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牡丹亭中的杜麗娘形象

牡丹亭中的杜麗娘形象

發布時間: 2021-02-20 16:12:04

Ⅰ 求《牡丹亭》中杜麗娘的人物形象分析!!!!!!!!!!

此劇描寫了官宦之女杜麗娘一日在花園中睡著,與一名年輕書生在夢中相愛,醒後終日尋夢不得,抑鬱而終。杜麗娘臨終前將自己的畫像封存並埋入亭旁。三年之後,嶺南書生柳夢梅赴京趕考,適逢金國在邊境作亂,杜麗娘之父杜寶奉皇帝之命赴前線鎮守。其後柳夢梅發現杜麗娘的畫像,杜麗娘化為鬼魂尋到柳夢梅並叫他掘墳開棺,杜麗娘復活。隨後柳夢梅趕考並高中狀元,但由於戰亂發榜延時,仍為書生的柳夢梅受杜麗娘之託尋找到丈人杜寶。杜寶認定此人胡言亂語,隨即將其打入大獄。得知柳夢梅為新科狀元之後,杜寶才將其放出,但始終不認其為女婿。最終鬧到金鑾殿之上才得以解決,杜麗娘和柳夢梅二人終成眷屬。

女主角杜麗娘是古典戲曲中最可愛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會地位規定她應該成為具有三從四德的賢妻良母。她出生於一個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里充斥著濃重的封建禮教氣氛。劇中杜麗娘日常的行為舉止,絲毫不違背她作為名門閨秀的身份,她在作品開始時,是一個美麗聰明的少女,帶有貴族小姐普遍的特點,溫柔、馴順、穩重。她本人也打算嚴格地用禮教來約束自己的言行,她幼小心靈中,充滿了封建禮教。
》。《驚夢》和《尋夢》是杜麗娘郁積在心中的熱情的爆發,也是她反抗現實世界的實際行動。 《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於它具有強烈地追求個性自由,反對封建禮教的浪漫主義理想。這個理想作為封建體系的對立面而出現。善良與美好的東西都屬於杜麗娘。湯顯祖描寫杜麗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寫杜麗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寫出,她不是死於愛情被破壞,而是死於對愛情的徒然渴望。通過杜麗娘的形象,《牡丹亭》表達了當時廣大男女青年要求個性解放,要求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聲,並且暴露了封建禮教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殘。

