙子」甲天下,實際上是對「沖天大將軍」黃巢的極口贊揚,也是人民競誇起義領袖的心聲。

「獨立人間第一香」最後一句承上句寫花美,詩人認為牡丹不僅花色絢麗,端正大方,極富大國風度,有「國花」之稱,而且是香飄天下,花香萬里。又因牡丹開放,時值晚春末日,正是百花凋謝之時,故詩人極口贊揚只有牡丹巍然獨立,一花獨放,獨香天下,是人間第一花香。

唐代皮日休《牡丹》原文:

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

競誇天下無雙艷,獨立人間第一香。

譯文:

百花齊謝的晚春,落紅遍地,唯獨牡丹亭亭玉立,散發著沁人心脾的芳香,被人稱作百花之王。牡丹芳姿艷質,花光萬里,是天下無與倫比的,一花獨放,是人間第一花香。

(4)農民牡丹王擴展閱讀

懿宗咸通八年(867),皮日休登進士第。次年東游,至蘇州。咸通十年為蘇州刺史從事,與陸龜蒙相識,並與之唱和。其後又入京為太常博士,出為毗陵副使。僖宗乾符五年(878),黃巢軍下江浙,皮日休為黃巢所得。黃巢入長安稱帝,皮日休任翰林學士。

皮日休出身寒微,盡管其現存著作都完成於參加農民起義之前,但由於深入了解社會現實,了解民眾苦難,故而其作品具有十分顯明的人文主義色彩。他諷刺黑暗現實,同情人民大眾。

皮日休的遣作有《皮子文藪》,內收其文200篇,詩1卷。他與陸龜蒙並稱「皮陸」,有唱和集《松陵集》。他的詩文多抨擊時弊、同情人民疾苦之作,反映了晚唐的社會現實,暴露了統治階級的腐朽,反映了人民所受的剝削和壓迫。

