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牡丹亭全譯

牡丹亭全譯

發布時間: 2021-02-21 03:40:12

❶ 求:《牡丹亭》全文的翻譯。

自詡為杜甫之後的南安太守杜寶有一個女兒叫杜麗娘。十六七歲,生得貌美文雅,寫得一手好字,做得一手好詩。女工針鑿更是精巧。善丹青。很受父母的鍾愛。
但是,杜麗娘的父母對她管教得異常嚴酷,除了書房和綉樓,不許她走出院落一步,只許丫環春香伴陪,除父親和老師陳最良外,不得與任何男性接觸。
杜寶為使女兒成為知書達理的大家閏秀,特請開葯鋪的落第秀才陳最良為麗娘的老師,以倫理道理調教女兒,命春香伴讀。
陳最良是個腐儒,對兩個女孩子大講《詩經》裡面的「關關睢鳩「,作為聖賢之書,受到天真爛漫的春香的戲弄。
無邪的春香到後花園採摘鮮花時,捕到了兩只白蝴蝶,拿到綉房裡,引得麗娘春情大發,在春香的導引下,來到了後花園游春。
後花園里,奼紫嫣紅,百花爭艷。春鳥之聲不絕於耳,翩翩蝶舞挑動春光。碧波之內,游魚可數。牡丹亭邊,芍葯欄側假山嶙峋,好一派動人的春色啊!這春色使麗娘目不瑕接,久居樊籠,如今像一隻快樂的小鳥,飛翔在自由的空間里。
麗娘陶醉了,在春香出後花園回房應命之時,她倦倦地伏在牡丹亭里悄悄地走入夢鄉。
這時,從柳樹後閃出一個風流倜儻公子,手中舉著一枝柳條兒。他叫柳夢梅,自詡柳宗元之後。
柳夢梅向杜麗娘招手,麗娘欣然走過去,夢梅言說,夢中曾見麗娘,如約前來相見。麗娘羞澀之中,表示也似曾相見。夢梅向麗娘賦詩一首,輕挽麗娘轉過芍葯欄,到假山石後。夢梅為麗娘寬衣解帶,麗娘半推半就,二人雲雨一番,花神出面,飛撒花瓣驚醒二人,夢梅含笑而去。麗娘急喚夢梅。
她從夢中驚醒,春香見麗娘在牡丹亭內倦睡,忙扶她進綉房。
杜母聞此事,訓誡麗娘要守閨閣之道,不能再到後花園去,並嚴禁春香帶小姐出閨房亂走。
麗娘對夢中之事深懷不已,以焚香禱告為名,讓春香帶自己重遊花園,尋夢中所見。
尋夢不見夢梅,郁悶寡歡,與春香遒情,自畫像留春容。後卧病不起,杜母拷問春香,並請尼姑庵師傅石姑為其祈禳。與此同時,又請陳最良為麗娘診病。
麗娘思念夢梅愈深,病入高肓。臨終前,遺囑春香把她的自畫像放在假山石下,等待夢梅來取,並常呼喚麗娘之名。
麗娘病死後,父母為她修了梅花庵,令石姑在庵主事,命陳最良在園中守墳。
麗娘之父杜寶奉旨升遷淮揚安撫使,春香與杜母同去淮揚上任。
嶺南才子柳夢梅與其友韓子才相約到臨安赴試。夢梅在途中得欽差使臣苗舜賓資助,冒雪到南安,失足落水被陳最良救住梅花庵,在那裡養病讀書。
麗娘魂入冥府,胡判官上任,欲收麗娘為第九房妾,麗娘不從,胡判官對其用刑,並關入枉死城。
柳夢梅在後花園散心,假山石下拾到麗娘自畫像。上有夢中為麗娘題詩,掛在書房裡天天看畫,思念麗娘。
梅花庵石姑又收徒弟小尼姑。二尼為麗娘魂祭奠。
冥府中,監察御史已聞胡判官有貪污受賄的行為,早想在冥王前彈劾胡判官。但胡判官為冥王之妻弟,沒有十足把握,是無從下手的。正在這時,遇麗娘魂一案,御史就想以此開刀,精心策劃,上書彈劾胡判官。
