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丁香荔枝排

丁香荔枝排

發布時間: 2021-02-13 06:50:10

丁香荔枝也有核大的嗎

你好,丁香荔枝也是有核比較大的果核。這就是所謂的遺傳和變異吧,大部分都是核比較小的。

❷ 丁香荔枝乾和糯米荔枝幹哪種好吃

糯米的好吃,軟糯口感好。

❸ 小丁香的海南荔枝品種

小丁香為海南瓊山的實生優良品種,樹齡在170年以上。名見元大德《南海志》。
(1)專 果實性狀屬
果大,歪心形,縱徑、橫徑均約3.9厘米,平均單果重28.8克;果皮鮮紅色,厚1毫米,龜裂片乳狀隆起,裂片峰銳尖,縫合線不明顯;果肩平,果頂鈍或尖,果肉厚,黃臘色,肉質爽脆,味甜帶香,可食部分佔全果重的82.2%,焦核果佔全株果的70~80%。
(2) 植株形態
樹勢壯量,樹冠半圓球形,150年生樹高約6.5米,冠幅6~7米,主幹周徑1.11米,樹皮灰白色,分枝離地面2米,枝條黃褐色,葉濃綠色。小葉2~4對,多為對生,披針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長7.6~10厘米,寬2.4~3.5厘米,先端漸尖,多向一邊扭曲,基部多呈楔形,葉緣上卷,葉脈明顯
(3) 生物學特性
在海南六月下旬果熟。
(4) 品種評價
品質上等,肉質爽脆,味香甜,為鮮食或制罐頭的理想品種,宜大量繁殖推廣。

❹ 荔枝有幾種品種

荔枝的品種有:
一.桂味類:
1.桂味
2.八寶香
3.大丁香
4.小漢
5.水精球
6.無核荔
7.紅球
8.蘇州荔
9.麗仔
10.香荔
等等
二.笑枝類
1.笑枝
2.大造
3.電白白蠟
4.焦核荔
5.攀穀子
等等
三.進奉類
1.增城進奉
2.大肉
3.小丁香
4.六月雪
5.布袋
6.紅荔
7.靈山香荔
8.金剛錘
9.枚瑰露
10.香荔
11.絕淮子
12脆肉
13高州進奉
14.黃丁香
15.四季荔
16.鵝蛋荔
17.稱鉈
等等
四.三月紅類
1.三月紅
2.四月半
3.敗育三月紅
等等
五.黑葉類
1.黑葉
2.水東
3.白臘
4.白糖罌
5.宋家香
6.青殼
7.掛綠
等等
六.糯米糍類
1.糯米糍
2.小金鍾
3.龍荔
4.娘喜
5.尚枝
6.甜岩
7.雪懷子
8.紫娘喜
9.甜眼
等等
七.淮枝類
1.淮枝
2.七月熟
3.廣元紅
4.風吹寮
5.將軍荔
等等
荔枝含果膠、蘋果酸、檸檬酸、游離氨基酸、果糖、葡萄糖、鐵、鈣、磷、胡蘿卜素以及維生素B1、維生素C及粗纖維等成分。

中醫以為,荔枝味甘,性溫,有補益氣血、添精生髓、生津和胃、豐肌澤膚等功效。既是健身益顏的保健水果,又可用於治療病後津液不足及腎虧夢遺、脾虛泄瀉、健忘失眠諸症。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荔枝有改善人的消化功能,改善人體血液循環,故有潤肌美容作用;可改善人的性功能,用於治療遺精、陽痿、早泄、陰冷諸症,並可改善機體的貧血狀況,以及腎陽虛而致腰膝酸痛、失眠健忘等症。體瘦膚黑、陽痿早泄者,取荔枝幹10個,五味子10克,金櫻子1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久服,可強身健體,治療疾病。但荔枝性溫,不能多食。內熱及肝火旺者不宜吃荔枝。

