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羅勒密
Ⅰ 驅蚊草能吃么
能吃,一般人都不吃
驅蚊草也叫避蚊草,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常年散發檸檬香味,不僅有驅蚊效果,並有凈化空氣作用。驅蚊草在氣溫-3℃以上能生存,氣溫越高,香味越濃,驅蚊效果越好,也可盆景栽培。驅蚊草是由荷蘭遺傳學家迪克將原產於非洲的天竺葵用基因融合技術將香茅草中的香茅醛導入,培養成具有驅蚊作用的驅蚊草。隨後,迪克在美國成立了基因公司,大規模推廣這一技術,以後又傳到日本、澳大利亞等。 驅蚊草的生物學性狀和栽培技術要點:喜光,除夏季應稍有遮陰外,秋、冬、春三季應有陽光直射。喜溫喜水,10-25℃為適生長溫度,7℃以下,32℃以上的溫度不利生長,3-6天澆透水一次,但不能積水。喜中性偏酸性土壤,一般15-20天施肥一次。株高在30公分,40片葉時驅蚊效果最好,黃葉應隨時去掉。驅蚊草可以用無性繁殖(克隆)方法繁殖後代 能驅蚊蟲的植物: 一:丁香羅勒別名丁香、臭草。 葉屬溫性,用於調制義大利菜,混在蒜、番茄中味道獨特,增加口感。表油可用於香水或香皂中增加特別香味。葉可驅趕蚊蟲、腸寄生蟲等作用。其驅蚊蟲的作用靠的是葉子的提煉精華。丁香羅勒散發到空氣中的芳香物質,殺滅細菌、凈化空氣。所以丁香羅勒並不能靠種植來達到驅蚊的目的。 二:檸檬羅勒別名七里香。它的驅蚊作用甚小,是誇大事實的。羅勒又名蘭香,是一個龐大的家族。目前已上市的品種有甜羅勒、紫羅勒、生菜葉羅勒、茴芹羅勒、矮生羅勒、綠羅勒、密生羅勒、矮生紫羅勒、檸檬羅勒。檸檬羅勒因株形美麗、色澤艷麗,全株具有濃烈的檸檬香氣,為羅勒中之珍品,市場走俏。 檸檬羅勒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一般在34-60厘米,全株被稀疏柔毛,莖直立,多分枝,鈍四棱形;鮮莖葉及花味帶清甜,似茴香、辛香、酒香、草香兼有膏香和木香底韻,並薄荷美味。在歐美是一種常用的香辛調味蔬菜,又是食品、香料工業及葯品製造業的重要原料,香港市場用量很大。 檸檬羅勒具有獨特的葯用、食療功能。其葉辛性溫,入脾、胃、大腸經,有疏風行氣、發汗解表、散淤止痛的功效。初花期植株可提煉芳香油,其主要成分甲基對丙烯其苯酚利消化,可刺激膽汁的流動。葉片搗爛後用開水浸泡,飯後飲用可促進食慾,並能治反胃嘔吐,消口臭。用嫩莖葉並適量生薑片煎湯可治風寒感冒、頭痛胸悶。嫩莖葉水煎外洗治濕疹,是人類健康的「保護神」。 檸檬羅勒喜溫暖,耐熱喜光,不耐澇,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宜選用土質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種植。 三:蚊凈香草」是真正的驅蚊植物。它是被改變了遺傳結構的芳香類天竺葵科植物,近年才從澳大利亞引進。該植物耐旱,半年內就可生長成熟,養護得當可成活10年-15年,且其枝葉的造型可隨意改變,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蚊凈香草散發出一種清新淡雅的檸檬香味,在室內有很好的驅蚊效果,對人體卻沒有毒副作用。溫度越高,其散發的香越多,驅蚊效果越好。據測試,一盆冠幅30厘米以上的蚊凈香草,可將面積為10平方米以上房間內的蚊蟲趕走。另外,一種名為除蟲菊的植物含有除蟲菊酯,也能有效驅除蚊蟲。 我們把它叫做「驅蚊香草」,也有人叫它「蚊凈香草」、「蚊凈草」、「驅蚊草」等。
