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海安綠植

海安綠植

發布時間: 2025-05-22 02:50:30

『壹』 致敬奮斗的時光作文

致敬奮斗的時光作文8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致敬奮斗的時光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致敬奮斗的時光作文1

六月初,正當人們對高考、中考議論紛紛的時候,一則新聞同樣吸引了海安人的目光:

一工人在施工過程中從高空墜落,一根長約130cm的鋼筋貫其穿胸部、腹部、右腿。海安市人民醫院的醫生經過「驚魂」三小時的搶救,又從死神手裡奪回了一個生命。

這一次緊迫而又有條不紊的生死大營救只是醫生們職業生涯中的一個縮影。

我父親也是一名醫生。

白天·忙碌

假期,家中無人,父親把我帶到病房做作業。

「你就先在我辦公室做作業吧,我要去查房了。」放下包,父親一邊打開櫃子,一邊對我說道。

「劉主任,十床突然昏迷了!」一個護士在外面大喊。那聲音彷彿就像百米賽跑的發令槍,爸爸抓起白大褂,便向外沖去。

好奇心驅使我也緊隨其後。「護士長,推搶救車!」爸爸一邊跑一邊喊道,「小王,去聯系麻醉科醫生准備插管。」只見醫生護士全都忙碌起來:有的從護士站里推著擺滿葯品、儀器的推車朝十床奔去;有的一把抓起座機上的聽筒部分,將鍵按得「啪啪」響······一時間,走廊里回盪著匆匆的腳步聲,看似混亂,實則有條不紊。

我從沒見識過這般畫面,心頓時提到了嗓子眼,卻還是忍不住

透過小窗向病房內看去:老爸側著身子,伸出雙臂,有規律地在病人胸前按壓;一個護士擼起病人袖子,專心致志地扎針;心電監護儀上的數字不斷變化,發出嘀嘀的響聲······不一會兒,麻醉科的醫生拎著箱子急匆匆地跑過來了,將我「趕回」了辦公室。

直到我已經做完了一張英語卷子,才看見爸爸一邊抹著額頭上的汗,一邊走進辦公室,衣服上濕了一大片。匆匆喝了一口水,又往外走去:「准備早查房!」

到了十一點多,才見爸爸查房回來,前腳剛進辦公室,身後又響起了病人家屬的喊聲:「劉主任,快來看看,我爸肚子疼得厲害······」

唉,看來午飯又不知什麼時候才到嘴嘍!

夜晚·急電

「什麼?23床大出血?好,我馬上過來!」

那天恰好是爺爺的生日,一家人在火鍋店小聚。菜已經擺滿了桌,鍋內的湯在翻滾著,發出咕嚕咕嚕的響聲。可這美好的一切都被電話鈴打破,爸爸放下手機,滿臉歉意地朝爺爺說道:

「爸,醫院有病人要搶救,今天不能陪您過生日了。」

「你還沒吃呢,稍微吃點再走吧!」爺爺心疼地說。

老爸擺擺手,抓起手機,套上外套,便消失在店裡擁擠的人群中了。

再次見到老爸時,已經是第二天早上了。

這種事情,在我家是家常便飯,無論是在吃飯、散步還是熟睡,電話鈴聲就是命令,醫院規定,醫生手機需24小時開機。

人們或許時常聽到這樣的事:一外科醫生因為過度勞累在走廊睡著。這些都是真實的故事,我還聽老爸說過,有的醫生因為一台手術十幾個小時,不得不穿尿不濕;也有的醫生在為人治療時感染······

他們所有的奮斗與犧牲,都是為了奪回那些掙扎在死亡線上的生命。可以說,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做賭注,挽救別人的生命。

多一份信任,少一份猜忌,這或許是對他們最大的支持。

向父親致敬!向醫生們致敬!致敬他們為了病人無私奮斗的時光!

致敬奮斗的時光作文2

似水流年裡,用奮斗的背影,孕育生命中那一季葳蕤的希望。

——題記

半個月後,我要上一節市級公開課,關鍵這次是小古文課,不知從哪兒下手啊!一日晚飯的餐桌上,媽媽突然嘮叨了一句。那我靜候佳音。我咬著糖醋排骨,漫不經心地答著。我知道,媽媽又得忙上一段時間了。

以前我每次推開門,總能看到媽媽那張笑語盈盈的臉,但最近一段時間,門後卻是空盪盪的,取而代之的是書房裡那一圈平和的光暈。疾步走入書房,卻見爸爸媽媽正坐在書桌前,討論著教案的設計。細細密密的話語如蠶咀葉,不時因分歧而躍動的字詞與靈感忽至時的長舒相互交融。飽滿柔和的燈光灑落在他們的發上、肩上、案前尚未擬好的教案上,綉編出一幅多麼專注、莊重的畫面。

一個深夜,我一覺醒來,迷迷糊糊地想去喝點水,起身走出房間,濃稠的夜將小區的居民樓捂得嚴嚴實實,萬家燈火已熄,偶有幾聲野貓野狗的嗚咽在空靈地回盪。我的視線猛然觸到了一抹突兀的光亮,循著亮光望去那不正是我家的小書房!躡手躡腳地走到書房前,透過那半掩映的門,我望見了,望見了,我那親愛的媽媽,依舊在電腦前忙碌著。

她的嘴裡似乎默念著什麼,只看見嘴唇在微微蠕動,那纖巧的手指時不時操握著滑鼠,又時不時在鍵盤上翻飛跳躍,那常常含笑注視我的雙眸此刻像搜索引擎一樣在屏幕上仔細地尋找著。大概是耐不住熬夜的辛酸,媽媽端起一旁的茶杯微啜一口,茶,怕是早已涼透了,她微微嘆息一聲,又將茶杯放下。媽媽伸了伸懶腰,揉揉熬紅的雙眼,拍拍沉重的額頭,又繼續在字海中奮斗。看到這一幕,我的眼前模糊了,飽含的淚水似乎下一秒便要噴涌而出。我走上前去,端起桌上的茶杯,指尖傳來一絲涼意:媽媽,你早點休息,我去幫你倒杯熱茶。看到我突然出現,媽媽的臉上浮現出驚愕的神情,下一刻卻又被慍色所取代。這么晚了還不去睡覺,快上床。她低聲訓斥我道。

那段時間,媽媽陪伴我的時間一點點減少,更多的時候,看到的不是她在案前緊張備課,就是在鏡子前試講,然後又是一遍遍地修改。媽媽曾經那潤澤的雙眸如今像秋日的湖水,帶了一絲乾涸的氣息,語音里總帶了濃重的'鼻音。用媽媽自己的話來說,這次的小古文教學對她和班級孩子來說,都是一次挑戰,不能出錯。每每這時,我的心中總會交織著一種復雜的情感,有對媽媽如此辛勞奮斗的不忍和心疼,卻又時時有一股動力在驅使我向前,向前,去追尋媽媽奮斗的腳步。

終於,媽媽的一番奮斗得到了回報,她執教的《伯牙絕弦》小古文課獲得了一致好評。望著那紅紅的證書,我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源於媽媽不懈的奮斗,成功的獻花終是由汗水澆灌而成。為了這一刻,她又付出了怎樣艱辛的勞動啊!