❺ 丁香荔枝在哪個省

是海南的呀!~海南主栽的就是大丁香

❻ 如圖中荔枝,我們本地叫「正鳳荔枝」請問它是不是還有個名稱叫「丁香荔枝」

你好朋友,這個正風荔枝的名字還有一個名字就是叫丁香荔枝。

❼ 荔枝品種特點

■荔枝
Litchi chinensis

無患子科 (Sapindaceae)荔枝屬常綠喬木。又名離枝。本屬有2個種,主要分布於北緯20°~28°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原產中國。漢武帝元鼎年間 (111)即有移植荔枝的記載。栽培歷史已達2000多年。宋代蔡襄的《荔枝譜》(1509)是最早的荔枝專著。10世紀以前傳入印度,17世紀又陸續由越南傳到馬來亞半島和緬甸,此後許多熱帶和亞熱帶國家競相引種。目前作為經濟栽培的國家有美國、印度、南非、泰國、馬達加斯加、菲律賓、越南、模里西斯、澳大利亞、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等。中國的主產區為廣東、福建、台灣、廣西、四川等省(自治區),雲南、貴州和浙江也有少量栽培。
◇形態和品種 樹高可達20米。根系強大。壓條繁殖苗無主根,成年後逐漸形成深而廣的根群;嫁接苗主根深而發達,進入結果期後逐漸分生側根。須根上有菌根真菌共生。樹冠開闊,冠幅可達30~40米。樹皮棕灰色,枝幹多彎曲下垂。羽狀復葉互生或對生,革質,色濃綠,長圓或圓披針形,長6~12厘米。圓錐花序頂生,花小、雜性。核果狀果實圓形、卵圓形或心臟形,直徑2.5~4.5厘米,成熟後深紅色。外果皮革質,有瘤狀突起(龜裂片是品種分類的主要依據)。可食部分是假種皮,乳白色或黃蠟色,半透明。種子多為橢圓形,褐赤色有光澤。主要栽培品種有100多個,分為早熟、中熟和晚熟 3種類型,其中以香甜、核小的中熟種「糯米糍」「桂味」「妃子笑」和晚熟種「香荔」等品種最為名貴。
◇生物學特性 荔枝喜光,要求長日照。 23~26℃為生長最適溫度,日平均氣溫達17℃以上新葉開始伸展,10℃以下基本停止生長,-4℃時發生凍害,花期氣溫低於8℃時花葯不開裂,但1月份花芽分化的關鍵季節,需15℃以下零度以上的低溫。生長結果期一般需水分較多。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酸性(pH4.5~6)砂壤土為宜。壯年結果樹枝條每年抽梢3~4次,形成濃蔭的葉層,花芽在早春抽生的新梢頂部腋芽中形成,雌雄花同株異熟。雌花授粉受精後約70~90天果實成熟。
◇栽培 傳統的繁殖方法採用高枝壓條或高接。20世紀70年代後多用 1~2年生干徑粗約0.8厘米以上的實生苗進行片芽接或合接,方法較簡易且可節省接穗。采穗前先將母枝環剝,有利於積聚養分,提高成活率。幼苗定植時盡可能帶土,減少傷根。春植以2~5月、秋植以9~10月為宜。株行距一般為 5~6米。在主栽品種中配植5~10%花期相近的授粉樹,可提高座果率。除一般肥水管理外,采果前後需重施一次以有機肥為主的混合肥料。冬季進行一次園區犁耙,有利於根系更新和抑制冬梢萌發。修剪時期一般在采果後一個月內進行,以通風透光為度。采果時須對結果母枝和結果枝交界處的芽眼妥加保護,以促進春梢萌發。主要病蟲害有疫霉病、炭疽病、荔枝蝽和爻紋細蛾等。
◇用途 荔枝是珍貴熱帶果品,除鮮食外,可制荔枝乾和果汁,並可罐藏和用於釀酒。果殼可提取單寧;根可入葯。荔枝開花多、花期長,是良好的蜜源植物。但大小年現象嚴重。果實不耐貯藏。

■番荔枝
Annona squamosa;sweetsop

番荔枝科番荔枝屬半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又稱佛頭果 。以其獨特香味,被列為熱帶名果之一。原產熱帶美洲,約17世紀傳入中國,現在台灣、廣東、福建、廣西、雲南均有少量栽培。除中、南美洲外,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產量較多。用種子繁殖 。一年可成苗出圃。一年可開花3次,開花至採收需時60~ 70天,以6月上旬結果最多,5月下旬所結的果最優。番荔枝適合溫暖和乾燥氣候,耐寒力不如荔枝,低於0℃即凍死。對土壤選擇不苛,種植在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生長較快,3~4年能結果。

