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百合花培育

百合花培育

發布時間: 2021-02-13 09:05:40

1. 百合花如何種植

百合花清花色清麗、氣味芬芳,不少人都會在家裡養上幾株。要把百合花養好的話,首先要給到它適合生長的土壤,大家可以用腐葉土、砂土、園土以1:1:1的比例混合配製,盆底施足充分腐熟的堆肥和少量骨粉及為作基肥。2百合花是一類喜光照類的植物,因此大家最好把它放置在陽台充足的地方。假如長時間缺乏光照的話,就會影響其正常開花。此外,生長期每周還要轉動花盆一次。不然植株容易偏長,影響美觀。值得注意的是,百合花生長、開花溫度為16~24℃,低於5℃或高於30℃生長幾乎停止,10℃以上植株才正常生長,超過25℃時生長又停滯,如果冬季夜間溫度低於5℃持續5~7天,花芽分化、花蕾發育會受到嚴重影響,推遲開花甚至盲花、花裂。3百合花喜溫暖、潮濕的生長環境,因此大家在栽種百合花過程中應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如遇到其生長旺季和天氣乾燥的時候須適當勤澆,並常在花盆周圍灑水,以提高空氣濕度。盆土不宜過濕,否則鱗莖易腐爛。為了讓百合花長勢更好,大家宜給百合花施肥,百合對肥料要求不很高,通常在春季生長開始及開花初期酌施肥料即可。國外一些栽培者認為,百合對氮、鉀肥需要較大,生長期應每隔10~15天施一次,而對磷肥要限制供給,因為磷肥偏多會引起葉子枯黃。花期可增施1~2天磷肥。

2. 百合花怎麼栽種

百合花
種植方法/步驟:
1、百合的繁殖方式有播種、分小鱗莖、鱗片扦插。最常用的就回分小鱗莖。答
2、每年的9~11月,可以將百合球根外面的小鱗莖取下,栽入培養土中,然後澆透水。
3、一般第二年春季,百合植株就會長出小苗,然後移栽到微酸性排水性好的沙壤土中,澆透水陰涼處正常養護就可以了。
4、百合花喜歡潮濕的生長環境,但不宜積水,保持盆土濕潤即可。不管是生長旺季還是乾旱季節都要控制澆水量,小水勤澆。為了保證葉片的清潔,多向葉面噴水。
5、生長期施肥要以氮、鉀為主的稀薄液肥,1次即可。在花蕾萌發時,增加施肥1-2次,施磷肥最佳。
6、如果想用來插花,在百合花半開或全開的狀態下進行採收即可。最好在早上10前進行剪枝。
7、花期後,要對百合花植株進行一些修剪。為了減少不必要養分的消耗,及時剪去黃葉、病葉以及一些生長過密的葉片。

3. 百合花怎樣培養

你好朋友都是重修培養出來的呀,用培養土栽植就可以了,很長好養的

4. 百合花種植方法

栽培管理:
(一)生長期內施肥1~2次,百合片需要的肥料N-P-K的比例應是5:10:10,每版平方施用量為30克,權栽前還可施蹄角粉(每平方米50克)、骨粉(100克)和硫酸鉀(30克)。
(二)追肥的用量氮肥每平方米15克,磷肥每平方米45克(過磷酸鈣或粗骨粉),鉀肥每平方米15克或草木灰每平方米120克。
(三)生長期的管理

用支柱縛扎,防止傾倒

炎熱夏季用腐葉土、碎蕨表面覆蓋

顯蕾前,施骨粉、草木灰

炎熱乾旱,灌溉、鬆土
放土裡養

5. 百合花怎樣種植

百合花種植技術:
前期管理
冬季選晴天進行中耕,曬表土,保墒保溫。春季出苗前鬆土鋤草,提高地溫,促苗早發;蓋草保墒。消滅雜草和防大雨沖刷,並不讓表土板結。夏季應防高溫引起的腐爛;天涼又要保溫,防霜凍,並施提苗肥,促進百合的生長。一般下種至出土,中耕2-3次。到生長中期再鬆土2-3次,以疏鬆土壤,清除雜草,並結合培土,防止鱗莖裸露。
中、後期管理
一是清溝排水。百合最怕水澇,應經常清溝排水,做到雨停土壤漬水干。
二是適時打頂,春季百合發芽時應保留其一壯芽,其餘除去,以免引起鱗莖分裂。在小滿前後,當苗高長至27-33厘米時,及時摘頂,控制地上部分生長,以集中養份促進地下鱗莖生長。對有珠芽的品種,如不打算用珠芽繁殖,應於芒種前後及時摘除,結合夏季摘花,以減少鱗莖養分消耗。最適時機是:當花蕾由直立轉向低垂時,顏色由全青轉為向陽面出現桃紅色時。時間是6月份。
三是打頂後控制施氮肥。以促進幼鱗莖迅速肥大。夏至前後應及時摘除珠芽、清理溝墒,以降低田間溫、濕度。摘花打頂。
追肥
第1次是穩施臘肥,1月份,立春前,百合苗未出土時,結合中耕畝施人糞尿1000公斤左右,促發根壯根。第2次是重施壯苗肥,在4月上旬,當百合苗高10~20厘米時,每畝施人畜糞水500公斤,發酵腐熟餅肥150~250公斤,進中復合肥10~15公斤,促壯苗。第3次是適施壯片肥,小滿後於6月上中旬,開花、打頂後每畝施尿素15公斤,鉀肥10公斤,促鱗片肥大。同時在葉面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注意此次追肥要在採挖前40~50天完成。秋季套種的冬菜收獲後,結合鬆土施一次糞肥;待春季出苗後,再看苗追施糞肥1-2次,促早發壯苗,一般每次畝施稀薄人糞水30-40挑,磷肥10-15公斤。