Ⅱ 《牡丹亭·游園》中杜麗娘人物分析

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又名《還魂》),以積極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通過杜麗娘為追求愛情「生而死」、「死而生」的情節,成功地塑造了一個達到了「情之至」的「有情人」、具有反封建戰斗光輝的杜麗娘形象,熱情歌頌了「情」對「理」的勝利,個性解放沖決封建禮教的勝利。全劇構思奇特,劇中人物表現出高度的理想主義精神和強烈的激情,極富浪漫主義色彩。且語言絢麗多彩,十分優美,是明代傳奇中最優秀的劇作。 杜麗娘與小丫頭春香、青年書生柳夢梅構成了全劇沖突的正方。 身為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杜麗娘才貌端妍,聰慧過人。但在這樣一位淑靜溫順的嬌小姐身上,同時顯示出與大自然的天然諧和感以及對美與愛的強烈追求,還有她心細如絲的分析能力和獨立識見,以及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酷愛自由與反叛束縛的精神。因此一旦她面對菱花鏡發現了自己無比嬌艷的「三春好處」,一旦她步入了充滿著生機、流淌著春意的後花園中,她的惆悵無奈、她的委屈與痛苦便如江潮般在心頭激盪。無可排遣的春情幽怨愈積愈多,決堤沖防,勢所必然。她終於在昏然夢幻中,經由花神的引點,得到了書生柳夢梅的及時撫愛。那種憐玉惜香的愛惜與溫存,那些半推半就的靦腆與主動,那般刻心銘骨的極樂體驗與無限回味,都成為杜麗娘高於一切的情感財富。她那番「這般花花草草有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的感喟,正是對所謂戀愛自由、死而不怨的強烈呼喚。由唯唯喏喏的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發展到勇於決裂、敢於獻身的深情女郎,這是杜麗娘性格的第一度發展。一度發展是如此的迅捷,升華得如此強烈,夢醒之後與現實的距離和反差又是如此之巨大,以致杜麗娘不得不付出燃盡生命全部能量的代價,病死於尋夢覓愛的徒然渴望之中。但杜麗娘的可貴之處不僅在於能為情而死,還表現在死後面對閻羅王據理力爭,表現在身為鬼魂而對情人柳夢梅一往情深,以身相慰,最終歷盡艱阻為情而復生,與柳夢梅在十分簡陋的儀式下稱意成婚。這是杜麗娘性格的第二度發展與升華,所謂「一靈咬住」,決不放鬆,「生生死死為情多」。杜麗娘性格的第三度發展表現在對歷經劫難、終得團圓之勝利成果的保護與捍衛。 小丫頭春香是一位活潑可愛的人物。從某種意義上說,春香正是杜麗娘性格中調皮、直率層面的外化。鬧學的主角是她,而後台則是杜麗娘。盡管杜麗娘還是用「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格言去教訓春香,但她本人又何嘗不想與丫環一塊去玩耍呢?發現後花園的是春香,而在後花園中演出一幕男歡女愛、驚神泣鬼的夢中喜劇的正是小姐本人。春香的導引與陪襯,使得杜麗娘更為儀態萬方、內涵豐富。這一對少女珠連璧合般的聯袂登場,與後來舞台本中花神聖母般的形象交相輝映,將女性美的群體陣容渲染得靚麗如畫。書生柳夢梅的性格基調是痴情、鍾情與純情。拾到美女像便想入非非,以圖像叫喚出真身來,此謂之痴情;此前在夢中便與素昧平生的杜麗娘結合,此謂之鍾情;旅居過程中又與女鬼幽會,使之起死回生後又對她忠心不二,此謂之純情。《牡丹亭》所譜寫的這首至真、至純、至美的愛情頌歌,是中國戲劇史上令人心醉、心悸乃至心折的經典曲目。此外,為杜麗娘的真情所感召,爽快的判官和富於理解力與同情心的皇帝,都加入了正方的陣營,這就使得杜麗娘得以處變不驚、起死回生,終獲勝利。 構成本劇內在沖突的反方陣營中主要有南安太守杜寶和老塾師陳最良兩人。杜寶主要代表頑固不化的封建統治階級,陳最良則代表著陳腐迂闊的封建教化。 奇幻與現實的緊密結合,強烈的主觀精神追求,濃郁的抒情場面,典雅絢麗的曲文鋪排,都體現出《牡丹亭》較為典型的浪漫主義風格和多重藝術魅力。《牡丹亭》中的天上地下、虛實正奇達到了一種從心所欲的境界。盡管湯顯祖可以使人物故事虛到極點,但有時卻又落腳到真切的實處。 以一系列抒情場次表現主人公強烈的追求,使其主觀精神外化,並在此基礎上令戲劇沖突持續升級,這正是《牡丹亭》的神韻與魅力之所在。最使人感慨的是《驚夢》這場戲。這是對自然、青春和愛情的禮贊,自始至終充滿庄嚴華妙的儀式感。《驚夢》作為古典戲曲中最令人感佩、發人深思的兒女風情戲,整體浸潤著浪漫主義的感傷之美、追求之美、情愛之美和理想之美。 《牡丹亭》又是一部兼悲劇、喜劇、趣劇和鬧劇因素於一體的復合戲。各種審美意趣調配成內在統一的有機體。全劇共55出,前28出大體屬於以喜襯悲的悲劇,後27出屬於以悲襯喜的喜劇。僅僅為了爭取愛的權利,便不得不付出生命的代價,這既是杜麗娘本人的青春悲劇,也是家庭與社會的悲劇。《訣謁》、《鬧殤》、《魂游》等出戲,都極其悲涼凄宛。而《閨塾》等出戲則極富喜劇色彩。天真活潑而又調皮的春香,與老成持重卻時帶迂腐的陳先生,在犯規與學規之間彼此較量,呈現出反差甚大的強烈喜劇效果。石道姑等人的設置,更帶有鬧劇、趣劇的味道。但其中的悲劇意味也著實令人傷感:原來做官是要以六親不認、犧牲情感作為起碼代價的!這種悲喜交融、彼此映襯的戲曲風格,正是富有中國戲曲特色的浪漫精神的具體呈現