■番荔枝科
Annonaceae

雙子葉植物綱木蘭亞綱的一科。喬木或灌木,有時攀援狀。單葉互生,全緣,無托葉。花兩性,稀單性,通常單生,生於葉腋或腋外生,與葉對生或莖生花,下位花,輻射對稱,花被由3輪組成,每輪3片,外輪形成花萼,萼片離生或在下部合生,鑷合狀排列,內面2輪形成花瓣,花瓣通常 9,稀3或 4片,鑷合狀排列,在花被上方,有大而隆起或稀凹陷的花托,花托上螺旋地排列著多數雄蕊,中央著生多數心皮;雄蕊較特殊,有一短而粗的花絲,花絲上方有一對外向的花葯,花葯上方是葯隔,葯隔在不同屬中各異,倒生胚珠通常多數,在心皮腹縫上排成 2列。果實肉質,形成分離的漿果,或與花托合生 成一肉質球狀漿果;種子通常具假種皮。共120屬約2100種,廣布熱帶和亞熱帶。中國有24 屬120種,分布於西南至台灣,大部產於華南及雲南南部。生於氣溫較高而潮濕的林中。

該科的暗羅屬、野獨活屬等,材質堅韌,南美產的矛木,以堅韌而富於彈性的木材著名,用於弓柄、彈子桿等特殊用途。
該科的有些植物的花可提制高級香精油,是一種用途很廣的重要的日用化工原料。番荔枝,果供食用,外形酷似荔枝,為熱帶地區著名水果。樹皮纖維可造紙,根和果實可葯用。
番荔枝科具有比較原始的性狀 ,被達爾文稱為 「活化石」。在白堊紀與第三紀已有化石發現。該科與木蘭科親緣最近。該科包括2個亞科,5個族:番荔枝亞科,心皮螺旋狀排列,離生。分4族:①紫玉盤族;②番荔枝族;③野獨活族;④四瓣木族。單兜亞科,心皮環狀排列,合生,側膜胎座。1族:單兜族。

《荔枝譜》

中國古代有關荔枝的專著。北宋書法家蔡襄(1012~1067)撰。成書於1059年。書中論述了福建荔枝的栽培、服食、加工和品種。全書按專題分為以下 7卷。①闡述天下荔枝唯福建、廣東、南粵、巴蜀有之。真正良種產於福建的4個郡,其中福州最多,興化軍特奇,泉州和漳州亦知名。②介紹興化軍的風俗,凡園池勝地,只種荔枝,其中陳紫品種色香味最佳,天下第一。③敘述福州種荔枝最多,甚至一家有萬株的。商人將荔枝加工品外運,陸路至京師、北戎、西夏,船行到新羅、日本、流求和大食,莫不愛好。④認為食荔枝對人體有益無害,有人一天吃千顆,也不生病。⑤介紹種植技術。例如荔枝新苗畏寒,冬季要覆蓋;長成後,春天開花,色白,每隔一年開花一次,叫作歇枝。⑥介紹加工方法。有紅鹽法、白曬法和蜜煎法等。其中白曬法的製品色黃白而味美,用於進貢和銷往外地。⑦列出福建32個荔枝品種的成熟期、果實大小、顏色、香味濃淡、酸甜程度等。按品質排列順序,領先的12個優良品種是陳紫、江綠、方家紅、游家紫、小陳紫、宋公、藍家紅、周家紅、沙家紅(前 9種以種植者的姓命名)、法石白、綠核和園丁香。其餘20種未按品質排順序,它們是虎皮、牛心、玳瑁、硫黃、朱柿、蒲桃、蚶殼、龍牙、水荔枝、蜜荔枝、丁香荔、大丁香、雙髻、真珠、十八娘、將軍、粉紅、中元紅、火山和綠荷包。書中對每一品種的特徵都有簡要的說明。

■荔枝的吃法

因為荔枝與高粱酒泡出來的酒色呈金黃,加入冰塊是一種很棒的喝法,冰涼的甜香味便成為許多女性朋友的最愛,所以它有另一個浪漫的別稱——冷金香,也就是專門給女人喝的另類伏特加。

此外,據古傳秘方,以荔枝殼煮水成荔枝茶,對吃荔枝容易上火氣、流鼻血的人,能達到降火的功效;沒想到被丟棄荔枝殼,也有這樣的用處吧!