Ⅱ 丁香羅勒的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莖高0.5~1米,被長柔毛。葉片卵狀矩圓形或矩圓形,長5~12厘米,兩面密被柔毛狀絨毛。輪傘花序6花,密集,組成頂生、長10~15厘米的圓錐花序,密被柔毛狀絨毛。花冠白色或白黃色。小堅果近球形。
草本,半灌木或灌木,極芳香。葉具柄,具齒。輪傘花序通常6花,極稀近10花,多數排列成具梗的穗狀或總狀花序,此花序單一頂生或多數復合組成圓錐花序;苞片細小,早落,常具柄,極全緣,極少比花長。花通常白色,小或中等大,花梗直伸,先端下彎。花萼卵珠狀或鍾狀,果時下傾,外面常被腺點,內面喉部無毛或偶有柔毛,萼齒5,呈二唇形,上唇3齒,中齒圓形或倒卵圓形,寬大,邊緣呈翅狀下延至萼筒,花後反折,側齒常較短,下唇2齒,較狹,先端漸尖或刺尖,有時十分靠合。花冠簡稍短於花萼或極稀伸出花萼,內面無毛環,喉部常膨大呈斜鍾形,冠檐二唇形,上唇近相等4裂,稀有3裂,下唇幾不或稍伸長,下傾,極全緣,扁平或稍內凹。雄蕊4,伸出,前對較長,均下傾於花冠下唇,花絲絲狀,離生或前對基部靠合,均無毛或後對基部具齒或柔毛簇附屬器,花葯卵圓狀腎形,匯合成1室,或其後平鋪。花盤具齒,齒不超過於房,或前方1齒呈指狀膨大,其長超過於房。花柱超出雄蕊,先端2淺裂,裂片近等大,鑽形或扁平。小堅果卵珠形或近球形,光滑或有具腺穴陷,濕時具粘液,基部有1白色果臍。約100~150種,分布於全球溫暖地帶,在非洲及美洲的巴西較亞洲為多,非洲南部尤為廣布。我國連栽培的在內有5種,3變種。本屬為主要芳香油植物之一,又可葯用及觀賞。
Ⅲ 烹飪是用的羅勒是什麼東西怎麼用
羅勒是一種草本植物(中草葯),它即可以葯用又可以作菜品,用在烹飪中還是一種難得的香料,通常我國的鹵製品中都經常用它來提味增香。
羅勒又名蘭香,是一個龐大的家族。目前已上市的品種有甜羅勒、聖羅勒、紫羅勒、綠羅勒、密生羅勒、矮生紫羅勒、檸檬羅勒等。
羅勒全草具芳香。羅勒的葉,味辛、氣溫,在葯理上有殺菌、健胃、強身、助消化等作用;有疏風行氣、化濕消食、活血、解毒之效果。
葉子、嫩芽、花蒸餾萃取精油,主要成分富含樟腦、桉油醇、龍艾腦、丁香酚、芳樟醇、蒎烯;化學結構有芫荽油醇與銅類有龍腦、樟腦、桉油醇有馬荷蘭酚、丁香酚、松油烯、蛇床烯等,中醫用以主治食去惡氣,清水氣,驅風健胃,療牙痛口臭。精油可以治療各種呼吸道感染,緩和痙攣及消化系統的不適;對提振精神,清新頭腦,集中注意力和抗沮喪有絕佳效果。精油主要用於麵包類、餅干類、洋酒、醬油、醋等食品香料與香水、肥皂添加風味等。
種子在水中浸泡後會膨大,有一層膠狀物質包裹在種子表面,這種膠狀物中醫用來洗眼睛,民間用這種膠狀特去除眼睛的不凈物(塵埃等),故中醫稱羅勒子為光明子。莖葉亦為中醫產科中的要葯。
