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如皋盆景大師

如皋盆景大師

發布時間: 2025-07-27 10:09:25

① 南通與蘇州近嗎 南通在哪兒 南通的習俗 地理位置 ……介紹一下

比較近。

江蘇省南通市,位於江蘇省東南部,南與上海、蘇州隔江相望,西與泰州市接壤,北與鹽城市接壤,南通除狼山低丘群外,都為海拔五、六米以下的平原,平均海拔為四米左右。

在中國的版圖上,處於沿海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T型結構交匯點和長江三角洲洲頭的城市只有兩個,一個是國際大都市的上海,另一個就是與其一衣帶水、處於長江北岸的南通。南通「據江海之會、扼南北之喉」,隔江與中國經濟最發達的上海及蘇南地區相望,北接廣袤的蘇北大平原,通過鐵路與歐亞大陸橋相連;

從長江口出海可通達中國沿海和世界各港;溯江而上,可通蘇、皖、贛、鄂、湘、川六省及雲、貴、陝、豫等地。

蘇通長江公路大橋建成以後,已使南通進入上海一小時經濟圈。南通面臨海外和內陸兩大經濟輻射扇面,素有「江海明珠」、「揚子第一窗口」之美譽。

② 如皋有哪些景點


說到如皋,水繪園就不得不提到水繪園,它位於古城的東北角。這是明清時期城裡人的隱居之地,他們帶著心愛的妃子董小宛冒險穿越邊境。毛江和董小宛的愛情故事,因為才子佳人的經典流行元素,數百年來在民間廣為流傳。
記得小時候乘涼,老講故事的人講他們的笑話,中間還有第三個人物。——順治皇帝:據說這位大哥拿刀示愛,逼著董小宛被召入宮。然而這個女人總是擔心自己膽子大,最終抑鬱而死。結果多情的皇帝深受傷害,去五台山出家了。然而現實版和傳說中的大相徑庭。毛江出生在一個官宦家庭。他才華橫溢,但屢試不爽。他感受到了明末潮幫的侵蝕,於是加入了當時進步的文人集團,以求挽救時局。當時詩人詩酒齊唱,自然名人風流,請了一些詞曲俱佳的名妓。
作為秦淮八美之一的董小宛,在這樣的前提下,有機會見到兒子幾次。只是到了這一步,故事就不精彩了。兩人相識後,董小宛終於擺脫青樓,在江南士林掌門錢一千,董的妹妹的冒險下,回到了水繪園。如果只到了這一步,那就是通常的大團圓結局了。然而,命運又一次給了他們當頭一棒:隨著清軍入關南下,一家老小匆匆離開是必然的。好在董小宛被順治吸引,招入京中。離開亂世後,我回到如皋的這個園子里隱居,我想:毛與董——的愛情,現在應該用愛字了。
——是前所未有的。之所以這么說,也是因為大環境。入關後,清朝雖然武力平定全國,但江浙很多文人如冒然越界,並不認同這個政權,而是充當了前朝遺民的角色。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康熙上台多年後,開設博學精言課程,意在拉攏南方士人,放下對朝廷的反對。
新疆探險也在申請名單上,但他拒絕去,表現出不屈不撓的正直。好在有董小宛這樣溫柔的女人在身邊,在這個國亡後壓抑幽閉的日子裡還有一抹亮色,可以一起彈琴,一起畫畫,一起談詩。這份愛的存在對靈魂是多麼大的解脫。水上花園遊客很少,看起來像個私家花園。捧著水,穿過波濤洶涌的波坡,走向古城牆。幾個花園一水之隔,有的爬上去就能望出去,還挺有聯系的。因為深院沒有高牆,那些田地和房屋就在眼前,有那麼一點點城市和鄉村的精神,是一種很高的隱居狀態。
當花園如此安靜,當你走在路上,你會覺得你摸過的某塊石頭,見過的某簇花,已經覆蓋了這一對度蜜月的人的愛情片段。歲月無聲,三百多年匆匆而過;然而草木不是無情的,交心的人的一顰一笑,都應該留在記憶里。在花園里拐到底,就到了水明樓和洗碗池。水明樓是後人為紀念毛一家而在水會院舊址上修建的一組亭台樓閣,因杜甫詩四看山吐月,夜來水明樓而得名。在樓西壺池的西面,像一艘原本停泊在池上的小船,如今已成為這個公園的標志性畫面。樓內陳列著毛筆江的傳記,其中一幅作品《影梅庵憶語》回憶了他與董小宛的愛情生活。
也許真的是一個很漂亮的女孩,但是董小宛只過了九年就和他走了。所以毛必江在書中聲稱,這九年他享受了人生的所有福報。他尖銳而真誠的話語穿越了時空,
另一方面,東水關是內城河與楊桐運河連接處的一座塔(如果我沒弄錯的話)。因為如皋的古城牆早已不見了,剩下的東水關孤零零地矗立在內城口。它看起來並不光鮮,但它的姿態還在。估計水關已經寂寞很久了,也不是這個街區的家。現在,很少有人會來這里。但是,時光倒流幾年,在我們過去嚴重依賴水路運輸的時代,這里船隻來來往往,沿岸一定有大量的商店、餐館和戲樓。那種情況應該是很吵的。在東水關裡面,沿著內城河走一段,過了戴宇大橋,還有一座橋,迎春橋,——。
