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無錫賞牡丹

無錫賞牡丹

發布時間: 2021-02-13 00:25:59

㈠ 無錫 黿頭渚 旅遊攻略

黿頭渚門票:105元(含太湖仙島及往返船票),學生憑證是50元。

可以在無錫火車站廣場坐1路公交車。吃飯可以在廣福寺吃素麵,10元-20元每碗,天氣炎熱,注意帶好遮陽帽。還就就是別忘了帶相機。

下面的資料包括了黿頭渚所有的景點,樓主可以稍微了解下。

太湖黿頭渚風景區位於江蘇省無錫市境內太湖西北岸,景區面積5平方千米。黿頭渚,因有巨石突入湖中,沖波兀立,形似浮黿翹首,故而得名。它獨占太湖山水風光最美處,向有「天然圖畫」、「太湖第一名勝」之譽,被郭沫若譽為「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更使黿頭渚名揚海內外。

黿頭渚的自然山水景緻,很早以前就被人們所嚮往。南北朝時期,此地就建有「廣福庵」。明初,「太湖春漲」被列為「無錫八景」之一。清末無錫知縣廖倫在臨湖峭壁上題書的「包孕吳越」和「橫雲」兩處摩崖石刻,既贊美了太湖的雄偉氣勢和孕育江浙兩地的寬闊胸懷,又蘊涵了對黿頭渚風光盡納吳越山水之美的高度評價。1918年,黿頭渚始建園林,社會名流、達官貴人紛紛在黿頭渚周圍營造私家花園、別墅,從50年代開始經統一規劃布局,精心綴連,後又不斷擴建,使這一太湖第一風景名勝集湖光、山色、園林、古跡、森林、植物園為一體,成為江南最大的山水風景園林。

黿頭渚現有黿渚春濤、包孕吳越、萬浪卷雪、充山隱秀、鹿頂迎暉、十里芳徑、湖山真意、藕花深處、蘆灣消夏、中犢晨霧十大自然景點和被譽為「太湖仙島」的「三山映碧」湖心島;有收集了中國傳統國蘭品種500餘個、洋蘭品種100多個、已馴化栽培國產蘭花原種400多個的全國著名的蘭花品種研究中心——江南蘭苑;有停泊在湖面的被譽為「宋代造船技術活化石」,中國惟一現存的一艘建於清代的太湖「七桅漁船」;有舒天閣、光明亭、范蠡堂、陶朱閣、誦芬堂、萬遠樓、戊辰亭、凈香水榭、長春橋、萬浪橋、會仙橋、七十二峰山館、聶耳紀念館、茹經堂、燈塔等歷代建築點綴於青山綠水之間,使太湖黿頭渚風景區形成了「春花、夏蔭、秋色、冬景」的四季佳絕風景。

充山隱秀

充山隱秀,位於鹿頂山東南山麓,原陳家花園所在地。陳家花園,又名若圃,是無錫民族工商業者陳仲言興建於1928年,建國後設苗圃。

1983年,利用這里11公頃山地,建「充山隱秀」一景,內設春花、夏蔭、秋色、冬景四個小區。如從公園大門順大路迤邐而行,轉入幽谷,便是春花區。這里利用山澗,形成「翠湖」。水旁有人工堆積的土山,高低錯落,廣植桃、李、杏、梅、玉蘭、杜鵑、月季等花卉,綴以楊柳、香樟、翠竹。春季花開,一派濃郁的春色。在翠湖水面上,架小橋兩座,直橋名「跨綠」,曲橋為「俯青」。翠湖南橫跨一橋亭,八柱,歇山頂,名「荇青」,有「魚撥荇花游」之意。臨水建有二層樓,青瓦粉牆,名「醉芳樓」。樓旁水邊又有方亭,名「蓼風」。在滿植翠竹的土山上,建有六角竹亭,仿製的竹柱,似可以假亂真,故名「個亭」。「個」為半個竹字,形如竹葉,頗具趣味。山坡上有古典建築群——杏花樓,共五幢,設旅遊飯店。西有菖蒲園,面積1公頃,水沼植菖蒲200個品種約2萬株,花開絢麗多姿。

