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皮母丁香
① 中葯裡面所謂的「八大味」是哪幾味中葯啊
中國調料之「八大味」如下:
一:
肉 桂
俗名桂皮,是我這一代人極熟悉的「口香糖」。小學校的門口總有提籃小賣的小商販,他們的竹籃里量多且便宜的就是那一根根捲成筒狀的桂皮。一、兩分錢就可以買到一根,放在口袋裡,不時地掰下一小塊送進嘴裡,那種味道有些辛辣,但異常清涼爽口。在那貧瘠的年代,桂皮是孩子們的首選,扮演著零食的主角。時至今天,若見到調料中的桂皮,還會情不自禁地嚼上一片,那辛辣而清涼的味道恰是我少年時代的感覺……
現代研究表明:桂皮確有殺菌作用,有助於對付口腔細菌,防止口臭。現在就有加入了桂皮的口香糖。如此說來,兒時選擇的零食還是很科學的。只是今天的孩子再也不會去吃桂皮了,甚至不知道桂皮為何物。
二:良 姜
八大味中見到的良姜都切成片狀,干硬粗糙。從畫圖上看,良姜呈圓柱形,根莖有節,節上生根,與平日食用的生薑不像親兄弟。不僅如此,味道和作用也有異同。良姜做香料似乎是在其次,主要是入葯,用於胃寒痛,嘔吐,消化不良,疝氣等病症。相傳劉邦與項羽爭雄之際,身染疾病,久治無效,服了良薑茶即愈。後來劉邦將良姜定為貢品。
雖然都有一個姜字,但生薑似乎要威猛得多。俗語說「姜還是老的辣」———喻人年老即成「老奸巨猾」,城府也越深。畢竟走的橋比年輕人走的路還要多,怎麼能不「辣」呢?但也有「不辣」的,比如糖薑片,辣中有甜,甜中含辣,既開胃又爽口,不失為一味獨特的休閑食品。
三:白 芷:
白芷作為八大味中的一員似乎有點褻瀆了它。在八大味中,白芷猶如陽春白雪,頗有貴族氣息。因為在兩千多年前,白芷就在屈子的《離騷》中散發著芬芳:「攬木根以結芷兮,貫薜荔之落蕊」;「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白芷因其天生異稟,常常被栽於園庭,若蔽於衣袖,則芬馨滿徑,衣袂生香。自古就有「孔子佩白芷,屈原掛澤蘭,曹操藏江離」,以喻其行止清潔,並為後人贊美效仿。香草名士,「腹有詩書氣自華」,自有一種不俗的氣節和氣度。這應該是白芷一類香料的本來意旨。
中國的文人與香似乎達到了難舍難分幾近情侶的地步:撫琴燃香,品茗香伴;衣需香熏,衾乃香暖;那讀書呢,則更要「紅袖添香」了。但一直心存疑惑:身邊有如玉紅袖,那書還讀得下去嗎?
四:丁 香:
丁香的樣子煞是可愛,像一枚微型的小釘子,又因其強烈的香味而得此名。丁香花原產我國,主要品種有白丁香、紫丁香等。丁香有公丁香、母丁香之分。花蕾為「公丁香」,成熟的果實為「母丁香」,此外,丁香不僅是香料,還是一味很好的中葯材。
但若說起丁香,總令人聯想到秋風秋雨,和那「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據說南唐李璟是第一個把丁香與雨中愁悵聯袂在一起的人,他在一首《浣溪沙》中有「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的句子。現代詩人戴望舒的《雨巷》,似乎承襲了這一愁緒,他希望逢著「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想像著她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又彷徨……。這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動了無數人。
而我卻看不出丁香花的愁怨。在我眼裡,丁香恰似一個無拘無束、天真爛漫的小姑娘,出手闊綽、肆意揮霍著她的豆蔻年華,她是那樣隨意可人、蓬勃恣意,還不懂得哀怨為何物。盡管不懂,無辜的花兒就這樣永遠與愁緒聯姻,小小的丁香花只怕是「載不動,許多愁」。
好在丁香不解風情,至今香如故。
五:豆 蔻:
唐代詩人杜牧《贈別》有詩句雲:「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從此「豆蔻」一詞也就詩意了起來,後被喻做女子美好的青春年華。舊時,豆蔻專指女孩子十三歲,這是即將步入青春期的一段光陰,青春、羞澀、風情猶如即將破土而出的嫩芽兒正在一天天蘊涵萌動。
八大味中,豆蔻是以果入味。因對豆蔻的好奇與神秘,曾特意去看豆蔻花,那花果然是想像中的細膩、嬌媚,用來形容十三歲的少女真是恰如其分。但也令人擔憂那種嬌嫩不堪風雨,秋風乍起就會落英委地。
仔細搜索自己的豆蔻年華及有關往事,腦海里竟是一片空白:沒有娉娉裊裊,沒有青春的萌動,甚至連嬌羞也不懂得。因為在那個「革命是暴動」的年代,豆蔻這兩個字太斯文太嗲,讓人惡心摒棄是自然的,有誰願意與豆蔻比肩呢?