羅勒稱作調味品之王。在日本,它和紫蘇都作為香味蔬菜在料理中使用,植物體可提取精油,也可作為葯用植物。新鮮的葉片和干葉用來調味,嫩莖葉可以用來作冷盤,也可炒食、作湯。在國外烹調雞、鴨、魚、肉等菜餚時,羅勒粉是不可缺少的調味料。精油可用於軟飲料、冰淇淋、糖果,干葉或粉可用於烘烤食品及肉類製品的加香調味。酊劑在甜酒中用作香味修飾劑。要注意羅勒油品種多,香氣各異,要將真正甜羅勒區別於肉桂甲酯型羅勒和丁香羅勒型在醬油、調味品、醋、罐頭肉類和烘烤食品以及香精中使用。
Ⅳ 羅勒有哪些品種 哪些能食用 哪個品種的羅勒最好吃
羅勒屬植物中變種及品種繁多:
1,甜羅勒:為羅勒屬中以幼嫩莖葉為食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矮生,栽培最為廣泛,在我國也較為常見,形成緊實的植株叢,株高25~30cm,葉片亮綠色,長2.5~2.7cm,花白色,花莖較長,分層較多。我覺得最好吃。
2,斑葉羅勒:株高及其他特性同,不同點在於莖深紫色至棕色,花紫色,葉片具有紫色斑點。
3,丁香羅勒:頂生圓錐花序,花冠白色。丁香羅勒是提取丁香酚的原料植物,用以配製香水、花露水,並作為罐頭食品和防腐劑和香料,使用於牙科的消毒劑。
4,矮生羅勒:此品種植株較為矮小,密生,分枝性比Sweetbasil強,葉片很小,花白色,種子和其他品種無大區別。
5,綠羅勒(Greenbushbasil),此品種植株綠色,比較適合種植在花盆中,做園藝植物。
6,密生羅勒(Compactbushbasil),此品種最明顯的特徵在於能夠形成大量的枝條,整個植株十分繁密,外形為一個密密的、翠綠色的圓球狀植株體,比一般bushbasil更適合作觀賞植物,可種植在花盆中或放在花瓶中,是一種極佳的綠色草本園藝植物。
7,檸檬羅勒(O.b.var.citriodorum),一年生,花白色,綠葉,葉片具有檸檬香味,一般做醬汁、雞肉時使用。
8,聖羅勒(O.cimum sanctum),基部木質化,花白色或粉紅色,葉片上有毛,葉緣有齒,具香辣味。
9,紫羅勒(Purple Ruffles),莖葉暗紫紅色,葉子沿中脈上折,葉片捲曲有褶皺。一般用來泡酒制滋補品,具有壯陽作用。
10,紫紅羅勒(PurpleOpal basil),花粉紅色,莖葉暗紫紅色,葉具丁香氣味。一般用作食用(製作綠醬汁的基本原料)及加工提煉精油用。
11,茴香羅勒(Anise),莖黑色,葉脈紫色,葉綠色,橢圓形至卵圓形,具茴香氣味。
12,莫法式羅勒(Morpha),莖紫色,葉綠色,具混合香料的味道。一般用作馬來西亞及印度菜的調味品。
13,桂皮羅勒(Cinnamon),也稱為肉桂羅勒,莖紫色葉綠色,葉面光滑,具桂皮香味。
14,皺葉羅勒(O.b.var.crispum),也稱為萵苣羅勒。葉片巨大,葉綠色,表面有褶皺。一般用作食用,花頭可提煉精油。此品種葉片較大,捲曲、波狀,5~10 cm長,矮生,花密生,花期比其它品種略晚。
15、灌木羅勒(Ocimum basilicum var.minimum),也稱為希臘羅勒。株形圓且緊湊,葉小,卵圓形,具有濃郁的香辣丁香氣味。
Ⅳ 丁香羅勒油乳膏性狀成泡沫是否不能用了
