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胭脂膏
① 胭脂膏怎麼用
紅膏一般為膏狀,選擇適合的顏色,打開盒子,可以用指腹或者用海綿撲蘸取腮紅膏。點拍到面部笑肌(笑起來肌肉突出的位置)的地方。最後輕輕拍勻,或者用海綿撲將腮紅壓勻即可。
② canmake的腮紅膏和貝玲妃的玫瑰胭脂水哪個比較好用持久 求推薦
貝玲妃的不脫妝比較持久,但是貝玲妃的玫瑰胭脂水比較講究手法,塗不好就很難看。如果是入門或是圖方便的話還是推薦canmake
,canmake
可以買兩個色號疊加塗也很好看哦~
③ 玫瑰胭脂水粉怎麼製作 簡單幾步調制出上等玫瑰胭脂
古代的胭脂水粉是從帶顏色的花瓣中提取的純天然的產物,胭脂是一種紅色顏料。原產於中國西北匈奴地區的焉支山,匈奴貴族婦女常以「閼氏」(胭脂)妝飾臉面。在公元前139年,漢武帝為了加強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派張騫出使西域。張騫此行,帶回了大量的異國文化,包括西域各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風物。胭脂的引進,也在這個時候。 所謂「胭脂」,實際上是一種名叫「紅藍」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紅、黃兩種色素,花開之時被整朵摘下,然後放在石缽中反復杵槌,淘去黃汁後,即成鮮艷的紅色染料。婦人妝面的胭脂有兩種:一種是以絲綿蘸紅藍花汁製成,名為「綿燕支」;另一種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這兩種燕支,都可經過陰干處理,成為一種稠密潤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寫成「姻脂」,「(月燕)脂」。「脂」字有了真正的意義。除紅藍外,製作胭脂的原料,還有重絳,石榴、山花及蘇方木等。
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統稱,是和妝粉配套的主要化妝品。古時胭脂又稱作燕脂、焉支或燕支,關於胭脂的起源,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說胭脂起於自商紂時期,是燕地婦女採用紅藍花葉汁凝結為脂而成,因為是燕國所產得名。
《中華古今注》中記載:「燕支草似蒯花,出西域,土人以染,名為燕支,中國人謂之紅藍粉。」還有一種說法是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張騫此行不但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而且帶回了大量的異域文化和民族風物,其中就有胭脂。由這兩種說法看來,胭脂應該始自匈奴,後來又傳到漢地的。東漢時班固出使西域回來說過:「匈奴名妻曰閼支,言可愛如燕支。」現在甘肅永昌縣與山丹縣之間,還有叫燕支山或焉支山的,不知是不是從古到今流傳下來的名字?
胭脂的做法是把紅藍花在花開之時整朵摘下,然後放在石缽中反復杵槌,紅藍花的花瓣中含有紅、黃兩種色素,淘去黃色後,即成鮮艷的胭脂。此外我國古醫書中記載可用於製作胭脂的原料,還有蜀葵花、重絳,黑豆皮、石榴、山花及蘇方木等,從這些中葯可以提取天然的紅色素來制胭脂,當然這時的胭脂不再是最早意義上的胭脂了,已經是一切紅妝的指代。
《紅樓夢》有一段寫到: 「寶玉笑道:『鋪子里賣的胭脂不幹凈,顏色也薄,這是上好的胭脂擰出汁子來,淘澄凈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細簪子挑上一點兒,抹在唇上,足夠了;用一點水化開,抹在手心裡,就夠拍臉的了。』平兒依言妝飾,果見鮮艷異常,且又甜香滿頰。」 可見胭脂的做法如同其他化妝品一樣是不斷在改進的。《御香飄渺錄》中說慈禧用的胭脂,是採集了上好的玫瑰花瓣,用干凈的石臼慢慢地把花瓣舂成厚漿後,用細紗過濾取汁,再把當年新繅就的蠶絲剪成胭脂缸口大小,放到花汁中浸泡,等完全浸透取出曬干,就成了上好的胭脂。
