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丁香脂素
Ⅰ 杜仲的現代研究
⒈抗腫瘤作用
現代葯理實驗證明杜仲有抗癌和抑癌之功效,其有效成分與其所含的木脂素、苯丙素及環烯醚萜類化合物有關。杜仲所含的丁香脂素雙糖苷在淋巴細胞白血病P388(Ps)系統中有較好的活性,濃度12.5mg/kg可控制T/C值)≥126。Okada等從杜仲葉氯仿提取物中分離出的地普黃酮,是一種干擾T淋巴細胞功能的免疫抑制物質,對人鼻咽癌(KB)和鼠淋巴細胞白血病(P388)均有生長抑制活性。杜仲具有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的作用。
⒉關於腎虛腰痛
杜仲是治療腎虛腰酸腰痛的常用方葯。許多慢性腰部疾病,包括腰部軟組織、腰椎、後腹膜臟器、盆腔等的慢性病,如腰肌勞損、腰椎骨質增生、慢性腎病、慢性尿路感染、慢性盆腔炎、慢性強直|生脊柱炎、慢性腰椎問盤突出症等,都有慢性腰酸腰痛的症狀。杜仲與川斷、補骨脂、菟絲子等同用,有改善症狀的效果。
⒊關於降壓
杜仲降低血壓的作用是近代研究發現後才運用的,是中葯應用的發展。它對原發性高血壓和腎性高血壓都有功效。現臨床上降壓葯很多,很少使用杜仲制劑來治療高血壓。但杜仲改善頭暈頭痛、身體困重等症狀的效果比較好。
⒋關於治療腎病
杜仲、川斷與接骨木、落得打等葯同用,短期內可改善腰酸腰痛,長期服用可減少蛋白尿。其機制可能與杜仲能促進腎上腺皮質功能,提高體內激素水平,改善腎小球血流等有關。它對腎性高血壓也有協助降低的作用。
⒌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杜仲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均有明顯的降壓作用,杜仲炒炭後的降壓作用比生品強。從杜仲皮分出的環烯醚萜甙類、木脂素類水溶性提取物口服有降壓作用;對正常兔冠狀動脈及腎血管有擴張作用;杜仲水煎劑灌胃給葯,可使肝糖元含量顯著增高,使血糖的含量也顯著升高。
⒍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杜仲有明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有細胞免疫的雙向調整作用。腎「陽虛」是由於垂體腎上腺系統的功能低下,使用溫腎補陽葯對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有一定調節作用。
⒎抗菌消炎作用
杜仲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炭疽桿菌、肺炎球菌、肺炎桿菌、白喉桿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
⒏對消化系統作用
杜仲所含綠原酸具有廣泛的生理活性,能顯著增加胃腸蠕動和促進胃液分泌及利膽作用。
⒐抗癌作用
杜仲膠的成分羽扇醇對瓦克癌瘤-256有抑製作用。
⒑對生殖系統的作用
杜仲有消除蛋白尿、恢復腎功能的作用,能促進腎功能;炒杜仲具有擴張腎動脈,增加血流量的作用;杜仲的各種制劑對麻醉犬均有利尿作用。
⒒抗應激作用和抗衰老作用。 含杜仲膠6-10%、含糖甙0.142毫克%、生物鹼0.066毫克%、果膠6.5毫克%、脂肪2.9毫克%、樹脂1.76毫克%、有機酸0.25毫克%、酮糖(水解前2.15毫克%、水解後3.5毫克%)、維生素C20.7毫克%、還含有維生素E,維生素B及β-胡蘿卜素等。
種子所含脂肪油的脂肪酸組成為亞麻酸67.38%、亞油酸9.97%、油酸15.81%、硬脂酸2.15%.棕櫚酸4.68%。果實含膠量可達27%,易溶於乙醇、丙酮等有機溶劑。
木脂素類杜仲膏
截至2010年,從杜仲中已分離出木脂素類化合物27種,包括松脂醇二葡萄糖苷這一主要降壓成分、丁香脂醇二葡萄糖昔、橄欖脂素、吉尼波西狄克酸甲脂、兒茶素-(7,8-b,c)-4α-(3,4-二羥苯基)-α-(3H)吡喃糖、兒茶素-(7,8-b,c)-4β-(3,4-二羥苯基)-α-(3H)吡喃糖等。
苯丙素類化合物
截至2010年,杜仲中發現苯丙素類化合物有11種,包括香豆酸、咖啡酸乙酯、綠原酸、松柏苷。
環烯醚萜類
截至2010年,從杜仲中分離的環烯醚萜類化合物共15個,包括杜仲醇、杜仲醇苷、京尼平、京尼平苷酸、京尼平苷、桃葉珊瑚苷、筋骨草苷、哈帕苷丁酸酯、雷撲妥苷、車葉草酸、去乙醯車葉草酸、10-乙醯雞屎藤苷、表杜仲醇。
黃酮類黃酮類
山奈酚、槲皮素、紫雲英苷、陸地錦苷、蘆丁。
杜仲膠