選購荔枝時有幾個小訣竅
下面是果農傳授的選購荔枝的小訣竅。

新鮮荔枝應該色澤鮮艷,個大均勻,皮薄肉厚,質嫩多汁,味甜,富有香氣。

挑選時可以先在手裡輕捏,好荔枝的手感應該發緊而且有彈性。

從外表看,新鮮荔枝的顏色一般不會很鮮艷。如果荔枝頭部比較尖,而且表皮上的「釘」密集程度比較高,說明荔枝還不夠成熟,反之就是一顆成熟的荔枝。如果荔枝外殼的龜裂片平坦、縫合線明顯,味道一定會很甘甜。

不同品種的荔枝也各有特點:

桂味:果實為球形,中等大小,淺紅色,殼薄脆,表皮的龜裂片峰尖銳刺手,有桂花香。

糯米糍:果實為扁心形,個頭大,鮮紅色,表面片峰平滑,果肩一邊顯著隆起,肉厚核小。

妃子笑:果實較大,平均單果重30克,果肉細嫩多汁。

黑葉:果實呈卵圓形或歪心形,中等大小,色暗紅,殼薄,表面的龜裂片平鈍,而且大小均勻,排列規則,裂紋和縫合線明顯,果核較大。

白蠟:果實為心形,中等大小,果皮淡紅帶黃臘色,厚且脆,龜裂片平滑,果肉質軟滑,味甜,多汁。

❽ 荔枝分多少種,品種的排列順序是怎樣的

荔枝大概分為13個品種,排列順續是按消費者的喜好決定,並無過於標準的順序。
1.三月紅:因在農歷3月下旬成熟,故名三月紅。屬最早熟種。主產廣東的新會、中山、增城、廣西的靈山等縣。果實流心臟形,上廣下尖;龜裂片大小不等,排列不規則,縫合線不太明顯;皮厚,淡紅色;肉黃白,微韌,組織粗糙,核大,味酸帶甜,食後有餘渣。由於上市早,尚受消費者歡迎。
2.圓枝