Ⅲ 《牡丹亭》中的杜麗娘的性格特點

杜麗娘乃是古典戲曲中少有的少女形象之一。作為南安太守杜寶的掌上明珠,她的出身決定了她應該成為具有三從四德的賢妻良母的形象,可是在婢女春香的引誘下,她偷偷越出綉房走進花園,在春天大自然的感召下喚醒了她的青春活力,以及心底的那一絲渴望愛情的念頭,並在夢中與情郎柳夢梅幽會於牡丹亭畔。

可是面對封建禮教的壓迫,現實中她沒有辦法獲得自己的愛情,最終只能鬱郁而終。然而其真情感動了天地鬼神,最終還魂而生,在經歷了無數坎坷後和柳夢梅終成眷屬。

杜麗娘這一人物形象顯示出的是人性中濃烈的情,此情讓「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3)牡丹亭中的杜麗娘形象擴展閱讀:

杜麗娘,是明代流傳很廣的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記》中的女主角,為湯顯祖的《牡丹亭》提供了基本的故事情節,並且經由《牡丹亭》而聞名於世。《牡丹亭》中的許多部分還沿用了話本中的故事情節,如:【驚夢】、【尋夢】、【鬧殤】各出的賓白中還保留著話本中的若干原句。

《牡丹亭還魂記》(簡稱《牡丹亭》,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劇本),刊行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

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於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該劇文辭典雅,語言秀麗。

該劇是中國戲曲史上傑出的作品之一,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感天動地竇娥冤》、 《長生殿》合稱中國四大古典戲劇。

Ⅳ 《牡丹亭》中杜麗娘的形象特點

<牡丹亭>是明代大麴家湯顯祖的代表作,這時作家的思想和藝術都已經成熟。明代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節。《牡丹亭》在《驚夢》《尋夢》《鬧殤》各出的賓白中還保留了話本的若干原句。在小說中,杜麗娘還魂後,門當戶對的婚姻順利締成;而在戲曲中,湯顯祖進行了脫胎換骨的創造性勞動,把小說中的傳說故事同明代社會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使它具有強烈的反禮教、反封建色彩,煥發出追求個性由的光輝理想。 女主角杜麗娘是古典戲曲中最可愛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會地位規定她應該成為具有三從四德的賢妻良母。她的人生第一課是《詩經》的首篇《關雎》。傳統說法認為它是「後妃之 德」的歌頌,是最好的閨范讀本。她卻直覺地認出這是一支戀歌。在婢女春香的慫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閨房。「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春天的大自然喚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籠罩著封建禮教氣氛,幾乎與世隔絕的環境中,眼睜睜地看著青春即將逝去,她卻無能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熾熱的感情壓制在心中。湯顯祖沒有因襲前人小說戲曲中一見傾心,互通殷勤,後花園私訂終身的手法,而安排杜麗娘在游園之後和情人在夢中幽會;幽會以後,接著描寫她第二次到園中《尋夢》。《驚夢》和《尋夢》是杜麗娘郁積在心中的熱情的爆發,也是她反抗現實世界的實際行動。 《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於它具有強烈地追求個性自由,反對封建禮教的浪漫主義理想。這個理想作為封建體系的對立面而出現。善良與美好的東西都屬於杜麗娘。湯顯祖描寫杜麗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寫杜麗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寫出,她不是死於愛情被破壞,而是死於對愛情的徒然渴望。通過杜麗娘的形象,《牡丹亭》表達了當時廣大男女青年要求個性解放,要求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聲,並且暴露了封建禮教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殘。