此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為石拱橋。平原上沒有山,原本的平坦少了很多稜角。好在因為橋梁的出現,可以彌補造型的不足。迎春橋無疑有這樣的效果。在一幅以線條為主的視覺畫面中,我突然看到一個半圓橫跨在河面上,周圍的環境頓時變得生動起來。走到橋上,兩邊護欄上有石頭,每塊石頭上都刻著願天常生善人,願人常行善事的字樣。據說這是當年城裡的某個人所作,歷經歲月風雨,字跡依然清晰。從這些刻字也能看出如皋的民風。迎春橋東西兩端是古城的石板街東街。
是一條街,其實只有兩米左右寬,兩邊是蘇北常見的小瓦房。在這樣的老城區,很容易捕捉到一些生活的場景,因為鄰居們都習慣在街上選菜、洗洗曬曬,一邊聊著閑情逸致,一邊拉著家常。東街迎春橋往南一點就是如皋東西向主幹道中山路,路南是城市改造後碩果累累。或許,騎車人的擔心不無道理。我不禁想起迎春橋上的那句話:願人常行善事。面對拆遷的沖動,請拯救這一小片家園!定慧寺定慧寺,位於如皋古城東南角,始建於隋朝十一年(公元591年)。
它是一座千年古剎,建築風格獨特,大門朝北。惠建立於隋十一年。據唐代道士寫的《續高僧傳》記載,隋十一年十一月,晉王(即後來的隋)在揚州金城殿設千僧會,佛教天台宗實際創始人大師應邀到揚州傳授菩薩戒律,並在如皋建寺,取名定慧寺,同時建七級寶塔。定慧寺佔地約16畝,平面布局呈回字形,殿在外,殿在內。布局整齊,氣勢宏偉,現存定慧寺主體建築為明代萬曆年間重修。山門上的定慧寺四個金色大字在夕陽下熠熠生輝。門前石獅一對,門上有門簪,底下有鼓石。
大門為九檁斗通硬山樓,入戶門為天王殿,對著腹中一尊佛像,滿是天真與微笑。兩邊一副對聯張嘴就笑,笑就笑,笑就笑;大肚子能容納你,什麼都能包容。彌勒佛的後座是一尊韋陀佛,坐著站著。殿內東西兩側各有四尊天王像,一個持劍,一個持琵琶,一個持傘,一個捉龍捉獸。慧思寺的主體建築大雄寶殿,雄偉壯麗。正殿為磚木結構,角樓環環相扣,四檐四角掛銅鈴。一個2米高的錫葫蘆放在山脊的中間,兩端各有一個轉黨法輪。山脊上有一隻接吻獸。殿高十餘米,為九歇式。前廊有五間寬室,四間深室,六根梁。A
東側有祖堂、觀音寺、唐寅、方丈室、關帝殿、雲水台、九華堂等。西側有華嚴樓、念佛樓、齋堂、講堂、廖芳等。這就形成了一種樓捧廟的格局。門票:10元/人花卉世界和盆景藝術花卉世界是一個花卉市場,但其面積之大,分類之細,確實配得上世界的稱號。
首先,入口是盆栽的區域。採光溫室隔成立面,各有經營特色,如君子蘭園、牡丹園、陶園等。再往裡是一大片露天場所,被道路分割成一塊塊,密密麻麻地長著小樹苗,想必是用來買賣樹苗的。如皋盆景起源於宋代。055-79000雲:江蘇是中國盆景藝術的發源地之一。如有500年歷史的蘇式古柏樁秦漢遺存,明代楊式盆景安傘,如皋宋代大型盆景六朝柏等。在古拙都是蒼白質朴的,有意味深長的魅力,讓人駐足凝視,流連忘返。六朝柏,俗稱六朝松,其實是一種古柏,八百多年來一直用於觀賞樹葉,在汝城水繪園玉香寺前。
宋代有三盆柏樹,每盆都有鹿角,距今900多年。被如皋人民公園珍藏。如皋樹樁盆景留白要求高,常見的有松、柏、榆、梅、櫸木、柏、黃楊木、雪中六等。造型手法多以棕絲扎結,講究細扎細剪。掌法相當精巧,將軀干綁成左右彎曲的S形,俗稱一彎半、二彎半,少數為三彎半。樹頂紮成半圓形、圓形或扇形,前傾稱為劉海式或如意式。枝短交錯,錯落有致,錯落有致,大有疏而不透的境界。如皋盆景的陳設獨特有趣。
除了兩盆成對擺放的卧獅式外,還有一種理論認為唐是中國唯一。根據5、7、9的不同奇數組合成廳。比如陳設五個壺,中間是文樹,兩邊兩個半彎或一個半彎的武樹相互搭配。七盆陳設時,在五盆的基礎上,每邊增加一盆和一個半弧形。整個廳堂景觀充滿情趣。文淑顯得孤傲,兩邊兩彎半似王子,如宮女,如客人;一個半彎像女人揮舞著五顏六色的袖子翩翩起舞,像嫦娥奔月。文淑是根據畫家倪雲林的繪畫構思製作的,其造型獨特。
除劉海外,軀干前有1-3個小上衣,稱抱子或以帶朝庭,層次分明,意境分明。兀術由兩個半彎和一個半彎組成,被稱為文戰五漂。根據弓背角度、左右傾斜角度、雲片長度的不同,繪制出各種人物的神韻。一彎半在一彎半的交界處有一個彎,使軀干形成後弓。第一彎處,弓背向上的雲片稱為陽片,為逆風,負片為順風。陰長,象徵一個人的手臂,陽短,是一個人的另一條手臂。盆頂還是劉海,要做足底按摩。二彎半表現出比一彎半略小的風力,樹樁重心在下側,樹干傾斜度不大,其意境比一彎半更莊重豪華。
比如盆景,就像無言的詩,立體畫,都有縮成一條龍、以小見大的特點。如皋盆景講究雲頭、雨腳、美腰、劉海頂、雞爪根,有風、雨、雪、露四大意境。有句話說:如皋盆景的特點是左傾右傾,頂正,株干,古樸,典雅,色彩豐富