又名水東或水東黑葉。分布於廣州市郊和珠江三角洲各縣。因適宜水多栽植和葉片尖長,近似黑葉而較薄而得名。果實短卵圓形,或歪心形,果肩邊高邊低;龜裂片略平寬,應深紅色,果肉軟滑多汁,甜中帶酸,微香。5月下旬或6月上旬成熟。
3.黑葉:果實短卵圓形,果頂渾圓或鈍,果屬平;皮深紅色,殼較薄,龜裂片平鈍,大小均勻,排列規則,裂紋和縫合線明顯;肉質堅實爽脆,香甜多汁,多數為大核。6月中旬成熟。較耐貯存。
4.淮枝
又名密葉、鳳花、古鳳、懷枝(傳聞古時有尚書路過嶺南,把鄉親送的荔枝入懷中,故名)、槐枝。廣東栽培最廣、產量最多品種。鮮食、干制皆宜。果實圓球形或近圓形,蒂平;果殼厚韌,深紅色,龜裂片大,稍微隆起或近於平坦,排列不規則,近蒂部偶有尖刺,密而少;肉乳白,軟清多汁,味甜帶酸,核大而長,偶有小核。7月上旬成熟。
5.桂味,又名桂枝,因含有桂花香味而得名。是最優良的品種之一,廣州市郊和廣西靈山縣所產最佳。桂味有全紅及鴨頭綠兩個品系。果實圓球形,果殼淺紅色,薄而脆;龜裂片突起小而尖,從蒂膊兩旁繞果頂有圈較深環溝,此兩者為桂味的特徵;向黃白柔軟飽滿,核小,味很甜,7月上旬成熟。
6.糯米糍
又名米枝,為廣東價值最高的品種。是聞名中外的廣東特產果品。主產廣州市郊區蘿崗區和增城市新塘鎮,其次是從化、東范等縣。果實屬心臟形,近圓形,果柄歪斜為其品種特徵;初上市黃臘色,一旺期鮮紅色;龜裂片大而狹長,呈縱向排列,稀疏,微凸,縫合線闊而明顯;果頂豐滿,蒂部略凹;肉厚,核小,陶色黃白半透明,含可溶性固形物達20%,味極甜,香濃,糯而嫩滑,品質優良。為消費者最喜愛的品種。最適宜鮮食和制干。7月上旬成熟。有紅皮大糯和白皮小糯兩個品系。
7.元紅
又名皺核,主產福建福州市閩侯縣。果實心臟形,科頂豐滿;果梗長;果皮紫紅色,龜裂片小,中央有小刺,縫合線不明顯;肉較薄,乳白色,核大小不7,味甜帶酸。7月中旬成熟。
8.蘭竹
主產福建龍海、南靖、漳州等縣市。有紅色和青色兩個品系。果實心臟形,果項豐滿;果梗細;龜裂片中大無刺;應較薄,核大小不一,大核居多;陶乳白色,味甜而酸,品質中等。7月中旬成熟。除鮮食外,適宜制罐頭和制干。
9.陳紫
為福建荔中絕品,成熟時散發出陣陣幽香,沁人心脾。莆田、仙游一帶最著名。蔡襄。荔枝譜。此品種在本世紀初已為美國所引種,在澳洲南部栽培也頗多。
10.掛綠
為廣東增城的荔枝中珍品,也是廣東荔枝的名種之一。封建時代列為貢品。《嶺南荔枝譜》記述:其果「蒂旁一邊突起稍高,謂之龍頭;一邊突起較低,謂之鳳尾。熟時紅裝相間,一綠線在貫到底,改名。」果實大如雞印,核小如豌豆;果皮暗紅帶綠色;龜裂片平,縫合線明顯;肉厚爽脆,濃甜多汁,人口清香,風味獨好。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在廣東省增城市舉行的2002年綠荔枝拍賣會上,一顆荔枝竟賣出55.5萬元的天價。這顆荔采自增城「西園」掛綠老樹,該樹已400多年歷史,每年結果甚少,其的特點是外殼顏色四分微綠六分紅,有條綠線縱貫果身,果肉清脆口有微香,剝去外皮紙包不濕紙。成為了史上最貴水果。
11.水晶球
產地廣東,果肉爽脆清甜,肉色透明,果核細小,是一個有數百年栽培歷史的優戾品種。陳鼎的《荔枝話。記述:水晶球「白花、白殼、白白、由核,而漿如血,味甘,香沁肺腑。」
12.妃子笑
四川叫鉈提,台灣稱綠荷包或玉荷包。妃子笑盛產於廈門、廣東、四川、台灣等地區。妃子笑的特點是果皮青紅,個大,肉色有如白蠟,脆爽而清甜,果核小。傳說當年唐明皇為搏楊貴妃一笑,千里送的荔枝就是妃子笑。(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13.白糖罌
又名蜂糖罌(電白)。為早熟品種,主要產區在茂名市的高州根子鎮,電白羊角鎮等地亦有零星栽培。約有二三百年的栽培歷史。

❾ 荔枝分布在中國的哪些地方

荔枝原產於我國,在2000多年前已經廣泛種植,是世界上栽培荔枝最早的國家。目前,我國是世界荔枝品種最豐富的國家和主要的栽培地區。我國荔枝分布在北緯18°~31°的范圍,其主產區在北緯22°~24°0′。