Ⅳ 談談《牡丹亭》中杜麗娘形象

女主角杜麗娘是古典戲曲中最可愛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會地位規定她應該成為具有三從四德的賢妻良母。她出生於一個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里充斥著濃重的封建禮教氣氛。她的家庭是個封建官僚家庭,父母對她的一舉一動都關心備至。她的父親杜寶是個儒生出身的太守,是傳統道德的代表人物,為官忠於職守,為人堅持禮教,而母親甄氏則是個夫唱婦隨的賢妻良母式的女子。作者特別寫了他們對杜麗娘的教育。杜麗娘因為春日晝長,白日犯困小憩,杜寶也要訓斥她;而甄氏因為杜麗娘去了自家花園,衣裙上綉了一對花,一雙鳥,也大驚失色,生怕女兒因此而學壞,並且還給她安排了丫環和道學先生,前者監視她的行動,後者負責她的教育。因此,他們的愛帶上了深深的社會功利色彩,目的是要將女兒培養成一個封建社會所要求的模範淑女。作者如此描繪杜麗娘的生活環境、周圍人物,深刻地揭示了她所面臨的對手不是某些單個人物,而是由這些人物所代表著的整個正統意識和正統社會勢力。她的人生第一課是《詩經》的首篇《關雎》。傳統說法認為它是「後妃之德」的歌頌,是最好的閨范讀本,她卻直覺地認出這是一支戀歌。在婢女春香的慫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閨房私自游園。杜麗娘准備游春,先是梳妝打扮。這時對鏡,內心進入恍惚痴想狀態,明明是為自己的美色自豪,但又不好意思。打扮本是為人看,但她說「恰三春好處無人見,不提防沉魚落燕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又怕被人看見。這確實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狀態。「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春天的大自然喚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籠罩著封建禮教氣氛,幾乎與世隔絕的環境中,眼睜睜地看著青春即將逝去,她卻無能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熾熱的感情壓制在心中。湯顯祖安排杜麗娘在游園之後和情人在夢中幽會.<驚>是杜麗娘郁積在心中的熱情的爆發,也是她反抗現實世界的實際行動。劇中杜麗娘日常的行為舉止,絲毫不違背她作為名門閨秀的身份,她在作品開始時,是一個美麗聰明的少女,帶有貴族小姐普遍的特點,溫柔、馴順、穩重。她本人也打算嚴格地用禮教來約束自己的言行,她幼小心靈中,充滿了封建禮教。她去遊玩空寂無人的花園,還想到「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這是現實環境造成的她的性格的一面;但在另一面,當杜麗娘獨處深思時,卻不由自主地發出對「才子佳人」「密約偷期」的傾慕;在更深的一層,當完全擺脫現實束縛進入夢境時,她的潛在慾望便充分地活躍起來。 主人公杜麗娘在禮教束縛下的復雜細膩的哀愁和堅定執著的反抗性格,被作者以文采瑰麗的妙筆,描繪得淋漓盡致:「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數百年來,為人們唱得口角生香.《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於它具有強烈地追求個性自由,反對封建禮教的浪漫主義理想。這個理想作為封建體系的對立面而出現。善良與美好的東西都屬於杜麗娘。

Ⅵ 《牡丹亭》杜麗娘的形象有哪些特點

杜麗娘是古典戲曲中最令人難忘的女性形象之一,具有明代新的時專代特徵。她深受封建束縛,在屬官衙住了三年,連有個後花園都不知道,可見父母拘禁之嚴。她這一生根本沒有享受愛情的可能,註定必須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她的形象是明代初期大力提倡程朱理學、宣揚封建道德時代的典型。同杜麗娘的反抗堅決、強烈、執著。《詩經》中的愛情詩和花園里的春光一旦喚醒了她的青春,她就有感而夢,到夢中去追尋現實中找不到的愛情。而夢中的愛情使她迅速成長,她不再壓抑,不再羞恥,她甚至驕傲地對春香宣布了自己的愛情!夢境不可再,她就毅然決定為情而死。死後她仍然沒有放棄追求愛情,呼冤喊屈,訴說一夢而亡的經歷,以至至情感動了判官,許她「隨風游戲,跟隨此人」,終於在現實中找到了夢中情人,死而復生。還魂後為了愛情,她大膽與父親爭辯,寧可不做杜家女,也決不放棄柳夢梅。