③ 如皋的介紹

如皋概況

如皋地處長江三角洲北翼 ,北緯 32°00′—32°30′、東經120°20′—120°50′。南臨長江,與張家港市隔江相望,北與海安市、東與如東縣、東南與通州區毗鄰,西與泰興市、西南與靖江市接壤。全市總面積1576.47平方千米,其中,長江水面99平方千米。

如皋長江岸線全長48千米,可直接利用長江深水岸線 18.6 千米。境內通揚運河、如海運河、如泰運河、焦港河4條一級河道縱橫全境,總長158.52千米。

歷史沿革

《尚書·禹貢》記載:上古時,如皋屬揚州之域;商周時稱海陽。周初名發陽,春秋屬吳,吳亡歸越,戰國時屬楚,秦時歸九江郡,漢屬海陵縣。東晉義熙七年(411年)前置如皋縣,隋時並入揚州寧海縣。唐太和五年(831年)置如皋場。南唐保大十年(952 年)升為如皋縣,隸屬泰州。後歷代沿襲縣制,宋時為中下縣,元時升為上等縣。明清仍隸屬泰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劃歸通州直隸州。民國時為一等縣,與湖南邵陽同被列為全國最大縣。民國29年(1940年)8月,新四軍東進至如皋西鄉,在盧港建立如皋縣政府。10月,縣政府隨軍繼續東進至如皋東鄉接管如皋縣政府。民國30年(1941年)3月,在如皋西鄉成立如西縣政府。至此,原如皋縣以通揚運河為界劃分為2個縣,如西縣隸屬蘇中第三行政區專員公署,如皋縣隸屬蘇中第四行政區專員公署。民國34年(1945年)9月21日,新四軍收復如皋城,如西縣復名如皋縣,原設於如皋東鄉的如皋縣更名為如東縣。同年12月1日,蘇皖邊區第一行政專員公署於如皋城成立。1949年1月28日,如皋全境解放。5月12日,蘇皖邊區第一行政專員公署改稱蘇北泰州行政區專員公署,如皋屬其管轄。5月29日,如皋被核定為一等縣。1950年1月,如皋縣劃歸蘇北南通行政區專員公署,1952年上升為特等縣。1983年由南通市管轄。1991年6月1日撤縣設立如皋市。