「美人妝,面既施粉,復以燕支暈掌中,施之兩頰,濃者為酒暈妝淺者為桃花妝;薄薄施朱,以粉罩之,為飛霞妝。」從《妝台論》中對女子曉妝的描述,可見胭脂對女性紅妝是何等重要。東晉王嘉《拾遺記.卷七》中寫魏文帝美人薛靈芸拜別父母後入宮,一路上淚下不止,用玉唾壺承淚,到京師時,壺中淚凝如血,這紅淚一定是因為沾染了臉上的胭脂。胭脂在唐代時尤為盛行,如唐詩有「三千宮女胭脂面」句,王建《宮詞》:「歸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裡潑紅泥。」說的是一個宮女在盥洗完畢後,臉盆中有如沉澱了一層紅色的泥漿。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記:「貴妃每至夏月,常衣輕綃,使侍兒交扇鼓風,猶不解其熱。每有汗出,紅膩而多香,或拭之於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紅也。」說楊貴妃紅妝之重,連擦汗的帕子都染成了紅色。雖然在說法上誇張,但多少反映了當時的濃妝之風,近代出土唐代彩俑和壁畫也印證了這一點。
以上說的是面脂,口脂也是素來被看重的,戰國宋玉《神女賦》寫「眸子炯其精朗兮,暸多美而可觀。眉聯娟以娥揚兮,朱唇的其若丹。」
唐岑參《醉戲竇美人詩》中 「朱唇一點桃花殷。」說的都是女性紅唇之美。《唐書》中記:「臘日獻口脂、面脂、頭膏及衣香囊,賜北門學士,口脂盛以碧縷牙筒。」說用來盛口脂的容器是雕花象牙筒,可見口脂在諸多化妝品中是多麼被重視和喜愛。唐代人把抹口脂又稱為點唇,僖宗年間,口脂的種類計有石榴嬌、大紅春、小紅春、嫩吳香、半邊嬌、萬金紅、聖檀心、露珠兒、內家圓、天宮巧、洛兒殷、淡紅心、猩猩暈、小朱龍、格雙唐、媚花奴共十六種,並稱為胭脂暈品。
唐代以後,女性的妝飾風格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塗抹胭脂的習俗始終不衰。直到明清時亦然,只是不再象隋唐五代時期那樣誇張了。崇禎皇帝曾賦詩「露宿風餐誓不辭,忍將鮮血代胭脂。」以旌表為國抗敵的女英雄秦良玉,試想若在安穩的盛世,又有多少女子真的去做紅妝季布?
④ 如何用最容易找的材料製作簡單胭脂膏
手工胭脂配方:
珍珠粉:2.5g
紅色珠光雲母粉:08g
玫瑰乾花:4.5g
紫草:4.5g
洛神花:4.5g
橄欖油適量
白色蜂蠟0.8g
⑤ 怎麼做傳統胭脂膏
採集上好的玫瑰花瓣,用干凈的石臼慢慢地把花瓣舂成厚漿後,用細紗過濾取汁,再把當年新繅就的蠶絲剪成胭脂缸口大小,放到花汁中浸泡,等完全浸透取出曬干成為一種稠密潤滑的脂膏,就成了上好的胭脂。
⑥ 玫瑰胭脂水粉怎麼製作
古代的胭脂水粉是從帶顏色的花瓣中提取的純天然的產物,胭脂是一種紅色顏料。原產於中國西北匈奴地區的焉支山,匈奴貴族婦女常以「閼氏」(胭脂)妝飾臉面。在公元前139年,漢武帝為了加強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派張騫出使西域。張騫此行,帶回了大量的異國文化,包括西域各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風物。胭脂的引進,也在這個時候。 所謂「胭脂」,實際上是一種名叫「紅藍」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紅、黃兩種色素,花開之時被整朵摘下,然後放在石缽中反復杵槌,淘去黃汁後,即成鮮艷的紅色染料。婦人妝面的胭脂有兩種:一種是以絲綿蘸紅藍花汁製成,名為「綿燕支」;另一種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這兩種燕支,都可經過陰干處理,成為一種稠密潤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寫成「姻脂」,「(月燕)脂」。「脂」字有了真正的意義。除紅藍外,製作胭脂的原料,還有重絳,石榴、山花及蘇方木等。
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統稱,是和妝粉配套的主要化妝品。古時胭脂又稱作燕脂、焉支或燕支,關於胭脂的起源,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說胭脂起於自商紂時期,是燕地婦女採用紅藍花葉汁凝結為脂而成,因為是燕國所產得名。
《中華古今注》中記載:「燕支草似蒯花,出西域,土人以染,名為燕支,中國人謂之紅藍粉。」還有一種說法是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張騫此行不但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而且帶回了大量的異域文化和民族風物,其中就有胭脂。由這兩種說法看來,胭脂應該始自匈奴,後來又傳到漢地的。東漢時班固出使西域回來說過:「匈奴名妻曰閼支,言可愛如燕支。」現在甘肅永昌縣與山丹縣之間,還有叫燕支山或焉支山的,不知是不是從古到今流傳下來的名字?