陶淵明留下了經典名句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我那親愛的媽媽,用自己的言行詮釋了奮斗是激情澎湃的過去時,奮斗是緊張待戰的現在時,奮斗更是充滿無限可能的將來時!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只有用奮斗才能迎來最美好的時光!

向奮斗的媽媽,奮斗的我們,奮斗的時光,致敬!

致敬奮斗的時光作文3

從四月底立項,到五月底比賽,機器人社團的創意項目也就准備了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在這一個月的時光里,我與兩名隊友精誠合作,為比賽而奮斗,同時也感悟到了很多平日里未曾體會到的點滴。

立項—3天

「水果洗切」這個議題剛拋出來的時候,會考已經被提上了日程。我們仨——我、傅與邵,時刻處於一級備戰狀態。學習與比賽,都需要我們去奮斗。如同作文一般,怎樣把一個朴實的題目「寫出」新意,這困擾了我們很久。可時間不等人,面對月底的比賽,我們不得不珍惜一切的課余時間。小論文三人一起寫,一遍不行,再來!再不行,再重來!有時我會面對電腦屏幕嘆息,嘆息時間的緊迫。可當QQ的提示鈴響起,又一個新的文檔被發給我時,我被感動了:「戰友們」都在奮斗,你又有什麼理由輕言放棄呢?於是又埋下頭去。「奮斗,終會有結果的。」我始終堅信。

「三個臭皮匠」終於在幾經修改後完成了一千多字的小論文。

搭建—12天

會考越來越近,事情也越來越多。

新器材需要上手,新程序需要熟悉——當然,還有新的生物地理知識點需要背誦。五·四那天,我在筆記本上記下這些任務。可能是受了青年節的感召,我們的進度可以用瘋狂來形容。古有「長安速度」,後有「深圳速度」,如果有後人編史,我提議為我們加上一個「海陵速度」:一天三個方案,三個框架,十幾行的代碼。經過反復推敲和實驗,幾日後,機器的雛形已基本形成。六天後,一個蘋果被放在工作台上等待著切割。「嗡——」機器開始工作,可是剛運行到一半的時候,機器就被卡死了。「不行,舵機動力太小了。」我們不約而同的想到。我們三個人並排站著,沒有人說一句話。離比賽越來越近,在此時出岔子,意味著近半個月的奮斗都白費了。站在機器前,我們都在思索下一步該怎麼辦。

這時,傅大喊:「讓我們試試液壓機?」

於是乎,一切只有重來。

改進—5天

好不容易找到了適用的小型液壓機,在等待商家發貨的時候,會考到來了。

「招之能戰,戰之能勝」是我們社團的口號,同樣也是我們面對一切困難的態度。大家彼此鼓勵,抓緊一切時間復習。會考也終於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考試結束,便是集訓。每天晚上大家都要到半夜才能合眼。身體的疲憊,加之一次次的實驗失敗讓我們有些氣餒。可是時間緊迫,於是我們擯棄雜念,埋頭鑽研,繼續奮斗。不久,液壓機到了,我們馬上進行重新安裝,經過反復的調試和調整,機器的運行越漸順暢……5天後,我們完成了所有的測試,一切都達到既定的目標,並在後面的省賽中圓滿完成各項任務。

在二十天里,我們靠自己的奮斗達到了目標,我們可以很自豪地說「無論比賽結果如何,我們都是贏家。」這一個月里,有汗水,有歡笑,有氣餒。但更多的是努力奮斗帶來的充實感。這一個月好似青春,只要不虛度,不荒廢,無論其中有多坎坷,都值得我們去銘記,去致敬。

「青春虛度無所成,白首銜悲亦何及」,為奮斗,不負韶華。

致敬奮斗的時光作文4

時光拂過歲月的琴弦,不知不覺學習過了大半,進了緊張的期末復習中,馬上就要迎來學期末的最後一次月考。但那一段時間,我沉迷於一系列的綜藝節目,未有認真的復習,考試成績也不盡如意。

看著考試成績單,望著父母知曉成績時失望的臉,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中。但我並未發現根本的原因,自以為是那一次考試未有認真答題才導致了考試的失利。

但後來我發現我成績下滑十分厲害,特別是英語成績。在一次英語考試中,我發現我答題速度十分緩慢,以至於後面的許多題目未來得及做。當試卷發下來時,映入眼簾的便是那鮮紅的69分,我的心情一下子變晴轉小雨。考試一次次的失利,加上期末考試的臨近,我壓力俱增。望著同學們拿到成績後一張張笑開的臉,我獨自坐在窗前暗自傷心難過。窗外淅淅瀝瀝的下著小雨,雨點無情地摧殘著那些小花兒們,花兒在雨的摧殘下直不起腰。過了一段時間,雨停了,花兒們已經奄奄一息了。這時我望見有一顆小花挺立在花叢中,與其他花兒截然相反,這小小的一幕打動了我,為何連一株小花,都在與苦難做斗爭,而我卻還在這里無所事事。

之後的日子我刻苦鑽研,不會的題目主動去詢問老師與同學,上課時積極的與老師互動。我認為我已經足夠努力了,但是成績告訴我並沒有,之後的小測驗的分數一直在原地打滾。我的內心如被大雨洗刷了一般的荒涼,慢慢的我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因為我再怎麼認真成績依然沒有一點點進步,我便如同那些毫無斗爭的小花兒一樣,無情的被雨水沖刷,被折彎了腰,我似乎要放棄了。

但是這時我想起了老師對我們說過的一句話:「如果你永不放棄,那麼你還有一顆頑強的心,但如果你已經放棄自己,你便什麼都沒有了。老師這句話,一語驚醒夢中人。沒錯,這個世界上沒有不進步的人,只有不夠努力的人。從那時起,我便不再沉迷於電視,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學習中去。慢慢的,我有了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我不放過老師講的任何一個知識點,下課時間,同學們都在嬉戲玩耍,而我必須花旁人幾倍的時間去復習老師所講的內容,晚上回家的每一項作業我都認真完成,並且還要花更多的時間去背誦單詞。漸漸的,我的成績有了新的起色,我的努力終於有了些許的回報。盡管我的成績只是慢慢往前跑,我依然控制不住內心的喜悅,因為我距離目標又近了一步。