御史在冥王面前極力奏本枉死城鬼魂麗娘如何聰慧,並言她為情而死,堪稱古今奇觀。冥王心動。提審麗娘魂,一見甚愛,查生死薄,麗娘陽壽未盡,應准其返回陽間。御史趁此機會彈劾胡判官貪臟枉法強占民女,冥王賜尚方寶劍,令其勘察胡判官罪行。
麗娘接冥王令牌,准許到陽間探親。麗娘魂回到南安杜府後花園,與夢梅在夢中多次幽媾,使夢梅每日觀麗娘自畫像神情恍惚,對麗娘倍加思念。
石姑和小尼姑為麗娘魂之時,其魂出現 ,將供桌上的蠟燭熄滅,二尼驚呼麗娘魂顯靈。麗娘又在夢梅夢中與其相會,並共發海誓山盟,結拜成夫妻。
一見夢梅,凡心大動的小尼姑,多次想與夢梅相會,但都被拒絕。而對夢梅早已有心的石姑,百般提防小尼姑和夢梅單獨接觸。
麗娘與夢梅每夜相會,歡聲笑語,被小尼姑察覺,誤以為夢梅和石姑相交;石姑卻誤以為是和尼姑相交,於是,二尼相互捉姦。
冥府中,胡判官不死心,無視御史的警告,千方百計想佔有麗娘魂。他令小鬼向夢梅索命,想以此要挾麗娘從命。因此,本不該進冥府的夢梅,卻被小鬼鎖進了枉死城。
麗娘魂聞知此事非常著急,只好將自己所藏積蓄,向胡判官行賄,換取夢梅陽壽。夢梅還陽後,遵麗娘囑,和石姑等人將麗娘墓掘開,開棺,灌還魂湯,使麗娘還魂。
事發後,麗娘和夢梅帶石姑遠赴臨安,小尼姑投奔它寺。
陳最良發現麗娘墓被盜,星夜趕往淮揚報告杜寶。
金完顏亮欲南下奪取臨安,封叛將李全為溜金王作內應。李全與妻商計圍淮安打揚州。淮揚吃緊。杜寶奉命移鎮淮安。水路慢,杜寶改擇陸路。杜母與春香乘船回臨安。
李全緊圍淮安,杜寶帶兵殺入城內,於是陷入圍困之中。
陳最良到淮安城外被李全捉住,李全妻楊氏,設計揚言殺掉了杜母春香,放走陳最良,讓他回到淮安城內向杜寶報信。
陳最良果然到淮安後報告杜寶,杜母春香被殺,麗娘墓被盜。杜寶設計命陳最良返回李全營內,傳達招安之意。
陳最良帶信給李全,李全接受招安撤軍,淮安解圍。
杜母和春香回到臨安,兵慌馬亂之中投宿旅店,巧遇麗娘、石姑,母女相認。
柳夢梅到臨安赴試,過了日期,他在考場門前大哭求情。可巧主考官是曾資助過他的欽差使臣苗舜賓,因而特許他參加考試。
柳夢梅考試完畢,受麗娘之託,到淮安看望岳父杜寶,杜寶不認,並以盜墓賊罪名將柳夢梅拿下吊打。
陳最良金殿送奏書,被封為黃門奏使官,因金兵南侵科舉榜遲發,現金兵已退,聖上下召發榜,柳夢梅高中狀元,金瓜儀從。
柳夢梅原家鄉的郭駝子到臨安尋找柳夢梅,可巧與奉旨尋找狀元柳夢梅的朝廷命官相遇。郭駝子被捉住,令其帶命官尋找柳夢梅。
杜寶因退金兵有功,官昇平章。柳夢梅強認杜寶為丈人,並告知麗娘已復活。杜寶不信,繼續吊打柳夢梅,並擬判罪。正在這時,郭駝子帶命官到,確認為狀元,杜平章不服,要上告聖上,給柳夢梅治罪。
軍校向杜麗娘報喜並宣旨讓杜母、麗娘五更面聖。
萬歲升朝,親審杜柳之案。聽證人李全等人的證詞後,聖上斷麗娘確已復生,杜母與春香未死,聖上主婚,准柳夢梅和杜麗娘結為夫婦,令杜寶認女認婿,全劇以圓駕之喜終結