Ⅶ 《牡丹亭》中杜麗娘的人物形象

女主角杜麗娘是古典戲曲中最可愛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會地位規定她應該成為具有三從四德的賢妻良母。她出生於一個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里充斥著濃重的封建禮教氣氛。她的家庭是個封建官僚家庭,父母對她的一舉一動都關心備至。她的父親杜寶是個儒生出身的太守,是傳統道德的代表人物,為官忠於職守,為人堅持禮教,而母親甄氏則是個夫唱婦隨的賢妻良母式的女子。作者特別寫了他們對杜麗娘的教育。杜麗娘因為春日晝長,白日犯困小憩,杜寶也要訓斥她;而甄氏因為杜麗娘去了自家花園,衣裙上綉了一對花,一雙鳥,也大驚失色,生怕女兒因此而學壞,並且還給她安排了丫環和道學先生,前者監視她的行動,後者負責她的教育。因此,他們的愛帶上了深深的社會功利色彩,目的是要將女兒培養成一個封建社會所要求的模範淑女。作者如此描繪杜麗娘的生活環境、周圍人物,深刻地揭示了她所面臨的對手不是某些單個人物,而是由這些人物所代表著的整個正統意識和正統社會勢力。她的人生第一課是《詩經》的首篇《關雎》。傳統說法認為它是「後妃之德」的歌頌,是最好的閨范讀本,她卻直覺地認出這是一支戀歌。在婢女春香的慫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閨房私自游園。杜麗娘准備游春,先是梳妝打扮。這時對鏡,內心進入恍惚痴想狀態,明明是為自己的美色自豪,但又不好意思。

Ⅷ 《牡丹亭》中杜麗娘的性格特點

是明代大麴家湯顯祖的代表作,這時作家的思想和藝術都已經成熟。明代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節。《牡丹亭》在《驚夢》《尋夢》《鬧殤》各出的賓白中還保留了話本的若干原句。在小說中,杜麗娘還魂後,門當戶對的婚姻順利締成;而在戲曲中,湯顯祖進行了脫胎換骨的創造性勞動,把小說中的傳說故事同明代社會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使它具有強烈的反禮教、反封建色彩,煥發出追求個性由的光輝理想。 女主角杜麗娘是古典戲曲中最可愛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會地位規定她應該成為具有三從四德的賢妻良母。她的人生第一課是《詩經》的首篇《關雎》。傳統說法認為它是「後妃之 德」的歌頌,是最好的閨范讀本。她卻直覺地認出這是一支戀歌。在婢女春香的慫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閨房。「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春天的大自然喚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籠罩著封建禮教氣氛,幾乎與世隔絕的環境中,眼睜睜地看著青春即將逝去,她卻無能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熾熱的感情壓制在心中。湯顯祖沒有因襲前人小說戲曲中一見傾心,互通殷勤,後花園私訂終身的手法,而安排杜麗娘在游園之後和情人在夢中幽會;幽會以後,接著描寫她第二次到園中《尋夢》。《驚夢》和《尋夢》是杜麗娘郁積在心中的熱情的爆發,也是她反抗現實世界的實際行動。 《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於它具有強烈地追求個性自由,反對封建禮教的浪漫主義理想。這個理想作為封建體系的對立面而出現。善良與美好的東西都屬於杜麗娘。湯顯祖描寫杜麗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寫杜麗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寫出,她不是死於愛情被破壞,而是死於對愛情的徒然渴望。通過杜麗娘的形象,《牡丹亭》表達了當時廣大男女青年要求個性解放,要求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聲,並且暴露了封建禮教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殘。

熱點內容
蓿根花卉有哪些 發布:2025-07-21 17:36:43 瀏覽:586
綠藍盆景 發布:2025-07-21 17:34:52 瀏覽:960
執劍櫻花 發布:2025-07-21 16:48:30 瀏覽:714
火舞茶花 發布:2025-07-21 16:47:10 瀏覽:884
山東蘭花吧 發布:2025-07-21 16:29:36 瀏覽:96
梅花的名品 發布:2025-07-21 16:21:33 瀏覽:247
織金盆景展 發布:2025-07-21 16:21:21 瀏覽:635
代表愛情的綠植 發布:2025-07-21 16:20:33 瀏覽:400
丁香油的毒 發布:2025-07-21 16:19:51 瀏覽:742
耐克女櫻花粉 發布:2025-07-21 16:18:50 瀏覽: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