6. 如何培育百合花

百合種植技術與管理
百合為百合科百合屬植物。葯食兼優,以鱗莖供食用或葯用。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具有補益心肺、固腎、補腦、清心、安神、鎮靜、清潤肺燥、調理脾胃、益氣調中、清熱止咳、養陰止血、消暑等功效。是潤肺止咳的副食品。據有關單位測定:每百克百合鱗莖含蛋白質4g、脂肪0.1g、碳水化合物28.7g、粗纖維1g、鈣9mg、磷91mg、鐵0.9mg,還含有維生素B1、B2、C和泛酸、胡蘿卜素等。蛋白質中1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含量較高(表1)。百合與一般蔬菜比,蛋白質含量比番茄高5.0倍,比黃瓜高3.5倍,比韭菜高0.5倍,比大白菜高1.6倍,比馬鈴薯高0.8倍;糖的含量比番茄和黃瓜各高10.4倍,比韭菜高4.7倍,比大白菜高6.6倍。
葯用百合主要來源於栽培,主產於湖南、四川、河南、江蘇、浙江,全國各地均有種植,少部分為野生資源。
一、植物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株高70-150厘米。鱗莖球形,淡白色,先端常開放如蓮座狀,由多數肉質肥厚、卵匙形的鱗片聚合而成。 根分為肉質根和纖維狀根兩類。肉質根稱為「下盤根」,多達幾十條,分布在45-50CM深的土層中,吸收水分能力強,隔年不枯死。纖維狀根稱「上盤根」,「不定根」,發生較遲,在地上莖抽生15天左右、苗高10CM以上時開始發生。形狀纖細,數目多達180條,分布在土壤表層,有固定和支持地上莖的作用,亦有吸收養分的作用。每年與莖干同時枯死。有鱗莖和地上莖之分。莖直立,圓柱形,常有紫色斑點,無毛,綠色。有的品種(如卷丹、沙紫百合)在地上莖的腋葉間能產生「珠芽」;有的在莖入土部分,莖節上可長出「籽球」。珠芽和籽球均可用來繁殖。葉片總數可多於100張,互生,無柄,披針形至橢圓狀披針形,全緣,葉脈弧形。有些品種的葉片直接插在土中,少數還會形成小鱗莖,並發育成新個體。花大、多白色、漏斗形,單生於莖頂。蒴果長卵圓形,具鈍棱。種子多數,卵形,扁平。6月上旬現蕾,7月上旬始花,7月中旬盛花,7月下旬終花,果期7-10月。
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喜涼爽,較耐寒。高溫地區生長不良。喜乾燥,怕水澇。土壤濕度過高則引起鱗莖腐爛死亡。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在土層深厚、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中,鱗莖色澤潔白、肉質較厚。粘重的土壤不宜栽培。根系粗壯發達,耐肥。春季出土後要求充足的氮素營養及足夠的磷鉀肥料,N:P:K=1:0.8:1,肥料應以有機肥為主。忌連作,3-4年輪作一次,前作以豆科、禾本科作物為好。
三、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應選擇土壤肥沃、地勢高爽、排水良好、土質疏鬆的砂壤土栽培。前茬以豆類、瓜類或蔬菜地為好,每畝施有機肥3000—4000公斤作基肥(或復合肥100公斤)。畝施50-60公斤石灰(或50%地亞農0.6Kg)進行土壤消毒。整地精細,作高畦,寬幅栽培,畦面中間略隆起利於雨後排水。江蘇宜興、湖南邵陽、甘肅的涇河沿岸及河南信陽,均採用高畦。畦面寬3.5米左右,溝寬30—40厘米,深40—50厘米,以利排水;在丘陵地、坡地、地下水位低且排水通暢的地方,可採用平畦。畦面寬1—3.5米,兩畦間開寬20—25厘米,深10—15厘米的排水溝。且要做好肥料准備工作:每畝備好腐熟欄肥2000-2500公斤,鈣鎂磷肥200公斤,土雜灰肥1500-2000公斤,人糞尿250公斤,後三種拌勻堆制發酵30天以上。(這些肥料可作基肥也可作種肥)
2.繁殖方法
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均可。
(1)無性繁殖
目前,生產上主要有鱗片繁殖、籽球繁殖和珠芽繁殖3種。