考試到了,承載著一個多月歡笑與汗水奮斗的我,自信的走進考場,因為我明白上帝終會眷顧努力的人,努力終會有回報。考完試後,我放下了千斤重的擔子。成績單發下來時,望著我英語成績鮮紅的81.5分,我難掩內心激動的心情。比我所定的目標還多了1.5分,雖然這個成績比那些優秀的學生還差很多,但是對於我自己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

當你在放棄自己時,要對自己重拾信心,你會發現努力會讓你擁有一切,所以我最近我在那一個月里的努力奮斗,獲得了飛躍的進步。

致敬奮斗的時光作文5

從4月底立項,到5月底比賽,機器人社團的創意項目也就只有短短一個月的准備時間。在這一個月的時光里,我與兩名隊友精誠合作,共同譜寫了一曲奮斗贊歌。

立項——3天

「水果洗切」這個議題拋出來的時候,一年一度的生物、地理會考也已經被提上了日程,兩頭兼顧雖難,但是我們也得統籌規劃。

我們仨——我、F、S,每天都處在一級備戰狀態之中。時間不等人,面對月底的比賽,我們不得不利用好一切課余時間——小論文,三人一起寫,一遍不行,兩遍,兩遍不行,三遍,再不行,重來!

當我面對電腦屏幕嘆息,QQ提示鈴聲又急急地響起,又一個新的文檔傳送給我,我重新振作精神——「戰友們」都在奮斗,我又有什麼理由輕言放棄呢?

於是,我又埋下頭去。「奮斗,終會有結果的。」我始終堅信。

幾經努力,幾經修改,小論文終於完成了,雖然只有1000多字,但是對於我們來說卻格外珍貴,因為它是用奮斗澆灌出的果實。

搭建——12天

比賽越來越近,事情也越來越多。

新器材需要上手,新程序需要熟悉——當然,還有生物、地理知識點需要背誦。繁重的任務讓我們越發瘋狂,古有「長安速度」,今有「深圳速度」,校園里,我和隊友們開啟了「奮斗速度」:一天三個方案,三個框架,十幾行代碼。

經過反復的推敲和實驗,機器雛形的完工時間比我們預期的提前了兩天。

六天後,一個蘋果被放在工作台上等待著切割。

「嗡……」機器開始工作,可是沒多久就停止了運轉。「不行,舵機動力太小了。」我們異口同聲道。說完,我們三個人都陷入了沉默,大氣都不敢喘一下。

離比賽越來越近,此時出岔子,意味著近半個月的奮斗全白費了,站在機器前,我們都在思索著下一步該怎麼辦。

這時,F大喊:「讓我們試試液壓機?」

於是乎,一切*重來。

改進——5天

好不容易找到了適用的小型液壓機,在等待商家發貨的時候,生物、地理會考也如期而至。

一個星期之後,在我們全身心投入機器人研發的同時,也收到了消息:我們仨在生物、地理會考中都拿到了A的成績。

集訓的節奏越來越快,每天晚上大家都要到半夜才能合眼。身體的疲憊,加之一次次實驗的失敗讓我們有些氣餒。可是時間緊迫,容不得我們心存雜念,有埋頭鑽研,繼續奮斗。

不久,液壓機到了。我們馬上重新安裝,經過反復的調試和准備,機器的運轉越發順暢。5天後,我們完成了准備階段的所有,一切都達到既定的目標。比較終,我們也如願站在了省級的領獎台上。

20天,短短的20天,有汗水,有歡笑,有氣餒,但更多的是努力奮斗帶來的充實感。這段經歷,值得我們去銘記,去致敬。

為奮斗,不負韶華。

「青春虛度無所成,白首銜悲亦何及。」讓我們再一次向這段難忘的時光致敬!

致敬奮斗的時光作文6

養蜂人,一生都在追趕著繁花似錦,日夜兼程。看似艱辛而忙碌的生活中卻也釀造著日子的浪漫與幸福。正是這平凡生活中的小確幸,點亮了迷途中的人們前進的方向。

——向那些奮斗在時光之海的人們致敬

老家四月的油菜花田,大片大片的濃艷的烈黃,在飽滿的陽光下翻湧滾動著,使人把持不住想要擁抱這來自四月的蓬勃生機。

眼前映入一頂破舊的藍色帳篷,還傳來耳熟能詳的京劇小曲,帳篷四周環繞著一圈蜂箱。我好奇地走近,這時,一位身著灰色短衫的老人從帳篷內探出腦袋來,黝黑的臉龐上泛著紅光,稀疏的白發傲然豎立著。我向他詢問起養蜂的事,他便與我攀談起來。

從老人口中,我得知了養蜂的諸多不易與辛勞,每年二三月份就開始往祖國的最南方奔去,這時候蜜蜂們蜜脾不足,得多灌些蜜汁,忙碌起來便全天無歇。花期過後,再開著車往北趕,吃喝就全在路上了。

我專注地聽著,不禁為老人心疼,問道:「養蜂賺的錢多嗎?」他只是尷尬地笑著,「一斤蜜也就十來塊錢,槐蜜貴點,賺不了多少的。」我便更加不解與困惑,為何平凡人的生活都這么艱難,為何我們努力了卻難以改變現狀,為何還要不斷地奮斗……我不禁對未來更加擔憂,少年的內心,不由得充滿恐懼……

可是,養蜂人卻笑著感慨:「但我每天生活在別人想看還看不見的世界裡嘞。」當朝陽初上時,就拖著蜂箱到萬花叢里去,迎著清晨的第一抹光亮和春季獨有的芬芳開始工作。當斜陽落下時,就收起蜂箱回到帳篷里去,聽著小曲,喝著自己釀的蜂蜜茶,靜靜地看落日晚霞的繽紛映紅半邊天,雲卷似波浪般泛著柔和動人的光波,南歸的燕呀,在浪漫的天際上歡喜地叫著,霞光給它們鍍上一層金邊,多麼美好啊!這些美麗的時光,就是賦予奮斗者的幸福的回饋吧,我想。

我閉上了眼,想像著自己置身其間,蜂湧蝶舞著,百花齊綻著,馥郁芬芳著,這一刻,彷彿我也成了一名幸福的趕花人。「爺爺,這么難的日子都被你過甜了,你可真樂觀!」

老人見我一臉敬佩的模樣,嚴肅地回答道:「很多人嚮往我這樣的生活,我閑暇時會在博客上上傳一些圖片和感想,我可有不少粉絲呢!這樣的生活哪裡苦?繁花似錦覓安寧,淡雲流水度此生,這就夠了。」

看著爺爺一臉自豪、樂在其中的模樣,我的心頭似亮起一盞明燈:日子是自己釀造的,幸福與成功或許會遲到,但從不會缺席,熱愛生活的人自然能領悟到平凡生活的小確幸。雖然養蜂人奔波勞苦,但有智慧的人自然會樂在其間,平凡的日子裡也會有甜蜜、幸福與芬芳啊!我應該向他,不,應該向所有和他一樣的奮斗者致敬!

