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雜志
㈠ 綠色科技雜志簡介
《綠色科技》是一本專注於綠色科技領域的學術期刊。以下是關於《綠色科技》的簡介:
- 主辦單位:由湖北省林業廳主管,花木盆景雜志社主辦,武漢新興綠色科技研究所聯辦。
- 歷史沿革:期刊原名《綠色大世界》,於2010年更名為《綠色科技》。創辦於1963年,為月刊。
- 收錄情況:被中國核心期刊資料庫、中國期刊網、萬方數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龍源國際期刊網等全文收錄。
- 發行信息:國內統一刊號為CN421808/S,國際標准刊號為ISSN 16749944。採用國際大16開本精美印刷,全國公開發行。國內郵發代號為38197,國外發行代號為M1014。
- 讀者對象:是農業、林業、園林、生態、環保、旅遊、自然資源、綠色產業與經濟、綠色建築等行業科研、教學、經營、管理工作者的重要參考刊物和論文發表平台。
- 領導團隊:趙鵬大院士擔任本刊編委會名譽主任委員,湖北省林業廳廳長王海濤與中國地質大學黨委書記郝翔教授共同擔任編委會主任委員。領導團隊還包括社長萬紹華、總編熊俊龍與執行主編方熠。
- 辦刊宗旨:面向綠色領域,服務交叉學科;構築綠色平台,推廣科技成果;傳播綠色文明,促進和諧發展。
- 辦刊理念:強調崇綠、追求特異性、追求精深與創新。
㈡ 瓜子黃楊盆景幾月份縮枝逼芽
黃楊的壓縮逼芽問題,以前(大約是1998年前後)在一本盆景雜志上看到過一篇文章,還帶有示意圖的,分析得很好,具體是《中國花卉盆景》還是《花木盆景》雜志、是哪年哪期等我記不清了,昨夜翻找舊雜志也一時未找到。其主要觀點大概是:根據黃楊長勢狀況,在萌芽期或生長旺盛期,留下部分枝葉縮剪,一次或分次逐漸進行,最終達到較為理想的枝長及芽位。 我雖也養了幾棵黃楊,但沒什麼逼芽經驗,平時基本上是按照那篇文章所述的方法進行壓縮修剪逼芽的,覺得:對普通栽培的瓜子黃楊健壯樁效果良好;對雀舌黃楊老乾逼芽效果很不明顯,對青壯年枝逼芽則也較明顯;對野生瓜子黃楊樁還未試過;對長勢較好的珍珠黃楊,其不定芽常見有萌發,估計逼芽不是太難。 黃楊逼芽情況可能比較復雜,影響因素較多,通常應與樹齡長勢、品種類別、干皮完整性與隱芽完好狀況等方面以至氣候環境都會有關系。我有一棵尖葉黃楊樁,主幹上密發細芽,數量極多,再摘再萌,無奈中只好用刀把芽切到干皮部位才算徹底除去。而有的樁總想在什麼部位逼點芽出來,可就是久未見效。看來逼芽,除了人力之外,有時常需要天意什麼的。 以上是個人一點感覺看法,有點羅嗦了,願與盆景師友們共同探討。
追肥
可及時補充苗木在生長發育旺盛時期對養分的大量需要,促進苗木的生長發育,提高質量。黃楊在幼苗期需要的磷比較多,而生長旺季需要氮比較多,到秋季停止生長時期則需較多的鉀。在苗木栽植後,可葉面噴施翠姆磷酸二氫鉀溶液,宜在陰天或早、晚空氣濕潤時進行。一般每月葉面噴施三至四次磷酸二氫鉀即可。新移植的黃楊苗木,應抓緊在前期施肥,但要注意肥料濃度不能太大,以免灼傷新根。在苗木速生期,應加大施肥量和增加施肥次數,每月不少於一次,追施氮肥可用尿素,分干施和濕施兩種方法。干施可撒施和溝施,撒施是將化肥均勻撒施到苗間土上,施後淺鋤1-2次加以覆土;溝施是在苗木行間開溝,一般距苗根15-20cm處,把化肥施入溝內,然後覆土。溝施時要注意開溝深度應在根系的分布層,以利苗木對肥料的吸收。濕施是將肥料溶解在水中,全面澆灑在苗床上或行間,最好在施後再灌水一次,避免灼害。施用氮肥應在春夏進行,最後一次施氮肥不能遲過「立秋」。以防苗木徒長,降低黃楊幼苗的越冬能力。8-9月份一定要停施氮肥,施肥以翠姆磷、鉀肥為主。促進黃楊苗木的木質化和根系生長,提高苗木抗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