夏蔭區之勝在於樹,這里有大可合抱,茂如翠蓋的雞爪槭;姿態優雅,繁花如雪的百年白茶梅;挺拔雄偉,松針如拂塵的大王松,特別是兩棵濃蔭匝地的苦櫧,在鹿頂山麓,已是五六百歲的高齡壽星了。這些都是陳家花園的舊物。

黿渚春濤

黿渚燈塔旁,有高2米余的景名刻石,以黃石之古拙襯托書法之遒勁雅緻。主石正面鐫刻「黿頭渚」三個大字,為光緒間無錫舉人秦敦世所書。該石背面的「黿渚春濤」,為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狀元劉春霖所寫,毀於「十年動亂」,後集唐駝為「花神廟」所書聯句「春色斗燕支,天教萬紫千紅,都歸主宰;濤聲吼黿渚,地勝十洲三島,合住神仙」中的「黿渚春濤」四字,補刻於石上。

春天的無錫多東南風,太湖無日不起浪,黿渚濤聲是這里的一大特色。若遇風和日暖,微波漣漪,濤聲則清緩而流暢,和諧而有節奏;若遇狂風怒號,濁浪滔天,則轟然而鳴,猶如萬馬奔騰,所以黿渚春濤是黿渚濤聲中最神奇的。

萬浪卷雪

萬浪橋,在廣福寺東山坡下,沿湖有一處天然水灣,蘆葦叢生,有漁舟停泊其間。山坡上岩壁懸崖,松柏成林。三十年代,圍以曲堤,中建拱橋,淡泊寧靜。每當東南風大作,捲起萬千巨浪,濤聲如吼,從遠處滾滾而來,拍打湖堤,水濺珠飛,恰如漫天雪花紛揚,因而得「萬浪橋」之名。

太湖仙島

太湖仙島原名三山,俗稱烏龜山。位於梅梁湖中,距黿頭渚2.6公里。它是太湖七十二峰中的著名山峰,面積12公頃,實際上由4個小山峰組成。

頭尾二山名「東鴨、西鴨」,主山名「三峰」,另一小峰無名。主山高49.8米。五十年代始進行開發,造橋、建亭、綠化;七八十年代建聳翠樓,山頂建文徵明詩碑亭,東建「點鷗亭」等;1990年辟為猴島,現在已成為「太湖仙島」。

太湖仙島,展示著古老的道教文化和神話色彩,分洞天福地和天都仙府等景區,中有古樸凝重、亭廊連結的會仙橋,會仙橋北的西鴨山,為洞天福地游覽區,聳立著精雕細縷的「太湖仙島」大牌坊,漢白玉浮雕影壁「玉帝巡天回鑾圖」。有專供猴子棲息和表演猴藝的花果山、水簾洞、演藝場,還裝點著「神猴出世」、「齊天大聖牙旗」、「花果山石碣」,重現著名的古典小說《西遊記》中的情景。主峰為天都仙府,內設天門天街、天都仙府、葯王、文王、財神殿、靈霄寶閣、蟠桃瑤池、月老祠、太乙天壇等。天街上商店鱗次櫛比,古色古香。仙桃形、石榴形、葫蘆形等雕花門窗,玲瓏多姿,恍若仙景。天都仙府的主體建築佔地1320平方米,主樓三層五重檐,歇山頂,高22米,內設文昌、關帝、媽祖殿宇,兩側有六十花甲元辰廊。靈霄宮,七層四角,高38米,塑有玉帝神像。大覺灣,仙人洞,匯集著中國佛教、道教石窟藝術。其它還有祭天台、月老祠、鴛鴦亭等不少景點。

三山以孤見奇,以小取勝,若翠螺置於玉盤之中,林木蔥蘢,山徑深邃,景觀開闊,文徵明詩碑中的《太湖》詩雲:

島嶼縱橫一鏡中,濕銀盤紫浸芙蓉。

誰能胸貯三萬頃,我欲身游七十峰。

天遠洪濤翻日月,春寒澤國隱魚龍。

中流彷彿聞雞犬,何處堪追范蠡蹤。

中犢晨霧

黿頭渚內度假島四面環水,有著獨特的山水風光,環境幽靜,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全年空氣質量均為優級,可謂是「天然氧吧」,擁有250餘間豪華客房,商娛設施配套齊全。