最美的日子,在於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夢在心間,路在腳下。人生是一首悲歡離合的交響樂,而我們每個人都是演奏家。心頭一亮時,我不禁加快了腳步,去追尋屬於我的幸福人生!去追逐那些奮斗者的足跡,將這份「致敬」鏤刻在血脈深處……

致敬奮斗的時光作文7

從四月底立項,到五月底比賽,機器人社團的創意項目僅准備了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在這一個月的時間里,我與兩名隊友精誠合作,共同譜寫了一曲不為比賽而比賽的奮斗贊歌。

立項——三天

當「水果洗切」這個議題定下來的時候,一年一度的生物、地理會考也被提上了日程。雖然很難做到兩全其美,但我們還是進行了統籌規劃,盡量兩邊都不落下。

我們仨——我、F、S,每天都處於一級戰備狀態。時間不等人,面對五月底的比賽,我們不得不珍惜一切可以利用的課余時間。小論文,三個人一起寫,一遍不行,兩遍;兩遍不行,三遍;再不行,推倒重來!

當我面對電腦屏幕嘆息時,QQ的消息提示聲急急地響起,看見又有新的文檔發來,我被感動了,「戰友們」都在奮斗,我又有什麼理由懈怠呢?

於是,我又埋下頭去。「奮斗,終會有結果的。」我始終堅信。

幾經努力,幾經修改,小論文終於定稿了,盡管只有一千多字,但是對我們來說,這著實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搭建——十二天

會考越來越近,事情也越來越多。

新器材需要上手,新程序需要熟悉,當然,還有生物、地理的知識點需要復習。所有的程序和進度愈發「瘋狂」。古有「長安速度」,今有「深圳速度」,如果後人編史,我提議為我們加上一個「HL速度」:一天三個方案,三個框架,十幾行的代碼。

經過反復推敲和實驗,機器的雛形比我們的預期提前兩天完成。

六天後,一個蘋果被放在工作台上等待著切割。

「嗡……」機器開始工作,可是剛運行到一半,機器就被卡死了。「不行,舵機動力太小了。」我們不約而同地想到。我們三個人並排站著,大氣都不敢出,沒有人敢說一句話。

離比賽的日子越來越近,此時卻出了岔子,若不及時解決,意味著近半個月的努力將白費了。站在機器前,我們都在思索下一步該怎麼辦。

這時,F靈光一動:「不如試試液壓機?」

於是,一切重來。

改進——五天

好不容易找到了適用的小型液壓機,在等待商家發貨的時候,生物、地理的會考日期也到了。

一個星期後,在我們全身心投入機器人研發的時候,我們聽到了一個好消息:我們仨的生物、地理會考成績全是A。

集訓的節奏越來越快,大家每天晚上都要忙到半夜才能合眼。身體的疲憊,加之一次次的試驗失敗讓我們有些氣餒。可是時間緊迫,我們只能摒棄雜念,埋頭鑽研,繼續奮斗。

不久,液壓機到了,我們馬上進行重新安裝,經過反復地調試和調整,機器運行得愈發順暢……五天後,我們完成了所有的測試,一切都達到了既定的目標,最後我們站上了省級大賽的最高領獎台。

短短一個月,有汗水,有歡笑,有氣餒,但更多的是努力奮斗帶來的充實感。這段經歷,值得我們去銘記,去致敬。

「青春虛度無所成,白首銜悲亦何及」,讓我們再一次向這段難忘的時光,致敬!

致敬奮斗的時光作文8

忽閃忽閃的陽光透過細縫留下的小影子,在獨屬自己的一方小天地潛滋暗長,漸漸得變成了一個碗大的光圈,周圍的光暈朦朧,忽隱忽現。慢慢匯聚,散開,褪去……

年少,白牆黑瓦,小橋流水。

憶起,布滿青苔的老巷裡總是縈繞著咯咯的歡笑聲。迎面,一個小女孩手舉著紅得誘人的糖葫蘆跑來,臉上笑盈盈,好像什麼都不在乎。轉眼,又跑到另一條小巷。笑聲呢,也不舍地隨其轉入另一小巷,留下回盪的餘音。門前,女孩輕喘著,笑聲止住了。抬頭,看見奶奶收拾些什麼,一問,原來是隔壁家的奶奶要搬家了,奶奶想送些東西。不覺,女孩臉上閃過一絲愁容,略顯憂傷,憋憋嘴:「我們家以後也要搬走嗎?」「也許吧。」奶奶晃過神,懷顧四周。一切都是老樣子,也希望都是老樣子。

風輕吹,草生長,人憂愁。女孩坐在路邊,手上拿著一根狗尾巴草,無趣地扯著它的絨毛,努力地想著如何才能留下這些美好回憶。瞥眼,桃樹枝繁葉茂,樹枝從枝幹無限延伸,密密麻麻。氣惱,折下一根樹枝,在泥土地上胡亂畫畫,靈光一閃。飛奔回家,進屋,拿起紙筆,試圖將屋前小院內的景色搬到紙上,原想畫得寫實些,卻不料將兒童的天真想像參雜進去了。紙上所畫活像公主與王子城堡前的庭院,富貴堂皇,十分精緻。女孩歪歪頭,皺了皺眉,無奈地將畫撕碎,心底卻暗下決心,

四季,日夜不息,淚汗齊驅。

從那時起,女孩便主動要求學習繪畫,到超市買東西時,按捺自己不去關注那些各種花花綠綠的零食,到了畫架前卻是一臉嚮往。仍是那個溫馨的小院,只是萬物的生機之中多了從未有過的女孩認真的姿態。陽光傾灑,格外眷戀著這個歡樂之地。樹蔭下,光影像個個淘氣的孩童,一會兒這一群,一會兒那一堆,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氣似的,為小主人加油打氣。院里的綠植一個勁地拔高生長著,扭動著腰身,將身體里全部的能量都毫不保留地釋放出來,不留一絲一毫的遺憾。

青春,盡情揮散,展現光彩。

筆尖飛舞,奮斗的痕跡不為人知,但卻在這時得到了回贈。篤思後,女孩緊攥手中的筆,自信地在紙上勾畫出一根根流暢的線條,下筆,揮舞,提筆,一系列動作重復進行著,沒有猶豫,沒有停頓。落筆,小院已有了模樣,紙上畫面盡顯靈動,樹木花草像是要掙開束縛,從紙上一躍而起,綠油油得都快要溢出來了,令人驚嘆。