①鱗片繁殖。秋季,選健壯無病、肥大的鱗片在1∶500的苯菌靈或克菌丹水溶液中浸30分鍾,取出後陰干,基部向下,將 1/3—2/3鱗片插入有肥沃砂壤土的苗床中,密度3-4*15CM,蓋草遮蔭保濕。約20天後,鱗片下端切口處便會形成1—2個小鱗莖。培育2-3年鱗莖可重達50克,每畝約需種鱗片100公斤,能種植大田15畝左右。
②小鱗莖繁殖。百合老鱗莖的莖軸上能長出多個新生的小鱗莖,收集無病植株上的小鱗莖,消毒後按行株距25厘米×6厘米播種。經一年的培養,一部分可達種球標准(50克),較小者,繼續培養一年再作種用。
③珠芽繁殖。珠芽於夏季成熟後採收,收後與濕潤細紗混合,貯藏在陰涼通風處。當年9—10月,在苗床上按12—15厘米行距、深3—4厘米播珠芽,覆3厘米細土,蓋草。
(2)有性繁殖
秋季將成熟的種籽採下。在苗床內播種,第二年秋季可產生小鱗莖。此法時間長,種性易變,生產上少用。
3.種植方法
主要用子鱗莖繁殖。採收時選根系發達、個大、鱗片抱合緊密、色白形正、無損傷、無病蟲的子鱗莖作種。並用葯劑消毒,可用農用鏈黴素浸種30分鍾,噴800-1000倍多菌靈悶30分鍾,或用2%福爾馬林浸15分鍾,晾乾後下種。百合的栽種季節以農歷9-10月最適宜。此時栽種,可以充分利用冬前有效溫度,促進主根的生長,有利於其早春出苗。種植時,開淺穴(13CM)栽種,一般行距25—30-40厘米,株距17—20厘米。蓋土7-10厘米。再把種肥土雜灰堆在株間,把腐熟欄肥鋪在畦面上。再蓋一層落葉或稻草防凍保濕。每畝1—1.5萬株,用種量為150-250公斤。邵陽和蘭州用鱗片、珠芽或子球繁殖,需2年(湖南)或3年(蘭州)。培育成種球後再移栽,生長2年後起收。整個生長周期在邵陽為4年,蘭州為6年。
4.田間管理
①前期管理。冬季選晴天進行中耕,曬表土,保墒保溫。春季出苗前鬆土鋤草,提高地溫,促苗早發;蓋草保墒。消滅雜草和防大雨沖刷,並不讓表土板結。夏季應防高溫引起的腐爛;天涼又要保溫,防霜凍,並施提苗肥,促進百合的生長。一般下種至出土,中耕2-3次。到生長中期再鬆土2-3次,以疏鬆土壤,清除雜草,並結合培土,防止鱗莖裸露。
②中、後期管理。一是清溝排水。百合最怕水澇,應經常清溝排水,做到雨停土壤漬水干。二是適時打頂,春季百合發芽時應保留其一壯芽,其餘除去,以免引起鱗莖分裂。在小滿前後,當苗高長至27-33厘米時,及時摘頂,控制地上部分生長,以集中養份促進地下鱗莖生長。對有珠芽的品種,如不打算用珠芽繁殖,應於芒種前後及時摘除,結合夏季摘花,以減少鱗莖養分消耗。最適時機是:當花蕾由直立轉向低垂時,顏色由全青轉為向陽面出現桃紅色時。時間是6月份。三是打頂後控制施氮肥。以促進幼鱗莖迅速肥大。夏至前後應及時摘除珠芽、清理溝墒,以降低田間溫、濕度。
摘花打頂。
③追肥。第1次是穩施臘肥,1月份,立春前,百合苗未出土時,結合中耕畝施人糞尿1000公斤左右,促發根壯根。第2次是重施壯苗肥,在4月上旬,當百合苗高10-20CM時,每畝施人畜糞水500公斤,發酵腐熟餅肥150-250公斤,進中復合肥10-15公斤,促壯苗。第3次是適施壯片肥,小滿後於6月上中旬,開花、打頂後每畝施尿素15公斤,鉀肥10公斤,促鱗片肥大。同時在葉面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注意此次追肥要在採挖前40-50天完成。秋季套種的冬菜收獲後,結合鬆土施一次糞肥;待春季出苗後,再看苗追施糞肥1-2次,促早發壯苗,一般每次畝施稀薄人糞水30-40挑,磷肥10-15公斤。
5.病害防治
常見病害有綿腐、立枯、病毒、葉枯、黑莖病。
防治:①搞好種球消毒,②輪作換茬,③清溝瀝水,④清除雜草,⑤增施PK肥,拔除病株燒毀,用多菌靈、托布津、代森鋅噴淋3-4次。
(1)百合疫病
是百合常見的病害之一,多雨年份發生重,造成莖葉腐敗嚴重影響鱗莖產量。病菌可侵害莖葉、花和鱗片。莖基部被害後盛水漬狀縊縮,導致全株迅速枯萎死亡。葉片發病,病斑水漬狀,淡褐色,呈不規則大斑。發病嚴重時,花、花梗和鱗片均可被害,造成病部變色腐敗。