六:陳 皮:
即曬幹了的橘子皮 。陳皮,貴在陳字,年代越久越好,過百年的陳皮甚至貴於黃金,可謂至寶。
橘子人人愛吃,沒想到其外皮既可入葯、做香料,還給人們提供了味美的零食:川貝陳皮、甘草陳皮、九制陳皮、陳皮梅、陳皮李等……,若沒有陳皮,口福中真是少了一福。而八大味中有了陳皮的加入,自是品味不俗,味高一籌。因為它是「後皇嘉樹」:「橫而不流」、「淑離不淫」,有梗然堅挺的高風亮節,即使撕成碎片,其味也依然不改初衷。
七:八 角:
八角,也稱大茴香。在八大味的家族中,八角的形狀最美:蓇葖果,星狀放射八角形。特別是裹在八角裡面的種子,油鑒光滑十分可愛。八角的香氣中有一股甜甜的味道,煮雞蛋、花生、燉肉、煲湯等,別的調料可以缺,但八角是不能缺席的。
幼時,我常常把長相端莊的八角挑選出來,讓它在中秋節一展身手。每年中秋節,母親總要蒸上一隻大月餅。當母親把九層大月餅做好之際,我先用父親的小酒盅在大月餅上印上一輪滿月,然後用八角在滿月旁邊烙印上一顆顆星星:那星星疏朗有致,自然天成。八角這時不再是香料的身份,而是高級的繪畫大師。
近年,禽流感的傳播讓人們惶恐不安,八角突然之間具有了重要的醫用價值,因為它含有一種抗禽流感病毒的重要成分。小小的八角,在送給人們香味的同時,還做著勝造七級浮屠的偉事呢。
八:花 椒:
是最家常的調味品,最普通最常見且價格低廉,正因為此,花椒通常不在正宗的「八大味」之列,但它卻位居「十三香」之首,與百姓的關系最緊密,用它做的菜餚也最多。它是中國特有的香料,因而有「中國調料」之稱。
② 丁香茶的功效和禁忌
丁香茶的功效:主要用於泡茶或者入葯,其葯理作用為養胃抗菌,健胃驅風,溫中內壯陽,下氣降逆。
禁忌:容不能與鬱金香同時飲用,不適合胃熱人群、口舌生瘡人群。
(2)陳皮母丁香擴展閱讀:
丁香茶的作用
1、養胃
其主要的功能是起到溫中壯陽,下氣降逆的作用。一般3到5克泡茶,為治療胃寒呃逆的重要葯物。凡屬呃聲低微,並有形寒氣弱、胸悶脈遲者。治療消化不良、急性胃腸炎而有腹痛、冷厥、反胃、吐瀉等。
2、改善消化不良
治療消化不良、急性胃腸炎而有腹痛、冷厥、反胃、吐瀉等,中醫認為,丁香的功效為溫中、暖腎、降逆。可用於治療打嗝和因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脹、腹瀉、嘔吐、口臭等症。
3、抑制幽門螺旋桿菌
一般的胃炎患者都含有幽門螺旋桿菌,而幽門螺旋桿菌的大量繁殖可能會誘發胃癌,丁香茶中特有的丁香酚,能夠有效的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的活性,從而達到抑制和殺死幽門螺旋桿菌的效果。
4、治療口臭
丁香的芳香氣可以壓住因胃火上升或牙周炎之類而引發的口臭氣等。
丁香基本是沒有副作用的,至少到現在還沒有發現有關於丁香的副作用的報道,丁香茶的適用人群除了口臭者,脾胃虛寒者、嘔吐者同樣適用,而熱病及陰虛內熱者忌服 。
③ 八大香 指那幾種香料
陳皮、肉桂、豆蔻、白芷、丁香、花椒、八角和良姜
一:肉 桂
俗名桂皮, 現代研究表明:桂皮確有殺菌作用,有助於對付口腔細菌,防止口臭。現在就有加入了桂皮的口香糖。
二:良 姜
八大味中見到的良姜都切成片狀,干硬粗糙。從畫圖上看,良姜呈圓柱形,根莖有節,節上生根,與平日食用的生薑不像親兄弟。不僅如此,味道和作用也有異同。良姜做香料似乎是在其次,主要是入葯,用於胃寒痛,嘔吐,消化不良,疝氣等病症。