奮斗,苦盡甘來,鑄就成功。

年少的暗下決心終沒白費,當然,若只是想,自然,不會有收獲。如今,我感謝那些奮斗過的時光,讓我從青澀轉變為成熟,讓我從懦弱轉變為無畏,讓我從過去大步走向未來;我致敬那些奮斗過的時光,我知道未來很長,但我相信心存奮斗,終會收獲喜悅。

忽閃忽閃的陽光透過細縫留下的小影子,在獨屬自己的一方小天地潛滋暗長,漸漸得變成了一個碗大的光圈,周圍的光暈朦朧,忽隱忽現。慢慢匯聚,散開,褪去……

;

『貳』 南京城牆的明朝南京城

【主詞條:南京明城牆、南京故宮】

南京明城牆,整體包括明朝時期修築的宮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四重城牆,現多指保存完好的京城城牆。南京明城牆始建於1366年(元至正廿六年),全部完工於1393年(明洪武廿六年),動用全國1部、3衛、5省、28府,152州縣共28萬民工,約3.5億塊城磚,歷時達27年,終完成國都應天府四重城垣的格局。
南京明城牆的營造一改以往都城牆取方形或矩形的舊制,在六朝建康城的基礎上,根據南京山脈、水系的走向築城。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勢,南以外秦淮河為天然護城河;東有鍾山為依託;北有後湖為屏障;西納山丘入城內;形成獨具防禦特色的立體軍事要塞。其中京城城牆蜿蜒盤桓35.3公里,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城牆,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並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第一大城牆,而京城之外的外郭城牆更是超過60公里。
南京明城牆高堅甲於海內,據崗壟之脊,依山傍水而建,是中國禮教制度與自然相結合的典範,也是古代都城建設的傑出代表。其作為中國古代軍事防禦設施、城垣建造技術集大成之作,無論歷史價值、觀賞價值、考古價值以及建築設計、規模、功能等諸方面,國內外城牆都無法與之比擬,是繼中國長城之後的又一宏構。
南京明城牆現完整保存25.1公里,是世界上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城市城牆。1956年10月,分多段列入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全段被確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1月,南京明城牆(京城城牆)作為「中國明清城牆」項目的牽頭城市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歷史沿革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攻取定遠後採納大將馮國用:金陵「龍蟠虎踞」適宜建都的建議。三年後攻下集慶,改名應天府。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升提出「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建議,南京明城牆的建造由此正式拉開序幕。南京明城牆是中國歷史上唯—建造在江南的大一統王朝都城城牆。明南京城在六朝國都建康城的基礎上修建並以此擴大,東連石頭城,南貫秦淮,北帶玄武湖,城周35.267公里,包括南京歷代都城於其中,不僅是中國第一大城垣,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
元至正二十六年八月(1366年)8月,改築應天府城,並在鍾山(即紫金山)之南建造新宮,即南京故宮,此為第一期工程。
元至正二十七年、明太祖吳元年(1367年)9月,一期工程完工。
明洪武二年(1369年)第二期工程開工,以築新城為主,向北拓寬舊城直至揚子江畔。
明洪武六年(1373年),二期工程完工,第三工程隨即開工。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12月,三期工程完工,「新築後湖城」止,建造聚寶、三山、通濟各主要城門以及後湖城和主要街道。
明太祖朱元璋耗費二十多年時間,調動全國一部、三衛、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五十二州縣共二十餘萬工匠修築城牆,同時在五省燒制城磚,建成面積43平方公里,京城城牆全長35.267公里公里,囊括了六朝時的建康城和南唐時的金陵城,高14-26米,上寬最窄處2.6米,最寬處19.75米,下寬14.5米左右,垛口13616個,窩鋪200座。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都城建造完工後,朱元璋與諸股肱大臣及皇子登臨鍾山,觀察南京城的形勝,皇四子朱棣提出「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對准紫禁城」的潛在擔憂。同時,南京城南的雨花台和北面的幕府山留在城外,對都城防守極為不利。遂朱元璋下令建造外郭城牆,以彌補京城城牆之缺憾,外郭號稱180里,各段用磚砌的部分加起來約40里,外部土城高度約在8-10米,上寬6-8米。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南京明城牆四重城垣全部完工。
明建文四年(1402年),南京明城牆首次面臨戰爭損壞危機,燕王朱棣南下進攻南京城。「燕兵至金川門,谷王朱穗與李景隆開門納之,京師失守」。而這次開門降迎,使得明城牆躲過一次大災。
明代時期,南京為「系祖宗根本之地,東南總會之所」,城牆都受到各級中央政府高度重視,僅《明實錄》中關於城垣大規模維修的記載就達40餘次。特別是在極具修城經驗的豐城侯李賢擔任南京守備期間,南京城牆的修繕進行得相當完備。
16世紀中葉先後3次抵達南京的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稱:「這座城市超過世上所有其他的城市」。他在《利瑪竇中國札記》中記載,當地人講了一個故事:兩個人從城的相反方向騎馬相對而行,花了一整天時間才遇到一起,南京城牆規模之大可以想見。
清代南京作為兩江總督所在地和長江下游政治軍事中心城市,明城牆的保護雖然更趨弱化。不過還處於冷兵器與熱兵器結合使用的時代,南京城牆的維護還是有一定保證的。
清代作家吳敬梓,曾在南京秦淮河畔生活多年,他在《儒林外史》中寫道:「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里城門十三,外城門十八,穿城四十里,沿城一轉足有一百二十多里」,清楚地記述了南京城牆的來歷和規模。
清光緒十八年(1892),南京朝陽門城門修復城樓,為仿淮安府城樓樣式重建,尺寸比明朝時期的小,分上下兩層,重檐歇山頂,均用城磚修葺。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當局為交通運輸需要,方便到達秦淮河碼頭。在城西清涼門和定淮門之間,開辟草場門,為單孔拱券結構,城門深約20米,寬約6米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時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端方奉旨舉辦南洋勸業會,為方便中外來賓游覽玄武湖,決定在靠近勸業會會場的城牆上開辟城門。工程尚未完工,端方調走,次年繼任總督張人駿負責,因張人駿籍貫河北豐潤,故命名為「豐潤門」。