在此居住有兩景不可錯過,一是晨曦,湖面有晨霧,在日出後,陽光在晨霧中的光影變化,光線穿梭在湖面上,島的輪廓、帆的輪廓都是城市裡不曾感受的風景,深吸一口氣,滿心的新鮮。二是夕陽,五點開始,六點結束。太陽的光線溫柔下來,低低地垂在山頂上方不遠處,從白色,變成黃色,再到桔色。湖水是金色的,樹和山的輪廓也是金色的,觀景的人眼中,烙下滿目金色。

十里芳徑

太湖黿頭渚風景區中有一條醉人的花樹之路,這就是秀色可餐的十里芳徑。它始自寶界橋西南堍,其地有倚路面築的三門王樓式琉璃頂"太湖佳絕處--黿頭渚風景區"牌樓,及湖邊圓形"待閑烏亭";然後一路依山傍水,經茹經堂、充山門、波色月色水榭、漕灣,至"山輝川媚"牌樓;向左拐過"江南蘭苑"、"世界之窗"游樂宮,中日櫻花友誼林;穿"挹秀橋"橋洞,最後與原路相交,全程成"9"字形。

藕花深處

建於1931年,得名於女詞人李清照的「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句。在大片湖水的輝映下,蜿蜒小溪,曲橋清流,別有情趣。前有方亭,位於荷花叢中,因而亭上懸「藕花深處」匾額。亭北是清芬嶼。四面環水,上有宮殿式祠宇五間,原為楊家祠堂。堂額「清芬」,為李苦禪重書。兩旁有安徽賴少其所書的「湖闊魚龍躍;山陰草木香」楹聯。堂懸張正宇的「湖山春深」一額。兩旁武中奇書孫保圻的聯句:

鷗侶無猜,四面雲水誰作主;

鴟夷安在,五湖煙雨獨忘機。

堂前水中立一湖石,婷婷玉立,若面拂輕紗,身披蟬翼,翩翩有神。對面有「凈香水榭」和「牡丹塢」。這里建築疏密有致,濃淡相宜,遊人觀察了浩渺雄渾的太湖,又覓得如此幽靜的古典園林小區,頓覺怡然自得。

湖山真意

在鹿頂山下的挹秀橋南。這里早在1931年就由無錫民族工商業者鄭明山建造的「鄭園」,佔山地百畝,內有岩洞、石峰、假山、軒亭、小橋等。1983年改建成「湖山真意」一景。在面對挹秀橋處,有一彷彿古松形成的門樓,摩崖上為姬鵬飛所書「湖山真意」。由此拾級登山,山脊上松柏森列,小亭翼然,題額「點紅」。同點紅亭相對,緊貼石壁,建有半亭,名「隱勝」。穿亭而入,就是鄭園原在的山洞,長達數十米。過此境界豁然開朗。臨湖有兩層碧琉璃瓦、歇山頂的「天遠樓」,軒昂宏麗,飛閣流丹,點綴在太湖美景之中。天遠樓,取意於文徵明的「天遠洪濤翻日月」詩句,倚欄望,兩側山巒錯落,中間湖水溶溶,湖中島嶼縱橫,景色變幻無窮。

中日櫻花友誼林

中日櫻花友誼林是由日本「中國溫灸療法普及會」會長板本敬四郎和三重縣支部部長谷川清倡議,有五萬餘人為中日櫻花林捐資而建。1988年,在鹿頂山下植櫻花150餘株,建花崗岩友誼亭,並立碑撰文。石亭至太湖別墅處建800米長的櫻花道,組成賞櫻區。每屆陽春四月,櫻花齊放,絢麗多姿,引人入勝。

廣福寺

廣福寺,在戊辰亭上坡,峭壁絕岩間有山路可通。路旁有泉名「一勺」,是以「有源之水聚而為一勺,散而為三萬六千頃」而命名。峭壁頂端,就是廣福寺。1924年,楊翰西將一勺泉上山地一畝多,捐贈給量如和尚。量如原系軍人,脫下戎裝,削發為僧。他將後山的廣福寺(又名峭岩寺)遷到這里。原廟雖小,卻建於蕭梁。廣福寺建成於1925年,寺名含「廣土眾民同登福地洞天」之意,寺立於幽谷綠樹叢中,有深山古寺之風。寺前古樸山門,三拱圈,兩旁立鍾鼓樓,中有磚刻「廣福寺」,尉天池書。頭幢天王殿,塑四大金剛、彌勒佛。中間天井,兩廂供觀音、地藏。大殿塑釋迦牟尼、迦葉、阿儺,1979年,由惠山泥人研究所重塑,頗具惠山泥人風格。殿上「大圓滿覺」匾為趙朴初所書。寺後有蔡緘三的「退廬」和僧房「華嚴精舍」。已增設「文物陳列室」、「玉佛殿」和「三聖閣」。內藏駝鳥蛋、古畫《百鳥圖》,以及明末隱士楊紫淵的鐵鞭。