❷ 牡丹亭 譯文

貧寒書生柳夢梅夢見在一座花園的梅樹下立著一位佳人,說同他有姻緣之分,從此經回常思念她。南安太答守杜寶之女名麗娘,才貌端妍,從師陳最良讀書。她由《詩經·關雎》章而傷春尋春,從花園回來後在昏昏睡夢中見一書生持半枝垂柳前來求愛,兩人在牡丹亭畔幽會。杜麗娘從此愁悶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彌留之際要求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的梅樹下,囑咐丫環春香將其自畫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陽安撫使,委託陳最良葬女並修建「梅花庵觀」。三年後,柳夢梅赴京應試,借宿梅花庵觀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麗娘畫像,發現杜麗娘就是他夢中見到的佳人。杜麗娘魂游後園,和柳夢梅再度幽會。柳夢梅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妻,前往臨安。杜麗娘的老師陳最良看到杜麗娘的墳墓被發掘,就告發柳夢梅盜墓之罪。柳夢梅在臨安應試後,受杜麗娘之託,送家信傳報還魂喜訊,結果被杜寶囚禁。發榜後,柳夢梅由階下囚一變而為狀元,但杜寶拒不承認女兒的婚事,強迫她離異,糾紛鬧到皇帝面前,杜麗娘和柳夢梅二人終成眷屬。

❸ 湯顯祖<牡丹亭 驚夢>全文翻譯

麗娘游園歸來,睏倦了,便伏幾小睡,卻作了個甜美的夢:夢見一個小生,拿著柳枝,向她說道:「小生那一處不尋訪小姐來,卻在這里。

恰好在花園內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通書史,可作詩以賞此柳乎?」麗娘沒有答話,只是想:「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小生一笑,唱道:「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在幽閨自憐。」便牽麗娘衣袖,轉過芍葯欄前湖山石邊說話去了。

麗娘怎會在夢中與一素昧平生的人幽會呢?原來一直受封建禮教禁銅的麗娘,沒有人與她說過知心話。與她最親近的母親,看她睡個午覺,也要說不符家教,看她綉對鴛鴦,也不以為然。

麗娘委實寂寞得很,渴望有人關心她同情她,當夢中人說出這「似水流年,如花美眷」八個字時,動魄驚心,怎能不引為知己?以柳枝求題,也不是一般市俗之見,他不是捧來珠光寶氣的首飾,而是分文不值的垂柳枝。

戲里有一折「寫真」,描寫杜麗娘作自畫像,可見她有很高的藝術修養,在她眼裡,藝術價值與實用價值、經濟價值之間並不劃等號,一草一木都可人畫,對金銀珠寶、烏紗玉帶卻看不上眼。在這一點上,他們又有了共同語言。心靈上的相通,在麗娘看來是頭等重要的事,與此人為伴是幸福的,輕輕地一牽,便隨他而去了。

拓展資料

賞析

《游園驚夢》小說的最終主題——人生如夢

作者在這篇小說里,苦心經營製造「夢」的意象。夢境和仙境,十分相像,只有一點大異:仙境是永恆的,夢境是短暫的。人類往往不願面對「人生有限」「世事無常」的悲苦事實,卻躲藏入「一切如故」的自欺幻想里。然而,俗語說得好,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今晚竇夫人這棟「上上下下燈火通明,亮得好像燒著了一般」的大樓公館,哪裡持得了多久,轉眼間就會燈火熄滅,燒成灰燼。今晚的錢夫人,就是明天的竇夫人。

小說的主人公藍田玉由一位崑曲藝人一躍成為錢將軍夫人,也曾經風華蹁躚,烜赫一時,「筵席之間,十有八九的主位,倒是她佔先的。」然而這一切都是「從前錢鵬志在的時候」,現在她不過是一個落魄夫人,王謝堂前的燕子,落入了百姓人家。