行政區劃

如皋市轄如城、城北、城南3個街道和東陳、丁堰、白蒲、下原、九華、石庄、吳窯、江安、搬經、磨頭、長江11個鎮。城北街道與如皋開發區、城南街道與如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如城街道與如皋工業園區實行「以區帶街、區街合一」管理機制,長江鎮與如皋港區實行「鎮區合一」管理體制。全市有村(社區)347個,其中,社區181個、村166個。

風土人情

如皋方言屬江淮官話泰如片,受吳語影響較大,與贛方言和客家方言均有淵源。如皋方言小片含當前如皋市、如東縣、海安市、泰興市和東台市南部及張家港市段山地區,總面積約 6000平方千米,總人口約 500萬人,以如城話為代表。如城及周圍地區語言為如城話。如城以西3千米外即有泰興話韻味,細音摩擦明顯,稱為西鄉話。白蒲、九華與通州區交界,為兩地過渡方言帶,其南半部語言均帶有南通話特徵的兩套齒擦音,稱為南鄉話。南境永安沙一帶成陸僅數十年,移民來自18個省區,其後代雖使用如皋方言,但村、圩間每有差異,稱為圩田話。

如皋居民以漢族為主,民風淳厚質朴,民俗與揚州相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形成了飲食、服飾、住行、婚姻、生育、壽誕、喪葬、節慶、祭祀等方面的獨特的民俗風情。如皋歲時習俗有立夏早餐吃煮蛋、中午吃甜菜、兒童稱體重,端午節吃粽子、兒童戴百索和香袋,中元節燒經祭祖、「齋孤」,中秋節吃月餅、藕餅、鴨子等,尤以春節前後祭祀活動為多,且伴有諸多禁忌。婚喪習俗有新娘子結婚當月內不能到親友、鄰居家串門,喪事中「燒冥屋」、演「僮子戲」等。壽辰習俗中的賀百歲最為隆重,主家要燒制「百歲碗」贈與親友和鄉鄰。民間有做「青苗會」,演「僮子戲」,唱「儀興調」(越劇)、「下河調」(揚劇)、「七欄位」,春節期間演盪湖船、踩高蹺、扯扯腰、打花鼓、舞龍燈、唱道情等節目的習俗。隨著社會文明程度逐步提高,民俗亦發生很大變化,傳統節日中一些不健康舊習俗被摒棄,有些節日被賦予積極健康內容,同時還逐步形成了一些新風俗。

名勝古跡

1)水繪園風景區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如皋古城東北隅,佔地面積約27萬平方米,由水繪園及水明樓古建築群、中國如皋長壽博物館(匿峰廬)、中國如派盆景園(古澹園)、逸園、東大街歷史文化街區等景點組成。

水繪園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20 年),明末才子冒辟疆曾偕「秦淮八艷」董小宛棲隱於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園內構築有寒碧堂、壹默齋、因樹樓、湘中閣、懸霤山房、鏡閣、澀浪坡、小三吾亭、枕煙亭、妙隱香林、古城牆、煙波玉亭、碧落廬、懸霤峰、洗缽池、小三吾溪、鶴嶼等佳景10餘處,園中波煙淼淼,隱映如繪,宛若一幅幽靜清雅、意韻空靈的山水畫,時為海內名園。園中積水彌漫,倒影如畫,冒董浪漫的愛情故事、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具特色的園林景觀,使水繪園成為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歷史文博之大成的游覽勝地,被譽為「中國第一情侶文化園」。