江南蘭苑

在廣福寺下的齊眉路中,佔地2.5公頃。無錫有較長的藝蘭歷史,清代已興盛於民間。黿頭渚引種蘭花50餘屬,180種,數千盆之多,並建成一個青瓦粉牆、江南式庭院建築的蘭苑,有國香館、留香亭、流芳澗、香簾等景點。茂林修竹,曲水清流,蘭香四溢。進苑是倚牆而立的碑廊,壁間嵌王獻之、文徵明、鄭板橋、吳昌碩等歷史名人的蘭花畫刻。南部山坡地,山石嶙峋,溪澗曲流,樹木蔥蘢,是蘭花的栽培區。以蘭居為中心的一組廳堂,是品賞蘭花的去處,室內圓台、方桌、高腳茶幾陳列蘭花展品。國香館面水而建。蔭棚區別具風情,用平台、曲廊,或讓蘭花自然生長在溪邊、石隙,或附生在喬灌木間,形成絕妙的幽境。

三山道院

三山道院屬於正一派,它與全真派不同之處在於正一派可以結婚,可不留發髻,可住家,一般來說,正一道主要從事符籙齋醮。而全真道道士一般多住在宮觀內,以清修煉養作為主要的宗教生活。在道觀中男道士稱為乾道,女道士叫坤道,全國只有四川青城山為乾坤道,男女合道,道士留發髻是因為他們認為膚發授於父母,三山道院,道長頭戴九梁中,身著對襟。如果要進靈霄宮朝拜,一般不走正門,正門是留給帝王初一,十五進香用,遊客可走兩邊側門,出腳根據方向而定,左邊的門先出左腳,右邊的門先出右腳。

鹿頂迎暉

鹿頂山,位於黿頭渚充山之東,山高96米,地理位置優越,視野開闊。1983年,無錫市人民zf決定建「鹿頂迎暉」一景,1984年動工興建,1986年元旦正式開放。通鹿頂山的道路有四條,還有一條盤山公路,一般遊人多從挹秀橋登山。

挹秀橋在充山和鹿頂山之間,凌空架一橋接通。橋洞拱圈形,像雄關聳峙在深谷中。橋上接連建三隻亭子,頂端碧琉璃瓦。由此穿林登山,前有陳仲言所建的小屋三楹,名「雪影山房」,後有澗池名為「甘泉」,旁有百年茶梅。上坡有新辟的照影池,建有西子軒、浮望亭等紀念西施的建築。

踏花亭,在盤山公路的停車坪上,六角雕花,飛檐攢尖,金山石鋪就的石級穿亭而過,通旱橋曲折上山。呦呦亭,取《詩經·小雅》「呦呦鹿鳴,食野之蘋;鼓我琴瑟,以待嘉賓」。亭呈長方形歇山頂。兩旁各立兩個漏窗。透過漏窗,六匹仙鹿雕像,悠然立於石間。在群鹿雕塑下面石潭之畔,巨石壁立,正面刻有元末以孝行著稱的無錫隱士華幼武《登鹿頂山》詩一首:

雨洗春泥軟,山高客興孤。

振衣臨絕頂,拊掌望平湖。

塵霧遙連楚,煙光直過吳。

乾坤萬里闊,不泣阮生途。

巨石側面,又刻「仙蹤」兩字,耐人尋味。

准望亭,原為水準測點,是鹿頂山的最高處。為金山石構小亭,六角。金漚亭,四方琉璃頂,是根據郭沫若詩「萬頃泛金漚」之句命名。其旁碑刻,正面為劉海粟書寫的「鹿頂迎暉」四個大字;背鐫《鹿頂迎暉建設記》。其下有環碧樓,供遊人品茗,有「靜觀」一額。