烜赫與沒落,構成刺激性的對照。對於沒落,是無奈的現實,錢夫人無力去改變,於是就只剩下追憶與懷戀,自己並不能超脫出來,把這一切視若浮雲。竇公館門前兩旁的汽車,大多是公家的黑色小汽車,「錢夫人坐的計程車開到門口她便命令司機停了下來」。

這一細節動作,表現錢夫人還很在意自己的面子,遮掩自己沒落的現實。在筵會中,錢夫人幾次有意識地或潛意識地回憶起自己風華蹁躚時候的場景,與現實的筵會做比照,折射出錢夫人對過去的懷戀。

作者對過去生活的追憶更多的是在心理情感上對故國的眷戀。在這里,故國不僅僅是祖國大陸、舊時家園,而是一種情感,一種對舊時在心理上的認同感、歸屬感。故國更多的是一種心理情感,而祖國大陸、舊時家園只是承載這種情愫的載體。這種情愫,以鄉愁的形式表現出來。

例如,錢夫人總覺得「台灣的衣料粗糙,光澤扎眼,尤其是絲綢,哪裡及得上大陸貨那麼細致,那麼柔熟?」「台灣的花雕到底不及大陸的那麼醇厚,飲下去終究有點割喉的。」這種對台灣的不認同感,並不僅僅得自於錢夫人自己,而是敗走台灣的人的普遍的心理情緒。

比如來台幾十年,竇公館請客仍用上海的廚子,劉副官仍頑固地操著蘇北的口音。這些都是去國之人的鄉愁的整體表現,他們對台灣、對台灣的現狀並沒有認同感、歸屬感,而是頑固地堅持過去的生活(比如票友會),頑固地眷戀著大陸。

這些人在白先勇認為都是一群「流浪的中國人」,他們退走大陸,在台灣又不能融入和歸屬,他們沒有自己的家園,在心理情感上處於漂泊狀態,所以對故國懷有強烈的眷念。白先勇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有著深刻的認同感的,在《游園驚夢》這部小說里擇取崑曲票友聚會也是有象徵意義的。

在六十年代,作為「中國表演藝術中最精緻最完美的一種形式」的崑曲也已經式微了,受到歐美電影等新興文化的強烈沖擊。小說中堅持喜愛和追憶崑曲這種傳統藝術的,都是一些從大陸敗走的遺民如錢夫人、竇夫人、余參軍等。他們既是政治上的遺民,也是傳統文化上的遺民。

台灣本土的人脫離大陸本土文化的母體,對這些傳統文化並沒有多高的欣賞能力,也就沒有多少眷戀。人心不古作為一種現實,文化遺民們無力去改變,便只有承認,而他們對崑曲的堅持和喜愛,僅僅是對故舊文化的懷念,也是作者文化鄉愁的表現。

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個光輝燦爛的過去。可是就因為太講究純美、純粹精神,絲毫不肯接受現實俗世的污染,在今日的平民世界裡,已和一般人的生活幾乎完全脫節,再也無法受到欣賞和了解。

於是人人遺棄古老優美的中國文化,趨奔迎接嶄新通俗的西洋文化,正如清乾隆年間,通俗的「花部」亂彈終於取代了優美的「雅部」崑曲。如此,小說里錢夫人的今昔感觸,以及往日悼念,就有了更深一層的含義,而《游園驚夢》也就變得好像是作者對我們五千年傳統文化的一闕輓歌。

如此,《游園驚夢》小說,從錢夫人個人身世的滄桑史,擴大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貴族文化——的滄桑史。

同樣的暗示含義,亦可引申到社會型態問題上,那就是,影射貴族階級和農業社會的沒落,平民階級和工業社會的騰起,小說結尾,竇夫人問錢夫人:「你這么久沒來,可發覺台北變了些沒有?」錢夫人沉吟了半晌,側過頭來答道:「變多唆。」走到房門口的時候,她又輕輕的加了一句:「變得我都快不認識了——起了好多新的高樓大廈。」

