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小盆栽
『壹』 細枝岩黃芪有哪些生物學特性
細枝岩黃芪種子飽滿,千粒重25~40g,發芽率和發芽勢高,分別為90%和60%,生根快,出苗遲。播種當年,地上部莖生長緩慢,地下部根生長迅速。播種後116d地上莖株高僅21cm,而幼根深達105cm,為株高的5倍。
細枝岩黃芪幼苗根系圖
地上莖第一級枝的葉腋芽長出第二級枝,如此逐級長出第三、第四級枝條。生長發育在不同地區的表現有差異。在寧夏中衛地區,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當氣溫到達6℃以上,冬芽開始萌發,經5~6d展葉;到9月中旬至10月下旬枝葉枯黃凋落,生育期180d左右。從5月上旬至6月生長發育最迅速和旺盛。
總狀花序在當年生枝條形成,從5月下旬開始開花,但花很少。隨著枝條逐漸出現,葉腋處抽出花序,7~8月達到開花盛期,一直持續到9月中下旬,10月上旬種子成熟。種子成熟不一致。種子隨時成熟又隨時脫落,必須及時采種。
細枝岩黃芪為旱生沙生灌木,在對生態環境的反應上與塔落岩黃芪類似,具有耐乾旱、抗高溫、抗風沙等的結構和特性;根系發達,有發達的木栓層和韌皮部;莖有發達的木質部和導水組織;葉有發達的柵欄組織,很厚的角質層和氣孔凹陷;根頸萌櫱能力強等都有利於忍受和抵抗沙地的惡劣環境;抗旱性強。據寧夏中衛地區觀測,在大旱的1957年,4~8月降雨僅67.6mm,仍能維持正常生命活動。據盆栽試驗,沙土水分降至0.81%,還能持續生活20d,只有降至0.5%時才出現死亡。但是,其耐旱但不耐澇,當低窪地土壤含水量達16.1%,植株已有死亡;抗熱性很強,成年植株能忍受40~50℃高溫,當沙地表面溫度達70℃仍能正常生長。植株抗風蝕能力較弱,特別是幼苗最不抗風蝕。但是,抗沙埋,適度的沙埋還會促進其生長,莖會發出大量不定根,仍能生長。對土壤條件的適應有一定幅度,在土壤鹽分為0.14%~0.41%范圍能適應;pH值高達7.8~8.2也能生長,適宜沙質地生長,在壤土或黏土生長不良,根系根瘤多,隨根系生長而增加,耐土壤瘠薄。
『貳』 河沙上面覆蓋黃土的土地適合種植什麼
對於和紗上面覆蓋著黃土的土地,非常適合種植一些葯材。而且長勢會良好。
黃芪性喜涼爽,耐寒耐旱,怕熱怕澇,適宜在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透水力強的沙壤土種植。強鹽鹼地不宜種植。根垂直生長可達1米以上,俗稱「鞭竿芪」。土壤粘重根生長緩慢帶畸形;土層薄,根多橫生,分支多,呈「雞爪形」,質量差。忌連作,不宜與馬鈴薯、胡麻輪作。種子硬實率可達30%-60%,直播當年只生長莖葉而不開花,第二年才開花結實並能產籽。
黃芩喜溫暖,耐嚴寒,成年植株地下部分在-35℃低溫下仍能安全越冬,35℃高溫不致枯死,但不能經受40℃以上連續高溫天氣。耐旱怕澇,地內積水或雨水多,生長不良,重者爛根死亡。排水不良的土地不宜種植。土壤以壤土和沙質壤士,酸鹼度以中性和微鹼性為好,忌連作。
沙土地黃芪種植方法
【選地整地】:
黃芪適應性強,比較耐寒耐旱,一般土壤都能生長,不宜在低窪積水地種植,根部較深,種前應深耕土地,適時洇地,乾旱地區在雨季種植不錯。黃芪系深根作物,應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向陽高燥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質壤土,平地或向陽的山坡均可種植,前茬以禾本科作物為宜。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在播種之前將種子用水泡漲,浸泡時間約6-8個小時為宜,撈出後用沙子拌起來,發現有芽時即可播種。一般7-10天出苗。條播,按行距20-25厘米開1-1.5厘米深的溝,將種子均勻地撒入溝內,用大鋤稍用力推平,然後再將畦面摟出浮土。
【田間管理】:
高6-8厘米時間苗,以不擁擠即可,定苗後要澆水追肥,畝用尿素10-15公斤。苗期注意中耕除草。雨季濕度過大,要注意排水。
1、間苗、定苗、補苗:當苗高5-7cm時進行第一次間苗,通過2-3次間苗後,每隔8-10cm留壯苗1株。如遇缺棵,應小苗帶土補植,也可重播催芽籽補苗。
2、追肥黃芪喜肥:在生長第1、2年,每年結合中耕除草追一次肥,每667平方米追施腐熟人畜糞水1000kg或三元素復合肥(N、P、K各15%)7-8kg。第一年冬季枯苗後每667平方米施入廄肥2000kg加三元素復合肥(N、P、K各15%)10kg、餅肥150kg,混合拌勻後於行間開溝施入,施後培土防凍。