金漚亭下,通范蠡堂。堂歇山頂,三明兩暗。正中須彌座上有泥塑彩繪的范蠡,神態自若。兩壁粉牆上,四幀線條古拙的青銅色影壁浮雕《泛舟》、《養魚》、《制陶》、《經商》,描繪了范蠡功成身退後的傳奇故事。

舒天閣,是鹿頂山的主建築,座落在600平方米的平台上,高24米,八角三層四重檐,黃琉璃頂。意為四時有景,八方入畫。登閣一望,一幅神奇而絕妙的太湖美景圖畫盡入眼簾。人們贊嘆湖山風景建設者獨具慧眼,在群山環立的溪湖之交,選擇這個八方入畫的山峰,建高閣於山之巔。望太湖,湖光縹緲;望蠡湖,溪水漣漪;東南西北望,都是湖,盡是水,七十二峰錯落其間,可以把萬頃太湖、十里蠡湖、七十二峰瞧個夠,看個透,它標志著太湖風景區建設的嶄新面貌。

㈡ 無錫博物院的展覽與藏品

錢裕(1247-1320),字寬父,江蘇無錫人,系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王錢鏐的後裔。元代時期無錫的豪門富戶,葬於至治元年(1321年)。
其隨葬品包括金器、銀器、玉器、水晶、瑪瑙、琥珀、絲綢服飾、漆器、紙幣、木、核器和銅鏡等共154件,具有較大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工藝美術價值。其中,鎏金花瓣式銀托盞,猶如盛開的牡丹,生機勃勃,是我國出土元代銀器中極富特色的一件。 陶壽伯(1902-1997),原名知奮,55歲更名之芬,因生平刻印逾萬,別署萬石樓主。15歲即入蘇州漢貞閣碑帖店學徒,學習篆刻、書法、拓碑、刻碑。20世紀20年代滿師後至上海發展,因師兄錢瘦鐵的介紹而得以遍識當時海派諸名家,並由陳巨來引見投拜四明耆宿趙叔孺先生門下學習繪畫。1947年拜張大千先生為師,成為大風堂門下。陶先生晚年作山水、老松,時或用潑墨、潑彩之法,即仿效大千夫子之獨創。
陶壽伯先生於1950年經港入台,從此定居寶島半世紀。在台期間刀石相伴、筆墨以隨,從未停止過書畫、篆刻的藝術創作,與去台之名宿大家於右任、張大千、溥心畲、黃君璧等筆墨唱酬,時相往還,並多次在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香港等地舉行藝術展。受到陶先生的熏陶,陶氏堪稱一門風雅,夫人強淑萍善畫蘭花,子女陶龍若、陶鳳若、陶豹若均能繼家聲,操丹青,是令人稱羨的藝術世家。陶先生雖久居海外,但思鄉之情始終未泯。2010年,其哲嗣陶龍若先生將所藏陶壽伯先生書畫篆刻作品擇60件,慨然贈於無錫博物院,裨使我院書畫收藏,又得煥然增彩,亦使壽伯先生精品,能於故鄉流傳永緒。 周懷民(1907—1996),原名仁,室名雙柳書屋、水雲閣,無錫錢橋人。曾任京華美專教授、國立北平藝專教授。1949年後,歷任北京畫院一級畫師、北京中山書畫社副社長、中國書畫研究會副會長、民革中央監察委員等職,是當代著名國畫家、書畫鑒藏家。2001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1949年後已故著名書畫家作品限制出境名單」。周懷民早年家境清寒,19歲時北上謀生,在北平電報局任職。他由衷地喜愛書畫藝術,加入中國畫研究會學畫,師事吳鏡汀。常去故宮博物院臨摹古代名畫,尤喜馬遠、夏圭,因而用筆勁峭斬絕,風骨稜稜。中年以後形成了筆墨厚重、氣勢磅礴的藝術風格。山水之外,尤擅蘆盪、葡萄,有「周蘆盪 」、「周葡萄」之美譽。作品多次被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政要。周懷民先生一生節衣縮食,憑藉精到的眼力,購藏了一批古書畫名跡。他數十年積累的古畫,與其說是憑金錢購置,倒不如說是靠鑒別眼力獲得。他抱定人棄我取的念頭,在瓦礫堆中挑選明珠,一件名作得來實在非易,備嘗艱辛,同時卻鍛煉了自己的鑒定眼力。1984年周懷民先生把全部珍藏以及一批當代書畫名家和他本人的作品無償捐贈給家鄉,為家鄉人民奉獻出一座藝術的寶庫。