「變」一字,就是這篇小說的中心主題。「起了好多新的高樓大廈」,即比喻工商業社會之興起。我們還注意到,今日宴會里唱《游園》的後起之秀,是徐「太太」,不是徐「夫人」。作者如此暗示:「上流社會」雖然還存在,「貴族階級」卻已隱逝無蹤。

❹ 《牡丹亭》至今有多少國家有譯本

《牡丹亭》至今光彩依舊,仍然是活躍在舞台上的優秀崑曲劇目。另外還有《勸農》、版《閨塾》(《春權香鬧學》)、《驚夢》(《游園驚夢》)、《尋夢》、《拾畫》、《叫畫》等出經常單獨演出。《牡丹亭》還被譯成多種文字介紹到國外。德國洪濤生翻譯的《牡丹亭》1933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全譯本1937年分別由蘇黎世和萊比錫拉舍爾出版社出版。英文的全譯本由美國的印第安那大學出版社出版,日譯本有兩種版本。此外還有多種單折的譯本。

❺ 《牡丹亭》翻譯

  • 牡丹亭- 明朝劇作家湯顯祖代表作

  •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還魂記》,與《紫釵記》、《邯鄲記》和《南柯記》合稱"玉茗堂四夢",也叫"臨川四夢"。"受尋幽愛靜的道家理念的影響,湯顯祖在這部《牡丹亭》中大量涉及神鬼異境。劇中歌頌青年男女大膽追求自由愛情,堅決反對壓迫。體現出追求內心精神的完全超脫、絕對自由的道家思想。《牡丹亭》是明代大麴家湯顯祖的代表作。明代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節。

  • 《牡丹亭》與《西廂記》《竇娥冤》《長生殿》(另一說是《西廂記》《牡丹亭》《長生殿》和《桃花扇》)並稱中國四大古典戲劇。

  • 《牡丹亭》全文翻譯

(遠景)大戶人家庭院(拉近)閨樓窗欞內,年輕貌美的杜麗娘坐在梳妝台前,任憑昨夜的香沉煙炷燃盡,昨夜的綉線拋殘在案。懷著少女春愁心亂不可開交:其實今春之愁,早已不是今春才有,去年就已經來過一場了,結果百無聊賴的收尾了,那麼今年呢?想著想著隨口對身邊的丫鬟春香說:「春香,可曾叫人去掃除花徑?答:「已經吩咐過了」。杜麗娘細心的望著窗外庭院,外面應該是個百花爭艷的世界吧。看那柳絲裊娜飄揚,便覺春光如線,這如線春光非要將我拉到外面去,想著想著,她起身行步,卻忽然停了腳步,玉指往上一伸,整了整理頭上的花鈿。


然後用鏡子一照,未免羞答答:自我欣賞之餘,卻又好像總有點心虛,怕被別人看見(她既以其細心打扮顯出規格隆重,又以其謹小慎微顯出大家閨秀而感到內心矛盾)。我這樣走出去,完全展露自己貌美青春能得體嗎?春香說:「哎呀,小姐,今天穿戴的可真漂亮!」


杜麗娘唱到:「我雖衫裙錦緞翡翠裝飾,美艷晶亮的花簪戴在頭上,可你怎知我平素內心最愛的是天然。這么久以來我正好像這春色美景沒人欣賞一般。(心裡的秘密怕人看見,又盼人見的矛盾)。如果我到園中被魚和燕看見了驚得喧叫起來怎麼辦?如果羞花閉月的容貌連花兒都愁得顫抖了怎麼辦?(這些本不是問題的問題在杜麗娘心裡卻成了嚴重的問題,可見封建禮教的束縛和杜麗娘積壓心頭的渴盼)。邊想邊行,不覺已到園中。這時春香動情地唱道:「小姐你看那金粉的畫廊長又長,池塘布滿了綠色的青苔。注意別踩在青草上會惹得泥土沾到新鞋襪,如果不小心踩在花花草草上可真叫人心疼啊!」杜麗娘眼看滿園春色感嘆到:「如果不是親自來到園里,怎麼會知道春色竟如此美妙呢」。


