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花鼓戲鐵板橋戲牡丹

花鼓戲鐵板橋戲牡丹

發布時間: 2021-02-21 00:52:21

A. 求衡陽花鼓戲大全🙏🙏百度網盤

可以搜索衡州花鼓戲迷會網站進行觀看的,裡面有很多衡陽花鼓戲的知識與演員信息!

B. 衡州的衡州花鼓戲

衡州花鼓戲是流布於衡陽湘南地區的一種地方傳統戲劇,它的前身在衡陽、衡南、耒陽、常寧一帶叫「馬燈」,衡山衡東一帶叫「花鼓燈」,攸縣、茶陵一帶叫「地花鼓」,安仁叫「花燈」,永州江左一帶叫「花燈」,江右一帶叫「唱調」 。1982年,在撰修《中國戲劇志·湖南卷》時經過專家的論證協商,將流行在湘南各地的花鼓戲 統稱為衡州花鼓戲,從而成為湖南花鼓戲的最重要流派。
衡州花鼓戲起源於明嘉靖年間,成形於清同治年間,是在燈會、採茶、儺舞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距今已有560餘年歷史。在藝術特色上其聲腔基本以「嗩吶牌子」和「川子調」為主,演出的舞台語一般採用衡陽地方方言,劇中人物角色以小生、小旦、小丑為主,音樂以活躍、開朗、高亢、激昂著稱,熱情奔放,載歌載舞,山歌風味非常濃厚。
衡州花鼓戲的傳統劇目和創作的新劇目共有300餘出,主要有3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取材民間生活,反映勞動和愛情生活的,如《磨豆腐》、《抖碓》、《雙采蓮》、《送表妹》、《裝癲吵架》等,還有勸誡不良習氣的,如《勸夫》、《勸妹》、《戒洋煙》、《傅公子趕妻》、《打鐵》、《龔瞎子縫衣》等。二是取材神話傳說或酬神、祭祀中的故事,如《鐵板橋》、《大盤洞》、《四仙姑下凡》等。三是吸取地方大戲或皮影、木偶戲的傳統劇目,經過藝人不斷加工整理而成的,如《楊春龍》、《打磚會兄》、《蜜蜂記》、《五鼠鬧東京》、《賣絲鞋》、《搶親失妹》等。
衡州花鼓戲具有以下基本藝術特徵:
第一,對民間習俗的依存性。如《磨豆腐》等劇目表現了濃郁的地域民俗。
第二,形成了比較固定的成套劇目,如《喜盈門》等。
第三,源於古典戲曲的繼承性。衡州花鼓戲繼承了崑曲、京劇等古典戲曲的藝術特徵,如表演的程式化、虛擬化。
第四,演出主要為「三小」陣營,構成獨特的通俗美,其簡約、質朴與短小精悍的特點,特別適宜在鄉村地區演出。

C. 湖北花鼓戲的分類

是打鑼腔系的湖北地方劇種,先後於嘉慶、道光年間分四路興起.
一是鄂東南路.其中以具有200年左右歷史的黃梅採茶戲為代表,以蘄春、黃梅、廣濟為中心,流傳到安徽、江西部分地區和本省陽新富水(興國)以南及通山等地,並在流變過程中,於道光,咸豐年間同陽新一帶的花鼓戲相結合而產生了陽新採茶戲.
二是鄂東北路.其中早期以具有約200年歷史的東路花鼓戲為代表,以蘄水(今浠水)、黃安(今紅安)、麻城、羅田為中心,流傳到鄂城、大冶、咸寧等地;晚期以具有130餘年歷史的黃孝花鼓戲(今楚劇)為代表,以黃陂、孝感及武漢周圍為中心,流傳到省內黃岡、鄂城、大冶、漢陽、武昌、嘉魚、咸寧及陽新富水以北地區與河南、安徽部分地區;還有雲夢、安陸、應山等地的府河派一-應山花鼓戲,後與黃孝花鼓戲台流.
三是鄂西北路.其中以具有170餘年歷史的襄陽花鼓戲為代表,以襄陽、棗陽、宜城、光化、谷城為中心,流傳於襄陽、鄖陽整個地區,並向北流傳到河南,向西北流傳到陝西部分地區.此路還有遠安花鼓戲、鄖陽花鼓戲、隨縣花鼓戲.
四是鄂中南路,即約於嘉慶、道光年間在沔陽、天門一帶形成的沔陽花鼓戲(曾稱天沔花鼓戲,今稱荊州花鼓戲).流傳於仙桃、天門、潛江、荊州、荊門和宜昌、咸寧部分地區,並向南流傳到湖南嶽陽等地.
鄂東北路打鑼腔,是在鄂東民歌小調的基礎上,受清戲(高腔)影響而形成,當地稱「哦呵腔」。唱這種聲腔的劇種有黃梅採茶、東路花鼓、黃孝花鼓(又名西路花鼓,楚劇的前身)、天(天門)沔(沔陽)花鼓(1981年改名荊州花鼓)、襄陽花鼓、遠安花鼓、陽新採茶。它們的主腔名稱及演唱風格雖然各不相同,但因淵源關系密切而具有共同特點,演唱時都用人聲幫腔,鑼鼓伴奏(現已普遍改用絲弦托腔)。主腔名稱,黃梅採茶為「七板」,東路花鼓為「東腔」,黃孝花鼓為「迓腔」,天沔花鼓為「高腔」和「圻水」,襄陽花鼓和遠安花鼓為「桃腔」,陽新採茶為「北腔」。唱腔結構以上下句為基本形式。常由起腔、正腔、腰板、落腔4部分組成,而又有多種板式變化。男女分腔的句式落音,多是男腔為下句落「do」的宮調式,女腔為下句落「sol」的徵調式。男女不分腔的,則均為下句落「sol」的徵調試。基本劇目大致相同,都有「三十六大本,七十二小出」的說法。其中,有一批打鑼腔的特有劇目,如《告經承》、《告堤霸》、《鬧公堂》、《大清官》、《蕎麥記》以及以喻老四、張德和為主角的組戲等,描寫的多是黃梅、廣濟、圻水(今浠水)一帶的故事,有「花鼓戲開了鑼,不是喻老四就是張德和」之說。常演的劇目還有《天仙配》、《梁山伯與祝英台》、《秦雪梅》、《呂蒙正潑粥》、《酒醉花魁》等。另有一戲一曲或數曲的小調戲,如《賣棉紗》、《綉荷包》、《雙撇筍》等,表演形式保持著濃郁的鄉土氣息。 大筒腔,因主奏樂器為大筒胡琴(定re-la弦)而得名,源於四川梁山,亦稱梁山調。據清咸豐二年(1852)的《長樂縣志》記載:「正月十五夜……張燈演花鼓戲,曰鬧元宵……演戲多唱楊花柳戲,其音節出於四川梁山縣,又曰梁山調。」唱大筒腔的劇種有鍾祥、荊門的梁山調,崇陽、通城的提琴戲,鶴峰、五峰的楊花柳(又名柳子戲、或陽戲),恩施的燈戲,巴東的堂戲,一說黃梅、廣清的文曲戲亦屬大筒腔系的劇種。大筒腔的曲調結構,由上、下句唱腔和上、下句過門相對稱的4個樂句組成。基本板式有一流(或稱「單句子」,一句詞用上、下兩句腔唱完)、二流(或稱「雙句子」,一句詞用一句腔唱完)。唱腔有男女分腔和不分腔之別,音域寬廣,真假聲並用。尾音翻高8度,也有的用「平腔」演唱。常演劇目有《天平山》(《劉海戲蟾》)、《打蘆花》、《藍橋汲水》、《楊氏送飯》、《鐵板橋》、《雪山放羊》等。
兼唱以上兩種聲腔的,有鄖陽花鼓和隨縣花鼓。鄖陽花鼓「八岔」為打鑼腔,「琴子」為大筒腔。隨縣花鼓「蠻調」為打鑼腔,「梁山調」為大筒腔。