百壽碑

4)中華長壽文化谷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主城區南郊「中國最美鄉村」如城街道顧庄社區,總面積約3000公頃,是集生態旅遊、商務休閑、觀光娛樂於一體的特色生態旅遊景區,涵蓋顧庄生態園核心景區、蘇通生態觀光園、國際園藝城、錢長村200公頃草坪基地、東方盆景園、胡安定故里、百代蘭花園、上海保來蝴蝶蘭園、顧庄龍盛游樂城等眾多景點。園區自然景觀獨特、文化積淀深厚,為主城區天然氧吧、城市一葉綠肺,是廣大遊客和市民休閑養生之地。

5)法寶禪寺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白蒲鎮,始建於唐大和四年(830年),宋至和元年(1054年)重建,香火鼎盛。清代書畫家、 「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為寺院題寫藏經樓匾額。流傳日本入唐高僧圓仁,南宋抗金英雄岳飛、丞相文天祥,清都察院左都御史沈岐、詩人袁枚等都有游覽、唱詠法寶寺記載。法寶禪寺建築布局獨特,酷似「象」形,古人曾留下「訪僧象鼻灣,路指虎溪是」 「一灣成象鼻,法寶久聞名」等詩句。寺內放生池魚、蝦、龜、鱉等自由游弋,池塘四周月季、牡丹、芍葯爭相綻放,池中央建有照心亭,亭邊曲橋連岸,是遊人香客夏日乘涼消暑好去處。放生池東的萬安橋,是白蒲鎮古橋萬安橋縮影。

6)長江葯用植物園

國家AAA級景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省五星級鄉村旅遊點。位於長青沙生態旅遊度假區。總佔地面積約333公頃,總投資約26億元。一期工程綜合性葯用植物園,佔地200公頃,於2011年10月開園,以種植具葯用價值或保健功能中草葯為重點,匯納如皋長壽之鄉、花木之鄉文化底蘊,集休閑農業、生態餐飲、長江流域葯用植物資源保護、科學研究、科普教育於一體。園內主要景點有:以水景廣場空間為序幕、兼具如皋傳統建築韻味和現代江南園林建築氣息的主入口,以盆景藝術中「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營造技法而形成水中島的山水文化廣場,水質優良、物產豐富的長生湖,依水而建的度假木屋區及金銀花葯草主題園、芳香葯用植物園等。

7)金島生態園

國家AAA級景區、省四星級鄉村旅遊點,位於長青沙生態旅遊度假區。總面積約133公頃,總投資5億元。園區處於長青沙島東風灘,汲揚子江精華,彰顯「長江文化、長綠文化、長壽文化」三大特色。園內河道縱橫,林園棋布,花香鳥語,草長鶯飛……充滿綠色與生機,純凈、祥和而美麗。掩映於綠樹碧水之間的生態星級酒店、健身會所、商務會所、體檢中心、休閑中心、迷你樂園等設施,讓遊客在清新的天然氧吧中享受素質教育、文化互通、健身康療、休閑娛樂等服務。

8)內外城河風光帶

國家 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城區內。內外兩河環城而繞,外圓內方,形似古錢。內城河古名玉帶河,形成於明成化年間(1465—1487 年)。外城河亦名濠河,開鑿於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內外城河沿線有春秋遺址射雉亭、明代高橋迎春橋、千年古剎定慧禪寺、名人輩出的集賢里、冠甲江淮的靈威觀、紀念宋代名人范仲淹的范公苑等歷史文化景點10餘處。內外城河上架有形狀各異橋梁29座,承載著許多美妙傳說和故事。雙環河兩岸白石護欄蜿蜒若龍,沿線樹木蔥郁、百花爭艷。 「水環城,城包水」奇特景觀成就古城如皋獨具魅力的風光帶。

9)紅十四軍公園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如城街道福壽東路。佔地17.4公頃,由紅十四軍紀念館、紅軍歷史教育拓展訓練基地、市青少年紅軍歷史教育館三部分組成,是弘揚革命傳統,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重要基地。主體建築紅十四軍紀念館,被列為國家級革命紀念設施、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由序廳、江海曙光、長夜驚雷、斬木舉義、軍旗如畫、革故鼎新、金戈鐵馬、碧血丹心、野火春風、尾廳10個部分組成,以1300餘幅圖片、近4萬字說明文字、600餘件實物資料,再現土地革命時期江蘇境內唯一中央序列紅軍武裝 —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艱苦卓絕、可歌可泣的革命歷史。