隨即唱到:「原來這里早已奼紫嫣紅開遍的花園春景,而我卻從來不曉得,就像我青春年華一樣一直浪費著。沒人愛惜呀。人生本來就該遇上良辰美景,人生本來就該遇上賞心樂事,可是我從沒有遇上;我知道有良辰美景,但它們絲毫不能排遣我的心中之愁;至於賞心樂事,到現在還不知躲在誰家院落哩!但今天既然偷偷閃出了牢籠,那就放開懷抱享用這春景吧:抬頭,高處是雲霞舒捲;眼光順雲勢移向遠方,又見一片片的風吹開雲一絲絲的像籠上煙波里的畫船輕晃,真是好看啊。大自然和人很友好嘛,怎麼人卻躲在錦屏背後和春光交不上朋友呢?」


春香看著滿園的花對麗娘說:「這園子里的花可都開了,唯獨這牡丹離開花還早得很呢!」春光令人舒暢,但春歸畢竟令人惆悵。麗娘唱:「既有鳥聲,又有叢叢紅色杜鵑花掩映在青山裡,有道是開到荼蘼花事了,花樣年華,也像煙絲般無力自持,能不遺憾嗎?春香啊,牡丹雖然漂亮,但花期太晚比荼蘼開得還遲一點的她,並不在繁花盛放的日子與人爭艷,這春色滿園她怎麼能占優勢呢?」(她與牡丹一樣頗具自信的矜持)。在懷春的少女面前,那些鶯鶯燕燕成對兒的在「歌」、在「語」真讓人遐想連篇。你聽那鶯語清脆得不能再清脆了;鶯歌簡直圓潤得像在空氣里滾。那是自由的語、自由的歌啊!轉念想到自己不覺黯然,無趣悲涼,還是回去吧。再美的園子只是看也不足夠,不多提了也罷。


怎麼看都是沒用的,即使賞遍了十二亭台也是白費的。到不如趁興回去任滿懷心緒多彌留繾卷在美景的回憶中。

❻ 《牡丹亭》的譯本有哪些

《牡丹亭》還被譯成多種文字介紹到國外。德國洪濤生翻譯的《牡丹亭》1933年由北京出回版社出版,全答譯本1937年分別由蘇黎士和萊比錫拉舍爾出版社出版。英文的全譯本由美國的印地安那大學出版社出版,日譯本有兩種版本。此外還有多種單折的譯本。

❼ 牡丹亭.驚夢的全文翻譯

全文翻譯:

天下女子的多情,難道還有像杜麗娘那樣的嗎?夢見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親手描繪自己的畫像傳於世以後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尋求到所夢的人而復生。像杜麗娘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是多情的人了。

她的情在不知不覺中激發起來,而且越來越深,活著時可以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為情而生。活著不願為情而死,死而不能復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極點啊。夢中產生的情,為什麼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難道還缺少這樣的夢中之人嗎?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親,等到掛冠辭官後才感覺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說法啊。

記述杜太守事跡的故事,模仿了晉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廣州太守馮孝將兒女戀愛的傳說。我稍加改動而寫成了這個劇本。至於杜太守拘押拷打柳夢梅,也就象漢代睢陽王拘押拷打談生了。

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徹的。自己不是學問貫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只是一味強調(杜麗娘死而復生與柳夢梅結合的事)從理的角度看一定沒有,又怎麼知道從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牡丹亭.驚夢》出自明代戲劇家湯顯祖

原文如下: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死三年矣,復能溟溟莫中其所夢者而生。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而不可與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必因落枕而成親,待掛冠而為密者,皆形骸之論也。

傳杜太守事者,彷彿晉武都守李仲文、廣州守馮孝將兒女事。予稍為更而演之。至於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漢睢陽王收拷談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書。自非通人,恆以理相格耳!第雲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7)牡丹亭全譯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牡丹亭》因教書先生教授了《詩經》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詞,杜麗娘萌生傷感之情,在與丫鬟一起游覽了自家的後花園之後更生傷春之情,回來後竟然夢中與一手持折柳的公子在花園內有了一番雲雨之情,在夢醒之後獨自入後花園尋找夢里多情郎。