防治方法:①實行輪作;②選擇排水良好土壤疏鬆的地塊栽培或採用高廂深溝或超壟栽培,要求畦面要平,以利水系排除;③種前種球用1:500的福美雙或用40%的甲醛加水50倍浸種15分鍾;④加強田間管理,注意開溝排水;採用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增施磷鉀肥料,提高抗病力,使幼苗生長健壯;⑤出苗前噴1∶2∶200波爾多液一次,出苗後噴 50%多菌靈800倍液2—3次,保護幼苗;發病初期噴灑40%三乙磷酸鋁可濕性粉劑25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發病後及時拔除病株,集中燒毀或深埋,病區用50%石灰乳處理。
(2)病毒病
受害植株表現為葉片變黃或發生黃色斑點、黃色條斑,急性落葉,植株生長不良,發生萎縮。花蕾萎黃不能開放,嚴重者
植株枯萎死亡。防治方法:①選育抗病品種或無病鱗莖繁殖,有條件的應設立無病留種地,發現病株及時清除;②加強田間管理,適當增施磷肥、鉀肥,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能力;生長期及時噴灑10%吡蟲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抗蚜威超微可濕粉劑2000倍液,挖制傳毒蚜蟲,減少病蟲傳播蔓延。③發病初期噴灑20%毒剋星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0.5%抗毒劑1號水劑500倍液,隔7—10天噴1次,連噴3次
(3)防治灰霉病
①選用健康無病鱗莖進行繁殖,田間或溫室要通風透光,避免栽植過密,促植株健壯,增加抗病力。②冬季或收獲後及時清除病殘株並燒毀,及時摘除病葉,清除病花,以減少菌源。③發病初期開始噴灑30%鹼式硫酸銅懸浮劑4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60%防霉寶2號水溶性粉劑700—800倍液,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為防止抗葯性,應提倡合理輪換交替使用,採收前3天停止用葯。
(4)3防治細菌性軟腐病
①選擇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百合。②必要時噴灑30%綠得寶懸浮劑4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
(5)防治基腐病
1)可施用腐熟的有機肥,以抑制土壤中有害微生物。2)合理輪作。3)及時清除病株。4)保持通風,避免高濕和過熱。5)種球消毒,用40%福爾馬林120倍液浸種35小時,防效明顯。6)噴灑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0%防霉寶2號水溶液粉劑800—1000倍液。
6.蟲害防治
常見蟲害有:蚜蟲、金龜子幼蟲、蟎類。
蚜蟲危害,常群集在嫩葉花蕾上吸取汁液,使植株萎縮,生長不良,開花結實均受影響。防治方法:①清潔田園,鏟除田間雜草,減少越冬蟲口;②發生期間噴殺滅菊脂2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15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1000倍液,蚜虱凈,大功臣。金龜子幼蟲可用馬拉硫磷、鋅硫磷。蟎類可用殺蟎劑。
四、收獲與加工
定植後的第二年秋季,待地上部分完全枯萎,低下部分完全成熟後採收。龍芽百合一般在大署節前後(7月下旬)選晴天採挖。收後,切除地上部分,須根和種子根,放在通風處貯藏。畝產750-1500公斤,折干率30-35%.97年邵陽日報載:洞口一人種百合,3畝地產2.5萬公斤,最大的一株重10公斤。
加工可分如下幾步。
①剝片。即把鱗片分開,剝片時應把外鱗片、中鱗片和晶元分開,以免泡片時老嫩不一,難以掌握泡片時間,影響質量。
②泡片。待水沸騰後,將鱗片放入鍋內,及時翻動,5—10分鍾,待鱗片邊緣柔軟,背部有微裂時迅速撈出,在清水中漂洗去粘液。每鍋開水,一般可連續泡片2—3次。
③曬片。將漂洗後的鱗片輕輕薄攤曬墊,使其分布均勻,待鱗片六成千時,在翻曬直至全乾。以鱗片潔白完整,大而肥厚者為好。