胭脂的做法是把紅藍花在花開之時整朵摘下,然後放在石缽中反復杵槌,紅藍花的花瓣中含有紅、黃兩種色素,淘去黃色後,即成鮮艷的胭脂。此外我國古醫書中記載可用於製作胭脂的原料,還有蜀葵花、重絳,黑豆皮、石榴、山花及蘇方木等,從這些中葯可以提取天然的紅色素來制胭脂,當然這時的胭脂不再是最早意義上的胭脂了,已經是一切紅妝的指代。
《紅樓夢》有一段寫到: 「寶玉笑道:『鋪子里賣的胭脂不幹凈,顏色也薄,這是上好的胭脂擰出汁子來,淘澄凈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細簪子挑上一點兒,抹在唇上,足夠了;用一點水化開,抹在手心裡,就夠拍臉的了。』平兒依言妝飾,果見鮮艷異常,且又甜香滿頰。」 可見胭脂的做法如同其他化妝品一樣是不斷在改進的。《御香飄渺錄》中說慈禧用的胭脂,是採集了上好的玫瑰花瓣,用干凈的石臼慢慢地把花瓣舂成厚漿後,用細紗過濾取汁,再把當年新繅就的蠶絲剪成胭脂缸口大小,放到花汁中浸泡,等完全浸透取出曬干,就成了上好的胭脂。
「美人妝,面既施粉,復以燕支暈掌中,施之兩頰,濃者為酒暈妝淺者為桃花妝;薄薄施朱,以粉罩之,為飛霞妝。」從《妝台論》中對女子曉妝的描述,可見胭脂對女性紅妝是何等重要。東晉王嘉《拾遺記.卷七》中寫魏文帝美人薛靈芸拜別父母後入宮,一路上淚下不止,用玉唾壺承淚,到京師時,壺中淚凝如血,這紅淚一定是因為沾染了臉上的胭脂。胭脂在唐代時尤為盛行,如唐詩有「三千宮女胭脂面」句,王建《宮詞》:「歸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裡潑紅泥。」說的是一個宮女在盥洗完畢後,臉盆中有如沉澱了一層紅色的泥漿。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記:「貴妃每至夏月,常衣輕綃,使侍兒交扇鼓風,猶不解其熱。每有汗出,紅膩而多香,或拭之於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紅也。」說楊貴妃紅妝之重,連擦汗的帕子都染成了紅色。雖然在說法上誇張,但多少反映了當時的濃妝之風,近代出土唐代彩俑和壁畫也印證了這一點。
以上說的是面脂,口脂也是素來被看重的,戰國宋玉《神女賦》寫「眸子炯其精朗兮,暸多美而可觀。眉聯娟以娥揚兮,朱唇的其若丹。」
唐岑參《醉戲竇美人詩》中 「朱唇一點桃花殷。」說的都是女性紅唇之美。《唐書》中記:「臘日獻口脂、面脂、頭膏及衣香囊,賜北門學士,口脂盛以碧縷牙筒。」說用來盛口脂的容器是雕花象牙筒,可見口脂在諸多化妝品中是多麼被重視和喜愛。唐代人把抹口脂又稱為點唇,僖宗年間,口脂的種類計有石榴嬌、大紅春、小紅春、嫩吳香、半邊嬌、萬金紅、聖檀心、露珠兒、內家圓、天宮巧、洛兒殷、淡紅心、猩猩暈、小朱龍、格雙唐、媚花奴共十六種,並稱為胭脂暈品。
唐代以後,女性的妝飾風格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塗抹胭脂的習俗始終不衰。直到明清時亦然,只是不再象隋唐五代時期那樣誇張了。崇禎皇帝曾賦詩「露宿風餐誓不辭,忍將鮮血代胭脂。」以旌表為國抗敵的女英雄秦良玉,試想若在安穩的盛世,又有多少女子真的去做紅妝季布?