由此,也就有了崑曲《牡丹亭》中杜麗娘「游園」、「驚夢」和「尋夢」等幾段戲。戲劇家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被改編成各種戲曲傳唱了數百年之久,「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的詞句更是膾炙人口。

在江南蘇杭一帶,崑曲是當年頗為流行的一種戲曲,而《牡丹亭》則一直是崑曲的保留劇目。《牡丹亭》中,最為引人入勝的當屬杜麗娘與柳夢梅那亦真亦幻的愛情故事。

❽ 求《牡丹亭 驚夢》的全文翻譯,,我百度不到

麗娘游園歸來,睏倦了,便伏幾小睡,卻作了個甜美的夢:夢見一個小生,拿著柳枝,向她說道:「小生那一處不尋訪小姐來,卻在這里。恰好在花園內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通書史,可作詩以賞此柳乎?」

麗娘沒有答話,只是想:「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小生一笑,唱道:「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在幽閨自憐。」便牽麗娘衣袖,轉過芍葯欄前湖山石邊說話去了。

麗娘怎會在夢中與一素昧平生的人幽會呢?原來一直受封建禮教禁銅的麗娘,沒有人與她說過知心話。與她最親近的母親,看她睡個午覺,也要說不符家教,看她綉對鴛鴦,也不以為然。

麗娘委實寂寞得很,渴望有人關心她同情她,當夢中人說出這「似水流年,如花美眷」八個字時,動魄驚心,怎能不引為知己?以柳枝求題,也不是一般市俗之見,他不是捧來珠光寶氣的首飾,而是分文不值的垂柳枝。

戲里有一折「寫真」,描寫杜麗娘作自畫像,可見她有很高的藝術修養,在她眼裡,藝術價值與實用價值、經濟價值之間並不劃等號,一草一木都可人畫,對金銀珠寶、烏紗玉帶卻看不上眼。在這一點上,他們又有了共同語言。心靈上的相通,在麗娘看來是頭等重要的事,與此人為伴是幸福的,輕輕地一牽,便隨他而去了。

(8)牡丹亭全譯擴展閱讀:

《牡丹亭》因教書先生教授了《詩經》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詞,杜麗娘萌生傷感之情,在與丫鬟一起游覽了自家的後花園之後更生傷春之情,回來後竟然夢中與一手持折柳的公子在花園內有了一番雲雨之情,在夢醒之後獨自入後花園尋找夢里多情郎。由此,也就有了崑曲《牡丹亭》中杜麗娘「游園」、「驚夢」和「尋夢」等幾段戲。

戲劇家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被改編成各種戲曲傳唱了數百年之久,「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的詞句更是膾炙人口。在江南蘇杭一帶,崑曲是當年頗為流行的一種戲曲,而《牡丹亭》則一直是崑曲的保留劇目。《牡丹亭》中,最為引人入勝的當屬杜麗娘與柳夢梅那亦真亦幻的愛情故事。

在這篇小說十分復雜的情節構造中,作者更是大量地運用了平行技巧。宴會里,竇夫人把錢夫人交由程參謀陪伴伺候。錢夫人顯然立刻對這個「分外英發」、「透著幾分溫柔」的男人,另眼看待,暗中細細打量他。

我們所以知道,是因為,始終跟隨錢夫人觀點的作者,在錢、程二人被竇夫人介紹相識後,立即細細描述程參謀的長相儀態,衣飾打扮,和一言一舉。程參謀確實觸動了錢夫人的記憶之弦。可是開始的時候,她很可能只在潛意識里把他和鄭彥青聯想在一起。她覺得有點不安,不自在,「觸到了程參謀的目光,她即刻側過了頭去」,卻又不大明白何以如此。

這篇小說的最終主題,是「人生如夢」。所以作者處處採納「夢」的比喻和意象,使人產生「夢幻境界」的聯想和印象。首先,小說題《游園驚夢》,就有一個「夢」字;此戲內容亦是杜麗娘入夢。而錢夫人在宴會進行過程中,真的跌入了舊夢。

錢夫人過去享受的那種富貴榮華,今日回想起來,好比一場夢。竇夫人的盛宴,其富麗堂皇氣派,其輝煌鮮明色彩,在今日台北的現實狹窄環境和污染空氣里,簡直好像不可能存在。是夢境!是天堂!