7. 百合花應該如何種植

栽培技術:一、整地、施肥百合適應性較強,以氣候溫和陽光充足為好。土壤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為宜,粘土次之,澇窪積水的土地不宜種植。種植時選好地塊,每畝施圈肥、土雜肥4000公斤及過磷酸鈣40公斤作底肥;翻耕20cm~30cm,耙細、整平;做畦,畦寬130cm,畦長因地勢而定,雨水特多地區要堆畦做壠,壠寬80cm~100cm,開排水溝,排水溝深為10cm~15cm,以防積水。
二、栽培技術百合一般在7月中下旬成熟採挖,採挖後埋於稍潮濕的細沙中保存,但也可留在地里不挖,隨栽隨挖,到9月~10月份之間,取出根芽,將根芽分開,在整好的土地上,按行距25cm~30cm,株距5cm~20cm,將根芽芽頭向上栽在溝內,平畦可覆土4cm~5cm,起坑種植可覆5cm~7cm,栽種時如果土地過干可少量澆水,畝用根芽130公斤~150公斤。
三、田間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秋栽百合當年苗不出土,根系發育好,第二年開春苗即可出土。注意中耕除草,中耕宜淺不宜深,百合在生長前期消耗本身養分,中期因有底肥,後期開花。在花蕾出現時,及時摘除,減少養分消耗提高產量,百合在整個生長期間基本無病害,如發現病害根腐病,發病時用退菌特50%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灌注根部。蟲害主要是蚜蟲,可用常用低毒殺蟲葯防治。
四、收獲加工秋栽的百合第二年7月份收獲,去掉莖稈挖出鱗莖,去凈泥土,剝下鱗片,將鱗片放入沸水中燙5分鍾左右,然後撈出放到清水中,洗去黏液,立即曬干,未乾時不要隨便翻動,如遇雨天,可炕干。全乾後,即可供葯用。每畝可產干品300公斤~350公斤。
我國是百合的重要原產地,百合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較耐寒,怕高溫和濕度大。
百合的生長適溫為15~25℃,溫度低於10℃,生長緩慢,溫度超過30℃則生長不良。生長過程中,以白天溫度21~23℃、晚間溫度15~17℃最好。促成栽培的鱗莖必須通過7~10℃低溫貯藏4~6周。
百合對水分的要求是濕潤,這樣有利於莖葉的生長。如果土壤過於潮濕、積水或排水不暢,都會使百合鱗莖腐爛死亡。盆栽百合澆水應隨植株的生長而逐漸增加,花期供水要充足,花後應減少水分,地上部分枯萎後要停止澆水。盆土過濕,同樣導致鱗莖腐爛。
百合喜柔和光照。也耐強光照和半陰,光照不足會引起花蕾脫落,開花數減少。光照充足,植株健壯矮小,花朵鮮艷。百合屬長日照植物,每天增加光照時間6小時,能提早開花。如果光照時間減少,則開花推遲。
土壤要求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土壤pH在5.5~6.5最好。盆栽土壤以腐葉土、培養土和粗沙的混合土為宜。
百合耐寒,但最適生長溫度在15--25度之間,低於10度或高於30度均生長不良。百合一般喜在ph值為5.5--6.5的偏酸性土壤及容重在1克/立方厘米以下富含腐殖質的土壤。忌水淹,喜半蔭環境,但過度蔭蔽會引起花莖徒長和花蕾脫落。
多數品種的百合花喜光照,南方一帶宜栽種在遮陽半陰處。百合花適宜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壤,對腐殖質要求不太高,PH值為中性或偏酸性,百合花為短日照植物,要求暖濕冷涼氣候,怕高溫炎熱。
養護要點
首先要選擇充實、健壯的種鱗莖,亞洲系列的種鱗莖周徑必須在10~12厘米,東方系列的種鱗莖周徑在12~14厘米。種鱗莖越大,花蕾數也多,見表。但品種不同,著蕾數也有一定差別。因此,好的種鱗莖具有較高的商品價值,對盆栽百合十分重要。
盆栽百合常用12~15厘米深盆,每盆栽一個種鱗莖。或用15~18厘米深盆,每盆栽3個鱗莖,開花時形成茂密的花叢。栽植時,盆底多墊碎瓦片,然後加土,鱗莖頂芽離盆口2厘米,頂芽上覆土1厘米。目前,在荷蘭都採用催芽鱗莖,催芽部分必須露出上面。如果種植前鱗莖已萌發則無需催芽,如尚未發芽,可將鱗莖排放在盛木屑的木框內,置放在8~23℃溫度下,約4~5天萌芽。生長過程中保持盆土濕潤,使用20-8-20四季用高硝酸鉀肥或15-15-30盆花專用肥。白天溫度保持21℃,夜間15℃,約90~100天花朵著色,將盆移至10~12℃溫度下,可使花朵開得好而持續時間長。