D. 衡陽花鼓戲鐵板橋戲牡丹什麼調子

湖南花鼓戲,只是一個籠統的概念,是湖南各地花鼓戲的統稱,分為長沙花鼓戲,邵陽花鼓戲,衡陽花鼓戲,常德花鼓戲,零陵花鼓戲,岳陽花鼓戲等等。 若問其曲調嘛各個劇種不一樣。 長沙花鼓戲,音樂分川調類,打鑼腔類,小調類,過場音樂及打擊樂。 主要唱腔有:西湖調,反西湖調(南手),西湖調二流與三流以及叫頭滾板數板等等,花石調,爛板子調,十字調(雙川),反十字調,比古調,涼傘調,中秋調,賀喜調,羅漢調,洞腔,反手洞腔,梁山調,漁鼓調,六音神調,丫鬟調,神調,反神調,辭店調,安童調(有說為:一字調),快一字調,還魂調,補缸調(全國很多劇種都有這個調),勸調,勸夫調,西調,和調,道情調,寧鄉正調,長沙反調,湘陰調,討學錢調,牧羊調,八音聯禪調.., 小調有;;;姨娘調,嫂子調,木馬調,木馬三流,木皮調,過江調,採茶調,采蓮調,洗菜心,下盤棋調,送財調,送子調,望郎調,雪花飄,九連環,探妹調,十月子飄,玉娥郎,陽雀調,放風箏,夜落金錢,小送郎,四季鬧更,瓜子紅,到貼調,扯白歌,賣雜貨調,銅錢歌,畫眉子鑽山調。. .器樂曲有:八板子,得勝令,大擺隊,哀調,如來佛,大開門。八里亭,風入松 打擊樂類同於長沙湘劇。邵陽花鼓戲有;三川調,四川調,哀川調,安川調,葯川調,二流,衡山調,北神調,南神調,北數板,南數板,漁鼓調,安陰,安陽,陽煙調,甜送郎,苦送郎,聯禪調,陰調,採茶調,等等為數不多的川調,還有走場牌子,以及數量特別多的地方小調,等等以及它們的各種板變體。過場音樂與打擊樂基本同於祁劇。

熱點內容
海棠喜肥嗎 發布:2025-07-21 05:31:18 瀏覽:512
雲南茶花八大名品 發布:2025-07-21 05:22:11 瀏覽:136
梅花鑲鑽 發布:2025-07-21 05:17:56 瀏覽:665
竹葉盆景 發布:2025-07-21 05:17:52 瀏覽:901
食人花語大全 發布:2025-07-21 05:13:43 瀏覽:400
七片葉子一朵花能 發布:2025-07-21 05:13:01 瀏覽:788
蝴蝶蘭花劍怎麼固定 發布:2025-07-21 04:58:17 瀏覽:99
武漢插花培訓費用 發布:2025-07-21 04:51:56 瀏覽:927
玫瑰與花盆 發布:2025-07-21 04:51:14 瀏覽:977
牡丹小型張郵票價格 發布:2025-07-21 04:50:37 瀏覽: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