清宣統三年(1911),響應武昌起義,徐紹楨帥江浙聯軍由朝陽門攻打南京,朝陽門瓮城遭到破壞。
民國二年(1913年),袁世凱派北洋軍復奪南京城,以重炮攻擊朝陽門等要地,次日,南京城破。
民國十年(1921年),為繁榮下關碼頭岸線,時任江蘇省民政長韓國鈞的支持下,在儀鳳門西南的城牆上破牆動工,從城門內八字山取土墊築城門口到江邊碼頭的道路,填平小南河(今熱河路),墊成基地2.7萬平方米。新開單孔城門一座,從而縮短了從下關江邊進城的路程。因韓國鈞是泰州人(韓國鈞是海安人,當時海安屬於泰州),泰州古稱「海陵」,這座南京的城門就被命名為「海陵門」。
民國十六年(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提出「以新都建設需要,將標賣南京全城城垣城基」,打算全部拆毀南京城牆。遭到了文化界的強烈反對及譴責,徐悲鴻等人連續在報紙上發表文章進行批評,城牆終得倖免。
民國十七年(1928年)7月,國民政府為整治首都風氣,下令改將南京城門易名。朝陽門為中山門(紀念孫中山先生功績)、儀鳳門為興中門(喻振興中華之意)、海陵門為挹江門(因城門臨近揚子江)、神策門為和平門(喻世界和平之意)、豐潤門為玄武門(因城門臨近玄武湖)、聚寶門為中華門(喻中華之意)、正陽門為光華門(喻光復中華之意)。
同年,國民政府改建單孔朝陽門為三孔中山門,內瓮城已拆,但外瓮城尚在。
民國十九年(1930年),張其昀在《首都之地理環境》中分析沒有拆除城牆的原因是「蓋用城磚拆城,工費太巨,得不償失」,事情當然沒有這么簡單。客觀上促使1930年代至解放前南京明城牆得以保存的還是其與生俱來的軍事防禦價值因素。
民國二十年(1931年),國民政府在中央路筆直向北與明城牆的交點,神策門西側五百米處,破牆開路以便利南京城北交通,並取名中央門。同年為適應南京市的道路現代化建設和改造的需要,在中華門東西兩側開辟中華東門和中華西門,同時滿足向南向北車輛通行。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為開辟漢中路,在城牆上新辟西式牌坊三券城門,將城門命名為漢中門,介於清涼門與漢西門之間。同年,在原在明城牆上的一處豁口,改造興建為一處城門,命名為武定門。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在南京城北開辟城門,位置在金川門西,現新民路西端的護城河西側,新民門修建而成。同時,還採用填土的方法鋪設了護城河中的一段路,為了保持河水流通,又修建了一座橋面長度約六米,跨度約四米的單孔水泥橋。同年,南京警備司令谷正倫提出《關於南京城防建議案》,將明城牆列入城防計劃,南京明城牆得到保護。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在南京明城牆基礎上開辟雨花門,用於將南京市內的京市鐵路在養虎巷處與江南鐵路連接,與京粵線貫通。抗戰勝利後,小鐵路逐漸荒廢。
1948年9月,「南京城防城垣暨護城河工事整頓會議」做出9項修復城牆及相關工事的決議。不過,這一次的防禦功能未能獲得實現。
1954年,於北極閣山下的台城靠近「後湖城牆」的位置,方便內外交通,並為防空疏散的需要,開辟解放門,為單券城門,位於玄武門以南、太平門以西,雞鳴寺東北、玄武湖南岸。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前後,席捲全國的拆城運動波及南京,同其他古都城牆一樣,修復和保護工作曾經走上曲折的歷程。由於受歷史的局限和「左」傾思潮的影響,南京城牆曾幾度歷經被完全拆除的危險,幸而時任江蘇省文化局副局長的朱偰先生立即向南京市領導提出緊急建議,下令停止毀城,四處奔走聯合各界人士共同呼籲。同時向中央文化部發電報,呼籲保護明城牆。在朱偰先生等人的再三努力下,部分市民也紛紛寫信到市政府「提出批評和責難」,最終使南京城牆得以倖存。
1984年,南京成立中華門文物保管所和渡江勝利紀念館,以保護固有文物,展現歷史風貌。
1988年,南京明城牆全段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南京市政府設立南京市城牆管理處,作為保護、維修、管理南京城牆的專業機構,由此明城牆全段保護開始得到重視。
1991年,南京市政府因城市建設和城內交通需要,通中華路,拓寬集慶路,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特邀南京東南大學建築系潘谷西教授設計建設集慶門,城牆具有宋代「過梁式」城門風格,且該城門是南京城牆中首座偶數門,就是說門洞的數為偶數,開南京城牆之先河。
1992年,《南京明城牆保護規劃》正式發布
1993年9月,南京市城牆管理處歸屬南京市文物局領導。
1995~1996年,解放門至玄武門段城牆修繕工程。
1996年4月,江蘇省人大通過南京市為南京明城牆保護制定地方性法規《南京城牆保護管理辦法》。
1997年,在國務院批準的《南京城市總體規劃》中,更是明確提出要加強對明城牆的保護。
1996~1997年,石城門復城城牆修繕工程。
1997~1998年,後標營段城牆排險加固工程。
1998年,太平門段城牆加固工程,同年5月24日,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館正式掛牌成立,與南京市城牆管理處共同承擔南京城牆維修保護的任務,並各有側重。
1998~1999年,九華山西段城牆搶險加固工程。
2000年3月21日,《南京明城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可行性報告》調研小組成立,標志著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正式開始。
2000~2001年,集慶門段城牆修繕工程。
2001年,南京挖掘出西華門遺址,僅存三座門券的須彌座和磚石路面,這使得西安門被長期以來被誤傳為西華門的現象徹底被證實。
2002~2003年,石頭城段城牆修繕工程。
2003~2004年,東西干長巷段、紅山土段、神策門瓮城城牆修繕工程。
2004年起,南京頒布《2005—2007年明城牆風光帶保護與建設計劃》。榮獲建設部頒發的「最佳人居環境範例獎」。
2006年,南京城牆、陝西西安城牆、湖北荊州城牆、遼寧興城城牆列入《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
2010年,《南京名城保護規劃》出台,規劃對明城牆一線建築高度作了明確規定。
2015年1月,《南京城牆保護條例》出台,將除南京京城(內城)城牆及皇城、宮城城牆外,總長達60多公里的外郭城牆也納入保護范圍。
2015年8月,南京市規劃局聯合東南大學組織編制《南京城牆沿線城市設計》,已通過南京市政府批復。按照規劃,南京明城牆分為5段打造,成環狀分布,對於沒有牆體的缺失部分,將用綠植牆體補齊。部分城牆和城門今後也將有一定的改動。
2015年9月,南京模範西路的拓寬過程中發現定淮門城牆台基遺址,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市考古所正根據國家局要求開展考古工作。
建築形制