8. 百合花是怎樣種植的

百合花的種植最佳時間是秋季,秋季的氣候比較適合種植百合。
百合花的種植方專法主要有分小鱗莖、屬鱗片扦插和播種等方法。
1.分小鱗莖法:每年秋季掘起鱗莖時,在莖的地下部莖節上長有幾個大小不等的小鱗莖,將這些小鱗莖摘下分栽,再培養1~2年即可開花。
2.鱗片扦插法:選取發育良好的百合,在其開花後掘起,陰干數日,待鱗莖失去水份表面略顯微皺時,剝下鱗片,將其基部向下斜插入含有腐殖質的土中,澆透水,以後保持土壤一定濕度,但澆水不宜過多,否則易腐爛。
3.播種法(很少採用):百合花春秋兩季均可播種。
播種前將種子放在燈光前,揀出發育充實的種子供播種,發芽適溫為12~25度,播後需覆土,1厘米左右,約20~30天子葉出土。

9. 百合花怎麼培育、培育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些什麼

百合花栽培技術 在北方,切花百合冬春秋三季要在溫室內栽培,夏季可露地栽培。栽培切花百合要注意以下幾個環節。 1.整地 深翻土壤30厘米,加草炭或腐爛的落葉鬆鬆針每畝2—3立方米,硫酸亞鐵3-5公斤,使土壤pH呈6—6.5的微酸性。加膨化雞糞等有機肥每畝500—1000公斤,並加福美雙每畝1.5-2.5公斤,或土菌消每畝地2000—3000毫升消毒。 2.作床 作高20厘米、寬80—100厘米的高床,兩床之間留步道40厘米,長依環境而定。 3.栽植 栽植時間要依供花時間和品種的生育周期兩項指標來定。一定要用休眠期已過的種球。休眠期依品種不同而有差異,一般葉黃起球後在0℃-4℃的環境中,80—120天即可打破休眠。種球消毒可用多茵靈拌種,1公斤種球用葯5-10克。或者加2%高錳酸鉀水溶液浸種10分鍾後種植。 種植時先把床面上8厘米左右的土層扒向一側,然後用量好尺寸的釘子板或樹根打孔定距離,一般中等大小的種球春秋密度為13x13厘米,大球加大1厘米,小球縮小1厘米,冬季距離略大,夏季加密。一般畝植2萬球左右。打好孔後把種球擺放在孔上,然後把扒向一側的床面土填回,摟平。 4.水分管理 植後用滴灌或噴灌的方法澆透水、除非夏季否則禁止大水漫灌法。以後床間見干就澆水,澆到和下層濕土相接為准。忌積水以防爛根,太乾燥的天氣可向葉面噴水,保持空氣相對濕度70%左右。 5.溫度管理 種球種植下地至出苗需20-30天時間,此間需溫度低些,以12℃左右為宜,以利生根。出苗後提高溫度,東方百合和麝香百合白天溫度15℃—25℃,夜間13℃以上。亞百合夜溫允許8℃,甚至短期5℃。溫度不適宜.百合宜染多種病害。因此,冬季生產要用燃油爐或小鍋爐等加溫,夏季要拉遮陽網或地面蓋草等方式降溫。 6.光照管理 冬季栽培百合,盡量選用日照中性百合,不要選用長日照百合,而春、夏、秋三季則長日照品種也可應用。百合較喜光,不太耐蔭,冬季補光生長更佳。如不補光就要盡量早打開草簾,晚蓋草簾,以延長光照時間。夏季如能採用30%遮光度的遮陽網遮去部分強光,有利於百合高生長和花朵加大。 7.營養管理 小苗長出莖上葉展開後開始追肥,10—15天追一次化肥.每畝用磷酸二銨和硝酸鉀各4-5公斤混施。株高60厘米時每7—10天向葉片噴施磷酸二氫鉀,濃度2%—3%。如葉面整體發黃,噴施0.5%的尿素,如小葉發黃則噴O.1%硫酸亞鐵,同時加銅鋅等微肥。花蕾6厘米長時,停止追肥。 8.拉網 百合植株高大,超過1米者冬半年溫室栽培要拉網。要定製同栽培株行距一致的尼龍網,在株高60厘米左右,花序未展開時,在床面四周打木樁或鐵樁張網,隨植株長高,網可上提至花序下部。 此外,要經常注意病蟲害的防治。當花序下部有1—2朵花蕾露出花色即將開放時,就可以切取花枝上市了。 百合花的繁殖有播種、鱗片扦插、分小鱗莖和分株芽等方法,但以分小鱗莖和鱗片扦插為主。 ①分小鱗莖反之。首要條件是必須要有足夠的小鱗莖,增加小鱗莖數量的方法有:a.種植大鱗莖時適當增加深度。b.開花前後剪去地上40厘米以上的莖葉。c.開花後將莖帶葉剪成帶3~4張葉片的小段,淺埋在濕沙土中。小鱗莖種植2年後就可開花。 ②鱗片扦插繁殖:選擇發育良好的百合,等開花後挖出陰干幾天,取中間鱗片,基部朝下插入沙土中,稍露頂端。