㈢ 無錫著名景點有哪些

無錫旅遊景點較多,有:
太湖黿頭渚,梅園,蠡園,天下第二泉,靈山大佛,祥福寺,三國城,唐城,水滸城等。
祝玩得愉快。

㈣ 無錫太湖黿頭渚介紹

黿頭渚,距無錫市區18公里,是無錫境內太湖西北岸的一個半島,因有巨石突入湖內中,狀如浮重翹容首而得名。山清水秀的黿頭渚是無錫最佳游覽勝地,著名文學家郭沫若曾有「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詩贊,道出了黿頭渚今人神往的意境。
黿頭渚位於南犢山西端,山形突入太湖水中,三面臨水,好像一隻巨大黿頭伸出水面。這就是黿頭渚。黿頭渚獨佔地勢,在這里可以眺望太湖,三山仙島隨波浮動,如同仙境一般,令人心馳神往。因此,在明朝時,這里早已被稱為「世外桃源」,是富人們郊遊踏青的地方。
關於黿頭渚的營建歷史,可以追述到1918年。當時,楊翰西在這里購得60畝山地,開始對黿頭渚進行最初開發,建造了仿帝王宮苑的「橫雲山莊」。20年代起又陸續興建了王心如的「太湖別墅」,陳仲言的「若圃」,鄭明山的「鄭園」,何輯五的別墅和蔡緘的「退廬」。到建國以後逐漸規劃建成完整的黿頭渚公園。現面積達500公頃。有充山隱秀、湖山真意、十里芳徑、萬浪卷雪、鹿頂迎暉、黿渚春濤、江南蘭苑、太湖仙島等十多個景觀,各具風貌。

㈤ 無錫春季賞花好去處

無錫梅園,距市區7公里,距太湖1.5公里,園內遍植梅樹,是江南著名的賞梅勝地之一。園版林設計者根據地勢高權低,結合梅園特點,以梅飾山,倚山植梅,梅以山而秀,山因梅而幽,別具特色。園內植梅5500多株,品種繁多。園內還有天心台、洗心泉、清芬軒、招鶴亭等步步登高的觀賞景點。黿頭渚是橫卧太湖西北岸的一個半島,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狀酷似神龜昂首而得名。黿頭渚風景區始建於1916年,現面積達539公頃。有充山隱秀、鹿頂迎暉、黿渚春濤、橫雲山莊、廣福寺、太湖仙島、江南蘭苑,中日櫻花友誼林等眾多景觀,各具風貌。風景區已成為中外馳名的旅遊度假休養勝地。