含木脂素及其甙類成分:右旋丁香樹脂酚,右旋了香樹脂酚葡萄糖甙,丁香丙三醇-β-丁香樹脂酚醚4」,4″′-雙葡萄糖甙;右旋松脂酚,右旋表松脂酚,右旋松脂酚葡萄糖甙,右旋松脂酚雙葡萄糖甙,右旋1-羥基松脂酚,右旋1一羥基松脂酚-4′-葡萄糖甙,右旋1-羥基松脂酚-4」-葡萄糖甙,右旋1-羥基松脂酚-4′,4″-雙葡萄糖甙,二氫去氫二松柏醇,蘇式二羥基去氫二松柏醇,赤式二羥基去氫二松柏醇,去氫二松柏醇-4,r′-二葡萄糖甙,左旋橄欖樹脂素,左旋橄欖樹脂素-4′-葡萄糖甙,左旋橄欖樹脂素-4″-葡萄糖甙,左旋橄欖樹脂素-4′,4″-雙葡萄糖甙,右旋環橄欖樹脂素,右旋杜仲樹脂酚,杜仲素A就是右旋杜仲樹脂酚一4′-葡萄糖甙,右旋杜仲樹脂酚雙葡萄糖甙;耳草脂醇C-4」,4」-雙葡萄糖甙,鵝掌楸甙,柑屬甙B.還含多種環烯醚萜類成分:桃葉珊瑚甙,杜仲甙即是桃葉珊瑚甙元-1-β-異麥芽糖甙,都桷子素,都桷子甙,都桷子甙酸,筋骨草甙,哈帕甙乙酸酯(,匍匐筋骨草甙,杜仲醇,杜仲醇甙I等。又含酚性成分:消旋的蘇式1-(4-愈創木酚基)甘油,消旋的赤式l-(4-愈創木酚基)甘油,赤式1-(4一愈創木酚基)甘油-β-松柏醛醚),蘇式1-(4-愈創木酚基)甘油-β-松柏醛醚,咖啡酸,綠原酸,綠原酸甲酯,香草酸。三萜成分:白樺脂醇,白樺脂酸,熊果酸,β-谷甾醇,胡蘿卜甙,以及包括苯丙氨酸、賴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蘇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谷氨酸、胱氨酸、組氨酸在內的17種游離氨基酸和鍺、硒等15種微量元素。另含杜仲烯醇,山柰酚,酒石酸,半乳糖醇,正三十烷醇,正二十九烷。樹皮還含杜仲膠,其結構與馬來乳膠即固塔波橡膠相同,為反式異戊二烯聚合物,屬硬橡膠類,含量約22.5%。 乾燥樹皮,為平坦的板片狀或卷片狀,大小厚薄不一,一般厚約3-10毫米,長約40-100厘米。外表麵灰棕色,粗糙,有不規則縱裂槽紋及斜方形橫裂皮孔,有時可見淡灰色地衣斑。但商品多已削去部分糙皮,故外表面淡棕色,較平滑。內表面光滑,暗紫色。質脆易折斷,斷面有銀白色絲狀物相連,細密,略有伸縮性。氣微,味稍苦,嚼之有膠狀殘余物。以皮厚而大,糙皮刮凈,外面黃棕色,內面黑褐色而光,折斷時白絲多者為佳。皮薄、斷面絲少或皮厚帶粗皮者質次。顯微鑒定:老樹皮橫切面:落皮層較厚。韌皮部有斷續的石細胞層約5-6條,每層厚約3列細胞,石細胞壁極厚;射線寬2-3列細胞;有不規則形的橡膠質團塊散布,以近石細胞層處為多見。縱切面觀橡膠質糸存在於橡膠細胞中。
粉末:深灰棕色。
①石細胞類長方形、類方形、類圓形、多角形或不規則形,直徑32-80μm,長至180μm,壁厚6-28μm,大多厚薄不勻,孔溝明顯,有的胞腔含橡膠質團塊。
②橡膠絲細長條狀,稍彎曲或扭曲成團,表面顯顆粒性。
③木栓細胞表面觀多角形,壁不均勻增厚,木化,紋孔細小,胞腔內常含橙紅色物;斷面觀略呈長方形,壁一邊薄,另一邊厚,孔溝明顯。另可見篩管分子、澱粉粒等。
Ⅱ 肉叢蓉的化學成分
肉蓯蓉含有微量生物鹼及結晶性中性物質。迷肉蓯蓉含有生物鹼。其根部含有肉蓯蓉素,氯代肉蓯蓉,8一表馬錢酸(8一Epiloganic acid),6一去氧梓醇,Mussaenosidic acid,京尼平酸,益母草鹼,8一表去氧馬錢酸,Gluroside,Bartsioside,烯醚萜,鵝掌楸鹼(Liriodendrin),(+)一丁香脂素一Q一β一D葡萄糖甙,木脂素,肉蓯蓉甙(Cistanoside)A、B、C、D、E、F,Acteoside,Echinacoside,2』一Acetyl—aceoside Ormanthuride B。還含有甘露醇,谷甾醇,丁二酸,谷甾醇一β一 D一葡萄糖甙。
肉質莖含肉蓯蓉甙(cistanoside)A、B、C、H,洋丁香酚甙(acteoside),2-乙醯基洋丁香酚甙(2-acetylacteoside),海膽甙(echinacoside)七種苯乙醇甙成分,還含鵝掌楸甙(lirio-dendrin),8-表馬錢子甙酸(8-epiloganic acid),胡蘿卜甙(daucos-terol),甜菜鹼(betai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甘露醇(mannitol)[1],N,N-二甲基甘按酸甲酯(N, N-dimethylglycinemethyl ester)[2]和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纈氨酸(valine),亮氨酸(leucine),異亮氨酸(isoleacine),賴氨酸(lysine),蘇氨酸(serine)等十五種氨基酸[3]及琥珀酸(succinic acid),三十烷醇(TCMLIBiacontanol),多糖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