信息來源:當地政府官網《如皋年鑒(2019)》

④ 中國盆景流派的八大派

蘇州、揚州、嶺南、四川、安徽、上海 、浙江、南通
嶺南盆景:蒼勁自然
四川盆景:蟠曲多姿
蘇州盆景:清秀古雅
揚州盆景:嚴整莊重
安徽盆景:古樸奇特
上海盆景:明快流暢
浙江盆景:雄偉挺秀 造型特點:圓片式
傳統造型:「六台三托一頂」,屏風式、垂風式、垂枝式、劈乾式、
技法特點:棕絲蟠扎,粗扎細剪
常用樹種:松、柏、雀梅、榔榆、黃楊、三角楓、石榴、鳥不宿等
代表人物:周瘦鵑,
流傳地域:蘇州
特點:嬌媚。缺點:樹形變 化不大,形態嬌柔做作,十年以上才能完成。
虎踞龍盤(雀梅,樹齡400餘年)
醉卧(雀梅) 造型特點:要求「樁必古老,以久為貴;片必平整,以功為貴」。
傳統造型:「游龍彎」 ,雲片式(一至三層的稱「台式」,三層以上的稱「巧雲式」 ),疙瘩式
技法特點:棕絲蟠扎,精扎精剪
藝術特點:嚴整而富有變化,清秀而不失壯觀。
常用樹種:松、柏、榆、黃楊(瓜子黃楊)及五針松、羅漢松、六月雪、銀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
代表人物:萬覲棠
流傳地域:以揚州為中心,包括嘉州、泰州、興化、高郵。
揚州盆景製作歷史悠久。早在唐代,盆景已成為宮苑裝飾、觀賞的珍品,作為東南第一大都會的揚州,也受到京都影響流傳盆景;宋代蘇軾任揚州太守時,曾親自製作盆景;明代,揚州盆景形成地方風格;清代,揚州鹽商為迎合帝王南遊,廣築園林,大興盆景,有「家家有花園,戶戶養盆景」之說,明代形成的盆景風格,經不斷提高,形成了流派。
黃楊盆景《巧雲》、《騰雲》、《行雲》、《凌雲》、《碧雲》等榮獲一等獎,實現五連冠 造型特點:要求「樁必古老,以久為貴;片必平整,以功為貴」。
傳統造型:以「兩彎半」(或「三彎半」)為主要特色。兩彎半」又稱「獅式」盆景,相傳為明代畫家所創,造型上有極嚴格的要求,必須構成三彎九片一頂(三彎半),意態如獅。但「三彎半」的造型難度太大,很不容易達到標准,以後逐漸簡化為「兩彎半」。
技法特點:棕絲蟠扎,精扎精剪
常用樹種:松、柏、榆、黃楊(瓜子黃楊)及五針松、羅漢松、六月雪、銀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
代表人物:徐朗屏
流傳地域:南通、如皋 造型特點:海派盆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程式限制,但在布局上非常強調主題性、層次性和多變性,在製作過程中力求體現山林野趣,重視自然界古樹的形態和樹種的個性。講究枝片造型,但枝片不但數量較多,沒有固定規格
主要造型:微型,自然型
技法特點:鐵絲蟠扎,扎剪並重
常用樹種:松柏類為主
代表人物:殷子敏、胡榮慶、汪蠡鼎、胡運驊
流傳地域:上海 造型特點:薄片結扎,層次分明。擅長直干或三五株栽於一盆,以表現莽莽叢林的特殊藝術效果
主要造型: 「高幹」、「合栽」為造型基調
技法特點:金棕並用,扎剪並重(針葉樹以扎為主,闊葉樹以剪為主)
常用樹種:松柏類(五針松)為主
代表人物:潘仲連,胡樂國
流傳地域:杭州、溫州兩地為中心 造型特點:徽派盆景風格獨特,形式多種多樣,造型技法受揚、蘇、滬諸派影響,以古傲蒼勁、奇峭多姿為主要特色主要造型: 「高幹」、「合栽」為造型基調
傳統造型:規則類主要有「游龍式」(多見於梅樁)、「扭旋式」、「三台式」、「屏風式」、「疙瘩式」
技法特點:粗扎粗剪(棕皮樹筋纏繞)
常用樹種:以梅樁最為著名,稱為「徽梅」。黃山松,檜柏,檵木
代表人物:宋鍾鈴