⑦ 買BOBBI BROWN 的繽紛唇頰霜好還是Benefit的玫瑰胭脂水好呢
BOBBI BROWN 的繽紛唇頰霜我自己就很喜歡用,質地象唇膏,沒有閃光顆粒,所以用起來很自然,有種版自然的光澤權.
Benefit的玫瑰胭脂水,我也用過,這個東西只有一個顏色,質地就是水狀的,也沒有閃光顆粒,所以用起來也很持久,是不脫色的.好像還有點干.
我用下來的感覺就是繽紛唇頰霜可以有很多顏色選,所以我比較喜歡,但不是很持久,玫瑰胭脂水很持久,但只有一個顏色選,所以不是每個人多可以用的,我自己比較喜歡BOBBI BROWN 的繽紛唇頰霜.
你自己看看吧,你油性皮膚就用Benefit的玫瑰胭脂水.不然還是用BOBBI BROWN 的繽紛唇頰霜.
我不是說了嗎我選BOBBI BROWN 的顏色多,可以選到自己喜歡的顏色.
⑧ 紅樓夢里,林黛玉她們調制的胭脂膏是用什麼做的怎麼制
採集了上好的玫瑰花瓣,用干凈的石臼慢慢地把花瓣舂成厚漿後,用細紗過濾取汁,再把當年新繅就的蠶絲剪成胭脂缸口大小,放到花汁中浸泡,等完全浸透取出曬干成為一種稠密潤滑的脂膏,就成了上好的胭脂。
⑨ 乳液、妝前修飾乳、玫瑰胭脂水、無油毛孔隱形膏、隔離霜、粉底膏、散粉什麼順序
不用塗那麼厚的來,現在都自鍾愛裸妝了..厚厚的妝容已經被淘汰了
1.玫瑰胭脂水,讓皮膚吸收點水分, 2.然後上乳液,滋潤肌膚.
無油毛孔隱形膏和隔離霜,都一樣的效果,但作用不同
推薦用隔離霜,比較營養,功能很多, 毛孔隱形就不用了
3.隔離霜,隔離臟臟空氣和灰塵,輻射
隔離霜跟妝前修飾乳的功能差不讀多了.. 所以妝前修飾乳就省略
4.粉底霜或散粉,如果你的皮膚問題不嚴重,選擇一樣就好了
如果皮膚問題多一點, 就先用粉底霜,然後在取一點點遮瑕膏把痘印啊,黑眼圈,遮蓋一下
5.散粉, 拍上散粉, 要用拍的,不要用擦的,因為會把遮瑕膏弄掉,那樣就前功盡棄了..
然後在眼線啊,眼影啊,睫毛膏啊..唇彩啊 腮紅啊 就OK了
希望我的回答幫到你
自然清新的妝容才是最好的哦..
⑩ 胭脂膏好用還是腮紅好用
來根據自已需要來選源擇比較好。
腮紅適宜人群:乾性膚質、混合性膚質等 妝效特點:滋潤服貼美感 。
用法: 1.用中指取膏狀腮紅,在手背上輕輕地調整用量,可以避免塗抹後腮紅色調不均的問題。 2.塗抹臉頰後,在腮紅和肌膚色的分界處用無名指輕輕將局部塗抹均勻,可使分界處不顯得過於明顯。膏狀腮紅具有出色的貼合感,可以打造出更加自然的清爽效果。膏狀腮紅中含有的油脂成分正好可以滿足乾渴的肌膚需求,同時又容易將色彩服帖地上在肌膚表面。一般來說,膏狀腮紅的色彩會相對濃重一些,可以更加突顯出紅潤的好氣色,再加上持久的妝效,因而比較適合在隆重的場合使用。
胭脂膏適宜人群:所有膚質
用法:在臉上的笑肌位置畫個叉叉,快速地拍開。 一瓶看起來不起眼的液體,可以給的臉蛋由內到外自然透出的紅潤,而且還很持久,不會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