南京明城牆從內到外由宮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牆構成。其中,南京京城牆,不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舊制,設計思想獨特、建造工藝精湛、規模恢弘雄壯,在鍾靈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間,蜿蜒盤桓達35.267公里,比北京明城牆更長,是世界第一大城垣,而南京明城牆的外廓城周長更是超過60公里。
經歷數百年的滄桑,宮城、皇城、外廓三圈城牆已毀壞殆盡,惟有高大的京城牆,除城門等木構建築不復存在,城牆依然屹立。所以,如今通常所稱的「南京城牆」、「南京明城牆」即指京城牆。南京明代的四圈城牆,其營建思想既有創新又有繼承,在中國都城建造史上顯得標新領異,獨具魅力。
宮城
【宮城與皇城詳細內容參見南京故宮詞條】
宮城,又稱大內、內宮,俗稱紫禁城、紫垣,是朱元璋起居、辦理朝政、接受中外使臣朝見以及皇室成員居住之地,位於南京四重城垣最里邊一重,偏於南京京城東隅有御河環繞。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受朱元璋之命,由精通堪輿術的劉基占卜後填湖而建,因而地勢南高北低。宮城坐北朝南,平面略呈長方形,宮牆主體南北長約0.95公里,東西寬約0.75公里,周長約3.4公里。
該地原為「燕雀湖」,地勢低窪,經清淤、打樁、挑土填湖、鋪墊巨石等項措施。宮城內建築,分為前朝(三大殿)和內廷(六宮)兩部分。
在宮城牆體上,初期開有城門4座,洪武「十年改作大內午門,添兩觀。中三門,東、西為左右掖門」,故共建有6座城門:南面的正門為午門,在午門左右兩側為左掖門和右掖門,西門為西華門,東門為東華門,北門為玄武門。玄武門,俗稱「厚載門」(即今誤稱的「後宰門」)
宮城城牆
修建時間:元至正二十六年-明洪武元年(1366-1368年) 歷時2年
城牆高寬:城高6-7米,城寬2-3米
城牆長度:3.31千米
開啟城門:開有6座城門,午門、左掖門、右掖門、東華門、西華門、玄武門。
消失時間:清末-民國時期(午門、東華門地表建築保存至今,西華門地表僅有須彌座保留)
宮城城門 宮城城門午門(午朝門)左掖門右掖門東華門西華門玄武門(厚載門或後宰門)皇城
【宮城與皇城詳細內容參見南京故宮詞條】
皇城,是護衛宮城最近的一道城垣,環繞宮城但並非等距而建。永樂年間拓皇城西垣,致使西華門至西安門的距離,要比東華門至東安門的距離長一倍左右,平面呈倒凸字形。皇城與宮城以及所囊括的建築,合稱為「皇宮」。
皇宮在形制上,依照《禮記》設五門三殿的舊制,從外向內依次為「洪武門、承天門、瑞門、午門、奉天門」五門;在這五門之後,設「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三大正殿。六宮則依照《周禮》舊制,正殿之後設置乾清宮和坤寧宮,相對兩宮正門設有「日精門」和「月華門」,以喻帝、後之居猶如天地日月長存。
在皇城城垣上共開築城門七座:皇城的正南門是洪武門,位於京城正陽門(即光華門)內北面。進洪武門後,為南北向的千步廊,兩邊建有連續的廊屋,由南而北,到承天門前的橫街分別轉向東西而成為曲尺形。千步廊後面兩側為「五部六府」中央官署的所在地。過了外五龍橋即是承天門(相當於北京天安門)。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建大內金水橋,在宮城南面正中的午門至皇城南面正中的承天門之間,建端門以及端門和承天門樓各五間,端門兩旁的御道東西兩側,建有南北向的宮牆,把東面的太廟、西面的社稷壇隔在外頭,使得這條御道更加森嚴,成為通向宮城的惟一交通線,因而承天門雖是建在皇城的正南,實際上成為進入宮城的正南第一道門。承天門前南北走向的皇牆上,建有銜接長安街東、西相向的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在皇城主城的東面為東安門,西面為西安門,北面為北安門。
在皇城西南角的皇牆下,為宦官諸監所在地。其他各司、局、庫、房、廠等為朝廷服務的機構,有的設置在宮城裡,有的設在皇城內。
皇宮內、外的河道上,除了建有內、外五龍橋,還在東長安門外附近建有「青龍橋」,在西長安門外附近建有「白虎橋」,即堪輿術中常用的所謂「左青龍,右白虎」之制。
皇城城牆
修建時間:明洪武二十五年-明洪武二十六年(1392-1393年)歷時1年
城牆高寬: 城高6-7米,城寬2-3米
城牆長度:9.95千米(垛口13616個,窩鋪200座)
開有城門:開有7座城門,洪武門、長安左門、長安右門、東安門、西安門、北安門、承天門。
消失時間:清末-民國時期(西安門等地標建築保存至今)
皇城城門 皇城城門洪武門長安左門長安右門東安門西安門北安門承天門京城
京城,又稱內郭城,全長33.676公里,建有雉堞(垛口)13616個、窩棚200座,開築城門13座。其城垣形制獨特,為明初朱元璋、劉基等人所獨創。
它一反《周禮考工記》「匠人營國,方九里,營三門」、「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等傳統形制,放棄了中國古代都城自漢唐以來取方形或長方形的舊制,而是按照山川、湖泊、河流的地理形勢, 從防禦的需要,因形隨勢而建的不規則狀,成為中國古代都市建設史上的一個特例,使京城城牆的形製成為後人所樂道的特例。因此,民間說南京城牆是「寶葫蘆」形;有專家稱南京城牆是「非方、非圓的不規則的多角不等邊的粽子形」、 「呈宮扇形」等。
南京城牆是依照天上南斗星與北斗星的星宿聚合而建。在被人格化的南鬥鬥勺內,設市為民居,既符合當時的經濟條件和民心的向背,又保護了元末明初南京城最繁華的區域,更重要的是道家隱喻在南京城牆建築語言中的設計思想,滿足了朱元璋秉承的封建帝王皇權「至高無上」、「永為人主」的慾望,體現了設計者的「天人合一」與「皇權神受」思想。
京城城牆
修建時間:元至正二十六年-明洪武十九年(1366-1386年)歷時21年
城牆高寬:城高14-21米(最高26米),城寬7-14米(最寬處達30米)
城牆長度:35.267千米
城門水關:開有13座城門,正陽門內二瓮 、通濟門內三瓮、聚寶門內三瓮、三山門內三瓮、石城門內二瓮、清涼門內一瓮、定淮門、儀鳳門、鍾阜門、金川門、神策門外一瓮、太平門、朝陽門外一瓮;設2座水關,東水關,西水關。
消失時間:60年代拆除部分城牆,城牆至今仍存25餘千米,是世界第一大的城牆。