遮蔭並保持土壤的濕潤,2~3個月後便可形成小鱗莖。小鱗莖需經2年的栽培才能成為開花鱗莖。 你不能在室內養百合花呀,它所散發出來的香味如聞之過久,會使人的中樞神經過度興奮而引起失眠。 一、習性 百合花品種很多,現觀賞栽培的多是人工雜交種,主要有亞洲百合、麝香百合和東方百合3個種系。近年流行的切花品種多數是從荷蘭、日本進口的。如麝香百合,又名鐵炮,花期6—7月,株高75—90厘米,葉短而厚實,每株花蕾3—4朵,花色乳白色,喇叭形,花朵多,價格亦高。麝香百合喜涼爽潮濕環境,日光充足的地方、略蔭蔽的環境對百合更為適合。忌乾旱、忌酷暑,耐寒性稍差些。生長、開花溫度為16—24℃,低於5℃或高於30℃生長幾乎停止,10℃以上植株才正常生長,超過25℃時生長又停滯,冬季夜間溫度低於5℃持續5—7天,花芽分化、花蕾發育會受到嚴重影響,推遲開花甚至盲花、花裂。麝香百合喜肥沃、腐殖質多深厚土壤,最忌硬粘土;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為好,土壤pH值5·5—6·5。 二、繁殖方法 百合繁殖有分球繁殖,鱗片扦插、播種繁殖和組織培養等方法。分球繁殖:地下部鱗莖或接近地面的莖節上會長出許多新鱗片,讓其長大後剝下貯藏或直接盤栽。一般每球栽1年後可分生1—3個或更多小球。小球在秋季收獲後用沙藏至第二年春天種植,也可當年秋植於深土。 鱗片扦插:將花期的成熟莖切成小段的鱗莖陰干,或剝下鱗片埋於沙中,插後30天,自葉腋間長出球莖,再培育成小鱗莖。在4—5月進行下種,扦插深度以頂端略露為宜。一般春插經2—4個月後,大部分鱗片可生根發葉,長出小鱗莖,此時可移植盆栽或露地種植。 播種繁殖:播種前種子放在燈光前,揀出胚發育充實的種子供播種,發芽適溫為12—15℃,15℃以上種子發芽快,但幼苗瘦弱,低於5℃不發芽;25℃以上使種子休眠,不發芽。春、秋季均可播種,播後覆土,0·5—1厘米,約20—30天子葉出土。春播苗,秋季栽植,經2—3年後才開花。 組織培養:利用百合花的不同部位,如花絲、花柱、子房、鱗片基部的腋芽組織培養成試管苗,然後移植於苗床護理長大,供生產種球。 三、栽培要點 1、肥水管理:麝香百合在華南溫暖地區可露地栽培,或盆栽、大棚等方式。露地或大棚栽培百合,地栽應選擇氣候冷涼、濕潤通風及半蔭環境,最忌連作地,以選新地種植為好。肥沃、透氣性好、土層深厚的沙壤土。在種前深耕1—2次,施足基肥,畝施腐熟優質農家肥2500—3000公斤,花生麩50公斤,骨粉25公斤,草木灰200公斤,磷肥和鉀肥各30公斤,深翻30厘米,細碎、疏鬆泥土,整成壟高20—25厘米,壟面寬80厘米,壟底寬30—40厘米,溝深25厘米。植前要進行土壤消毒.百合花露地種植適期為8—9月。盆栽宜在9—10月。盆栽培養土用腐葉土、粗沙、菜園土按3∶2∶5比例混合而成,可施適量草木灰、腐殖雞屎、鴿屎、豬屎,或施3—5克復合肥。露地大球種,種植深度為12厘米,株行距為10—15厘米×20厘米,定植後土壤應保持濕潤,20—30天新芽破土。盆植底用粗沙或煤渣塊鋪墊3—4厘米厚作排水層,宜用深盆,盆口徑20—25厘米花盆可種2—3個球。盆植或箱植盡可能放置涼爽環境下管理,也可用遮光網或草簾遮陽避直射陽光,並適當澆水,乾乾濕濕為宜。高溫乾旱或春夏乾旱時,要鋪設稻草防止乾旱,保持土壤濕潤,畦溝應灌水1—2次或噴一次透水。苗期及剪花後適當控水,防土溫過低和水分多而使鱗莖腐爛。注意通風,使幼苗生長健壯。秋季高溫季節,每天中午向葉面噴水2—3次,以防土溫超過30℃而影響生長。栽後20天追肥2—3次。生長期每隔15天施一次,以腐熟花生麩液肥為宜,或施合成肥或尿素,每100平方米1—1·5公斤,氧化鉀—氧化鎂的硫酸鹽1—2公斤。在2—3月和花後要各施合成肥,忌施含氟和鹼性肥,否則易發生燒葉。若發現缺鐵現象,應及時噴0·2%—0·3%硫酸亞鐵溶液。現蕾至開花期,每15天噴0·2%—0·3%磷酸二氫鉀溶液一次,剪花後要追肥1—2次富含磷鉀的速效肥。盆栽自2—7月之間,每2個月施一次肥,用肥與露植相同。