㈥ 請教一下各位養花的朋友!無錫這個地方是不是不適合種牡丹花呀

牡丹栽培技術 1月(小寒、大寒)月平均氣溫0.4度,月平均降水量6.85毫米,地表深5厘米的土壤溫1.1度,10厘米土壤溫度.6度。牡丹處於落葉休眠期,花芽已完成分化。本月主要工作:(1)露地牡丹注意防寒,使其安全越冬。(2)大田牡丹早春催花(在自然花期前開花)上旬開始架設塑料大棚並進行管理。(3)增施基肥一次。 2月(立春、雨水)月平均氣溫2.7度,月平均降水量12.5毫米,地表深5厘米的土壤溫度3.9度,10厘米土壤溫度4.1度,牡丹地下根系開始活動,4-5日鱗芽膨大,萌動。本月主要工作:(1)牡丹開始第一次鋤地、鬆土、澆水。(2)加強大田大棚牡丹催花管理。(3)鱗芽萌動前,盆栽牡丹進入冷庫,准備延遲栽培(夏季開花)。 3月(驚蟄、春分)月平均氣溫3.4度,月平均降水量25.4毫米,地表深5厘米的土壤溫度10.0度,10厘米土壤溫度9.9度。牡丹鱗芽萌發、顯蕾、放葉。本月主要工作:(1)加強大田催花管理,中下旬將陸續開花上市。注意防晚霜凍,保護花蕾。(2)開始整枝、拿芽。1-2年生嫁接苗、分株苗不抹芽,發現有花蕾時及早除去。3年生以上牡丹及觀賞牡丹,當土牙伸長至5-6厘米時,除適當保留以補充主枝外,全部抹去。多年生枝幹上的芽抹掉,清明以前拿完。但預作分株繁殖者則保留土芽。(3)結合澆水,施花前肥一次,而後中耕,鬆土保墒。(4)選大田牡丹適當品種,於下旬做露地延遲花期(5月下旬開花)的修剪管理。 4月(清明、穀雨)月平均氣溫15.5度,月平均降水量45.1毫米,地表深5厘米的土壤溫度計6.8度,10厘米土壤溫度16.6度。牡丹花蕾、枝、葉進入旺盛生長時期,自然花期中特早品種4-6日開花。本月主要工作:(1)大田催花牡丹開花結束。(2)花後進行中耕除草。(3)花蕾顯色前盆栽牡丹入冷庫做延遲栽培(5月下旬到8旬上旬開花)。(4)花蕾顯色期進行切花保鮮,陸續上市出售。(5)開花期進行人工有性雜交育種。 5月(立夏、小滿)月平均氣溫21.3度,月平均降水量47毫米,地表深植株進入旺盛生長期.本月主要工作:(1)觀賞區的牡丹和做秋季露地催花的牡丹剪除殘花.(2)中耕除草1-2次。(3)花後追肥、澆水一次。(4)芽接開始,對劣種牡丹高接改換品種及培育「什樣錦」牡丹。(5)加強秋季露地催花牡丹的管理,每半月進行一次葉面噴肥(磷酸二氫鉀)。(6)冷庫盆栽牡丹分期分批陸續出庫,進行遮蔭、澆水、追肥等管理,至開花為止。(7)加強病蟲害防治。花後噴葯1-2次保葉。 6月(芒種、夏至)月平均氣溫20.3度,月平均降水量66.4毫米,地表深5厘米的土壤溫度28度,10厘米土壤溫度27.8度。植株新枝進入木質化階段,光合作用旺盛。本月主要工作:繼續進行上月第(2)、(4)、(5)、(6)、(7)項工作。要增加澆水,防乾熱風。並防部分品種發生日灼。 7月(小署、大暑)月平均氣溫27.4度,月平均降水量141.5毫米,地表深5厘米的土壤溫度29.8度,10厘米土壤溫度29.4度。花芽繼續分化,下旬未基本完成初級形態和生理分化。本月主要工作:(1)中旬開始牡丹腹接,使劣種牡丹改換品種及培育「什樣錦」牡丹。(2)中耕除草1-2次,大田牡丹防草荒發生。(3)中、下旬進行秋季催花牡丹株的定枝、定芽修剪,完成最後一次噴施磷酸二氫鉀。(4)開始准備秋季栽種牡丹的用地。(5)注意防旱澆水,進入雨季做好排水防澇。(6)繼續預防部分品種的日灼發生。(7)加強病蟲防治,噴葯保葉。 8月(立秋、處暑)月平均氣溫26度,月平均降水量95.8毫米,地表子成熟。本月主要工作:(1)上旬開始進行牡丹秋季露地催花,1-5日進行人工剪除葉片,並進行追肥(腐熟餅肥)、澆水、中耕除草。(2)採收牡丹種子,並及時進行處理,以備播種。(3)加強病蟲害防治,噴葯保護葉片,並防止牡丹秋發。(4)繼續進行上月(1)、(2)、(4)、(5)項工作。 9月(白露、秋分)月平均氣溫21.1度,月平均降水量74.74毫米,地表深5厘米的土壤溫度23.4度,10厘米土壤溫度23.7。本月工作:(1)加強催花牡丹管理,進行抑葉促蕾。防治食蕾害蟲發生。(2)中耕除草。(3)整畦播種。(4)秋分與寒露間進行牡丹芍葯砧嫁接和分株繁殖。 10月(寒露、霜降)月平均降水量46毫米,地表深5厘米的土壤溫度16.6度,10厘米土壤溫度17.1度。秋季露地催花陸續開花。本月主要工作:(1)繼續進行牡丹栽植和繁殖,作好播種、扦插、嫁接、分株和壓條(雙平法)工作,寒露前完成。(2)盆栽牡丹上盆。帶盆埋入土壤內,備催花用。(3)霜降後開始摘除牡丹葉,並拾凈落葉、燒毀。(4)注意防治枝幹部害蟲。(5)准備牡丹到廣州催花和溫室春節催花株的管理。(6)下旬開始做初冬牡丹催花,對大田牡丹架設大棚。 你自己看完,就知道了。