有學者認為皮日休是「一位憂國憂民的知識分子」,「是一位善於思考的思想家」。魯迅評價皮日休「是一塌糊塗的泥塘里的光輝的鋒芒」。

現存皮日休詩文均作於他參加黃巢起義軍以前,《憂賦》、《河橋賦》、《霍山賦》、《桃花賦》、《九諷》、《十原》、《鹿門隱書》等,為有所為而作。

他的詩有兩種不同的風格:一種繼承白居易新樂府傳統,以《正樂府》十首為代表;另一種走韓愈逞奇斗險之路,以在蘇州時與陸龜蒙唱和描寫吳中山水之作為代表。

『伍』 為什麼牡丹被稱為花中之王

上古原無牡丹之名,統稱芍葯。唐武周以後始稱木芍葯為牡丹。唐開元中,牡丹盛於長安,至於宋以洛陽第一,在蜀以天彭為第一。他花皆以本名,唯有牡丹獨言花,故有花王之稱。
牡丹作為觀賞植物始自南北朝時期,文獻多有記載。劉賽客《嘉記錄》說:「北齊楊子華有畫莯丹」,莯丹既已入畫,其作為觀賞的對象已確切無疑,可見莯丹在中國至少已經栽培了一千四百年。
唐代(公元618-907)母丹栽培開始繁盛。開元中盛於長安。傳說當時洛陽有個叫宋單父的善於種花,應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到驪山種了一萬多本,顏色不相同(《龍城錄》)。李白「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等三首「清平調」就是歌詠幾種不同顏色姥丹的。「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馥蓉靜少情。唯有木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賞慕丹」)「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姥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常價,酬值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步束素。……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白居易:「買花」)從以上這些詩篇可以看出當時帝都長安栽培姆丹的盛況。
宋代(公元960-1279年),中國莯丹栽培中心,由長安轉到洛陽,品種更多,栽培技術更系統完善;出現一批理論專著。這一時期的著作有歐陽修的《洛陽莯丹記》;周師厚的《鄞江周氏洛陽菽菇記》、《洛陽花木記》;張峋的《洛陽花譜》等等。記述了莯丹的栽培管理,總結出一整套較為完整的成熟經驗。
北宋末年,戰亂不斷,洛陽莯丹開始衰退,陳州莯丹取而代之,張邦基撰《陳州莯丹記》雲:「洛陽莯丹之品見於花譜,然未若陳州莯丹之盛且多也。圓戶花如種黍粟,動以頃計。」
南宋時,莯丹栽培中心由北方洛陽移向南方的天彭(今四川省彭州市)、成都、杭州等地。天彭栽培的莯丹,為蜀中第一,號稱「小西京」。詩人陸游在蜀中做官,親往游賞,並撰《天彭莯丹譜》(1178年)。宋室南渡後,杭州莯丹得到發展,出現一些新奇品種,如『重台九新淡紫莯丹、白花青緣莯丹等。
元代,是中國帝國茻丹發展的低潮時期,好品種已屈指可數,品種退化,重瓣品種難得一見,因有「千葉獨難遇,亦猶千人為英,萬人為傑,尤世紀不恆有者」(姚燧《序莯丹》)之嘆!
明代(公元1368-1644年),牳丹的栽培的中心移至安徽亳州。夏之臣《評亳州莯丹》雲:「吾亳州莯丹,年來浸盛,嬌容三變,尤在季孟之間。等此而上,有天香一品,石榴紅,勝嬌容,宮紅袍,琉璃貫珠,新紅種種不一,雜紅最後出,品種難得。又有大黃一種,輕膩可愛,不減三變。佛頂青為白色第一。大抵紅花以花子紅,銀紅、桃紅為上。」又雲:「草堂數武之步,種蒔殆偏,率以兩色並作一叢,紅白異狀,錯綜其間,又以平頭紫,慶天香,先春紅三色插入其花叢,間集而成文章,他時盛開燦然若錦」。此時開中國插花技術之先河。
明代,亳州莯丹雖有盛名,但曹州(今山東菏澤),國都北京莯丹栽培也逐漸繁盛起來。江南太湖周圍,西北的蘭州、臨夏也有所發展。
在江南,明代以江陰莯丹為盛。此外杭州、蘇州、上海也有不少種植。廣西灌陽也產莯丹,據明代《廣西通志》記載,在廣西「莯丹出靈川、灌陽,灌陽牡丹有高一丈者,其地名小洛陽。」
清代(公元1644-1911年),曹州暮丹的栽培就更盛。蒲松齡在他寫的《聊齋志異》一書中,也曾有「曹州墓丹甲齊魯」的記述。這時,曹州城東北各村栽培暮丹已很普遍。有以養花為業者,成園成圃者很多。甘肅大部分地區也有帝國穆丹栽培。而以蘭州、臨夏、臨洮一帶為栽培中心地。
江南牡丹中有寧國穆丹和銅陵穆丹。據1936年編《寧國縣志》載,「寧國、蟠龍素產穆丹,以白、黃為貴,……。」關於銅陵穆丹,據《銅陵縣志》載:「仙暮丹長山石竇中,有白暮丹一株……相傳為葛洪所種。」葛洪為晉代人,按此傳說,以有1600年的歷史。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呣丹得到恢復和發展。目前,菏澤牳丹栽培面積已達12萬余畝,1237個品種,已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觀賞、科研中心,堪稱世界之最。
日前,由洛陽國際莯丹園培育的黑桃皇後、東籬銀南等6個新品種正式通過有關部門鑒定,至此,洛陽姥丹由去年的1030種增至為1036種。莯丹和芍葯逐漸征服亞洲、突破世界。

『陸』 牡丹花被稱為「百花之王」,原因是什麼

牡丹的百花之王,不僅因為美,還因為她的大度與包容。因為太美了,芍葯就東施效顰,到處冒充著牡丹,但牡丹卻只淡淡一笑,並不為此生氣得容顏大變,仍然是那樣的雍容高雅。春風吹過,百花競相綻放,爭奇斗艷,牡丹卻不與群芳爭春,在百花展現了自己的美貌之後,才從從容容地開放。

「歹劉黃」的傳說:古時候,洛陽附近有一個後生,姓劉名丹亭。他自小愛花如痴,種花成癖,在百卉之中,尤好牡丹,房前屋後種了許多花草和牡丹。然而正因為他花種得特別好,常遭頑童襲擾。他非常生氣,每次凡被他捉住者,輕者罰勞作一晌,重則打板數下。因此,當地頑童便給他起了個綽號叫」歹劉「.這樣漸漸傳開久而久之便取代了他的名字,成了」大名「.說起」歹劉「的種花技藝確實不凡,他種牡丹百餘株,花大色艷品種多。