【南京明城牆總長度為35.267公里,其中地面遺存為25.091公里,遺址部分10.176公里】 京城城門明代十三座城門正陽門(今光華門)通濟門聚寶門(今中華門)三山門(今水西門)石城門(今漢西門)清涼門定淮門儀鳳門鍾阜門金川門神策門(今和平門)太平門朝陽門(今中山門)明代後增闢城門
(後注開辟時間) 玄武門(1908年)草場門(1908年)小北門(1908年)挹江門(1921年)中央門(1931年)中華東門(1931年)中華西門(1931年)漢中門(1933年)武定門(1933年)新民門(1934年)雨花門(1936年)解放門(1954年)集慶門(1991年)華嚴崗門(2007年)長干門(2008年)標營門(2009年)【因字數限制詳細內容見各個詞條內鏈,其中小北門又稱四扇門】外郭
外郭,即外郭城,是為彌補和加強南京京城的防衛而營建,由明太祖朱元璋於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下令開始建造。
外郭,俗稱土城頭,城垣本體以丘陵、壘土為主,只在城門等一些防守薄弱地段加築城磚。外郭平面形狀大致呈菱形,周長號稱 180 里,實際為120里。現今外郭城門無存,部分城門有址可尋,有址可考。其中麒麟門至仙鶴門等地還可以依稀看到當年的城垣遺跡。
史載:外郭全長達180里,洪武年間開築城門16座。城垣本體以丘陵、壘土為主,只在城門等一些防守的薄弱地段加築城磚,所以俗稱「土城頭」。就方位而言,外郭的形狀為菱形。最北的城門為觀音門、最東的城門為麒麟門、最南的城門為夾崗門,西邊的外郭城垣未合圍,留下的南北豁口分別延伸至長江邊。
外郭城牆
修建時間:明洪武二十三年-明洪武二十五年(1390-1392年)歷時2年
城牆高寬:城高大概在8—10米左右,城牆上則寬6-8米,城下有過水涵洞。
城牆長度:超過60千米(明代官方稱為180里)
開有城門:開有19座城門,柵欄門、江東門、馴象門、小馴象門、安德門、小安德門、鳳台門、夾崗門、上坊門、高橋門、滄波門、麒麟門、仙鶴門、姚坊門、觀音門、佛寧門、上元門、外金川門、雙橋門。
消失時間:清末-民國時期 外郭城門外金川門上元門佛寧門(佛靈門)觀音門姚坊門(堯化門)仙鶴門麒麟門滄波門高橋門上方門(今上坊門)夾岡門(今夾崗門)鳳台門安德門(大安德門)小安德門馴象門(大馴象門)小馴象門江東門柵欄門雙橋門 【主詞條:浦子口城】
明朝洪武4年(公元1371年)朱元璋下令建築浦子口城,東門建鎮元年。
明初的浦子口城,方圓有兩公里,依山傍水而築,共有五門:東門「滄波」,南門「清江」,西門「萬峰」,北門「暘谷」,另有南便門「望京」。古鎮東門就是沿著明「滄波門」名稱一路發展而來,該名稱使用至今已有600多年。
萬曆丁巳(1617年)仲秋十月至戊午(1618年)季夏之望日,浦子口城重建,前後約一年功夫,「侍御三公者,復月輪一人往涖其事」,督促施工,築城很快完成。共補造南面近江一帶城垣899丈,同時增建了四個門券,一座瓮城,七座敵台,九個水洞。七座城門分別命名:東門「朝宗」,北門「拱極」,西門「萬峰」,南門「金湯」,便門則為「廣儲」、「攀龍」、「附鳳」。各門設門官,門軍若幹人。圓如滿月的浦口城至此變成弓形。為防禦江潮的沖擊,在金湯、廣儲兩門近江一帶又築起一道754.8丈的石堤。
洪武9年,(1376年)為擴大江北防衛,朱元璋又命建江浦縣,直屬應天府管轄,當時的縣衙就在浦口城內今東門大街街北上官林巷附近。 【主詞條:六合城牆】
南京六合明城牆位於南京市六合區,始建於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是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六合明城牆遺址長約160米,高約6米,頂部寬4.8米。頂部外側設有雉堞,內側有女牆。和歷史上的「單邊城牆」不同,這段城牆里側外側,都用城磚砌築,保留了不少老城磚。和南京城牆的城磚相比,六合城牆城磚要小不少,比作為國都的南京明城牆要低幾個級別。
來自《江蘇省文物地圖》的資料顯示,根據清代光緒年間的《六合縣志》記載,六合城牆最初建於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明代初年廢止毀棄。明崇禎九年,六合地方政府重建夯土城牆,建成的城牆周長1323.6丈,高2.5丈,垛口多達1647個,大致上呈正方形,城外有護城河。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六合城垣被水沖塌,其後的雍正、乾隆、道光、咸豐、光緒年間,地方政府相繼修葺城牆。民國時期,經過歷次修繕的六合城牆周長4410米,高達8.33米。1958年,「拆城運動」波及小城六合,六合城牆大部分被拆,僅殘存一小段。
六合城是明朝南京的「衛城」。相比南京主城的明城牆,六合城牆比較特殊,它是單邊城牆。所謂單邊城牆,就是外側城牆是用明城磚壘砌,而中間、內側城牆用夯土夯築的。之所以這么簡陋,是因為明城磚在當時屬於較貴重的物品。六合城牆雖然看似簡陋,但在軍事防禦中也發揮過作用。六合民間有「鐵打的六合紙糊的南京」的說法,就是形容六合城池的堅固。
1858年10月,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率部攻打六合,與清軍展開拉鋸戰,雙方死亡過萬。最後,面對六合城牆毫無辦法的陳玉成使出最後一招,他命士兵挖掘地道灌入炸葯,炸開城牆,殺入城內,六合清軍守將溫紹原戰死。

熱點內容
梅花易數象意 發布:2025-05-22 08:33:51 瀏覽:437
仙人掌類花卉 發布:2025-05-22 08:27:30 瀏覽:154
荊棘里的百合花 發布:2025-05-22 08:19:37 瀏覽:411
翠鳥立荷花 發布:2025-05-22 08:06:45 瀏覽:258
日本櫻花拉籃 發布:2025-05-22 08:02:28 瀏覽:979
盆栽翠菊種植方法 發布:2025-05-22 07:41:14 瀏覽:888
狗杞盆景大全圖片 發布:2025-05-22 07:31:58 瀏覽:368
七夕翻護欄 發布:2025-05-22 07:19:57 瀏覽:725
和尚與花卉 發布:2025-05-22 07:05:01 瀏覽:381
深山中的幽蘭花圖片 發布:2025-05-22 07:00:08 瀏覽: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