三:白 芷:
白芷作為八大味中的一員似乎有點褻瀆了它。在八大味中,白芷猶如陽春白雪,頗有貴族氣息。
四:丁 香:
丁香的樣子煞是可愛,像一枚微型的小釘子,又因其強烈的香味而得此名。丁香花原產我國,主要品種有白丁香、紫丁香等。丁香有公丁香、母丁香之分。花蕾為「公丁香」,成熟的果實為「母丁香」,此外,丁香不僅是香料,還是一味很好的中葯材。
五:豆 蔻:
唐代詩人杜牧《贈別》有詩句雲:「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從此「豆蔻」一詞也就詩意了起來,後被喻做女子美好的青春年華。舊時,豆蔻專指女孩子十三歲,這是即將步入青春期的一段光陰,青春、羞澀、風情猶如即將破土而出的嫩芽兒正在一天天蘊涵萌動。
八大味中,豆蔻是以果入味。
六:陳 皮:
即曬幹了的橘子皮 。陳皮,貴在陳字,年代越久越好,過百年的陳皮甚至貴於黃金,可謂至寶。
橘子人人愛吃,沒想到其外皮既可入葯、做香料,還給人們提供了味美的零食:川貝陳皮、甘草陳皮、九制陳皮、陳皮梅、陳皮李等……,若沒有陳皮,口福中真是少了一福。
七:八 角:
八角,也稱大茴香。在八大味的家族中,八角的形狀最美:蓇葖果,星狀放射八角形。特別是裹在八角裡面的種子,油鑒光滑十分可愛。八角的香氣中有一股甜甜的味道,煮雞蛋、花生、燉肉、煲湯等,別的調料可以缺,但八角是不能缺席的。
八:花 椒:
是最家常的調味品,最普通最常見且價格低廉,正因為此,花椒通常不在正宗的「八大味」之列,但它卻位居「十三香」之首,與百姓的關系最緊密,用它做的菜餚也最多。它是中國特有的香料,因而有「中國調料」之稱。
④ 有哪些我國特有的調味品
醋是中國特有的調味品。
醋什麼時候出現的?其實它應該是緊隨著酒的出現就出現了,酒一個不下心就會變成了醋,所以就有《韓非子》比喻朝政的「狗猛則酒酸」之說。而酒又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自古以來我們就有杜康的釀酒傳說,每個中國人都願意承認杜康是造酒的祖先,在曹孟德的詩中也有提到「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也是酒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廣告,杜康的形象也是由這兩首詩塑造的。
根據考古和歷史文獻記載,在夏朝的洛陽就出現了酒器。商代朝歌(現在河南省淇縣)有一個「酒池肉林」的故事。周朝周公還頒布過勸告戒酒的《酒誥》。那麼杜康應該不會晚於夏商時代。
所以是杜康的兒子發明了醋,他的兒子跟隨父親的腳步。傳說杜康的兒子黑塔和他的父親一起釀酒。他感到遺憾的是,酒糟就這樣被扔掉了。於是他把酒糟密封在一個罐子里,等到21天以後的酉時,他打開罐子看一看。裡面有一種帶酸味的液體。他就以二十一加酉(醋)命名了這個液體。
《論語》、《楚辭》、《呂氏春秋》中都有記載醋。可以看出,醋在漢代銷路很好,被廣泛消費。北魏( 386 - 534年)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也包含了製作醋的詳細方法。
醋是穀物微生物發酵的產物。麴黴菌首先把穀物變成葡萄糖,酵母然後把糖變成酒精。如果此時酒沒有密封,醋酸桿菌會將酒變成酸——變成醋。