打頂為了控制植株高度生長,減少養分的消耗,於7月底前進行打頂。可以增產。
3、中耕除草:黃芪幼苗生長緩慢,不注意除草易造成草荒,因此,在苗高5cm左右時,要結合間苗及時進行中耕除草。第2次於苗高8-9cm,第3次於定苗後各進行中耕除草1次。第二年以後於5、6、9月各除草一次。
【病蟲害防治】:
在7-8月間時有白粉病發生,可用粉誘寧或白粉靈、及多茵靈、托布津液按說明噴治,一次或二次痊癒。
1、蚜蟲,7-8月份發生,為害嫩梢,高溫乾旱年份尤為嚴重,可用40%樂果1000-1500倍或50%避蚜霧2000-3000倍噴霧防治。
豆莢螟成蟲在黃芪嫩莢或花包上產卵,孵化後幼蟲蛀入莢內咬食種子。老熟幼蟲鑽出果莢外,入土結繭越冬。在花期用敵敵畏或敵殺死按用量每隔7天噴施一次,連續噴3-4次,直到種子成熟為止。
2、黃芪紫紋羽病,俗稱「紅根病」。因發病後根部變成紅褐色,先由須根發病,而後逐漸向主根蔓延,根部自皮層向內部腐爛,最後全根爛完。防治方法:除清除病殘體、輪作、雨季排水外,可結合整地每667平方米用70%敵克松1.5-2.0kg進行土壤消毒或發病初期用多菌靈、甲托、退菌特等灌根。
3、白粉病,高溫多濕的7-8月間為盛發期,危害葉片和莢果。受害葉片兩面和莢果表面均生有白色絨狀霉斑,後期出現很多小黑點,嚴重減產。可於發病初期用25%粉銹寧1500倍液或1:1:120波爾多液噴霧2-3次,效果較好。
【收獲加工】:
當年秋後或第二年秋後,挖出或拔出,去掉泥土和蘆莖,曬干入葯,也可以鮮賣。
一般2-3a採收,生長年限過久可產生黑心,影響品質。一般9月中下旬採收為佳。用工具小心挖取全根,避免碰傷外皮和斷根,去凈泥土,趁鮮切去蘆頭,修去須根,曬至半干,堆放1-2d,使其回潮,再攤開晾曬,反復晾曬,直至全乾,將根理順直,紮成小捆,即可供葯用。質量以條粗、皺紋少、斷面色黃白、粉性足,味甘者為佳。正常年份每667平方米可產干品300kg左右。
適合林下種植的葯材
丹參
項目介紹:丹參,又名赤參、紫丹參、紅根,生長於山坡草地臨邊道旁或者疏林的乾燥地上,主要產於四川、安徽、江蘇、河南等地。一般來說,丹參在春、秋兩季採挖,既可以生用,也可以用酒灸用。
功效:有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的作用。
產量:丹參的畝產干貨在200—250公斤左右,部分高產田可達到300—400公斤。
市場價格:各城市價格差距比較大,20—50元不等。
夏枯球
項目介紹:夏枯球,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夏枯草的果穗,用葯歷史在2000年以上,味苦、辛,性寒。其生長於春季,生長周期為3個月,干後是棕褐色。
功效:可以清肝火、散瘀結。
產量:一般畝產球180公斤左右,產草200公斤左右。
市場價格:夏枯球市場價10元,夏枯草1.5元。
射干
項目介紹:射干,別名烏扇、烏蒲、夜乾等等,是鳶尾科植物射乾的根莖,它耐乾旱和寒冷,對土壤的要求不高,山坡旱地均能栽培,以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為佳。
功效:射干是清熱解毒的中葯,可以解毒利咽、清熱化痰、散熱消結。
產量:射干畝產量在180公斤左右。
市場價格:目前射乾的市場價格在25—28元之間不等。
『叄』 如何養鶴蘭
養殖方法
溫度
仙鶴蘭不耐寒,最適生長溫度為15~25,低於8則停止生長。冬季氣溫不低於4時,可由北向南置於陽光充足的地方,適當澆水,露天越冬。在北方,花要搬到室內或塑料大棚里過冬。
光照
鶴喜歡光。如果光照不足,容易導致植物長勢不好,影響開花,所以一定要注意光照。
修剪
為了提高花芽質量,應及時除去老葉、病葉和無用的花果枝。
澆水
鶴蘭怕澇,夏季生長和秋冬開花要有充足的水分,早春開花後要適當澆水。夏天一般一天澆一次水。早晚用噴壺向樹葉和周圍地面噴灑清水,增加空氣濕度。冬季減少澆水,保持土壤略干。如果繼續生長,就要多澆水,勤澆水。
施肥
鶴望蘭喜肥,土壤要加適量的磷鉀肥,生長季節每2周施一次活性腐植酸肥。
注意事項
季節不同光照不同
春秋兩季,花盆要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進行栽培,而冬季要多曬太陽,否則會直接影響葉子的生長和花朵的顏色。但在夏季,由於陽光太強,要將植物放在陰涼處養護,以免葉子被烈日灼傷,影響其觀賞價值。在2010-2011年秋冬季節,磷和鉀肥是鶴蘭的主要肥料。根部施入磷酸二氫鉀和水,可以使植物長得健壯,花長得大
秋冬以磷鉀肥為主
.岩黃芪是一種大型盆栽觀賞花卉,生長速度快,根系發達。一般幼苗一年換一次盆土,植株成型後每2-3年換一次盆土,春季分株。