流傳地域:以歙縣賣花漁村(雄興鄉洪嶺村)為代表,包括績溪、休寧、黟縣等廣大地區。 造型特點:樹樁以古樸嚴謹,虯曲多姿為特色;多懸根處理。山石盆景則以氣勢雄偉取勝,高、懸、陡、深,典型地表現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風貌。
傳統造型:規則類為主
技法特點:棕絲蟠扎,講究身法
常用樹種:川派樹樁盆景一般選用金彈子、六月雪、羅漢松、銀杏、紫薇、貼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杜鵑等花木。
代表人物:李宗玉等。
流傳地域:四川成都重慶等地。
川派盆景藝術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在造型上從簡到繁、再從繁到簡的過程,前一個「簡」是簡單,後一個「簡」是簡練。同其他盆景流派一樣,根據「樹姿近畫」的造型原理,先有自然類,後來經過模仿老樹的姿態和變化,不斷總結出了表現這種姿態和變化的技法規律,通過歷代盆景藝術家的創造和完善,最後歸納為10種身法和3式、5型。盆景藝術大師陳思甫在他的專著《盆景樁頭幡扎技藝》一書中寫道:「若以規律類平技式樁頭論,成都和川西地區的主幹彎曲、校視下傾的造型,乃是仿照峨山高寒之地長期被積雪壓抑的松柏的低矮老態,雪融化後,樹梢直立,枝椏由垂轉手或略帶傾斜狀。故爾平枝式規律類型樁頭,枝盤漸至盤端往下斜而平整,或技盤基部下傾、盤略下斜而平整。「在藝術形式上,它以嚴謹的格律作為基本的結構原則,它是盆景中的『格律詩』。」(唐春來:《規律類樹樁美的探索》,載《成都盆景研究》) 風格特點
1)雄偉蒼勁,古樸自然;
2)截干蓄枝(主幹截斷,長側枝,當側枝長到主幹小一點又截去,這樣不斷去致下部粗壯);
3)分段培育。
代表人物:孔泰初
傳統造型:大樹型,高幹型
常用樹種:九里香、福建茶、朴樹、榆、雀梅、榕、黃楊、羅漢松、五針松、杜鵑、水梔子、梅、銀杏等
流傳地域:廣州
傳統的廣東盆景,形似北派的「游龍彎」式,樹干蛇行直立,左右垂臂橫出,作五托或七托,樹頂扁平,稱「古樹」,又叫「將軍樹」,這種盆景很費功夫、時間,一般需要三四十年才能成型。嶺南派盆景藝術風格的真正形成,則是本世紀30年代以後的事。 這時的廣東盆景分作三個流派:一是以盆景藝術家孔泰初為首的一派,樹形蒼勁渾厚,樹冠秀茂稠密,構圖嚴謹,表現曠野古木的風姿;二是以廣州三元宮道士為首的一派,主要利用將要枯死的樹樁作材料,經過精心培育,從某一部分長出新芽,以瀟灑流暢為貴;三是以廣州海幢寺的素仁和尚為首的一派,扶疏挺拔,兀立雲霄,技托雖少而不覺空虛,含蓄簡括,高雅自然,很有點鄭板橋「冗繁削盡留清瘦」,「一枝一葉總關情」的詩意 。

熱點內容
海棠學校 發布:2025-07-27 16:12:49 瀏覽:196
雙中支荷花 發布:2025-07-27 16:12:05 瀏覽:937
大魚海棠類似電影 發布:2025-07-27 16:10:06 瀏覽:36
玉做的梅花 發布:2025-07-27 16:03:05 瀏覽:533
櫻花冷櫃 發布:2025-07-27 15:55:57 瀏覽:978
問道七夕任務 發布:2025-07-27 15:50:07 瀏覽:20
lol2017情人節任務 發布:2025-07-27 15:48:53 瀏覽:897
百合燉桃子 發布:2025-07-27 15:41:18 瀏覽:652
噴在櫻花 發布:2025-07-27 15:41:11 瀏覽:870
挑盆景 發布:2025-07-27 15:31:18 瀏覽: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