盤口徑20厘米,盤施用量約5克,施後要淺松盤土,將肥混入盤土。可用漚過的洗米水兌水根施,還可施0·1尿素、花卉專用肥液,每月施2次。冬季溫度降至5—8℃每月施1次,低於5℃停止施肥,以待溫度回升再施。2月下旬至3月初在盤邊表土施8—10克過磷酸鈣或骨粉。現蕾至開花每月施2次0·2%磷酸二氫鉀、少量硼砂、硝酸鎂等或花卉專用肥根施壯花肥,花期不宜施用,花後可每月薄施2次營養液肥,可保莖葉翠綠,促地下新鱗莖生長。 2、花期調控: ①促成栽培:11月翌年2月上旬開花。用中球先在13℃處理2周(14天),再在3℃下處理4—5周(28—36天),這樣可在11—12月開花。如要求1—2月開花,可先在13℃處理2周,以8℃處理4—5周(28—36天),這時定植後夜間溫度較低,應加溫保持15℃左右即可。百合在促成栽培中,當花芽長到1—2厘米時,如光照不足,容易發生消蕾現象。消蕾常發生在10月底至翌年3月中旬,可通過人工照明補光,方法是每8—10平方米懸掛一盞40瓦高壓鈉燈,或普通防水白熾燈,補光始期由花芽0·5—1厘米前開始加光一直持續到採收為止。溫度16℃條件下,大約維持6周光照,每天從夜間8時至翌晨4時,對防止消蕾、提早開花和提高切花品質效果甚佳。 ②光溫控制:為獲得優質百合切花,適宜的光溫條件非常重要,尤其在花芽分化和發育期,如麝香百合花芽分化適溫為15—20℃,此時若小於10℃或大於30℃,生長較慢,極易發生裂萼現象。亞洲百合在蕾後若出現低溫會發生消蕾現象,光照不足也會消蕾。生長過程中,以白天溫度21—23℃,夜間溫度15—17℃最好。促成栽培的鱗莖必須通過7—10℃低溫貯藏4—6周。生長初期控制低溫(9—13℃)有利發根。但強光的月份,應用50%遮光網遮蔭至開花,以免溫度超過30℃而造成花莖過短,花朵品質下降。 四、病蟲害防治 百合花病蟲害較多,百合主要病害有炭疽病、根腐病、灰霉病、立枯病、鱗莖爛病等,發病初期應立即拔除病株,用50%多菌靈500—600倍液噴施或灌根,50%代森銨300克混合使用。栽種時應選健康種球及抗病品種,栽前對土壤和種球要嚴格消毒,實行輪作,栽後定期噴施波爾多液預防發病。對於炭疽病用75%百菌清800倍、50%炭疽福鎂可濕性粉劑500倍,每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灰霉病發病初期用80%代森錳鋅500倍,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75%百菌清800—1000倍或1%波爾多液,每隔10天噴1次,連噴2—3次。立枯病發病初期清除病葉,用1%等量波爾多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每7—10天噴1次,連噴3—4次,有防治效果。鱗莖腐爛病在栽種前,可用0·5%五氯硝基苯拌種,可達預防病害發生,發病初期可澆灌50%代森銨300—500倍液或噴施。有蚜蟲、蠐螬危害,可用50%敵敵畏乳油1000倍噴施,或20%殺滅菊酯乳劑1000倍液防治。

希望採納

熱點內容
永生玫瑰花盒 發布:2025-08-08 06:51:48 瀏覽:879
兒童種植小盆栽 發布:2025-08-08 06:46:49 瀏覽:703
歡笑花藝 發布:2025-08-08 06:26:14 瀏覽:665
櫻花林卡通畫 發布:2025-08-08 06:25:33 瀏覽:219
盆花花卉是指 發布:2025-08-08 06:09:54 瀏覽:644
楊柳盆景 發布:2025-08-08 05:50:42 瀏覽:657
星宿插花 發布:2025-08-08 05:48:18 瀏覽:827
情人節浪漫告白方式 發布:2025-08-08 05:44:30 瀏覽:669
福木花的花語 發布:2025-08-08 05:44:21 瀏覽:804
去接荷花 發布:2025-08-08 05:38:49 瀏覽: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