羅勒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地為熱帶亞洲地區。Basil在希臘語中是國王的意思,印度人則視其為神聖的香草。又因為羅勒長出的花瓣層層排疊,因此在台灣又稱「九層塔」。羅勒有強化神經、具有去痰、驅蟲、驅風、健胃等 羅勒又名蘭香,全草具芳香。在日本,它和紫蘇都作為香味蔬菜在料理中使用,植物體可提取精油,也可作為葯用植物。葯用時,可健胃,促進消化,利尿強心,但孕婦忌食。葉可驅趕蚊蟲、腸寄生蟲等作用。羅勒味道極為特殊,有些人很喜歡它的香氣,有些人則覺得味道腥臭而拒食,在菜餚中僅當配角。 羅勒是一個龐大的家族。目前已上市的品種有甜羅勒、紫羅勒、密羅勒等。其原產地熱帶印度,現在溫帶各地廣泛栽培。羅勒為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可達50—100公分,葉呈橢圓形,莖呈純四棱形,植株綠色,有時紫色。羅勒對土質無嚴格選擇,在乾燥平坦的肥沃土壤中,陽光充足的地方種植最好。熱帶或亞熱帶的地方2月—3月進行整地,作出畦幅60厘米—75厘米,條播,覆蓋土,株間20厘米左右。3回—4回中耕除草,到秋天為止,可進行數回收獲。 新鮮羅勒都是調味料公司與農戶簽訂合同種植和回收的,我知道羅勒干製品濟南的海樂公司(德國獨資)就有 。
Ⅵ 丁香羅勒的品種分類
丁香羅勒(原變種)Ocimum gratissimum L. var. gratissimum 毛葉變種Ocimum gratissimum L. var. suave (Willd.) Hook.f.
Ⅶ 原來得了疥疹,醫生說用丁香羅勒油乳膏,用了五天後(醫生說用三天後洗澡,再等兩天再用,我沒明白,就...
這是葯物的反應,所以說去診療的時候要聽醫生的沒有錯。以後注意,勤洗澡,勤換衣服,盡量不要吃辛辣的、高蛋白的、干糧等食物,多吃清淡的為好。
Ⅷ 丁香羅勒油的簡介
拼音名:Dingxiang Luoleyou
英文名:OLEUM OCIMI GRATISSIMI
【原植物】直立,灌木高0.5-1m。全體芳香。莖四方形,葉對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下面有腺點。輪傘花序頂生,每輪生6朵花,花冠兩唇形,黃白色。
【屬】唇形科、羅勒屬,為多年生亞灌木。
【產地】主產於喬治亞、塞席爾、葛摩、馬達加斯加、印度尼西亞、保加利亞、烏克蘭、法國,中國的華北、華南地區亦有栽培。
【性狀】本品於常溫狀態下為淡黃色至紅褐色的液體;有類似丁香的香氣,味辛辣,而有麻脹感;露置空氣中或貯存日久,漸變棕色,質漸濃稠。
本品在乙醇、乙醚或冰醋酸中易溶,在水中幾乎不溶。
相對密度 應為1.030~1.050。
折光率 應為1.530~1.540。
【含量測定】 精密量取本品10ml(A), 置100ml 的測醛瓶中,加1mol/L氫氧化鉀
溶液75ml,振搖5分鍾,置水浴上加熱10分鍾,放冷使分層,添加1mol/L氫氧化鉀溶液
適量,使油層浮升至瓶頸的刻度處,放置俟澄清(約18小時),檢讀析出油層
的量(ml)(B), (A-B)×10即為本品中C10H12O2的含量(%)。
本品含丁香酚(C10H12O2)不得少於85.0%(ml/ml)
【主要成分】丁香酚 芳樟醇 松油醇 羅勒烯 蒎烯等
【功能與主治】局部鎮痛、防腐葯。用於齲齒等。
【貯藏】遮光,滿裝,密封,置陰涼處保存。
Ⅸ 丁香羅勒的主要價值
葉屬溫性,用於調制義大利菜,混在蒜、番茄中味道獨特,增加口感。表油可用於香水或香皂中增加特別香味。葉可驅趕蚊蟲、腸寄生蟲等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