一年他培育出一株黃金色的牡丹,其花色越過」姚黃「,眾鄉鄰驚嘆,富貴人家以金銀相求。當時黃色的牡丹十分稀少,他便進行大量繁殖,一時遠近爭相苛種,成為一種時尚。以後,人們將這種花命名為」歹劉黃「,這品名被載入書中,流傳下來。

『柒』 牡丹王和白牡丹的區別

1、外形不同

白牡丹的外形,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芽頭較細長,白毫密專布。葉片窄而長屬,呈艾草色或翡翠色。葉片背面也密布白毫。梗較長。

牡丹王的外形,一芽一葉,偶有一芽二葉(末一葉為小葉殼)。芽頭短肥,密布白毫。葉片短圓,呈素色或艾草色。葉背面密布白毫。梗較短細。

2、價格不同

白牡丹,價格比白毫銀針低,比牡丹王也低。但它的價格比壽眉要來得高。

牡丹王,由於產量低於白牡丹,而在營養價值和口感上更近乎白毫銀針,所以它的價格,比白牡丹高上許多許多。

3、採摘時間不同

白牡丹的採摘時間,在每年的清明節前後幾天。高山溫度低,大約能採到穀雨前。平地氣溫高,只能採到清明後大概一周。

牡丹王的採摘時間,在每年的清明節前。白毫銀針采完,小葉殼長大的時候,就是采牡丹王的時候了。牡丹王的採摘時間,只有短短的3-5天。當然,天氣冷,葉片抽得慢,能多條2-3天。所以,牡丹王的產量,比白牡丹少很多。

『捌』 牡丹為什麼被稱為百花之王大約350字左右

洛陽牡丹觀賞部位主要是花朵,其花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
牡丹是中國傳統名花,富麗堂皇,國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貴吉祥、繁榮昌盛的寓意,代表著中華民族泱泱大國之風范。「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洛陽牡丹根植河洛大地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宋。傳說,天授二年臘月初一,西京長安大雪紛飛,武則天飲酒作詩,乘興醉筆寫下詔書:"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百花懾於此命,連夜開放,獨牡丹不違時令,閉蕊不開。武則天盛怒之下,將牡丹貶出長安,發配洛陽,並施以火刑。牡丹遭此劫難,體如焦炭;卻根枝不散,在嚴寒凜冽中挺立依然,來年春風勁吹之時,花開更艷,被譽為"焦骨牡丹"。洛陽牡丹遂馳名天下被稱作「花」魁,洛陽人培育牡丹、觀賞牡丹亦日盛成俗。又傳,唐玄宗李隆基有一次在後苑沉香亭畔,與楊貴妃一起觀賞牡丹。為記眼前美景遂召李白來賦詩,此時詩仙酒醉未醒,半夢半醒之間提筆作《清平調》三首: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玄宗貴妃皆大喜贊嘆,馬上讓李龜年譜成曲讓梨園樂人演唱。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唯牡丹花開時節也。唐代詩人劉禹錫和白居易有詩記之:「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玖』 新聊齋2中有牡丹王那個故事叫什麼

聊齋II之花醉紅塵
http://ke..com/view/1711537.htm

熱點內容
講話台插花 發布:2025-07-10 19:20:11 瀏覽:100
桃苡和櫻花 發布:2025-07-10 19:16:02 瀏覽:449
玫瑰花是臭的 發布:2025-07-10 19:12:50 瀏覽:660
荷花硬真 發布:2025-07-10 19:00:54 瀏覽:93
浪花一朵朵王子璇 發布:2025-07-10 18:30:54 瀏覽:546
情人節冷盤 發布:2025-07-10 18:21:34 瀏覽:707
玫瑰鯽魚 發布:2025-07-10 18:21:34 瀏覽:855
櫻花迷你版 發布:2025-07-10 18:08:37 瀏覽:169
七夕評論圖 發布:2025-07-10 18:02:48 瀏覽:216
長型花插花 發布:2025-07-10 18:00:18 瀏覽: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