㈦ 無錫黿頭渚資料

來無錫必游太湖,游太湖必至黿頭。黿頭渚是橫卧太湖西北岸的一個半島,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狀酷似神龜昂首而得名。黿頭渚風景區始建於1918年,現面積達500公頃。有充山隱秀、鹿頂迎暉、黿渚春濤、橫雲山莊、廣福寺、太湖仙島、江南蘭苑,中日櫻花友誼林等眾多景觀,各具風貌。風景區已成為中外馳名的旅遊度假休養勝地。黿頭風光,山清水秀,天然渾成,為太湖風景的精華所在,故有「太湖第一名勝」之稱。當代大詩人郭沫若「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詩句贊譽,更使黿頭渚風韻流揚境內海外。
行湖春波吻石、碧水和天一色:凌山巔高閣振翼,孤鶩落霞齊飛。遠眺湖光朦朧,鳥嶼沉浮;近覽山巒迭翠,亭台隱約。月晨日夕,景色幻變,陰睛雨雪,情趣迥異。仲春四月,櫻妍春橋,天高秋日,蘭香小蘭亭,各具風采。
黿頭渚風景區地廣景多,可先登臨鹿頂山舒天閣,遠眺四方,一洗胸襟,再上黿頭渚,或步行盤桓於花徑,或赤足涉水於低灘,或乘船弄濤湖面,坐礁凝思,登樓品茗,領略太湖山水之美,最後乘船渡湖,一探太湖仙島靈秀、神幻之妙。
黿頭渚水面波光粼粼,百花盛開,嫩綠的垂柳,我覺得我自己陶醉在這美好的春光里了。有那麼多的鮮花,有白色的櫻花、紅白相間的鬱金香、黃色的洋水仙、紫色的紫草花、金黃色的迎春花、粉色的木筆花、雪白的牡丹花、粉紫色的紫荊花。迎春花和紫草花象鈴鐺一樣垂下來,洋水仙的花芯象一個小嗽叭。木筆花就象一隻只毛筆的筆尖。
黿頭渚的美麗景緻,很早以前就被人們所嚮往。蕭梁時,此地建有「廣福庵」,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一處。明初,「太湖春漲」被列為「無錫八景」 之一。明末,東林黨首領高攀龍常來此踏浪吟哦,留有「黿頭渚邊濯足」遺跡。文人雅士詠唱之作頗多。清末無錫知縣廖倫在臨湖峭壁上題書「包孕吳越」和「橫雲」兩處摩崖石刻,既贊美了太湖的雄偉氣勢和孕育吳越兩地(現為江蘇、浙江兩省)的寬闊胸懷,也蘊涵了對此地風光盡納吳越山水之美的中肯評價。

㈧ 今年春天去哪裡賞花最熱門 國內十大賞花目的地出爐

在國內賞花熱門線路排行榜上,江西婺源憑著油菜花榮登榜首。
排名首位的是以油菜花聞名的江版西婺源。無錫黿頭權渚、武漢大學、上海顧村公園等經典因櫻花上榜,而杭州西湖、西藏林芝則是最受歡迎的賞桃花旅遊目的地。
赴河南洛陽賞牡丹、赴井岡山賞杜鵑花也不出意外地登上了國內十大熱門賞花旅遊線路。

熱點內容
昆明玫瑰餅 發布:2025-08-08 09:36:18 瀏覽:756
蘭花白幽靈 發布:2025-08-08 09:20:15 瀏覽:987
綠仙女蘭花 發布:2025-08-08 09:12:22 瀏覽:816
自製玫瑰凍膜 發布:2025-08-08 09:03:50 瀏覽:439
山茶花心得 發布:2025-08-08 08:54:33 瀏覽:609
什麼叫沖壓鐵藝花百度 發布:2025-08-08 08:49:36 瀏覽:852
jk櫻花家族是山的嗎 發布:2025-08-08 08:38:18 瀏覽:268
玉樹臨風賽潘安一朵梨花壓海棠 發布:2025-08-08 08:35:41 瀏覽:532
玫瑰苑社區 發布:2025-08-08 08:19:35 瀏覽:108
七夕的情頭 發布:2025-08-08 08:15:19 瀏覽: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