集中在廣東、廣西、福建、台灣和海南,另外,四川、雲南、浙江、貴州也有少量栽培。截止2008年,我國種植荔枝面積843.8萬畝(不包含台灣省,下同),總產量154.7萬噸,總產值達43億元,其中廣東省面積最大,種植413.7萬畝、產量91.7萬噸、產值達22億元,廣西種植317.5萬畝、產量31.8萬噸、產值10.3億元,福建54.3萬畝,海南42.2萬畝。我國荔枝栽培地帶從屬兩個氣候帶:一是北熱帶地區,包括廣東的雷州半島,海南省和台灣南部,適合種植早中熟品種。北熱帶地區的地帶性土壤為磚紅壤;二是南亞熱帶地區,包括廣東、廣西中南部、福建東南沿海、台灣中南部和西海岸,為典型的赤紅壤地區和部分紅壤地區,適宜栽培中遲熟品種。廣東是我國荔枝的主要產區,除粵北部分縣(市、區)外,其他80多個縣(市、區)都有栽培,主要栽培品種有黑葉、糯米糍、桂味、白糖罌、白蠟、淮枝、妃子笑、三月紅、大造、增城掛綠等。目前在廣東已形成三大產區,一是粵西產區,包括茂名、雲浮、陽江和湛江等市,主栽品種為黑葉、白蠟、白糖罌、妃子笑、大造、玉荷包、新興香荔等,種植區立地土壤為磚紅壤和赤紅壤,還有赤紅壤性水稻土和河流沖積物發育的土壤;二是粵中產區,包括廣州、深圳、惠州、江門、佛山、中山、東莞等市,為傳統的栽培產區,其品種最多,質量最優,有糯米糍、桂味、淮枝、黑葉、三月紅等品種,立地土壤為赤紅壤,還有水稻土、河流沖積(沉積)物發育的土壤;三是粵東產區,包括揭陽、汕頭、汕尾、潮州和梅州等市,主栽品種為古龍2號、黑葉、淮枝、金鍾、風吹寮等,立地土壤為赤紅壤、紅壤,還有水稻土、河流沖積物和第四紀紅土發育的土壤。台灣省是我國荔枝發展最快的地區,荔枝種植主要分部在西南部和西部,以高雄最多,台中、南投次之,新竹、苗栗、彰化、嘉義、台南等縣都有大面積的栽培,主栽品種有黑葉、紅荔、糯米糍、桂味、小品園、三月紅、玉荷包等品種。

廣西除桂林高寒山區的9個縣、市外,其餘80個縣(市、區)均有荔枝栽培,東南地區是荔枝主產區,主栽品種有淮枝、大造、黑葉、水荔、玉荷包、靈山香荔、糖駁等。

西南地區以南寧、隆安橫縣為主要地區,主栽品種有妃子笑、糯米糍、桂味、淮枝、黑葉、尚書懷等。

福建荔枝主要栽培區分布在閩東南沿海,有37個縣(市、區)栽培,以閩南和閩東南的漳州、泉州、莆田、福州為主產區,主栽品種有蘭竹、陳紫、烏葉(黑葉)、早紅、玉荷包、金鍾、桂味、綠荷包等。

海南荔枝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20個縣、市均有荔枝栽培,品種有妃子笑、鵝蛋、紫娘鞋、大丁香、蜜荔等,為發展早熟荔枝的理想地區。因此,測土配方施肥必須根據不同土壤、不同品種、不同氣候和不同樹冠管理措施制定土壤養分管理和平衡施肥方案。

❿ 2020廣東大丁香荔枝的多嗎最新消息

朋友2020年廣東的荔枝今年是豐產期。今年的荔枝當然是很多的啦。

熱點內容
taco海棠 發布:2025-08-08 07:14:35 瀏覽:562
盆景小發財樹 發布:2025-08-08 07:13:58 瀏覽:507
水仙的花語是什麼 發布:2025-08-08 07:08:21 瀏覽:274
沫城櫻花 發布:2025-08-08 07:02:23 瀏覽:812
永生玫瑰花盒 發布:2025-08-08 06:51:48 瀏覽:879
兒童種植小盆栽 發布:2025-08-08 06:46:49 瀏覽:703
歡笑花藝 發布:2025-08-08 06:26:14 瀏覽:665
櫻花林卡通畫 發布:2025-08-08 06:25:33 瀏覽:219
盆花花卉是指 發布:2025-08-08 06:09:54 瀏覽:644
楊柳盆景 發布:2025-08-08 05:50:42 瀏覽: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