⑤ 真實 桂林米粉鹵水配方
傳統美食
桂林米粉(鹵粉)製作方法
本方是目前市場上流行的製法:
一、各香料之間比例及配方:
桂枝,波扣(自扣),玉果,甘松,千里香,山黃皮,母丁香,各l兩。
砂仁,甘草,花椒,沙姜,白芷,陳皮,檳榔,八角,桂皮,小茴香,各半兩。羅漢果3個,草果5~6個,豆豉2兩。
牛骨頭3斤,豬骨3斤,牛腱子肉20斤,醬油5斤,水50斤,精鹽6斤,冰糖3兩,高度酒3兩,味精250克。
二、製作方法:
1.將上述香料(玉果、草果、羅漢果、千里香切成小粒)入大鍋中加入50斤清水,入牛骨頭、筒骨、先用大火燒開,後用小火慢煲,5小時後加入牛腱子肉,鹵熟後撈出待用。
鹵水繼續煲制,一般經過18~24小時香料味基本出來,後撈出香料留下次再用,牛骨頭和筒骨不要。
2.水中加入精鹽,味精,醬油,冰糖,酒,調味即成。
3.要領:香料必須是市場上新料,不要隔年的,必須大火燒開文火長煲這樣才能制出更香的鹵水。
4.鹵熟的牛腱子肉入5成油鍋中炸制,外皮略脆即可撈出。
酥豆製法:將大豆用溫水泡大(大約經過36小時),撈出瀝干水份,入7成油鍋中炸酥即可。
5.米粉湯水製法:100斤水入10斤豬筒骨,2兩老薑,大火燒開小火煲12小時即可。
6.每方可煲兩次。
7.鹵水制好後可以邊續使用,但要妥善保存,以防變質。
8.鹵水在煲制10小時後放入甘松,因為甘松細小易出香味,所以不易過早放入。
濃香型(二十八種組成)
一、各香料及之間的比例:
花椒、川椒、八角、良姜、波扣(白扣)、香葉、丁香、母丁香、沙姜、小沙仁各25克。
碧伯、甘草、山黃皮、桂枝、桂皮、千里香、香果、木香、檳榔片、玉果各35克、羅漢果5個、白芷35克。
香草、陳皮、大沙仁、胡椒各30克、甘松、小茴香各50克、草果40克、豆豉500克、牛骨頭、豬筒骨各5斤、姜蔥適量。
二、將上述香料(草果、香果、玉果、千里果、良姜、桂皮、陳皮切成小粒)除甘松、羅漢果、豆豉外,剩下的全部香料入炒鍋加入250克食油用小火慢慢炒至有香味溢出即可離火待用。
將炒好的香料放入裝有80斤的清水鍋中,然後放入牛骨頭、豬筒骨、蔥姜和羅漢果,用大火燒開小火慢煲,然後下入20斤左右的牛腱子肉鹵制,然後撈出待用,然後放入甘松。繼續鹵制,一般經過24小時香料味出來後,再下入豆豉再煲2小時即可製成。
撈出香料浮油,加入10斤精鹽、冰糖1.5斤、老抽適量(根據顏色濃深可自己調制)、味精750克即可。
⑥ 什麼是八大味
良姜、桂皮、砂仁、陳皮、草果、山柰、甘草、胡椒
⑦ 八角肉桂沙姜良姜草果冰榔母丁香白蔻,小茴香香葉白芷公丁香砂仁陳皮豆蔻肉蔻千里香這個鹵水方子怎麼樣
具體要看量多量少,而不是品種多少,舉個比分,香葉用多了,葯味濃,少了達專不到效果,另外有的屬的去異味的,有的是增香的,有的是增色的,而且你這個配方裡面檳榔,在周黑鴨類的鹵水裡面用的多,如果鹵豬肉類的材料,不能加花椒,出現怪味,鹵羊雜,不能加八角,會惡臭的,所以就是同一款鹵水也要有針對性的露
⑧ 鹵料配法
市場上配鹵料的香料有幾百種,比較常見的有八角,桂皮,花椒,甘松,小茴香,白寇,肉寇,砂仁,香葉,公丁香,母丁香,沙姜,南姜,香茅草,甘草,草果等。麻辣鴨脖鹵料就是好火計選用28種香料配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