白先勇(1937.7.11~)當代作家。廣西桂林人。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之子。在讀小學和中學時深受中國古典小說和「五四」新文學作品的浸染。童年在重慶生活,後隨父母遷居南京、香港、台灣、台北建國中學畢業後入台南成功大學,一年後進台灣大學外文系。

1958年發表第一篇小說《金大奶奶》。1960年與同學陳若曦、歐陽子等人創辦《現代文學》雜志,發表了《月夢》、《玉卿嫂》、《畢業》等小說多篇。1961年大學畢業。1963年赴美國,到衣阿華大學作家工作室研究創作,1965年獲碩士學位後旅居美國,任教於加州大學。

出版有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台北人》、《紐約客》,散文集《驀然回首》,長篇小說《孽子》等。上世紀80年代其作品《謫仙記》被導演謝晉改編為電影《最後的貴族》。他是女作家三毛的啟蒙老師,上世紀60年代與張愛玲有一面之緣。將湯顯祖的《牡丹亭》精編為「四百年青春之夢,奼紫嫣紅《牡丹亭》」。

❾ 牡丹亭全文翻譯

翻譯:

天下女子的多情,難道還有像杜麗娘那樣的嗎?夢見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親手描繪自己的畫像傳於世以後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尋求到所夢的人而復生。像杜麗娘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是多情的人了。

她的情在不知不覺中激發起來,而且越來越深,活著時可以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為情而生。活著不願為情而死,死而不能復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極點啊。夢中產生的情,為什麼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難道還缺少這樣的夢中之人嗎?

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親,等到掛冠辭官後才感覺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說法啊。記述杜太守事跡的故事,模仿了晉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廣州太守馮孝將兒女戀愛的傳說。我稍加改動而寫成了這個劇本。至於杜太守拘押拷打柳夢梅,也就象漢代睢陽王拘押拷打談生了。

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徹的。自己不是學問貫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只是一味強調(杜麗娘死而復生與柳夢梅結合的事)從理的角度看一定沒有,又怎麼知道從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拓展資料:

《牡丹亭》是湯顯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國戲曲史上浪漫主義的傑作。作品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洋溢著追求個人幸福、呼喚個性解放、反對封建制度的浪漫主義理想,感人至深。

杜麗娘是中國古典文學里繼崔鶯鶯之後出現的最動人的婦女形象之一,通過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婚姻,喊出了要求個性解放、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聲,並且暴露了封建禮教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殘。

《牡丹亭》以文詞典麗著稱,賓白饒有機趣,曲詞兼用北曲潑辣動盪及南詞宛轉精麗的長處。明呂天成稱之為「驚心動魄,且巧妙迭出,無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湯顯祖在該劇《題詞》中有言:「如杜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閱讀《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饗宴,穿越時空的生死之戀,不必藉助現代科技,纏綿穠麗,至情弘貫蒼茫人世,迤邐而來。

熱點內容
盆栽植物模型 發布:2025-07-20 22:51:36 瀏覽:841
花藝和室榻榻米 發布:2025-07-20 22:48:07 瀏覽:376
七瓣花花語 發布:2025-07-20 22:47:56 瀏覽:602
株櫻花外表 發布:2025-07-20 22:43:33 瀏覽:101
第五人格七夕節隨從返場 發布:2025-07-20 22:31:45 瀏覽:841
葡萄盆景圖片大全欣賞 發布:2025-07-20 22:31:42 瀏覽:7
蠟梅花開時 發布:2025-07-20 22:31:00 瀏覽:494
花藝製作轉台 發布:2025-07-20 22:06:23 瀏覽:681
山茶花油怎麼吃 發布:2025-07-20 21:59:09 瀏覽:523
小荷花編導 發布:2025-07-20 21:54:09 瀏覽: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